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蜈蚣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乾燥體。多係野生。主產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原植物喜棲息於自然村落附近的水旁、田畔、路旁的岩石間以及朽木草叢中,喜獨居,冬眠,肉食性。味辛,性溫;有毒。歸肝經。功效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臨床用名有蜈蚣、焙蜈蚣。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辛,溫。主治鬼注,蠱毒,啖諸蛇蟲魚毒,殺鬼物老精,溫瘧,去三蟲。

名醫別錄

有毒。主治心腹寒熱結聚,墮胎,去惡血。

日華子本草

治症癖,邪魅,蛇毒。

開寶本草

味辛,溫,有毒。療心腹寒熱結聚,墮胎,去惡血。

本草圖經

本經》云:療鬼痊,故《胡祈》治尸疰,惡氣,痰嗽諸方多用之。今醫家治小兒口噤不開,不能乳者,以東走蜈蚣,去足,炙研用豬乳二合調半錢,分三、四服,溫灌之有效。

本草衍義

復以治丹毒瘤,蜈蚣一條乾者,白礬皂子大,雷丸一個,百步二錢,秤,同為末,醋調塗之。

本草綱目

蓋行而疾者,惟風與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風,蓋厥陰經藥也。故所主諸症,多屬厥陰。楊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風氣暴烈者可以當之。風氣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貴藥病相當耳。設或過劑,以蚯蚓,桑皮解之。又云:瘭瘡一名蛇瘴,蠻煙瘴雨之鄉,多毒蛇氣。人有不服水土風氣而感觸之者,數月以還,必發蛇瘴。惟赤足蜈蚣能伏蛇為上藥,白芷次之。又《聖濟總錄》云:嶺南朴蛇瘴,一名鎖喉瘴,項大腫痛連喉。用赤足蜈蚣一、二節,研細,水下即愈。據此,則蜈蚣之治蛇蟲,蛇毒,蛇瘕,蛇傷諸病,皆此意也。然蜈蚣又治痔漏,便毒、丹毒等病,《枕中方》又泡瘰癧,創蜈蚣又能除風改毒,不獨治蛇毒而已也。

小兒驚癇風搐,臍風口噤,丹毒禿瘡瘰癧,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傷。

本草經疏

蜈蚣稟火金之氣以生,故其味辛,氣溫有毒。乃屬陽之毒蟲,足厥陰經藥也。善能制蛇,見大蛇便緣上啖其腦。《淮南子》云:騰蛇游霧,而殆於蝍蛆。正指此也。故《本經》主解諸蛇蟲魚毒,及去三蟲蠱毒也。性復走竄辟邪,所以能療鬼疰溫瘧,殺鬼物老精。辛主散結,溫主通行,故又治心腹寒熱結聚,墮胎去惡血也。今世又以之治小兒驚癇風搐,臍風口噤,與夫瘰癧、便毒、痔漏等證皆用之。

簡誤:蜈蚣性有毒,善走竄,小兒慢驚風口噤不言;大人溫瘧;非煙嵐瘴氣所發;以腹積聚,非蟲結蛇瘕;便毒成膿將潰,咸在所忌。

本草蒙筌

味辛,氣溫。有毒。啖蛇虺魚惡毒,殺鬼物蠱疰精邪。去瘀血墮胎,逐積聚除瘧。

藥性解

味辛,性溫,有毒,不載經絡。主小兒口噤鬼疰、蠱毒、諸蛇毒,殺精物溫瘧,去三蟲、心腹寒熱結聚,去瘀血,墮胎。

按:蜈蚣最似百足蟲,第百足蟲較細密,死而不僵,頭上有白肉,面及尖嘴,其毒更甚,勿宜輕用。

景岳全書

一名即蛆,赤足者良。味辛,溫,有毒。能啖諸蛇,殺諸蛇蟲魚鬼疰諸毒,去三蟲,攻瘰癧便毒,痔瘻丹毒,亦療小兒驚風臍風,丹毒禿瘡。然此蟲性毒,故能攻毒,不宜輕用。

本草備要

宣,去風。

辛溫有毒。入厥陰肝經,善走能散,治臍風撮口,炙末,豬乳調服。驚癇瘰癧,蛇癥能制蛇。瘡甲。趾甲內惡肉突出,俗名雞眼睛,蜈蚣焙研敷之,以南星末醋調敷四圍。殺蟲古方治生嗽多用之。墮胎。

本經逢原

蓋行而疾者,惟風與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風,厥陰經藥也。嶺南有蛇瘴,項大腫痛連喉,用赤足蜈蚣二節,研細水下即愈。又破傷風欲死,研末擦牙邊,去涎沫立瘥。《本經》言啖諸蛇蟲魚毒,悉能解之。萬金散治小兒急驚,蜈蚣一條,去足炙黃,入硃砂、輕粉、乳汁為丸,服少許即安。雙金散治小兒天吊,目久不下,口噤反張,蜈蚣一條,酥炙去頭足,入麝香為末,以少許吹鼻,至眼合乃止,若眼未下再吹之。小兒撮口,刮破舌瘡,蜈蚣末敷之。《千金》治射工毒瘡,蜈蚣炙黃,為末敷之。小兒禿瘡,蜈蚣浸油搽之。《直指方》治痔瘡疼痛,蜈蚣炙末,入片腦少許,唾調敷之。《急救方》治溫瘧洒洒時驚,涼膈散加蜈蚣、蠍尾服之。《摘要》治婦人趾瘡,甲內雞眼,及惡肉突出,蜈蚣一條,去頭足焙研,入麝香少許,去硬蓋,攤烏金紙,留孔貼上,一夕即效;如有惡肉,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圍。其祛毒之功,無出其右。

本草崇原

蜈蚣色赤性溫,雙鉗兩尾,頭尾咸紅。生於南方,稟火毒之性,故《本經》主治皆是以火毒而攻陰毒之用也。

愚按:蛇屬金,蜈蚣屬火,故能制之。雞應昂宿,是又太陽出而爝火滅之義矣。

本草求真

﹝批﹞入肝祛風、通瘀、散熱、解毒。

蜈蚣專入肝。本屬毒物,性善啖蛇,故治蛇症毒者無越是物。蜈蚣本能刺蛇。且其性善走竄,故瘟疫鬼怪得此則療。又其味辛,辛則能以散風,故凡小兒驚癇風搐,臍風噤口,得此入肝則治。炙末,豬乳調治。又其性溫,溫則能以療結,故凡瘀血墮胎,心腹寒熱結聚,得此則祛。至於瘰癧便毒等症,書載能以調治,如趾甲內有惡肉突出,俗名雞眼睛,用蜈蚣焙乾為末敷上,以南星末醋調敷圍四處。亦是以毒攻毒之意耳。

得配本草

畏蛞蝓、蜘蛛、白鹽、雞屎、桑白皮。

辛,溫。有毒。入足厥陰經。能截暴風,消除瘀血。

入雞子白煮,治腹大如箕;入酒煮炙,治腹風蛇癥。常飢,食物即吐,此其症也。

中其毒者,桑樹汁、蒜樹汁、蒜塗之。烏雞糞、蜒蚰可敷。蚯蚓、桑皮,亦能解其毒。

本草分經

辛,溫,有毒。入肝,善走能散。去風殺蟲,治臍風、驚癇、蛇癥。

醫學衷中參西錄

味微辛,性微溫。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性有微毒,而轉善解毒,凡一切瘡瘍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風,風治肝風萌動、癲癇眩暈、抽掣瘈瘲、小兒臍風;外治經絡中風、口眼喎斜、手足麻木。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瘡甲,用時宜帶頭足,去之則力減,且其性原無大毒,故不妨全用也。

【現代藥理研究】

蜈蚣有抗驚厥作用。

蜈蚣的水溶性去蛋白提取液對動物離體心房收縮力有明顯增強作用,有直接降壓作用和擴張血管作用。

蜈蚣水煎液對黃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蜈蚣水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