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草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釋名

本品氣味濁烈,刺激性強,故名臭草。

基原

為芸香科植物芸香的全草。

植物

芸香 Ruta graveolens L. 我國南方多有栽培。

採集

6~8月生長旺盛期採收,陰乾。

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發油,油內含2-壬酮(2-nonanone),2-十一酮(2-undecanone),2-壬醇(2-nonanol),2-十一醇(2-undecanol),乙酸-2-十一醇酯(2-undecanylacetate),乙酸-2-壬醇酯(2-nonanylacetate),桉葉素(cineole),對-聚傘花素(p-cymene),α及β-蒎烯(α-,β-pinene),檸檬烯(limonene),樟烯(camphene),芳樟醇(linalool),樟腦(camphor)等。還含生物鹼:芸香堿(graveoline),香草木寧堿(kokusaginine),茵芋堿(skimmianine),6-甲氧基白鮮堿(6-methoxydictamnine),加錫彌羅果堿(edulinine),山柑子堿(arborinine),γ-崖椒堿(γ-fagarine),芸香寧堿(graveolinine),芸香吖啶酮(rutacridone),日巴裏尼定(ribalinidin),芸香裏尼定(rutalinidin)和它們的季銨離子,芸香酚內酯(gravelliferone),芸香酚內酯甲醚(gravelliferone methyl ether)。根含芸香吖啶酮氯(gravacridone chlorine),芸香吖啶酮醇氯(gravacridonol chlorine),芸香吖啶酮二醇(gravacridonediol)等。又含黃酮類化合物芸香苷(rutin)。還含香豆精類化合物香柑內酯(bergapten),補骨脂素(psoral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素(scopoletin),異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lin),芸香呋喃香豆醇乙酸酯(rutamarin),芸香香豆精(rutacultin),芸香呋喃香豆醇葡萄糖苷(rutarin),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潘當歸素(pangeline),繸狀芸香內酯(chalepensin),蘇北壬酮(suberenon),花椒內酯(xanthyletin),白當歸素(byakangelicin)等。

藥理

1.解痙作用 全草總生物鹼有解除平滑肌痙攣作用。總堿、山柑子堿、崖椒堿對大鼠胃底和回腸、豚鼠和兔回腸四種離體平滑肌組織的氨甲醯膽鹼和BaCl2所致的痙攣均有拮抗作用,其程度和罌粟堿相同。γ-崖椒堿對BaCl2引起的離體兔回腸痙攣和大鼠奧狄氏括約肌均有解痙作用。

2.對子宮平滑肌作用 種子水提取物對豚鼠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可使子宮的收縮增強。崖椒堿能削弱催產素對大鼠子宮的收縮,但對自發性子宮收縮無影響。東莨菪素對藥物或激素引起的離體或在體大鼠子宮的收縮有解痙作用。

3.抗菌作用 補骨脂素、花椒毒素對人型結核菌有抑制作用。呋喃香豆精對細菌有光敏作用,可增強嗜菌體的殺菌作用。

4.抗癌作用 花椒內酯對體外培養的人宮頸癌Hela細胞有抑制作用;補骨脂素能與白血病L1210細胞結合,與環磷醯胺合用可顯著降低動物死亡率。

5.其他作用 補骨脂素注射或內服,再以長波紫外線或日光照射,可使受照射處皮膚紅腫、色素增加。臭草根、莖、葉氯仿提取物,在大鼠交配期1~10日內給藥,具有明顯的抗生育效能。全草中所含呋喃香豆精、山柑子堿有抗炎和抗組胺作用。

6.毒性 補骨脂素小鼠口服的LD50為625mg/kg,皮下注射為480mg/kg;大鼠口服的LD50為1330mg/kg,皮下注射為830mg/kg。花椒毒素小鼠肌內注射的LD50為160mg/kg,腹腔注射為470mg/kg。臭草所含揮發油具有難聞的氣味和刺激性,用於皮膚可引起燒灼感,發紅和起泡,內服可引起劇烈嘔吐、胃痛、衰竭、意識模糊及抽搐。對低等動物可引起肝變性和實質性腎炎。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切碎,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乾燥處,防潮。

藥性

味苦、辛,性寒。歸肺、肝、腎經。

1.《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

2.《本草求原》:“苦、辛,寒。”

3.《廣西中藥志》:“入肝、脾二經。”

功效主治

祛風清熱,活血利水,涼血解毒。主治感冒發熱,小兒驚風,痛經,經閉,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泄瀉,衄血,便血,熱毒瘡瘍,濕疹,蟲蛇咬傷。

1.《生草藥性備要》:“消百毒腫,散大瘡,理蛇傷。”

2.《嶺南采藥錄》:“殺蟲,止泄瀉,通小便,明耳目,治婦人心氣痛,嗅之即愈。”

3.《現代實用中藥》:“為鎮痙驅風藥,有通經作用。治惡瘧,解瘡毒,鮮草搗汁服之。”

4.《南寧市藥物志》:“退熱祛風,利尿消腫。治小兒發熱驚風,風濕骨痛。”

5.《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治月經閉止、不調,疝痛。”

6.《廣西中藥志》:“治瘴瘧、熱毒瘡瘍及一切跌打損傷。外敷蜈蚣咬傷。”

7.《廣西本草選編》:“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8.《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主治感冒發熱,牙痛,月經不調,小兒濕疹,瘡癤腫毒。”

9.《福建藥物志》:“驅風行氣,通經活絡,解痙開竅。主治驚風,小便不利,腹脹,白帶,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塞鼻。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廣西中藥志》:“孕婦忌服。”

附方

1.治感冒發燒,肝熱頭痛,目眩 鮮芸香30g,搗爛絞汁,衝開水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2.治小兒驚風 鮮臭草15~21g,酌衝開水燉服,一般日服2次。(《福建民間草藥》)

3.治危急重病昏暈 臭草葉醋烹,搓熟塞鼻。(《綱目拾遺》)

4.治泄瀉及小便不通 臭草葉,或生或煮食之。(同上)

5.治小兒大便腸出 好酒煮臭草葉,搗爛,用布作膏貼之。(同上)

6.治鼻血 臭草葉搗爛,塞鼻孔。(同上)

7.治跌打腫痛 鮮臭草葉15g,搗爛沖溫酒服;另用鮮臭草葉搗爛推擦傷部。(《福建中草藥》)

8.治小兒頭上小癤 臭草葉搗取汁,和青黛搽。(《嶺南采藥錄》)

9.治小兒濕疹 鮮芸香莖、葉6~9g,綠豆9g。開水泡服。(《福建中草藥》)

10.治急慢性濕疹 臭草葉、龍膽草。水煎熏洗患處。(《經驗方》)

11.治蛇、蠍、蜈蚣等毒 急取臭草葉生食。(《綱目拾遺》)

12.治腹內蛔蟲 清油煎臭草葉,搗爛敷臍上。(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