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散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證治準繩·類方》卷八

【別名】

【組成】白礬(枯)鉛丹 龍骨各15克 麝香3克

【功能主治】燥濕斂瘡,消腫止痛。小兒腎熱,上沖於耳,津液結滯,作痛流膿;或因沐浴水入耳內,蘊積成熱,耳流膿汁。

【用法用量】先以棉杖子搌盡耳內膿水,每次用少許,分摻兩耳,一日二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研極細。

【性狀】

【規格】

【儲藏】

《不知醫必要》卷二

【別名】

【組成】枯礬4分,龍骨1錢5分。

【功能主治】耳有膿水不幹。

【用法用量】先用綿杖攪淨膿水,然後將藥少許吹入,日2-3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外科大成》卷四

【別名】

【組成】枯礬7錢,乳香3錢。

【功能主治】缺唇、自刎,血流如注者。

【用法用量】本方為原書“二龍散”之第一方。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別名】

【組成】龍腦半錢,馬牙消半錢,綠豆粉1錢。

【功能主治】睛漏瘡,目大眥出膿汁,有孔子。

【用法用量】用燈心蘸藥點之,日4-5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極細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仙拈集》卷四

【別名】

【組成】白及、水龍骨。

【功能主治】白蛇纏腰。

【用法用量】無根水調敷。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中藏經·附錄》卷七

【別名】

【組成】白善粉1兩,銅綠1錢(別研入)。

【功能主治】風毒赤爛,眼眶倒睫,冷熱淚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百沸湯化開,以手指洗眼;或滴水為丸,如雞頭子大服亦得。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同再研勻。

【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別名】

【組成】蛤粉2兩,白礬2兩,青鹽1兩。

【功能主治】熱腫赤痛。

【用法用量】用生油調塗腫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別名】

【組成】柑子皮、白梅、象牙屑各等分。

【功能主治】魚骨硬。

【用法用量】每用1錢,綿裹含化。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

【規格】

【儲藏】

《證類本草》卷三引《經驗方》

【別名】

【組成】馬牙消(光淨者)。

【功能主治】退翳明目。主不計年歲深遠,眼內生翳膜,漸漸昏暗,遠視不明,但瞳人不破散;目生胬肉,或癢或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用藥末兩米許,點目中。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用厚紙裹令按實,按在懷內著肉處養120日,取出,研如粉,入少龍腦,同研細。

【性狀】

【規格】

【儲藏】

《幼幼新書》卷二十引《張氏家傳》

【別名】

【組成】龍骨半兩,麝少許。

【功能主治】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冷水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外科精義》卷下

【別名】

【組成】寒水石4兩(燒半白,研),烏賊魚骨(研)1兩,滑石(研)1兩,硼砂3錢,輕粉1錢。

【功能主治】生肌止痛。主耳中卒然大痛,聤耳。

【用法用量】每用幹摻。耳中痛者,油調如糊,滴纴於耳中。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禦藥院方》卷九

【別名】

【組成】西硼砂1錢,鉛霜1字,腦子1字,寒水石1兩(水飛)。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咽喉腫痛,滿口生瘡。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幹摻舌上,咽津,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王兌方

【別名】

【組成】烏牛糞不拘多少(曬乾,火煆成灰,取心中白者,研令極細),(一方用黃牛糞)。

【功能主治】小兒麻痘瘡子,已出太盛,發潰,膿水粘衣著席不能轉動,疼痛濕爛。

【用法用量】如用蛤粉相似,用綿撲撲有瘡處,不拘時候。敷之便幹,更不成瘢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

《中藏經·附錄》卷七

【別名】

【組成】寒水石(生)、甘草(半生半炙)、葛粉各等分。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2錢,濃煎麥門冬苗湯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六七

【別名】

【組成】天漿子(有蟲者)1枚,白僵蠶(直者,炒)1枚。

【功能主治】小兒臍風。

【用法用量】加膩粉少許,以薄荷自然汁調灌之,取下毒物;量兒大小,分作2服,亦得。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