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衛矛、鬼箭(《本經》),鬼箭使(《藥性論》),六月淩(《植物名實圖考》),四棱樹(《中國藥用植物志》),四面戟(《藥材學》)。

釋名

陶弘景雲:“其莖有三羽,狀如箭羽,俗呼為鬼箭。”按鬼者,言其怪異;箭羽,言其形似也。《綱目》雲:“劉熙《釋名》言齊人謂箭羽為衛,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衛之狀,故名。”

基原

為衛矛科植物衛矛的具翅狀物的枝條或翅狀附屬物。

植物

衛矛 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 又名鬼見愁(《中國樹木學》)。分佈於我國南北各地。

採集

夏、秋季採收枝翅或帶翅小枝,曬乾。

化學成分

帶翅枝條中含:4-豆甾烯-3-酮(stigmast-4-en-3-one),4-豆甾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β-穀甾醇(β-sitosterol),6-β-羥基-4-豆甾烯-3-酮(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去氫雙兒茶精(dehydrodicatechin)A,香橙素(aromadendrin),d-兒茶精(d-catechin),△4β-穀甾烯酮(△4β-sitosterone),鬼箭羽堿(alatamine),雷公藤堿(wilfordine),衛矛堿(euonymine),衛矛羰堿(evonine),新衛矛羰堿(neoevonine)。另尚含草醯乙酸鈉(sodium oxalacetate)。

藥理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衛矛水溶性成分對垂體後葉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大鼠及豚鼠有保護作用,能減輕豚鼠靜脈注射KCl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及T波改變。對離體蛙心有抗K+的作用。衛矛可減慢兔、大鼠及貓的心率,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狀態。衛矛水提醇沉劑及其粗提物能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改善心肌氧和營養物質的供應。衛矛水溶性成分靜脈注射,可使貓、兔及犬的血壓暫時下降。衛矛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衛矛水煎劑給高脂模型鵪鶉灌胃,對血清TG有降低趨勢,對HDL2-C有升高趨勢,明顯降低HDL3-C,同時使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移酶活性升高,但對AS程度的改善不明顯。

2.抗腫瘤作用 1,2,5,6-二脫水衛矛醇對肺癌、腎上腺癌、膀胱癌、喉癌及神經膠質瘤等有一定治療作用。對體外培養S180細胞及體內W250、L1210等10種瘤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L1210的治療指數為5.4;與阿糖胞苷或甲氨喋呤合用有一定的協同作用。1,2,5,6-二脫水衛矛醇對白血病有治療作用,其作用機制與烷化劑藥物不完全相同。

3.降血糖作用 衛矛煎劑中提取的草醯乙酸鈉對正常或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兔有降低血糖、尿糖及增加體重的作用;對正常麻醉犬靜脈注射能引起血糖下降,對大鼠可引起低血糖,胰島β細胞增生,α細胞萎縮。

4.毒性 1,2,5,6-二脫水衛矛醇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9.9±0.6mg/kg;兔亞急毒性主要表現為白細胞減少。大劑量1,2,5,6-二脫水衛矛醇可使犬心率及呼吸出現輕度可逆性改變。治療劑量的1,2,5,6二-脫水衛矛醇對細胞無明顯的致突變作用。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或厚片,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辛,性寒,歸肝經。質輕竄散。

1.《本經》:“味苦,寒。”

2.《藥性論》:“有小毒。”

3.《品匯精要》:“味苦,性寒泄。氣薄味厚,陰也。”

4.《本草撮要》:“入足厥陰經。”

5.《湖南藥物志》:“辛,溫。”

功效主治

破血通經,除痹止痛,解毒殺蟲。主治癥瘕結聚,心腹疼痛,痛經,經閉,瘀血崩漏,產後瘀滯腹痛,惡露不下,曆節痹痛,跌打損傷,蟲積腹痛,瘡腫風疹,毒蛇咬傷。

1.《本經》:“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滿汗出,除邪,殺鬼毒蠱疰。”

2.《別錄》:“主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

3.《藥性論》:“破陳血,能落胎。主中惡腰腹痛。”

4.《日華子》:“通月經,破癥結,止血崩、帶下,殺腹髒蟲,及產後血咬肚痛。”

5.《醫學入門·本草》:“下乳汁,殺蟲,祛風邪。”

6.《本經逢原》:“治賊風曆節諸痹,婦人產後血暈。”

7.《本草求原》:“專治惡氣而血瘀滯者,亦療血暈、血結聚於胸脅,及經閉、曆節痹痛。”

8.《湖南藥物志》:“疏散風寒,辟瘟疫邪氣。治狂犬傷,蛇蟲咬傷,感冒頭痛,跌打損傷,全身時痛時癢。”

9.南藥《中草藥學》:“治白帶過多,過敏性皮炎。”

10.《湖北中草藥志》:“截瘧,治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或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體質虛寒、氣虛崩漏及孕婦禁服。

1.《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2.《本草用法研究》:“虛人不宜用。”

應用配伍

1.《得配本草》:“得歸尾、延胡,治小兒枕硬痛;配川山甲,治鬼瘧日發。”

2.《本草用法研究》:“同防風、獨活、當歸、寄生,治筋骨酸痛。”

3.《中國藥物學》:“配白蒺藜、防風、蟬衣、僵蠶等,治風疹;配赤芍、紅花、蘇木等破瘀血,下死胎,治癥瘕積聚;配木香、砂仁等,治中惡腹痛。”

4.《陝西中藥志》:“配當歸、紅花,治經閉經痛。”

5.《本草鉤沉》 :“治子宮出血,腹痛,瘀血成塊者,與蒲黃、五靈脂等同用。”

附方

1.治腹內包塊 衛矛6g,赤芍9g,紅花9g,赤木3g。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經閉,瘀血腹痛 鬼箭羽9g,丹參15g,赤芍12g,益母草30g,香附9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3.治月經不調 衛矛莖枝15g。水煎,兌紅糖服。(《湖南藥物志》)

4.治血崩 衛矛10g,當歸10g,甘草10g。水煎,日服2次。(《東北藥用植物》)

5.治產後敗血不散,兒枕塊硬,疼痛發歇,及新產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快,臍腹堅痛 紅藍花、鬼箭(去中心木)、當歸(炒)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三錢,酒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粥食前溫服。(《局方》當歸散)

6.治產後血運,悶絕欲死 鬼箭羽一兩,當歸一兩(微炒),益母草一兩。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童子小便半盞、酒半盞相和,暖過,調下二錢。(《聖惠方》鬼箭羽散)

7.治婦人乳無汁 鬼箭五兩。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八合,日三。亦可燒作灰,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單行鬼箭湯)

8.治風入心腹攣急 鬼箭羽如雞子大一塊,甘草一尺(炙),麻黃四兩(去根節煎,掠去沫,焙幹),石膏如雞卵大一塊。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煎去滓,空心、臨臥各一服。慎外風。(《聖濟總錄》鬼箭湯)

9.治鬼瘧 鬼箭羽、鯪鯉甲(燒存性)各一分。上為細散。每服一字,搐在鼻中,臨發時用。(《聖濟總錄》一字散)

10.治風濕痛 衛矛莖(連翅)60~90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11.治乾咳 衛矛、紅棗各30g。水煎服。(同上)

12.治跌打損傷 衛矛50g,赤芍25g,紅花、桃仁各15g,大黃5g。共研細粉。每服5g,日服3次。(《東北藥用植物》)

13.治全身時痛時癢 衛矛9~12g,穿山甲6g,大蒜5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4.治風疹 衛矛、蟬退、刺蒺藜各9g,防風6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臨床報導

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 鬼箭羽6g,兒童用3g。多數病例配伍紅花10g。共治21例。治療1~2個月後,顯效14例,主要症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好轉6例,主症消失或明顯改善,肝功明顯好轉,但未達正常水準;無效1例。18例檢測HBsAg,陽性14例,治療後滴度下降1例,上升2例,無1例轉陰[1]。

文獻綜錄

1.《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經》所治,似專功於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蘇頌所述古方,更似專功於惡疰及中惡氣之毒以病於血者也。第方書治女子經閉有牡丹皮散中入此味,而治男子脹滿有見晛丸,亦用此味,即蘇頌所述古方之治,猶未言專治女子也。大抵其功精專於血分,如女子固以血為主,較取效於男子者更為切中耳。蘇恭謂療婦人血氣大效,非無據也。”

2.《本經逢原》:“鬼箭,專散惡血,故《本經》有崩中下血之治。《別錄》治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即腹滿汗出之治。今人治賊風曆節諸痹,婦人產後血暈,血結聚於胸中,或偏於脅肋少腹者,四物倍歸,加鬼箭羽、紅花、玄胡索煎服。以其性專破血,力能墮胎。”

參考文獻

[1]繆正秋.浙江中醫雜誌,1985,20(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