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禽部第四十九卷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禽部第四十九卷

禽之三

(林禽類一十七種)

斑鳩

(宋《嘉祐》)

【釋名】斑隹(音錐)、錦鳩(《範汪方》)、鵓鳩(《左傳》注)、祝鳩。

時珍曰:鳩也,鵓也,其聲也。斑也,錦也,其色也。隹者,尾短之名也。古者庖人以尸祝登尊俎,謂之祝鳩。此皆鳩之大而有斑者。其小而無斑者,曰隹,曰𪆴(音葵),曰荊鳩,曰楚鳩也。鳩之子曰祐鳩,曰役鳩,曰糠鳩,曰郎皋,曰闢皋。揚雄《方言》混列諸鳩,不足據。

【集解】禹錫曰:斑鳩是處有之。春分化為黃褐侯,秋分化為斑𧱂。黃褐侯,青𧱂也。

宗奭曰:斑鳩有有斑者,有無斑者,有灰色者,有大者,有小者。雖有此數色,其用則一也。嘗養之數年,並不見春秋分變化。

時珍曰:鳴鳩能化鷹,而斑鳩化黃褐侯之說,不知所出處。今鳩小而灰色,及大而斑如梨花點者,並不善鳴。惟項下斑如真珠者,聲大能鳴,可以作媒引鳩,入藥尤良。鳩性愨孝,而拙於為巢,才架數莖,往往墮卵。天將雨即逐其雌,霽則呼而反之。故曰鷦巧而危,鳩拙而安。或云雄呼晴,雌呼雨。

鳩肉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明目。多食,益氣,助陰陽(《嘉祐》)。久病虛損人食之,補氣(宗奭)。食之,令人不噎(時珍)。

【發明】時珍曰:《範汪方》治目有斑𧱂丸,《總錄》治目有錦鳩丸,倪惟德氏謂斑鳩補腎,故能明目。竊謂鳩能益氣,則能明目矣,不獨補腎已爾。古者仲春羅氏獻鳩以養國老,仲秋授年老者以鳩杖,云鳩性不噎,食之且復助氣也。

【主治】熱飲,解蠱毒,良(時珍)。

【主治】治聤耳出膿疼痛,及耳中生耵聹,同夜明沙末等分,吹之(時珍)。

青𧱂

(音錐。《拾遺》

【釋名】黃褐侯(《拾遺》)。

【集解】藏器曰:黃褐侯,狀如鳩而綠褐色,聲如小兒吹竿。

時珍曰:鳩有白鳩、綠鳩。今夏月出一種糠鳩,微帶紅色,小而成群,掌禹錫所謂黃褐侯秋化斑隹,恐即此也。好食桑椹及半夏苗。昔有人食之過多,患喉痹,醫用生薑解之愈。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蟻瘺惡瘡。五味淹炙食之,極美(藏器)。

安五臟,助氣補虛損,排膿活血,並一切瘡癤癰瘺(《嘉祐》)。

鳲鳩

(《拾遺》)

【釋名】布穀(《列子》)、鴶鵴(音戛菊)、獲谷(《爾雅注》)、郭公。

藏器曰:布穀,鳲鳩也。江東呼為獲谷,亦曰郭公。北人名撥穀。

時珍曰:布穀名多,皆各因其聲似而呼之。如俗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脫卻破褲之類,皆因其鳴時可為農候故耳。或云:鳲鳩即《月令》鳴鳩也,鳲乃鳴字之訛,亦通。《禽經》及《方言》,並謂鳲鳩即戴勝,郭璞云非也。

【集解】藏器曰:布穀似鷂長尾,牝牡飛鳴,以翼相拂擊。

時珍曰:案:《毛詩義疏》云:鳴鳩大如鳩而帶黃色,啼鳴相呼、而不相集。不能為巢,多居樹穴及空鵲巢中。哺子朝自上下,暮自下上也。二月穀雨後始鳴,夏至後乃止。張華《禽經注》云:仲春鷹化為鳩,仲秋鳩復化為鷹。故鳩之目,猶如鷹之目。《列子》云:鷂之為鸇,鸇之為布穀,布穀久復為鷂,是矣。《禽經》又云:鳩生三子。一為鶚。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安神定志,令人少睡(汪穎)。

腳脛骨

【主治】令人夫妻相愛。五月五日收帶之,各一,男左女右。云置水中,自能相隨也(藏器)。

桑鳸

(《食物》)

【釋名】竊脂(《爾雅》)、青雀(郭璞)、蠟觜(雀)。

時珍曰:鳸意同扈,止也。《左傳》少皞氏以鳥名官,九鳸為九農正,所以止民無淫也。桑鳸乃鳸之在桑間者,其嘴或淡白如脂,或凝黃如蠟,故古名竊脂,俗名蠟觜。淺色曰竊。陸璣謂其好盜食脂肉,殆不然也。

【集解】時珍曰:鳸鳥處處山林有之。大如鴝鵒,蒼褐色,有黃斑點,好食粟稻。《詩》云「交交桑鳸,有鶯其羽」,是矣。其觜喙微曲,而厚壯光瑩,或淺黃淺白,或淺青淺黑,或淺玄淺丹。鳸類有九種,皆以喙色及聲音別之,非謂毛色也。《爾雅》云春鳸鳻鶞,夏鳸竊玄,秋鳸竊藍,冬鳸竊黃,桑鳸竊脂,棘鳸竊丹,行鳸唶唶,宵鳸嘖嘖,老鳸鷃鷃,是矣。今俗多畜其雛,教作戲舞。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肌肉虛羸,益皮膚(汪穎)。

伯勞

(宋《嘉祐》)

【釋名】伯鷯(《夏小正注》)、博勞(《詩疏》)、伯趙(《左傳》)、鵙(《豳詩》。音狊)、鴂(《孟子》。音決)。

時珍曰:案:曹植《惡鳥論》云:鵙聲䖝䖝,故以名之。感陰氣而動,殘害之鳥也。謂其為惡聲者,愚人信之,通士略之。世傳尹吉甫信後妻之讒,殺子伯奇,後化為此鳥。故所鳴之家以為凶者,好事傅會之言也。伯勞,象其聲也。伯趙,其色皂也,趙乃皂訛。

【集解】時珍曰:伯勞即鶪也。夏鳴冬止,乃月令候時之鳥。本草不著形狀,而後人無識之者。郭璞注《爾雅》云:鵙似鶷鶡而大。服虔云:鶷鶡(音轄軋),白項鴉也。張華注《禽經》云:伯勞形似鴝鵒。鴝鵒喙黃,伯勞喙黑。許慎《說文》云:鴝鵒似鵙而有幘。顏師古注《漢書》,謂鴂為子規。王逸注《楚詞》,謂鴂為巧婦。揚雄《方言》,謂鵙為鶡鴠。陳正敏《遁齋閒覽》,謂鵙為梟。李肇國《史補》,謂鴂為布穀。楊慎《丹鉛錄》,謂鵙為駕犁。九說各異。竊謂鵙既可以候時,必非稀見之鳥。今通考其得失,王說已謬,不必致辯。據郭說,則似今苦鳥。據張、許二說,則似今之百舌,似鴝鵒而有幘者。然鵙好單棲,鳴則蛇結;而百舌不能制蛇,為不同也。據顏說則子規名鷤鴂(音弟桂),伯勞名鴂(音決)。且月令起於北方,子規非北鳥也。據揚說鶡鴠乃寒號蟲,惟晉地有之。據陳說則謂其目擊,斷然以為梟矣,而不具其形似,與陳藏器鴞即梟之說不合。而《爾雅》鴟鴞一名𪆢鴂,與此不同。據李說則布穀一名鴶鵴,字音相近,又與《月令》鳴鳩拂其羽相犯。據楊說則駕犁乃鷑鳩,小如鴝鵒,三月即鳴,與《禮記》五月鵙始鳴、《豳風》七月鳴鵙之義不合。八說不同如此,要之當以郭說為準。案:《爾雅》謂鵲、鵙之醜,其飛也翪,斂足竦翅也。既以鵲、鵙並稱,而今之苦鳥,大如鳩,黑色,以四月鳴,其鳴曰苦苦,又名姑惡,人多惡之。俗以為婦被其姑苦死所化,頗與伯奇之說相近,但不知其能制蛇否?《淮南萬》畢術云:伯勞之血塗金人不敢取。

【氣味】平,有毒。

【主治】小兒繼病,取毛帶之。繼病者,母有娠乳兒,兒病如瘧痢,他日相繼腹大,或瘥或發。他人有娠,相近亦能相繼也。北人未識此病(《嘉祐》)。

【發明】時珍曰:案:《淮南子》云:男子種蘭,美而不芳,繼子得食,肥而不澤,情不相與往來也。蓋情在腹中之子故也。繼病亦作鬾病,鬾乃小鬼之名,謂兒羸瘦如鬾鬼也,大抵亦丁奚疳病。

踏枝

【主治】小兒語遲,鞭之即速語(《嘉祐》)。

【發明】時珍曰:案:羅氏《爾雅翼》云:本草言伯勞所踏樹枝鞭小兒令速語者,以其當萬物不能鳴時而獨能鳴之故,以類求之也。

【附錄】鷑鳩 時珍曰:鷑鳩,《爾雅》名鵧鷑(音批及)。又曰:鵖鴔(音匹汲),戴勝也。一曰鵯鵊,訛作批鵊鳥。

羅願曰:即祝鳩也。江東謂之烏臼(音匊),又曰鴉䳆。小於烏,能逐烏。三月即鳴,今俗謂之駕犁,農人以為候。五更輒鳴,曰架架格格,至曙乃止。故滇人呼為榨油郎,亦曰鐵鸚鵡。能啄鷹鶻烏鵲,乃隼屬也。南人呼為鳳凰皂隸,汴人呼為夏雞。古有催明之鳥,名喚起者,蓋即此也。其鳥大如燕,黑色,長尾有歧,頭上戴勝。所巢之處,其類不得再巢,必相鬥不已。楊氏指此為伯勞,乃謂批頰為䳾雞,俱誤矣。《月令》:三月戴勝降於桑。

鸜鵒

(音劬欲。《唐本草》)

【釋名】鴝鵒(《周禮》)、哵哵鳥(《廣韻》)、八哥(俗名)、寒皋(《萬畢術》)。

時珍曰:此鳥好浴水,其睛瞿瞿然,故名。王氏《字說》以為(其行欲也),尾而足勾,故曰鴝鵒,從勾、從欲省,亦通。哵哵其聲也。天寒欲雪,則群飛如告,故曰寒皋。皋者,告也。

【集解】恭曰:鸜鵒,似鵙而有幘者是也。

藏器曰:五月五日取雛,剪去舌端,即能效人言,又可使取火也。

時珍曰:鸜鵒巢於鵲巢、樹穴,及人家屋脊中。身首俱黑,兩翼下各有白點。其舌如人舌,剪剔能作人言。嫩則口黃,老則口白。頭上有幘者,亦有無幘者。《周禮》鴝鵒不逾濟,地氣使然也。

【氣味】甘,平,無毒。詵曰:寒。

【主治】五痔止血。炙食,或為散飲服(《唐本》)。炙食一枚,治吃噫下氣,通靈(《日華》)。治老嗽。臘月臘日取得,五味醃炙食,或作羹食,或搗散蜜丸服之。非臘日者不可用(孟詵)。

【附方】(原缺)

目睛

【主治】和乳汁研,滴目中,令人目明,能見霄外之物(藏器)。

百舌

(《拾遺》)

【釋名】反舌、鶷𪆰(音轄軋)。

時珍曰:按:《易通》卦驗云:能反復其舌如百鳥之音,故名。鶷𪆰,亦象聲。今俗呼為牛屎哵哥,為其形似鴝鵒而氣臭也。《梵書》名舍羅。

【集解】藏器:肖百舌,今之鶯也。

時珍曰:百舌處處有之,居樹孔、窟穴中。狀如鴝鵒而小,身略長,灰黑色,微有斑點,喙亦尖黑,行則頭俯,好食蚯蚓。立春後則鳴囀不已,夏至後則無聲,十月後則藏蟄。人或畜之,冬月則死。《月令》「仲夏反舌無聲」,即此。蔡邕以為蛤蟆者,非矣。陳氏謂即鶯,服虔《通俗文》以鶷𪆰為白脰烏者,亦非矣。音雖相似,而毛色不同。

【氣味】缺。

【主治】炙食,治小兒久不語,及殺蟲(藏器)。

窠及糞

【主治】諸蟲咬,研末塗之(藏器)。

練鵲

(宋《嘉祐》)

【集解】禹錫曰:練鵲似鴝鵒而小,黑褐色。食槐子者佳。冬春間採之。

時珍曰:其尾有長白毛如練帶者是也。《禽經》云:冠鳥性勇,纓鳥性樂,帶鳥性仁。

張華云:帶鳥,練鵲之類是也。今俗呼為拖白練。

【氣味】甘,溫、平,無毒。

【主治】益氣,治風疾。細銼炒香,袋盛浸酒中,每日取酒溫服之(《嘉祐》)。

(《食物》)

【釋名】黃鳥(《詩經》)、離黃(《說文》)、黧黃(《爾雅》)、倉庚(《月令》)。《爾雅》作商庚)、青鳥(《左傳》)、黃伯勞。

時珍曰:《禽經》云鸎鳴嚶嚶,故名。或云鸎項有文,故從賏。賏,項飾也。或作鶯,鳥羽有文也。《詩》云「有鶯其羽」,是矣。其色黃而帶黧,故有黧黃諸名。陸璣云:齊人謂之摶黍,周人謂之楚雀,幽州謂之黃鶯,秦人謂之黃鸝鶹,淮人謂之黃伯勞,唐玄宗呼為金衣公子,或謂之黃袍。

【集解】時珍曰:鶯處處有之。大於鸜鵒,雌雄雙飛,體毛黃色,羽及尾有黑色相間,黑眉尖觜,青腳。立春後即鳴,麥黃椹熟時尤甚,其音圓滑,如織機聲,乃應節趨時之鳥也。《月令》云:仲春倉庚鳴。《說文》云:倉庚鳴則蠶生。冬月則藏蟄。入田塘中,以泥自裹如卵,至春始出。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補益陽氣,助脾(汪穎)。食之不妒(時珍)。

【發明】穎曰:此鳥感春陽先鳴,所以補人。

時珍曰:按:《山海經》云:黃鳥食之不妒。楊夔《止妒論》云:梁武帝郗後性妒。或言倉庚為膳療忌。遂令茹之,妒果減半。

啄木鳥

(宋《嘉祐》)

【釋名】斫木(《爾雅》)、鴷。

時珍曰:此鳥斫裂樹木取蠹食,故名。《禽經》云:鴷志在木,鵜志在水。

【集解】禹錫曰:《異物志》云:啄木有大有小,有褐有斑,褐者是雌,斑者是雄,穿木食蠹,俗云雷公採藥吏所化也。山中一種大如鵲,青黑色,頭上有紅毛者,土人呼為山啄木。

時珍曰:啄木小者如雀,大者如鴉,面如桃花,喙、足皆青色,剛爪利嘴。嘴如錐,長數寸。舌長於咮,其端有針刺,啄得蠹,以舌鉤出食之。《博物志》云:此鳥能以嘴畫字,令蟲自出。魯至剛云:今閩、廣、蜀人、巫家收其符字,以收驚、療瘡毒也。其山啄木頭上有赤毛,野人呼為火老鴉,能食火炭。王元之詩云:淮南啄木大如鴉,頂似仙鶴堆丹砂。即此也。亦入藥用,其功相同。

【氣味】甘、酸,平,無毒。

【主治】痔瘺,及牙齒疳䘌蟲牙。燒存性,研末,納孔子中,不過三次(《嘉祐》)。追勞蟲,治風癇(時珍)。

【發明】禹錫曰:《淮南子》云:啄木愈齲,以類相攝也。《荊楚歲時記》云:野人以五月五日取啄木,主齒痛。

時珍曰:追勞、治癇、治瘺,皆取制蟲之義也。

【附方】舊一,新二。

瘺瘡膿水不止,不合:用啄木一隻(或火老鴉亦可),鹽泥固濟,煅存性研末,酒下二錢匕。(姚大夫方)

追勞取蟲:用啄木禽一隻,硃砂四兩,精豬肉四兩。餓令一晝夜,將二味和勻,喂之至盡。以鹽泥固濟,煅一夜。五更取出,勿打破,連泥埋入土中二尺。次日取出破開,入銀、石器內研末。以無灰酒入麝香少許,作一服。須謹候安排,待蟲出,速鉗入油鍋煎之。後服《局方》嘉禾散一劑。(胡云翱《勞瘵方》)

多年癇病:取臘月啄木鳥一個,無灰酒三升。先以瓦罐鋪荊芥穗一寸厚,安鳥於上,再以穗蓋一寸,傾酒入內,鹽泥固濟,炭火煅之,酒干為度。放冷取出為末,入石膏二兩,鐵粉一兩,炮附子一兩,硃砂、麝香各一分,龍腦一錢,共研勻。每服一錢,先服溫水三兩口,以溫酒一盞調服即臥。發時又一服,間日再服,不過十服即愈。(《保幼大全》)

【主治】齲齒作痛,以綿裹尖,咬之(《梅師》)。

【附方】新一。

啄木散:治蟲牙。啄木舌一枚,巴豆一枚,研勻。每以豬鬃一莖,點少許於牙根上,立瘥。(《聖惠》)

【主治】庚日向西熱飲,令人面色如朱,光彩射人(時珍。出《岣嶁神書》)

【主治】魯至剛《俊靈機要》云:三月三日取啄木,以丹砂、大青拌肉餌之,一年取腦,和雄黃半錢,作十丸。每日向東水服一丸。久能變形,怒則如神鬼,喜則常人也。

慈烏

(宋《嘉祐》)

【釋名】慈鴉(《嘉祐》)、孝烏(《說文》)、寒鴉。

時珍曰:烏字篆文,象形。鴉亦作鵶,《禽經》鵶鳴啞啞,故謂之鵶。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北人謂之寒鴉,冬月尤甚也。

【集解】禹錫曰:慈烏北土極多,似烏鴉而小,多群飛作鴉鴉聲,不膻臭可食。

時珍曰:烏有四種:小而純黑,小嘴反哺者,慈烏也;似慈烏而大嘴,腹下白,不反哺者,雅烏也;似鴉烏而大,白項者,燕烏也;似鴉烏而小,赤嘴穴居者,山烏也。山烏一名鸀,出西方。燕烏一名白脰,一名鬼雀,一名鶷𪆰(音轄軋)。《禽經》云:慈烏反哺,白脰不祥,大嘴善警,玄烏吟夜。又云:烏鳥背飛而向啼也。又蜀徼有火鴉,能銜火。

【氣味】酸、咸,平,無毒。

【主治】補勞治瘦,助氣止咳嗽。骨蒸羸弱者,和五味淹炙食之,良(《嘉祐》。詵曰:《北帝攝鬼錄》中亦用慈鴉卵)。

烏鴉

(宋《嘉祐》)

【釋名】鴉烏(《小爾雅》)、老雅(雅與鴉同)、鸒(音預)、鵯鶋(音匹居)、楚烏(《詩義問》)、大觜烏(《禽經》。

【集解】時珍曰:烏鴉大嘴而性貪鷙,好鳴,善避繒繳,古有鴉經以占吉凶。然北人喜鴉惡鵲,南人喜鵲惡鴉,惟師曠以白項者為不祥,近之。

【氣味】酸、澀,平,無毒。

詵曰:肉澀臭不可食,只可治病。

藏器曰:肉及卵食之,令人昏忘,把其毛亦然。蓋未必昏,為其膻臭耳。

【主治】瘦病咳嗽,骨蒸勞疾。臘月以瓦瓶泥固燒存性,為末,每飲服一錢。又治小兒癇疾及鬼魅(《嘉祐》)。

治暗風癇疾,及五勞七傷,吐血咳嗽,殺蟲(時珍)。

【發明】頌曰:烏鴉今人多用治急風,而《本經》不著。宜於臘月捕取翅羽、觜、足全者,泥固煅過,入藥治諸風,烏犀丸中用之(見《和劑局方》)。

時珍曰:《聖濟總錄》治破傷中風,牙關緊急,四肢強直,有金烏散,煅過入藥,品多不錄。

【附方】新六。

五勞七傷,吐血咳嗽:烏鴉一枚,栝蔞瓤一枚,白礬少許,入鴉肚中,縫扎煮熟,作四服。(《壽域神方》)

暗風癇疾:用臘月烏鴉一個,鹽泥固濟,於瓶中煅過,放冷取出為末,入硃砂末半兩。每服一錢,酒下,日三服,不過十日愈。又方:用渾烏鴉一個(瓶固煅研),胡桃七枚,蒼耳心子七枚,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熱酒下。(並《保幼大全》)

疝氣偏墜:即前胡桃、蒼耳方,加入新生兒胎衣一副,煅研入之。(同上)

經脈不通,積血不散:用烏鴉散主之。烏鴉(去皮毛,炙)三分,當歸(焙)、好墨各三分,延胡索(炒)、蒲黃(炒)、水蛭(以糯米炒過)各半兩,芫青(糯米炒過)一分,為末。每服一錢,酒下。(《總錄》)

虛勞瘵疾:烏鴉一隻,絞死去毛腸,入人參片、花椒各五錢,縫合。水煮熟食,以湯下。鴉骨、參、椒焙研,棗肉丸服。(吳球《便民食療》)

烏目

【氣味】無毒。

【主治】吞之,令人見諸魅。或研汁注目中,夜能見鬼(藏器)。

【主治】土蜂瘺,燒灰敷之(《聖惠》)。

【主治】猝得咳嗽,炙熟食之(《肘後》)。

【主治】點風眼紅爛(時珍)。

翅羽

【主治】從高墜下,瘀血搶心,面青氣短者,取右翅七枚,燒研酒服,當吐血便愈(蘇頌。出《肘後》)。治針刺入肉,以三五枚,炙焦研末,醋調敷之,數次即出,甚效。又治小兒痘瘡不出復入(時珍)。

【附方】新一。

痘瘡復陷:十二月取老鴉左翅,辰日燒灰,用獖豬血和,丸芡子大。每服一丸,以獖豬尾血同溫水化服,當出也。(聞人規《痘疹論》)

(《別錄》下品)

【釋名】飛駁烏(陶弘景)、喜鵲(《禽經》)、干鵲(《新語》)。

時珍曰:鵲古文作舄,象形。鵲鳴唶唶,故謂之鵲。鵲色駁雜,故謂之駁。靈能報喜,故謂之喜。性最惡濕,故謂之干。《佛經》謂之芻尼,《小說》謂之神女。

【集解】時珍曰:鵲,烏屬也。大如鴉而長尾,尖嘴黑爪,綠背白腹,尾翮黑白駁雜。上下飛鳴,以音感而孕,以視而抱。季冬始巢,開戶背太歲向太乙。知來歲風多,巢必卑下。故曰干鵲知來,猩猩知往。段成式云:鵲有隱巢木如梁,令鷙鳥不見。人若見之,主富貴也。鵲至秋則毛毨頭禿。《淮南子》云:鵲矢中蝟,蝟即反而受啄,火勝金也。

雄鵲肉

【氣味】甘,寒,無毒。《日華》曰:涼。

【主治】石淋,消結熱。可燒作灰,以石投中解散者,是雄也(《別錄》。藏器曰:燒灰淋汁飲之,令淋石自下)。

治消渴疾、去風及大小腸澀,並四肢煩熱,胸膈痰結。婦人不可食(蘇頌)。冬至埋鵲於圊前,闢時疾溫氣(時珍。出《肘後》)。

【發明】弘景曰:凡鳥之雌雄難別者,其翼左覆右者是雄,右覆左者是雌。又燒毛作屑納水中,沉者是雌,浮者是雄。今云投石,恐只是鵲,余鳥未必爾。

【主治】弘景曰:五月五日取鵲腦,入術家用。

時珍曰:按淮南《萬畢術》云:丙寅鵲腦令人相思。高誘注云:取鵲腦雌雄各一,道中燒之,丙寅日入酒中飲,令人相思。又媚藥方中亦有用之者。則陶氏所謂術家者,亦此類耳。

【主治】多年者,燒之水服,療顛狂鬼魅及蠱毒,仍呼祟物名號。亦敷瘺瘡,良(《日華》)。正旦燒灰撒門內,闢盜。其重巢柴燒研,飲服方寸匕,一日三服,治積年漏下不斷困篤者,一月取效(時珍。出《洞天錄》及《千金方》。重巢者,連年重產之巢也)。

【附方】新一。

小便不禁:重鵲巢中草一個,燒灰。每服二錢匕,以薔薇根皮二錢,煎湯服之,日二。(《聖惠》)

山鵲

(《食物》)

【釋名】鷽(渥、學二音。《爾雅》)、雗(音汗。說文)、山鷓(俗名)、赤嘴烏(《酉陽雜俎》)。

【集解】時珍曰:山鵲,處處山林有之。狀如鵲而烏色,有文采,赤嘴赤足,尾長不能遠飛,亦能食雞、雀。諺云:朝鷽叫晴,暮鷽叫雨。《說文》以此為知來事之鳥。《字說》云「能效鷹鸇之聲而性惡,其類相值則搏」者,皆指此也。鄭樵以為喜鵲,誤矣。有文采如戴花勝,人名戴鵀、戴鳻。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食之解諸果毒(汪穎)。

鶻嘲

(宋《嘉祐》。鶻,骨、猾二音)

【釋名】鶻鵃(《爾雅》)、鶻鳩(《左傳》)、鶌鳩(《爾雅》)、鷽鳩(渥、學二音)、阿鵴(《雜俎》)、藚鷜(音藍呂)。

時珍曰:其目似鶻其形似鷽(鷽,山鵲也),其聲啁嘲,其尾屈促,其羽如繿縷,故有諸名。阿鵴乃鷽鳩之訛也。陸佃云:凡鳥朝鳴曰嘲,夜鳴曰㖡。此鳥喜朝鳴故也。《禽經》云:林鳥朝嘲,水鳥夜㖡。是矣。

【集解】禹錫曰:鶻嘲,南北總有。似山鵲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聲,青黑色,在深林間,飛翔不遠。北人呼為藚鷜鳥。《東都賦》云「鶻嘲春鳴」是也。

時珍曰:此鳥春來秋去,好食桑椹,易醉而性淫。或云鶻嘲即戴勝,未審是否?鄭樵以為鸜鵒,非矣。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助氣益脾胃,主頭風目眩。煮炙食之,頓盡一枚,至驗(《嘉祐》。今江東俚人呼頭風為腫頭。先從兩項邊筋起,直上入頭,頭悶目眩者是也)。

杜鵑

(《拾遺》)

【釋名】杜宇(《禽經》)、子嶲(音攜)、子規(亦作秭歸)、鶗鴂(音弟桂。亦作鷤䳏)、催歸(亦作思歸)、怨鳥、周燕(《說文》)、陽雀。

時珍曰:蜀人見鵑而思杜宇,故呼杜鵑。說者遂謂杜宇化鵑,訛矣。鵑與子嶲、子規、鶗鴂、催歸諸名,皆因其聲似,各隨方音呼之而已。其鳴若曰「不如歸去」。諺云「陽雀叫,鶗鴂央」是矣。《禽經》云:江左曰子規,蜀右曰杜宇,甌越曰怨鳥。服虔注《漢書》,以鷤鴂為伯勞,誤矣,名同物異也。伯勞一名鴂,音決,不音桂。

【集解】藏器曰:杜鵑小如鷂,鳴呼不已。《蜀王本紀》云:杜宇為望帝,淫其臣鱉靈妻,乃禪位亡去。時子規鳥鳴,故蜀人見鵑鳴而悲望帝。《荊楚歲時記》云:杜鵑初鳴,先聞者主別離,學其聲令人吐血,登廁聞之不祥。厭法,但作狗聲應之。《異苑》云:有人山行,見一群,聊學之,嘔血便殞。人言此鳥啼至血出乃止,故有嘔血之事。

時珍曰:杜鵑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狀如雀、鷂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鳴,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至夏尤甚,晝夜不止,其聲哀切。田家候之,以興農事。惟食蟲蠹,不能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則藏蟄。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瘡瘺有蟲,薄切炙熱貼之,蟲盡乃已(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呂氏春秋》云:肉之美者嶲燕之翠。則昔人亦嘗食之矣。

鸚䳇

(《食物》)

【釋名】鸚哥(俗名)、干皋。

時珍曰:按:《字說》云:鸚䳇如嬰兒之學母語,故字從嬰母。亦作鸚鵡。熊太古云:大者為鸚䳇,小者為鸚哥。則䳇義又取乎此。師曠謂之干皋,李昉呼為隴客,《梵書》謂之臊陀。

【集解】時珍曰:鸚䳇有數種:綠鸚䳇出隴蜀,而滇南、交廣近海諸地尤多,大如烏鵲,數百群飛,南人以為鮓食;紅鸚䳇紫赤色,大亦如之;白鸚䳇出西洋、南番,大如母雞;五色鸚䳇出海外諸國,大於綠而小於白者,性尤慧利。俱丹咮鉤吻,長尾赤足,金睛深目,上下目瞼皆能眨動,舌如嬰兒。其趾前後各二,異於眾鳥。其性畏寒,即發顫如瘴而死,飼以余甘子可解。或云:摩其背則喑。或云:雄者喙變丹,雌者喙黑不變。張思正《倦遊錄》云「海中有黃魚能化鸚䳇」,此必又一種也。有秦吉了、鳥鳳,皆能人言,並附於下:

【附錄】秦吉了 時珍曰:即了哥也,《唐書》作結遼鳥,番音也。出嶺南容、管、廉、邕諸州峒中。大如鸜鵒,紺黑色。夾腦有黃肉冠,如人耳。丹咮黃距,人舌人目,目下連頸有深黃紋,頂尾有分縫。能效人言,音頗雄重。用熟雞子和飯飼之。亦有白色者。

鳥鳳 按范成大《虞衡志》云:鳥鳳出桂海左右兩江峒中。大如喜鵲,紺碧色。項毛似雄雞,頭上有冠。尾垂二弱骨,長一尺四五寸,至秒始有毛。其形略似鳳。音聲清越如笙簫,能度小曲合宮商,又能為百鳥之音。彼處亦自難得。

鸚䳇肉

【氣味】甘、咸,溫,無毒。

【主治】食之,已虛嗽(汪穎)。

禽之四

(山禽類一十三種,附一種)

鳳凰

(《拾遺》)

【釋名】瑞鶠

時珍曰:《禽經》云:雄鳳雌凰,亦曰瑞鶠。鶠者,百鳥偃伏也。羽蟲三百六十,鳳為之長,故從鳥從凡。凡,總也。古作朋字,象形。凰者,美也,大也。

【集解】時珍曰:鳳,南方朱鳥也。按《韓詩外傳》云:鳳之象,鴻前麟後,燕頷雞喙,蛇頸魚尾,鸛顙鴛腮,龍紋龜背。羽備五采,高四五尺。翱翔四海,天下有道則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不啄生蟲,不折生草。不群居,不侶行。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山海經》云:丹穴之山有鳥,狀如雞,五采而紋,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蔡衡云:象鳳有五:赤多者鳳,青多者鸞,黃多者鵷鶵,紫多者鸑鷟,白多者鵠。又群書立名各異,文繁不錄。按羅存齋《爾雅翼》云:南恩州北甘山,壁立千仞,猿狖狽不能至。鳳凰巢其上,惟食蟲魚。遇大風雨飄墮其雛,小者猶如鶴,而足差短。

鳳凰臺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勞損積血,利血脈,安神。治驚邪,癲癇雞癇,發熱狂走,水磨服之(藏器)。

【發明】藏器曰:鳳凰腳下白物如石者,名鳳凰臺。鳳雖靈鳥,時或來儀。候其棲止處,掘土二三尺取之,狀如圓石、白似卵者,是也。然鳳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那復近地而有臺入土乎?正物有自然之理,不可曉也。今有鳳處未必有竹,有竹處未必有鳳,恐是麟鳳洲有之。如漢時所貢續絃膠,煎鳳髓造成者,曷足怪哉?

時珍曰:按《呂氏春秋》云: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鳥之卵,沃民所食。則所產之地不以為異也。續絃膠,《洞冥記》以為鸞血作成。故《雷公炮炙論》云:斷絃折劍,遇鸞血而如初。陳氏以為鳳髓所作,要皆誑言,不必深辯。

孔雀

(《別錄》下品)

【釋名】越鳥。

時珍曰:孔,大也。李昉呼為南客。《梵書》謂之摩由邏。

【集解】弘景曰:出廣、益諸州。方家罕用。

恭曰:交廣多有,劍南元無。

時珍曰:按《南方異物志》云:孔雀,交趾、雷、羅諸州甚多,生高山喬木之上。大如雁,高三四尺,不減於鶴。細頸隆背,頭戴三毛長寸許。數十群飛,棲遊岡陵。晨則鳴聲相和,其聲曰都護。雌者尾短無金翠。雄者三年尾尚小,五年乃長二三尺。夏則脫毛,至春復生。自背至尾有圓紋,五色金翠,相繞如錢。自愛其尾,山棲必先擇置尾之地。雨則尾重不能高飛,南人因往捕之。或暗伺其過,生斷其尾,以為方物。若回顧,則金翠頓減矣。山人養其雛為媒。或探其卵,雞伏出之,飼以豬腸、生菜之屬。聞人拍手歌舞,則舞。其性妒,見採服者必啄之。《北戶錄》云:孔雀不匹,以音影相接而孕。或雌鳴下風,雄鳴上風,亦孕。《冀越集》云:孔雀雖有雌雄,將乳時登木哀鳴,蛇至即交,故其血、膽猶傷人。《禽經》云「孔見蛇則宛而躍」者是矣。

【氣味】咸,涼,微毒。藏器曰:無毒。

【主治】解藥毒、蠱毒(《日華》)。

【發明】時珍曰:按《紀聞》云:山谷夷人多食之,或以為脯臘,味如雞、鶩,能解百毒。人食其肉者,自後服藥必不效,為其解毒也。又《續博物志》云,李衛公言:鵝驚鬼,孔雀辟惡,⿸广䲵⿰⺩戈厭火。

【主治】生飲,解蠱毒,良(《日華》)。

【發明】時珍曰:熊太古言,孔雀與蛇交,故血、膽皆傷人;而《日華》及《異物志》言,其血與首,能解大毒,似不相合。按孔雀之肉既能解毒,何血獨傷人耶?蓋亦猶雉與蛇交時即有毒,而蛇伏蟄時即無毒之意耳。

【氣味】微寒。

【主治】女子帶下,小便不利(《別錄》)。治崩中帶下,可敷惡瘡(《日華》)。

【氣味】有毒。宗奭曰:不可入目,令人昏翳。

駝鳥

(《拾遺》)

【釋名】駝蹄雞(《綱目》)、食火雞(同上)、骨托禽。

時珍曰:駝,象形。托亦駝字之訛。

【集解】藏器曰:駝鳥如駝,生西戎。高宗永徽中,吐火羅獻之。高七尺,足如橐駝,鼓翅而行,日三百里,食銅鐵也。

時珍曰:此亦是鳥也,能食物所不能食者。按李延壽《後魏書》云:波斯國有鳥,形如駝,能飛不高,食草與肉,亦啖火,日行七百里。郭義恭《廣志》云:安息國貢大雀,雁身駝蹄,蒼色,舉頭高七八尺,張翅丈餘,食大麥,其卵如甕,其名駝鳥。劉郁《西使記》云:富浪有大鳥,駝蹄,高丈餘,食火炭,卵大如升。費信《星槎勝覽》云:竹步國、阿丹國俱出駝蹄雞,高者六七尺,其蹄如駝。彭乘《墨客揮犀》云:骨托禽出河州,狀如雕,高三尺余,其名自呼,能食鐵石。宋祁《唐書》云:開元初,康國貢駝鳥卵。鄭曉《吾學編》云:洪武初,三佛齊國貢火雞,大於鶴,長三四尺,頸、足亦似鶴,銳嘴軟紅冠,毛色如青羊,足二指,利爪,能傷人腹致死,食火炭。諸書所記稍有不同,實皆一物也。

【氣味】無毒。

【主治】人誤吞鐵石入腹,食之立消(藏器)。

(《別錄》中品)

【釋名】角鷹(《綱目》)、鷞鳩。

時珍曰:鷹以膺擊,故謂之鷹。其頂有毛角,故曰角鷹。其性爽猛,故曰鷞鳩。昔少皞氏以鳥名官,有祝鳩、鳲鳩、鶻鳩、雎鳩、鷞鳩五氏。蓋鷹與鳩同氣禪化,故得稱鳩也。《禽經》云:小而鷙者皆曰隼,大而鷙者皆曰鳩。是矣。《爾雅翼》云:在北為鷹,在南為鷂。一云大為鷹,小為鷂。《梵書》謂之嘶那夜。

【集解】時珍曰:鷹出遼海者上,北地及東北胡者次之。北人多取雛養之,南人八九月以媒取之。乃鳥之疏暴者。有雉鷹、兔鷹,其類以季夏之月習擊,孟秋之月祭鳥。隋魏彥深《鷹賦》頗詳,其略云:資金方之猛氣,擅火德之炎精。指重十字,尾貴合盧。嘴同鉤利,腳等荊枯。或白如散花,或黑如點漆。大紋若錦,細斑似纈。身重若金,爪剛如鐵。毛衣屢改,厥色無常。寅生酉就,總號為黃。二周作鴘,三歲成蒼。雌則體大,雄則形小。察之為易,調之實難。姜以取熱,酒以排寒。生於窟者好眠,巢於木者常立。雙骹長者起遲,六翮短者飛急。

【氣味】缺

【主治】食之治野狐邪魅(藏器)。

【主治】五痔,燒灰飲服(《藥性》)。治痔瘺,燒灰,入麝香少許,酥酒服之。治頭風眩暈,一枚燒灰,酒服(時珍。出王右軍法帖,及溫隱居《海上方》)。

【附方】新一。

頭目虛暈 車風一個(即鷹頭也,去毛,焙),川芎一兩,為末。酒服三錢。(《選奇》)

嘴及爪

【主治】五痔狐魅,燒灰水服(藏器)。

【主治】和乳汁研之,日三注眼中,三日見碧霄中物,忌菸熏(《藥性》)。

【主治】傷損接骨。燒灰,每服二錢,酒服。隨病上、下,食前、食後(時珍)。

【主治】斷酒。水煮汁飲,即止酒也(《千金》)。

屎白

【氣味】微寒,有小毒。

【主治】傷撻滅痕(《別錄》)。燒灰酒服,治中惡(《藥性》)。燒灰,酒服方寸匕,主惡酒,勿令飲人知(蘇恭)。消虛積,殺勞蟲,去面皰䵟𪒟(時珍)。

【發明】弘景曰:單用不能滅瘢。須合殭蠶、衣魚之屬為膏,乃效。

【附方】舊二,新四。

奶癖:寇曰:凡小兒脅下硬如有物,乃俗名奶癖者也。只服溫脾化積丸藥,不可轉瀉。用黃鷹屎白一錢,密陀僧一兩,舶上硫黃一分,丁香二十一個,為末。每服一字,三歲以上半錢,用乳汁或白麵湯調下。並不轉泄,一復時取下青黑物。後服補藥:以醋石榴皮(炙黑)半兩,蛜𧌴一分,木香一分,麝香半錢,為末。每服一字,薄酒調下,連吃二服。面皰:鷹屎白二分,胡粉一分,蜜和敷之。(《外臺》)

滅痕:《千金》:用鷹屎白和人精敷,日三。《聖惠》:用鷹屎二兩,殭蠶一兩半,為末,蜜和敷。《總錄》:用鷹屎白、白附子各一兩,為末,醋和敷,日三五次,痕滅止。

食哽:鷹糞燒灰,水服方寸匕。(《外臺》)

(音凋。《綱目》)

【釋名】鷲(音就。《山海經》)、鷻(《說文》。音團)。

時珍曰:《禽經》云:鷹以膺之,鶻以猾之,隼以尹之,雕以周之,鷲以就之,鷻以搏之。皆言其擊搏之異也。《梵書》謂之揭羅闍。

【集解】時珍曰:雕似鷹而大,尾長翅短,土黃色,鷙悍多力,盤旋空中,無細不睹。皂雕即鷲也,出北地,色皂。青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羌鷲出西南夷,黃頭赤目,五色皆備。雕類能搏鴻鵠、獐鹿、犬豕。又有虎鷹,翼廣丈餘,能搏虎也。鷹、雕雖鷙而畏燕子,物無大小也。其翮可為箭羽。劉郁《西使記》云:皂雕一產三卵者,內有一卵化犬。短毛灰色,與犬無異,但尾背有羽毛數莖耳。隨母影而走,所逐無不獲者,謂之鷹背狗。

【氣味】缺。

【主治】折傷斷骨。燒灰,每服二錢,酒下,在上食後,在下食前,骨即接如初(時珍。出《接骨方》)。

【發明】時珍曰:鷹、鶚、雕骨,皆能接骨。蓋鷙鳥之力在骨,故以骨治骨,從其類也。

【主治】諸鳥獸骨鯁。燒灰,酒服方寸匕(時珍。出《外臺秘要》)。

(《綱目》)

【釋名】魚鷹(《禽經》)、雕雞(《詩疏》)、睢鳩(《周南》)、王睢(音疽)、沸波(《淮南子》)、下窟烏。

時珍曰:鶚狀可愕,故謂之鶚。其視睢健,故謂之睢。能入穴取食,故謂之下窟烏。翱翔水上,扇魚令出,故曰沸波。《禽經》云:王睢,魚鷹也。尾上白者名白鷢。

【集解】時珍曰:鶚,雕類也。似鷹而土黃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鷙而有別,交則雙翔,別則異處。能翱翔水上捕魚食,江表人呼為食魚鷹。亦啖蛇。《詩》云: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即此。其肉腥惡,不可食。陸璣以為鷲,揚雄以為白鷢,黃氏以為杜鵑,皆誤矣。《禽經》云:鳩生三子,一為鶚鳩。尸鳩也。杜預以王睢為尸鳩,或以此也。

【主治】接骨(時珍)。

【附方】新一。

接骨:用下窟烏(即鶚也),取骨燒存性,以古銅錢一個,煅紅醋淬七次,為末等分。酒服一錢,不可過多。病在下空心,在上食後服,極有效驗。須先夾縛定,乃服此。(唐·藺道人方)

【主治】蛇咬。燒存性研末,一半酒服,一半塗之(時珍)。

(《別錄》下品)

【釋名】雀鷹(《詩疏》)、鳶(《詩經》)、鷣(音淫)、隼(本作鵻。音筍)、鷂。

時珍曰:鴟、鳶二字,篆文象形。一云:鴟,其聲也。鳶,攫物如射也。隼,擊物准也。鷂,目擊遙也。《詩疏》云:隼有數種,通稱為鷂。雀鷹,春化布穀。《爾雅》謂之茅鴟,齊人謂之擊正,或謂之題肩。《爾雅》云:鷣,負雀也。《梵書》謂之阿黎耶。

【集解】弘景曰:鴟,即俗呼老鴟者。又有雕、鶚,並相似而大。

時珍曰:鴟似鷹而稍小,其尾如舵,極善高翔,專捉雞、雀。鴟類有數種。按:《禽經》云:善摶者曰鶚,竊玄者曰雕,鴘曰鵕,骨曰鶻,了曰鷂,展曰鸇,奪曰鵽。又云:鶻生三子,一為鴟。鶻,小於鴟而最猛捷,能擊鳩、鴿,亦名鷸子,一名籠脫。鸇,色青,向風展翅迅搖,搏捕鳥雀,鳴則大風,一名晨風。鵽,小於鸇,其脰上下,亦取鳥雀如攘掇也,一名鷸子。又《月令》:二月鷹化為鳩,七月鳩化為鷹。《列子》云:鷂為鸇,鸇為布穀,布穀復為鷂。皆指此屬也。隼鶻雖鷙而有義,故曰鷹不擊伏,隼不擊胎。鶻握鳩而自暖,乃至旦而見釋,此皆殺中有仁也。

鴟頭

【修治】弘景曰:雖不限雌雄,雄者當勝。用須微炙,不用蠹者。古方治頭面方有鴟頭酒。

【氣味】咸,平,無毒。時珍曰:按段成式云:唐肅宗張後專權,每進酒置鴟腦於內,云令人久醉健忘。則鴟頭亦有微毒矣。

【主治】頭風目眩顛倒,癇疾(《別錄》)。

【附方】舊一,新一。

癲癇瘛瘲:飛鴟頭三枚,鉛丹一斤,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酒服三丸,日三次。(《千金方》)

旋風眩冒:鴟頭丸,用鴟頭一枚(炒黃),真蕳茹、白朮各一兩,川椒半兩(微炒去汁),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聖惠》)

【氣味】缺。

【主治】食之,治癲癇(孟詵)。食之,消雞肉、鵪鶉成積(時珍)。

【主治】鼻衄不止。取老鴟翅關大骨,微炙研末,吹之(時珍。出《聖濟總錄》)。

鴟鵂

(《拾遺》)

【釋名】角鴟(《說文》)、怪鴟(《爾雅》)、雚(音丸)、老兔(《爾雅》)、鉤鵅(音格)、鵋⿰扁虛(音忌欺)、轂轆鷹(蜀人所呼)、呼咵鷹(楚人所呼)、夜食鷹(吳人所呼)。

時珍曰:其狀似鴟而有毛角,故曰鴟,曰角。曰雚,雚字象鳥頭目有角形也。老兔,象頭目形。鵂、怪,皆不祥也。鉤鵅、轂轆、呼咵,皆其聲似也。蜀人又訛鉤格為鬼各哥。

【集解】藏器曰:鉤鵅,即《爾雅》鵋⿰扁虛也,江東呼為鉤鵅。其狀似鴟有角,怪鳥也。夜飛晝伏,入城城空,入室室空。常在一處則無害。若聞其聲如笑者,宜速去之。北土有訓狐,二物相似,各有其類。訓狐聲呼其名,兩目如貓兒,大於鴝鵒,作笑聲,當有人死。又有鵂鶹,亦是其類,微小而黃,夜能入人家,拾人手爪,知人吉凶。有人獲之,嗉中猶有爪甲。故除爪甲者,埋之戶內,為此也。

時珍曰:此物有二種:鴟鵂大如鴟鷹,黃黑斑色,頭目如貓,有毛角兩耳。晝伏夜出,鳴則雌雄相喚,其聲如老人,初若呼,後若笑,所至多不祥。《莊子》云:鴟鵂夜拾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何承天纂文云:鴟鵂白日不見人,夜能拾蚤蝨。俗訛蚤為人爪,妄矣。一種鵂鶹,大如鴝鵒,毛色如鷂,頭目亦如貓。鳴則後竅應之,其聲連轉,如雲休留休留,故名曰鵂鶹。江東呼為車載板,楚人呼為快扛鳥,蜀人呼為春哥兒,皆言其鳴主有人死也,試之亦驗。《說文》謂之䲵(音爵),言其小也。藏器所謂訓狐者,乃鴞也;所謂鵂鶹者,乃鴟鵂之小者也。並誤矣。《周禮》硩蔟氏掌覆夭鳥之巢,以方書十日之號,十二支之號,十二月之號,十二歲之號,二十有八宿之號,懸其巢則去。《續博物志》云:鵂鶹、鸛、鵲,其抱以聒。

【氣味】缺。

【主治】瘧疾。用一隻,去毛腸,油炸食之(時珍。出《陰憲副方》)。

【附方】新一。

風虛眩暈:大頭鷹閉殺去毛,煮食;以骨燒存性,酒服。(《便民食療》)

【主治】入法術家用(時珍)。

(《拾遺》)

【釋名】梟鴟(音嬌)、土梟(《爾雅》)、山鴞(晉灼)、雞鴞(《十六國史》)、鵩(《漢書》)、訓狐(《拾遺》)、流離(《詩經》)、𩴂魂。

時珍曰:鴞、梟、訓狐,其聲也。鵩,其色如服色也。俚人訛訓狐為幸胡者,是也。鴟與鴞,二物也。周公合而詠之,後人遂以鴟鴞為一鳥,誤矣。𩴂字《韻書》無考,當作匈擁切。𩴂魂,流離,言其不祥也。吳球方作逐魂。梟長則食母,故古人夏至磔之,而其字從鳥首在木上。

【集解】藏器曰:鴞即梟也,一名鵩,吳人呼為𩴂魂,惡聲鳥也。賈誼云:鵩似鴞,其實一物也,入室主人當去。此鳥盛午不見物,夜則飛行,常入人家捕鼠食。《周禮》硩蔟氏掌覆夭鳥之巢。注云:惡鳴之鳥,若鴞、鵩、鬼車之屬。

時珍曰:鴞、鵩、鵂鶹、梟,皆惡鳥也,說者往往混注。賈誼謂鵩似鴞,藏器謂鴞與訓狐為二物,許慎、張華謂鴞鵩、鵂鶹為一物,王逸謂鵩即訓狐,陳正敏謂梟為伯勞,宗懍謂土梟為鴝鵒,各執一說。今通考據,並諮詢野人,則鴞、梟、鵩、訓狐,一物也。鵂鶹,一物也。藏器所謂訓狐之狀者,鵂鶹也。鴞,即今俗所呼幸胡者是也,處處山林時有之。少美好而長醜惡,狀如母雞,有斑紋,頭如鴝鵒,目如貓目,其名自呼,好食桑椹。古人多食之,故《禮》云,不食鴞胖,謂脅側薄弱也。《莊子》云:見彈而求鴞炙。《前涼錄》云:張天錫言,北方美物,桑椹甘香,雞鴞革饗。皆指此物也。按《巴蜀異物志》云:鵩如小雞,體有文色,土俗因名之。不能遠飛,行不出域。盛弘之《荊州記》云:巫縣有鳥如雌雞,其名為鴞。楚人謂之鵩。陸璣《詩疏》云:鴞大如鳩,綠色,入人家凶,賈誼所賦鵩是也。其肉甚美,可為羹臛、炙食。劉恂《嶺表錄異》云:北方梟鳴,人以為怪。南中晝夜飛鳴,與烏、鵲無異。桂林人家家羅取,使捕鼠,以為勝貍也。合諸說觀之,則鴞、鵩、訓狐之為一物明矣。又按郭義恭《廣志》云:鴞,楚鳩所生也,不能滋乳,如騾、⿰云建驉焉。然梟長則食母,是自能孳乳矣,抑所食者即鳩耶?《淮南萬畢術》云:甑瓦投之,能止梟鳴。性相勝也。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鼠瘺,炙食之(藏器)。風癇,噎食病(時珍)。

【附方】新二。

風癇:考《寶鑑》第九卷名神應丹。惺神散,(《醫方大成》下冊)

噎食:取鵩鳥未生毛者一對,用黃泥固濟,煅存性為末。每服一匙,以溫酒服。(《壽域神方》)

【主治】痘瘡黑陷。用臘月者一二枚,燒灰,酒服之,當起(時珍。出雲歧子《保命集》)。

【主治】吞之,令人夜見鬼物(藏器)。

(音沉去聲。《別錄》下品)

【校正】自有名未用移入此。

【釋名】䲰日(與運日同。《別錄》)、同力鳥(陶弘景)。

【集解】《別錄》曰:鴆生南海。

弘景曰:鴆與䲰日是兩種。鴆鳥狀如孔雀,五色雜斑,高大,黑頸赤喙,出廣之深山中。䲰日,狀如黑傖雞,作聲似云同力,故江東人呼為同力鳥。並啖蛇,人誤食其肉立死,並療蛇毒。昔人用鴆毛為毒酒,故名鴆酒,頃不復爾。又海中有物赤色,狀如龍,名海姜,亦有大毒,甚於鴆羽。

恭曰:鳩鳥商州以南江嶺間大有,人皆諳識,其肉腥有毒不堪啖。

云羽畫酒殺人,亦是浪證。按玉篇引郭璞云:鴆大如雕,長頸赤喙,食蛇。《說文》《廣雅》《淮南子》皆以鴆為䲰日。交廣人亦云䲰日即鴆,一名同力鳥,更無如孔雀者。陶為人所誑也。

時珍曰:按《爾雅翼》云:鴆似鷹而大,狀如鴞,紫黑色,赤喙黑目,頸長七八寸。雄名運日,雌名陰諧。運日鳴則晴,陰諧鳴則雨。食蛇及橡實。知木石有蛇,即為禹步以禁之,須臾木倒石崩而蛇出也。蛇入口即爛。其屎溺著石,石皆黃爛。飲水處,百蟲吸之皆死。惟得犀角即解其毒。又楊廉夫《鐵崖集》云:鴆出蘄州黃梅山中,狀類訓狐,聲如擊腰鼓。巢於大木之顛,巢下數十步皆草不生也。

【氣味】有大毒。入五臟,爛殺人(《別錄》)。

【主治】帶之,殺蝮蛇毒(《別錄》。

時珍曰:蛇中人,刮末塗之,登時愈也)。

姑獲鳥

(《拾遺》)

【釋名】乳母鳥(《玄中記》)、夜行遊女(同)、天帝少女(同)、無辜鳥(同)、隱飛(《玄中記》)、鬼鳥(《拾遺》)、譩譆(杜預《左傳》注)、鉤星(《歲時記》)。

時珍曰:昔人言此鳥產婦所化,陰慝為妖,故有諸名。

【集解】藏器曰:姑獲能收人魂魄。《玄中記》云:姑獲鳥,鬼神類也。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云是產婦死後化作,故胸前有兩乳,喜取人子養為己子。凡有小兒家,不可夜露衣物。此鳥夜飛,以血點之為志。兒輒病驚癇及疳疾,謂之無辜疳也。荊州多有之。亦謂之鬼鳥。《周禮》庭氏「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射夭鳥」,即此也。

時珍曰:此鳥純雌無雄,七八月夜飛,害人尤毒也。

治鳥

(《綱目》)

【集解】時珍曰:按干寶《搜神記》云:越地深山有治鳥,大如鳩,青色。穿樹作窠,大如五六升器,口徑數寸,飾以土堊,赤白相間,狀如射侯。伐木者見此樹即避之,犯之則能役虎害人,燒人廬舍。白日見之,鳥形也;夜聞其鳴,鳥聲也;時或作人形,長三尺,入澗中取蟹,就人間火炙食,山人謂之越祝之祖。又段成式《酉陽雜俎》云:俗說昔有人遇洪水,食都樹皮,餓死化為此物。居樹根者為豬都,居樹中者為人都,居樹尾者為鳥都。鳥都左脅下有鏡印,闊二寸一分。南人食其窠,味如木芝也。竊謂獸有山都、山𤢖、木客,而鳥亦有治鳥、山蕭、木客鳥。此皆戾氣所賦,同受而異形者歟與?今附於下:

【附錄】木客鳥 時珍曰:按《異物志》云:木客鳥,大如鵲,千百為群,飛集有度。俗呼黃白色有翼有綬,飛獨高者為君、長,居前正赤者為五伯,正黑者為鈴下,緗色雜赤者為功曹,左脅有白帶者為主簿,各有章色。廬陵郡東有之。

獨足鳥 一名山蕭鳥。《廣州志》云:獨足鳥,閩廣有之。大如鵠,其色蒼,其聲自呼。《臨海異物志》云:獨足,文身赤口,晝伏夜飛,或時晝出,群鳥噪之。惟食蟲豸,不食稻粱。聲如人嘯,將雨轉鳴。即孔子所謂一足之鳥,商羊者也。《山海經》云:羭次之山,有鳥狀如梟,人面而一足,名曰橐蜚(音肥),冬則蟄,服之不畏雷。孫愐《唐韻》云:𪂅,土精也,似雁,一足黃色,毀之殺人。

窠表

【主治】作履屜,治腳氣(時珍。出《酉陽雜俎》)。

鬼車鳥

(《拾遺》)

【釋名】鬼鳥(《拾遺》)、九頭鳥(同上)、蒼鸆(《白澤圖》)、奇鶬。時珍曰:鬼車,妖鳥也,取周易載鬼一車之義。似鶬而異,故曰奇鶬。

【集解】藏器曰:鬼車,晦瞑則飛鳴,能入人家,收人魂氣。相傳此鳥昔有十首,犬齧其一,猶餘九首。其一常滴血,血著人家則凶。荊楚人夜聞其飛鳴,但滅燈、打門、捩狗耳以厭之,言其畏狗也。《白澤圖》蒼鸆有九首,及孔子與子夏見奇鶬九首,皆此物也。《荊楚歲時記》以為姑獲者,非矣。二鳥相似,故同名鬼鳥。

時珍曰:鬼車狀如鵂鶹,而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按:劉恂《嶺表錄異》云:鬼車出秦中,而嶺外尤多。春夏之交,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聲如刀車鳴。愛入人家,鑠人魂氣。血滴之家,必有凶咎。《便民圖纂》云:冬月鬼車夜飛,鳴聲自北而南,謂之出巢,主雨;自南而北,謂之歸巢,主晴。周密《齊東野語》云:宋·李壽翁守長沙,曾捕得此鳥。狀類野鳧,赤色,身圓如箕。十頸環簇,有九頭,其一獨無而滴鮮血。每頸兩翼,飛則霍霍並進。又周漢公主病,此鳥飛至砧石即薨。嗚呼!怪氣所鍾,妖異如此,不可不知。

諸鳥有毒

(《拾遺》)

凡鳥自死目不閉,自死足不伸,白鳥玄首,玄鳥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異形異色,並不可食,食之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