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茇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蓽茇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栽培或野生。主產於雲南、廣東;國外主產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等地。原植物生於海拔600米的疏林中,喜高溫潮濕氣候,以山間、盆地、溝邊濕潤、疏鬆、肥沃的壤土最宜生長。味辛,性熱。歸胃、大腸經。功效溫中散寒、下氣止痛。臨床用名蓽茇。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蓽撥(《新修本草》),畢勃(《本草拾遺》),椹聖(侯寧極《藥譜》),鼠尾(《中藥志》)。

釋名

蓽茇亦作蓽撥、畢勃、逼撥等,皆為拉丁語之音譯。《綱目》雲:“蓽撥當作蓽茇,出《南方草木狀》,番語也。陳藏器《本草》作畢勃,《扶南傳》作逼撥,《大明會典》作畢茇。”

基原

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果穗。

植物

蓽茇 Piper longum L.分佈於雲南東南至西南部。福建、廣東和廣西有栽培。

採集

9月果穗由綠變黑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化學成分

果實含胡椒堿(piperine),棕櫚酸(palmitic acid),四氫胡椒酸(tetrahydropiperic acid),呱啶(piperidine),芝麻素(sesamin),十一碳-1-烯-3,4-甲撐二氧苯(1-undecylenyl-3,4-methylene-dioxybenzene),N-異丁基癸二烯-反-2-反-4-醯胺(N-isobutyldeca-trans-2-trans-4-dienamide),蓽茇壬二烯呱啶(pipernonaline),蓽茇十一碳三烯呱啶(piperundecalidine),蓽茇明寧堿(piperlonguminine),二氫蓽茇明寧堿(dihydropiperlonguminie),胡椒醯胺(pipercide),幾內亞胡椒醯胺(guineensine),蓽茇壬三烯呱啶(dehydropipernonaline)及揮發油等。種子含長柄胡椒堿(sylvatine)及雙異桉脂素(diaeudesmin)。

藥理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蓽茇在不同劑量時對小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影響有很大不同。當劑量為4.4g~13.3g/kg時,心肌對86Rb的攝入量隨劑量升高而減少,為β受體阻滯效應;但劑量為17.8g/kg時,表現為β-受體激動效應,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和冠脈流量,改善心肌代謝。蓽茇揮發油能提高減壓及常壓條件下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對Isop所致耗氧量增加的小鼠和亞硝酸鈉所致缺氧小鼠,都可延長其生存時間,還能顯著對抗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兔心電圖T波變化和心率減慢。蓽茇對KCl引起的兔離體冠狀動脈收縮有抑制作用,且具劑量依賴性。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蓽茇所含的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蠟樣芽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沙門氏菌T和B、卵黃色八疊菌、流感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

3.鎮靜、抗驚厥作用 蓽茇大鼠腹腔注射能顯著對抗戊四氮所致驚厥、電驚厥和“聽源性發作”。小鼠注射蓽茇5分鐘後活動次數減少,與硫賁妥鈉有協同作用,能對抗嗎啡、戊巴比妥鈉對呼吸的抑制作用。

4.對膽固醇代謝的影響 蓽茇揮發油非皂化物(OPUM)能顯著降低內源性和外源性高膽固醇血症小鼠血清TC及肝臟Ch的含量,降Ch作用與劑量成正比;顯著抑制小鼠腹腔注射Triton引起的TC上升,對腹腔注射蛋黃乳液的小鼠也能顯著提高血清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移酶活性,顯示蓽茇有降血脂作用,這與其促進Ch的酯化與排泄有關。

5.其他作用 蓽茇能抑制兔和大鼠回腸的張力和收縮力,其乙醇提取物對實驗性胃潰瘍有顯著保護作用,對胃液的量及胃液總酸度也有明顯抑制作用。

6.毒性 OPUM小鼠灌胃的LD50為491.73±46.78mg/kg。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存果柄。用時搗碎。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藥性

味辛,性熱。歸胃、脾、大腸經。香辣散泄。

1.《開寶本草》:“味辛,大溫,無毒。”

2.《品匯精要》:“氣之厚者,陽也。臭香。”

3.《綱目》:“氣熱,味辛。陽也,浮也。入手、足陽明經。”

4.《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胃、膀胱四經。”

5.《軒岐救正論·藥性微蘊》:“辛燥,香辣,疏泄。”

功效主治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嘔吐吞酸,泄瀉痢疾,冷痰咳嗽,頭痛,牙痛,鼻淵,胸痹心痛,痛經。

1.《本草拾遺》:“溫中下氣,補腰腳,殺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癖。”

2.《海藥本草》:“主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後泄利,與阿魏和合良。亦滋食味。”

3.《日華子》:“治霍亂,冷氣,心痛血氣。”

4.《本草圖經》:“治氣痢神良。”

5.《本草衍義》:“走腸胃中冷氣嘔吐,心腹滿痛。”

6.《醫學入門·本草》:“消痰破積,治腎寒疝腰腳眚。”

7.《綱目》:“治頭痛,鼻淵,牙痛。”

8.《本草備要》:“除胃冷,散浮熱。”

9.《現代實用中藥》:“治神經性頭痛,慢性鼻粘膜炎症,鼻塞等症。”

10.《本草鉤沉》:“治急慢性氣管炎,咳嗽,氣急,痰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搐鼻;或為丸納齲齒孔中;或浸酒擦。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禁服。

1.《本草衍義》:“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2.《綱目》:“辛熱耗散,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3.《本草易讀》:“多用令人上氣。”

應用配伍

溫中散寒 本品辛溫散泄,專入脾胃大腸,功能溫中焦,散寒濕,行滯氣,故常用於寒凝胃腸之脘腹冷痛,嘔吐吞酸,泄瀉痢疾,冷痰咳嗽等證。凡脾胃陽虛,久寒積冷,脘腹冷痛,腸鳴泄瀉者,可與高良薑、幹薑、肉桂、人參等配伍,如《局方》大已寒丸。凡胃寒氣逆,嘔吐呃逆者,可與附子、幹薑、厚樸、木香等同用,如《聖濟總錄》蓽茇丸。凡大腸虛冷,飧洩氣痢,腹脹不食者,可與煨訶子、煨肉豆蔻、炮幹薑、白朮等相合,如《聖濟總錄》蓽茇散。凡肺胃寒凝,冷痰咳嗽者,可與半夏、幹薑、蘇子等並施,以增溫中化痰之力。

行氣止痛 本品辛香溫散,有行氣散寒止痛之功,故常用於偏頭痛,牙痛,鼻淵,胸痹心痛,痛經等證。凡陰寒凝滯經絡,症見頭痛、牙痛者,內服可與細辛、升麻、白芷、胡椒等配伍,亦可外用搐鼻、含漱或研末塗患處,如《衛生寶鑒》、《禦藥院方》蓽茇散。凡鼻淵鼻塞流涕者,可與香附、大蒜搗研貼囪門,如《醫學入門》蓽茇餅;或單味研末吹鼻以通鼻竅。凡陽虛氣滯而致胸痹心痛者,可與冰片、延胡索、檀香、細辛等合用,以辛散溫通,行氣血而止痛。凡婦女因寒凝血滯,而致月經不調、痛經者,可與蒲黃等相伍,以行氣活血止痛,如《普濟方》二神丸。

1.《海藥本草》:“得訶子、人參、桂心、幹薑,治臟腑虛冷、腸鳴泄痢。”

2.《本草正》:“其味大辛,須同參、朮、歸、地諸甘溫劑用之尤效。”

3.《得配本草》:“配肉桂、良薑,治暴泄身冷;配大黃、麝香,治瘴氣成塊。”

4.《本草撮要》:“得牛乳點服,治水瀉氣痢;得幹薑、細辛,治牙因寒痛。”

附方

1.治心腹冷氣刺痛,妨脹不能下食 蓽茇、胡椒、桂心各一分。為末。米三合,煮作粥,下蓽茇等末,攪和,空心食之。(《醫方類聚》引《食醫心鏡》蓽茇粥)

2.治久寒積冷,臟腑虛弱,心腹疼痛,脅肋脹滿,泄瀉腸鳴,自利自汗,米穀不化;陽氣暴衰,陰氣獨勝,手足厥冷,傷寒陰盛,神昏脈短,四肢怠惰 蓽茇、肉桂各四斤,幹薑、高良薑(炮)各六斤。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飲湯下,食前服之。(《局方》大已寒丸)

3.治冷痰,飲食不下,膈脘不快 蓽茇(炒)一兩,訶黎勒(煨,去核)三分,幹薑(炮)半兩。上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蓽茇丸)

4.治氣痢久不瘥及諸痢困弱者 蓽茇(為末)三錢匕,牛乳半升。上同於銀石器中慢火煎令減半,空腹頓服。(《聖濟總錄》蓽茇煎)

5.治飧洩氣痢,腹脹滿,不下食 蓽茇半兩,肉豆蔻(半生半煨)一兩,幹薑(炮)半兩,訶黎勒(半生半炮)一兩,白朮三分,甘草(半生半炙)半兩,木香(半生半炒)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聖濟總錄》蓽茇散)

6.治瘴氣成塊,在腹不散 蓽茇一兩,大黃一兩。並生為末,入麝香少許,煉蜜為丸,梧子大。每冷酒調服三十丸。(《永類鈐方》)

7.治年深頭風,痰厥嘔吐,惡聞人聲,頭不能舉,目不能開 蓽茇不以多少,為細末。每服一大錢,食後茶清調下,仍搐少許鼻中。(《楊氏家藏方》蓽茇散)

8.治偏頭疼 蓽茇,為細散。每用一字,先令病人滿口含溫水,隨病左右,搐入鼻中。(《聖濟總錄》蓽茇散)

9.治牙齒疼痛 ①蓽茇、胡椒。上等分為末,化蠟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納蛀孔中。(《聖濟總錄》蓽茇丸) ②良薑、胡椒、蓽茇、細辛各等分。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噙溫水,隨痛處鼻內搐。(《禦藥院方》蓽茇散) ③蓽茇、芫花各二錢。水一碗,煎半盞,漱口。(《辨證錄》蓽芫湯)

10.治風蛀牙疼,兼治偏正頭疼 蓽茇二錢,良薑一錢,草烏五分。上為末。每用半字,先含水一口,應痛處鼻內搐之,吐了水,用指粘藥,擦牙疼處。立定。(《衛生寶鑒》蓽茇散)

11.治鼻流清涕 ①用蓽茇末吹鼻內即止。(《衛生易簡方》) ②蓽茇、香附、大蒜,杵作餅,紗襯炙熱貼囟門上,用熨斗熨透,其涕自止。(《醫學入門》蓽茇餅)

12.治婦人無時月水來,腹痛 蓽茇(鹽炒,去鹽,為末)、蒲黃(炒)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用鹽水、米飲吞下。(《婦人良方》蓽茇丸)

13.治滿口白爛 蓽茇一兩,厚黃柏一兩六錢。上為末。用米醋煎數沸後,調上藥,塗患處,涎出吐之,再用白湯漱口。(《濟陽綱目》蓽茇散)

臨床報導

1.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急性發作 蓽茇、細辛、川芎、香附、沉香經水煎醇提制成藥水備用(每瓶20ml,每1ml相當於生藥1g)。以超聲霧化吸入,每次20ml,每日2次,療程1個月。共治心絞痛32例,心絞痛症狀療效:顯效11例,改善1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6%。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減少,治療前後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發作持續時間較療前縮短,有極顯著差異(P<0.01)。心電圖療效:顯效7例,改善12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59.4%。左心功能有明顯改善,治療前後比較,射血前期(PEP)及左室射血期(LVET)二項指標均有顯著差異(P<0.05),PEP/LVET指標有非常顯著差異(P<0.05)[1]。

2.治療三叉神經痛 蓽茇、木鱉子、藿香、冰片,按5:5:3:1比例製成散劑。使用搐鼻治療。共治62例,緩解44例,有效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9%[2]。

3.治療牙痛 蓽茇10g,細辛6g(兒童酌減)。以水300ml,煎取100ml,每30分鐘含漱1次。治療36例,療效滿意[3]。

文獻綜錄

1.《綱目》:“蓽茇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散浮熱也。”

2.《軒岐救正論》:“蓽茇、蓽澄茄,皆辛燥香辣疏泄之物。蓋辛主散,香性燥,唯脾胃兩經寒濕凝滯致飲食不進或飽悶不通者宜之。若真髒氣衰而成虛痞諸病,則當以參、朮、桂、附、骨脂、肉蔻溫補右腎之真陽,勤培母氣,庶克有濟,其前諸藥,便非所宜矣。”

3.《本草求真》:“蓽茇,氣味辛熱。凡一切風寒內積,逆於胸膈,而見噁心嘔吐;見於下部,而見腸鳴、冷痢、水瀉;發於頭面,而見齒牙頭痛、鼻淵;停於肚腹,而見中滿痞塞疼痛,俱可用此投治,以其氣味辛溫,則寒自爾見除。”

4.《本草述鉤元》:“蓽茇,稽本草概治虛冷之為病,而瀕湖又謂能散浮熱,若不徒以散冷氣為功。或其氣味辛溫,而猶有和,未可以大熱概之。抑所謂浮熱者,得無因寒之鬱,而鬱氣為浮熱歟?”

5.《本草正義》:“蓽茇,氣味辛溫,固亦脾腎虛寒之主藥。惟瀕湖謂是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而散浮熱。頤(山雷)按,頭痛固有真寒一證之宜用大辛大溫者,但鼻淵、牙痛,本皆火證,古人偶用辛散之藥,蓋亦反佐之義,用作響導,瀕湖竟以為散浮熱,恐是誤會,石頑和之,非也。”

6.《用藥指南》:“蓽茇功用:①溫脾除嘔逆。脾為陰髒,主消化,喜剛燥,故得溫則運化以健,若寒氣內積,逆於胸膈,則中州不和而見嘔逆。蓽茇味辛氣熱,故溫脾而使運化健旺,祛寒開膈而使嘔逆平除。②定瀉理心疼。寒積於內,侵入大腸則傳導失職而成泄瀉。侵入包絡則見心疼,凡心疼之症大多為包絡疾患。蓋心為君主之官,一生危險,影響頗大,真心疼發作,往往不及救治。蓽茇辛熱之品,能祛寒積,以杜其本,則瀉止而包絡之疾痛亦止。③祛痰消宿食。蓽茇雖入肺脾,然味辛氣熱能治寒痰,蓋寒痰不一定屬於腎經,如肺脾虛寒則所生所貯之痰亦屬於寒,投以蓽茇,功效頗著。脾臟虛弱,不通健運,則積聚於中,成為宿食,蓽茇辛熱,溫中健脾,運化增強,宿食即消。④下氣愈鼻淵。氣得寒則收,寒積於中,氣失宣通。蓽茇辛熱散寒,氣亦疏宣,故能下氣。鼻淵雖為感寒而起,然日久則化火,古人偶用辛散之藥,蓋亦反佐之意,用作嚮導。蓽茇之愈鼻淵,亦此意耳,非於鼻淵有特效也。”

參考文獻

[1]張德憲,等.浙江中醫雜誌,1992,27(9):388

[2]李澎濤,等.中醫雜誌,1994,35(1):35

[3]萬增祥,等.內蒙古中醫藥,1990,9(3):5

本草匯言

海藥本草

味辛,溫。又主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後泄痢,與阿魏和合良。得訶子、人參、桂心、乾薑,治臟腑虛冷,腸鳴泄痢神效。

日華子本草

治霍亂冷氣,心痛血氣。

開寶本草

味辛,大溫,無毒。主溫中下氣,補腰腳,殺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癖。其根名蓽撥沒,主五勞七傷,陰汗核腫。

本草圖經

唐太宗實錄

貞觀中,上以氣痢久未痊,服名醫藥不應,因詔訪求其方。有衛士進黃牛乳煎蓽茇方御用有效。劉禹錫亦記其事云,後累試於虛冷者必效。

本草衍義

走腸胃中冷氣,嘔吐,心腹滿痛。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湯液本草

氣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溫中下氣,補腰腳,殺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癖。

衍義》云:走腸胃中冷氣,嘔吐,心腹滿痛,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本草綱目

蓽茇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散浮熱也。

以牛乳煎。

氣熱味辛,陽也,浮也,入手足陽明經。然辛熱耗散,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本草蒙筌

味辛,氣大溫。無毒。消宿食下氣,除胃冷溫中。痃癖陰疝痛并驅,霍亂冷氣疼立卻,禁水泄虛痢,止嘔逆醋心。得訶子、人參、桂心、乾薑為丸,治臟腑虛冷、腸鳴、泄痢神效。仍殺腥穢,食味堪調。久服走泄真陽,令人腸虛下重。

本草乘雅

味大辛,氣大溫,故主溫中,對待冷陰至堅,下氣其驗也。殺腥氣者,秋金氣、肺主氣,肺臭腥腥故也。攻而舉之,若綱羅之殆盡,蓋以功力為名也。

藥性解

蓽撥,味辛,性大溫,無毒,入肺、脾、胃、膀胱四經。主溫中下氣,消食開痰,治陰疝,止霍亂,除瀉痢日久,療心腹冷痛。

按:蓽撥辛走肺家,溫宜脾胃膀胱肺經,故咸入之。

景岳全書

味辛,大熱,陽也,浮也。入手足陽明,亦入肝腎。善溫中下氣,除胃冷,辟陰寒,療霍亂心腹疼痛,冷痰嘔逆吞酸,及虛寒瀉痢腸鳴。其味大辛,須同參、朮、歸地諸甘溫補劑用之尤效。為末搐鼻,可解偏風頭痛;揩齒可殺牙痛牙蟲。又牛乳煎治唐太宗氣痢方,詳列《痢疾門》。

本草備要

一作撥,燥,除胃冷,散浮熱。

辛熱,除胃冷,溫中下氣,消食祛痰。治水瀉氣痢,牛乳點服。虛冷腸鳴,亦入大腸經。冷痰噁心,嘔吐酸水,痃癖陰疝。辛散陽明之浮熱,治頭痛,偏頭痛者,口含溫水,隨左以末吹一字入鼻效。牙痛,寒痛宜乾薑、蓽茇、細辛;熱痛宜石膏、牙硝;風痛宜皂角、殭蠶、蜂房、二烏;蟲痛宜石灰、雄黃。鼻淵。多服泄真氣,動脾肺之火,損目。

本經逢原

蓽茇辛熱浮散,為頭疼鼻淵要藥。取其能入陽明經,散浮熱也。性能溫中下氣,治霍亂水瀉,心腹滿者宜之。然辛熱耗散,能動脾胃之火。多用令人喘咳目昏,腸虛下重,以其走泄真氣也。

本草求真

﹝批﹞散胸腹寒逆。

蓽茇專入胃,兼入脾、膀胱。氣味辛熱。凡一切風寒內積,逆於胸膈而見噁心嘔吐;陽明胃腑。見於下部而見腸鳴冷痢水瀉;太陽膀胱經。發於頭面而見齒牙頭痛鼻淵;陽明胃經。停於肚腹而見中滿痞寒疼痛,太陰經。俱可用此投治。以其氣味辛溫,則寒自爾見除。其曰鼻淵頭痛,涕濃而臭者為淵,涕清而不臭者為鼽,鼻生有肉痛極而不下垂者為瘜肉,下垂而不痛乾為鼻痔。亦是取其辛熱能入陽明以散浮熱之意。是以病患偏頭痛風,須先口含溫水,隨左右以此末吹鼻最效。牙疼必同乾薑、細辛調治,亦取能以除寒之意。熱痛,石膏、牙硝;風痛,皂角、殭蠶、蜂房、二烏;蟲痛,石灰、雄黃。總之,氣味既辛,則凡病屬寒起,皆可以投。然亦泄人真氣,不可任意多服,以致喘咳目昏,腸虛下重,喪其真氣也。

得配本草

辛,熱。入手足陽明經氣分。溫中氣下氣。散風寒,療頭痛。治水瀉,腸鳴嘔逆,醋心牙痛,鼻淵、痃癖、陰疝。

得訶子、人參、肉桂、乾薑,治虛冷腸鳴神效。配胡椒、化蠟丸麻子大,治風蟲牙痛。每以一丸塞孔中。配肉桂、良薑,治暴泄身冷;配大黃、麝香,治瘴氣成塊。

研末嗅鼻,隨左右,治偏頭痛,及鼻流清涕,并擦牙疼。

多用損耳目,泄真氣,動脾火。

本草分經

辛,熱。除胃冷,祛痰,散陽明浮熱,亦入大腸經,治瀉痢。散氣動火。

【現代藥理研究】

蓽茇有抗菌作用。

蓽茇有鎮靜、抗驚厥作用。

蓽茇能促進膽固醇酯化及排泄,有降血脂作用。

蓽茇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代謝,並有耐缺氧及抗急性心肌缺血作用。

蓽茇酰胺有明顯降血壓作用。

蓽茇石油醚和水提物對兔和大鼠迴腸可抑制其張力和收縮力。

蓽茇乙醇提取物對胃液量和胃液總酸度有明顯抑制作用,可抑制、保護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