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海金沙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主產於廣東、浙江等地。原植物生於排水良好的陰濕山坡灌叢中或路邊林緣。味甘,性寒。歸膀胱、小腸經。功效利水通淋。臨床用名海金沙。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海金砂(《江西草藥》)。

釋名

本品如海邊細沙,色黃質滑,故名海金沙。

基原

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植物

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Ophioglossum japonicum Thunb.]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地區及陝西、甘肅。

採集

秋季孢子成熟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乾,揉搓或打下孢子,除去藤葉。

化學成分

孢子含脂肪油,還含赤黴素A73的甲酯(methyl ester of gibberellin A73)。

藥理

海金沙水提醇沉製成的注射液給麻醉犬靜脈注射,可明顯促進輸尿管蠕動頻率,使輸尿管上段的壓力明顯增加,故具有排石作用。

炮製

取原藥材,篩去雜質。《普濟方》:“羅過。”《本經逢原》:“淘淨,取浮者曝幹。”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甘、淡,性寒。歸膀胱、小腸、脾經。降而能升。

1.《品匯精要》:“味淡,性平,無毒。氣之薄者,陽中之陰。”

2.《綱目》:“甘,寒。”“小腸、膀胱血分藥也。”

3.《本草匯言》:“味甘、淡、微苦,氣寒,無毒。沉也,降也。入足少陰、手足太陰經血分。”

4.《醫林纂要·藥性》:“氣輕上浮,宜入心肺。沙體下墜,則入二腸。”

功效主治

清熱通淋,利濕,止血。主治熱淋,血淋,沙石淋,膏淋,白濁,水腫,瀉痢,黃疸,帶下,吐血,衄血,尿血,外傷出血。

1.《嘉祐本草》:“主通利小腸。”

2.《補遺藥性賦》:“攻傷寒熱病,專利小便。”

3.《綱目》:“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

4.《藥性考》:“止鼻衄,退目翳。”

5.《本草再新》:“除血分濕熱。”

6.《本草正義》:“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濁,女子帶下。”

7.《本草用法研究》:“除瘀熱於胞宮。”

8.《廣西中藥志》:“用於水腫及熱病吐血。”

9.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炎水腫,感冒發熱,小便短赤,腸炎,痢疾。”

10.《江西草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治肝炎,腎性水腫,皮膚濕疹,水痘,尿血,痄腮,風火牙痛,喉蛾,白喉,帶狀皰疹,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布包;或研末。

使用注意

腎陰虧虛者慎服。

1.《本草經疏》:“性淡滲而無補益,小便不利及諸淋由於腎水真陰不足者勿服。”

2.《馮氏錦囊·藥性》:“若腫脹由於脾虛,淋濁由於真陰不足者忌服。”

3.張秉成《本草便讀》:“寒降之性,如肝腎虛寒,下元不固,以致遺滑淋濁,莖中不通者,不可用。”

應用配伍

清熱通淋 本品甘寒性降,善清小腸、膀胱濕熱,功專清熱利尿通淋,為治諸淋澀痛之要藥。凡下焦濕熱所致小便淋瀝澀痛者,可與滑石、木通、通草、燈心等配伍,以清熱通淋,如《禦藥院方》海金沙散;若治血淋,可與生地、小薊、生蒲黃等同用,以清熱涼血;治石淋,可與金錢草、石韋、琥珀等相合,以排石通淋;治濕熱膏淋、白濁,可與萆薢、土茯苓、滑石等相伍,以分清降濁。現代還用於治療濕熱所致膽結石症,多與金錢草、郁金、雞內金等相配,以利尿排石。

利濕 本品既能清利下焦濕熱,又能利水消腫,故常用於水腫、瀉痢、黃疸、帶下等證。凡水腫脹滿,小便不利者,可與澤瀉、豬苓、茯苓、大腹皮等配伍,以利水消腫,如《仁術便覽》海金沙散。治濕熱瀉痢,可與黃連、馬齒莧等同用,以清熱止痢。治濕熱黃疸,可與茵陳、梔子、大黃等相伍,以利濕退黃。治濕熱帶下,可與蒼朮、黃柏等配合,以除濕止帶。此外,本品清熱利濕之功,還可用於皮膚濕疹瘙癢,常配地膚子、白鮮皮、土茯苓等。

止血 本品能清血分之熱,故常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及外傷出血。用治血熱諸證及外傷出血,均可單用,或與白茅根、地榆、小薊、血餘炭等同用,以增強清熱涼血止血作用。

1.《嘉祐本草》:“得梔子、馬牙消、蓬砂,共療傷寒熱狂。”

2.《得宜本草》:“得臘茶,治小便不通;得滑石,治膏淋如油;得白朮、黑牽牛,治脾濕腫滿。”

3.《中國藥物學》:“配黃芩,治傷寒狂熱;配木通、山梔、牡蠣、芒硝等,治膀胱結石;配豬苓、赤苓、滑石、赤芍、澤瀉等,治小便不利。”

附方

1.治諸淋急痛 海金沙七錢半,滑石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半,多用燈心、木通、麥門冬草,新汲水煎,入蜜調下。(《仁齋直指方》二神散)

2.治血淋痛澀 海金沙,新汲水或沙糖水服一錢。(《普濟方》)

3.治沙石淋 海金沙、滑石、石膏、木通、甘草(炙)、井泉石各等分。上為散。每服二錢匕,煎燈心湯調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海金沙散)

4.治尿路結石 海金沙、金錢草、車前草各30g。水煎服。(《北海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5.治氣淋,結澀不快 海金沙(別搗)二兩,滑石(研細)、甘草(炙)、山梔子仁各一兩。上將甘草、梔子仁為細散,入餘藥再研勻。每服一錢匕,茶清調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海金沙散)

6.治膏淋 海金沙、滑石末各一兩,甘草末一分。上研勻。每服一錢匕,用麥門冬湯下,燈心湯亦可。(《世醫得效方》海金沙散)

7.治淋濁,不論新久 真川黃柏(研細末)、淨海金沙各等分。上以鮮豬脊髓去皮,只用髓質,生打為丸,曬乾。每服二三錢,淡鹽湯吞服。(《瘍科綱要》海金沙丸)

8.治脾濕脹滿 海金沙三錢,白朮四兩,甘草半兩,黑牽牛(頭末)一兩半。上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得利為妙。(《綱目》引《蘭室秘藏》海金沙散)

9.治腎炎水腫 海金沙、馬蹄金、白茅根各30g,玉米須12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10.治下焦濕熱,不施化而小便不利 海金沙、郁金、滑石、甘草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四五分,白湯調下。(《保嬰撮要》海金沙散)

11.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 海金沙一兩,臘茶半兩。搗碾令細。每服三錢,煎生薑、甘草湯調下。服無時,未通再服。(《本草圖經》)

12.治小兒乳傷脾胃,致使清濁不分,尿如白濁者 川郁金、海金沙各二錢。上為末。每服一錢,燈心湯調服,加六一散三錢。(《幼科指掌》金沙益散)

13.治前列腺肥大 海金沙3g,生蒲黃10g(如有血尿用蒲黃炭6g),穿山甲15g,沒藥3g,琥珀末1g(沖服)。每日1~2劑,水煎2次分服。[《江蘇中醫》1984,(6):35]

14.治痢疾 海金沙9g,薏苡根9g。水煎兌白糖服。(江西《草藥手冊》)

15.治肝炎 海金沙15g,陰行草30g,車前18g。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

16.治吐血、衄血 海金沙為細末。新汲水調下。(《仁齋直指方》)

17.治金瘡出血,痛不可忍 海金沙、滑石各半兩,生郁金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沙糖一塊,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衛生家寶》如聖千金散)

18.治打撲內損疼痛 海金沙二錢,大黃(生)、乳香(研)、沒藥(研)各一錢,麒麟竭一分。上藥除研者外,為散和勻。每服二錢匕,乳香溫酒調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海金沙散)

19.治天皰瘡 大黃一兩(為末),海金沙半兩。用新汲水調塗瘡上。(《古今醫統》黃金散)

20.治帶狀皰疹 海金沙5份,青黛1份。混合研勻,麻油調為稀糊,以鴨毛塗患處,每日1~2次。忌食魚、蝦、牛肉、筍等。[《中醫雜誌》1985,(7):53]

文獻綜錄

1.《本草經疏》:“海金沙,甘寒淡滲之藥,故主通利小腸。得牙硝、梔子,皆鹹寒、苦寒之極,又得蓬砂之辛,所以能治傷寒熱狂。大熱當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義也。淡能利竅,故治熱淋、血淋、膏淋等病。”

2.《本草述》:“海金沙,方書但知其治血淋、膏淋、石淋等證,詎知其種種所患,皆本於濕土之氣不能運化,而又有火以合之,乃結聚於水道有如是耳,豈可徒取責於行水之臟腑乎?試觀東垣治脾濕方,更如續隨子丸之亦治通身腫滿、喘悶不快者,則可以思其功之所主,固不徒在行水之臟腑矣。”

本草匯言

本草綱目

海金沙,小腸膀胱血分藥也。熱在二經血分者宜之。

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

本草經疏

海金砂味甘淡,氣寒,性無毒。甘寒淡滲之藥,故主通利小腸。得牙硝、梔子,皆鹹寒苦寒之極,又得蓬砂之辛,所以能治傷寒熱狂大熱,當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義也,淡能利竅,故治熱淋、血淋、膏淋等病,乃手太陽少腸經藥也。

簡誤:海金砂,性淡滲而無補益,大便不利,及諸淋由於腎水真陰不足者,勿服。

本草蒙筌

用為丸散,專利小腸。得梔子、牙硝、蓬砂,可共療傷寒狂熱。本注又云:小便不通臍下滿悶者,用此一兩,臘茶五錢,絕細研成,煎生薑、甘草梢,調下三錢。不通又再服之,旋可以取效。

本草乘雅

似金而體輕,似沙而質滑。草氣之生沙,猶水體之成冰,合入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主溺沙石者隙當。

宜入心之府,小腸經藥也。小腸者,泌糟粕傳大腸,泌水道輸膀胱,止在而不盈,決瀆以為量也。

卮子六出之冰花,對待熱惱為清涼。蓬沙蓬轉如輪,樞機迅捷。牙硝緣水火以為性,可從之以水逆之以火,亦可逆之以水,從之以火,所謂奇之不去則偶之,偶之不去,反佐以取之。

景岳全書

此草出黔中,七月收其全科,曬乾,以杖擊之,則細沙自莖葉中落。味甘性寒,乃小腸膀胱血分藥也。善通利水道,解鬱熱濕熱及傷寒熱狂、小便癃閉腫滿、熱淋膏濁、血淋石淋、莖中疼痛,解諸熱毒。或丸或散皆可用。

本草備要

通淋,瀉濕熱。

甘寒淡滲。除小腸膀胱血分濕熱。治腫滿五淋莖痛。得梔子、牙硝、硼砂,治傷寒熱狂。大熱利小便,此釜底抽新之義也。

本經逢原

海金沙生於葉上,小腸、膀胱血分藥也,熱伏二經血分者宜之,故小便熱淋莖痛為要藥,腎臟真陽不足者忌用。

本草求真

﹝批﹞利小腸血分濕熱。

海金沙專入小腸。味甘而淡,氣寒無毒,為主通利小腸血分要藥。凡小腸熱閉而見五淋疼痛不止者,服之使熱盡從小便而出。且於傷寒熱閉,而見腹滿狂躁,則當於此加梔子、朴硝、蓬砂投治,俾熱亦從小便而出,此灶裡抽薪之一義也。但腎臟真陽不足切忌。

得配本草

甘,寒。淡滲。入手足太陽經血分。去臍下滿悶,消膀胱濕熱。

得臘茶、生薑,治癃閉;得滑石、甘草梢,治膏淋;得梔子,治熱狂;得白朮、甘草、牽牛,治脾濕腫喘。

真陰不足者禁用。

本經疏證

海金沙無花實,其氣專鐘於葉,而成沙則不同,於吐其華而凝其元,惟得氣之流散者以致其自然之化機而已。然如蒲黃而色黃赤,則有可參者,夫腎主水而脾主濕,是腎水之用寄於脾也,此其治必在於色黃者。小腸行水而合於心,心主血,血乃水之化,血和而水化自行,此其治必在於色赤者。方書但知其治血淋膏淋石淋等證,詎知其種種所患,皆本於濕土之氣不能運化,而又有火以合之,乃結聚於水道,有如是乎?要知此物是於土中布其流散之用,而并達火之麗於土,以病於水者,則可以思其功之所在,固不徒在行水之臟腑而已。

本草分經

甘,寒,淡滲。專除小腸、膀胱血分濕熱。治腫滿,通淋。

【現代藥理研究】

海金沙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抑菌試驗證明,海金沙對多種致病桿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以海金沙、車前子為主藥的尿路通有明顯抗炎鎮痛作用,對泌尿結石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