火麻仁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火麻仁為桑科植物大麻的乾燥成熟種子。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原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或粘質土壤為宜。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功效潤腸通便、潤燥殺蟲。臨床用名有火麻仁、炒火麻仁。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麻子(《本經》),麻子仁(《傷寒論》),麻仁(《肘後方》),大麻子(《本草經集注》),大麻仁(《藥性論》),冬麻子(《食醫心鑒》),火麻子(《本草新編》)。

釋名

麻,會意字。《說文》雲:“麻,與林同。人所治,在屋下。”《三農紀》雲:“火麻,言其眾長朋生,協茂同榮也。一名夥麻,謂結實多而果多也。”因其子較大,故亦稱大麻子或大麻仁。

基原

為桑科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實。

植物

大麻 Cannabis sativa L.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採集

10~11月果實大部分成熟時,割取果株,曬乾,脫粒,揚淨。

化學成分

種子含胡蘆巴堿(trigonelline),L-右旋異亮氨酸三甲銨內酯[L(d)-isoleucine betaine]。還含脂肪油約30%,主要為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油酸(oleic acid)。還含玉蜀黍嘌呤(zeatin)等。

藥理

1.通便作用 麻仁乳劑灌胃給藥能明顯增加小鼠排便次數,提高炭末推進率,並能增加大鼠腸管容積與內容物重量,促進兔在體腸管運動。

2.降壓、降血脂作用 火麻仁酊劑去乙醇做成乳劑,十二指腸內給藥對麻醉貓有降壓作用;灌胃對大鼠有降壓作用。高血壓患者服用火麻仁,也可降低血壓。火麻仁還有顯著阻止高脂飼料大鼠血清TC升高的作用。

3.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火麻仁有鎮痛、抗驚厥、抑制動物自發活動、降低動物體溫及影響動物辨別性逃避反應學習能力的作用。小鼠預先注射大麻時,則對嗎啡的攝入量增加,嗎啡戒斷反應加重。大麻能減輕阿片拮抗劑催促的戒斷反應,對嗎啡依賴性大鼠在戒斷期間有部分替代到完全替代嗎啡的作用。

4.抗生育作用 大麻可降低血清睾酮水準,減少精液中精子的密度,其有效成分還能抑制人精子的能動性,具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

5.毒性 大麻的石油醚提取物可使妊娠完全期雌性大鼠的後代體重減輕,生長變慢,並出現四肢畸形。臨床見有炒用火麻仁中毒的病例報導。

炮製

1.火麻仁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千金翼方》:“碎。”

2.炒火麻仁 取淨火麻仁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有香氣,取出放涼。用時搗碎。《本草拾遺》:“炒令香。”

貯乾燥容器內,炒火麻仁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藥性

味甘,性平。有小毒。歸脾、胃、大腸經。質潤通降。

1.《本經》:“味甘,平。”

2.《食療本草》:“微寒。”

3.《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腸。”

功效主治

潤燥滑腸,利水通淋,活血祛風。主治腸燥便秘,水腫,腳氣,熱淋,皮膚風痹,月經不調,瘡癬,丹毒。

1.《本經》:“主補中益氣,肥健不老。”

2.《別錄》:“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複血脈,乳婦產後餘疾;長髮,可為沐藥。”

3.《藥性論》:“治大腸風熱結澀及熱淋。”

4.《食療本草》:“去五臟風,潤肺。治關節不通,發落,通血脈。”

5.《本草拾遺》:“下氣,利小便,去風痹皮頑,炒令香搗碎,小便浸取汁服;婦人倒產吞二七枚即正;麻子去風,令人心歡。”

6.《日華子》:“補虛勞,逐一切風氣,長肌肉,益毛髮,去皮膚頑痹,下水氣及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橫逆產。”

7.《綱目》:“利女人經脈,調大腸下痢;塗諸瘡癩,殺蟲;取汁煮粥食,止嘔逆。”

8.《醫林纂要·藥性》:“和脾,緩肝,潤腸,去風秘。”

9.《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去瘀血,生新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脾腎不足之便溏、陽痿、遺精、帶下慎服。

1.《食性本草》:“不宜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氣,婦人多食發帶疾。”

2.《藥性通考》:“脾氣虛者,不可多服,產後宜戒,不宜虛症。”

3.《本草從新》:“腸滑者尤忌。”

4.《有毒中草藥大辭典》:“過服本品確能引起中毒。”

應用配伍

潤燥滑腸 本品味甘性平,體潤多脂,能潤燥滑腸通便,最常用於腸燥便秘。凡腸胃燥熱,津液不足,而致大便秘結者,可與杏仁、枳實、大黃等配伍,如《傷寒論》麻子仁丸;若治脾胃中有伏火,大便秘澀不通,不思飲食,或風熱腸燥之風秘,血虛有火之血秘等證,則宜與當歸、羌活、大黃等同用,如《蘭室秘藏》潤腸丸;若老人、產婦、體弱之人,因津枯血少以致腸燥便秘者,又須與熟地黃、當歸、阿膠等並施,如《活人書》益血潤腸丸。

利水通淋 本品滑利下行,能利水通淋,故常用於水腫、腳氣、熱淋等證。凡腳氣,通身浮腫,大小便澀者,可與桑白皮、大豆同用,如《聖濟總錄》麻仁湯。凡熱淋,小便赤澀熱痛者,可與冬葵子配用,如《普濟方》冬麻子粥。

活血祛風 本品具有潤燥祛風、活血通脈之功,故又常用於皮膚風痹、月經不調、瘡癬丹毒等證。凡皮膚風痹頑麻者,可單用本品炒香研末,小便浸汁服。凡月經不通者,則可與桃仁等配伍,以增活血通經之效。至於治療瘡癬、丹毒,亦可單用本品搗爛外敷;若與金銀花、甘草等相配內服,則可治脾胃蘊熱所致的口瘡潰破;若配赤小豆等,乃可治毒腫無定處,或赤色惡寒,或心腹刺痛煩悶者,如《千金方》麻子小豆湯。

附方

1.治傷寒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 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半斤(炙),大黃一斤,厚樸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上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傷寒論》麻子仁丸)

2.治大便秘澀不通 麻子仁、芝麻各一盞(微炒,研取汁)、桃仁(去皮尖)、荊芥穗各一兩。為末,入鹽少許,煎代茶飲,以利為度。(《衛生易簡方》)

3.治腸風秘結 大麻子半斤,附子二兩(炮裂,別搗末)。上將麻子為末。每服二兩,水一升半,研勻,細布絞取汁,入附子末一錢匕,相和,與粟米一合同煮粥,空心食。不得用漆匙。(《聖濟總錄》麻子粥)

4.治產後去血過多,津液枯竭,不能轉送,大便閉澀 火麻仁(研如泥)、枳殼(面炒)、人參各一兩,大黃半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米飲任下,未通,漸加丸數,不可太過。(《濟陰綱目》麻仁丸)

5.治老人大腸燥結 火麻油、紫蘇子、松子肉、杏仁(炒,去皮尖)、芝麻(炒,研如泥)。共研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蜜水化下。(《䱐溪單方選》)

6.治大小便皆秘,腹脹如鼓,氣促 大麻子(炒,去殼)半兩,八角茴香七個。上作末,生蔥白三七個,同研煎湯,調五苓散服。(《永類鈐方》)

7.治五淋,小便赤少,莖中疼痛 冬麻子一升(杵研,濾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著蔥、椒及熟,空心服之。(《普濟方》)

8.治老人水氣腫滿,身體疼痛,不能食 冬麻子一升(研取汁),鯉魚肉七兩。上取麻子汁,下米四合,和魚煮作粥。以五味蔥椒空心食,日二服,頻作皆愈。(《安老懷幼書》麻子粥方)

9.治風水腹大,臍腰重痛,不可轉動 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濾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著蔥、椒、薑、豉,空心食之。(《食醫心鏡》)

10.治腳氣浮腫,心腹脹滿,大小便不通 ①冬麻子半升(炒,搗研,水濾取汁),米二合。以麻汁煮作粥,空心食之。(同上) ②腳氣沖心,上氣,大小便澀,小腹急痛:火麻仁(微炒)、赤小豆各一升。水煎去滓,分三次溫服,隔兩日更一劑。(《聖濟總錄》麻仁湯) ③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浮腫,漸成水候:麻子仁五合(炒熟,研如膏),大豆一升(炒熟),桑根白皮(銼細,炒)三兩。將麻仁與桑白皮拌勻。每服以水一盞半,先煎大豆三合,熟,去豆,下二味五錢匕,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腹、日午、臨臥各一次。(《聖濟總錄》麻仁湯)

11.治偏風手足不隨,口眼㖞斜 麻子仁二合(炒),黑豆二合(緊小者,炒),鴿糞二合(炒),垂柳枝二握(銼半寸長)。上先以酒七升,煮柳枝及五升;炒鴿糞、麻仁、黑豆等令黃,乘熱便投於柳枝酒內,須臾去滓令淨。每服旋取,溫服二合至三合,空心、臨臥各一服。(《聖濟總錄》麻子仁酒)

12.治骨髓風毒疼痛,不可運動 火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曝幹,炒,待香熟,搗極細如白粉,平分為十帖。每用一帖,取無灰酒一碗研麻粉,旋濾取白酒,直令麻粉盡,都合酒一處,煎取一半,待冷熱得所,空腹頓服,日服一帖。(《篋中方》大麻仁酒)

13.治白痢 以麻子汁煮綠豆,空腹食,極效。(《外臺》引《必效方》)

14.治小兒赤白痢,體弱不堪,困重者 麻子一合,炒令香熟,末。服一錢匕,蜜漿水和服。(《子母秘錄》)

15.治月經不通,或兩三月,或半年、一年 麻子仁二升,桃仁二兩。研勻,熟酒一升,浸一夜。日服一升。(《普濟方》)

16.治產後瘀血不盡 麻子仁一合。研,水二盞,煎六分,去滓服。(《聖惠方》)

17.治嘔逆不止 麻仁三兩。杵,熬,以水研取汁,著少鹽吃,立效。(《千金方》)

18.治小兒面瘡 麻子五升。為末,以水和,絞取汁,與蜜和敷之。(《華佗神醫秘傳》)

19.治連月飲酒,咽喉爛,舌上生瘡 ①大麻仁一升(搗),黃柏二兩(末)。上以煉蜜為丸,服之。(《肘後方》) ②大麻仁一升,黃芩二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含之。(《千金方》)

20.治赤遊丹毒 麻仁搗末,水和敷之。(《千金方》)

21.治發落不生 麻子一升。熬黑,壓油敷頭,則發漸長。(《衛生易簡方》)

22.治頭風癢,多白屑 麻子仁三升,秦椒二升,柏葉三升。上藥置於泔汁中浸一宿,明旦溫之,去滓,用以沐發。(《醫心方》)

臨床報導

治療便秘 火麻仁10~30g,枳實10~20g。隨證加減。水煎服。治療100例便秘患者,97例獲愈,3例無效。大便得通者,最短為2小時,最長為6小時[1]。

文獻綜錄

1.《傷寒明理論》:“《內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麻仁、杏仁潤物也。《本草》曰,潤可去枯。脾胃乾燥,必以甘潤之物為之主。”

2.《湯液本草》:“麻仁,入足太陰、手陽明。汗多、胃熱、便難三者皆燥濕而亡津液,故曰脾約。約者,約束之義。《內經》謂燥者潤之,故仲景以麻仁潤足太陰之燥及通腸也。”

3.《本草經疏》:“麻子,性最滑利,甘能補中,中得補而氣自益;甘能益血,血脈複則積血破,乳婦產後餘疾皆除矣。風並於衛則衛實而榮虛,榮者血也,陰也。《經》曰,陰弱者汗自出。麻仁益血補陰,使榮衛調和,風邪去而汗自止也。逐水利小便者,滑利下行,引水氣從小便而出也。”

4.《本草匯言》:“大麻仁,潤大腸風熱燥結之藥也。劉氏(完素)曰:麻,木穀也,而治風去燥,同氣相求也。如《傷寒論》陽明病,汗多胃熱便難者,屬火燥兩結也,仲景方用此以通潤之;如老人氣閉血燥,脾胃弱而大便難者,婦人產後血澀氣結,營衛凝泣而大便難者,屬血燥而結也,《證治》方用此以潤養之;他如癘風癩疾,皮枯肢廢,津衰毛落,而營衛之氣不通者,屬風燥而結也,陳士良用此以轉運風機,《聖惠方》用此釀酒,以通機竅之風結耳。”

5.《藥品化義》:“麻仁,能潤腸,體潤能去燥,專利大腸氣結便閉。凡老年血液枯燥,產後氣血不順,病後元氣未複,或稟弱不能運行,皆治。大腸閉結不通,不宜推蕩,亦不容久閉,以此同紫菀、杏仁潤其肺氣,滋其大腸,則便自利矣。”

6.《本草述》:“麻子仁,非血藥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氣而有行氣之用,故於大腸之風燥最宜。然屬血中之風,非漫治風也,而其所以療風者,以其脂潤而除燥,蓋由於至陽而宣至陰之化,非泛泛以脂潤為功也。”

參考文獻

[1]唐得元.湖北中醫雜誌,1992,14(1):21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氣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

藥性論

使。治大腸風熱結澀及熱淋。子五升,研同葉一握搗相和,浸三曰,去滓,沐髮,令白髮不生,補下焦主治渴。又子一升,水三升,煮四,五沸,去滓,冷服半升,日二服,差。

日華子本草

補虛勞,逐一切風氣,長肌肉,益毛髮,去皮膚頑屑,下水氣及下乳,止消渴、催生,治逆橫產。

藥類法象

辛、甘,潤。治風燥,大便不通。

湯液本草

味甘平,無毒。

入足太陰經,手陽明經。

本草》云:主補中益氣,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復血脈,乳婦產後作餘疾。長髮,可為沐藥,久服肥健不老。

》云:入足太陰、手陽明。汗多胃熱便難,三者皆燥濕而亡津液,故曰脾約。約者,約束之義。《內經》謂:燥者潤之,故仲景以麻仁潤足太陰之燥及通腸也。

本草發揮

成聊攝云:《內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麻子、杏仁之甘,緩脾而潤燥。

本草經疏

麻子,即大麻仁,稟土氣以生。《本經》味甘平無毒。然其性緊滑利,甘能補中,中得補則氣自益。甘能益血,血脈復則積血破,乳婦產後餘疾皆除矣。風並於衛,則衛實而榮虛,榮者,血也,陰也。經曰:陰弱者,汗自出。麻仁益血補陰,使榮衛調和,風邪去而汗自止也。逐水利小便者,滑利下行,引水氣從小便而出也。好古云:入手、足陽明,足太陰經。陽明病汗多,及胃熱便難三者皆燥也。用之以通潤。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麻仁之甘以緩脾潤燥,故仲景脾約丸用之。

簡誤:陳士良云: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事,婦人多食即髮帶疾,以其滑利下行,走而不守也。

本草蒙筌

味甘,氣平,無毒。或攙粳米煮粥,或佐血藥為丸。經入陽明大腸及足太陰脾臟。惡茯苓一味,畏牡蠣白薇。益氣補中,催生下乳。去中風出汗,皮膚頑痺;潤大腸風熱,結澀便難。止消渴而小水能行,破積血而血脈可復。胎逆橫生易順,產後餘疾總除。

本草乘雅

體直類木,仁滑似髓,肝之腎藥也。故益精填髓,潤發黑鬚。

大麻色黃,氣味甘平,為脾胃之體藥;枝莖條暢,為脾胃之用藥;仁脂濡潤,為脾胃之滑劑,濕劑也。故主補中益氣,久服肥健,不老神仙。別錄及附方諸證,亦以四義釋之,更參主客佐使,真不勝其用矣。

景岳全書

即黃麻也,亦名大麻。味甘平,性滑利。能潤心肺,滋五臟,利大腸風熱結燥,行水氣,通小便濕熱,秘澀五淋,去積血,下氣,除風濕頑痺,關節血燥拘攣,止消渴,通乳汁,產難催生,經脈阻滯。凡病多燥澀者宜之。若下元不固,不便溏陽痿,精滑多帶者,皆所忌用。

本草備要

即作布之麻,俗作火麻,潤燥滑腸。

甘平滑利,脾胃大腸之藥。緩脾潤燥,治陽明病胃熱汗多而便難。三者皆燥也,汗出愈多,則津枯而大便愈燥。仲景治脾約有麻仁丸。成無己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麻仁之甘,以緩脾潤燥。張子和曰:諸燥皆三陽病。破積血,利小便,通乳催生。畏茯苓、白薇、牡蠣。

本經逢原

麻仁入手陽明、足太陽,其性滋潤,初服能令作瀉。若久服之,能令肥健,有補中益氣之功。臟腑結燥者宜之。仲景治陽明病,汗多胃熱便難,脾約丸用之,取潤脾土枯燥也。《日華》止消渴,通乳汁,主催生難產,及老人血虛,產後便秘宜之。麻勃治身中伏風,同優缽羅花為麻藥,砭癰腫不知痛。葉絞汁服五合,下蛔蟲,搗爛敷蠍毒,俱效。黃麻破血利小便,麻根搗汁,治產難胞衣不下,煮服治崩中不止,生走而熟守也。并治熱淋下血不止,根葉并治撾打瘀血,心腹滿痛,搗汁服之皆效。陳黃麻燒灰,酒服方寸匕,散內傷瘀血。

本草崇原

大麻放花結實於五六月之交,乃陽明太陰主氣之時。《》云: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又,長夏屬太陰主氣,夫太陰、陽明,雌雄相合,麻仁稟太陰、陽明之氣,故氣味甘平。主補中者,補中土也。益氣者,益脾胃之氣也。

本草求真

﹝批﹞潤燥滑腸。

火麻仁專入脾、胃、大腸。即今作布火麻之麻所產之子也。與胡麻之麻絕不相似。味甘性平,按書皆載緩脾利腸潤燥,如傷寒陽明胃熱,汗多便閉,治多用此,蓋以胃府燥結,非此不解。汪昂曰:胃熱、汗多、便難,三者皆燥也。汗出愈多、則津枯而大便愈燥,仲景治脾約有麻仁。成無已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麻仁之甘以緩脾潤燥。張子和曰:諸燥皆三陽病。更能止渴通乳。及婦人難產,老人血虛,產後便秘最宜。弘景曰,麻子中仁合丸藥,并釀酒大善,但性滑利。許學士云:產後汗多則大便秘,難於用藥,惟麻子粥最穩,不惟產後可服,凡老人諸虛風秘,皆得力也。至云初服作瀉,其說固是,久服能令肥健,有補中益氣之功,亦是燥除血補而氣自益之意。若云竟能益氣,則又滋人歧惑矣。但性生走熟守,生用破血利小便,搗汁治產難胞衣不下,熟用治崩中不止。

得配本草

畏茯苓、牡蠣、白薇。

甘,平。滑利。入足太陰,兼手陽明經血分。理女子經脈,治汗多胃燥,除裡結後重,去皮膚頑痺,能催生下乳。

合蘇子研汁煮粥,治虛風便秘;同紫菀、杏仁煎服,治大便不利。肺氣潤,便自利。以蔥、椒、鹽豉入麻仁粥食之,治風水腹大,腰臍重痛。

多食滑精痿陽,髮帶疾。

怪症:腸頭出寸許,痛苦非常,乾則自落,又出又落,名截腸。宜於初起,麻油浸之,飲大麻仁汁數升而愈。

本經疏證

麻生於木火正旺之時,成於金水方饒之日,故麻子仁之為用,能於木火焦殺中生金水柔滋之化,即能於金水滂沛中成木火通明之功。唯其金水克諧,水火迭化,是以中土升清降濁之機栝不愆,一身皆受其蔭,本經謂其補中益氣,久服肥健,良由乎此。是誠能揭麻子仁功用之要,泄農經奧窌之秘矣。特別錄所載破積血復血脈,乳產餘疾,沐髮長潤,功能多半在血,謂皆由於氣充血乃調,容或有未盡然者。夫中焦受氣為血,決氣篇不誣矣,不可為心主血之驗乎?心為丁火,下交壬水而化為木,不可為益乙肝之氣之證乎?乙肝受益,下交大腸,而化為金,以行其柔滋之氣,而通降者不滯,是即血能行氣之源。仲景制麻仁丸治脾約,取裁之所在矣。決氣篇又曰,上焦開發為氣,氣不主於肺乎?肺為辛金,下交丙火而化為水,不可為益癸腎之血之證乎?癸腎受益,上交戊土而化君火,以行其明爽發越之氣,而升者不滯,是即氣能調血之源,仲景制炙甘草湯以復脈取法之所在矣。惟丁壬能化木,則肝木澤,其所藏之血,自行而不積,產乳自無餘疾。唯辛丙能化水,則腎水強,其所藏之水,自不至因氣乖而腫,因氣阻而溺塞矣。治風先治血,緣血不行招風取中者,尤宜仗澤血液之物,發乃血之餘;緣血不榮心而枯短者,允當用復血脈之劑,此別錄宣闡藥物之詳,確能補本經之未備者也。

麻仁與地黃,皆最能拔地力(齊民要術所謂種苴欲得良田,不用故墟是也),故亦最能生陰津。其相比入炙甘草湯,則以地黃善宣陰津於陰分,麻仁善宣陰津液陽分也;其在麻仁丸,與芍藥同用,則以芍藥善破陰結,布陽氣,麻仁善行陽滯,布陰氣也。入陰入陽者,物之生理,所謂性也;破結行滯宣佈陰陽者,物之能事,所謂情也。性之與情,猶車馬相輔而行,是何也?麻仁丸中有小承氣湯,即不用麻仁芍藥杏仁,不患其大便不通;炙甘草湯有人參麥冬地黃,即不用麻仁,不患其脈不復。然復脈通便是二方作用之一端,不能會二病之全局,故麻仁在炙甘草湯,為人參麥冬地黃之先聲,以其氣鐘於至陽,易入上焦,引亢陽為生陽,人參繼之,為鼓元氣之生,麥冬繼之,以生胃脈之絕,地黃繼之,以行脈中之血也;其在麻仁丸,又為小承氣湯之後勁,以枳實厚朴銳而行氣,大黃芍藥破而通血,皆舉轡疾馳,絕無停軌,治胃實之不大便有餘,治脾約之大便難不足,非得杏仁之潤降,麻仁之滑澤,脾必暫展而復約也。此是物之情,若其性則極柔之物,稟生氣於至陽,原係物之常理,第麻仁不僅屬陰,以其有雌有雄,雄之用在皮,雌之用在實,若概以根實升降之義,則其能伸陽於中,充陰於外,無疑矣。若夫種苴須雜以枲,及當開花,又將枲拔盡,是其初則能令陰陽相守,繼則能令陰津長裕無疑矣。其葉之數,不以四,不以六,唯七之少陽,九之老陽,是其用之所在,譬之於人,體氣偏陰者嗜溫,體氣偏陽者嗜涼,稟陽剛者其作為爽直,稟陰柔者其作為廉靜,以是知麻仁為物其秉賦雖陰,功效悉在陽矣。至其穀之堅韌難去,須先鬱以熱,乃再激之以寒,後復暴而乾之,揚而去之,易易耳,不又可知其所謂柔者,必伏剛中,其所謂剛者,必寒熱交和而後化耶?善體物者宜識之。

本草新編

火麻仁,味甘,氣平,無毒。入陽明大腸經及足太陰脾臟。益氣補中,催生下乳,去中風汗出、皮膚頑痺,潤大腸風熱結澀便難,止消渴而小不能行,破精血而血脈可復。產逆橫生易順,沐髮可潤。此物性過於潤,凡燥結者,可借之以潤腸,而脾氣虛者,斷難多服。至於吞之可以見魅,祝之可以辟瘟,俱非近理之談,而不老神仙尤為荒誕。產後宜戒,慎勿輕投之也。

或問火麻子宜於大便燥結之人,《本草》所載其功用,亦果多乎?夫火麻子實有功用,但宜於實症,而不宜於虛症而已。

本草分經

甘,平,滑利。緩脾潤燥,滑腸,治胃熱便難。

本草思辨錄

仲聖麻仁丸證,是脾受胃強之累而約而不舒,於是脾不散精於肺,肺之降令亦失,肺與脾胃俱困而便何能下。麻仁甘平滑利,柔中有剛,能入脾滋其陰津,化其燥氣。但脾至於約,其中之堅結可知。麻仁能擴之不能破之,芍藥乃脾家破血中之氣藥,合施之而脾其庶幾不約矣乎。夫脾約由於胃強,治脾焉得不兼治胃,胃不獨降,有資於肺,肺亦焉得不顧,故又佐以大黃枳朴攻胃,枳二抑肺。病由胃生而以脾約標名者,以此為太陽陽明非正陽陽明也。兼太陽故小便數,小便數故大便難。治法以起脾陰化燥氣為主,燥氣除而太陽不治自愈,故麻仁為要藥。治陽明府病非承氣不可,故取小承氣之大黃枳朴而復減少其數也。

復脈湯用之,則佐薑桂以通陽,佐膠地麥冬以益陰,與後世取汁煮粥以治風治淋,總取乎潤燥抉壅,柔中有剛也。

【現代藥理研究】

火麻仁有通便作用,能刺激腸粘膜,使分泌增多,蠕動加快,減少大腸吸收水分,而起瀉下作用。

火麻仁有降血壓作用。火麻仁乙醇提取物分別給麻醉貓及正常兔灌胃,半小時後均出現緩慢降壓作用。

火麻仁有降血脂作用。

火麻仁可降低血清睪酮水平,並能減少精液中精子的密度,有一定抗生育作用。

火麻仁有致畸作用。火麻仁的石油醚提取物,能引起妊娠安全期雌性大鼠體重降低,阻礙生長,并使四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