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去甫、苦蠪(《別錄》),蟾(《藥性論》),蚵蚾(《全嬰方論》),癩蝦蟆、石蚌(《本草蒙筌》),癩蝦䗫(《瘡瘍全書》),癩蛤蟆(《綱目》)。

釋名

《說文》:“圥鼀,詹諸也。”段注:“蝦蟆能作呷呷聲,蟾蜍不能作聲,詹諸象其蹇吃之音,此言所以名詹諸也。其字俗作蟾蠩,又作蟾蜍。”《綱目》:“後世名苦蠪,其聲也。蚵蚾,其皮礧蚵也。”

基原

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的全體。

動物

1.中華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等地。

2.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此外,在不同地區供藥用的同屬動物尚有:①華西大蟾蜍 Bufo bufo andrewisi (Schmidt);②岷山大蟾蜍 Bufo bufo minshanicus Steineger;③西藏蟾蜍 Bufo bufo tibetanus Zanevski。

採集

夏、秋季捕捉。捕得後,先采蟾酥,然後將蟾蜍殺死,直接曬乾。

化學成分

蟾蜍毒性主要來自於耳後腺分泌的白色漿汁,其成分參見“蟾酥”條。

藥理

1.對心血管系統作用 蟾蜍製劑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搏出量,減慢心率,並消除水腫與呼吸困難,呈現類洋地黃樣作用。本品升壓作用迅速而平穩,維持時間長,且能使腎、腦、冠脈血流量增加,優於Adr。

2.局麻作用 蟾蜍對豚鼠角膜有局麻作用,作用強於可卡因,且無局部刺激性。

3.抗腫瘤作用 華蟾素能明顯抑制H22腹水肝癌細胞DNA和RNA的生物合成,作用隨藥物劑量增大而增強;尚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漿cAMP含量,使之恢復正常。

4.對免疫系統作用 蟾蜍製劑具有增高小鼠脾臟溶血空斑形成細胞活性率,促進Mφ吞噬功能及增高血清溶菌酶濃度等作用。華蟾素能提高免疫抑制狀態小鼠及致敏小鼠血清IgG含量。

5.其他作用 脂蟾毒配基有顯著的呼吸興奮效應,並能調節異常呼吸,對抗八角楓堿引起的呼吸麻痹,主要作用部位在腦幹,對大腦也有顯著興奮作用。華蟾蜍毒素可使豚鼠輸精管產生劑量依賴性收縮反應。蟾蜍製劑可升高低白細胞模型小鼠外周白細胞數量。

6.毒性 蟾蜍中毒多發生於口服後30~60分鐘,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脹、頭昏、頭痛,甚至神志昏迷、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電圖表現酷似洋地黃中毒。

蟾蜍的藥理還可參見蟾皮、蟾酥條。

炮製

1.幹蟾 取原藥材,洗淨,去頭、爪(頭切至齊眉處)。每只切成4~6塊,乾燥。《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洗淨,去五臟、四足,水浸,去骨。”

2.炙幹蟾 將鐵砂倒入鍋內燒熱,取淨藥材拌炒至表面微鼓起,有焦臭氣逸出時,速取出,篩去砂子,放涼。民間有以活蟾蜍,用黃泥塗裹,放火灰中煨存性後,研細入藥者。《衛生寶鑒》:“日幹,炙焦。”《綱目》:“今人皆風乾,黃泥固濟,煆存性用之。”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黴,防蛀。

藥性

味辛,性涼。有毒。歸心、肝、脾、肺經。

1.《別錄》:“有毒。”

2.《本草蒙筌》:“味辛,氣涼。”

3.《綱目》:“入陽明經。”

4.《本草再新》:“入心、肝、脾、肺四經。”

功效主治

解毒散結,化痰利水,消積殺蟲。主治癥瘕積聚,癰疽疔癤,瘰鬁惡瘡,溫熱發斑,咽喉腫痛,破傷中風,瘋狗咬傷,惡性腫瘤,咳嗽痰喘,臌脹水腫,洞瀉下痢,小兒疳積,麻風疥癬。

1.《別錄》:“療陰蝕,疽癘,惡瘡,猘犬傷瘡。”

2.《本草經集注》:“人得溫病,斑出困者,生食一兩枚。”

3.《藥性論》:“殺疳蟲,治鼠漏惡瘡。”

4.《日華子》:“破癥結,治疳氣,小兒面黃癖氣。”

5.《本草蒙筌》:“治小兒洞瀉下痢,炙,研水調吞之;療有人跌撲損傷,活搗泥爛罨上;風淫生癬,燒灰和豬脂敷;煨熟啖,殺疳蝕成癖。”

6.《綱目》:“治一切五疳八痢,腫毒,破傷風病,脫肛。”

7.《本草正》:“消癖氣積聚,破堅癥腫脹。”

8.《本草備要》:“發汗退熱,除濕殺蟲。”

9.《本草再新》:“治小兒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動風驚厥。”

10.《山東中草藥手冊》:“強心利尿,鎮痛,治水腫腹水。”

11.《山東藥用動物》:“主治慢性氣管炎,咽喉腫痛,水腫,小便不利。”

12.《彝醫動物藥》:“治麻風癩病。”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敷或調塗;或活蟾蜍搗敷。內服:煎湯,l只;或入丸、散,1~3g。

使用注意

《廣西藥用動物》:“表熱、虛脫的人忌用。”

附方

1.治腹中冷癖,水穀陰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 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硝(大人一升,中人七合,瘦弱人五合)。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一服後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則九日十日一作。(《補缺肘後方》)

2.治癰腫疔癤 蟾蜍研細粉,醋調敷患處。(《山東中草藥手冊》)

3.治發背腫毒未成者 活蟾一個,系放瘡上半日,蟾必昏憒;再易一個,如前法,其必踉蹌;再易一個,其蟾如舊,則毒散矣。若勢重者,以活蟾一個或二三個,破開連肚乘熱合瘡上,不久必臭不可聞,再易二三次即愈。(《醫林集要》)

4.治一切瘡腫、癰疽、瘰鬁等疾,經月不瘥,將作冷瘺 蟾蜍一枚(去頭用),石硫黃、乳香、木香、桂(去粗皮)各半兩,露蜂房一枚(燒灰用)。上為末。用清油一兩調藥末,入瓷碗盛,於銚子內重湯熬,不住手攪,令成膏。絹上攤貼之,候清水出,更換新藥,瘡患甚者,厚攤藥貼之。(《聖濟總錄》蟾蜍膏)

5.治胸壁結核和淋巴結結核破潰成漏孔 癩蛤蟆1個,白胡椒9g,硫黃6g。先將胡椒、硫黃塞入蛤蟆腹內,後用黃泥包裹蛤蟆厚約3~6cm,火內煨透,取出去泥,研細末,香油調成糊狀,滅菌後塗於無菌紗布條,放入漏孔內,外蓋紗布,每2~4日換藥1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6.治附骨疽,久不愈,膿汁敗壞,或骨從瘡孔出 大蝦蟆一個,亂髮一塊(雞子大),豬脂油一斤。同煎二物略盡,濾去滓,凝如膏貼之。凡欲貼瘡,須先以桑白皮、烏豆煎湯淋洗,拭幹,以龍骨煆為粉,摻瘡四邊令易收,然後方用貼藥。(《三因方》蟾蜍膏)

7.治唇瘡 幹蟾燒灰細研,敷之。(《聖惠方》)

8.治口舌生瘡 膽子礬一分,幹蟾一分(炙)。上為末。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盡為度。(《聖惠方》)

9.治大腸痔疾 蟾蜍一個,以磚徹四方,安於內,泥住。火煆存性,為末。以豬廣腸一截,紮定兩頭,煮熟切碎,蘸蟾末食之,如此三四次。(《綱目》)

10.治脈管炎 幹蟾1只,白花蛇1條,金銀花90g,牛膝60g,附子30g。用酒lkg,浸3日後,水浴加熱1.5小時,放冷過濾。每次服1小盅,每日2次。(《河北中草藥》)

11.治胃癌、肝癌、膀胱癌 活蟾曬乾烤酥後研粉,和麵粉糊做成黃豆粒大的小丸。麵粉與蟾蜍粉比例為1:3,每100丸用雄黃1.5g為衣。成人每次5g,每日服3次,飯後開水送下。過量時有噁心、頭暈感。(《中國動物藥》)

12.治水腫腹水 蟾蜍粉1g,日服1次,連服2~10日。體虛者酌減,服時注意血壓變化。(《山東中草藥手冊》)

13.治小兒腫脹 剖腹後的蟾蜍1只,麝香0.15g。先將麝香置於小兒臍中,即將蟾蜍敷蓋臍部,用布綁緊,約燃一支香久,則將藥除去,其腫自消。(江西《草藥手冊》)

14.治氣臌 大蝦蟆一個,砂仁不拘多少(為末)。將砂仁裝入蟆內令滿,縫口,用泥周身封固,炭火煆紅,候冷,將蟆研末。作三服,陳皮湯送下。(《絳囊撮要》蟾砂散)

15.治五疳八痢,面黃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 大幹蟾蜍一枚(燒存性),皂角(去皮弦,燒存性)一錢,蛤粉(水飛)三錢,麝香一錢。為末,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嬰方論》五疳保童丸)

16.治小兒走馬疳,牙齦臭爛,侵蝕唇鼻,亦治身上肥瘡 蚵蚾(黃紙裹,煨焦),黃連各一兩,青黛一錢。為末,入麝香少許研和。先以甘草湯洗去皮,令血出塗之;瘡幹好麻油調,濕則幹用。(《全嬰方論》蟾酥散)

17.治丘疹性蕁麻疹 活蟾蜍3~4只,去內臟,洗淨後,放在藥罐內煮爛,用布濾去渣,留湯外用。皮疹多的部位,每日用藥湯淋洗1次,如皮疹數目少,用棉花蘸湯外搽,每日3~4次,當日就能止癢。連用3~4日全部消退。(《廣西藥用動物》)

18.治癬 幹蟾燒灰,末,以豬脂和塗之。(《外臺》引《深師方》)

臨床報導

1.治療慢性氣管炎 ①活蟾蜍去頭、皮和內臟,焙幹研末;另以豬膽汁濃縮液與麵粉等量混和,低溫炒松研末。按7:3的比例將蟾蜍粉與豬膽麵粉混合均勻,裝入膠囊。每次1.5g,每日3次,飯後送服,10日為1療程,共2個療程。觀察372例,病型以單純型為主,中醫分型以虛寒型占多數。服藥後止咳、祛痰、平喘的有效率達80%以上,一般在3日內開始見效[1]。②冬眠期蟾蜍1只,白礬9g,大棗1枚。將白礬、大棗塞入蟾蜍口內,陰乾焙黃,研細末,用水泛丸,如綠豆大,以代赭石末為衣,或將藥末裝入膠囊。每粒(或膠囊)0.5g,成人每日3~6g,1次或分次用溫開水送服,連服30日。共治2364例,近期控制361例(占15.3%),顯效651例(占27.5%),好轉908例(占38.4%),無效444例(占18.8%)。總有效率為81.2%[2]。

2.治療小兒百日咳 活蟾蜍1只開水泡死,不去腸肚,以黑胡椒7粒填入蟾蜍口腔。瓦上焙幹成灰,用溫開水沖服,隔2日服1次,分2次服完,5日為1療程。共治76例,服1個療程治癒50例,2個療程治癒23例,3例未愈[3]。

3.治療小兒疳積 ①朱砂0.1g,蟾蜍1只(去內臟、脫皮),白公雞肝1葉。將雞肝劃開口後,將朱砂撒入裏面,然後一同放入蟾蜍內,用鮮荷葉包好,將其焙幹致焦香後,立即趁熱將混有少許白糖的醋噴灑在上面,使其酥脆研末。分3次1日吃完。共治100例,治癒91例,好轉9例。治癒和好轉時間平均8日[4]。②大蟾蜍1只,去內臟,裹黃泥煨熟,去泥焙幹研末,製成蟾蜍散,每次1.5~3g,用鮮疳積草、鮮四葉菜各15g,煎水送服,早晚各1次。配合割治法,共治550例,痊癒474例,占86.2%[5]。③蟾蜍數只槌死置瓦缸內,放入洗淨之活五穀蟲(50%藥量)2~3天後將蟾蜍食盡,撈出洗淨曬乾,用適量糯米同炒,再與北山楂、蒼朮(各25%藥量)共研細末備用。小於1歲者每次0.5g,1~2歲每次1g,2~4歲每次1.5g,4歲以上每次2g,每日3次口服,10天為1療程。治療68例疳症,有效率為100%[6]。

4.治療惡性腫瘤 ①活蟾蜍曬乾後烤酥研細末,過篩,和麵粉糊做成黃豆粒大的小丸。面與蟾蜍粉之比為1:3。每100丸用雄黃1.5g為衣。成人每次5~7丸,每日服3次,飯後開水送下。過量時可有噁心、頭暈感。經治22例胃癌、膀胱癌、肝癌患者,病情皆有好轉[7]。②鶴蟾片(仙鶴草、蟾蜍、人參調勻壓制成片,每片含藥物0.4g),每日3次,每次6片,連續服數月至1年。治療肺癌102例,顯效7例,有效63例,無效32例,總有效率為68.6%,平均生存時間7.95個月,1年生存率15.7%[8]。

5.治療白血病 取(約)125g重的蟾蜍15只,剖腹去內臟,洗淨加黃酒1500ml,放入瓷罐中封閉,然後置入鋁鍋內加水,用火煮沸2小時。將藥液過濾,成人每次15~30ml,每日3次,飯後服。治療各種白血病32例(急粒4例,早幼粒4例,急單5例,紅白血病3例,急淋9例,慢粒3例,慢淋1例,白血病前期3例),總緩解率為75%,完全緩解率為25%。以急淋療效最好,完全緩解率為33.3%,總緩解率為88.8%,早幼粒及急單療效較差[9]。

文獻綜錄

1.《綱目》:“蟾蜍入陽明經,退虛熱,行濕氣,殺蟲䘌,而為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別錄》雲治猘犬傷,《肘後》亦有方法。按沈約《宋書》雲:張牧為猘犬所傷,人雲宜啖蝦蟆膾,食之遂愈。此亦治癰疽、疔腫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耳。”

2.《本草經疏》:“(蟾蜍)味辛氣寒,毒在眉棱皮汁中。其主癰腫、陰瘡、陰蝕、疽癘、惡瘡、猘犬傷瘡者,皆熱毒氣傷肌肉也。辛寒能散熱解毒,其性急速,以毒攻毒,則毒易解,毒解則肌肉和,諸證去矣。凡瘟疫邪氣,得汗則解。其味大辛,性善發汗,辛主散毒,寒主除熱,故能使邪氣散而不留,邪去則胃氣安而熱病退矣。破癥堅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熱壅滯也。近世治小兒疳疾多用,以其走陽明而能消積滯也。”

附藥

1.蟾頭(《綱目》) 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頭部。味辛、苦,性涼,有毒。功能消疳殺蟲。主治小兒疳積。內服:適量,入丸、散。①《綱目》雲:“功同蟾蜍。” ②《聖惠方》蟾頭丸,治小兒五疳,手足乾瘦,腹脹筋起,鼻癢,昏沉多睡:蟾頭二枚(塗酥,炙焦黃),皂莢一分(先於廁中浸七日後,以水洗淨,剔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青黛一分,硫黃一分,麝香半分,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空心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③《聖惠方》蟾頭散,治小兒奶疳,體瘦煩熱,毛髮幹癢,乳食減少:蟾頭一枚(燒灰),蛇蛻皮灰一分,蟬殼一分(微炒,去足),麝香一錢,青黛半兩,蝸牛子二七枚(炒微黃)。上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錢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2.蟾蜍膽(《吉林中草藥》) 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膽囊。味苦,性寒。功能鎮咳祛痰,散結解毒。主治咳嗽痰喘,小兒臍風、失音,瘰鬁,鼻瘡,肺癌。內服:開水沖服,3~6個。外用:適量,搗爛搽;或鮮膽取汁滴。①《得配本草》雲:“蟾膽汁點舌,療小兒臍風、失音。” ②《常見藥用動物》雲:“鎮咳,祛痰,平喘,消炎。主治氣管炎。” ③《吉林中草藥》治氣管炎:蟾蜍膽3個,白開水沖服,日服2次,連續服用。④《青島中草藥手冊》治小兒失音,不能言語:以鮮蟾蜍膽汁,滴於小兒懸壅垂上。⑤《甘肅中草藥手冊》治肺癌:蟾蜍膽7~10個,分2次口服,可連續1~2月。⑥《廣西藥用動物》治早期淋巴結結核:蟾蜍膽幾個,取膽汁塗患處。⑦江西《草藥手冊》治鼻疔:蟾蜍膽3只,鮮人中白適量,梅片0.6g。共擂爛搽患處。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醫學科學資料彙編,1959,(5):174

[2]江西省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資料彙編,1972,(3):103

[3]吳潤德,等.新中醫,1981,(1):26

[4]諸毅鵬.陝西中醫,1987,8(7):325

[5]賀遵諷.四川中醫,1988,(1):15

[6]朱錦善,等.中國農村醫學,1993,21(4):55

[7]遼寧抗癌戰訊.1971,(5):8

[8]周岱翰.新中醫,1986,(4):31

[9]於家明,等.遼寧中醫雜誌,198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