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
海螵蛸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的內殼。產於我國沿海如遼寧、江蘇、浙江等地。原動物肉食性,棲息於海底。味鹹、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功效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斂瘡。臨床用名有海螵蛸、烏賊骨。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烏鲗骨(《素問》),烏賊魚骨(《本經》),烏賊骨(《千金方》),墨魚骨(《藥材學》),墨魚蓋(《中藥志》)。
【釋名】
螵蛸原指螳螂之卵房,本品形似之,故名海螵蛸。《本草圖經》雲:“腹中有墨可用,故名烏鲗。能吸波噀墨,令水溷黑,自衛以防人害。又《南越志》雲:其性嗜烏,每自浮水上,飛烏見之,以為死而啄之,乃卷取入水而食之,因名烏賊,言為烏之賊害也。”《綱目》雲:“有文墨可為法則,故名烏鲗。鲗者,則也。骨名海螵蛸,象形也。”
【基原】
為烏鰂科動物無針烏賊、金烏賊、針烏賊等多種烏賊的內殼。
【動物】
1.無針烏賊 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又名曼氏無針烏賊(《中國北部海產經濟軟體動物》),青浜無針烏賊(《貝類學概論》),烏魚、墨魚(俗稱)。分佈於我國沿海各地,以浙江、福建產量最大,
2.金烏賊 Sepia esculenta Hoyle. 又名烏子(浙江),烏魚、墨魚(俗稱)。分佈於我國北方沿海,山東南部沿海產量較大。
3.針烏賊 Sepia andreana Steenstrup 我國分佈於浙江舟山以北沿海。
此外,同科動物的內殼作海螵蛸入藥的尚有:①白斑烏賊 Sepia latimanus Quoy et Gaimard 體形較大,胴部卵圓形,長約30cm。生活時胴背黃褐色而具細白斑。內殼厚大,背面顆粒粗大,腹面前凸後凹,末端骨針粗壯。為熱帶外海性種類。分佈於我國東南沿海。②虎斑烏賊 S. pharaonis Ehrenberg 與白斑烏賊相似。生活時胴背有褐色波狀斑紋如虎斑。熱帶外海性種類。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等沿海。③擬目烏賊 S. lycidas Gray 與白斑烏賊相似。生活時胴背黃褐色,並有明顯的眼狀白斑。熱帶外海性種類。分佈於福建南部及廣東沿海。
【採集】
於4~8月間,將漂浮在海邊或積於海灘上的烏賊骨撈起,剔除雜質,以淡水漂洗後曬乾。或在5月左右待成群烏賊遊到海島附近產卵時,大量撈捕,除去軟體部分,將烏賊骨收集後,洗淨,曬乾。
【化學成分】
海螵蛸含碳酸鈣80%~85%以上,其煆品含量增大。還含殼角質,粘液質,少量磷酸鈣、氯化鈉及鎂、鉀、鋅、銅、鋁等10多種無機元素。尚含蛋氨酸(methio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等17種氨基酸。
【藥理】
1.防治胃潰瘍 海螵蛸有降低大鼠胃酸的作用,使大鼠胃組織中cAMP增加,且使胃粘膜PGE2的合成增多。海螵蛸骨粉對大鼠實驗性潰瘍有顯著促進癒合作用。
2.其他作用 海螵蛸水煎液能明顯抗60Co對小鼠的輻射作用,提高照射後存活率。海螵蛸能明顯促進實驗動物骨缺損的修復,尤以陳年海螵蛸作用更好。
【炮製】
1.海螵蛸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清水漂洗至無明顯鹹味,乾燥,去硬殼,砸成小塊。《小品方》:“刮去皮甲。”
2.炒海螵蛸 取淨海螵蛸小塊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放涼。《日華子》:“炒。”
3.醋海螵蛸 取淨海螵蛸,加醋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顯微黃色,取出放涼。每海螵蛸100kg,用醋10kg。《類證治裁》:“醋炙。”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鹹、澀,性溫。歸肝、腎經。質輕斂澀。
1.《本經》:“味鹹,微溫。”
2.《綱目》:“厥陰血分藥也。”
3.《本草經疏》:“入足厥陰、少陰經。”
4.《本草用法研究》:“味鹹,澀,性溫。”
【功效主治】
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斂瘡。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創傷出血,遺精淋濁,赤白帶下,血枯經閉,胃痛吐酸,濕疹瘡瘍,風淚目翳。
1.《本經》:“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
2.《別錄》:“(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令人有孕。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3.《藥性論》:“止婦人漏血,主耳聾。”
4.《食療本草》:“主小兒大人下痢。久食之主絕嗣無子,益精。”
5.《本草拾遺》:“主小兒痢下,細研為末,飲下之。亦主婦人血瘕,殺小蟲。”
6.《品匯精要》:“止精滑,去目翳。”
7.《綱目》:“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研末敷小兒疳瘡,丈夫陰瘡,燙火傷,跌傷出血。燒存性,酒服,治婦人小戶嫁痛。”
8.《玉楸藥解》:“止吐衄崩帶,磨翳障癥瘕,療跌打湯火,淚眼雀目,重舌鵝口,喉痹耳聤,縮癭消腫,拔疔敗毒,斂瘡燥膿,化鯁止齁,收陰囊濕癢,除小便血淋。”
9.《得配本草》:“通血脈,祛寒濕,治血痢,除痰瘧。”
10.《現代實用中藥》:“為制酸藥,對胃酸過多、潰瘍病有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吹耳、鼻。
制酸止痛、收濕斂瘡宜生用;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宜炒用。
【使用注意】
陰虛多熱者慎服;久服易致便秘。
1.《本草經集注》:“惡白斂、白及、附子。”
2.《本草經疏》:“血病多熱者勿用。”
3.《本草用法研究》:“外感性寒熱,血崩因數宮炎或子宮瘤者勿用。”
【應用配伍】
收斂止血 本品味鹹性澀,有收斂止血之功,故常用於各種出血。凡吐血咯血者,可與生大黃、白及配伍,以清熱止血。凡衄血不止者,《世醫得效方》乃與槐花同用,以涼血止血。凡舌上腫硬出血者,可與蒲黃相合,以散瘀止血,如《普濟方》蒲黃散。凡血淋尿血者,《經驗方》則與生地黃汁調服,以滋陰涼血止血。凡髒毒便血者,可與龍骨配合,以收斂止血,如《聖濟總錄》龍骨餅子。凡崩漏下血者,《千金方》乃與當歸、阿膠等同服,以養血止血;或與黃芪、白朮、茜草、棕炭等並施,以益氣攝血,如《衷中參西錄》固沖湯。凡創傷出血者,《仁齋直指方》單用本品為末敷之;亦可與骨粉、蒲黃炭研末撒於創面以止血。
固精止帶 本品味鹹而澀,性溫入腎,故能固精止帶,而用於遺精淋濁、赤白帶下等證。凡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泄者,可與山萸肉、菟絲子、芡實、金櫻子等配伍,以增益腎固精之效。凡婦女赤白帶下者,可與白芷、血餘炭同用,以增收斂止帶之功,如《婦人良方》白芷散。
制酸斂瘡 本品味鹹而澀,呈鹼性,內服可制酸止痛,外用可收濕斂瘡。凡胃中濕阻而致脘痛吞酸吐酸者,可與貝母配伍,如《經驗方》烏貝散;亦可加入瓦楞子、甘草等,以增制酸止痛功效;《全國中草藥彙編》則以本品與延胡索、枯礬同用,製成胃藥片,治療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粘膜脫垂及胃幽門痙攣等症。凡濕疹瘡瘍久不斂口者,可與煆石膏、煆龍骨、枯礬、黃柏、青黛、白芷等研末撒敷,以增斂瘡生肌之效。如治臁瘡潰爛者,《經驗方》與爐甘石、赤石脂、煆石膏為末外撒;治疳瘡淋漓,《小兒藥證直訣》白粉散乃與白及、輕粉研末幹貼;治陰囊濕癢,《醫宗三法》則與蒲黃為末外撲。
此外,本品尚可用於癭瘤和目疾。如治癭瘤,《瘍醫大全》四海舒鬱丸乃以本品同青皮、海蛤、海藻等配伍,以理氣消痰散結;治雀目,《楊氏家藏方》用本品化黃蠟為丸,同豬肝煮食;治目翳,《聖惠方》以本品研細末加冰片少許點眼等。
1.《品匯精要》:“為末,合蜜,點眼中,去一切浮翳;以醋磨,療鬁瘍風,及三年者先以布磨肉赤,即敷之效。”
2.《綱目》:“同雞子黃,塗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銀朱吹鼻,治喉痹;同白礬末吹鼻,治蠍螫疼痛;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膿及耳聾。”
3.《得宜本草》:“得生地,治血淋;得幹薑,治血瘕;得鹿茸、阿膠,治崩中帶下。”
4.《得配本草》:“配辰砂、黃蠟,治赤翳攀睛;研銅綠,治血風赤眼。”
5.《本草求真》:“同冰片少許以治赤白目翳;同幹胭脂為末,油調以治小兒臍瘡出血及膿。”
6.《本草用法研究》:“合秋石、石決明、龍膽末,治肺結核咯血;佐膽礬、枯礬,治痔出血;同葛根粉、麻油,治瘡瘍。”
【附方】
1.治吐血及鼻衄不止 烏賊骨為細散。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2.治鼻血不止 烏賊骨、槐花等分。半生半炒,為末吹鼻。(《世醫得效方》)
3.治舌忽然腫硬,或出血如湧 烏賊魚骨、蒲黃各等分。上為末。每用少許,塗舌上。(《普濟方》蒲黃散)
4.治胃出血 海螵蛸15g,白及18g。共研細末。每次服4.5g,日3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5.治髒毒,便血不止 龍骨、烏賊魚骨(去甲)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匕,加雞子清一枚,用白麵同和,捏作餅子三枚,煻火內煨熟,空心食前細嚼,用溫米飲送下。(《聖濟總錄》龍骨餅子)
6.治積年腸風下血,面色萎黃,下部腫痛,或如鼠奶,或如雞冠,常似蟲咬,痛癢不息 綠礬二兩(燒令赤),烏賊魚骨一兩(炙令微黃),釜底墨一兩。上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赤糙米湯下三十丸。(《聖惠方》)
7.治小便血淋 海螵蛸末一錢。生地黃汁調服。(《綱目》引《經驗方》)
8.治妊娠胎動不安,下血不止,臍腹㽲痛 烏賊魚骨(去甲)一兩,白芍藥、芎䓖、龍骨、赤石脂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前用米飲或溫酒調下。(《聖濟總錄》烏賊魚骨散)
9.治婦人久赤白帶下 烏賊骨一兩(燒灰),白礬三兩(燒汁盡),釜底墨二兩。為末,用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聖惠方》)
10.治血枯 四烏鲗骨,一藘茹。二物並合之,丸以雀卵,大小如豆。以五丸為飯後,飲以鮑魚汁。(《素問》)
11.治胃痛吐酸 海螵蛸30g,阿膠9g。共炒,再研末。每次服3g,每日3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12.治吹奶 烏魚骨、樸消各等分。上為細末。用葦筒盛藥吹入鼻中,仍令人用藥末塗腫痛處,徐徐消去。(《普濟方》二消散)
13.治乳癰 海螵蛸細末三錢。酒煎儘量飲,出汗自消。(《瘍醫大全》)
14.治一切瘡腫 烏賊魚骨(去甲,研末),舊船灰(研末)各一兩,鉛丹(研)三兩,清油十二兩。先熬油令沸,下鉛丹,以柳木篦攪,候黑色,即將前二味藥末再攪令勻,滴水內成珠子得所,以瓷合盛。故帛上攤貼,一日二次。以愈為度。(《聖濟總錄》烏賊骨膏)
15.治諸疳瘡 海螵蛸三分,白及三分,輕粉一分。為末。先用漿水洗,拭幹貼。(《小兒藥證直訣》白粉散)
16.治耳底出膿 海螵蛸半錢,麝香一字。以綿杖繳淨,吹入耳中。(《澹寮方》)
17.治囊癰 海螵蛸、蛤粉、兒茶各等分。研極細,摻之。(《瘍醫大全》)
18.治陰囊濕癢 烏賊骨、蒲黃,撲之。(《醫宗三法》)
19.治小兒痢,肚疼後重 烏賊骨為末。三歲半錢,米湯調下。(《普濟方》烏賊骨散)
20.治目生翳膜,內外障 海螵蛸、生龍膽草(少許)。上為極細末。用熱湯浸起,以銅箸點洗五七次。(《世醫得效方》)
21.治外障眼,及赤翳貫瞳人攀睛等 海螵蛸(竹刀子刮下軟者,研細,水飛過,曬乾)一兩,丹砂(研細,水飛)一分。上為細末,熔好蠟為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安在大眥上。立奔障翳所,如無翳,即在眼眥不動,神效。(《聖濟總錄》海螵蛸丸)
22.治風淚不止 海螵蛸五分,冰片少許,爐甘石一錢。上乳極細末。點大眥角,淚即收。(《景嶽全書》)
23.治打僕傷損,或刃傷血不止及破傷風 生烏賊骨,不經鹽淹者,為細末,幹敷即止。破傷風用魚膠燒灰,存二三分性,為末,酒調服,童子小便尤妙。(《百一選方》)
24.治跌打損傷 海螵蛸、川貝母、血竭、乳香、沒藥各等分。上為末,敷之。(《梅氏集驗方》五靈散)
25.治慢性氣管炎,兼治慢性哮喘 海螵蛸60g,地龍60g,百部15g。共研末,加白糖200g。每服6g,日3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臨床報導】
1.治療鼻腔出血 烏賊骨1份,大黃2份。先將大黃炒炭後同烏賊骨一起碾碎過篩成粉末備用,用時將大黃烏賊粉3~5g,粘附於油紗布條上,填塞出血鼻腔。出血較少、部位明顯者,隔日換藥;出血較多、部位不明顯者,可3天換藥。用此藥期間停用一切止血藥。治療鼻衄49例,結果:痊癒43例,好轉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8%[1]。
2.治療消化道出血 ①用潰瘍止血散(海螵蛸與白及以2:1的比例製成粉劑),每次服2~4g,每日服3~4次,病情嚴重者每次4~6g,每4小時口服1次,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嘔血或便血共97例,其中11例嘔血者同時服雲南白藥0.3g,每日3~4次,結果全部止血[2]。②海螵蛸、生大黃各研細粉,各等量拌勻裝入膠囊,每次服4~6粒(每粒含生藥0.5g),每4~6小時1次,涼開水送服,血止後再服1~2日,共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50例,結果血止(以大便顏色不見黑色,或大便潛血試驗轉陰為指標)49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8%,止血時間12~72小時,平均26.1小時,與西藥治療組對比(50.6小時)有顯著差異(P<0.001)[3]。③海螵蛸、白及、枳實各等分,粉碎為極細末,每次取15~30g,加冰鹽水100ml混合,由胃管注入,每2小時1次,出血基本控制後,可用普通鹽水,並延長注入時間,或改為5~10g,每日3次。共治療腦出血所致的應激性胃潰瘍出血30例,結果痊癒20例,顯效5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2%[4]。
3.治療消化道潰瘍 海螵蛸、貝母各50g,炒糯米500g。混合研末製成散劑,每次口服15~20g,每日3~4次。治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80例,用藥4周後觀察,有效率分別為:胃潰瘍98%,十二指腸潰瘍92.5%,半年後隨訪,沒有復發患者[5]。
4.治療淺度潰瘍期褥瘡 海螵蛸極細末,高壓消毒後備用。創面常規消毒後,將藥粉撒在上面,以撒滿為度,覆蓋紗布,膠布固定,每隔2~3日換藥1次。共治100例,結果:治癒83例,好轉11例,總有效率94%[6]。
5.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烏賊骨、藕粉各等份,鴉膽子30g。將烏賊骨研末(過200目篩),與藕粉混勻。在鴉膽子中加水500ml,煎至100~150ml,再放上兩味藥面共調成糊狀即成,現用現調配更好,其藥液濃度以用甘油注射器抽出注入順利為度。治療方法:於保留灌腸前,先用3‰雙氧水50ml加入溫開水1000ml中灌腸2次,然後將鼻飼管緩慢插入肛門20cm,用注射器抽50ml中藥糊劑從鼻飼管中注入腸內。每天1次,7天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治療36例,結果:痊癒27例,好轉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治療後1~3年隨訪25例,除2例復發症狀較輕,用藥後好轉外,其餘均治癒[7]。
7.治療各種疣痣 海螵蛸粉、滑石粉、弱酸適量。調和製成疣痣洗淨藥膏。取一小塊膠布,中間剪成與疣、痣體相等的小孔,以保護局部皮膚,露出疣、痣體,再於患部塗藥膏,後另用膠布粘貼封固,24小時更換1次。治療228例,其中尋常疣135例,扁平疣54例,黑痣36例,指狀疣3例,治癒率達99%以上[8]。
【文獻綜錄】
1.《綱目》:“烏鲗骨,厥陰血分藥也,其味鹹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厥陰本病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厥陰屬肝,肝主血,故諸血病皆治之。按《素問》雲: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四烏鲗骨,一藘茹,所以利腸中及傷肝也。觀此,則其入厥陰血分無疑矣。”
2.《本草經疏》:“烏賊魚骨,味鹹,氣微溫無毒,入足厥陰、少陰經。厥陰為藏血之髒,女人以血為主,虛則漏下赤白,或經汁血閉,寒熱癥瘕;少陰為藏精之髒,主隱曲之地,虛而有濕則陰蝕腫痛,虛而寒客之則陰中寒腫,男子腎虛則精竭無子,女子肝傷則血枯無孕。鹹溫入肝腎,通血脈而祛寒濕,則諸證除,精血足,令人有子也。其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者,蓋肝屬木主驚,驚人肝膽,則榮氣不和,故腹痛環臍也。入肝膽,舒營氣,故亦主之。溫而燥濕,故又主瘡多膿汁也。”
3.《玉楸藥解》:“烏鲗魚骨,善能斂新血而破瘀血,《素問》治女子血枯,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以烏鲗魚骨、藘茹為末,丸以雀卵,血枯必由夫血脫,血脫之原,緣瘀滯不流,經脈莫容。烏賊骨行瘀固脫,兼擅其長,故能著奇功。”
【參考文獻】
[1]張宏俊,等.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2,5(5):305
[2]閻財富.中級醫刊,1989,24(3):190
[3]章文亮.中西醫結合雜誌,1986,6(11):665
[4]韓禪虛,等.天津中醫,1988,(1):8
[5]高寶欽,等.新醫學,1993,24(2):63
[6]黃玉英.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7(11):696
[7]李留記,等.中國肛腸病雜誌,1992,12(3):39
[8]祖林.陝西中醫,1991,12(2):83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鹹,微溫。主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
《名醫別錄》
無毒。主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令人有子,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本草拾遺》
主小兒痢下,細研為末,飲下之。亦主為人血瘕,殺小蟲,井水中蟲,投骨於井中蟲死。腹中墨,主血刺心痛,醋摩服之。
《藥性解》
使,有小毒。止婦人漏血,主耳聾。
《日華子本草》
骨療血崩,殺蟲。心痛甚者,炒其墨,醋調服也。
《開寶本草》
療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令人有子,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本草衍義》
研細,水飛,澄下,比去水,日乾之,熟蜜和得所,點目中翳,緩取效。
《本草綱目》
烏賊骨,厥陰血分藥也,其味盛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厥陰本病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厥陰屬肝,肝主血,故諸血病皆治之。《素問》云: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腸衰少不束。治以四烏賊骨一茜草丸。觀此,則其入厥陰血分無疑矣。
血病無多食鹹,烏賊亦主血閉,故有此說。然經閉有有餘、不足二證,有餘者血滯,不足者肝傷。烏賊骨所主者,肝傷血閉不足之病,正與《素問》相合。
炙研飲服,治婦人血瘕,大人小兒下痢,殺小蟲,治眼中熱淚,及一切浮翳,研末和蜜點之,久服益精。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研末,敷小兒疳瘡,瘟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燒存性酒服,治婦人水產嫁痛;同雞子黃,塗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銀朱吹鼻,治喉痺。同白礬末吹鼻,治蠍螫疼痛。同麝香吹耳,治耳聤、耳有膿及耳聾。
《本草經疏》
海螵蛸稟水中之陽氣以生,故其味鹹,氣濕微無毒。入足厥陰、少陰經。厥陰為藏血之臟,女人以血為主,虛則漏下赤白,或經汁血閉,寒熱癥瘕;少陰為藏精之臟,主隱曲之地,虛而有濕,則陰蝕腫痛,虛而寒客之,則陰中寒腫。男子腎虛則精竭無子,女子肝傷則血枯無孕。鹹溫入肝腎,通血脈而祛寒濕,則諸證除,精血足,令人有子也。其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者,蓋肝屬木,主驚,驚入膽則榮氣不和,故腹痛環臍也。入肝膽舒榮氣,故亦主之。溫能燥濕,故又主瘡多膿汁也。按《素問》云: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四烏賊骨一茜草,為末,丸發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飲以鮑魚汁,所以利腸中及傷肝也。觀此則其入厥陰血分,為女人崩漏下血之要藥可知矣。
簡誤:其氣味鹹溫,血病多熱者勿用。
《本草蒙筌》
醫科切要藥。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治婦人寒熱癥瘕,驚氣入臍,環腹疼痛。去目睛浮翳,收瘡口腐膿。
《本草乘雅》
背骨奇而無枝節,名曰螵蛸,形相似耳。上表堅薄如介,裹理輕而通,蓋維持者督,闔辟者任也。其口以腹,則其息以始矣。吸波饌墨以自衛者,此即藏精起亟,陽以陰為用,衛轉營為衛耳。主女子赤白漏下經汁者,辟者闔之也。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症瘕無子者,闔者辟之也。別錄諸家,用治男子驚癇、閡瘧、吐衄、熱中、瘡膿、痘疹。內經用治血枯,得之少年時,有所大脫血,或醉以入房,致中氣竭,肝血傷,月事衰少,不以時至者,當病胸肋支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佐以蘆茹,和以雀卵,飲以鮑魚汁,所以利腸中,及益肝血也,悉屬營任之變眚,故相宜耳。
月事衰少,在女子即月事不以時下,在男子即精氣不以時溢瀉矣。
《藥性解》
味鹹,性微溫,有小毒,入腎經。主崩漏赤白帶下,經閉陰蝕腫痛,除目翳止淚,理金瘡止血,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莖寒腫、瘡多膿汁、寒熱癥瘕,久服令人有子。惡白蘞、白及、附子。
按:烏賦之鹹,宜歸水臟,治病有殊效,今用之者鮮,夫亦未達其功歟。
《景岳全書》;即烏賊魚骨。味鹹,性微溫,足厥陰、少陰肝腎藥也。鹹走血,故專治血病,療婦人經枯血閉,血崩血淋,赤白帶濁,血癥氣瘕,吐血下血,臍腹疼痛,陰蝕瘡腫,亦治痰瘧,消癭氣,及丈夫陰中腫痛,益精固精,令人有子,小兒下痢膿血,亦殺諸蟲,俱可研末飲服。尤治眼中熱淚,磨翳去障,并宜研末和蜜點之。為末可傅小兒疳瘡痘瘡,臭爛膿濕,下疳等瘡,跌打出血,湯火諸瘡。燒灰存性酒服,治婦人陰戶嫁痛。同雞子黃塗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傅舌腫出血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麝香吹耳,治亭耳耳聾。烏賊魚善補益精氣,尤治婦人血枯經閉。
《本草備要》
海螵蛸一名烏賊骨,宣,通血脈。
鹹走血,溫和血,入肝腎血分。通血脈,祛寒濕,治血枯,《內經》
血枯治之以烏聤骨。血瘕,血崩,血閉,腹痛環臍,陰蝕腫痛,燒末酒服。瘧痢疳蟲,目翳淚出,聤耳出膿,性能燥膿收水。為末,加麝少許摻入。厥陰、少陰肝、腎。經病。惡附子、白及、白蘞。能淡鹽。
《本經逢原》
烏鰂骨,厥陰血分之藥,兼入少陰。其味鹹而走血,故治血枯血瘕,經閉崩帶,陰蝕腫痛,丈夫陰腫,下痢疳疾,厥陰本藥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厥陰為藏血之室,少陰為隱曲之地,故諸血病、陰病皆治之。按《素問》云:有病胸脅支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吐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四烏骨一藘茹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飲之鮑魚汁,所以利腸中及傷肝也。觀此入厥陰血分可知。
《本草崇原》
烏賊骨稟金水之精,金能平木,故治血閉種痛,寒熱癥瘕。水能益髓,故治赤白漏下,女子無子。《素問》
治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病名血枯,治以四烏骨、二藘茹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飲以鮑魚汁。
《本草求真》;﹝批﹞入肝活血,入腎除寒逐顯。
海螵蛸專入肝,兼入腎。即烏賊魚骨。稟水中之陽氣,味鹹氣溫。腹中有墨,書字逾年乃滅。常吐黑水自罩其身,人即於黑水處取之。凡諸血病因於寒濕,而見陰戶腫痛,丈夫陰腫,下痢疳疾,暨血瘕血崩血閉,腹痛環臍,目翳淚出,聤耳出膿等症,服此,鹹能走血,能除寒逐濕,則血脈通達,而無諸血障害之弊矣。故直入厥陰肝經血分活血,時珍曰:按《素問》云: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四烏鰂骨,一藘茹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飲以鮑魚汁,所以利腸中及傷肝也。觀此則其厥陰血分無疑矣。又云:經閉有「有餘」、「不足」二症,有餘者血帶,不足者肝傷。烏鰂所主者,肝傷血閉不足之病,正與《素問》相合。兼入少陰腎經以治寒濕。歷觀諸書載用螵蛸同麝為末,以治耳底出膿;同片腦少許,以治赤白目翳;同乾胭脂為末油調,以治小兒臍瘡出血及膿;同蒲黃等分為末,以塗舌腫出血不止。皆是宣通血分之滯,無他朮也。
《得配本草》
惡白及、白蘞、附子。
鹹,微溫。入足厥陰、少陰經。通血脈,去寒濕。治血痢,除痰瘧,并治赤白帶下。陰蝕腫痛,驚氣入腹,腹痛環臍。
得鹿茸、阿膠,治崩中帶下;配辰砂、黃蠟,治赤翳攀睛;配生地黃,治血淋不休;配乾薑煎服,治血瘕;配炒蒲黃,敷舌血如泉;配雞子黃,塗重舌鵝舌。研銅綠,治血風赤眼;調白蜜,點浮翳;目淚亦除。拌槐花吹鼻,止衄血;加麝香,吹聤耳,炙黃用。
《本草經解》
海螵蛸,氣微溫,秉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鹹無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
女子以血為主,肝為藏血之臟,肝血不藏,則赤白漏下,其主之者,氣溫以達之也。
肝藏血,血枯則血閉,其主之者,味鹹以通之。
腎為藏精之臟,主陰戶隱曲之地;肝為厥陰,其經絡為陰器,其筋結陰器,二經濕濁下注,則陰蝕腫痛,其主之者,氣溫可以燥濕;味鹹可以消腫也。
寒熱症瘕者,症瘕而發寒熱也,海螵蛸鹹可通,溫可散寒熱也。
男子腎虛,則精竭無子;女子肝傷,則血枯無子,鹹溫入肝腎,通血益精,令人有子也。
《本經疏證》
海舟遇風勢,虞漂覆,則下碇,魚非畏漂覆者,何以亦下碇,不知魚固優遊涵泳於水,若掀舞簸蕩,非所樂也。況云九月寒烏入水所化,過小滿則形縮小,是鳥本以不勝風力,故下碇而為魚,雖既為魚,豈忘風猛,且思休息,若不下碇,終無休息之期。小滿以後,風力自微,而此物防範勇敢之氣亦遂懈,是以形轉小,不曰瘠而曰縮。人身之氣猶風也,血猶水也,血由氣而化,以氣而行,氣由血而澤,以血而宜。若血有所脫,則氣遂獨勝,而激揚飄驟,不能絪相感而相化,於是怒則促血妄出而成漏卮,馳則任血結聚而為症瘕。得此輕虛潔白骨之似氣者,既能從空際下碇於水而為魚,轉危殆為安居,復能水中下碇於石,更便安居牢固焉。可會意夫攝氣入血,固氣即所以固血,氣順而血不能不順矣。若命曰澀,或命曰通,其理均有所隔,觀其肉能益氣強志,不可為攝陽入陰之證耶。
《本草新編》
味鹹,微溫,無毒。主女子漏下赤白,經行血閉,陰蝕腫痛。又治婦人寒熱瘕癥,驚風入腹,環腹痛,去目腫浮翳,收瘡口腐膿,治哮症最神效。亦藥聾宜備之物。
或問海螵蛸即烏賊魚骨,他本云服之令人有子,先生何不言也?曰:男子腎虛則精涸,女子肝傷則血枯,皆非有子之兆。烏賊魚骨雖入肝腎,不能大補其精血,徒藉此物,即終年飽食,又何能生子哉。
《本草分經》
鹹,溫。入肝腎血分。通血脈,祛寒濕,治血枯,澀瀉痢。
《本草思辨錄》
烏賊魚,由寒烏入水而化。其骨白,骨為腎之合,色白則屬肺,是為攝氣入血,故能化血中之氣。肉腴潤而骨獨燥,又能燥血中之濕。血閉癥瘕、驚氣入腹、腹痛環臍者,血為氣鬱也。漏下赤白、陰蝕、腫痛、瘡多膿汁者,血為濕亂也。治以烏賊魚骨,如磁石之引針,琥珀之拾芥矣。
再以驚氣入腹之旨繹之,驚則氣亂,入腹則氣下趨而靡所不止。烏賊魚能於水中下碇粘石,又何患驚氣之不止哉!
【現代藥理研究】
海螵蛸能降低胃液總濃度,能防治胃潰瘍。
海螵蛸有抗輻射作用。
海螵蛸有明顯促進骨缺損修復作用,尤以陳年的海螵蛸的作用更為明顯。
海螵蛸粉治療淺度潰爛期褥瘡有效。
海螵蛸具有良好的磨擦和吸附作用,不僅可破壞病變的結膜上皮組織,又可能吸附有毒素和細菌的血液與滲出粘液,但本身無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