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臭桐(《群芳譜》),臭芙蓉(《百草鏡》),地梧桐(《養生經驗合集》),八角梧桐(汪連仕《采藥書》),楸葉常山(《現代實用中藥》),矮桐子(《中國藥用植物志》),楸茶葉(《全國中草藥彙編》)。

釋名

本品花似梧桐,氣味異臭,故名臭梧桐。

基原

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葉。

植物

臭梧桐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又名海州常山(《本草圖經》),泡花桐(《中國樹木分類學》)。

分佈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採集

8~10月開花後采,或在6~7月開花前采,割取花枝及葉,捆紮成束,曬乾。

化學成分

臭梧桐含海州常山黃酮苷(clerodendrin),臭梧桐素(clerodendronin)A、B,海州常山苦素(clerodendrin)A、B。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刺槐素-7-雙葡萄糖醛酸苷[acacetin-7-glucurono-(1→2)-glucuronide],植物血凝素(lectin),洋丁香酚苷(kusaginin,acteoside)及生物鹼。

藥理

1.鎮痛、鎮靜作用 臭梧桐煎劑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均有輕度的鎮痛作用,開花前較開花後的鎮痛作用為強。臭梧桐素B的鎮痛作用較嗎啡強而持久。臭梧桐煎劑小鼠灌服尚有輕度的鎮靜作用,加大劑量時不引起睡眠。臭梧桐素A的鎮靜作用較強,與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

2.降壓作用 臭梧桐煎劑、水浸劑、熱浸劑及其提取物,經口灌服或注射給藥,對麻醉或清醒的大鼠、兔、貓、犬及腎型高血壓大鼠和犬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以水浸劑與煎劑的降壓作用最強,流浸膏次之,而醇劑無效;降血壓的持續時間,以水浸劑最長,煎劑次之,流浸膏最短;煎劑灌胃,持續的時間更長。

3.毒性 臭梧桐煎劑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20.6g/kg;熱浸液小鼠靜脈注射LD50為19.4g/kg。臭梧桐A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1.84g/kg;臭梧桐B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3.21g/kg。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絲,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微辛,性涼。歸肝經。

1.《現代實用中藥》:“味苦帶甘。”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性平,味苦,無毒。”

3.《青島中草藥手冊》:“性微寒,味苦、甘。”

4.南藥《中草藥學》:“入肝、膀胱經。”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平肝降壓,解毒殺蟲。主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頭痛眩暈,高血壓,痢疾,瘧疾,痔瘡,癰瘡腫毒,濕疹疥癬。

1.《本草圖經》:“治瘧。”

2.《綱目拾遺》:“洗鵝掌風、一切瘡疥,煎湯洗汗斑,濕火腿腫久不愈者,同菴閭子浸酒服。並能治一切風濕,止痔腫,煎酒服。治臁瘡,搗爛作餅,加桐油貼。”

3.《嶺南采藥錄》:“治一切癰疽,搗爛罨之。”

4.《現代實用中藥》:“治溫瘧,胸中痰結,一切風濕,四肢脈絡壅塞不舒,消臌,止痢。”

5.《上海常用中草藥》:“祛風濕,止痛,降血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者30~60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調敷或搗敷。

使用注意

《上海常用中草藥》:“臭梧桐經高熱煎煮後,降壓作用減弱。”

附方

1.治男婦感受風濕,或嗜飲冒風,以致兩足軟酸疼痛,不能步履,或兩手牽絆,不能仰舉 地梧桐(花、葉、梗、子俱可採取,切碎,曬乾,磨末子)一斤,豨薟草(炒,磨末)八兩,上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滾湯送下四錢。忌食豬肝、羊血等物。或單用臭梧桐二兩,煎湯飲,以酒過之,連服十劑,或煎湯洗手足亦可。(《養生經驗合集》豨桐丸)

2.治半肢風 臭梧桐葉並梗,曬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為丸。早滾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錢。(《綱目拾遺》)

3.治風濕痛,骨節酸痛及高血壓病 臭梧桐9~30g,水煎服;或研粉,每服3g,每日3次。也可與豨薟草配合應用。(《上海常用中草藥》)

4.治半邊頭痛 川椒五錢,臭梧桐葉二兩。先將桐葉炒黃,次入椒再炒,以火酒灑在鍋內,拌和取起,卷在綢內,紮在痛處;吃熱酒一碗,取被蓋頸而睡,出汗。(《綱目拾遺》)

5.治高血壓 ①臭梧桐葉、薺菜各15g,夏枯草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臭梧桐葉、野菊花等量。研細,蜜為丸。每服9g。(《萬縣中草藥》)

6.治一切內外痔 臭梧桐葉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錢。煎湯熏洗。(《綱目拾遺》)

7.治癰疽瘡毒潰爛 臭梧桐葉研末外摻,或調蜂蜜敷。(《萬縣中草藥》)

8.治濕疹或痱子發癢 臭梧桐適量,煎湯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藥》)

9.治鵝掌風 臭梧桐葉、白鮮皮、蛇床子各30g。水煎,燙洗患部。(《青島常用中草藥》)

臨床報導

1.治療高血壓病 每日用臭梧桐葉10~16g,製成片劑,分3~4次口服。治療原發性高血壓171例,結果:顯效(舒張壓降低2.66kPa以上者)78例,占45.61%;有效(舒張壓降低1.33kPa以上者)62例,占36.26%,總有效率達81.8%。大多於服藥5星期內顯示明顯療效,療程越長,療效越好。頭痛頭暈等症狀同時改善。但停藥後1~2星期內血壓可回升,若每日用2~4g維持,則可避免[1]。

2.治療瘧疾 內服八角梧桐片(每片重0.25g),成人每6小時1次,每次14片,共8次,以後日服3次,每次5片,連服5天,7天為1療程,總劑量約在200片左右,小兒劑量酌減。226例各型瘧疾(三日瘧96例,間日瘧88例,惡性瘧24例,混合感染18例)患者,服藥後4天內,全部控制症狀發作,觀察3月未見復發。血檢結果:服藥後2天原蟲消失者186例(82.3%),第4、7天的陰轉率分別為97.3%和98.6%。藥物反應較少,少數出現心律不齊、噁心、嘔吐;個別發生全身及下肢浮腫、蕁麻疹,但多不嚴重[2]。

參考文獻

[1]丁濟民,等.上海中醫藥雜誌,1957,(3):6

[2]李志茹,等.中醫雜誌,196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