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骨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基原

為犬科動物狗的骨骼。

動物

狗 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 見“狗鞭”條。

採集

四季皆可採收。將狗殺死後,剝皮,剖腹取出內臟,然後剔盡骨骼上的肌肉,懸掛通風處晾乾。

化學成分

因骨的種類不同而有差異。新骨主含脂肪16%,骨膠原(collagen)12%,水分50%,無機物22%。無機物中大約半數以上是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其次是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和磷酸鎂(magnesium phosphate),再次為氟化鈣(calcium fluoride)等。

炮製

取狗骨,用溫水洗淨泥土,悶潤,刮淨殘餘筋肉,晾乾,砸成小塊。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藥性

味甘、鹹,性溫。歸腎、脾經。質堅潤降。

1.《綱目》:“頭骨,氣味甘、酸,平,無毒。骨,氣味甘,平,無毒。”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性溫,味辛鹹。”

功效主治

補腎壯陽,祛風活絡,止血止痢,斂瘡生肌。主治腎虛遺精,解顱,風濕痹痛,腰腿無力,四肢麻木,崩漏帶下,外傷出血,久痢不止,癰腫瘡瘺,跌撲杖傷,凍瘡,小兒驚癇。

1.《別錄》:“頭骨,主金瘡止血。”“狗骨灰主下利,生肌。”“下頷骨,主小兒諸癇。”

2.《本草經集注》:“白狗骨燒屑,療諸瘡瘺及妒乳癰腫。”

3.《藥性論》:“狗頭骨,使燒灰為末,治久痢、勞痢。”

4.《本草拾遺》:“煎為粥,熱補,令婦人有子。”

5.《本草折衷》:“脊骨,接元氣,補虛憊。”

6.《醫學入門·本草》:“補虛壯陽,治頭風眩。”

7.《綱目》:“頭骨,治癰疽惡瘡,解顱,女人崩中帶下。骨,豬脂調,敷鼻中瘡。”

8.《本草求原》:“頭骨灰,治跌撲損傷,臨杖服護心止痛,杖後服最生肌長肉,斂瘡,化鼻中息肉為水。”

9.《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風濕關節痛,冷骨風痛,腰腿無力及四肢麻木。”

10.《山東藥用動物》:“有祛風活絡,強筋骨之功。”

11.《中國動物藥》:“活血,祛風,止痛,生肌。治凍瘡。”

用法用量

內服:浸酒;或燒存性研末,1.5~3g。外用:適量,煆黃研末調敷。

附方

1.治夢中泄精 狗頭鼻樑骨燒研,臥時酒服一錢。(《綱目》)

2.治小兒顱陷 以狗頭骨炙黃杵末,雞子清調敷。(《小兒衛生總微方論》)

3.治風濕性關節炎 狗骨100g,穿山龍50g。以白酒500ml浸泡2星期。飲酒,每次10ml,日飲2次。(《中國動物藥》)

4.治婦人產後煩悶不食 白犬骨燒之,搗篩,以水和服方寸匕。(《千金翼方》白犬骨散)

5.治血崩不止 狗頭骨燒灰,末,羅細。好無灰黃酒一鐘用灰一分,二鐘用二分,三鐘用三分。如不止者,照常服酒七鐘用七分。(《萬病回春》)

6.治久痢、勞痢 ①犬骨炙令黃焦,搗。飲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後方》) ②狗頭骨(燒灰為末),和幹薑、莨菪(焦炒見煙)為丸。白飲空心下十丸。(《藥性論》)

7.治小兒赤白痢不止 狗頭骨一兩,羊骨一兩,鹿骨一兩。上並燒為灰,細研。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不計時候服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三骨散)

8.治久患下痢,臍腹㽲痛,所下雜色,晝夜不止;或其人久虛,頻下腸垢,謂之惡痢者 赤石脂、敗龜(燒存性)、幹薑各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各一兩,狗頭骨(一具,火燒存性)一兩。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飲送下。(《局方》狗頭骨丸)

9.治漏瘡久不合 黃狗頭骨、亂髮、穿山甲(各燒灰為末)等分。上令勻,幹摻患處,如幹,則用津唾調敷。(《萬氏家抄方》平肌散)

10.治惡瘡不愈 狗頭骨灰、黃丹末等分。敷之。(《綱目》引《壽域神方》)

11.治鼻中息肉,不聞香臭 用狗頭骨灰方寸匕,苦丁香半錢。研細吹鼻中。(《普濟方》)

12.治凍瘡 狗骨焙炭研末,香油調塗。(《中國動物藥》)。

13.治燒燙傷 狗骨煆炭研末,調茶油,塗患處。(《廣西民族藥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