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升麻為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的乾燥根莖。均係野生。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四川等地。原植物生於山坡、林緣或草地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怕澇忌旱,以酸性或中型腐殖質土最宜生長。味辛,微甘,性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臨床用名有升麻、蜜炙升麻、升麻炭。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甘、平。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溫疫、瘴氣、邪氣、蠱毒。

名醫別錄

味苦,微寒,無毒。主解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藥性論

主治小兒風驚癇,時氣熱疾,能治口齒風蛪腫疼,牙根浮爛惡臭,熱毒膿血,除心肺風毒熱,壅閉不通,口瘡煩悶,療癰腫豌豆瘡。水煎綿沾拭瘡上,主百邪鬼魅。

日華子本草

安魂定魄,并鬼附啼泣,游風腫毒,口氣甘蛪。

開寶本草

味甘、苦,平、微寒,無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藥類法象

此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行經藥也。若補其脾胃,非此藥為引用、行其本經不能補。若得蔥白、香白芷之類,亦能走手陽明太陰。非此四經不可用也。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經傷風之的藥也。

藥性賦

其用有四: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足陽明之齒痛,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因名之曰升麻。

湯液本草

氣平,味苦甘。微苦微寒,味薄氣厚,陽中之陰也,無毒。陽明經本經藥,亦走手陽明經、太陰經。

》云: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經傷風之的藥也。去黑皮及腐爛者用。若補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能補。若得蔥白、白芷之類,亦能走手、足陽明、太陰。

》云:發散本經風邪,元氣不足者用此,於陰中升陽氣上行。

》云:脾痺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氣、邪氣,蠱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東垣云:升麻入足陽明,若初病太陽證便服升麻、葛根,發出陽明經汗,或尼過,陽明經燥,太陽經不可解,必傳陽明矣。投湯不當,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朱氏云:瘀血入裡,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黃湯,乃陽明經聖藥也。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升麻、犀角,性味相遠,不同,何以代之?蓋以升麻止是引地黃及餘藥,同入陽明耳。

仲景云:太陽病,若發汗,若利小便,重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其害不可勝言。又云:太陽兀兀無汗者,葛根湯發之。若兀兀自汗者,表虛也,不宜用此。朱氏用升麻者,以表實無汗也。

》云:主肺痿咳唾膿血,能發浮汗。

本草衍義補遺

陽中微陰,主脾胃,解肌肉間熱,脾痺,非升麻梢不能除。手足陽明傷風引用之的藥及發解本經風邪。若元氣不足者用此於陰中升陽,氣上行不可缺也。《本草》云:治肺痿咳唾膿血。

本草發揮

成聊攝云:《玉函》曰:大熱之氣,寒以取。甚熱之氣,以汗發之。麻黃、升麻之甘,以發浮熱。

潔古云:升麻乃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行經藥也。若補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能補。若得白芷、蔥白之類,亦能走手陽明、太陰。非此四經,不可用也。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傷風引用之藥也。《主治秘訣》云:氣溫味辛,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用有四:手足陽明引經一,升陽氣於至陰之下二,陽明經分頭痛三,去風邪在皮膚及至高之上四也。治脾癉,非升麻梢不能除。

本草綱目

升麻,柴胡,引生發之氣上行。同葛根,能發陽明汗。

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此乃稟賦素弱,元氣虛餒,乃勞役飢飽生冷內傷,脾胃引經最要藥也。升麻葛根湯,乃發散陽明風寒藥。余每用治陽氣鬱遏及元氣下陷諸病,時行赤眼,每有殊效。神而明之,方可拘泥乎?一人素飲酒,因寒月哭母受冷,遂病寒中,食無薑、蒜,不能一啜。至夏酷暑,又多飲水,兼懷怫鬱。因病右腰一點脹痛,牽引右脅,上至胸口,則必欲臥。發則大便裡急後重,頻欲登圊,小便長而數,或吞酸,或吐水,或作瀉,或陽痿,或厥逆,或得酒少止,或得熱稍止。但受寒食寒,或勞役或入房,或怒或飢,即時舉發。一止則諸證泯然,如無病人,甚則日發數次。服溫脾勝濕、滋補消導諸藥,皆微止隨發。余思之,此乃飢飽勞逸,內傷元氣,清陽陷遏,不能上升所致。遂以升麻葛根湯合四君湯,加柴胡、蒼朮、黃耆,服後仍飲酒一、二杯以助之,其藥入,覺清氣上行,胸膈爽快,手足和暖,頭目精明,神采迅發,諸證如掃。每發一服即止,神驗無比。若減升麻、葛根,或不飲酒,則效便遲。大抵人年五十以後,其氣消者多,長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稟受弱而有前諸證者,并宜此藥治法治之。《》: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千古之下,窺其奧而闡其微者,張潔古、李東垣二人而見。外此,則著《參同契》、《悟真篇》者,皆與此同也。又升麻能解痘毒,惟初發熱時,可用解毒,痘已出後,氣弱或泄瀉者,亦可少用。其升麻葛根湯,則見斑後必不可用,為其解散也。本草以升麻為解毒,吐蠱毒要藥,蓋以其為陽明本經藥,而性又上升故也。按《范石湖文集》云:李燾為雷州推官,鞫獄得治蠱方:毒上在,用升麻吐之;在腹,用鬱金下之,或合二物服之,不吐則下。此方活人甚眾也。

消斑疹,行瘀血,治陽陷眩運,胸脅虛痛,久泄下痢,後重遺濁,帶下崩中,血淋下血,陰痿足寒。

本草經疏

升麻稟天地清陽之氣以生,陽草也。故味甘、苦,平、微寒,無毒。潔古又云:性溫,味辛微苦。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為足陽明、太陰引經的藥。得蔥白、白芷,緩帶脈之縱急。亦入手陽明大腸,升陽氣於至陰之下。春氣生生而上升,升麻正得之,故主解百毒。感清陽之氣者必能破幽暗,故殺百精經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氣邪氣,蠱毒入口皆吐出。凡云甘者,其氣必和,升則必散,和而散,故主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者,手少陽,足陽明、太陰熱極故也,散三經之義,則二證愈矣。

簡誤:升麻屬陽而性升,其功用俱如經說。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陰虛火動,腎經不足,及氣逆嘔吐,驚悸怔忡,癲狂等病,法咸忌之。誤用多致危殆。

本草蒙筌

味苦、甘,氣平、微寒。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無毒。乃足陽明太陰行經之藥,凡補脾胃必此引之。若得白芷蔥白同煎,又走手經陽明太陰。非此四經,不可用也。解百毒,殺百精殃鬼;釋諸瘴,辟諸疫瘟邪。去傷風於皮膚,散發熱於肌肉。倘太陽證俱誤服,是先引賊寇破家。東垣云:初病太陽證,便服升麻葛根湯,是遺太陽不惟遺經,反引太陽邪氣入於陽明不能解也,故曰引賊破家云。務認分明,切勿鹵莽。止頭痛喉痛齒痛,并中惡腹痛;理口瘡疥瘡斑瘡,及豌豆爛瘡。治風腫風癇,療癰肺痿。故聖藥為瘡家之號,的藥來風家之稱。升提元陽,不下陷陰分;挾引諸藥,同行達四經。東垣云:引蔥白,散手陽膽風邪;引石膏,止陽明齒痛是也。

謨按:仲景《傷寒論》云:瘀血入裡,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黃湯主之。夫犀角,乃陽明聖藥也。又曰:如無犀角,代以升麻。其犀角、升麻氣味大相遠隔,何以代云?不過知升麻亦陽明經藥,用之以引地黃及諸藥同入陽明經爾。舍此他用,豈復能乎?

本草乘雅

人身氣機,升出降入,謂之一週。能升則氣機無不周矣。生陽之氣發揚,邪僻之陰自死。入口皆吐出,此其外徵。長升即是長生,下者舉之,此為要藥。從混濁散漫之中,拔其微之妙,的是樞機之劑。但上行須有真氣在,否則是煮沒米粥矣。雷公炮製,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即煉已築基,大裨體用,上行者有根可據矣。

升即四氣之先機,時令之首兆也。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者是矣。設無成功之藏之入,亦無將來之生之升矣。所謂柔以時升,積小以高大,實非決驟之比。故十侖曰升,登合之量也;大鞀曰麻,群附之長也。是以允升,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生勿殺,予勿奪,賞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主治百疾,以及變遷,皆響晦入宴息而冥升。功能用晦而明,仍利於不息之貞。

升麻稟天地清陽之氣以生,故能升陽氣於至陰之下,顯明滅暗,致新推陳,升麻兩得之矣。

藥性解

升麻,味甘苦,性微寒,無毒,入大腸、脾、胃、肺四經,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足陽明之齒痛。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於至陰之下,故名升麻。又主解百毒,殺精物,辟瘟疫,除蠱毒,止瀉痢。白芷為使。形輕而堅實,青綠色者佳。

按:升麻提氣解肌,故入此四經。然奉令之使,不能益人,若下元不足者,用此升之,則下而元氣益虧矣。《藥性》乃曰:元氣不足者,用此於陰中升陽。恐非,惟陽氣有餘而下陷者宜之。若初病太陽證便服升麻,以發陽明汗,是引賊入門,亦非所宜也。

藥鑒

氣平,味苦甘,氣味俱薄,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治肺痿吐膿血,古人犀角地黃湯,每用之以代犀角者,止是引地黃等藥同入陽明耳。與蔥白同用,則能引之以散手陽明之風邪。與石膏同用,則能引之以止足陽明之頭疼。補中益氣湯用之,提元氣從右而上。升麻葛根湯用之,驅邪熱從表而散。惟其能解脾胃肌肉間熱,故能散手足陽明經邪。諸方書以為元氣不足者用之,陰中升陽,則謬矣。蓋陽氣下陷者,可升提之。若元氣不足者,升之則下益虛,而元氣益不足矣。鹽水浸炒,則提腎氣。甘草汁製,則提脾胃之氣。若痰壅氣上有汗者,勿用。

景岳全書

味微苦,氣平,氣味俱輕浮而升,陽也。用此者,用其升散提氣,乃脾、胃、肺與大腸四經之藥。善散陽明經風寒,肌表邪熱,提元氣之下陷,舉大腸之脫泄,除陽明溫疫表邪,解膚腠風熱斑疹。引石膏除齒牙臭爛腫痛,引蔥頭去陽明表證頭疼,佐當歸、肉蓯蓉可通大便結燥。凡癰疽痘疹,陽虛不能起發,及瀉痢崩淋,夢遺脫肛,陽虛下陷之類,用佐補劑,皆所宜也。若上實氣壅,諸火杪,及太陽表證,皆不宜用。且其味苦氣散,若血氣太虛,及水火無根者,并不可用。

本草備要

輕宣升陽,解毒。

甘辛微苦,足陽明、太陰引經藥,胃、脾。參芪上行,須此引之。亦入手陽明、太陰。大腸、肺。表散風邪,引蔥白散手陽明風邪;風葛根能發陽明之汗;引石膏止陽明頭痛齒痛。升發火鬱,能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引甘溫之藥上長,以補衛氣之散而實其表。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升麻引陽明清氣上升,故補中湯用為佐使。若下元虛者,用此升之,則下元愈虛,又當填用。治時氣毒癘,頭痛陽明頭痛,連齒頰。寒熱,肺痿吐膿,下痢後重,後重者,氣榜。氣榕中,必上行而後能下降。有病大小便秘者,用通利藥而罔效,重加升麻而反通。丹溪曰:氣升則水自降。經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天地不交,則萬物不通也。久泄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脫肛,崩中帶下,能緩帶脈之縮急。足寒陰痿,目赤口瘡,痘瘡升葛湯,初發熱時可用,痘出後氣弱或泄瀉者可少用。否則,見點之後,必不可用,為其解散也。斑疹,成朵如綿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蓋胃熱冊,衝入少陽,則助相火而成斑;衝入少陰,則助君火而成疹。風熱瘡癰。解百藥毒,吐蠱毒,殺精鬼。性陽氣升,味甘故也。陽虛火動者忌用。朱肱《活人書》言:瘀血入裡,吐衄血者,犀角地黃湯,乃陽明聖藥,如無犀角,代以升麻。二藥性味相遠,何以為代?蓋以升麻能引諸藥同入陽明也。朱二允曰:升麻性升,犀角性降。用犀角止血,乃借其下降之氣,清心肝之火,使血下行歸經耳。倘誤用升麻,血隨氣升,不愈涌出不止乎?古方未可盡泥。或有參、芪補劑,須用升柴,而又恐其太升發者,升麻、柴胡并用,蜜水炒之。

本經逢原

升麻能引清氣右升,足陽明本藥也。《本經》治疫瘴蠱毒,取性升上升也。治中惡腹痛,取開發胃氣也。治喉痛口瘡者,取升散少陽、陽明火熱也。同葛根則發散陽明風邪,同柴胡則升提胃中清氣,引甘溫之藥上升。故元氣下陷者,用此於陰中升陽,以緩帶脈之縮急。凡胃虛傷冷,鬱遏陽氣於脾土,宜升麻、葛根以升散其之鬱。故補脾胃藥,非此引用不效,脾痺非此不除。升麻葛根湯,乃陽明發散藥。若初病太陽便服之,發動其邪,必傳陽明,反成其害也。又升麻、葛根能發痘,惟初發熱時可用,見點後忌服,為其氣升,發動熱毒於上,為害莫測;而麻疹尤為切禁,誤投喘滿立至。按升麻屬陽性升,力能扶助陽氣,捍御陰邪,故於淋帶瀉痢脫肛方用之,取其升舉清陽於上也。古方治噤口痢,用醋炒升麻,引人參、蓮肉,扶胃進食,大有神效。凡上盛下虛,吐血衄血,咳嗽多痰,陰虛火動,氣逆嘔吐,怔忡癲狂諸證,皆在所禁。

本草崇原

升麻氣味甘苦平,甘者土也,苦者火也。主從中土而達太陽之氣。太陽標陽本寒,故微寒。蓋太陽稟寒水之氣而行於膚表,如天氣之下連於水也。太陽在上,則天日當空,光明清湛。清湛,故主解百毒。光明,故殺百精老物殃鬼。太陽之氣,行於膚表,故辟瘟疫、瘴氣、邪氣。太陽之氣,行於地中,故蠱毒入口皆吐出。治蠱毒,則中惡腹痛自除。辟瘟疫瘴氣邪氣,則時氣毒癘,頭痛寒熱自散。寒水之氣,滋於外而濟於上,故治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愚按:柴胡、升麻,皆達太陽之氣,從中土以上升,柴胡從中土而達太陽之標陽,升麻兼啟太陽之寒水,細辛更啟寒水之氣於泉下,而內合少陰,三者大義相同,功用少別。具升轉周遍之功,故又名周麻。防風、秦艽、烏藥、防己、木通、升麻,皆紋如車輻,而升麻更覺空通。

本草求真

升麻專入脾胃,兼入肺、大腸。似與葛根一類。但此辛甘微苦,能引蔥白入肺,發散風寒出汗。引石膏能治陽明頂巔頭痛齒痛;引參、芪能入脾胃補脾;且同紫胡能引歸、芪、白朮甘溫之藥,以補衛氣之散,而實其表。并治一切風陷下痢,後重裡急,症不一端,有應用承氣大下者,有應用升、柴上升者,要在辨症明確,以識升降之宜耳,不得概以升舉為事也。久泄,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脫肛,足寒陰痿,暨蠱毒精鬼,陽升則陰散。與一切風熱斑疹,斑疹有虛有實,須審兼症以治。汪昂曰:成朵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蓋胃熱冊,衝入少陽,則助相火而成斑;衝入少陰,則助君火而成疹。瘡毒靡不隨手輒應,以升其陽而散其熱,俾邪盡從外解,而濁自克下降,故又曰能以解毒。不似葛根功專入胃升津解肌,而不能引諸藥以實衛氣也。但升麻佐於葛根,則入陽明升津解肌有效;同柴胡升氣,則柴能升少陽膽經之陽,升麻能升陽明胃經之陽,一左一右,相需而成。時珍曰:大抵人年五十以後,其氣消者多、長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稟受弱而有諸般陽虛等症者,并宜以升陽等藥活法治之。但陰火動,及氣虛汗出切忌。朱肱《活人書》言犀角地黃湯,如無犀角,可用升麻以代犀角,意在升麻能引陰血上涌,二者見解俱是,但須察其病氣淺深,臟氣偏純,以明治之得失。

得配本草

辛、微苦,微溫。入手陽明、足太陰經氣分。風邪客於陽明,非升不散。陽氣陷於至陰,非升不舉。消瘡癰,解百毒。

得蔥白、白芷,緩帶脈之急。佐乾葛、石膏,治胃火齒痛。同葛根,治脾土火鬱;胃傷寒冷,陽氣鬱而成火。同當歸、肉蓯蓉、懷牛膝,通大便虛燥。

多用則散,少用則升,蜜炙使不驟升。

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

傷寒初病太陽,痘疹見標,下元不足,升散元氣益虧。陽虛火炎,四者禁用。

本草經解

升麻氣平微寒,秉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氣,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味苦甘無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陰心經;味苦則燥,入足陽明胃經。氣味輕清,陽也。

其解百毒者,氣平而寒,味苦而甘,能清能和,所以解毒也。

殺百精老物殃鬼者,升麻秉平寒之氣,則得清陽通達之性,能破幽暗,制精鬼也。

瘟疫瘴氣,甘能和,所以能辟之也。蠱毒陰惡敗壞之毒,陰毒邪氣,皆天地鬱塞熏蒸之氣也,平寒能清,苦能泄之,甘味能和、能解,故藥入口,蠱即吐出也。

其主中惡腹痛者,甘能解毒,苦能泄邪也。

其主時氣毒癧頭痛者,甘平和毒,苦寒清熱,平苦又燥濕也。

其主寒熱風腫諸毒者,平甘以和之,寒苦以清之,入膀胱能散寒熱風腫也。

喉痛口瘡,火鬱於上也,其主之者,苦寒之味,火鬱發之也。

神農本草經讀

太陽標陽本寒,故微寒。蓋太陽秉寒水之氣,而行於膚表,如天氣之下連於水也。太陽在上,則天日當空,光明清湛,清湛故解百毒;光明故殺百精老物殃鬼。太陽之氣行於膚表,故辟瘟疫、癧氣、邪氣。太陽之氣行於地中,故蠱毒入口皆吐出。治蠱毒,則中惡腹痛自除。辟瘟疫、瘴氣、邪氣,則時氣、毒癧、頭痛寒熱自散。寒水之氣,滋於外而濟於上,故治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嘗考凡物紋如車輪者,皆有升轉循環之用,防風、秦艽、烏藥、防己、木通、升麻,皆紋如車輻,而升麻更空通,所以升轉甚捷也。

本經疏證

中惡腹痛,毒之在下者也。時氣毒癘頭痛寒風腫諸毒,毒之在中者也。喉痛口瘡,毒之在上者也。升麻所以能解如許多毒者,蓋以其根內白外黑,莖葉皆青,復花白黑,是為金貫水中,水從木升,仍發越金以歸功於暢水也。水者,嚴歷之寒氣也,金者,上肅之熱氣也,以嚴歷之寒,包收肅之熱,陽欲達而被陰束,是所以為毒也,使隨木升而暢發焉,是即所謂解毒矣。觀所臚諸證,雖得之不同其源,為病不一其狀,歸結其旨,均熱收於中,寒束於外。在外者固是,內者亦未始非病,譬如傷寒中風,雖亦係外寒內熱,然惟外寒是病,內熱乃身中陽氣,故時氣及頭痛寒熱,皆與傷寒中風相近,而治此不治彼,則可以知之矣。

本草新編

升麻,味苦、甘,氣平、微寒,浮而升,陽也,無毒?入足陽明、太陰之經。能升脾胃之氣。得白芷、蔥白同用,又入手陽明、太陰二經,其餘他經,皆不能入。能辟疫氣,散肌膚之邪熱,止頭、齒、咽喉諸痛。并治中惡,化斑點瘡疹,實建奇功。療肺癰有效,但必須同氣血藥共用。可佐使,而亦不可以為君臣。世人慮其散氣,不敢多用是也,然而,亦有宜多用之時。本草如《綱目》、《經疏》,尚未及言,況他書乎。夫升麻之可多用者,發斑之症也。凡熱不太甚,必不發斑,惟其內熱之甚,故發出於外,而皮毛堅固,不能遽出,故見斑而不能驟散也。升麻原非退斑之藥,欲退斑、必須解其內熱。解熱之藥,要不能外元參、麥冬與芩、連、梔子,能下行,而不能外走,必藉升麻,以引諸藥出於皮毛,而斑乃盡消。倘升麻少用,不能引之出外,勢必熱走於內,而盡趨於大、小腸矣,夫火性杪,引其上升者易於散,任其下行者難於解。此所以必須多用,而火熱之毒,隨元參、麥冬與芩、連、梔子之類而行,盡消化也。大約元參、麥冬用至一、二兩者,升麻可多用至五錢,少則四錢、三錢,斷不可止用數分與一錢已也。

或問升麻能止衄血,先生置而不講,豈仲景張夫子非歟?曰:以升麻為止血之藥,此不知仲景夫子用升麻之故也。夫吐血出於胃,衄血出於肺。止血必須地黃,非升麻可止。用升麻者,不過用其引地黃,入於肺與胃耳。此等病,升麻又忌多用,少用數分,便能相濟以成功,切不可多至於一錢之外也。

又問升麻升而不降,何以大便閉結反用升提,必取於升麻,豈柴胡不可代耶?曰:升麻與柴胡,同是升提之藥,然一提氣而一提血。大便燥急,大腸經之火也。大腸有火,又由於腎水之涸也。欲潤大腸,舍補血之藥無由,而補血又責之補腎,使腎之氣通於大腸,而結閉之症可解。然則通腎之氣,以生血可也,而必加升麻於補腎、補血之中者,蓋陰之性凝滯而不善流動,取升麻而升提其陰氣,則肺金清肅之令行。況大腸與肺又為表裡,肺氣通,而大腸之氣亦通,肺氣通,而腎之氣更通,所以閉者不閉,而結者不結也。若用柴胡,雖亦入肝,能提升血分之氣,終不能入於大腸,通於肺、腎之氣,此柴胡之所以不可代升麻也。

或問升麻與犀角迥殊,何以古人有無犀角,角升麻代之之語,以升麻、犀角同屬陽明也,然否?夫升麻雖與犀角同屬陽明,而仲景夫子用升麻以代犀角,非特為其同屬陽明也。犀角地黃湯所以治肺經之火也,犀角引地黃以至於肺,而升麻亦能引地黃以至於肺也。肺與大腸為表裡,清肺而大腸陽明之火自降,瘀血必從大便而出,是升麻清肺,正所以清陽明也。

或問升麻用之於補中益氣湯中,豈慮柴胡不能升舉,故用之以相佐耶?曰:柴胡、升麻同用之補中益氣湯者,各升提其氣,兩不相顧,而兩相益也。柴胡從左而升氣,升麻從右而提氣,古人已言之矣。然而柴胡左升氣,而右未嘗不同提其氣,升麻右提氣,而左亦未嘗不共升其氣,又兩相顧,而兩相益也。

本草分經

甘、辛,微苦。性升。脾胃引經藥。亦入陽明肺、大腸經,而表散風邪,升散火鬱。能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引甘溫之藥上行,以補衛氣之散而實其表,兼緩帶脈之縮急,解藥毒、殺精鬼。

【現代藥理研究】

升麻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升麻和單穗升麻提取物可使動物的活性減少,并可降低大鼠正常體溫,對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所至的大鼠發熱有解熱作用,對小鼠有鎮痛作用。升麻提取物能對抗樟腦或士的寧引起的驚厥。

升麻有抗菌作用,升麻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升麻在試管中對許氏黃癬菌、奧杜央小芽孢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和紅色表皮癬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

升麻對艾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

升麻有抗炎作用。

升麻對心血管系統有作用,可抑制心臟,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所含升麻甙有降壓作用。

升麻有護肝作用,升麻的甲醇提取物及升麻醇木糖甙對四氯化碳引起的動物肝損傷有抑制作用,能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和穀丙轉氨酶的升高。

升麻對平滑肌有作用,升麻煎劑對正常離體家兔子宮有興奮作用,對膀胱和未孕子宮呈興奮作用,并抑制離體腸管和妊娠子宮。升麻中的齒阿米醇對豚鼠空腸有明顯緩解作用,并對氯化乙酰膽鹼、鹽酸組胺或氯化鋇所引起的腸痙攣有一定抑制作用。

升麻有抗凝和止血雙重作用。升麻提取物在體外能延長牛凝血酶凝聚人纖維蛋白原的時間,顯示較強的抗凝作用。升麻在炒炭前後均能縮短出血時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凝血時間,有明顯的止血作用。 升麻還有升高白細胞和降血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