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葉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大青葉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乾燥葉。多係栽培。主產於江蘇、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原植物喜溫暖環境,耐寒、怕澇,以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味苦,性大寒。歸心、胃經。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臨床用名有大青葉、鮮大青葉、鮮大青葉汁。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大青葉(《新修本草》),臭大青葉(《安徽中草藥》)。

釋名

本品葉大而色青,故名大青。《綱目》雲:“其莖葉皆深青,故名。”

基原

為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莖、葉。

植物

大青 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 分佈於華東及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採集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

化學成分

葉含大青苷(cyrtophyllin),蜂花醇(melissyl alcohol),正二十五烷(n-pent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γ-穀甾醇(γ-sitosterol),異戊二烯聚合體(isoprene polymer),半乳糖醇(galactitol),鞣質及黃酮。莖含大青酮(cyrtophyllone)A、B,石蠶文森酮(teuvincenone)F,柳杉酚(sugiol),無羈萜(friedelin),赪桐二醇烯酮(clerodolone),赪桐甾醇(clerosterol),5,22,25-豆甾三烯-3β-醇(stigma-5,22,25-trien-3β-ol)。

藥理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大青葉煎劑體外對多種痢疾桿菌均有殺菌作用,對腦膜炎球菌和鉤端螺旋體有殺滅作用。

2.利尿和抗炎作用 大青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大青苷具有明顯的利尿和抗炎作用,大鼠灌胃給藥可使排尿量增加;對大鼠蛋清性及右旋糖酐性關節炎均有拮抗作用。

3.毒性 大青苷小鼠灌服的LD50為8g/kg;腹腔注射為5g/kg。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絲,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性寒。歸肺、心、肝、胃經。

1.《別錄》:“味苦,大寒,無毒。”

2.《綱目》:“氣寒,味微苦、鹹。”

3.《得配本草》:“入足陽明、手少陰經。”

4.《安徽中草藥》:“性寒,味苦、微辛。”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外感溫病熱盛煩渴,流行性感冒,肺熱咳喘,咽喉腫痛,痄腮,口瘡,黃疸,熱毒痢,癰瘡腫毒,丹毒,衄血,血淋,外傷出血。

1.《別錄》:“療時氣頭痛大熱,口瘡。”

2.《本草經集注》:“療傷寒方多用此,除時行熱毒為良。”

3.《藥性論》:“能去大熱,治溫疫寒熱。”

4.《日華子》:“治熱毒風,心煩悶;渴疾口幹,小兒身熱疾,風疹,天行熱疾及金石藥毒,兼塗腫毒。”

5.《綱目》:“主熱毒痢,黃疸,喉痹,丹毒。”“解心胃熱毒。”

6.《醫略六書·藥性總義》:“入心胃而解斑毒熱狂。”

7.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散瘀止血。主治腸炎,菌痢,咽喉炎,扁桃體炎,腮腺炎,感冒發熱,齒齦出血。”

8.《江西草藥》:“清熱,涼血,解毒。治急性肝炎,肺結核,矽肺,牙痛,蛇傷,過敏性皮炎。”

9.《福建藥物志》:“治血淋,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1.《醫略六書·藥性總義》:“無實熱者忌。”

2.《得配本草》:“脾胃虛寒者禁用。”

應用配伍

《得配本草》:“配好酒治肚皮青黑;佐犀角、梔子,治陽毒發斑。”

附方

1.預防乙腦、流腦 大青葉15g,黃豆30g。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7天。(《江西草藥》)

2.治乙腦,流腦,感冒發熱,腮腺炎 大青葉15~30g,海金砂根30g。水煎服,每日2劑。(同上)

3.治溫毒發斑 大青四兩,甘草、膠各二兩,豉八合。以水一鬥,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納豉煮三沸,去滓,乃納膠。分作四服,盡又合。此溫病得至七八日,發汗不解,及吐下大熱,甚佳。(《補缺肘後方》)

4.治大頭瘟 酌取大青鮮葉洗淨搗爛外敷患處,同時取大青鮮葉30g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5.治肺炎高熱咳喘 鮮大青葉30~60g。搗爛絞汁,調蜜少許,燉熱溫服,日2次。(同上)

6.治咽喉腫痛 大青葉30g,海金砂、龍葵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

7.治小兒口瘡不得吮乳 大青十八株,黃連十二株。上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千金方》)

8.治淋巴管炎 臭大青葉、木芙蓉葉各18g,黃柏9g,土茯苓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9.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臭大青葉、茵陳各15~30g,梔子9g。水煎服。(同上)

10.治熱病不解,下痢困篤欲死者 大青四兩,甘草、赤石脂各三兩,膠二兩,豉八合。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盡更作。日夜兩劑。(《補缺肘後方》)

11.治疔,癤,痱子 ①大青葉(鮮)90g。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 ②大青葉適量。水煎濃汁,加薄荷油適量,洗患處,每日2~3次。(同上)

12.治血淋,小便尿血 大青鮮葉30~60g,生地15g。水煎,調冰糖服,日2次。(《泉州本草》)

文獻綜錄

1.《綱目》:“大青氣寒,味微苦鹹,能解心胃熱毒,不特治傷寒也。朱肱《活人書》治傷寒發赤斑煩痛,有犀角大青湯、大青四物湯,故李象先《指掌賦》雲:陽毒則狂斑煩亂,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篤。”

2.《本草經疏》:“大青稟至陰之氣,故味苦、氣大寒、無毒。甄權雲:大青,味甘,能去大熱,治溫疫寒熱。蓋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熱明矣。《經》曰:大熱之氣,寒以取之。此之謂也。時行熱毒,頭痛,大熱,口瘡,為胃家實熱之證,此藥乃對病之良藥也。”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

味苦,大寒,無毒。主治時氣頭痛,大熱,口瘡。

藥性論

臣,味甘。能去大熱,治溫疫寒熱。

日華子本草

治熱毒風,心煩悶,渴疾口乾,小兒鼻熱疾,瘋疹天行熱疾及金石藥毒,兼塗醫腫毒。

本草圖經

古方治傷寒黃汗,黃疸等,有大青湯。又治傷寒頭身強,腰脊痛,葛根湯內亦用之。大抵時疾多用之。

本草綱目

大青氣寒,味微苦鹹,能解心胃熱毒,不特治傷寒也。《活人書》治傷寒發赤斑煩痛,有犀角大棗湯,大青四物湯。故《指掌賦》云:陽毒則狂斑煩亂,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篤。

主熱毒痢,黃疸,喉痺,丹毒。

本草經疏

大青稟至陰之氣,故味苦,氣大寒無毒。甄權云:大青臣,味甘,能去大熱,治溫疫寒熱。蓋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熱明矣。經曰;大熱之氣,寒以取之,此之謂也。時行熱毒頭痛,大熱口瘡,為胃家實熱之證,此藥乃對病之良藥也。

簡誤:大青乃陰寒之物,止用以祛除天行熱病,而不可施之虛寒脾弱之人。

本草乘雅

東方生風,入通於肝,其主木也,其色青也;言能宣大風木之用,因名大青。味大苦,氣大寒,雖待陽為標,熱為本,亦非陰凝走下之比;力使自外而內者,仍從自內而外也。讀仲景先生大青龍湯兩法,一主標陽本風之從化,一發標陽本寒之將隱,則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