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橘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枳實(《本經》),臭橘(《本草圖經》),枸棘子(《履巉岩本草》),野柳丁(《綱目》)。

釋名

枸者,鉤也。本品樹、葉並與橘同,但枝幹多刺,故名枸橘。

基原

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實。

植物

枸橘 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Citrus trifoliata L.] 又名枳(《周禮》),鐵籬笆(《植物名實圖考》)。分佈於華北、華東、中南及西南。

採集

5~6月拾取自然脫落在地上的小幼果曬乾,或剖開曬乾,稱“綠衣枳實”;7~9月采未成熟果實,整個曬乾或剖成兩片後曬乾,稱“綠衣枳殼”。

化學成分

果實含黃酮類化合物:枳屬苷(poncirin),橙皮苷(hesperidin),野漆樹苷(rhoifolin),柚皮苷(naringin),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等。還含生物鹼:茵芋堿(skimmianine)。果皮含揮發油:α及-β-蒎烯(pinene),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樟烯(camph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等。

藥理

1.抗病毒作用 果實中所含橙皮苷能防止水皰性口炎病毒對小鼠纖維細胞的侵害。橙皮苷預先處理HeLa細胞,能預防流感病毒的感染,但其抗病毒活性可被透明質酸酶所破壞。

2.抗炎作用 柚皮苷腹腔注射可減輕小鼠甲醛性踝腫脹,對大鼠也有顯著的抗炎作用。橙皮苷和柚皮苷可改善豚鼠因VitC缺乏所致眼球結膜血管內血細胞凝聚及微血管抵抗力降低,並增加VitC缺乏豚鼠腎上腺、脾及白細胞中VitC的含量。

3.其他作用 果皮所含橙皮苷和柚皮苷都能抑制大鼠眼晶狀體的醛糖還原酶。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潤透,切薄片,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藥性

味辛、苦,性溫。歸肝、胃經。微香疏散。

1.《本經逢原》:“辛,溫,無毒。”

2.《上海常用中草藥》:“辛、苦,溫。”

3.《陝西中草藥》:“味辛、苦,性平。有小毒。”

4.《青島中草藥手冊》:“入肝、胃經。”

功效主治

疏肝和胃,理氣止痛,消食化積。主治胸脅脹滿,脘腹脹痛,乳房結塊,疝氣腹痛,睾丸腫脹,食積,酒毒,便秘,陰挺,脫肛,跌打損傷。

1.《本經逢原》:“破氣散熱,解酒毒。”

2.《綱目拾遺》:“療子癰及疝氣。”

3.《植物名實圖考》:“治跌打。”

4.《江蘇省植物藥材志》:“治肝胃氣,疝氣。”

5.《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治胸腹滿,胸腹痛;祛痰,利尿,發汗及健胃。”

6.《上海常用中草藥》:“利氣,健胃,通便。治胃部脹滿,消化不良,便秘,子宮脫垂,脫肛,乳房結核。”

7.《山東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理氣止痛。”

8.《陝西中草藥》:“祛風,除痰,抗癌。主治胸腹脹滿,腹痛,食道癌,關節炎,足跟痛。”

9.《青島中草藥手冊》:“主治咽喉腫痛,淋巴結核,試治於胃癌。”

10.《全國中草藥彙編》:“健胃消食,理氣止痛。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胸腹脹痛,便秘,子宮脫垂,脫肛,睾丸腫痛,疝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煆研末,每次3~6g,酒沖;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熬膏塗。

使用注意

氣血虛弱、陰虛有火及孕婦慎服。

《青島中草藥手冊》:“氣血虛弱及孕婦慎服。”

附方

1.治胃脘結痛 ①枸橘,煆末存性,酒服方寸匕。(《本經逢原》) ②胃脘脹痛,消化不良:枸橘9g,水煎服;或煆存性研粉,溫酒送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疝氣 枸橘6個,用250g白酒泡7天。每服藥酒2盅,日服3次。(《河北中草藥》)

3.治睾丸腫痛 枸橘焙幹,研末。每次服3g,每日服2次,用開水或溫酒送服;或水煎服。或枸橘3個,小茴香9g,水煎服,每日服2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4.治婦人血氣攻沖 枸棘子不以多少。為細末。每服一錢,濃煎艾醋湯調服,不以時候。(《履巉岩本草》)

5.治子癰 枸橘全個,川楝、秦艽、陳皮、防風、澤瀉、赤芍、甘草各一錢五分。水煎服。(《外科全生集》枸橘湯)

6.治內傷諸痛 枸橘,醋浸熬膠,攤貼。貼即痛止,但須久貼,方不復發。(《本經逢原》)

7.治牙痛 鐵籬寨6g,小茴香9g。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8.治咽喉痛,扁桃體炎 枸橘4個,竹子葉7片,槐蛾1塊,或加望江南3~6g。水煎代茶飲。(《山東中草藥手冊》)

9.治淋巴結炎 鮮枸橘、白礬各等分。搗爛敷患處。(《河北中草藥》)

10.治下痢膿血 枸橘、萆薢各等分。炒存性,研粉。每次6g,用茶汁送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11.治對口瘡 枸橘3枚。焙黃,酒沖服。微醉,蓋被取汗。(《䱐溪單方選》)

12.治白疹瘙癢遍身者 小枸橘細切,麥麩炒黃,為末。每服二錢,酒浸少時,飲酒。初以枸橘煎湯洗患處。(《救急方》)

13.治跌打損傷,閃腰岔氣 鐵籬寨12g,小茴香杆30g,香附子12g,藿香杆9g。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附藥

枸橘葉(《綱目》) 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葉。味辛,性溫。歸肝、胃經。功能理氣和胃,消腫止痛。主治噎膈反胃嘔吐,下痢膿血後重,咽喉腫塞,疝氣腹痛。內服:煎湯,6~15g(鮮品30g);或炒研末,每次3~6g。①《綱目》雲:“辛,溫,無毒。主治下痢膿血後重,喉瘺。消腫導毒。”治下痢膿血,後重:枸橘葉、萆薢等分,炒存性,研。每茶調二錢服。②《上海常用中草藥》雲:“行氣,消結,止嘔。治噎膈,反胃,嘔吐,口瘡。” ③《食物中藥與便方》治肝胃氣痛,小腸疝氣:枸橘嫩枝帶葉30g(鮮品60g)加黃酒和水合煎,去渣,每日2次分服。④《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反胃、嘔吐:枸橘葉6~15g,水煎服。⑤《河南中草藥手冊》治梅核氣:鐵籬寨嫩芽15g,臘肉若干。每晚煎湯服。⑥《普濟方》治咽喉生瘡,層層相疊,漸漸腫起,不痛,多日乃有竅子,臭氣自出,遂進食飲:臭橘葉,煎湯連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