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前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白前為蘿摩科植物柳葉白前或芫花葉白前的乾燥根莖及根。多係野生。主產於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原植物生於灘邊、江邊砂礫處,甚至半浸於水中。喜溫暖濕潤氣候,以土層深厚肥沃的的腐殖質土壤最宜生長。味辛、苦,性微溫。歸肺經。功效降氣止咳、祛痰。臨床用名有白前、蜜炙白前。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石藍、嗽藥(《新修本草》)。

釋名

《綱目》雲:“名義未詳。”按本品或因其根色白,其葉狹長似箭,故名白前,前者,箭之省也。

基原

為蘿藦科植物柳葉白前及芫花葉白前的根莖及根。

植物

1.柳葉白前 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 ex Levl.[Pentasachme stauntonii Decne.] 又名水楊柳(《種痘新書》)。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2.芫花葉白前 Cynanchum glaucescens (Decne.) Hand. Mazz.[Pentasachme glaucescens Decne.] 生境分佈與柳葉白前相同。

採集

栽後第2年秋後挖取全株,將根及根莖采下,洗淨,曬乾或烘乾。

化學成分

柳葉白前:根莖中含β-穀甾醇(β-sitosterol),華北白前醇(hancockinol)和高級脂肪酸。

芫花葉白前:根中含白前皂苷(glaucoside)A、B、C、D、E、F、G、H、I、J、K,白前皂苷元(glaucogenin)A、B,白前皂苷元C-單-D-黃花夾竹桃糖苷(glaucogeninC-mono-D-thevetoside),白前新皂苷(neoglaucoside)A、B及白前二糖(glaucobiose)等。

藥理

1.對呼吸系統作用 芫花葉白前水、醇、醚提取物灌胃對濃氨水誘發的小鼠咳嗽均有明顯的鎮咳作用;水、醚提取物灌胃還有祛痰作用;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對Ach和組胺混合液誘發的豚鼠哮喘有平喘作用。柳葉白前也有類似作用。

2.對消化系統作用 白前醇提取物灌胃能顯著地抑制小鼠應激性潰瘍、鹽酸性潰瘍及吲哚美辛-乙醇性胃潰瘍的形成,明顯減少蓖麻油及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腹瀉次數及發生率,短時間增加麻醉大鼠的膽汁分泌量。

3.抗炎作用 芫花葉白前對巴豆油所致炎劑小鼠耳廓炎症有抗炎作用,且呈良好的量效關係。

炮製

1.白前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乾燥。生品長於宣肺化痰。

2.蜜白前 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淨白前段中拌勻,悶潤,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白前段100kg,用煉蜜25kg。蜜炙後可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增強潤肺止咳作用。

貯乾燥容器內,蜜白前密閉,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辛、甘,性微溫。歸肺、胃經。體輕散降。

1.《別錄》:“味甘,微溫,無毒。”

2.《藥性論》:“味辛。”

3.《醫學入門·本草》:“味甘、辛,平。”

4.《綱目》:“味微辛、甘,手太陰藥也。”

5.《本草乘雅半偈》:“入手太陰陽明、足陽明經。”

功效主治

宣肺降氣,祛痰止咳,健胃消積。主治肺氣壅實之胸滿氣急,咳嗽痰多,氣逆喘促,以及胃脘疼痛,小兒疳積,跌打損傷。

1.《別錄》:“主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2.《新修本草》:“主上氣沖喉中,呼吸欲絕。”

3.《日華子》:“治賁豚腎氣,肺氣煩悶。”

4.《本草蒙筌》:“(治)氣壅膈,倒睡不得者;治氣塞咽嗌,時作水雞聲鳴。”

5.《醫學入門·本草》:“保肺清肺,氣嗽久嗽多用。”

6.《綱目》:“降氣下痰。”

7.《本草備要》:“瀉肺,治肺氣壅實,胸膈逆滿。”

8.《本草求原》:“專泄肝、肺、胃、大腸氣實以降痰,治久嗽唾血。”

9.《福建藥物志》:“行氣消積,健脾祛痰。主治跌打損傷,胃痛,胸脅痛,瘧母,蛔蟲病,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外感咳嗽宜生用,內傷久咳宜炙用。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肺腎氣虛咳嗽者慎服。

1.《得配本草》:“忌豬羊肉、菘菜、飴糖。”

2.《藥性切用》:“肺虛者忌之。”

3.《本草求原》:“凡陰虛而氣不歸,中虛而氣失守者,均忌。”

應用配伍

宣肺降氣,祛痰止咳 本品辛甘微溫,氣味平和,溫而不燥,功能宣肺降氣,祛痰止咳,為肺家咳喘要藥,故常用於肺氣壅實之胸滿氣急,咳嗽痰多,氣逆喘促等證,臨床不論寒、熱、新、久均可使用。凡外感寒邪犯肺,咳嗽氣逆,咯痰不爽者,可與荊芥、桔梗、陳皮等配伍,以增宣肺化痰止咳之功,如《醫學心悟》止嗽散;凡痰飲內停,久咳上氣,喘促痰鳴者,可與紫菀、半夏等同用,以增溫肺化痰之功,如《深師方》白前湯;凡痰熱壅肺,咳嗽喘急,咯痰黃稠者,可與杏仁、黃芩、貝母、石膏相配,以增清熱化痰、瀉肺平喘之功,如《普濟方》白前湯;凡久咳傷絡,咳嗽咯血者,可與桑白皮、桔梗、甘草相伍,以增清肺止咳之功,如《近效方》白前飲;如肺痿久咳,氣陰兩傷,心煩骨蒸者,可與黃芪、人參、生地、阿膠並用,以增益氣養陰之功,如《聖惠方》白前散。

健胃消積 本品又有健胃消積之功,與健胃或消積藥配伍可治胃脘疼痛及小兒疳積。

1.《得宜本草》:“得桔梗、桑皮,治咳嗽吐血。”

2.《得配本草》:“配紫菀、半夏、大戟,治久咳上氣;佐蒼朮,治濕腫。”

附方

1.治久咳逆上氣,體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常作水雞鳴 白前二兩,紫菀、半夏各三兩,大戟七合。上切,先以水一鬥,漬之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餳。(《外臺》引《深師方》白前湯)

2.治久咳兼唾血 白前三兩,桑白皮、桔梗各二兩,甘草(炙)一兩。上切,水煮,空腹頓服。若重者,十數劑。忌豬肉、海藻、菘菜。(《聖惠方》白前散)

3.治胃痛 白前根、威靈仙根各15g,肖梵天花根24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4.治小兒疳積 白前根、重陽木根、兗州卷柏各9g。水煎服。(同上)

5.治跌打損傷 白前根15g,雞蛋1個或蟶乾30g。脅痛加香附子9g,青皮3g。水煎服。(同上)

6.治麻疹 柳葉白前、葛根各15g。水煎服。(同上)

文獻綜錄

1.《本草衍義》:“白前,保定肺氣,治嗽多用。以溫藥相佐使則尤佳。”

2.《綱目》:“白前長於降氣,肺氣壅實而有痰者宜之。若虛而長哽氣者不可用。張仲景治嗽而脈沉者,澤漆湯中亦用之。”

3.《本草經疏》:“白前,肺家之要藥。甘能緩,辛能散,溫能下,以其長於下氣,故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二病皆氣升、氣逆,痰隨氣壅所致,氣降則痰自降,能降氣則病本立拔矣。”“白前辛溫,走散下氣之藥,性無補益。《深師方》中所主久咳上氣,體腫,短氣脹滿,當是有停飲、水濕、痰濕之病,乃可用之,病不由於此者,不得輕施。”

4.《本草匯言》:“白前泄肺氣,定喘嗽之藥也,療喉間喘呼,為治咳之首劑;寬膈之滿悶,為降氣之上品。前人又主奔豚及腎氣,然則性味功力,三因並施,臟腑鹹入,腠裏皮毛靡不前至,蓋以功力為名也。性唯走散,長於下氣,功無補益,凡咳逆上氣,咳嗽氣逆,由於氣虛不歸源,而不由於寒邪客氣塞閉者禁之。”

5.《本經疏證》:“味甘微溫,自然降力覺緩,是其形質受牽制於氣味,即遂其所欲詣,亦不過自上及中止矣。”

6.《本草正義》:“白前專主肺家,為治嗽降氣之要藥。《別錄》謂其微溫,以其主治寒嗽,則能疏散寒邪,其性質必含溫養之氣也。然白前治嗽,亦不專於寒嗽一面,即痰火氣壅,上逆咳嗽,亦能定之,則又有似乎寒降,是以蘇恭竟作微寒。然其所以能止嗽者,則在於平逆順氣,使膈下之濁氣不上淩而犯肺,斯肺氣得順其清肅之性而咳自除,此以靜肅為用,必不可遽謂其溫。且古今主治,恒用之於火逆氣升之證,無不應手,自當以蘇恭微寒之說為長。凡寒邪寒飲之咳,辛溫開肺,別有專司,固非白前之長技,特微寒順氣,非如沙參、知母之寒涼直折,亦非如桑根皮、枇杷葉之清降遏鬱,故為定咳止嗽之主藥,而絕無流弊。雖不見於《本經》,而《別錄》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甚至稱其治呼吸欲絕,可見其清肅肺家功效卓絕。《日華》謂其主肺氣煩悶,宗奭稱其能保定肺氣,瀕湖謂其降氣下痰,肺氣壅實而有痰者宜之,皆足以表明白前之功用,無餘蘊矣。”“白前順氣,清肅肺金,是其全體大用,此外別無效力。而《日華本草》且稱其治賁豚腎氣,殆因其能降肺逆而推廣言之,然白前性質甚輕,所以主治上焦,而不能下墜直降,腎氣之治失其旨矣。”

7.《國藥詮證》:“白前性味甘溫,甘能和氣,溫能散寒。《別錄》主治胸膈逆氣,以其能散寒而和氣也,《大明》主治一切氣,以氣為寒濕阻滯則不和,白前能溫散寒濕而使歸於和也。時珍主降氣下痰,謂虛而長哽氣者不可用,以其能下氣也,恐下之則益虛。唯白前性味甘溫,並不能下氣,其治上氣,因氣不和而上逆,和之則不上逆,非下氣之效,而和氣之效也。否則《別錄》治呼吸欲絕,下之其有不氣脫者乎?《外臺》治久咳吐血,以其能和氣而止血也。下藥不可以治虛病,而和藥則最適於治虛病,二者效用絕對不同,醫家不可不審察而明辨之也。”

備考

《本經逢原》:“白前,較白薇稍溫,較細辛稍平,專搜肺竅中風水,非若白薇之鹹寒,專泄肺胃之燥熱,亦不似細辛之辛竄,能治腎肝之沉寒也。”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

味甘,微溫,無毒。主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藥性論

臣,味辛。兼主一切氣。

日華子本草

治賁豚腎氣,肺氣煩悶,及上氣。

開寶本草

味甘,微溫,無毒。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本草衍義

保定肺氣,治嗽多用。以溫藥相佐使,則尤佳。

湯液本草

氣微溫,味甘,微寒,無毒。

本草》云: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狀似白薇、牛膝輩。

衍義》云:白前保定肺氣,治嗽多用。白而長於細辛,但粗而脆,不似細辛之柔。若以溫藥相佐使則尤佳。仲景用。

本草綱目

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陰經藥也。長於降氣,肺氣壅實而有痰者宜之。若虛而長哽氣者,不可用也。仲景治嗽而脈浮,澤漆湯中亦用之,方見《金匱》,藥多不錄。降氣下痰。(又名嗽藥)。

本草經疏

白前感秋之氣而得土之沖味,故味甘辛,氣微溫。蘇恭又謂微寒。性無毒,陽中之陰,降也。入手太陰肺家之要藥。甘能緣,辛能散,溫能下。以其長於下氣,故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二病。皆氣升氣逆,痰隨氣壅所致,氣降則痰自降,能降氣則病本立拔矣。微溫,微寒,見人參條下。

簡誤:白前辛溫,走散下氣之藥,性無補益。凡咳逆上氣,咳嗽氣逆,由於氣虛氣不歸元,而不由於肺氣因邪客壅實者,禁用。《深師方》中所主久咳上氣,體腫短氣脹滿,當是有停飲、水濕、濕痰之病乃可用之。病不由於此者,不得輕施。

本草蒙筌

味甘、辛,氣微溫。無毒。咳嗽上氣能降,胸脅逆氣堪驅。氣壅膈,倒睡不得者殊功;氣沖喉,呼吸欲絕者立效。仍治氣塞咽嗌,時作水雞聲鳴。故古人氣嗽方中,每每用之不遺,亦以其善主一切氣也。又有保定肺氣,溫藥佐使尤奇。

本草乘雅

在色為白,在藏歸肺矣。前者坐而至,不行而進也,當入手太陰、陽明,足陽明,為治咳之君主藥。經云: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太陰陽明。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得之酒使內也。藏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不行焉,則為厥為積矣。大明主奔豚,及腎氣,亦即下實上虛之象乎。然則白微功力,三因并施,藏府咸入,腠理皮毛,靡不前至,蓋以功用為名也。

藥性解

白前,味甘辛,性微溫,無毒,入肺經。主下氣除嗽、氣寒呃上衝不得睡臥、氣逆沖喉、呼吸欲絕、喉中時時作水雞聲。忌羊肉。按:白前色白味辛,故入肺經,專主一切氣症。

本草備要

瀉肺,降氣下痰。

辛苦微寒。長於降氣下痰止嗽。治肺氣壅實,胸膈逆滿。虛者禁用。似牛膝粗長堅直易斷者,白前也;短小柔軟能彎者,白薇也。忌羊肉。

本經逢原

甘辛微溫,無毒。

時珍曰:白前入手太陰,長於降氣,肺氣壅實而有痰者宜之。《金匱》治咳嗽而脈沉者,用澤漆湯,以中有白前也。《深師》治久嗽上氣體腫,短氣倚息不得臥,常作水雞聲者,用白前湯。《外台》治久嗽吐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甘草,皆取其下氣耳。若虛嗽常哽氣者,不可用也。白前較白薇稍溫,較細辛稍平,專搜肺竅中風水。非若白薇之鹹寒,專泄肺胃之燥熱;亦不似細辛之辛竄,能治腎肝之沉寒也。

本草崇原

寇宗奭曰:白前能保定肺氣,治嗽多用,以溫藥相佐使尤佳。李時珍曰: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陰藥也。長於降氣,肺氣壅實而有痰者宜也。若虛而長哽氣者,不可用。張仲景治咳而脈浮者,澤漆湯中亦用之。愚以澤漆湯方有紫參,復有白前,故因紫參而附白前於此也。白前雖《別錄》收入中品,而仲祖方中先用之,則弘景亦因古方錄取,但出處不若《本經》之詳悉,學者須知之。

本草求真

﹝批﹞搜肺中風水。

白前專入肺。甘辛微溫,為降氣祛風除痰要藥。緣人氣實則痰壅,痰壅則風作,風與痰氣膠固,則肺因爾不寧,而有喘嗽喘促體腫之病矣。非不用此以泄肺中實痰風邪,則氣曷降,而嗽曷止,是以《金匱》用以治咳嗽脈沉,深師白前湯用此以治久咳上氣,《深師方》體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常作水雞聲者,白前湯主之。白前二兩,紫菀、半夏各三兩,大戟七合,煮取溫服,禁食羊肉、飴糖。皆取降肺除痰之意。非若白薇氣味鹹寒專泄肺胃燥熱,細辛辛熱專發腎中寒邪也。此惟實者用之,虛者不宜用耳。

得配本草

忌豬羊肉。

辛、甘,微寒。入手太陰經氣分。下胸脅通逆氣,咳嗽上氣,呼吸喉中作水雞聲。痰氣壅盛也。

配紫菀、半夏、大戟,治久咳上氣;體腫、短氣、脹滿,晝夜不得臥,喉中常作水雞聲。配桔梗、桑皮,治久嗽吐血。佐蒼朮,治濕腫,焙研為末,溫酒服二錢,治久嗽口叚呷不得眠。

氣虛,虛痰,二者禁用。

本經疏證

別錄白前主治,首言胸脅逆氣。夫胸中固肺所治,脅則陰陽升降之道路也。次言咳嗽上氣,氣升降之相隨,即陰陽之分而合者也。升多降少,則或陰或陽皆能病之,如下之真陰不足,即無以召上之陽而氣不降,上之真陽不足,即不能生下之陰而氣亦不降,此皆屬虛,固非白前輩所能治。惟後天之病,外邪所感,如痰熱上壅奔豚上衝之類,所謂上實下虛,下實上虛者,隨其所主而以是為先導,庶幾近之,此其所當然,固如是矣。其所以然,卒未明也。予謂白前與白薇,形本相似,故其功能亦復相似。但一雖柔軟,以其味鹹苦,更加以氣平,故力反能自上抵下;一則粗長堅直,絕似力益猛者,然脆而易折,究竟進銳退速,且味甘微溫,自然降力覺緩,是其形質受牽制於氣味,即遂其所欲詣,亦不過自上及中止矣。雖然,方其胸脅逆氣咳嗽上氣之際,縱使鹹走血苦而平,直達於下之白薇,終不能參一臂之助,以其柔軟故也。而此則堅剛俊爽,一往無前,不過不能耐久,乘興而行,興盡即止耳。若如澤漆湯之治咳而脈沉,在上并以生薑之橫散,紫參之下泄,在下并以桂枝之止逆,澤漆之收水,偏得成其治下之功,又可謂僅及中乎。剪裁之妙,輔相之宜,原用藥之權衡也。

本草分經

辛、甘,微寒。降氣下痰,止嗽,治肺氣壅實。

【現代藥理研究】

白前有祛痰、鎮咳、平喘作用。

白前有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