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蜜蜂毒素(《藥材學》)。

基原

為蜜蜂科動物中華蜜蜂或義大利蜜蜂等工蜂尾部螫刺腺體中排出的毒汁。

動物

1.中華蜜蜂 Apis cerana Fabr. 見“蜂蜜”條。

2.義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 見“蜂蜜”條。

採集

現廣泛採用電刺激取蜂毒法。取毒器由一個金屬絲制的柵狀電網下麵繃一層薄膜。此取毒器與一控制器相連,控制器為具有可調電壓的直流電源和一個電流斷續器組成的線路結構。取毒時將取毒器置於蜂箱門口。蜜蜂觸及電網就螫刺下麵的薄膜而排毒,螫刺拔出後蜜蜂可繼續生活。蜂毒粘在膜的下麵,乾燥成膠狀物,取下膜將蜂毒用水洗下即可。置陰涼乾燥處,密閉,避光,或將蜂毒製成注射劑用。

化學成分

蜂毒含蜂毒肽(melittin),蜂毒明肽(apamin),阿度拉品(adolapin),磷酯酶(PLA2),肥大細胞顆粒多肽(MCD-多肽)等。

藥理

1.對神經系統作用 蜂毒有箭毒樣及神經節阻斷作用,可使膈神經-肌肉先收縮後鬆弛,但神經的傳導性並未喪失。蜂毒可透過血腦屏障,對呼吸中樞的影響最為明顯。蜂毒肽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和探求活動,使自發和誘發的腦電活動發生抑制性改變。蜂毒明肽可使小鼠對各種刺激敏感,縮短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時間,大劑量可使呼吸肌麻痹。蜂毒明肽在大腦的結合部位主要為嗅核、索狀核、韁核和海馬,在脊髓內主要與膠質結合。向小鼠側腦室或大鼠尾部脊髓蛛網膜下注射蜂毒明肽可引起明顯的共濟失調。蜂毒中的阿度拉品對小鼠和大鼠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作用 蜂毒低濃度可使小鼠離體心臟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高濃度反使心率減慢、心肌收縮抑制。小劑量蜂毒肌內注射可使犬心肌收縮力增強,左心室壓力進行性升高,並隨劑量增加而全身血流加快。蜂毒肽靜脈注射可引起兔竇性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和房室傳導阻滯。大鼠注射較大劑量蜂毒或蜂毒肽時,可致心律失常或心臟停搏。蜂毒能促進各種組織釋放組胺,作用成分有肥大細胞脫顆粒多肽(MCD-多肽)、蜂毒肽和磷酯酶A2(PLA2)。大鼠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蜂毒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其降壓機制與中樞神經中的亮氨酸腦啡肽升高有關。PLA2也有明顯降壓作用,其機制主要與釋放組胺有關。

3.溶血和抗凝血作用 蜂毒具有極強的溶血作用。其溶血成分為蜂毒肽和PLA2。其溶血作用主要是使紅細胞壁透過性增強,使膠體大量滲出,紅細胞因內部滲透壓降低而導致破裂。蜂毒在體外或體內均有抗凝血作用,可明顯延長凝血時間。犬靜脈注射蜂毒能使凝血時間延長1倍以上。其抗凝血的活性成分為蜂毒肽和PLA2。

4.對內分泌系統作用 蜂毒肽可促進大鼠離體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並可刺激牛離體垂體前葉分泌催乳素,二者均與細胞間的鈣濃度呈依賴關係。

5.抗炎作用 蜂毒抗炎有效成分為MCD-多肽和蜂毒明肽等。MCD-多肽小劑量皮下注射對大鼠有致炎作用,大劑量則對關節內注射松節油或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腫脹有極強的抑制作用,對佐劑性關節炎亦有效。蜂毒明肽腹腔注射對注射5-HT和右旋糖酐引起的大鼠足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巴豆油引起的滲出性炎症也有效。阿度拉品對角叉菜膠、PG引起的大鼠足腫脹和佐劑引起的大鼠多發性關節炎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6.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小劑量蜂毒腹腔注射對小鼠體液免疫有刺激作用,使血清抗體滴度上升;大劑量則引起免疫抑制。蜂毒中的PLA2和透明質酸酶有很強的致敏性,對人體能否致敏則主要取決於人體對蜂毒的敏感性。

7.其他作用 蜂毒對小鼠肉瘤組織ATP的生成有抑制作用。蜂毒對革蘭陽性和陰性菌皆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蜂毒還有抗輻射作用。蜂毒對動物離體腸管及子宮均有興奮作用,其PLA2則能直接興奮平滑肌。其作用部位為神經突觸。

8.毒性 人的皮膚受蜂螫後,局部可立即出現腫脹、充血、皮膚溫度升高。健康人一次接受10只蜂螫,只引起局部反應;200~300只出現心血管紊亂症狀,500只致死。蜂毒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5.5±0.016mg/kg;蜂毒明肽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4mg/kg;PLA2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7.36mg/kg。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藥性

味辛、苦,性平。有毒。歸肝、肺經。

《全國中草藥彙編》:“辛、苦,平。”

功效主治

祛風濕,鎮痛,平喘。主治風濕痹痛,腰腿酸痛,頭痛眩暈,風疹瘙癢,哮喘。

1.《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濕,止疼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肌酸痛,坐骨神經痛。”

2.《中國動物藥》:“強壯,鎮痛,平喘,祛除風濕。治與疼痛有關的各種疾病,如風濕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周圍神經炎及神經痛,肌痛,腰肌勞損,眼科疾病,I期、Ⅱ期高血壓,蕁麻疹,閉經及神經症。”

3.《藥材學》:“對支氣管喘息、甲狀腺腫、某些高血壓病、風濕及膿腫有效。”

用法用量

活蜂螫刺法:每次用1~5只蜂,用手捏住蜂頭,將蜂尾貼近患處皮膚,使之螫刺,約1分鐘後,將蜂彈去,拔出蜂針,每日或隔日1次。蜂毒注射法:選用患處痛點、穴位及四肢穴位的皮內或皮下輪換注射,用量從每次1~3蜂毒單位(每1蜂毒單位含蜂毒0.1ml)開始,後逐日增加1~2蜂毒單位,直至每日10~15蜂毒單位,再逐日下降到每日3~5蜂毒單位,維持1~2個月,每療程總量約200~300蜂毒單位,間歇3~5日進行第2療程。

使用注意

兒童及老年患者慎用。結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腎臟病、血液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病及對蜂毒過敏者均禁用。

《中國動物藥》:“禁忌證:結核病、敗血症、烈性傳染病、糖尿病、癌症、血液病、有出血傾向者、腎臟疾病、肝膽疾病、胰腺病、精神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對蜂毒過敏者。”“使用蜂毒前,必須先做過敏試驗。方法是在前臂內側,用每1ml含1蜂毒單位的蜂毒注射液0.2~0.5ml作皮內注射,10~15分鐘後檢查,如果注射部位紅腫直徑在1cm以上,並伴有皮疹、頭昏、嘔吐、乏力等全身反應者禁用。”

臨床報導

治療面神經麻痹 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每穴注射0.3~0.4ml,每天1次,穴位選擇分為2組,隔天交替使用,10日為1療程。治療260例,結果經治1~3個療程,有效率為98.8%,痊癒率為87.7%[1]。

備考

《蜂蜜和蜂毒的醫療性能》:“蜂毒治療前先將局部皮膚用溫水和肥皂洗淨,但勿用酒精揉擦,蜜蜂螫刺後即飛走,其螫針和螫刺器留下並繼續收縮數分鐘,直到毒囊排空為止。因此,應待毒液全部注入傷口後再拔出螫針。螫刺器的收縮和停止收縮,可用肉眼看到。螫針取出後可塗上任何一種沒有刺激性的軟膏。施用蜂毒須按下述時間表進行:第一日用1只蜜蜂螫刺,第二日用2只,第三日用3只,至第四日用10只。這便是第1個療程,共螫55針。過4或5日後,每日再用3只蜜蜂螫刺,連續螫刺6星期,病人共接受140~150只蜜蜂螫刺。如果經過兩個療程不見痊癒,或無顯著療效,即應停止使用蜂毒療法。”

參考文獻

[1]高世毅,等.安徽中醫臨床雜誌,1998,1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