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玄機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11日 (日) 18:1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h1>孕育玄機</h1> <h1>自序</h1> <p>古昔聖人憫民生疾痛顛危,作《靈》、《素》以明病源脈理,興醫藥以濟其殃枉,初無分於…”)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目录

孕育玄機

自序

古昔聖人憫民生疾痛顛危,作《靈》、《素》以明病源脈理,興醫藥以濟其殃枉,初無分於男女也。後世以病候多端,奈何以一人之心,兼理眾病,責其成功,故析醫教,各使專科,而婦人亦為一科矣。所謂擇科而醫,醫道之衰也。婦人雜病,無異男子。古稱難治者,難於悉其望聞問切之詳也,況胎產之尤難者乎。蓋病在旦夕,變在須臾,或虛或實,當補當瀉,玄機活法,必素日講習既明,而後可以投劑不訛也。倘生平無考究之詳,臨期乏運用之智,以狐疑未決之心,投含糊孟浪之劑,如夜行無燭,鮮不顛仆,良乎然哉!山人慨世人有婦人之專科,而無胎產之良訣,陳、薛二家著心頗佳,余如《產寶》、《便產》等方,並散見於各書者,未見發揮爽朗之妙,則治產者無所適從矣。雖其所投輒應,而閨閫皆春得乎。為是不揣拙鄙,旁求博採,仍取陳、薛諸家之言,擴以生平所歷之驗,斟酌損益,一證一論,縷析條分,彙輯成編,名曰《孕育玄機》。首「調經」,惟經正而生育可期也;次「保胎」,惟胎全而子嗣可興也;次「產後」,惟治產有法而母子全也。循是以治,而通以應變之宜,庶可轉危而安。昔之難者,今之易乎,專科者不有所規繩而為畫一之治乎?後之子孫世守其言,益加研礪,臻於上乘,又予心之所深望者矣。

天啟龍飛首歲辛酉七月既望之後五日 

會稽山人陶本學泗源氏題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七月望後 

後學乾堯謹錄

卷上

調經總訣

婦人經病,多是氣盛血虛,宜順氣養血為先。經水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逾月不來,或一月兩來,俱是不調之故也。先期而來,血虛有熱,當補血清熱,其經自准。過期不來作痛,乃血虛有寒,溫經養血,其痛自止。將來作痛,腹中陣陣,乍作乍止,血實氣滯,當行經順氣,痛自息也。經行著氣,心腹腰脅俱發疼痛,乃瘀血也,順氣消瘀,病即已矣。過期紫黑成塊,氣鬱血滯,涼血去瘀,順氣自平。過期色淡,乃痰多也,活血化痰。過期作痛,血虛有熱,生血清熱,導瘀行氣。過多不止,久之而成血崩,涼血補血。行後作痛,氣血俱虛,補氣養血。去多不止,乃發腫滿,是脾經血虛,健脾養血消腫。月水不行,發生腫滿,是瘀血滲入脾經,活血健脾,行氣消腫。日久不行,腹脅有塊作痛,是為血結癥瘕,調經止痛,塊能漸消。他如錯經妄行,口鼻出血,是火載血而上行氣亂也,滋陰降火,順氣調經。但脈若芤澀而不治,必成虛怯。經行身痛麻痹,寒熱頭疼,因觸經感冒,用五積散之類是也。

調經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則生育之道所不已也。欲使生育,在於調經。若使經不調而生育者,未之能也。《素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夫所謂月事以時下者,蓋言三旬以一來,則氣血和平,不冷不熱,不先不後,應時而下,不爽其候,乃謂之經,萬古不易之常道也。以和平之氣血,而交合以時,則胎孕乃成矣。若不調,則有先期而行者,有逾期而行者,有將行而作疼者,有行後而作痛者,有經行不止者,有經水不通者。夫先期而至者,血之熱,用四物加芩、連之類。逾期者,血之虛,四物加參、耆、白朮之類。過期而色淡者,有痰也,二陳加芎、歸之類。經水紫黑色及有塊者,血熱也,四物加芩、連、香附之類。若診肝腎脈遲微小,腹冷痛者,屬寒,四物加炒乾薑之類。將行而作疼者,血實而氣滯也,四物加莪朮、玄胡、木香;挾熱加黃連、木香;或四物加桃仁、紅花、香附之類。行後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八物湯。經行不止者,四物加阿膠、地榆、荊芥穗之類。經水不通者,八物湯加紅花、丹皮、桃仁、牛膝之類。要知經脈不調者,氣血之不和也。不和則生生之機滅息矣。然所以致其不和而不調者,豈無因哉?或天稟之素弱,而氣血之本虛;或勞心於世務,而真元之耗損。此皆足以致婦人之病,而經之不調,所由然矣。然則思欲生子,必使調經,舍調經而曰別有種子之仙丹,吾不信矣。

薛云:心脾和平則經候如常。苟或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脾胃虧損,心火妄動,先期用至者血熱;後期而至者血虛。然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有因脾經鬱火,有因肝經怒火,有因血分有熱,有因勞後火動。過期而至,有因脾經血虛,有因肝經血少,有因氣虛血弱。主治之法,脾經血燥者,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者,歸脾湯;肝經怒火者,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者,加味四物湯;勞後火動者,補中益氣湯;脾經血虛者,人參養榮湯;肝經血少者,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者,八珍湯。蓋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甘苦之劑,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一云:痰多佔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目必漸昏,肥人有之。以南星、蒼朮、川芎、香附作丸服之。肥人脂滿經閉者,導痰湯加芎、歸、芩、連,不可多用地黃,即用宜薑汁拌炒。肥人少子,亦由多痰,脂膜閉塞,子宮不能攝受陽精而施化也,宜服前藥。瘦人少子,因子宮無血,精氣不聚,可用四物湯養陰等藥。

加味逍遙散

當歸 白芍 茯苓(各錢半) 柴胡(八分) 甘草(四分) 白朮(一錢五分)

加丹皮、黑山梔各一錢。上水煎服。

歸脾湯

嫩黃耆 云白朮 制遠志 酸棗仁 木香 人參 茯神 炙甘草 龍眼肉

上薑棗水煎。

加味四物湯

當歸 生地 白芍 川芎 (加)白朮 茯苓 柴胡 丹皮

水煎。

加味小柴胡湯

柴胡 半夏 人參 黃芩 甘草

加生地,薑棗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黃耆 人參 炙甘草 白朮 陳皮 當歸 升麻 柴胡

上薑棗水煎。

人參養榮湯

人參 當歸 黃耆 白朮 陳皮 白芍 熟地 五味子 遠志 桂心 茯苓 炙甘草

薑棗水煎。

六味地黃湯

熟地 山萸肉 淮山藥 白茯苓 丹皮 澤瀉

上水煎服。

八珍湯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人參 當歸 地黃 白芍 川芎

水煎服。

經行先期

經血有先期而至者,其因不同:有因血分有熱,有因肝經怒火者,有因勞後火動。治法:血分有熱者,加味四物湯;肝經怒火者,加味逍遙散;勞後火動者,補中益氣湯。

愚按:經行先期,各有不同:有先一二日者,有先三四五六日者,有先一十餘日者,總一血熱之故。蓋熱有微甚不同,故行有早暮不齊耳。

加味四物湯 治經水先期血分熱。

當歸 川芎 白芍 阿膠 黃連 生地 艾葉 甘草 條芩 香附

水煎,空心服

加味逍遙散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調經)

經行過期

經血有過期而至者,所因亦不同焉:有因脾經鬱滯,有因脾經血虛,有因肝經血少,有因氣虛血弱。治法:脾經鬱滯者,歸脾湯;脾經血虛者,人參養榮湯;肝經血少者,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者,八珍湯。

又云:後期三五日者,為血虛,四物湯加參、耆、白朮、陳皮、升麻;瘦人只是血少,四物湯,倍歸、地,少加桃仁、紅花;肥人多痰,二陳湯,加南星、蒼朮、滑石、芎、歸、香附;來少色和者,四物湯;內寒血澀,來少或遲五六日以上者,四物加桃仁、紅花、丹皮、葵花。

歸脾湯 人參養榮湯

八珍湯 六味地黃湯(四方俱見調經)

經血錯亂妄行

婦人經血,一月一行,不失其候,故謂之月信。無病之人,應時而至。或前或後,以氣之冷熱不同,虛實各異也。又有一月之內三四至者,或五六日一來,或十日一來,或半月一來,謂之錯經妄行。古云: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蓋血隨氣行,氣亂則血亦亂,理固然耳。然豈無致之之因乎?究其因,或因於脾氣困弱,不能統攝,致血下陷而然者;或由於血虛血熱,沸騰而然者;或由於心多愁郁,不能主血而然者;或由於肝有鬱火,血不歸經而然者。所因不同,治法各異。慎毋曰:血熱則行,專以寒涼之藥止之也。若脾經虛弱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地榆之類;血虛血熱者,四物湯加芩、連之類;心多愁郁者,四七湯兼歸脾湯之類;肝有怒火者,小柴胡湯加山梔、香附、膽草之類,俱以順氣之藥佐之。氣一順,則血循經而錯妄者愈矣。

又按:有經行之日,出於口鼻,是火載血上,治當滋陰降火。有三月一行者,是謂居經,俗名按季。有一年一行者,是謂避年。有一生經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有受胎之後,月月行經而產子者,是謂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數月,血忽大下,而胎不殞者,是謂漏胎。此雖以氣血有餘、不足言,而異於常矣,此皆錯妄之類。然錯妄者,病也。調經者,所當亟治者也。若居經、避年之類,乃稟賦所然,固不必療以藥矣,醫家不可不知也。

補中益氣湯 歸脾湯(二方見調經)

四物湯

當歸 地黃 川芎 白芍

水煎。

四七湯

半夏 茯苓 厚朴 藕葉

姜水煎。

小柴胡湯

柴胡 半夏 人參 黃芩 甘草

姜水煎。

經行作痛

夫經行而作痛者,血實氣滯也。又云:風冷客於胎絡衝任,或傷手太陽、手少陰經,用溫經湯、桂枝桃仁湯;若憂思氣滯而血滯,用桂枝桃仁湯、地黃通經丸。

薛云:風寒傷脾者,用六君、炮姜;思慮傷血者,四物加參、術;思慮傷氣者,歸脾加柴胡、山梔;鬱怒傷血者,歸脾、逍遙兼服。

愚按:經行而作痛者,古云:血熱而氣滯也。夫血熱則不流通,氣滯則不運動,是宜作痛固然矣,蓋痛則不通也。莪朮、三稜等破其實,香附、砂仁、木香、青皮等行其氣,治法之正也,世人所易知也。然氣血兩虛之人,亦有經行而作痛者。夫氣虛則餒,而無力健運;血虛則澀,而經脈否滯,此人不易知也。治同血實氣滯之例,藥用疏導浚利之方,此經年曆歲,不可愈耳。一婦人二七天癸至,至七七之期,凡月水欲來,腹痛異常。以其素性多怒,每服行血利氣之藥,經血既來,腹痛暫止。然其病根常在,下月仍然,久久倍痛,困憊不可支矣。後予治之,詳探其根,知其氣血兩匱,不可疏利,惟以八珍湯,兼順氣之藥服之,氣足則健運,血旺則流通,腹不再痛而安。

又曰:經事欲行未行,臍腹絞痛者,為血滯。經水臨行時作痛者,為氣滯。

牛膝散 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氣攻胸膈。

牛膝 桂心 赤芍(炒)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炒) 當歸 丹皮(各一兩) 木香(三錢)

上末,每服溫酒調下一錢。或五錢,水煎服。

溫經湯 治寒氣客於血室致氣血凝滯,臍腹作痛,其脈沉緊。

當歸 川芎 芍藥 桂心 蓬朮(醋炒) 丹皮(各五分) 人參 牛膝 炙甘(各一錢)

水煎服。

桂枝桃仁湯 治經脈不行,腹中作痛,或上攻心脅,或因經脈不行,漸成積塊,臍如覆杯。

桂枝 芍藥 生地(各二錢) 桃仁(七枚,去皮尖) 甘草(一錢)

姜水煎服。

地黃通經丸 治月經不行,或產後惡露臍腹作痛。

熟地(四兩) 虻蟲(去頭翅,炒) 水蛭(糯米同炒黃,去米) 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溫酒下。

月水不斷

婦人月水不斷淋瀝,或因勞傷氣血而傷衝任;或因經行而合陰陽,以致外邪客於胞內,滯於血海故也。

薛云:若鬱結傷脾,用歸脾湯;恚怒傷肝,用逍遙散;肝火妄動,加味四物湯;脾氣虛弱,六君子湯;元氣下陷,補中益氣湯;熱傷元氣,前湯加五味子、麥冬、炒黑黃柏。

愚按:月水之行,婦人無病者恆以三日而淨。元氣既弱,不能統攝,多有四、五、六日者,此外淋瀝不止,謂之不斷。究其致病之因,或因勞傷,氣血虛弱,衝任不能約制於經血;或由於寒熱邪氣客於胞內,滯於血海,此一恆人能辨也。余思世俗婦人,縱性者多怒,多怒則肝傷。夫血藏於肝,肝有怒火,其氣盛滿,不納不藏,所以血下不斷,非如風寒與衝任氣虛者比,必用柴胡、香附、芎、芍、防風、山梔、膽草、黃芩,加以六味丸料,則血自止矣。屢驗。此因血去多則生風,故用六味以補血,山梔、防風等以瀉肝火,神效。

四物湯(見錯妄) 補中益氣湯 加味四物湯 歸脾湯 逍遙散(四方見調經)

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 半夏 陳皮

姜水煎服。

四君子湯(即六君子去半夏、陳皮)

順氣散瘀湯 治經行時著腦、心、腹、腰、脅痛不可忍,脈弦急不勻,乃瘀作痛也。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 桃仁 紅花 玄胡索 莪朮 青皮

水煎服。

四物調經止痛散 治月水將來或將盡前後數日腹痛。

當歸 玄胡索 廣沒藥 頭紅花(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黃酒送下。

大調經湯 治婦人血氣虛弱,血海寒冷,經水不調,或心腹疼痛,或下白帶如魚腦,或似米泔,不分信期,每月淋瀝不止,面色痿黃,四肢無力,頭目眩暈。

當歸 芍藥 香附(各六分) 川芎 熟地(各五分) 人參 砂仁 阿膠 沉香(另研) 小茴香 吳茱萸 肉桂 粉草(各三分) 玄胡索 白朮 茯苓 黃耆 陳皮(各四分)

水煎服。

調經順氣湯 治婦女經閉不調,或前或後,心腹疼痛。

當歸 芍藥(鹽炒) 生地 香附 阿膠 丹皮 桃仁 紅花(各一錢) 川芎 艾葉(各八分) 白朮(五分) 甘草(四分)

上姜水煎服

調經散

川芎 吳茱萸 人參 半夏 白芍 當歸 丹皮 肉桂 阿膠 甘草(各一兩) 麥冬(二兩半)

上每服五錢,姜五片,水煎服。

經閉

婦人經閉不通者,或因食少,胃氣之化源薄,而血無所榮;或因中消胃熱,內火盛而津液內損;或因墮胎,及多產傷血;或久患潮熱耗血;或久發盜汗耗血;或因勞心,致心火上炎,而胞脈閉;或七情傷心,心氣停結,而血不行。此數者,皆令經脈不通。大率以生血為主,補血除熱之劑,隨症用之。其心火上炎者,宜降火而安心。心氣停結者,宜通心而解鬱,兼以血藥補之,則經脈自通。又云:經閉者,多因損傷脾胃,以致血少不行,只宜補脾益榮湯,使脾旺則能生血,經自行矣。有積滯者,加曲糵為妙。果因血塊凝結,方宜破血通經,但不可輕用耳。

薛云:經血,陰水也。屬衝任二脈,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其經閉者,有因脾氣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鬱而血不行者,有因胃火而血消爍者,有因勞傷心而血少者,有因怒傷肝而血少者,有因腎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氣虛而不能行血者。

愚按:婦人經脈不行者,其暫時不行,或由於瘧痢之後,或由於傷寒之後,或因於瘰癧之後。如前薛氏所言之類,各有不同,治各因其因而藥之,可愈矣。其有久久不行者,予因思世俗婦人,患此者,多由鬱結在心,鬱怒在肝,憂思在脾。三經之氣,不能暢達,則榮身之血,日且耗減,尚安望其血之有餘,流灌衝任,下為月水哉?一婦人怒而且郁,以同室之妒也,月事不至者,半載有奇,且兼夜熱、咳嗽、吐血、聲啞、喉瘡、容顏枯槁。多醫視之,以為必危。家人視若死灰不復再燃。余曰:病由情志,倘誘以喜,而善調以藥,猶可挽回。眾在疑信。予用枸杞子一兩,茯苓、遠志、棗仁、當歸、生地、麥冬、香附、貝母等,補心生血;解鬱之藥,兼以百事順其情,而無少拂之意。一月之內,枯葉再榮,經通聲亮,血止嗽除。斯見鬱結者,則血脈乾涸,而意適者,則血脈自暢也。大抵婦人女子,所見極狹,拂鬱者恆多。患此者,惟能自解,斯可耳。有等婦室,天稟素弱,一旦月事不來,或數月,或半載,診其脈體安靜,不鼓不躁,又無咳嗽、夜熱之症。此惟調補之劑,俟其元氣稍充,自然經行。不可因其不月,遂用疏導之劑。若急遽苟且,反成壞症。慎之!慎之!

養真湯 治經閉,臍下一塊,已經久遠,百藥不效,服數劑經行,又數劑塊消。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薑汁炒) 黑山梔 山萸肉 茯苓 小茴香(炒) 益母草 香附(四制) 陳皮(各等分)

上銼,六劑,水煎服。經通之後作丸服。

血崩

婦人衝任二脈,為經血之海。人身之血,外循經絡,內榮臟腑,有餘者,流灌衝任,下為月水。陰陽和平,經下依時,不愆其候。倘使勞傷過度,七情致虛,不能約制,血不循經,則忽然暴下矣,甚則昏暈。崩血之脈,數小為順,脈洪大為逆。治以調脾為主。

薛云:《經》曰:陰虛陽搏為之崩。又曰: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又曰:脾統血,肝藏血。治法:若因脾胃虧損,不能攝血歸源,用六君加芎、歸、柴胡;若肝經有火,而血下行,用奇效四物湯,或四君加柴、梔、芩、術;若肝經風熱,而血妄行,用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加梔、芍、丹皮。若怒動肝火,而血沸騰,亦用前藥;若脾經鬱結,而血不歸經,用歸脾加柴、梔、丹皮;若悲傷胞絡,而血下崩,用四君加柴、梔、升麻。崩漏不止,若不早治,漸至於崩中不息,甚則化為白濁、白淫、血枯、發熱勞極之症,不可治矣。

崩漏之疾,乃血大下,豈可為寒?但血去後,其人必虛,當大補氣血為主。東垣專主於寒,而不言熱者,亦間而有之,但不知熱之甚也。

愚按:天地生人,氣與血也。惟外不傷於勞後,內不傷於七情,則氣血沖和,主於心,藏於肝,統於脾,氣不下陷,血乃升騰,循環經絡,榮養百脈,滋生臟腑,有餘之血,流灌衝任,血海盈溢,下為月水。一月一來,不爽其候,如潮之有信也。乃多思多慮而心傷,大怒大鬱而肝傷,勞倦飲食而脾傷。夫君主之官傷,則血無所主,乃妄行而下;將軍之官傷,則血無所歸,乃不循經而下;倉稟之官傷,則血無統攝,乃脫陷而下。傾刻之間,大下升斗者,謂之崩。崩之日久,淋瀝不止者,謂之淋。皆以三精虧損,失其禁固之權也。風冷所搏,房勞所觸,間有之耳。治法:傷心者,以補心為主;傷肝者,以平肝為主;傷脾者,以補脾為主。佐以升舉、止澀、涼血之藥可也。若曰:血熱而一於涼,血滑而一於澀。吾恐芩、連、梔、柏徒傷胃氣,牡蠣、棕灰枉費兜攔。不究本而末治,未見其能收功於旦夕也。

凡暴崩人事昏沉,汗出不收,六脈微弱,似有似無,氣息奄奄,必用人參一二兩。煎服即蘇,不然難救,不可遽投血藥,又不可用涼血藥。

王汝言案中,有多食著惱,以致血崩者,須用消食藥,導去其食。此因飲食填塞中氣,不能健運,不能統血之故耳。

奇效四物湯 治肝經虛熱,血沸騰而崩久不止。

當歸 熟地 芍藥(炒) 川芎 阿膠 艾葉(炒) 黃芩(炒,等分)

每服四錢,水煎服。

涼血地黃湯 治婦人血崩由陰虛不能制火,故血熱而崩。

黃芩 荊芥穗(各七分) 蔓荊子 黃柏 知母 藁本 細辛 川芎 黃連 羌活 升麻 柴胡 防風(各三分) 生地 當歸(各八分) 甘草(五分) 紅花(少許)

上,水鍾半,煎八分服。

龍骨散 治血崩不止。

龍骨(煅) 香附(炒) 當歸(各一兩) 棕灰

上細末,每服四錢,空心米湯調下。

膠艾丸 活血崩,老婦尤效。

香附(童便炒,一兩) 玄胡(炒,六錢) 阿膠(炒,一兩) 白姜(鹽酒或米醋炒,八錢) 艾葉(一兩,用糯米糊作餅,瓦上焙乾,研為細末)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送下。

如聖散 治血崩,三服全愈。

棕櫚子 烏梅肉 乾薑(俱燒存性,為末,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烏梅湯下。

七灰散 治血崩效,此方專澀。

蓮蓬殼 益母草 旱蓮草 罌粟殼 醃蟹殼 棕葉 藕節(各等分,俱燒灰存性,為末)

上末,醋點湯,空心調三錢。

又方 治風熱血崩。

荊芥穗燒焦為末,每服三錢,童便下。

獨聖散 治肝經有風熱血崩。

防風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煮白麵,清飲調下。

又方 用四物湯加荊芥穗、條芩,止血神效。

又方 治脾胃氣虛血崩,神效。

白朮(八錢) 白芍(三錢)

水煎服,立效。

限外經行

婦人經血,七七限外,氣血衰少,僅供一身之養,無有饒餘下為月水。若已經斷絕,復一旦再來,多因勞心、勞力,又兼多怒,血不循經以養身,而流於衝任,下為月水,此與脫陷相同。治須補中、平肝、養心,用歸脾湯、逍遙散、補中益氣湯為主。或溫、或涼、或提,少少佐之。本源堅固,血不下行,復其循經之舊矣。

愚按:《內經》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絕。外此不再月,理也。如天道秋冬令行,萬物歸藏,而草木枯槁,無發生之機也。今有婦人,月水既絕於四十九年之前,復來於五旬有餘之後,此豈氣血有餘而然乎?切思年少之人,血盛而藏納於肝,晝夜運行於經絡,養榮乎肢體。養身之血,積於血海,充裕而有餘,羨下為月水。一月一行,此常候也。所謂七欲其損是已。及其垂老,氣血既衰,僅可充身,安得有餘復為月水?若使復有月水,必其憂勞過傷,或性急多怒,肝氣盛滿。今既不能納血,又不能攄血於諸經以養身,兼以土被木侮,又不能統攝,以致脫陷,非有餘如少壯時當來之血也。久而不已,大可畏也。倘有明師洞知治法,在於大補氣血,平肝養脾,攝血歸經,患婦又能慎起居,戒性澄心以養之,轉履霜為陽和,所可必也。奈何患者多不自重,又且縱性不已;而時師只以涼澀為治,無遠圖救本之能,涼澀稍效,輒頌神功,隔月又來,止澀數四,終成不起。一婦人年逾五十,素多怒、多勞,診得革脈,而左關弦甚,決其病將至。忽口歪、語蹇,風木旺也;兼有逾限之經,肝不藏也。理宜慎起居,兼以平心戒性,而藥以平肝扶土,猶可全也。奈何多醫視之,僉以涼澀,希其近效,不知拔本塞源之方,後終不起。此可以為不知治本之戒也。又有一等婦人,天質太厚,七七限外,亦有經行者。蓋因限內未曾斷絕後。若既斷而後行者,則系病矣。

有崩漏既久,忽然所來者皆白水,何也?《經》曰: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髓枯是也。蓋經血必假火色而後紅。今胃中新液,脾已受傷,不能統攝,脫陷而下,故無火色,而所漏者白水耳。此宜補中升固,所當不容緩者。

《心鏡》曰:年高婦人漏下赤白,多是憂思過度,氣血俱虛,此為難治。必須大補氣血,養脾,開固,庶保十之二三。薛氏治年老婦人月事復行,皆大補獲安。

一老婦年五十三,血崩久不止,諸藥不效,以橡斗子、蒼耳草根二物,燒存性,用四物湯加白芷、茅花、乾薑,煎湯調服。

蒼耳散 治婦人血崩不止。

蒼耳草一味燒灰存性,好酒調服,立止;或四物湯調送亦效。

唐瑤經驗方 婦人五十外經水不止,作敗血論。

茜根(一兩) 阿膠 側柏葉(炒) 黃芩(各五錢) 生地(一兩) 胎髮(三錢,煅)

上分六服,每帖水一盞半,煎七分,入發灰服。

[附]調經方

婦人經行諸病多因氣盛血虛之故。

調經養血湯 專治婦室氣血不和,胎產諸病。蓋婦人以血為主,以氣先不調,故血脈不順而諸病生。

香附(炒,二兩) 烏藥 砂仁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薑汁浸、焙,各一錢) 炙甘(三分)

上薑棗水煎。如氣痛加吳萸,如痰多加二陳。

千金調經湯 治經水不調;或曾小產;或帶下三十六疾,腹痛口乾;或發熱,小腹急痛,手足煩熱,六腑不調,時時泄血,久不懷孕。

當歸 川芎 白芍(炒,各二錢) 人參 阿膠(炒) 丹皮 肉桂 吳茱萸(炒,各二錢) 甘草(五分) 麥冬 半夏(各一錢五分)

上姜水煎。

經水先期而來,血虛有熱也。當補血清熱。

當歸(一錢五分) 川芎 阿膠 黃柏 知母(各五分) 白芍(炒) 黃連(姜炒,各八分) 生地 條芩 香附(各一錢) 艾葉(三分) 甘草(三分)

水煎空服。

經血過期不來作痛,血虛有寒,治當溫經養血。

當歸(一錢五分) 川芎 肉桂 甘草(各五分) 芍藥(炒) 熟地 香附 蓬朮 蘇木(各一錢) 紅花(三分) 木通(八分) 桃仁(去皮尖,二十個)

水煎,空肚溫服。

經水將來作痛者,血實氣滯也。治當行血順氣。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 黃連 香附 桃仁(去皮尖) 紅花(減半) 玄胡索 丹皮 莪朮(各等分)

上,水煎,空心溫服。如發熱加柴胡、黃芩。

經水過期而來,紫黑成塊者,氣鬱血滯也。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 桃仁 紅花 丹皮 青皮 甘草 香附 玄胡索

上水煎服。

經水過期而來,色淡者,痰多也。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上姜三片水煎服。

經水過多久不止者,成血崩也。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白朮 條芩 阿膠 茯苓 黑山梔 地榆 荊芥 香附

水煎空服。如久不止者,加茅根汁、京墨汁同服。

經行後作痛者,氣血虛也。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熟地 人參 白朮 薑炭 甘草

薑棗水煎服。

經水去多久不止,發腫滿者,是脾經血虛也。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熟地 茯苓 白朮 甘草 砂仁 香附 大腹皮 牛膝 木香

上水煎服。

經水久不行,發腫者,是瘀血滲入脾經也。

當歸 川芎 白芍 桃仁 紅花 丹皮 乾薑 肉桂 厚朴 枳殼 木香 香附 牛膝 玄胡索

上水煎服。

卷中

胎前

種子之法在於調經。經若不冷不熱,不先不後,經前經後無有作痛,此平和之氣血也。氣血和,生意盛,未有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者矣。且男女交媾,天下所同,成男成女,各有所異,何以故哉?古今男女交合,二情胥暢,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血開裹精,陰外陽內,陰含陽胎,而男形成矣;陽精先至,陰血後沖,精開裹血,陽外陰內,陽含陰胎,而女形成矣。又有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大凡人父少母老,產女必羸;母壯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先察乎此,受氣偏瘁,與之補劑。補羸女必養血壯脾,補弱男必壯脾節色。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貴俟壯而婚。此疾外務內之本也,不可不知。

胎脈

《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解之者曰:搏者,近也。陰脈逼近於下,陽脈別出於上,陰中見陽,乃知陽施陰化,法當有子。《經》又曰:手少陰動甚者,妊子也。解之者曰:手少陰屬心,足少陰屬腎。心主血,腎主精,精血交會,適投於其間則有娠。又三部浮沉正等無病者,有娠也。又左尺脈浮洪者為男胎,右尺脈浮洪者為女胎;兩尺脈俱浮洪者為兩男,俱沉實者為兩女。《脈訣》云:肝為血兮肺為氣,血為榮兮氣為衛,陰陽配偶不參差,兩臟和通皆類例,血衰氣旺定無娠,血旺氣衰應有體。又曰:寸微關滑尺帶數,往來流利並雀啄,小兒之脈已見形,數月懷耽猶未覺。又曰:左疾為男右為女,流利相通速來去,兩手關脈大相應,已形亦在通前語。又曰:兩手帶縱兩個男,右手帶橫一雙女。左手脈逆生三男,右手脈順還三女。寸關尺部皆相應,一男一女分形症。又曰:左手太陽浮大男,右手太陰沉細女。諸陽為男諸陰女,指下分明長記取。三部沉正等無疑,尺內不止真胎䍱。

愚按:近世醫家診視胎脈,皆宗諸家訓解,以尺脈為主,然多不驗。夫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蓋言左寸心脈,屬少陰經。然左寸,陽位也,其平常之脈浮大而散,陽體也。陰搏陽別者,言少陰心脈,忽見沉伏,按之動甚,無復浮大而散之陽體。是以謂之陰脈搏擊,而與陽體之平脈為殊別耶,為妊子之兆。故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所以然者,以心主血脈,女人受胎之後,血不下脫,積以養胎,彼榮氣所化之血,既皆心之所統,則所見之脈,安得不實盛而不鼓動耶?又《平人氣象論》曰:婦人手少陰動甚者,妊子也。《靈樞·診尺篇》亦曰:女子手少陰動甚者,妊子。夫手少陰言左寸心脈也,動者謂滑利搖動不寧靜也。如滑利而過甚,則妊子之脈也。及王太僕解經,改手經為足經,夫以手為足,豈不曰懷娠之事當在下體?下體當應尺脈,況胞門子戶又在尺也。丹溪朱氏復從而和之:受胎當在臍腹之下,則氣當盛於下,故尺鼓擊有力,與陽之寸脈殊別也。又謂當兼手足二經。此皆悖《經》之甚,所不敢遵。夫手少陰脈何以動甚而懷胎?蓋心主血脈,既以懷娠,則血養胞胎而不下脫,由是血脈上壅,而所主之脈滑利動搖,故知其妊子也。夫動而過甚,則必生子;如既動而不甚動,則必生女。余常以此脈診視胎脈,無有不驗。《脈訣》云:諸陰為男諸陰女,所言大是。蓋浮大動數滑,陽脈見,多生男;沉澀弱弦微,陰脈見,必生女。有六脈俱微,或俱無,身冷自汗而不月者,乃脈道閉塞而成胎,然多是女胎。設若輕取若動而重取則否;或指下弦滑而稍按即空;或動而不流轉,如迎刃他部,時見怪狀,而本部獨不流動;此則月信雖停,必是氣血為病,皆不可誤認為胎脈也。

無子之因(男女均有精) [附]種子方

夫有夫婦必有生育,天地間之常也。今有婦人,容貌起居如常,又無大病,月水依期,自少迄壯,絕不生育。薛氏曰:丹溪云,人之育胎者,陽精之施也。陰血能攝精成其子,血成其胞,胎孕乃成。今婦人無子者,卒由血少,不足以攝精也。然欲得子者,必使補其精血,無使虧欠,乃可以成肥孕。若泛用秦桂丸等劑戕臟腑,禍必旋踵矣。竊謂婦人之不孕,亦有因六淫七情之邪,有傷衝任;或宿疾淹留,傳遺臟腑;或子宮虛冷;或氣旺血衰;或血中伏火;又有脾胃虛損,不能榮養衝任。更當察其男子之形,虛實何如?有腎虛精弱,不能融育成胎者;有稟賦原弱,氣血虛損者;有嗜欲無度,陰精衰備者,各當察其原。而治之大要,當審男女之尺脈:若左尺微細,或虛大無力者,用八味丸;左尺洪大,按之有力者,用六味丸;兩尺俱微細,或浮大者,用十補丸。若誤用辛熱燥火,不惟無益,反受其害矣。無子者,其因不同,不獨婦人之無生也。或風水不利,或夫婦年命相剋,或夫婦俱有疾病。夫風水年命,非藥可救。若夫疾病,必須藥治,不生子而治婦人,人知之矣。然獨非男子之故哉。男子有腎虛精滑;有精冷精清;或臨事而不堅,堅即流而不射;有盜汗夢遺;有便溺淋澀;有腰憊不能轉搖;有好色以致陰虛;有勞熱;有虛寒者,諸如此類,必按症治之,以藥猶可育也。蓋無山不草木,無地不生物,要在栽培而灌溉之,生機勃然不可遏也。又有人所不及知,而已所獨知,不語諸人,不療以藥,先輩無剖露之言,後世昧治療之法,終於孤獨,委之天命,良可悲哉。予故吐露其理,以示諸人。男子之交,交其神也,交其精也。神交而精不交,何以成形?既交而即泄,則陰精之後至也,猶或可以成女。有等宮牆外望,不睹室家之好,垂首而返,兩無繾綣之情,是神與精兩不交也。夫兩石相擊,而後火生焉。兩不交而何以成生育哉?觀此則難獨咎於婦人矣。世人若有是病,急求治療,毋諉諸天。生育之道,男女各輸其精,然後成形,非男精女血之謂也。予嘗以其理而詳辨之。《黃帝素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絕;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八八而天癸絕。然男女均稱為天癸,則男女均有精也。世人認男子之精為天癸,以其所見於外者言也。認女子之血為天癸,亦以所見於外者言也。予思女子之經行,乃真精之充長,故經血之外見,因經行而知天癸至矣。若以經血即為天癸,則男女之身,尺寸之膚,皆有血養,則尺寸之膚皆天癸耶?特以女子屬陰,血有餘而月脫。男子屬陽,血不足而無下也。按《上古天真論》曰:由是男女交媾,各輸其精,胎孕乃成。若云男輸精,女輸血,豈理也耶?果使女輸血而無精,何古聖歷歷言之耶?《易》曰:陽精陽氣,聚而成物。又曰: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又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靈樞·決氣篇》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之精。蓋精者,五臟六腑之真液,內含生氣,而具有魂魄神意志,故能施化而成形也。《心印經》亦云:人各有精,精各有神,神合其氣,氣合其真。《子華子》云:生之所自謂之精,兩精相薄謂之神。《關尹子》亦云:兩精相薄而神應之。歷觀古聖先賢之言,未曾有以血言者也。知此則知女人天癸為陰之精,男之天癸為陽之精,而成胎非血有明據矣。且腎為藏精之所,男女皆有腎,則皆有精藏焉。未聞女子之腎,所藏者獨血也。腎之所藏者非血,而交感以施泄者,獨為血,萬萬無是理也!有志斯道,惟細詳之,毋學侏儒觀場,隨眾喧喝可耳!

婦人受胎,氣血壯健,略無少病,月經如期,一交而孕者,常也。有艱於子嗣者,經水不調之故耳。經水不調,真精不足可知矣,焉能妙合而凝耶?然有生平多病之婦,常臥衽席之間,亦能生子。此腎中陽氣,先天稟素旺也。亦有月經先期一二日者受胎,若先期多日,並逾期者,萬無受孕之理也。或曰:婦人受胎,大都必氣血壯盛者。今有癆怯之婦,氣血已大虛矣,故為反能成胎?答曰:此如枯木,猶有生意未絕,開花結果,終致萎謝,不成正果也。夫勞怯之婦,血已乾涸,結胎者,腎之真精猶未盡乏也。此見生子,不在於血矣。

凡求子者,交會之禁,固所當遵。轉女為男,理之所有。其受孕以一、三、五日為男,二、四、六日為女,理之常也。然其化生之妙,恐未必然也。過六日不成胎,尤未必然也。若婦人怯弱,經既淨後,元氣未復,生意不濃,直至十二三日後,精神稍復,交感方娠。不然,雖一、三、五日,亦罔益也。大抵陽精先泄則成女,陰精先至則成男,此不易之確論也。

[附]種子方

滋陰百補丸 治婦人勞傷氣血,諸虛百損,五勞七傷,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尪羸乏力。

香附(一斤,分四制) 益母草(半斤,火焙乾,另為末,不見日並鐵器) 炒玄胡索(二兩) 當歸(六兩) 川芎 熟地 芍藥(炒,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 茯苓(各四兩) 炙甘草(一兩)

上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螽斯丸 治婦人赤白帶下,經候不調,或前或後,行時小腹作痛,腿膝麻痹,腰腹疼痛,子宮不能攝受。

生地 熟地 當歸(各四兩) 陳皮 五靈脂 蘇木 紅花(各一兩) 白茯苓 川芎 赤芍 枳殼 黃芩 青皮 玄胡索(各二兩) 制香附(一斤) 乾薑(炒,五錢)

上末,用艾湯入醋一盞,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送下。

滋血暖宮丸 氣血不足服此藥,無不孕者。

香附(制,十二兩) 當歸(二兩) 艾葉(酒煮曬乾) 白芍(酒炒) 川芎 熟地 阿膠(炒)

上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醋湯下,以食壓之。

妙應丸 治婦人氣虛痰盛,滿溢子宮,不能受精,肥胖婦人服此大效。

蒼朮(米泔浸,酒炒) 人參 黃耆(蜜炙) 白朮(土炒) 生地 陳皮 半夏 當歸 茯苓(各一兩) 滑石 炙甘(各七錢)

上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薑湯下。

加味養榮丸 此藥能使婦人速孕,且無小產之患。

熟地 當歸 白朮(各三兩) 白芍 黃芩(炒,各一兩五錢) 川芎 人參 茯苓 香附 陳皮(去白) 麥冬 貝母(各一兩) 阿膠(炒) 炙甘(各五錢) 黑豆(四十粒,炒去殼)

上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前溫酒或鹽湯任下,忌諸血。

神效墨附丸 治久不孕育,月經不調及數墮胎甚效。

香附(一斤,四制) 艾葉(四兩,醋四大碗,同香附搗爛,捏餅如錢,新瓦烙干,研末) 熟地 當歸 川芎 人參 茯苓 南木香(各一兩) 京墨(一兩,火煅煙盡,醋淬)

上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溫酒下。

八珍益母丸 專治氣血兩虛,脾胃虛弱,飲食少思,四肢無力,月經違期,或先期而至,或腰腹脹,緩而不收,或斷或續,或赤白帶下,身作寒熱,服之無不效。一月之後即可受胎,甚者服藥一斤,必對期受孕。

益母草(四兩) 人參 白朮(土炒) 茯苓 炙甘 川芎 白芍(醋炒) 熟地(酒蒸)

上末,蜜丸,彈子大,空心,蜜湯下一丸。如作小丸,則丸如小豆大,每服七八十丸。如脾胃虛寒者,加砂仁一兩,姜炒;如腹中脹滿者,加山楂肉一兩,飯上蒸曬。

經驗種子方

人參(一兩二錢) 白朮(二兩) 茯苓(一兩五錢) 炙甘(五錢) 當歸(二兩) 川芎(一兩) 芍藥(一兩五錢) 熟地(四兩) 鹿角霜(一兩五錢) 阿膠(一兩) 玄胡索 破故紙 杜仲 牛膝 黃芩 桑寄生(各一兩) 香附(四兩,四制) 益母草(末,四兩) 枸杞子(二兩) 麥冬(一兩五錢) 山藥(二兩) 黃耆(一兩五錢)

上除熟地酒蒸爛另搗外,余共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淡鹽湯下。以上治女。

聚精丸 精清薄者用之,神效。

魚鰾(八兩,切細,麵炒成珠,再加酥油,炒黃色) 當歸(一兩,炒黃色) 沙苑蒺藜(一兩,炒黃色)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或鹽湯下。人年四十以外,加童便煮大附三錢。服藥忌魚。

老龜丸 專補原陽精髓,腰腎強健,委可興,速可久,兼治五勞七傷,烏須種子。神效。

龜(半斤以上者一個,清水煮熟,去甲用肉,以好酒浸,火干,研末) 人參(一兩) 羯羊肝(四兩,煮熟) 韭菜根(去須,干,二兩) 菟絲子(酒煮,二兩) 當歸 枸杞子 銀杏仁(去衣、心) 蓮肉(去心,各二兩)

上末,入羊肝、龜肉,搗千餘下,丸,梧子大,空心,白湯或酒送百丸。

種子鹿興丸

鹿興(三條,酒炙熟,銼片,用頭男胎人乳浸,曬,七次) 蜜魚膠(一個,淡者佳,約重二三兩,切片,銅鍋炒干,發泡時加豆酒一碗,以干為度) 沙苑蒺藜(四兩,微炒) 川歸 白芍(各四兩) 菟絲子(二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酒送,早晨及臨臥服。忌蔥、韭。

延壽丹

黃狗腎(三副,酥炙) 黃耆(二兩,蜜炒) 山藥(二兩) 人參(四兩) 山萸肉(三兩) 鹿茸(二對) 鹿角膠(三兩) 枸杞子(三兩) 杜仲(二兩半) 鹿跑草(三兩) 茯苓(三兩) 破故紙 天冬 鎖陽 仙茅(各二兩) 紫河車(二具) 牛膝 五味子(各一兩) 熟地 沙苑蒺藜 菟絲子 丹皮 魚鰾(麵炒成珠,加酥油炒黃,各四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

資始乾健丸 男子少病而無子宜服。

秋石 鹿角霜(各四兩) 人參 枸杞子 山萸肉 麥冬 天冬 杜仲(姜炒) 生地 熟地(各二兩)

上為末,老米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一月後,俟女子月經淨,男子空心服車前草湯半盞,交即有孕。

端效丸 治元氣不足,腎虛陽脫易萎易泄,尺脈微弱,壯陽益氣,補虛添精。

菟絲子 枸杞子 破故紙(酒炒) 韭子(炒) 茴香(鹽炒) 川山甲 京墨(煅) 遠志 蓮芯 紅花 蓮肉 母丁香 芡實 牛膝(酒洗) 木香(各一兩) 巴戟天(酒浸,去心) 益智仁 川楝肉 青鹽 沉香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或鹽湯下。

還少丹 尺脈細微,陽事痿弱,精氣不射無子。

熟地 枸杞子(各一兩五錢) 川牛膝 制遠志 山藥 山萸肉 白茯苓 川巴戟 五味子 石菖蒲 楮實子 肉蓯蓉(酒洗) 杜仲(姜炒) 茴香(炒,各一兩)

上末,蜜和,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下,或鹽湯下,日三服。

加味虎潛丸 腎脈虛弱,精神短少,腰膝無力,此藥健筋骨,補腎壯精。

人參 黃耆(蜜炙) 白芍 當歸 山藥(各一兩) 鎖陽(酥炙) 虎骨(酥炙) 龜板(酥炙) 菟絲子 補骨脂(炒) 杜仲(姜炒) 五味子(各七錢半) 牛膝(酒浸,二兩)

上末,蜜共豬脊髓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滋陰大補丸 腎虛微弱,陰陽兩虛,補陰和陽,生精益血,潤肌澤膚,強筋壯骨。

牛膝 山藥(各一兩五錢) 杜仲 山萸肉 巴戟 肉蓯蓉 五味子 茯苓 茴香(炒) 遠志 石菖蒲 枸杞子(各五錢) 熟地(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紅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或鹽湯下。以上治男。

論子宮

愚按:《易》曰: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又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又《內經》曰:胞門子戶,為受胎之所。丹溪云:陰陽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處,名曰子宮。一系在下,上有兩歧,一達於左,一達於右,精勝其中,則陽為之主,受氣於左子宮,而男形成。精不勝血,則陰為之主,受氣於右子宮,而女形成。夫男左女右,陽左陰右,天地之定位也。以左右分男女之受胎,固揆之以天地間之常理耳,似或可信者。然自予思之,亦不能無疑焉。假使人生一男,必左子宮之所受也,無庸議矣。人生一女,必右子宮之所受也,亦無庸議矣。至於駢胎同生二男,則右子宮亦可以成女矣。一乳二女,則左子宮亦可以成又矣。吾恐左男右女,既一定而不可易,安得陽成陰,陽成陽,左易右,右易左耶?且又有說焉,按國朝天順時,揚州民家一產五男,皆韶秀。又汝寧秀才燕生妻一產三男。知州陸人傑榜境內同時一產三女者妻之。又當塗縣吳倫妻一產三男一女。及不佞所目睹耳聞,二男二女,三男三女,不可勝記。然則二男二女者,猶曰子宮左可男而右可女也。其五男,三男,三女,並三男一女者,豈婦人之子宮,或有五而生五,或有四而生四,或有三而生三也?不然,則生五者,餘三無所著;生四者,餘二無所著;生三者,其一受於何所耶?故知子宮有二,左男右女之說,為誕而不經,甚矣。愚謂獨男獨女,生理之常;駢胎、品胎,生理之異。如蓮開並頭,果生雙子,木之連理,瓜子同蒂,核之雙仁,卵之二黃,魚之比目,鳥之比翼。虎一交而生,兔望月而孕,與夫周生八士,四乳各二,蓋有不期然而然者,非常理也。豈曰胞門子戶,必其左成男而右成女哉?此理之所必無者也。理必無而丹溪言之,乃一時信口之談耳。不然,則丹溪而生有窺垣之聖,如秦越人者,能知五臟癥結,婦人子宮,或一或二,或左或右,何不一一剖晰,著為其說,以垂示萬世,必待丹溪出而始言之耶。又按雲南永昌軍民府有九嶺,在城南相傳有一婦浣絮馬羅池,觸沉木有感,因妊產九男,後沉木化為龍,眾子驚走,惟季子背龍而坐,因砥其背,蠻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故名九隆,長而黠,遂推酋長。又有一婦生九女,九龍兄弟妻之。夫觀此一產九男,一產九女,益知左右子宮有二之說,為不足信矣。

妊娠惡阻

惡阻者謂嘔惡阻其飲食是也。由婦人胃氣怯弱,中脘停痰,受孕之後,經血既閉,飲血相搏,氣不宣通,遂致肢體沉重,頭目昏眩,惡聞食氣,好食酸鹹,多臥少起,甚作寒熱,心中憤悶,嘔吐,恍惚不能支持。治宜豁痰導水,理氣養血。

薛云:若中脘停痰,用二陳加枳殼;若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枳殼;若脾胃虛,用異功散;若胃氣不足,用人參橘皮湯;兼氣惱加枳殼;胸肋脹悶再加蘇梗;肋痛加柴胡;若飲食少思,用六君加柴蘇、枳殼;頭暈體倦,用六君子湯;若脾胃虛弱,嘔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湯,蓋半夏乃健脾氣、化痰涎,主藥也;脾胃虛弱而嘔吐,或痰涎壅滯,飲食少思,胎不安,必用茯苓半夏湯,倍加白朮。然半夏、茯苓、白朮、陳皮、砂仁,善能安胎氣,健脾胃,予常用有驗。惡阻以聞食氣而嘔惡,責之脾虛;嘔吐以食入復出,責之有火。所謂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也。此是厥陰之血,既養其胎,少陽之火,虛而逆上也。

愚按:惡阻之病,雖婦人之常,元氣壯盛者,但嗜酸鹹爽口之物,嘔惡頭暈,或間有之耳。若嘔惡不止,全不進食,其胎或有不能安者。

白朮湯 治脾虛惡阻吐水,甚至十餘日,粥漿不食,入口即吐。

白朮(炒,一錢) 人參(五分) 丁香 甘草(各二分)

上姜水煎服。

人參橘皮湯 治惡阻嘔吐痰水,飲食少思,肢體倦怠。

人參 橘紅 白朮(炒) 麥冬 茯苓(各一錢) 厚朴 炙甘(各五分)

上加竹茹姜水煎服。

保生湯 治妊娠惡阻,少食嘔吐,或兼吐瀉作渴。

人參(一錢) 炙甘 白朮(炒) 香附 烏梅 橘紅(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安胎飲 治體倦惡食,或胎動腹痛,或下血發熱。

炙甘 茯苓 當歸 熟地 川芎 白朮(炒) 黃耆(炒) 半夏 阿膠 地榆(各五分)

姜水煎服。

又方 治惡阻。

陳皮 半夏 砂仁 當歸 黃芩 柴胡(各八分) 川芎 蘇梗 枳殼 厚朴(各七分) 香附(一錢) 甘草(三分)

上姜水煎服。

參朮飲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 炙甘(五錢) 藿香(三錢) 陳皮(四錢) 丁香(二錢五分)

噁心加炙乾薑,胸膈不寬加枳殼。上為末,每用二錢,姜五片,水一鍾,煎七分,溫服。

又方 砂仁為末,每服二錢,薑湯或米飲調下。

又有時時噁心,嘔吐水穀,兼又吐蛔,此胃氣虛寒,可用理中湯加烏梅、花椒之類。

妊娠痰逆不食

妊娠痰逆不食者,乃水飲停積,結聚為痰。輕者妨食嘔逆,甚者腹痛傷胎,皆由胃氣不健,或風冷外乘所致,此阻為甚。三月惡阻,病有痰涎流不絕者,此乃脾虛不能約束津液也,當健脾自愈。

薛云:因飲食停滯,用半夏茯苓湯加枳殼;氣惱加柴胡;因痰壅滯,用半夏茯苓湯加白朮;因風寒外傷,參蘇飲;傷飲食腹脹,用香砂六君子湯;寒熱嘔吐,人參養胃湯。

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嘔吐不止。

半夏(泡,炒黃色) 陳皮(各一錢) 茯苓(二錢) 砂仁(炒一錢) 炙甘(五分)

薑棗水煎服,二三劑後用茯苓丸。

茯苓丸 治妊娠煩悶噁心,聞食氣嘔逆;或胸腹痞悶。

赤茯苓 人參 桂心 炮姜 炙甘 半夏(泡,炒黃) 橘紅(各二兩) 白朮(炒) 葛根 枳殼(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日三服。

香砂六君子湯 治飲食所傷腹脹,即六君子湯加香附、砂仁,見月水不斷。

參蘇飲 治妊娠感冒。

人參 紫蘇 前胡 半夏 葛根 茯苓 陳皮 枳殼 桔梗 木香 甘草

姜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痛,或作瘧疾。

半夏 厚朴 橘紅(各八分) 藿香 草果 茯苓 人參(各五分) 炙甘(三分) 蒼朮(一錢)

上姜梅水煎服。

胎動不安

妊娠胎動不安,或飲食起居,或衝任風寒,或跌僕擊觸,或怒動肝火,或脾氣虛弱,或房室過度,或登高上下,風攻產戶,入於子宮,當各推其因而治之。若因母病而胎動,但治其母;若因胎動而母病,惟當安其胎,轉動為安,重者必致傷墮。

薛云:胎氣鬱滯者,用紫蘇飲;脾氣虛弱者,六君子湯加蘇殼;郁傷脾者,歸脾湯加柴、梔;怒傷肝脾者,四七湯加芎、歸;怒動肝火者,加味小柴胡湯;若胎已死,急用平胃散加樸、硝腐化之。

紫蘇飲 治子懸腹痛,或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或大小便不利。

當歸 甘草 人參 大腹皮(黑豆水浸泡) 川芎 陳皮 白芍(炒,各五分) 紫蘇(一錢)

薑蔥水煎服。

一孕婦累日不產,催藥不驗,此坐草太早,心懷畏懼,氣結而血不行也,用此飲,一服便產。

一婦人孕七月,上衝腹痛,面不赤,舌不青,乃子懸也,亦用此飲而胎母俱安。

鉤藤散 治妊婦胎動腹痛,面青冷汗,氣欲絕者。

鉤藤 當歸 茯神 人參(各一錢) 桔梗(一錢五分) 桑寄生(八分)

水煎服,煩熱加石膏。

黃耆湯 治氣虛胎動,腹痛,下水。

糯米(一合) 黃耆(炒) 川芎(各一兩)

上水煎,分三份。

順氣飲子 服之安胎。

蘇葉 木香 人參 草豆蔻 茯苓 大腹皮(各一兩,若氣虛者不用) 炙甘草(五錢)

每服三錢,苧根三寸,糯米少許,水煎服。

安胎寄生湯 治妊娠下血,或胎不安,或腰腹作痛。

桑寄生 白朮(各五分) 茯苓(四分)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四物湯(見錯妄) 加熟艾、阿膠、茯苓。

六君子湯(見月水不斷) 加紫蘇、枳殼。

歸脾湯(見調經) 加柴胡、梔子。

四七湯(見錯妄) 加川芎、當歸。

加味小柴胡湯(見調經)

平胃散

蒼朮 厚朴 陳皮 甘草

姜水煎服。

漏胎

妊娠經水時下,名曰漏胎。此是陰虛不足以濟火,氣虛不足以固血,故有此患,以膠艾丸治之。阿膠、地黃、芎、歸以益其血,黃耆、艾葉、甘草以固其氣,血以養之,氣以固之,止漏之治在是矣。又婦人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經》曰:風勝則動,則血室不寧是也。治以防風、黃芩、山梔自愈矣。

薛云:若因風熱,用防風黃芩丸;若因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見調經);若因血虛,用二黃散;若因去血太多,用八珍湯(見調經);未應,補中益氣湯;若因肝火,用柴胡山梔散;若因脾火,用加味歸脾湯(見調經);若因房事,下血作痛,用八珍湯加阿膠、熟艾;若因脾胃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若脾胃虛陷,前湯內倍升、柴;若晡熱、內熱,用逍遙散。

愚按:世醫遇下血、漏血,以血熱則行,動用芩、連、梔、柏一切涼血之藥。不應,又以血滑則行,動用牡蠣、棕灰一切止澀之藥,非徒無益而反下多,以止澀、寒涼,反傷脾胃也。蓋血生於脾,又統攝於脾,歸於肝而藏於肝,脾氣困弱,不生不攝,肝有怒火,不歸不藏,不用治本之藥,而徒以寒澀末治,揚湯止沸,徒費手力,吾未見其有一效也。

二黃散 治漏胎下血,或內熱、晡熱,或頭痛頭暈,或煩躁作渴,或脅肋脹痛等症。

生地 熟地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朮枳殼湯下。二黃鬚杵膏為丸,庶藥不枯槁而有力也。

膠艾丸 不問月數深淺,安胎。

熟地(二兩) 艾 當歸 川芎 甘草 阿膠(各三兩) 黃耆(一兩)

每用三錢,水煎服。

防風黃芩丸 治肝經有風熱,致血崩、便血、尿血。

條芩(炒焦) 防風

各等分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柴胡山梔散(即後二方)

梔子清肝散 治三焦及肝膽經風熱,耳內作癢,或生瘡出水,或脅肋胸乳作痛,寒熱往來。

柴胡 山梔(炒) 丹皮(各一錢) 茯芩 川芎 芍藥 當歸 牛蒡子(炒,各七分) 白朮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以致項胸作痛,或頭目不清,或耳前後腫痛,或寒熱體疼。

柴胡 黃芩(炒,各五分) 人參 山梔(炒) 川芎(各一錢) 連翹 桔梗(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卒然下血

妊娠卒然下血者,因衝任脈虛;或因勞後喜怒,飲食生冷,觸胃風寒;或冷熱不調,卒然勞動,故血卒下,腰腹疼痛。

薛曰:若因怒氣,用小柴胡湯;若因風熱,用一味防風丸;若因血熱,用一味子芩丸;若因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若中風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若氣血盛而下者,不用服藥。

安胎飲 治卒然腰痛下血。

熟地 艾葉 白芍(炒) 川芎 黃耆(炒) 阿膠(炒) 當歸 炙甘 地榆(各五分)

薑棗水煎服。

子芩丸 治肝經有熱,致血妄行。

細條芩為末,每服一錢,以秤錘燒赤,焠酒熱調服,若脾胃虛不宜用。

防風丸 治肝經有風,以致血得風而流散不歸經。

用防風一味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

防風黃芩丸(見上條)

妊娠驚動跌僕胎漏

妊娠驚僕漏胎,乃懷娠之時,或從高墜下,傷損胞絡;或甚至於下血,其母面赤舌青,無沫出者,子死母活;唇口俱青,沫出者,母子俱死;面青赤,舌沫出,母死子活;如僵仆,無血下,輕者猶可救之。

薛云:若驚動跌僕,或手足抽搐,用鉤藤湯;若因氣滯,用紫蘇飲;若因脾胃氣虛,用六君子加蘇梗;若鬱結傷脾,用歸脾湯;若鬱怒傷肝脾,用四七湯加芎、歸;若去血過多,用佛手散;如不應,膠艾湯;氣血虛,八珍湯加膠艾。

佛手散 胎痛服之即安,胎損服之立下。

當歸 川芎(各五錢)

用酒煎;如血崩昏暈,水煎。

又方 治妊娠從高墜下,腹痛下血。

生地 益母草(各二錢) 當歸 黃耆(炒,各一錢)

上姜水煎服。

膠艾湯 治妊娠頓僕,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去血腹痛。

阿膠(炒,一兩) 熟艾葉(數枝)

水三碗,煮二碗,分三服。

又方

帶殼砂仁炒,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熱服即安。

安胎飲(見下血)

又方 治寒邪所犯,心腹作痛。

桂枝 芍藥 半夏(各一錢) 茯苓 厚朴 枳殼 甘草(各五分) 人參 紫蘇(各一錢)

薑棗水煎服。

鉤藤湯(見胎動)

子懸

妊娠胎上逼,脹疼悶絕者,子懸也。若將養如法,則氣血調和,胎安而易產;否則胎動氣逆,脹滿疼痛,臨產亦難,甚至危矣。此症乃下焦氣舉胎而上也,故用紫蘇、陳皮等流其氣,歸、芍利其血,氣流血利,而胎自下矣。

誤服毒藥胎動

妊娠誤服毒藥動胎氣,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色黃黑;或上搶心,悶絕,血下不止,冷汗自出,喘滿,宜用甘草、黑豆、淡竹葉煎湯治之。

心痛

妊娠因風邪痰飲乘於心,邪氣搏於正氣,或飲食所傷而作痛,或怒動肝氣而作痛,或口食冷物,或身冒冷氣,皆能作痛,大抵是胃脘作痛,非真心痛也,治者當審其因而藥之。

心腹痛

妊娠心腹痛者,或因宿有冷疾,或新觸風寒,臟虛邪正相擊,隨氣而行,衝心則心痛;攻下則腹痛;痛擊胞絡必致動胎,甚則傷墮。

愚按:婦人心性多不和平,憂思忿怒之氣恆郁於中,發為諸痛;飲食所傷,間而有之;風寒所觸,十中一二。其肝脾氣滯者,用二陳加山楂、梔子、青皮、木香;或以六君加升麻、柴胡、木香治之。

當歸芍藥湯 治妊娠心腹急痛。

白芍 當歸 茯苓 白朮 澤瀉(各一錢) 川芎(二錢)

水煎服。

阿膠散 治胎動腹痛。

茯苓 白朮 川芎 阿膠(各一錢) 當歸 陳皮(各一錢) 炙甘(三分)

薑棗水煎。

又方 治胎動腹痛欲落。

上等銀(一斤) 茅根(二斤,去黑皮)

水五碗,煮取三碗,入清酒一碗,並茅根,煎數沸,徐徐服,立安,金銀首飾亦可。

腰腹背痛

腎主腰足,因勞後傷損其經,以致風冷乘之,入腰則腰痛,乘腹則腹痛,其痛相引,背痛蓋腎以系胞,痛甚則胎墮也。

薛云:外邪所傷,用獨活寄生湯;勞傷元氣,用八珍加杜仲、砂仁、膠、艾;脾腎不足,以前藥加白朮、補骨脂;氣血鬱滯,用紫蘇飲(見胎動)加枳、桔;肝火所動,用小柴胡加白朮、枳殼、山梔;肝脾鬱結,用歸脾加柴胡、枳殼。

獨活寄生湯

獨活 桑寄生 續斷 杜仲 細辛 牛膝 秦艽 茯苓 白芍 桂心 川芎 防風 人參 熟地 當歸 炙甘(各五分)

上水煎服。

小腹痛

妊娠小腹痛,由胞絡虛,風寒相搏,痛甚亦令胎動也。

愚按:小腹乃肝脈所絡,大抵肝腎陰虛能令小腹作痛,故治用大劑熟地、黃柏、青皮則安。然而婦人多性氣,常多惱怒,肝氣鬱滯,則小腹作痛者為多,治以平肝解鬱則愈矣。若風寒所搏等症,間有之耳。

心腹脹滿

妊娠心腹脹滿者,若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用藿香正氣散;若食傷脾胃,用六君子湯;若陽氣壅滯,用紫蘇飲。

愚按:前症有中氣虛甚,無力健運,以致填中宮,痞滿而不通泰者;有脾本土虛,復有肝氣所乘,以致脹滿不舒快者;有陰火上衝,填塞而脹,似有餘者。

藿香正氣散

藿香 大腹皮 紫蘇 茯苓 白芷 陳皮 白朮 厚朴 半夏曲 桔梗 甘草

薑棗水煎。

妊娠中惡

妊娠若忽然心痛,悶絕欲死者,謂之中惡。蓋因氣血不足,精神衰弱,故邪毒得以中之也。

薛云:前症當調補正氣為善,用金銀藤一味,煎湯飲之。

又方 治前症。

生地(二錢) 枳殼(一錢) 木香(三分)

酒煎服。

妊娠墮胎並胎不長大

愚按:二症皆娠母氣弱血虛之故。氣虛則不能固胎,血虛則不能蔭胎。譬諸草木果實,全賴地土,肥厚則得其力,蔭方能長大成熟。雖風雨摧,不致殞落,根深則蒂固也。如土磽則木瘁,木瘁則果落,縱使不落,則果亦細小不大,治在培養元氣,則根本牢固,縱有剪伐之傷,必無墮落之患,自然日新月茂矣。如娠母氣血俱虛,用八珍湯;如脾胃虛,飲食少,不能生血氣,用補中益氣湯。

妊娠咳嗽

愚按:咳嗽一症,孰不曰肺感風寒乎?肺受火邪乎?散風寒,清火熱是矣。豈不曰:肺為諸臟之華蓋也。風寒暑濕為外邪,皆得而犯之;五勞七傷為內邪,均得而侵之。外來之客感,祛而散之易易耳。至於腎虛之陰火,非以補陰之藥不可也。怒火之刑金,非以平肝之藥不可也。肺金之自虛,非以補肺之藥不可也。若不能區別,而概曰肺病也,專於治肺,欲其投劑而止嗽,難矣!腎虛火炎刑金,用六味丸加牛膝、故脂、桑皮;怒火焚金,必用小柴胡加歸、芍、膽草、香附、山梔、麥冬;本臟自病虛症,必用參、朮、耆、歸、麥冬五味。若認得的確,投劑立安,此治嗽之確見,幸毋忽焉。

吐血衄血

妊娠吐血由七情臟腑所傷,氣逆於上,致血上溢不止,心悶甚者多死,或墮胎也。宜用《局方》必勝散。

薛云:若肝經怒火,先用小柴胡、山梔、生地,次用前藥合四物,後用加味逍遙散。肝經風熱,防風子芩丸;心經有熱,硃砂安神丸;心氣不足,補心湯;思慮傷心,妙香散;胃經有火,犀角地黃湯;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肺經有火,黃芩清肺飲;因氣鬱滯,紫蘇飲子;氣不攝血,用補中益氣湯;腎經虛火,加味六味丸。

硃砂安神丸

硃砂(飛過,五錢) 黃連(六錢) 炙甘(五分) 生地 當歸(各一錢五分)

蜜丸,小豆大,每用一錢,滾白水下。

補心湯

茯苓(四兩) 桂心 炙甘(各三兩) 紫石英(煅) 人參(各一兩) 大棗(廿枚) 麥冬(去心,三兩) 赤小豆(廿四粒)

上水七升,煎二升半,分三服。

妙香散

炙甘(五錢) 遠志(炒,一兩) 辰砂(另研,三錢) 麝(另研,二錢) 山藥(炒,一兩) 人參(五錢) 木香(二錢半) 茯苓 茯神 黃耆(各一兩) 桔梗(五錢)

上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犀角地黃湯

犀角(鎊) 生地 白芍 丹皮(各一錢)

上水煎服。

加味清胃散

川連(錢半) 當歸 生地 丹皮(各一錢) 升麻(二錢)

加犀角,連翹,甘草。

上水煎服。

黃芩清肺飲

黃芩(炒) 山梔(炒,各一錢)

水煎服。

必勝散

熟地 小薊(並根用) 人參 蒲黃(炒) 當歸 芎藭 烏梅肉(各等分)

水煎服。

子煩

妊娠子煩,以四月受少陰君火之氣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之氣以養氣,所以有此。又有不拘此二月,若煩悶,由娠母將理失宜,七情感傷,心驚膽寒,多有此症。臟腑虛而熱,乘於心曰心煩,但煩熱而已曰虛煩;有痰飲而嘔吐涎沫,五心煩熱,曰胸中煩。

愚按:有云子煩者,懷子有煩悶也。責心肺有熱故,用犀角涼心,地骨皮退熱,條芩瀉火,麥冬清金,赤茯苓導赤,甘草和中而愈矣。然有腎虛者,則水不制火,上乘於心,發為煩心。蓋腎子通於肺母也,須大劑補水制火,方有效耳。

煩躁面赤口乾

妊娠煩躁,面赤口乾者,蓋足太陰脾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經其氣通於舌,臟腑不調,氣血不和,以致內熱乘於心脾,津液消鑠,故令心煩口乾也。與子煩大同小異。

愚按:娠母身中大熱煩躁,日夜不寐,嘔吐痰涎,米穀水漿,入口即吐,多日不曾下咽,六脈洪大急數,一似有餘熱症,似宜寒涼瀉火乃為正治。醫用寒涼,芩、連、梔、柏之類,火不少退,更用犀角、地黃,熱反倍甚,前症益增,坐臥不安,只可人扶而立,視其六脈空大,乃假熱,非真火也。以肝腎之陰虛極,火厥上矣。理應大補腎肝之陰,佐以引火歸經之品,斯火斂歸經而諸症陡息矣!用六味地黃加減治之。

中風

愚按:中風一症,西北苦寒之地,人有觸冒其殺厲嚴凝之氣,乃成中風;東南之方,陽氣常多,真中風寒者,十不一二,乃類中風耳。中痰、中火、中氣、中暑、中濕等症,外症相似,而病源各異,男子且然,而況婦人居家室之內,處帷幕之中,而有真中風寒者乎?雖有厥逆、口歪、舌強等症,亦不據投風藥,宜詳其致病之源,投以應病之藥;若急遽孟浪,反成壞症。慎之!慎之!有等富貴之家,暑月患病,令人扇風取涼,患病者偶而睡熟,伏侍之人扇不停手,以致風入毫竅,變成風症。予所常見。第世人多忽,今予書此,後所當慎也。

子癇

愚按:凡熱甚則生風,懷子而癇僕,由於厥陰之血,既養其胎則陰虛,火亢無所制而上泛,痰隨火上,而倒僕故耳,治惟補陰制火為妙也。

瘛瘲

竊謂:瘛者,筋脈急而縮也;瘲者,筋脈緩而伸也。一縮一伸,手足相引,搐搦不已,大抵與嬰孩發搐相似,謂之瘛瘲也。此症多屬風,蓋風主搖動。駱龍吉云:心主脈,肝主筋;心屬火,肝屬木;火主熱,木主風,風火相熾,則為瘛瘲也。治法:若因風熱,用鉤藤湯加柴胡、山梔、黃芩、白朮,以平肝木,降心火,養氣血;若風痰上湧,加竹瀝、南星、半夏;若風邪急搐,加全蠍、殭蠶;虧損氣血,用八珍湯加鉤藤、山梔為主;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者,肝氣絕也,俱不治。

鬼胎

夫人臟腑調和,則血氣充實,精神健旺;若榮衛虛損,精神衰弱,妖魅之類乘之,亦如懷妊之狀,故曰鬼胎也。

薛云:前症因七情脾肺虧損,氣血虛弱,行失常道,衝任乖違而致之者,乃元氣不足,病氣有餘也;若見經候不調,就行調補,庶無是症。治法以補元氣為主,而佐以雄黃丸之類行散之;若脾經鬱結氣逆者,用加味歸脾湯調補之;若脾虛血不足者,用六君、芎、歸培養之;肝火血耗者,用加味逍遙散滋抑之;肝脾鬱怒者,用加味歸脾、逍遙二藥兼服;腎肝虛弱者,用六味地黃丸。

雄黃丸 漢鬼胎瘀血腹痛。

雄黃 鬼臼(去毛) 莽草 丹砂(細研) 巴豆(去油、皮) 獺肝(炙黃,各五錢) 蜥蜴(一枚,炙黃) 蜈蚣(一條,炙黃)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溫酒下,日二服;或下如蛇蟲之類,其病乃除。

傷寒

冬時觸冒嚴寒之氣,即病為傷寒,藏於肌骨,夏至為暑病,即熱症也。妊娠患之多致墮胎,熱病與中暑相似,但熱病者脈實,中暑者脈虛,治當審察,不可概施。

瘧疾

瘧疾由於外感風寒暑濕之邪,內傷生冷飲食、居處之邪。不必夏傷於暑,秋為痎瘧也。發瘧之候,始而呵欠,繼而足冷,面色青黃,身體拘急寒慄,鼓頷,腰脊俱疼,寒去未幾,內外皆熱,頭疼而渴,但欲飲冷,嘔惡妨悶,而不欲食者,此其危也。

薛云:此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停滯,用六君加桔梗、蒼朮、藿香;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見痰逆);勞傷元氣,補中益氣湯;若鬱怒所傷,用小柴兼歸脾;若木侮土而久不愈,用六君為主,佐以安胎藥,參三陰三陽經而治之。

愚按:古人治瘧,多用常山、草果、檳榔之類,稍涉虛怯者,雖男子且不敢輕用。今之時世然也,況妊娠之尤弱,尤關利害者乎。然瘧之所發不特飲食、風暑與怒氣之所傷已也。陰虛而類瘧者,與中虛而似瘧者,不可不辨也。若概用止截髮散,非惟瘧不能愈,反傷胎孕矣。可不慎歟?陰虛者,用六味丸料加柴胡、黃芩、甘草、花粉、防風、乾葛、煨姜;中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黃芩、花粉、防風、乾葛,倍柴胡,水煎,發前早早服,俱一服而效。

霍亂

夫飲食過度,觸冒風冷,陰陽不和,清濁相干,謂之霍亂。其間或先吐,或腹痛吐利,是因於熱也。若頭疼,體痛,發熱,是挾風邪也;若風折皮膚,則氣不宣通,而風熱上衝為頭痛;若風入腸胃,則泄利嘔吐,甚則手足逆冷,此陽氣暴竭,謂之四逆。妊娠患之,多致傷胎也。

薛云:前症若因內傷飲食,外感風寒,用藿香正氣散(見心腹脹滿);若因飲食停滯,用平胃散;果脾胃頓傷,陽氣虛寒,手足逆冷者,須用溫補之劑。治當詳審,毋使胎動也。

泄瀉

妊娠泄瀉,冷熱不同,或飲食不節,或暑氣相干,致脾胃虛弱而受之,使米穀不化,小腸熱結,使水濕不行,清濁相干,腸鳴腹痛,故泄瀉不止。治宜六君為主,更審察其因以加減之。若元氣下陷,肢體怠甚,則當用補中益氣湯。

下痢

妊娠痢疾日久者,須察其病勢,不甚急迫,不可竟治痢疾,只宜補脾胃,扶元氣,以補中、六君二方加以開胃品味,投之自能奏功。若初痢者,又當於安胎中,帶消導理氣以治之。

愚按:下痢一症,不獨飲食所傷,風寒暑濕燥火之邪皆能致之。自有治例,可考而知也。乃妊母下痢比之平時不同,更宜慎重。有胎熱而似痢者,不可不審也。妊婦八九個月,傷暑傷熱,心腹脹滿,下墜似痢,每登廁時坐炊久,忽爾氣下,方得大便一通。世俗不知,率用痢藥,不知此病胎中有熱,可用小柴胡湯下黃連阿膠丸;或用炒阿膠、淨黃連各一錢,枳殼、大黃半之,分作二服,烏梅、薑、蜜煎服而愈。又有血虛氣滯而似痢者,夫血虛則臟腑涸燥,氣滯則經絡否澀,所以擾亂腸胃,痛而痢,痢而欲去不得去也。一婦人下痢,腹痛異常,晝夜去一百五六十遍,所去止一點,諸同道僉用芩、連、木香、檳榔、芍藥、蒼朮、厚朴一切治痢套藥,更數醫不效。迎余診之,六脈滑利動搖,左關脈弦甚。予曰:此娠耳。因怒動肝火,而肝血涸燥,肝火擾亂腸胃之故耳。患人疑信相半。蓋以斷乳未久,或未必然也。予見真確,投以當歸一兩,芍藥二錢,熟地四錢,佐以砂仁、木香。一服減去十分之六,再服之立瘥。一月之後,娠有動驗,始信脈藥兩神也。夫食積而痢,胎熱而痢,七情所感,血虛氣滯而痢不同,如此豈可曰痢病?藥之治痢之方足矣,而可不加審察之力耶?一婦人妊娠病痢不止,其脈虛而滑,兩關若澀,此由胎氣不和,相火炎上,而有胎熱似痢,實非痢也。乃用黃芩、白朮以安胎,四物以養血,遂安。

大小便不通

妊娠大小便不通,由臟腑之熱所致也,或由素弱之婦,血既蔭胎,小腸血燥有熱,則小便不利;大腸血燥有熱,則大便不通;大小腸俱血燥而熱,則大小便俱不通矣。

愚按:大小便不通,由於大小腸固然矣,抑不知其所以然者,由於氣血之兩虛乎。夫腎肝開竅於二陰,心肺之陽虛不能降,肝腎之陰餒不能升,則升降出入遂乖其運用之能。又云:大腸供肺為傳送。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肝腎心肺之氣血,既以兩虛,則一不能傳送,一不能濡潤,是以大小便俱閉結,而不宣通。妊婦所有氣血,既養胎則臟腑自燥,治以補益氣血為上策也。降火分利似當兼治,若徒治火,潤腸利便,欲其利而反不得利矣。一婦人大小便不通,多日服四物湯,並降火通利之藥,多服反不利,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檳榔,大利。

小便不通

妊娠轉脬,小便閉澀,多因胎婦虛弱,兼以憂悶性躁,所食厚味所致。古方用滑利疏導罔效。若脬為胎墜壓而不通,但用補中益氣之品,升舉其胞胎,而小便自行;若臍腹作脹,而小便淋閉,此脾胃氣虛,胎壓尿胞。四物、二陳、參、術,空心服後探吐數次自安。前症亦有脾肺氣虛,不能下輸膀胱者;亦有氣熱鬱結,津液不利者;亦有火鑠脾土,濕熱甚而不利者,更當詳審施治。

子淋

妊娠小便欲去不去,不去又來,謂之淋。何以故哉?腎虛而膀胱有熱也。腎虛不能制火,則小便數。膀胱熱,則小便澀而數。蓋胞系於腎,腎虛則熱而成淋,甚者心煩悶亂,以致胎動,治之以安榮散。

安榮散 治子淋甚妙。

麥冬 通草 滑石 當歸 燈心 甘草 人參 細辛(各五分)

上水煎服。

遺尿

妊娠尿出不知,用白薇、芍藥為末,酒調下;或白礬、牡蠣為末,酒調二錢;或雞毛灰末,酒服一匕;或炙桑螵蛸、益智仁為末,米飲下。

愚按:前症若脬中有熱,宜用加味逍遙散;若脾肺氣虛,宜用補中益氣湯加益智;若肝腎陰虛,宜用六味丸。

尿血

妊娠尿血,內熱乘於血分,以致血熱流滲於脬,名子淋。用葵子一升,研細,水五升,煮二升,分三服;或生艾葉一斤,酒五升煮二升,分三服;或生地黃一斤,酒四升煮二升,分三服。亦治落產後下血。

愚按:前症因怒動火者,宜小柴胡加山梔;因勞動火者,宜補中益氣湯;若因厚味積熱,宜加味清胃散;若因肝經血熱,宜加味逍遙散;若因脾氣下陷,宜補中益氣湯;若因脾虛血熱,宜用加味逍遙散。

子腫

《產乳集》云:妊娠三月,足腫至腿出水,飲食不甘,似水腫,謂之子氣。至分娩方消者,此脾胃氣虛,或衝任經有血風。《名醫錄》云:宋少主元徽與徐文伯微行,學針法。文伯見一妊婦足腫,脈之。少主曰:此女形也。文伯曰:此鬼胎也。在左而黑,遂用針胎下。果然。亦有脾虛,水氣流溢;或因瀉痢,臟腑虛寒;或因瘧疾飲水,脾虛濕漬;或因水漬於胞,不能分利,皆致腿足肚腹腫症也。

薛云:前症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用鯉魚湯;脾胃虛弱,佐以四君子;若面目虛浮,肢體如水氣,用全生白朮散,如未應,用六君子湯;脾虛濕熱,下部作腫,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若飲食失宜,嘔吐泄瀉,用六君子湯;若腿足發腫,喘悶不安,或指縫出水,用天仙藤散;脾胃虛弱,兼四君子湯,如未應,用補中益氣湯;若脾虛氣滯,用加味歸脾湯,佐以加味逍遙散。

天仙藤散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陳皮 甘草 烏藥(白者、辣者良,各等分)

每服五錢,生薑、木瓜、蘇葉各三片,水煎,日三服。

鯉魚湯

白朮(五兩) 茯苓(四兩) 當歸 芍藥(各三兩)

上先以小鯉魚一頭,如食法煮,取汁,每汁二盞,入藥五錢,姜七片,橘皮少許,煎七分,空心服。

全生白朮散

白朮(一兩) 生薑皮 大腹皮 陳皮 白茯苓(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傷食

《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又云: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故妊娠傷食最難調治。

愚按:東垣先生云:脾胃之氣壯,則過時而不飢,多食而不傷。蓋胃主司納,脾主消化,五臟之本也。然食倍而傷者,乃脾氣虛而不化也。若投以峻劑則脾胃復傷而胎亦損矣。當審其所困而調治之。若飲食停滯或肚腹作痛,用平胃散;嘔吐噁心,加枳殼、砂仁;吞酸噯腐,加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腹滿泄瀉,用六君子湯;停滯肉食,倍加山楂;停滯麵食,倍加麥糵;停滯糯食,用白酒麴末一味;米食停滯,倍加谷糵;魚腥所傷,倍加陳皮;傷辛熱之物,加黃連;傷生冷之物,加砂仁、木香,如不應,更加肉豆蔻、補骨脂;再不應,用四神丸;若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凡噯覺藥氣,且戒藥餌節飲食。《經》云:損其脾胃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大凡飲食難化,多系脾胃虛弱,以白朮、陳皮為末等分,曲糊丸常服,最善枳朮丸,但可暫用,枳實峻厲,能耗真氣,治者慎之。

四神丸 治脾胃虛弱,清晨五更作瀉,或全不思飲食或食而不化,神效。

破故紙(炒,四兩) 肉豆蔻(二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四兩)

上制過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碎,同棗用水煮熱去姜,取棗肉和藥丸,桐子大,每用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不語

孕婦不語,不須服藥,臨產月但服保生丸、四物湯,產下便語。《素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何也?岐伯曰:胞絡繫於腎,腎脈貫系舌本,故不能言。十月分娩後,自為之言也。人有患此,當調攝以需之。不必驚畏而泛用藥也。

保生丸

大麻仁(去殼,一兩半) 貝母 黃芩 大豆黃卷 粳米 炙甘 炮姜 肉桂 石斛(去根) 石膏 秦椒(微炒,出汗,各一兩) 當歸(炒,五錢)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空心溫酒或棗湯化下。

悲傷

許學士云:一婦無故數次悲泣,是為臟躁,用大棗湯而愈。又,程虎卿內妊娠五月,慘慼悲傷,亦投大棗湯而愈。

愚按:前症或因寒水攻心,或肺有風邪者,治當審察。

大棗湯

甘草(三兩) 小麥(三兩) 大棗(十枚)

上水六鍾煎三鍾,分三服,亦補脾氣。

喘急

妊娠喘急,兩脅刺痛,脹滿,因五不利,血氣虛弱,或食生冷,致憎寒,唇青面白,筋脈拘攣,骨節痠痛,皮毛乾澀,上氣喘急;或嘔吐;或大便不通,可服紫蘇飲。

愚按:世之喘急者,多因外感風寒,客於肺經而然。又有痰滯於肺經,阻礙氣道而然。又有懷娠,肝腎虛極,陰火上衝,刑害肺金而然。又有死胎作喘,其脈氣口盛於人迎一倍,厥陰絃動而疾,兩尺俱短而離經。蓋得之毒藥損胎,奔迫而上衝,非風寒作喘也。已上諸症,各有不同,不可例視而不辨也。

頭旋項腫

妊娠頭目旋眩,視物不明,腮項腫滿者,皆因懷娠多居火閤,衣厚蓋熱,並食辛辣之物,致令胎熱,肝臟壅熱,風衝入腦也;若加涎壅則危大,忌酒、面、煎、熬、炙、煿、辛辣一切熱物。治用益血涼血之藥。

乳自出

妊娠乳自出,謂之乳泣。此因原氣虛薄,不能收攝而然也。可服八珍湯加黃耆、附米、陳皮。

胎肥

身居富貴,口咽肥甘,喜樂不常,食物無度,飽即便臥,致令胞胎肥厚,根蒂堅牢,行動氣急,於臨盆必致難產。可服無憂散,並瘦胎、滑胎等方。

無憂散

當歸 川芎 白芍 枳殼 乳香(各三錢) 木香 甘草 血餘(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日進二服。

縮胎飲(即達生散)

大腹皮(三錢) 人參 陳皮 蘚莖、葉(各五分) 白芍 白朮 當歸(身、尾各一錢) 炙甘(二錢) 枳殼(五分) 縮砂(五分) 青蔥(五葉) 黃楊樹腦(一錢)

上水煎服。

滑胎方

車前子為末,酒調方寸匕。不能飲者,水調。

半產

《脈訣》云:半產漏下,革脈主之,弱即血耗,立見傾危。仲景曰:弦則為寒,芤為虛,虛寒相搏,名曰男子亡血失精,婦人半產漏下。

愚按:半產一症不同正產,如果中粟熟,其殼自拆,兩無所損。若小產,如採粟折其枝條,碎其膚殼,損其皮膜,然後取得其實,是胎元損傷,胞條斷去而後始墜,皆因月未滿足,血氣虛弱,不能榮養。如果木無力,自然萎謝,或誤服藥餌,或寒邪熱毒所傷,或舉重跌僕所傷,或犯禁忌,或大怒傷肝,或衝任脈虛漏下所致。大都半產者初次三個月墜;再娠墜亦三個月、五個月墜;再娠必五個月、七個月墜;再娠必七個月,不差毫髮。若其氣血虛弱者,理宜預服藥,以防之。既墜之後,尤宜慎重將息,比之正產更十倍也。有嫌兒女太多,一覺有娠,服毒去胎,尤關利害,此則自招,於人何尤?

孕癰

治孕癰用瀉藥五錢,水一鍾,煎七分,入牛皮膠一兩,煎化溫服,或薏仁煮汁飲之。

薛云:孕癰即是腹內患癰,如前法不應,宜用牡丹皮散或薏苡仁湯。

牡丹皮散

丹皮 人參 天麻 白茯苓 黃耆(炒) 川芎(各一錢) 官桂 炙甘(各五分) 木香(三分)

水煎服。

滑胎易產

愚按:生產之難,難於氣血之劣弱;生產之易,易於娠母氣充而血裕也。乃若壯實之婦,懷娠十月滿足,生育不費時日,易易耳。何必服藥?若怯弱者,難概論矣。是宜補血氣。以培其元,則芎、歸、茺蔚、參、術之類所不能已;滑水道以利其路,則車前子、滑石、葵子之類,在所必用。清熱有條芩,寬胎用枳殼,順氣用蘇梗,如此之藥,預多服於第九個月之時,臨產無艱難之慮,既產無諸病之生,誠預防之妙 法也。若奉養之家,胎氣肥厚者,須無憂散、枳殼達生散以寬其胎,則生產亦易。保生家宜隨虛實以為用舍,不可拘泥。

卷下

論脈離經

《脈訣》云:欲產之婦脈離經。解之者曰:一呼三至,曰離經,此陽加於陰一倍也。一呼一至,亦曰離經,此陰加於陽四倍也。注云:經者,常也。平人一呼再至,今一呼三至,比平人行速,此至脈之離經也。平人一呼脈再至,今一呼一至,比平人脈遲,此損脈之離經也,謂離其經常之度也。又曰:沉細而滑也同名,謂臨產脈沉細而滑,乃腎臟本脈之形。腎系胞胎,見此脈者,亦與離經之脈同也。

愚按:經者,常也。離經謂常脈一呼二至,今則一呼三四至矣;一吸二至,今則一吸一至矣。又或妊婦平日脈小,今忽大矣,平日脈大,今忽小矣,是離其經常之脈體。且又腰腹俱痛,知其將產之時也,此見成易明之說,不必引《難經》亦可。

「夜半覺痛應分誕,來朝日午定知生。」注云:若妊婦夜半時覺腹痛,一定知來日午時當分娩也。此謂子午相對,正半日時數也。

愚按:生產有難易。婦人易產者,腹才痛便產,或初產,或妊婦質弱,氣血不充。近有腹已痛,胞水已破,腹既痛而又不痛,經二三晝夜不即生,安可拘定半日,當以活法。

通真子曰:夜半痛,日午生,此言恐未的。又曰:腹痛而腰不痛者,未產也。又腹連腰痛,甚者即產。所以然者,腎候於胞,腰繫於腎也。診其尺脈,轉急如切繩展珠者,即產也。

論產婦生死形症

《脈訣》云:身重體寒熱又頻,舌下之脈黑復青,反舌上冷子死腹,當知見此母歸冥。注云:凡妊婦身體沉重,胃氣絕也。又體熱寒慄頻並,陽氣衰,陰氣盛也。若舌根下脈青黑,及舌反捲上,冰冷不溫者,母子俱死之候。

「面赤舌青細尋看,母活子死定應難。」凡妊母面色赤,是榮氣流通,母活之候。舌上青色,是妊母脈絡絕,胎死之候。「唇口俱青沫又出,子母俱死總教棄。」若妊母唇口俱青色者,榮衛氣絕也。又口中吐出痰沫者,是脾胃之氣俱絕,此子母俱死之候也。

「面青舌赤沫出頻,母死子活定知真。」凡妊母面與舌皆青色,又吐痰沫者,是產母榮衛俱絕,胎氣上衝之候,此是子活母死之候。如胎先下,其子得活,如未下見此候,子母俱死。

按《脈訣指南》作「面青舌赤」。蓋面以候母,舌以候子。今雲子活,合以赤舌為是。若云舌青,則與前面赤舌青,母活子死之候相反矣。

論新產脈

《訣》云: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死來侵。夫緩滑為沖和胃氣,實大弦急是無胃氣,必死矣。

「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堅牢命不停」。夫沉重微小,乃形虛相應。若堅硬牢實,是脈盛形衰相反矣。

「寸口澀疾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夫脈澀則不疾,疾則不澀,大小不調而澀疾也。產婦失血,五臟空虛,故以緩滑沉微為脈應病。今惟澀疾不調,則氣血衰絕,脈不應病,故云死也。若沉細附骨不斷,乃生活之兆。

愚按:產後脈洪大矣,中有和緩之狀,雖危可生也。曾兩遇產婦六脈洪大異常,意甚危之,俱以補藥調理獲安。然洪大之中,有和緩從容之胃氣在也。若洪大而又急數,非佳兆矣。

產後脈洪數,產前脈細小澀弱,多主死。懷孕者,脈主洪數,已產而洪數不改者,多主死。

生產事宜

凡妊婦八九個月以後,切勿久坐久睡,以致氣不運動。亦勿勞於女工,以致氣血虛弱。調養得宜,自然易產。

凡臨月不可洗頭、浴身、濯足,恐致橫逆之患。

凡臨月忽然腹痛,或作或止,或一日、二日、三四五日,胎水已來,腹痛不止者,此名弄痛,非當產也。有一月之前忽然腹痛,如欲即產卻又不產者,此名試月,非當產也。不問胎水來與不來,俱不妨事。第當寬心待時,時至自產矣。有胎有近上未下墜者,非當產也。凡此俱不可早先驚動,恐產婦聞而氣怯,致難產耳。

凡覺胎轉動,腰腹急痛之時,或捏產母手之中指,其中節,或末節,筋骨跳動,方與臨盆即產矣。切不可聽信穩婆預先頻頻試水,及輕易下手,恐有誤傷胞破,以致胞水先涸;或風入產門,因而腫脹狹小,分娩為難。

凡腰腹陣陣痛極不已,穀道迸迫如欲大便,眼中溜火,漿破血來,此則正生之候也,全賴穩婆接應。

凡臨盆之際,腹中急痛,乃是兒方轉動。若胎氣壯者,轉身易易;胎氣弱者,轉身艱難,未免延緩時日。惟是腹痛不已,因時候未到也,宜令人扶持行走,或靠物直立,又令人以兩手摩其兩腰眼處。若或精神倦怠,則以被褥壅墊脊背,正身仰臥少頃,又令行立如初,不可彎腰扭身,斜倚側靠,恐胎兒折破胞水,轉身向下,尋到生門,被迷出路也。

凡腰腹雖痛,而其勢向緩,且令產婦勉強食飲,惜力養神,自然臨盆快易。切不可輕聽穩婆,妄亂用力,以致困乏。況兒方轉身,頭將向下,若用力妄逼,令兒錯路,多致橫逆之患。必須試探兒之頭腦,正對產門,別無絆礙,於是用力一逼,譬如人之登廁,時候未至,用力何益。

凡腹痛未產之前,如覺心煩或口渴,可用滾白水調蜂蜜一匙與飲;如飢,則與稀粥少許,勿忍飢忍渴。

分娩如值寒冷之時,切不可預去下衣。早先試水,恐致寒冷則血氣凝滯,不能流通,難於分娩,古人謂之凍產。是以衣裳宜厚,產室宜暖,閉塞窗戶,毋令透風,內須置火一二盆,不使有煙。蓋室暖氣和,生產自易,及至產畢,以釅醋碗許澆灑火內,使醋氣熏鼻,可無血暈。

生產若遇暑熱之月,產婦當溫涼得宜,熱甚則產母頭疼面赤昏暈;若產室人眾,熱氣蒸逼,亦致前患;若夏月風涼陰雨,亦宜謹避。

凡臨產宜預擇老成有識穩婆及淳謹婦人一二在房扶持,其一切外來親戚及孝服汙穢、月經不淨、或體氣、酒醉之婦,皆宜杜絕,勿令入房,觸犯胎氣。

凡臨產之時,雖有急逼異常等事,房中不得喧鬧,戶外不得叫喊,恐產婦受驚,則氣散而胎氣反滯澀也。惟宜閉戶息向,靜以待生。

臨產之月須要緊梳頭,以候一月之後。

既產事宜

產畢未可上床,且用兩人扶住,卻令人從心下輕輕按至臍腹五七次,惡血皆下,此後雖睡,時時按之,惡露不滯乃止。

上床之後雖有困倦,不可任其熟睡,須時時喚醒。如不思睡,可與溫粥食之,勿令太飽。

產母才分娩,須燒秤錘或硬炭石灰令通赤,置器中,急於床前,以醋沃之,聞氣可除血暈。

產畢且令飲童便、老酒各一杯,須火溫。

產畢不宜便睡倒,且閉目少坐,背後倚物,須更,方扶上床,仰臥豎膝,未可伸足,勿令側臥。

才分娩切忌問男女。且看血下多少,隨症用壓藥,良久吃溫粥。且得男則喜,恐有紅汗之症(大喜傷心,喜則氣散,血隨氣行,故汗也);得女則憂,恐致敗血衝心之症。

凡七日內不可洗身、洗足,七日外方可洗。倚著親手洗面,須在一月之外,滿月卻梳頭、洗澡;一百二十日內,不可勞力過度。

新產宜厚褥遮四圍,使無隙風。

夏月不宜房內燒火煮粥。

才產勿多飲酒,酒能引血奔入四肢,臟氣方虛,不耐酒力。

產後不可獨宿,恐致虛驚。

產後不可刮舌,恐傷心氣。

產後不可刷齒,恐致血逆。

產後不可即多食肥甘等物。

才產血暈昏迷,不可誤認為虛脫,遽服參湯。若使腹作痛,惡血去少,俱不可服;倘使去血過多,生產費力,產婦昏倦;或多自汗,夜不成寐;或血大脫;或發厥;或大瀉不止,急用服參,不可拘執新產不可服參之說也。

產後藥忌

丹溪云:產後須大補氣血,雖有雜症,以末治之。又曰:產後不可用白芍,以其酸寒伐生生之氣也。

有發熱,不可用麻黃、紫蘇、柴胡、葛根、蒼朮、羌活、前胡等一切發散之藥。

產後瘧疾,切不可用常山等截瘧。

產後感寒,心下痞滿,不可專用消導。

產後感冒,風寒咳嗽,或身熱,不可專散風寒。

產後忿怒,不可專用烏藥、厚朴、枳實等理氣。

產後失血,心神失守,妄言見邪,決不可執是痰火,用消導藥並符尺。

產後血崩決,用大劑參、耆、白朮並桂、姜,不可用歸、地補血,並一切涼血止血之藥。

產後目痛赤腫、昏熱,不可用芩、連等藥。

產後大便燥結不通,決不可用大黃等通利之藥,致成鼓疾。

產後有生癰毒,多是血注,不可用敗毒散、大黃等方,並針刀去毒。

產後咳血吐血,不可用生地、黃柏等寒涼。

產後無乳,宜大補氣血,不可用川山甲等行乳。

產後不可服寒涼解

天生藥物,誰不可服?連、芩、梔、柏,降火所宜。而新產之後,不可服寒涼之品者,何也?蓋吾人之所恃以生者,氣與血也。而氣血之所藉以生生不息者,脾與胃也。胃主受納,脾主運化,一納一運,飲食入胃,化生氣血,榮養百骸,氣血充盛,人體長春。是故脾為化生之源,不可傷也,況新產之後乎?百脈空虛,所藉以復其既虧之氣血者,賴有脾胃之中一點化生之機,此機不可以寒涼之藥再傷而遏絕之也。倘使見其有火,陡用芩、連、梔、柏等物,以傷其喜溫惡寒之脾胃,則不惟胸滿泄瀉,且土中幾希之生意盡泯。如星星之火,復灌以滔天之水,欲其不滅,不可得已。丹溪云:產後不可用白芍,以其酸寒伐生生之氣也。夫白芍酸寒,非比芩、連、梔、柏,且戒勿服,則余可知矣。雖然,予曾見一婦產後火症,大服山梔而愈。此蓋元氣充實,非尋常產婦之弱者可論也,亦千百而一二耳,豈可以例視之耶?

又產後燥惡熱,乃陰虛火動,一切寒涼之藥禁不可服,而況瓜水寒冷之物乎?夏月尚不可用,而況寒冷之時乎?

論難產

愚按:婦人所謂難產者,凡胞水乾涸,經日不產,或橫或逆,或偏或坐,或礙,或盤腸,或交骨不開,或胞衣不下等項,皆難產也。病家聽之而不救,則生之難;醫師昧療治之法,則蘇之難。究其因,在孕婦氣血之弱耳。若使氣血充足,十月滿足而生,如瓜熟蒂脫在頃刻間,不費時日,固易易耳。惟氣不充而血不裕,則難產矣。有富貴之家,過於安逸,以致氣血凝滯而不能轉者;有漏胎去血多而臟燥者;有八九月內不能謹欲者。或腹才痛即便驚動,血露早下,未產而血先枯,令子道乾澀,產婦力疲,致有橫逆不順等項,理宜補養氣血,氣充血裕自然轉危為安。為是,作產前宜大補氣血論。

《論》曰:丹溪云,婦人產後,須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症,以末治之。後世誦之,皆以為治產之良法。反復思之,固王道之言乎?予則有說焉,產之前更宜以大補氣血為先也。夫丹溪以產後言,而予以產前言,何也?蓋人生天壤間,借氣血以為立命之源,榮養百體,灌溉臟腑。血蓄則為乳汁,血下則為月水;既孕則資之以養胎,臨產則借之以送胎。無一日不可不充足,無一日不可不補養也。夫苟妊母天稟素弱而氣血虧矣,五勞七傷而氣血耗矣,則胎何所藉以長養而易產耳?即使胎既長大,十月滿足,氣不足以送此胎,血不足以順此胎,臨產既有艱難之症,產後自多諸病之生。是以參、術之類以補氣,芎、歸、茺蔚之類以補血,少佐以順氣清熱,宜保生家之所亟圖也。何也?蓋胎猶舟也,血猶水也,氣猶風也。水溢則舟利,風疾則行速,氣血充而胞胎順,理固然耳。且也氣血既足,產不費力,產後諸病何由而生,何須大補?乃胎前之補,一舉而兩得。何利如之?世人但知產後既病之補為得治產之妙,而不知產前未病之補為產育預防之妙法耶。古云:不治已病治未病,豈非高出尋常之見哉?或曰:胎前宜補,子之所云,似或近理。但古賢立有瘦胎飲、達生散、無憂散、滑胎散,皆以枳殼、蘇梗葉、大腹皮之類為束胎易產之良劑。而今云:宜補氣血。何矛盾若此?曰:此因婦人之肥盛者而說也。倘使怯弱之婦復耗胎元,則產後變症將有不可測者,則瘦胎等方可例施耶?世間之人,壯者寡而弱者多。故其治,補者多而消者少。向使產前失補,而有產後之病,則產後大補氣血之言,不為治產之長策也。然究其道固並行不悖者,在司命者權之。

難產治例

橫產者,言兒方轉身,產母用力逼之之故也。凡產母當令安然仰臥,穩婆進推兒身順直,頭對產母,以中指探其肩,不令臍帶羈絆,方用藥催之,繼以產母努力即生。

倒產者,言兒未能轉身,產母努力故也。當令產母仰臥,穩婆推入,候兒自順。若良久不生,令穩婆手入產戶一邊撥兒轉,頭已近產門,卻服推生藥並努力,即下。

偏產者,言兒回身未順生路,產母努力,逼兒頭偏一邊,雖露頂,非也,乃頭角耳。當令產母仰臥,穩婆輕手正其頭向產門,卻令產母努力,子即下。若兒頂後骨偏拄穀道,露額,令穩婆以綿衣炙暖,裹手於穀道外傍輕手推出,令產母努力,子即下。

礙產者,言兒身已順,門路已正,兒頭已露,因兒轉身,臍帶絆其肩,以致不生。令產母仰臥,穩婆輕推兒向上,以中指按兒肩,脫臍帶,仍令兒身正順,產母努力,兒即生。

坐產當從高處牢系手巾一條,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坐,令兒生下,不可坐抵兒路。

盤腸生者,臨盆則子腸先出,然後產子,其腸不收,一方穩婆以醋水各半盞,默然噀產母面背,才收。此不可不知。

古方以蓖麻子四十九粒,研,塗產母頭頂,腸已收上,急洗去。其腸若干開,以磨刀水少許溫潤之,再用磁石煎湯服之,即收上。磁石須陰陽家有驗者。若以水噀面,恐其氣亂。

又方以半夏末蓄鼻中,腸自收。

又方以麻油以大紙捻潤油,點火吹滅,以煙燻產婦之鼻,腸自收。

又方,腸出,盛以潔淨漆器,濃煎黃耆湯浸之,腸即上。

愚按:盤腸一症,非產婦本生之病,大都以婦人氣血下陷,故欲產,則氣並於下,而腸先出也。家荊初產二三次,並無盤腸之症,及產後既多遍,元氣已弱,不能收攝,便有此症。若產前早服益血固氣之藥,則自不脫陷,自無前症,此治法與脫肛同。

倒產手足露者,以針法治之。用常使小針於兒手足心針入分許,三四刺之,以鹽塗其上,輕輕送入,兒得驚轉,一縮,當即回頭。若兒腳下,可以鹽塗,腳底又可急搔之,並以鹽塗母腹上。

炙法符藥不驗,急於產母右腳小指尖頭上艾灸,如麥粒大,三壯立產。

一方 治橫倒產難。

蛇蛻(一條全) 蠶故紙(一張)

上俱入新瓦瓶中,鹽泥固濟,燒存性,為末,煎榆白皮,乳香湯調下,二服出。

又方 治橫逆手足先露。

阿膠(炒) 滑石(一兩) 黃葵子(一合) 酥(一兩)

每服四錢,水一大盞,煎七分,二三次服。

又方 治橫逆子死腹中。

伏龍肝 多年紅者研細,溫酒調下一錢,其藥兒頭戴出。

又方 治同前。

伏龍肝 百草霜 白芷(各等分)

上為末,酒便各半,調服二錢,不下,再服。

又方 治橫生。

菟絲子 車前子

上各等分,為末,酒調服三錢。

經日不產子死腹中

前症多因驚動太早,漿水先下,未產血枯;或觸犯禁,或抱腰太重,或墮,或跌,或頻試水,胞破水乾,致有子死腹中之症。但看產母舌青黑及胎上冷者,是其候也。若胎已死不出,用平胃散一兩,酒、水各半,煎卻投朴硝五錢服。或用硝一兩,童便調下,亦妙。

奪命丸

牡丹皮 桃仁 茯神 赤芍 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醋湯化下,或蔥白濃煎湯化下尤妙。連進兩丸,死胎腐爛,立出。

產數日,子死腹中不出,母氣欲絕。

瞿麥(六兩) 通草(三兩) 桂心(三兩) 牛膝(四兩) 榆白皮(四兩)

上水九升,煎三升,去渣,分三服。

牛膝丸

杜牛膝(三兩) 紫金藤(七錢) 厚朴(二錢) 土當歸(四兩) 葵根(七錢) 麝香(五分)

上末,米飲丸如桐子,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乳香湯下。

胞衣不下

胞衣不下者,因產母氣力困憊,不能努力;或血入衣中,脹大而不能下,上衝心胸疼痛,久而不下則死。但去衣中之血,則胎衣自下矣。其方用黑豆一二合,洗淨炒熟,入醋一大碗,煎六七沸,去豆取汁,分作二服。服之,其胎衣即下。雖系醋煮,並無酸惡之味,然須預備,應手見功。

一方 用滾酒下失笑散一劑,惡露、胎衣並下。

奪命丹 逐胞衣並喉中喘急,亦用此方。

附子(炮,去皮、臍,五錢) 丹皮(一錢) 乾漆(一兩,炒煙盡) 大黃(二兩)

上以大黃為末,米醋一升熬膏,和藥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

牛膝散 治胞衣不出,腹中脹痛,急服此藥,腐化而出,緩則不救。

牛膝 川芎 朴硝 蒲黃(各三兩) 當歸(兩半) 桂心(五錢)

上每服五錢,姜三片,生地黃一錢,水煎。

又方 蓖麻子研爛,塗足心下,即洗去。

又方 紅花一兩,酒煎,濃汁服。

脫衣散 治胎衣不下。

牛膝 木通(各三錢) 歸尾(二錢) 冬葵子(二錢) 加枳殼(二錢)

水煎溫服。

不佞歷查古法,治胞衣不下一症,皆用活瘀推蕩之藥,如回生丹、黑神散、黑龍丹、益母丸、奪命丹之類,並未有以人參療此症而效者。近見產醫誤用獨參湯,以致產母立斃,因作論以辯之曰:胎產之易易而無橫逆者,以妊母之氣充而血裕也。夫氣充則有力,以運此胎;血裕則滑利,以送此胎。十月滿足之時,兒在母腹如人在千仞崗上翻身倒豎,拆胞而出,胎亦乘此血水順流而下,沛然有莫御之勢也。倘或妊母氣血虧弱,無力以運,無水以利,胎不易下;或胎雖得下,而胞衣不下,停之;或久風冷乘之,以致瘀血與衣相雜而凝。斯時也,大宜溫和逐瘀之藥,俾氣和而血利,則血去而不凝。治若稍緩,瘀惡撞塞母心,遂成不救。夫人參雖足以療產母之虛,當用於未產之前,俾其氣壯而易產。然則非其時,則瘀血以補而凝結,反成大患。奈何舍當逐之瘀血,反用大補之獨參?原其心,豈不曰:產母氣血少而胞難下,今者補其氣而元氣壯,血易行,胞自下。不思瘀血之留滯,可推而不可補也。得補而必留滯也。昇平之粱肉,豈撥亂之神丹乎?何其弗思之甚耶!

交骨不開 陰門不閉 子宮不收

產婦交骨不開,多日不產,由元氣素弱,胎前失於調攝,以致氣血不能運達而然也。幼婦受娠亦有不開者,總一氣血之弱耳。須用加味芎歸湯。

產後陰門不閉,亦由元氣怯弱,不能收攝,腫痛,理宜十全大補湯以收之。有腫痛既愈,而有不閉者,用補中益氣湯。切忌寒涼之藥。

產後子宮不收者,亦由元氣不足,用補中益氣湯加醋,炒芍藥、半夏補而舉之。

加味芎歸湯 治交骨不開,不能生產,功效如神。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龜板(酥炙,一錢五分) 生產過婦人發(一握,煅存性) 加人參(或一錢,或二錢,或三、四、五錢) 益母草(三錢)

上酒水各半,煎服,立產。

按:加減芎歸湯。薛氏云:凡難產者服,有神功。不佞寓都門時,有初產者,經三四日不得下,胞水已乾,用前方加人參、益母草等一服,立產,母子兩全。又一婦人生兩晝夜,漿水乾涸,痛陣已無,勢在危迫,亦與一服,立產。及歸家,遇多人與服,無不立效,真仙丹也。但芎歸加味效不必言,予加人參等尤見效奇,萬發萬中,保產之藥,勝於諸方,倍萬萬矣!

一方 治難產。

用真金箔大者五片,小者七片,以小磁鍾將水少許去紙入箔,內指研勻,後再添水至半鍾,一面先令人扶產母虛坐,又一人用兩手大指按定產母兩肩井穴,以前藥溫服,其胎即下,此催生聖藥也。

又方

人參(一兩) 川芎(八錢) 葵子(五錢)

上水二碗煎一碗,溫服。

立應催生散 治難產及橫生逆產。

車前子 當歸(各一兩) 冬葵子 白芷(各三錢) 牛膝 大腹皮 枳殼 川芎(各二錢) 白芍(一錢)

上水三碗煎一碗,入老酒少許,每用立產。

血暈

產後血暈者,因敗血流入肝經,眼見黑花,頭目旋暈,昏悶不知人事。其暈有三:一因用力過多,勞倦甚而氣竭神昏;二因去血過多,而元氣欲絕;三因去血少而心下急滿,神昏口噤。其用力多,而勞倦致暈者,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極而暈者,清魂散,勿為人參不可用也;若去血過多,神昏渴亂,此真元失守,陰無所附,以芎、歸、薑、附溫經可也;去血少而心下急滿,神昏口噤,不省人事,黑神散神妙;惡露上行,失笑散;此外又有痰火乘虛泛上而神不清者,八物合二陳湯,去芍藥;虛者亦用人參,肥人多痰,加竹瀝、薑汁。

愚按:產後血暈,敗血者多。蓋因一時腹中空虛,熱血氣奔逆所致。第一取釅醋沃火中,使聞其氣為妙。若果六脈空脫,形色俱脫,不得不用參以挽之耳。危急之際,慎勿草草。

清魂散 治產後氣血暴損,虛火妄動,血隨火上,以致心神昏亂,口噤眼花,甚至悶絕而蘇。

澤蘭葉 人參(各一錢) 荊芥(三分) 川芎(一錢) 一方有炙甘草(一錢)

上各為末和勻,每服二錢,熱渴和酒調灌之。

又方 治產後血暈昏迷,用多年陳荊芥穗,燈上燎焦黑,存性,每服三錢,童便兼少酒調下,妙。

從權救危化生湯 治產後形色暈。

當歸(四錢) 川芎(一錢) 乾薑(炙) 荊芥 炙甘(各四錢) 桃仁(十個) 人參(三錢)

如血塊痛甚,加肉桂七分;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汗多加麻黃根一錢。如血塊不痛,加黃耆一錢以止汗;傷食加神麯八分,麥芽五分;傷肉加山楂、砂仁各五分。水煎服。

黑神散

熟地 蒲黃(炒) 當歸 乾薑 桂心 白芍(各二兩) 炙甘(二錢) 黑豆(炒,去皮,二合半)

上細末,每服二錢,酒半鍾,童便同煎調服。

凡產後諸症,用前藥治之。

一病熱胎死 二難產 三血暈 四虛腫 五胞衣不下 六口乾心悶 七乍寒乍熱 八忽見鬼神 九月內不語 十腹痛兼瀉(更用調中湯) 十二遍身疼 十三血崩 十四腹脹嘔吐 十五中風

血崩

產後血大來,當審血色之紅紫,視形色之虛實。如血多色紫有塊,乃當去之敗血也;若留止反作痛,不可為崩。如鮮紅之血大來,乃是驚傷心,不能主;怒傷肝,不能藏;勞傷脾,不能統血歸原。又有誤服通利之藥,以致大脫,當作崩治。若形脫,或多汗不收,或氣促,或氣息奄奄,宜大加參、耆,以大益元氣。斯氣固而血不走,非四物、芩、連、棕灰、牡蠣、地榆等可以止也,宜升舉大補湯。

薛云:若血滯小腹脹滿,用失笑散;血少小腹虛痞,芎藭湯;肝火血妄行,加味逍遙散;脾郁不統血,加味歸脾湯;脾虛不攝血,補中益氣湯;厚味積熱傷血,清胃散加槐花;風熱相搏傷血,四君、防風、枳殼。

升舉大補湯

白朮 當歸 熟地 人參(各二錢,血去多者加) 陳皮 炙甘(各四分) 川芎 黃耆(二錢) 麥門冬(一錢) 荊芥 防風 羌活 升麻 白芷(各五分,炒焦)

加山萸、薑、桂、五味、棗仁。上水煎服。

固經丸

艾葉 赤石脂(煅) 補骨脂(炒) 木賊 附子(一個,炮)

上末,飯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愚按:產後血崩,世醫循習舊套,多用四物等補血,芩、連、梔、柏等涼血,棕灰、地榆、牡蠣、蒲黃等澀血,意以崩脫之後,血必大虛,宜補以生之,一也;血熱則行,血冷則凝,惟寒涼則血可止,二也;血滑則下溜,血澀則凝止,三也。似頗近理。然每見血大崩脫者,生死在一瞬間,三法多不獲效。若欲挽回妙法,在於益氣。蓋人身之血,隨氣而行,氣升血升,氣降血降。今既血脫氣陷,可知不急固氣,血安從止?故惟人參二兩,或兩半,或一兩,並耆、朮、薑、桂、五味子、山茱萸、升麻之類,服有神效,歷驗不訛。若彼四物陰滯之品,反戕中氣,芩、連苦寒之味,沉降脾氣。元氣陷而血愈陷,血不止而氣愈脫矣。呼吸存亡之秋,此氣將絕未絕之頃,故惟大益其氣為上策也。雖然,此患人本元素弱,內無七情之擾,一旦勞傷,血大崩脫,昏迷汗出,氣息奄奄,六脈虛濡,似有似無,無益氣之法莫能救耳。若正產,或半產,或悲慼之過傷,或大怒以傷肝,此非無感而血脫者,似未可概以參、耆補之。蓋肝有怒火,則肝氣盛滿,不納不藏,為旺血沸,下為崩淋,淋瀝之久,血涸生風。《經》曰:風勝則動,血室不寧,迴旋鼓扇,逼血妄行,故不易止矣。一婦半產,多怒血崩,醫用平肝止血,久服罔效。予診六脈弦健而數,意其肝火大旺,亦與伐肝降火不應。思其血脫既久,必然大虛,虛則臟腑純陽無陰以和雜之,必生風。治在專補陰血,血足則火熄,火熄則風滅。庶血室寧而血可止也。用六味丸料加防風、山梔、黃芩,一服而血止。後以治崩血因怒者,俱立效。及查薛氏案,有單用六味地黃丸料治血崩陡效者,則予之所治,非鑿空而杜撰者倫矣。然前法用參、耆而效者,以氣虛而血陷也,若用四物等則悖矣。後用補陰而效者,以血涸而風生也,若用參、耆反助火矣。此大關係處。予見前人治脫血多用四物,芩、連,棕灰、牡蠣等三法一常套,不能一通變,百不起一,深為惜之。敬書此,以為高明者告云。

又云:產後血崩一症,世醫多不敢大用人參,拘定三法,且局於習俗之談,多致一脫而亡。然醫不敢用參者,恐或攔住瘀血耳。予曰:血既大脫,人身好血且崩而去,尚何留瘀?故惟獨參益氣為上策耳。

世醫治血症好用寒涼,以東垣涼血地黃湯皆寒涼藥也。殊不知只可用於陰盛搏陽之症,不可用於氣虛血陷之症也。臨症宜三思之。

發熱

產後發熱一症,雖人所常患,然決不可以常時發熱散邪之例治之也。予見誤投蘇、葛、柴、前而傷生莫救者不少矣。蓋未審產後之熱有不同之因乎。有因去血過多者,有因惡露不盡者,有因內傷飲食者,有因外感風寒者,有因感冒夾食兼氣者,有三日蒸乳者,俱憎寒發熱,並身痛腹痛,不可概以發散為主也。

產後去血過多發熱者,脈必虛大無力。內無痛者,此非有餘之熱,乃陰虛不足生熱,用四物湯去芍藥,加參、朮、茯苓,淡滲其熱;若大熱不退,加炒黑乾薑,效如神;或用芎歸調血飲,尤妙。凡有傷力發熱,或早起勞動發熱者,皆同此治法也。

產後惡露不盡,亦有發熱惡寒,必脅肋脹滿,連大小腹有塊作痛,名「兒枕」。產後腹痛血瘀,宜四物湯加五靈脂、牡丹皮、桃仁、紅花、玄胡、香附、青皮、乾薑、官桂,酒、水各一鍾,黑豆一撮後磨,木香入童便、薑汁,取下惡物為效;或用黑神散尤妙,後以八物湯加乾薑、陳皮,佐童便、炒香附調理。

產後脾胃虛弱,飲食必難克化,以致停滯發熱,必有噫氣作酸,惡食而口中無味,胸膈飽悶,氣口脈必緊盛,發熱惡寒,頭痛用治中湯加神麯、山楂、砂仁、炒黃連、川芎、當歸佐之,或用理脾散亦效。(傷食者,必瀉。而熱結屎者,小腹實痛)

產後榮衛俱虛,腠理不密。若冒風發熱者,其脈浮而微或自汗,以芎芷香茹散加羌活、防風主之;如感寒者,脈弦而緊,或惡露欠通,以五積散主之;如風寒兩感者,脈浮而緊,以五積散、交加散主之;有汗去麻黃,邪盛去人參。

產後內傷飲食,外感風寒,或兼氣惱而發熱者,人迎氣口脈俱緊盛,以行氣香蘇散主之;又有純是著惱,以致肝火上炎,或寒或熱,須用小柴胡湯加香附、砂仁、膽草之類。

產後蒸乳,惡寒發熱者,必乳間脹硬疼痛,令產母揉乳汁通,其熱自退;或用麥芽二兩,水煎服立愈。

芎歸調血飲 治產後氣血虛損,脾胃怯弱,或惡露不行,或去血過多,或飲食失節,或怒氣以致發熱惡寒,自汗,口乾,心煩,喘急,心腹疼痛,脅肋脹滿,頭暈眼花,耳鳴口噤,不語昏憒等症。

當歸 川芎 白朮 茯苓 熟地 陳皮 香附(便制) 烏藥 乾薑(炒黑) 益母草 丹皮 甘草

上薑棗水煎。

更生散 治產後去血過多;或不止,或頭眼暈花,口噤,發熱憎寒。

人參 當歸 熟地(薑汁炒,各一兩) 川芎(五錢) 乾薑(炒黑,三錢) 荊芥穗(香油燈上燒過,三錢)

上水煎,空心服。如血大下不止,加龍骨、赤石脂俱煅,等分為末,每二錢以前藥調服。外以五倍子末津調,納臍中即止。

理脾湯 治產後停食,胸膈飽悶,身發寒熱。

蒼朮 陳皮 神麯 山楂 麥芽(各一錢) 厚朴(薑汁,一錢半) 砂仁(七分) 乾薑(炒黑,八分) 炙甘(三分)

泄瀉加白朮、茯苓。

上姜三片,水煎。

按:丹溪云,產後當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症,以末治之。須問臨產難易,去血多少。如產難去血多者,病致寒熱頭疼,脈虛數大,或虛浮弦緊者,勿誤認作外感。是陰血既亡,陽氣外散,而未復也,名為正虛。當用八物湯加炒黑乾薑,能於肺分利肺氣入肝,分引血藥生血,然必與補血藥同用。若產易及惡露不通,腰腹疼痛,致寒熱頭疼者,當去惡血,若腹滿者,非惡血也,切不可發表。有素稟血熱,因產重傷,遂致血病偏虛,潮熱,脈弦數,口舌生瘡。雖有惡露,惟宜清涼,勿犯溫燥,防其血傷,熱極漸成癆瘵。

虛煩發熱

此症乃陽隨陰散,氣血俱虛。若惡寒發熱,煩躁作渴,急用十全大補湯;若熱愈甚急,加桂、附;若作渴面赤,宜用當歸補血湯;若誤認為火症,投以涼劑,禍在反掌。治法:無水者,六味丸;無火者,八味丸;氣血虛,八珍湯、十全大補湯。

人參當歸湯 治產後虛煩,短氣煩悶。

人參 當歸 麥冬 桂心 生地 淡竹葉(各二錢) 芍藥(炒,一錢) 大棗(四枚) 粳米(一合)

上水煎。

蒲黃散 治同上。

四物湯加茯神、遠志,治產後虛煩,十全大補湯尤效。

六味丸 八味丸 八珍湯 六君子湯

產後乍寒乍熱

寒熱日夜無度。由氣血虛損,陰陽不和,敗血不散,循經入於肺,閉於諸陽,則熱;入於脾,閉於諸陰,則寒。亦有陰虛生內熱,內熱生煩,不可作瘧治。若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宜用增損四物湯。若因敗血不散,腹內作疼,宜用奪命丹,後用增損四物湯。陳無擇云:敗血流閉諸陽諸陰,用大調經散、五積散。

薛云:若因陽氣不足,陰氣上入於陽中而惡寒者,用補中益氣湯。若因陰氣不足,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用六味丸。若氣血俱不足,而惡寒發熱者,用八珍湯。若病後寒熱倦怠者,用補中益氣湯。若肌熱大渴,目赤面紅者,用當歸補血湯。

一云:陰陽不和,增損四物湯;敗血不散,奪命丹;若時有刺痛者,敗血也;但寒熱無他症者,陰陽不和也。

增損四物湯

人參 當歸 芍藥 川芎 乾薑(炒,各一兩) 甘草(四錢)

每服四錢,姜水煎。

大調經散 治產後惡露未消,寒熱自汗,或肚腹作痛。

大豆(一兩半,炒去皮) 茯神(一兩) 真琥珀(一錢)

上末,每服二錢,空心,濃煎,烏豆紫蘇湯調下。

奪命丹

丹皮 乾漆(碎之,炒,令煙盡,各一兩) 附子(炮,半兩)

上末,以好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丸如梧子大,溫酒吞五、六丸。

五積散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 十全大補湯 當歸補血湯 八珍湯

傷寒

夫大產之後,氣血兩虛之日也。若患外感傷寒之症,當以調養為主。譬如勞傷、房勞,全用補劑,謂之溫能除大熱也。豈若壯健之人可直施汗吐下之法也。果因感冒寒邪,憎寒壯熱,頭疼身痛,無汗者,用五積散;若因傷風感寒,傷暑中濕,以致咳嗽氣喘,痰涎壅盛,發熱不安,旋覆花湯;若傷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疼,竹葉防風湯;六經見症,彷彿胎前。若傷寒十數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發熱,心下堅,乾嘔汗出者,陽旦湯;若血虛寒變成痙症,身強項背反張,如中風狀者,仍分剛、柔二痙,用麻黃葛根湯、栝蔞湯、桂枝湯、小續命湯之類以治剛痙;用補中益氣湯、八物湯、四物湯之類以治柔痙;若虛羸發熱,食少腹脹,或往來寒熱,柴胡湯;亡血汗多,以致鬱冒,脈微弱,不食,頭汗大出,便堅,柴胡湯;若寒熱往來,心胸煩悶,骨節疼痛,身發壯熱,日晡加甚,如瘧之狀者,蜀漆湯;若四肢煩熱,小柴胡湯;頭不疼只煩者,黃芩湯加當歸、川芎,虛加人參;若身熱氣衝,胸滿脅痛,小柴胡湯加枳殼、生薑;大發熱者,加白朮、乾薑、茯苓、四物湯;若虛煩不眠,四物湯加人參、歸身、陳皮、川芎;若發熱口渴,大便燥結,惡露不去,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烏梅;若是者,豈足以盡氣血大虛之法哉?要之,隨症加減,毋大汗大下已也。

五積散(見身痛)

旋覆湯 治婦人產後傷風寒暑濕,咳嗽氣喘,痰涎壅盛,發熱,坐臥不安。

旋覆花 赤芍 前胡 半夏 五味子 荊芥 甘草 茯苓 杏仁 麻黃(各等分,如夏月並有汗,去麻黃)

上每服四錢,薑棗水煎。

竹葉防風湯 治產後傷風,發熱頭疼,面赤氣喘。

竹葉(廿四片) 防風 人參 桂枝 桔梗 前胡 陳皮 白茯苓

上薑棗水煎。

陽旦湯

芍藥 甘草 桂枝(各二錢) 黃芩(三錢)

上水煎,溫服,取小汗。

麻黃葛根湯 太陽發熱惡寒,無汗,惡風及剛痙,背項反張。

麻黃 赤芍(各三錢) 葛根(一錢五分) 豉(半合)

上水二鍾,蔥白一莖,煎八分。

栝蔞桂枝湯

蜀漆湯 治產後寒熱往來,心胸煩悶,骨節疼痛,頭疼壯熱,日晡加甚,又如瘧狀。

黃耆(兩半) 生地 桂心 甘草 黃芩 蜀漆(各一兩) 知母 芍藥(各二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

黃芩湯 治產後傷風,四肢苦煩熱,頭疼。

黃芩(半兩) 苦參(一兩) 生地(二兩)

加當歸、川芎,虛加人參。上每服四錢,水煎。

小續命湯 補中益氣湯 四物湯 小柴胡湯

產後中風

產後中風,口噤,角弓反張,因氣血虛而風入於頷頰夾口之筋也。手三陽之筋結於頷,產則勞損臟腑,風則乘之,筋得風則急,故令口噤也。角弓反張,因虛風入陽經,則腰背反張。

薛云:前症果外邪所感,屬形氣不足,病氣有餘,當補元氣為主,稍佐以治病之藥;若強力下床,月內入房,屬形氣病氣俱不足,當純補元氣,多得復安;若誤投風藥,乃促其危耳。

一云:產後中風,不可治風而服小續命湯。須大補氣血,然後治疾。大都產後勞損,風邪乘之,客於皮毛,經絡疼痛,羸乏少氣,若筋脈挾寒則攣急歪僻,挾濕則瘛瘲軟弱,入臟則恍惚驚悸,隨所傷而為病也。

愚按:中風一症,世間真中風寒者,十不一二,皆類中風也。產後百脈空虛,一有感觸,便成風象,不特外感風邪為然也。如感暑受濕、痰火、七情、中虛、中氣、中食等項,皆見中風之症,實尤元氣之虛假象見於外。若以虛作實,誤投祛風之藥,反成不治之危矣。

舉輕古拜散 治風痙,口噤不開,腰背強直,頭痛壯熱,暈悶瘛瘲,角弓反張。

荊芥穗(瓦上略炒)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或黑豆淋酒;或童便調下,其效如神。

又方 治中風口噤,四肢麻痹不仁,或角弓反張。

羌活 防風 大烏豆(一升,炒)

上以酒五升,先浸二味經宿,大豆炒,乘熱投酒中,攪勻,密封一日,以湯煮瓶,良久,服八合。略略取汗,卻急速以豆淋酒服之,即愈。

又方 治產後身背拘急,妄言發熱,四肢拘攣,不時驚悸。

川芎 羌活 羚羊角 棗仁 芍藥(炒,各四兩) 桑白皮(六分) 防風(五分)

上水煎,分三服。

獨活寄生湯

獨活 桑寄生 杜仲 肉桂 人參 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牛膝 細辛(各二兩) 秦艽

上每服一兩,姜水煎。

瘛瘲

產後瘛瘲者,因產陰血去多,陽火熾盛,筋無所養而然耳。無風可逐,無痰可消。若屬陽氣脫陷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薑、桂;陽氣虛敗者,十全大補湯加桂、附。此等症候若肢體惡寒,脈微者,此為真狀。脈浮大,發熱煩渴,此為假象,惟當固本為善。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者,皆不治也。

交加散 治瘛瘲,或顫振,或產後不省人事,口吐涎沫。

當歸 荊芥(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少許,煎七分,神效。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或經適斷,致手足牽搐,咬牙昏冒異症。

柴胡(八錢) 人參 半夏(各三錢) 黃芩(炒) 石膏(各四錢) 黃耆(五錢) 炙甘 知母(各二錢)

上粗末,每服半兩,姜五片,棗四枚,水煎服。

舉卿古拜散 補中益氣湯 四君子湯 治前症效。

四肢筋攣

產後四肢筋攣,乃氣血俱虛,或風邪客於皮膚,則頑痹入於筋脈,則四肢攣急。

薛云:若肝經風熱,血燥不能養筋,用加味逍遙散。如未應,當用六味丸以補腎水。《經》云:風寒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

一方 治產後氣血不足,風邪所襲,肢節攣痛,項背強直。

防風(一兩) 赤芍(炒) 桂心(各半兩) 羚羊角 川芎 羌活 當歸 棗仁 牛蒡子(炒,各三錢)

上每服四錢,水酒煎服。

妄見妄言

產後妄見妄言,由氣血兩虛而神魂無依也。夫心主血,藏神而言,乃心之聲也。心血不虧而精神常在,則所言不妄。又肝藏血藏魂,而目乃肝之竅也,目得血而能視。若產後血氣暴竭,則心神失守,故言語無倫。肝神無依,則童神妄見。《經》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是以視聽言動皆失其職。有虛妄焉,雖或有痰,不可用化痰之藥,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安神之品調治之也。

一云:產後乍見神鬼,言語顛倒,不獨敗血奔沖,邪淫於心所致;亦有因血虛,心神不足,志意不定,驚悸恐怖,喜怒不常,悲憂慘慼而致者。

薛云:若敗血停滯,用調經散;若血虛發熱,用八珍湯加炮姜;若心血虛損,用柏子仁散;大抵此症由心脾血少所致,但調補胃氣,則痰清而神自安矣。若果系鬼祟所附,即灸鬼哭穴可愈。

調經散 治血虛經閉,心神煩躁,渾身疼痛,或時見怪。

沒藥 琥珀(並研細) 桂心(各一錢) 芍藥 當歸(各一錢) 細辛(五分) 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五分,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柏子仁散 治產後元氣虛弱,瘀血停滯,狂言亂語。

柏子仁 遠志 人參 桑寄生 當歸(炒) 生地 防風 琥珀(另研) 炙甘(各等分)

上用白羊心一個,水三盞煮汁,七分入藥,五錢煎服。

寧神湯

川芎 當歸 茯苓 人參 柏子仁(各一錢) 乾薑 炙甘(各四分) 益智仁(炒,八分) 桃仁(十二粒) 陳皮(三分)

棗二枚,水煎服。

滋陰益氣茯神湯

川芎 白朮 熟地 人參 黃耆 當歸 棗仁 柏子仁 茯神 益智 麥冬(各一錢) 炙甘(四分) 陳皮(三分) 五味子(十粒) 圓眼肉(八個) 

上棗二枚,水煎服。

驚悸怔忡

產後驚悸怔忡,由產驚憂勞倦,去血過多,則中心躁動不寧,惕然而驚,謂之驚悸。心中惕惕然如人將捕之狀,謂之怔忡。治此惟宜調和脾胃,補養心血,俾志定神寧,氣舒心安,而病愈矣。

加減養榮湯

川芎 當歸 茯神 棗仁 人參 麥冬 遠志 黃耆 白朮(各一錢) 炙甘 陳皮(各四分) 圓眼肉(八個)

姜水煎,如虛煩加竹茹一錢,有痰加竹瀝、薑汁。

養心湯 治產後心血不足,驚恐,悸惕不安。

黃耆 當歸 麥冬 棗仁 柏子仁(各一錢) 茯神 川芎 遠志(各八分) 人參 炙甘(四分) 五味子(十五粒)

姜水煎,另服安神丸尤妙。

又方 治產後血虛,驚悸少寐及產後敗血停留,少腹作痛。

辰砂 琥珀 沒藥(俱另研細) 當歸(等分)

上末,每服二錢,空心,日午、臨臥用白湯調下。

茯苓散 治產後心虛忪悸,言語錯亂,健忘少睡,或自汗盜汗。

人參 炙甘 芍藥(炒) 當歸 生地(各八分) 遠志(去心) 茯苓(各一錢) 桂心(六分) 麥冬(五分) 大棗(二枚)

水煎服。

抱膽丸 治產後遇驚發狂,或遇經行發狂。

水銀(二兩) 黑鉛(一兩五錢) 硃砂(一兩,細研) 乳香(一兩,另研)

上將黑鉛入銚內火熔,下水銀,結成砂子,下硃砂、乳末,乘熱用柳木槌研勻,丸雞頭子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湯下,得睡勿驚,覺來即安。

癲狂

產後癲狂者,因驚風敗血衝心。心藏神主血,惡血攻心,所以昏悶,如見鬼狀,精神不定或譫語者,不可作風邪治之,血下畜則狂,血上畜則忘。

茯苓散(見驚悸) 妙香散亦好。

一方 治產後發大熱,其脈虛疾而大,惡露不行,敗血攻心,狂言叫呼奔走,捉拿不住。

干荷葉 生地 丹皮

上濃煎湯,調下生蒲黃二錢,一服即定。

又方 治產後驚狂如見鬼狀。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茯神 人參 青黛 升麻(各五錢)

上分二服,水煎。

不語

產後不語者多緣敗血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夫心之脈系舌本散舌下,心氣通於舌,心氣閉塞則舌強,故令不語。

一云:產後不語,有熱血迷塞心竅者,有熱痰迷塞心竅者,用七珍散以治熱血;用白礬末一錢,熱水調下,以治熱痰。肥人多是熱痰,瘦人多是熱血。

薛云:大腸之脈散舌下。又云:脾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不能言。又云:腎之別脈上入於心,系舌本,虛則不能言。竊謂前證若心腎氣虛,用七珍散;腎虛風熱,地黃飲;大腸風熱,加味逍遙散加防風、白芷;脾經風熱,秦艽升麻湯;肝經風熱,柴胡清肝散加防風、白芷;脾氣鬱結,加味歸脾湯加升麻;肝木太過,小柴胡加鉤藤;脾受肝侮,六君加升麻、鉤藤;肝脾血虛,用佛手散;脾氣虛,用四君子湯;氣血俱虛,八珍湯;如不應,用獨參湯;更不應,急加附子,補其氣而生其血;若竟用血藥則誤矣。

愚按:心藏神,而言者,心之聲也。氣血不虛,精神完足,則靈臺爽朗,心常惺惺而不昧,故口能言。惟氣衰血脫,則神靈昏昧,口不能言。然則,不語豈皆熱血、熱痰迷塞心竅者使然哉?是故司命者宜審之。

七珍散 通神出語。

人參 石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兩) 細辛(一錢) 防風 辰砂(另研,各五錢)

上末,每服一錢,荷葉湯調下。

又治產後不語方

人參 石菖蒲 石蓮肉(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煎。

秦艽升麻湯

升麻 葛根 甘草 芍藥 人參 秦艽 白芷 防風 桂枝(各三錢)

每服一兩,蔥白二根,水煎。

柴胡清肝散

柴胡 黃芩(炒,各五分) 人參 山梔(炒) 川芎(各一錢) 連翹 桔梗(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傷食

凡生產之後形體勞倦,脾胃怯弱,不易消克,用膏粱味厚之物,惟食粥茹蔬,乃無停滯。若不善調治之家,惟以產母虛矣,以多食為有益,厚味乃能補本,不思食強與厭,足以致停滯否塞,腹膨噯氣吞酸,治當扶持本原為主,健脾助胃,審傷何物,佐以消導。斯脾氣復而健運轉輸,滯物行而胃開思食,此消補雙行,無有不安。若使不審虛實,惟在一消,更醫又消,不惟食不能消,反壞元氣,絕不進食者有之,消而隨脫者有之矣。戒之!慎之!

藥用參、朮、芎、歸、神麯、麥芽、甘草加減,隨所傷何物以治之,豈可始也慮其虛而欲以食補,以致停滯。既傷之後,反以為實,竟以藥消,以致虛脫。何世人之愚也?何醫師之劣耶?

自汗盜汗

產後汗出不止,由勞傷脾,驚傷心,恐傷肝也。此氣血俱虛,不必即用斂汗之藥,急用大補氣血則汗自止。若娩後倦甚,而濈濈然汗出,形色又脫,乃亡陽汗脫也,當速服參、耆、歸、地等,大補以救危急,難泥塊痛。夫汗乃心之液,榮於內為血,發於外為汗。若不大補,安能使心肯攝液而汗收乎?六黃湯雖盜汗之聖藥,恐寒涼太多,有未穩耳。產後喜汗出,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多汗出。

麻黃根湯 治產後虛汗不止。

當歸 人參 麻黃根 牡蠣(各一錢) 黃耆(一錢五分) 桂枝 甘草(炙,各五分) 浮小麥(一大撮) 熟地(三錢) 白朮(一錢,血塊痛不加)

上水煎。

如虛脫汗多,手足冷,加熟附子一片,炙乾薑五分;暮服八味丸,去熟地加生地、五味子、黃耆。

又方 治產後盜汗。

人參(一錢) 當歸(二錢) 麻黃根(一錢四分) 熟地(三錢) 黃連(酒炒,五分) 浮小麥(一大撮)

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 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者。

當歸(三錢) 黃耆(炙,一兩)

又方 治產後自汗盜汗,胃氣虛弱,服別藥則嘔吐,不能入。

當歸 黃耆(各一兩) 麻黃根(二兩)

上,每服三錢,水煎。

人參湯 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內熱晡熱。

人參 當歸(等分)

上為末,以豬腰子一枚切片,水二鍾,以糯米半合,蔥白二根,煮取汁八分,入藥三錢,煎服。

參附湯 治陽虛自汗,惡寒;或手足逆冷,大便自利;或臍腹疼痛,吃逆不食,或汗多發痙等症。

人參(八錢) 附子(炮,五錢)

上作一服,薑棗水煎,徐徐服,去人參加黃耆,名耆附湯。

黃耆湯

黃耆 白朮 防風 熟地 牡蠣 白茯苓 麥冬

上,紅棗二枚,水煎。

產後忽冒悶汗出

產後忽冒(冒者,昏也)悶,汗出,大虛,宜固元氣為主,其汗不止,必變柔痙。東垣云: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目瞑,因血暴亡而火上熾,但補其血而神自昌。若常時血下,當補而升舉其氣,陽得血而神安,則目明矣。今立一方,以補手足厥陰之血,兼益陽氣,宜。

全生活血湯 治發熱自汗,兩目䀮䀮,四肢無力,口乾頭暈,行走倚側。

柴胡 當歸 防風 羌活 獨活 葛根 炙甘(各二錢) 生地 熟地(各一錢) 川芎 藁本(各一錢五分) 細辛 蔓荊子(各五分) 升麻 芍藥(炒,各三錢) 紅花(三分)

每服五錢,水煎,熱服。

汗多變痙

產後汗多變痙,蓋因去血既多,元氣已虧;或外邪所乘,以致牙關緊急,四肢痙強;或陰火內動;或腰背反張,肢體抽搐。若有汗而不惡寒者,名柔痙;若無汗而惡寒者,名剛痙。亡液過多,筋無所養之故耳,急以十全大補湯治之。如不應,急加附子,多有復甦者。如汗拭不及者,不治。

一云:有氣血本虛之人,如產後汗出多而變痙者;或因七情怒氣而變痙者;或因濕熱內盛而痰涎壅遏經絡以作痙者。治各不同,惟宜補血降火,敦土平木清痰。

又云:汗多重亡津液,無以養筋,筋急而牽,故令百節強痙。

小續命湯 治剛痙或腳氣痹弱不能轉舒,行走倚側,或口眼歪斜,牙關緊急,角弓反張。

麻黃 桂心 甘草(各五錢) 防風(七分半) 芍藥(炒) 白朮(炒) 人參 川芎 附子(炮) 防己(酒拌) 黃芩(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入姜少許,溫服。

血塊

產後有血塊作痛者,乃母胎中宿血也。產婦勞傷,氣血並虛,娩子後無力送塊,留滯腹中;或因風冷凝滯;或因怒氣凝滯,皆令小腹作痛。明知惡露去少,脈又澀滯不流利,此是瘀血作痛,務必以失笑散行之可也。明知去血過多,脈浮洪或虛細,此是血虛作痛也,不宜用行瘀藥,地黃、芎、歸等補之可也。

愚按:世醫治凡一切作痛之症,以為諸痛不宜補,況產後之血塊與腹痛乎?大都以三稜、蓬朮、桃仁、紅花、丹皮、赤芍、山楂、澤蘭、劉寄奴等為仙品矣。若果是瘀,已上諸品豈曰不宜。或使產婦虛弱,腹中無血不能榮養,亦有作疼。又有雖因惡血,病久困乏,血亦難行。須在明師設法以療之,不可拘拘舊例也。一少婦新產三四日內,小腹作痛,每於寅卯時痛甚,諸用行瘀藥倍劇。予診六脈軟弱,令人按痛處稍減,知是陰血虧損,氣寒且滯而作痛耳。與熟地、芎、歸,佐以肉桂、蒲黃,一服立痊。又一婦人新產,因怒氣惡露不行,小腹作痛。予謂瘀血不行也,與失笑散加玄胡索、芎、歸,不服。呼產科,誤與大寒之藥,瘀凝結倍劇。用祛瘀消克太過,以致胃氣大傷,不惟瘀不得行,而且增嘔吐、惡寒、發熱、煩躁等症。其血積堅大如甕,按冷如冰,飲食不進,肌肉黃腫,劇矣。予曰:諸症皆大虛,難推蕩矣。內乏元氣,雖推不行也,用十全大補湯二十餘貼,經行而積塊消矣。譬如溝中淤物,有水則活動而出也。此症若循去瘀之例,專用行血之方,必致元氣索然不可救也。司命者詳之。

失笑散

蒲黃 五靈脂(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

蠲痛湯 治血塊如神。

當歸 川芎 香附 蒲黃 肉桂 五靈脂 玄胡索

上水一盞,酒半盞,煎七分,溫服。

腹痛

產後腹痛,宜先問血塊有無。如有血塊,只用生化湯調失笑散消塊,痛自止;若風寒乘虛作痛,五積散;如傷飯食作痛,加神麯、麥芽;傷肉食作痛,加山楂、砂仁。

產後小腹作痛,蓋以氣血既虛,受寒感冷,則寒冷之氣下攻,小腹故痛,並有瘀血而痛;血虛,臍下亦能作痛。

薛云:若以手按腹愈痛,此是瘀血為患,宜行血以消散之;若按之反不痛,是血虛,宜四物加參、苓、白朮;若痛而作嘔,是胃虛,宜六君子湯;若痛而作瀉,是脾虛;宜六君子湯送二神丸;或因停食瀉痛,須用山楂、厚朴、當歸、車前、滑石等行之。

愚按:產後腹痛並小腹作疼,未可全為瘀血,血虛受寒固多。猶有產母生平性急,或有感觸,肝火倏起,氣滯小腹,手不可按,若認為瘀血,投失笑散,誤矣。務用小柴胡湯並醋炒香附、芍藥、膽草,庶肝火平而速效耳。蓋肝之經脈絡於小腹,一疏肝而氣條達,故愈矣。

附案:侄女產後一月,發熱小腹痛。產醫曰:瘀血。又醫曰:兒枕,用消瘀、破血藥,俱不效,予視之,右關弦實,此結矢也,與大劑芎、歸潤腸,果去結矢,腹不痛矣。三日右脅下一塊頂起,仍大痛。前醫又以兒枕瘀血,與行血藥。予再診曰,是乾結未淨也。主人不信,隔日果大去結矢而安。是見以兒枕瘀血者,臆度也。予以燥糞者,憑脈也。主人才服矣。然而瘀血者多結,垢者亦常有,不可拘泥也。瘀血者脈必澀。腸癰者,脈必芤,不澀不芤,非癰非瘀矣。

生化湯

川芎(二錢) 當歸(二錢五分) 桃仁(一錢) 黑薑炭(六分) 炙甘(五分)

水煎服。

隱居澤蘭湯 治產後惡露作痛。

澤蘭 生地 當歸 芍藥 生薑(各一錢) 甘草(炒,五分) 大棗(四枚)

水煎。

延胡索散 治產後惡露凝滯,臍下作痛,或作寒熱。

延胡索 桂心(各五錢) 當歸(一兩)

上末,每二錢,食前用熱酒調下,失笑散尤效。

當歸養血丸 治產後瘀血心腹脹痛,或腰腳疼痛。

當歸 赤芍 玄胡索(炒) 丹皮(各二兩) 桂心(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下。

又方

山楂濃煎汁,入砂糖少許,再煎,熱服。

頭痛

夫頭者諸陽之會也,產後五臟皆虛,脾胃困弱,飲食不充,陽氣微弱,不能上升,故頭痛也。又有敗血不散,上攻於頭,故頭痛也。又有火勝痰起,停於中脘者。

薛云:若中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若血虛,用四物湯加參、術;氣血俱虛,用八珍湯;若因風寒,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

愚按:頭痛一症,產後患之,氣血兩虛、瘀血上衝者居多。但有治之而不效,其中未必無風寒暑濕之外侵,七情勞役之內傷,陰衰陽虛之上厥,痰火飲食之相犯也。治者只拘治例,不能一審,辨而通變以治之,不幾於刻舟求劍乎?

芎附散 治氣虛頭痛。

大附子一枚去皮、臍,切四片,拌釅醋一碗,炙附蘸盡,同川芎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服。

又方 治血虛頭痛。

川芎 當歸 每服五錢,水煎。

都梁丸

白芷末,蜜丸,彈子大,每嚼一丸,荊芥湯下。

又方 治產後二十餘日,頭大痛。

人參 黃耆 當歸 白朮 甘草 升麻 川芎 柴胡 細辛 蔓荊子 陳皮 藁本

上,水煎。

又方 治產後身熱,頭、肚痛。

陳皮 白朮 白芍 川芎(各二錢) 黃芩(二錢五分) 乾薑 丹皮(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荊芥(五分)

上分四貼,水煎服。

加減四物湯 治產後頭疼血虛痃癖寒厥。

蒼朮(一兩六錢) 羌活 川芎 防風 香附 白芷(各一兩) 石膏(二兩) 細辛 當歸 甘草(各半兩)

上,每服一兩,水煎服,無時。如有汗者,是氣弱頭痛也。

一方加芍藥二兩,桂一兩半,姜水煎。

如痰癖頭痛,加半夏三兩,茯苓一兩。

如熱厥頭痛,加白芷三兩,石膏三兩,知母一兩。

如寒厥頭痛,加天麻三兩,附子一兩半。

一方 治瘀血頭痛。

用黑龍丹效如神。

心痛

產後心痛者,心為身之主,因產大虛,寒搏於血,血瘀不散,其氣上衝於心之經脈,故心痛耳。

薛云:若陽氣虛寒,用岩蜜湯溫之;瘀血上衝,用失笑散祛之;血既散而仍作痛,用八珍湯補之。大凡肚腹作痛,以手按之卻不痛,此虛也,須用補養之劑。

一云:凡產後心痛,即胃脘痛,或受寒氣;或傷冷物,故此作痛。治法須散胃中之寒氣,消胃中之冷物。若綿綿而痛,可按而止,則由於虛而可補也。其產後心痛與腹內作痛,二症相同,因寒食上攻於胃,則心痛;下攻於腹,則腹痛,治各不同。

大岩蜜湯 治產後陽氣虛寒,心腹作痛,不食嘔吐,四肢逆冷。

生地 當歸 獨活 吳茱萸 芍藥(炒) 乾薑(炒) 桂心 小草(各一兩) 細辛(半兩)

每五錢,水煎。

加減芎歸湯

川芎(一錢) 當歸(二錢) 乾薑(炙) 炙甘(各五分) 肉桂(八分) 吳茱萸(七分)

上,水煎。

傷寒物加吳茱萸、肉桂;傷肉食加山楂、砂仁;傷面飯加神麯、麥芽;大便不通加肉蓯蓉。

身痛

產後遍身疼痛,因產百節開張,血流百節,以致肢體沉重不利,筋脈引急,發熱頭疼,宜用趁痛散治之;若兼感寒傷食,宜用五積散;若誤作傷寒發汗,則筋脈抽搐,手足厥冷,變生他病。

有產後偏身筋痛,是亦亡血故爾。

薛云:若以手按而益甚,是瘀血留滯也,用四物、炮薑、紅花、桃仁、澤蘭補而散之;若按之而痛稍緩,此是血虛也,用四物、炮薑、人參、白朮補而養之。

趁痛散 治產後骨節疼痛,發熱頭重,四肢不舉。

牛膝 甘草 薤白(各一兩) 當歸 桂心 白朮(炒) 黃耆 獨活 生薑(各五錢)

每服半兩,水煎。

五積散 治產後遍身拘急,頭頂作痛,惡寒脈浮緊,此風寒之症也。

當歸 茯苓 川芎 炮姜 人參 白芷 陳皮 桔梗(炒) 厚朴(姜炒) 白芍(炒) 蒼朮 半夏 肉桂 麻黃 炙甘(各五分)

薑、棗水煎。

腰痛

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婦人腎為胞胎所繫,產則勞腎傷胞,以致風冷客之,故腰痛不能屈側也。

薛云:真氣虛邪乘之者,用當歸黃耆湯,或十全大補為主,佐以寄生湯;如不應,須十全大補加附子。

養榮壯腎湯 治產後風邪頭眩,腰痛不可轉側,四肢沉重,行走艱難。

獨活 川芎 芍藥(炒) 桂心 續斷 杜仲 桑寄生(各六分) 當歸 防風(各八分)

姜水煎服。

產後惡露不盡,腰重痛,或兩股痛如錐刺,宜服桃仁湯;若作癰,五香連翹湯。

桃仁湯 治產後惡露不盡,腹中作痛,或注腿股作痛,急用此湯治之;如未應,多變作癰。

桃仁(去皮、尖) 蘇木 生地 虻蟲(去足、翅,炒) 水蛭(炒,各三錢)

上每服五錢,姜水煎,空心熱服,以惡露下為度。

五香連翹湯

木通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麝香 升麻 獨活 桑寄生 連翹(各二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入竹瀝少許服。

生科五積散 加桃仁逐敗血,去風濕。

兩脅脹痛

產後兩脅脹痛,因惡露不盡,或肝經血虛,或肝經氣滯,當分而治之。

薛云:若肝經瘀血,用玄胡散;若肝經氣滯,用四君、青皮、柴胡;若肝經血虛,用四物、參、朮、柴胡;氣血俱虛,用八珍、柴胡;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用六味丸;若肺金太旺,剋制肝木,宜用瀉白散。

愚按:肝之經絡散小腹,布兩脅,非有怒氣犯之,不脹不痛也。產後兩脅脹痛,豈皆惡露不盡?並血虛使然哉。或者性急多怒,肝氣盛滿致然耳。診其左關脈弦細,按之如刀口者是矣。當用小柴胡加香附、膽草。有不終劑而愈者,不可不別而治之。

玄胡索散 治產後惡血凝滯,脅痛或寒熱。

玄胡索 桂心(各半兩) 當歸(一兩)

上每服二錢,食前熱酒調下。

經效散 治產後肝經氣滯,脅肋脹痛,或寒熱往來,內熱晡熱。

當歸(一錢五分) 芍藥(炒) 苦梗(炒) 檳榔 枳殼(麩炒,各八分) 桂心 青木香 柴胡(各八分)

上水煎。

惡露不下

產後惡露不下,因臟腑勞傷,氣血虛損,或風冷相搏所致,若惡露不去,用失笑散。若氣滯血凝,用花蕊石散。

失笑散 花蕊石散

惡露不絕

產後惡露不絕,由產後傷於經血,虛損不足,或分娩時血去不盡,在於腹中,挾於宿冷,致氣不調,淋瀝不絕。

薛云:若肝氣熱而不能藏血,用六味地黃丸;若肝氣虛而不能攝血,用逍遙散;若脾氣虛而不能統血,用六君子湯。胃氣下陷而不能統血,用補中益氣湯;若脾經鬱熱,而血不歸經,用加味歸脾湯;若肝經怒火而血妄行,用加味四物湯;若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若肝經風邪而血沸騰,用一味防風丸。

一方 用蒲黃(炒,二兩),水煎,頓服。

一方 貫眾醋蘸,炙干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獨聖散 止血。

生地 當歸 川芎 熟地 白芷 牡蠣 地榆 續斷 黃耆 酒芩 甘草 水煎

又方 治產後三月,惡露不止,腹疼。

當歸 川芎 生地 芍藥 香附 蒲黃 甘草 青皮(炒黑) 阿膠 地榆

上水煎,空心服。

又方 治四十五日後,因怒氣,惡露不止如米粒,淡紅色,此方甚妙。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丹皮 甘草 青皮(炒黑) 蒲黃(炒黑) 紅花 黃芩(炒黑)

水煎服。

返魂丹 治產後惡露不絕。

用當歸酒化下。

防風丸

用防風一味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服。

血瘕

產後血瘕,乃寒乘客,氣血壅結,此因氣病而血病也。當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

一方 治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不行,發熱體倦。

當歸(八分) 桂心 芍藥(炒) 血竭 蒲黃(炒,各六分) 玄胡索(炒,四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下。

瘀血

產後瘀血奔心,煩悶。蓋因分娩後不飲童便,以致虛火上炎之,故宜黃金散。

黃金散 治惡血上衝,肚腹作痛,或發熱作渴。

玄胡索 蒲黃(各一錢) 桂心(二分)

上末,酒調服。

一方 用炒蒲黃,每服三錢,水煎。失笑散亦佳。

四肢浮腫

產後四肢浮腫者,因敗血停積,流入四肢,日深腐外,故面黃浮腫,不可作水氣治之。又如心腹脹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名曰水分,又名血分。諸痛俱可用小調經散。

薛云:若寒水侮土,宜養脾肺;若氣虛浮腫,宜益脾胃;若水氣浮腫,宜補中氣,又有水分、血分之不同。

一云:產後浮腫,皮膚光瑩,乃脾虛不能制水,腎虛不能行水也。必用大補氣血為主,佐以蒼朮、茯苓、白朮補脾。壅滿用半夏、陳皮監之。虛人加人參、木通;有熱加麥冬、黃芩以清肺金;健脾利水用補中益氣湯。七日外,用人參、白朮各三錢,茯苓、白芍各一錢,陳皮五分,木瓜八分,紫蘇、木通、大腹皮、蒼朮、厚朴各四分。

愚按:腫滿之症虛實不同,實者可消,虛者當補。乃若產後之腫,除有瘀血、食積、怒氣外,皆虛也。或中氣大虛,不能通調水道,小便不利而腫者,治在補中;或腎氣大虛,不能分注水氣,以致水積膀胱而腫者,治在補腎。補中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澤瀉、木通;補腎用金匱腎氣丸加琥珀、沉香;如氣血兩虛者,早用補氣藥利水,晚用補陰藥兼利水,早晚兩治,效速如神。毋曰腫脹屬實,必以大腹皮、蒼朮、枳、樸、商陸、牽牛、大戟、芫花、千金子等物也。

若產後傷食,脾胃不堅,發腫兼喘,多不可救。

小調經散

沒藥 琥珀 桂心 芍藥 當歸(各二錢)

上末,每服五分,薑汁溫調下。

大調經散 治中滿急,煩渴,小便不利。

大豆(一兩半炒、去皮) 茯神(一兩) 真琥珀(一錢)

上每服二錢,空心,濃煎,烏豆紫蘇湯調下。

漢防己散 治水腫。

漢防己 豬苓 枳殼 桑白皮(各一兩) 商陸 甘草(各二錢)

上每服四錢,水煎。

金匱加減腎氣丸 治脾腎虛寒,腰重腳腫,濕飲留積,小便不利,或腹脹四肢浮腫,氣喘痰盛。

白茯苓(三兩) 車前子 山茱萸(各一兩) 附子(五錢) 牛膝(一兩) 肉桂(一兩) 澤瀉(一兩) 山藥(一兩) 陳皮(五分) 丹皮(一兩) 熟地(四兩)

上末,同地黃、蜜,丸如梧桐子,每服八十丸,空心飲下。

口乾痞悶

產後口乾痞悶者,脾胃大虛,氣血未定,因食米、面、干物太早,不能消克,熱毒上熏,故口乾痞悶,或產母內積憂煩,外傷燥熱,不可作胸膈壅滯治之,可服清心蓮子飲。

薛云:若宿食停滯,用六君、枳實、神麯;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魚膾之類,再加陳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痞作嘔,此脾胃受傷,用六君子湯;或咽酸噯腐,加炮姜;作瀉更加升麻,如不應,佐以四神丸,或間用補中益氣湯。

清心蓮子飲 治產後心煩發渴。

黃芩(炒) 麥冬 地骨皮 車前子 甘草(各一錢五分) 石蓮肉 茯苓 黃耆 柴胡 人參(各一錢)

每用五錢,水煎。

產後血渴

產後血渴,因惡露去多,津液少而生渴也。

薛云:若去血過多,虛火上炎,用童便,或四物、白朮、麥冬、丹皮;若胃氣虛而有熱,用竹葉歸耆湯;若血虛發熱,用八珍加麥冬、五味子;若血脫髮熱、煩躁,用當歸補血湯;若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或七味白朮散。

愚按:渴症以血液散亡之餘,真水涸竭,虛火上炎,引水以濟,不獨產後為然也。今人多泛套治,投以乾葛、知母、生地、麥冬、花粉之類,又以口乾必火,投以芩、連、梔、柏之類,豈知津液之耗散,非以大補大酸之物,無以收拾而萃聚之也。是故必以白芍、山萸、烏梅、五味子、酸棗仁為君,而臣以地黃、枸杞、人參、黃耆,佐以升、柴、甘草,一投而液足矣。蓋液得酸則收,得補則生,得升則上朝於口也。此治法之妙者。

七味白朮散 治中風虛弱,津液短少,口乾作渴。

人參 白朮(炒) 木香 茯苓 甘草(炒) 藿香 乾葛(各一錢)

水煎。

竹葉黃耆湯 治胃氣虛熱,口乾作渴,惡冷飲食者。

竹葉(一錢五分) 當歸 人參 白朮(各一錢) 黃耆(二錢) 麥冬(七分) 炙甘(五分)

水煎。

生津止渴益水飲

黃耆(一錢五分) 人參 生地 麥冬 葛根(各一錢) 五味子(十粒) 當歸(二錢) 茯苓(八分) 甘草 升麻(各四分)

汗多加麻黃根、棗仁各一錢,浮麥一撮;大便不通,加肉蓯蓉一錢;如渴甚,用生脈散代茶,不可疑而不用。

蓐勞

婦人因產生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心慮,致令虛勞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涎,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薛云:蓐勞不必疏邪,當扶養正氣為主。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乾,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若因中風虛而口乾頭暈,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參、術;若因肝腎虛弱而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若因脾虛血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加倍白朮;若因脾虛血燥,皮膚搔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症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而作,當補脾胃,飲食一進,精血化生,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去矣。仍照虛煩發熱主治。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虛弱,寒熱如瘧,食少腹脹。

柴胡 人參 炙甘 半夏 陳皮 川芎 白芍(炒,等分)

上每服五錢,薑、棗水煎,日二服。

白茯苓散 治產後蓐勞,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

白茯苓(一兩) 當歸 川芎 桂心 白芍(炒) 黃耆 人參(各五錢) 熟地(五錢)

上先以水三盞入豬腎一雙,姜三片,棗三枚,煎二盞,去之入前藥半兩,煎一盞服。

黃耆建中湯 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或惡寒腹痛。

黃耆(炒) 肉桂(各一兩) 白芍(炒,二兩) 炙甘(七錢)

每服五錢,棗姜水煎,日二三服,虛甚加附子。

豬腰子粥 治產後蓐勞發熱。

豬腰子二具,去膜切片,以鹽酒相拌。先用晚米一合,入蔥、椒煮粥,入鹽、醋調和,將腰子鋪碗底,以熱粥蓋之,如作盦生狀,空心服。

虛羸

產後虛羸者,因氣血虛竭,臟腑勞傷所致。若年少之人,將養便復;若中年及難產者,毋論日期,必須仔細將理方好;若不善養,為勞為怯,所必然矣。

前症若產傷氣血者,八珍湯;勞傷元氣者,補中益氣湯;飲食傷胃者,四君子湯;停食傷脾者,六君子湯。若噯氣覺有藥味者,此藥復傷胃也,但用四君子湯徐徐少飲,以調整脾胃,使胃氣一健,氣血自生,諸症自愈矣。

腹脹嘔吐

產後腹脹嘔吐者,因敗血散入脾胃,脾受之不能運化五穀,而成腹脹,胃受之不納水穀,而成嘔吐也,宜抵聖湯治之。

薛云:若敗血散於腸胃,宜用前方;若飲食停於脾,宜用六君子、厚朴;若飲食傷於胃,宜六君子湯。大凡損其脾者,當節其飲食為善。

抵聖湯

赤芍 半夏 澤蘭 人參 陳皮 炙甘(各一錢) 生薑(五錢)

水煎。

嘔逆

產後嘔逆不食,因胃氣虛弱,飲食所傷也。

薛云:若飲食過時,用六君子湯;飲食過多,用六君子加山楂、砂仁;勞役又兼飲食過時,用補中益氣湯;脾胃氣虛,用六君子湯,寒加炮薑、木香;寒水侮土,用益黃散;肝木侮土,用六君、升麻、柴胡;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用八味丸;嘔吐泄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陽氣虛寒,急用附子理中湯。

愚按:嘔吐一症,世醫多循治例,況產後之嘔,為瘀血上衝之時,故治之者,不得不拘於治例矣。治而隨愈,理所宜然。第有久治不愈,此豈無風、寒、暑、濕之相侵乎?又豈無七情、飲食、痰火之相犯乎?一婦人新產,嘔吐不止,拘古法者,百治不痊,後用貝母、枳殼、蒼朮、茯苓等隨愈。此濕痰在胃,而嘔吐者,非產後之治例可拘也。又有大便秘結不行以致嘔吐者,古云:下既不行,必反而上行,魄門不利,則濁氣上衝於賁門,乃多嘔。醫不察此,只以上治,欲其嘔吐之愈也得乎?

石蓮散 治產後胃寒咳逆,嘔吐不食,或腹作脹。

石蓮肉(一兩半) 白茯苓(一兩) 丁香(五錢)

上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薑湯或米飲下,日二服。

益黃散 治脾土虛寒,水反來侮,以致嘔吐不食,或肚腹作脹,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症。

陳皮(一兩) 青皮 訶子 甘草 丁香(各二錢)

每服四錢,水煎。

又方 治產後胃氣嘔逆。

橘紅(一兩) 半夏 甘草(炒,各五錢) 藿香(三兩)

每服五錢,姜水煎。

人參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疼。

半夏 厚朴 橘紅(各八分) 藿香 茯苓 人參(各五分) 炙甘(三分) 蒼朮(一錢) 草果(五分) 姜(七片) 烏梅(一個)

水煎服。

瘧疾

產後寒熱往來,每用應期而發,其症類瘧,切不可用常山、草果等截瘧方藥治之。夫氣血虛而寒熱更作,元氣弱而外邪或侵,或晝輕夜重,或日晡寒熱,雖所見症與瘧疾同,其治之之法必當滋榮益氣以退寒熱。有汗急當止汗,如麻黃根等方;若頭汗而不及於身,乃孤陽絕陰之症也,宜加當歸、地黃等藥;若明知感寒頭痛、無汗,宜芎、歸、羌活、防風、蓮鬚、蔥頭五個以散之,決不可作正瘧治也。

薛云:產後瘧疾,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因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肝,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用六君加桔梗、蒼朮、藿香;如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如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飲食勞倦,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湯加炮姜。

愚按:產後寒熱似瘧,此是瘧非瘧也。時師不審,多作邪治,或作虛治,藥無一效矣。有婦人新產,不時寒熱,治者既不能察脈,又不審病因,浪用四物、乾薑,服後熱益甚。予診六脈浮弦細數,如一絲髮,又如按刀口,知其怒動肝火,用柴胡、黃芩、芎、歸、砂仁、甘草、玄胡索,一服入口而寒熱除。又一婦人產後寒熱,醫作瘧治,投常山、草果、檳榔等,寒熱倍甚,不食,困憊。予投四物、參、術之類得安。一婦產後寒熱多,醫治之,久不能痊。予診六脈虛甚,而左關獨弦,意其產中兜氣,肝火鬱甚而然也。與人參、柴胡、甘草、黃芩、白朮、當歸、香附、砂仁、秦艽,二服而寒熱除,身亦不疼。已上皆類瘧之症,蓋因肝膽之火能作寒熱,怒則動其火而然也。疑似之症不可不辨。

滋榮益氣扶正湯 治產後寒熱有汗,每午後應期而發。

川芎 熟地 人參 黃耆 麥冬 麻黃根(各一錢) 當歸(二錢) 炙甘(五分) 陳皮(去白,四分) 白朮(八分)

上,水煎。晚用六味丸。

加減養胃湯 治產後寒熱往來,頭疼,有汗,類瘧。

當歸(三錢) 川芎 藿香 茯苓 蒼朮(各一錢) 人參(一錢五分) 半夏(八分) 炙甘 橘紅(各五分)

姜水煎。

霍亂

霍亂者,揮霍變亂,腹痛吐瀉並作也。產後患此,由勞傷氣血,臟腑虛損,不能運化食物,及感風冷所致。陰陽升降不順,清濁亂於腸胃,冷熱不調,邪正相搏,上吐下利矣。又有乾霍亂,欲吐不吐,欲瀉不瀉,腹中攪痛異常是也。治宜鹽湯探吐為妙。

生化六和湯

川芎(一錢) 當歸(四錢) 乾薑 甘草 陳皮 藿香(四分) 砂仁(六分) 茯苓(一錢)

上姜水煎服。

附子散 治產後霍亂,吐利,手足逆冷,問無塊痛可服。

白朮 當歸 人參(各一錢) 陳皮 乾薑(炙) 丁香 甘草(各四分) 熟附(五分)

上為末,粥飲調下二錢。

溫中散 治霍亂。

人參 白朮 當歸 厚朴 半夏 乾薑 茯苓 草豆蔻

上姜水煎。

產後七日外霍亂,用六和湯。

白朮 半夏 砂仁 杏仁 人參 甘草(各五分) 茯苓 藿香 白扁豆 木瓜(各一錢) 香茹 厚朴

上姜水煎。

泄瀉腹痛

產後腹痛泄瀉,因腸胃虛怯,寒邪乘虛襲之,或水穀不化,洞泄腸鳴,或產前停食,或產後傷食,或腸有乾結宿積,或寒瀉,或熱瀉,或六淫七情而致者,當隨所因而治之。

薛云:若胸膈飽悶,或惡食吞酸,此飲食停滯,用六君、枳實、山楂以消導;若食既消而仍痛,更或頭痛熱渴,惡寒欲嘔,此中氣被傷,用補中益氣、半夏、茯苓以健脾胃。

愚按:產後之瀉多從飲食所傷,脾胃困弱,不能通調水道,膀胱不利,水道混雜而然。其瘀血流入大腸而瀉者,所下必黑,產下惡露去少,可辨也。此千百而一二耳。

加減生化湯 治產後瀉,血塊未消時,宜服此方。

當歸(四錢) 川芎(一錢) 炙甘(五分) 茯苓(一錢) 桃仁(十粒) 蓮子(十粒)

上水煎服。

健脾利水生化湯 治產後瀉,血塊既消,宜服此方。

川芎 當歸 白朮(各一錢) 乾薑(炙,四分) 肉果(煨,一個) 陳皮(五分) 茯苓(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澤瀉(八分) 人參(三錢)

水煎。

如寒瀉,加炙乾薑八分;寒痛而瀉,加砂仁、乾薑各八分;熱瀉,加炒黃連八分;水瀉腹痛,米飲不化,加砂仁、山楂、麥芽各八分;若瀉有酸臭氣,加神麯、砂仁、麥芽、山楂各八分;若脾氣弱,元氣虛,產勞甚,必大補,佐消食,佐熱,佐祛寒;弱甚形色脫,必用丹溪參、苓、朮、附大補始回生。久瀉加升麻、蓮肉;水瀉加蒼朮。

有產前後傷食,腸胃停有食,稍並有乾結,小腹左右硬實有塊,痛即欲瀉,不痛即不瀉,治惟去其宿垢可也。第以新產,難用硝、黃,惟以大劑歸、芎、麻仁、滑石等,俾其滑利,自然垢去不瀉不痛矣。

下痢腹痛

產後下痢腹痛者,若瘀血滲於大腸則為血痢。(如惡露去少而大便瀉黑者,是瘀血)。若下青黑則極冷,蓋產後腸胃虛怯,邪易相侵,勞動太早,誤食生冷難化之物,傷於腸胃,飲食當風,襲於肓膜,散於腸胃,或痛或瀉,或下赤白,或胎前下痢,產後未痊,不易治也。

薛云:若胸膈飽,惡食吞酸,此飲食停滯,用六君、枳實、山楂以消導;若食既消而仍痛,更或頭疼熱渴惡寒欲瀉,此中氣被傷,用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以健脾胃。

愚按:產後痢大都攻補兼用,不可純用治痢套方。若芩、連、梔、柏一切寒涼之藥尤不可用也。

一方 治產後腹痛身熱泄瀉。

當歸 川芎 芍藥(炒) 玄胡 砂仁 甘草 白朮 神麯 茯苓 乾薑皮

姜水煎。

加減芎歸湯 治七日內外患痢。

川芎(一錢) 當歸(五分) 炙甘(五分) 桃仁(十二粒) 茯苓(一錢) 陳皮(五分) 木香(磨,三分)

如紅痢腹痛,加砂仁(六分)。上水煎。

又方 治產後痢。

當歸 川芎 芍藥(炒) 香附(炒) 陳皮 茯苓 甘草 砂仁 澤瀉 白朮 神麯(炒) 乾薑(炒) 木香(不見火,研末)

上水煎,入木香末服。

薛又云:下痢,若米食所傷,用六君加麥芽;若麵食所傷,治同;若肉食所傷,用山楂、砂仁;凡兼嘔吐,俱加藿香;若兼咽酸或嘔吐,用前藥送越鞠丸;若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加柴胡、炮姜;若寒水反來侮土,用錢氏益黃散;若久瀉,或元氣下陷,兼補中益氣湯以升發陽氣;若瀉利色黃,乃脾土真氣,宜加木香、肉豆蔻;若屬脾胃虛寒,用六君加木香、薑、桂;若脾腎虛寒,用補中益氣及四神丸;若屬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若小便澀滯,肢體漸腫,或兼喘咳,用金匱腎氣丸以補脾腎,利水道;若胃氣虛弱而四肢浮腫,須補脾為主。

一云:產後七日內外,患赤白痢疾,後重頻並,最為難治,欲調氣行血而推蕩外邪,猶慮產後之元氣,欲滋榮益氣而大補產弱,又助痢初之邪盛。其行不損元,補不助邪,惟生化湯加木香、茯苓,則善消惡露,兼行痢積,並治而不悖也。兼服加味香連丸,以俟二三日後視病勢加減。若產七日外,有患褐色頻並後重虛利,當補無疑。若產婦稟厚,期已逾二十餘日,可用生化湯加芩、連、厚朴、芍藥行積之劑。

加減生化湯 治七日患痢。(在前)

四味連香丸

黃連(五兩) 木香(一兩) 大黃(二兩酒蒸) 檳榔(五錢)

上陳麵糊為丸,如菜豆大,空心,米湯下七十丸。

一、產後久瀉,元氣下陷,大便不禁,肛門如脫,宜六君子加木香四分,肉果一個,炙乾薑四分。

二、產後瀉利赤黃,乃脾土真氣下陷,宜補中益氣加木香四分、肉果一個。

三、產後傷麵食瀉利,宜加參生化湯加神麯、麥芽;傷肉加山楂、砂仁。

四、產後胃氣虛弱,患痢,完穀不化,當溫助胃氣,宜六君子加木香、肉果。

五、產後胃虛脾弱,瀉利,四肢浮腫,宜六君加五加皮散治之。

六、產後瀉利不後重,但日久不止,宜六君加木香、肉果。

七、產後赤白痢,臍下熱痛,用當歸、厚朴、黃連、肉果、甘草。

八、產後白痢久不止,屬氣血虛,宜四物加荊芥、人參。

九、產後痢羸困,心腹絞痛,宜服韭白、石榴皮、當歸、黃連、地榆。

十、產後痢,腹痛不止,宜溫湯,布蘸暖腹,則痛緩。

下痢作渴

產後下痢作渴,乃內亡津液,或胃氣虛,不能生津液,又或中虛,清氣不能上升。

薛云:若渴而不喜冷飲,屬胃氣虛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朮散;夜間發熱口渴,屬腎水弱而不能上潤,宜用六味丸,並佐以益氣湯以滋化源。

案:一婦懷娠下痢,既產倍甚,腹痛異常,身熱如火燒,汗出如洗浴,嘔吐,飲食全不納,惡露不行。迎產科視之,不能治而去,招余視之。六脈洪大如指,空數七八至。予思之,無積則不痢,積以腸中血裕則行,行則不痢。今者懷娠則血必燥,瘀物難行,則痢難止,所以刮動腸胃而痛也。發熱汗出,產後之虛症也。嘔吐不納穀者,腸胃惡濁之氣上蒸於膻中也。惟用補血滑利之藥,使其血生則積利,而諸症自退矣。何難之有?用當歸、芍藥以生血,佐以滑石、車前、陳皮、甘草,行以山楂、蒲黃、肉桂,一服而嘔止,粥進,三服而痢止。諸症頓退,惡露亦去。蓋血得補而生,積得血而利也。按此一症,危困極矣,使非知其機而治之,鮮不敗者。

同時有一產婦痢症俱同,彼以消積退熱而歿。

產後痢神效方

當歸(四錢) 芍藥(炒,二錢) 滑石 車前子(炒,各二錢) 陳皮(三分) 甘草(二分) 山楂(一錢五分) 蒲黃(一錢) 肉桂(三分)

上水煎,溫服。

產後下痢赤白,用紫莧菜一握,切,煮汁,入粳米三合,煮粥,食之立瘥。

戊辰冬,一婦小產,去血已多,復吃梨子,小腹大痛,下痢赤白,產科作痢,治用木香、檳榔、枳殼、陳皮等藥不應。予診之,六脈弦細,意其寒物傷脾,兼有怒氣,以既傷之脾土而肝木乘之,則下陷似痢,作痢治,必成敗症矣,用補中並伐肝之劑陡安。

大小便秘澀

產後大便秘澀,由產水血俱下,腸胃血液乾涸,以致秘結不行也。若用苦寒藥潤而通之,反傷中焦元氣,或愈加難通,或通而瀉不能止,必成壞症。

前症若計其日期、飲食數多,即用藥通之,禍在反掌,必待腹覺脹,欲去不能去者,乃結在直腸,宜用豬膽潤之。若用苦寒疏通,反傷中氣,通而不止,或成痞症;若去血過多,用十全大補湯,血虛火燥,用加味四物湯;氣血俱虛,用八珍湯;雖數日不通,飲食如常,腹中不脹不疼,仍用八珍湯加桃杏仁治之。若泥其日期、飲食數多而通之,則誤矣。

麻仁丸 利大便。

火麻仁(研如泥) 枳殼 人參(各四分) 大黃(二錢)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愚按:肉蓯蓉補血潤大便之神藥也。產後血虛便結,正蓯蓉所宜,何不用之?而用麻仁、大黃,大悖矣。

一方 用芝麻一升,研末,和米二合,煮粥,食即通。

產後小便不通者,腸胃或本挾熱,因產水血俱下,津液燥竭,熱結小腸,或腎虛而膀胱有熱也,須用滋腎之藥,則小水自利。若用八正、五苓,恐未利也。

按:通利之藥俱系克伐元氣,雖是常人,尚宜審虛實,酌可否投劑,況產後血液乾涸之日乎?若輕躁孟浪,不徒無益已耳。

淋病

夫所謂淋者,小便欲去不去,不去又來是也。產後諸淋,由產後虛弱,熱客脬中,虛則頻數,熱則澀痛,氣虛而熱,血入胞中,則血隨小便而出,為血淋也。

薛云:若膀胱虛熱,用六味丸;若陰虛而陽無以化用,滋陰腎氣丸。

愚按:產後之淋皆虛而生熱,熱則淋,不可過於分利,分利多則氣血倍虛,反不得痊矣。惟養氣滋陰為上策也。

茅根湯 治產後冷、熱、膏、石諸淋。

白茅根(一兩) 桃膠 人參(各一錢五分) 瞿麥 茯苓(各五錢) 葵子(一錢五分) 滑石 紫貝(二個) 石首頭(四個,為末)

上,薑棗水煎,入齒末,空心服。

又方 治婦人尿血、出血,甚效。

當歸 赤芍 羚羊角(各五錢) 生地(一兩) 蘇葉(七錢五分)

每服八錢,水煎。

一方 治尿血。

破故紙(炒) 蒲黃(炒) 古石灰(炒)

上等分為末,空心,熱酒下三錢。

大小便血

產後大小便下血,因產損於氣血,氣血虛挾熱,血得熱則流通,虛則下溜,而大小便血下也。

薛云:若因膏粱積熱,用加味清胃散;若因酒濕,葛花解酲湯;若怒動肝火,六君加芍藥、芎、歸、柴、芩、膽草;若因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若因思慮傷心,妙香散;若因大腸風熱,四物加側柏、荊、防、枳殼、槐花;若因大腸血熱,四物加芩、連;若因腸胃虛弱,六君加升麻、柴胡;若因腸胃虛寒,六君加肉果、木香;若因元氣下陷,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若因氣虛,六君加升、柴;血虛,四物湯;氣血俱虛,用八珍加升、柴。大凡病久,或元氣虛弱,見病百端,皆脾胃虛損,內真寒而外假熱,但用六君子,或補中益氣加炮姜,溫補脾胃,諸症悉退;若四肢畏冷,屬陽氣虛寒,急加附子。

葛花解酲湯 治酒積濕熱下血。

白豆蔻 砂仁 葛花(各五錢) 木香(五分) 青皮(三錢) 陳皮 茯苓 豬苓 人參(各一錢五分) 白朮 神麯 澤瀉 乾薑(各二錢)

為末,每服五錢,白湯調下。

咳嗽

產後咳嗽者,蓋肺主於氣,產後肺氣虛,或見風,或熱,或寒,或濕外乘之故,令咳嗽也。

薛云:產後咳嗽,或因陰血虧損,或因肺氣虧傷,或因陰火上炎,或因風寒所感。主治之法,若陰血虛者,用芎、歸、熟地、參、術;肺氣傷者,用四君、芎、歸、桔梗;陰火上炎者,六味丸加參、術;風寒所感者,補中益氣湯加桔梗、紫蘇。

知母散 治惡露上攻,咳嗽不已。

知母 貝母 茯苓 人參(各五錢) 桃仁 杏仁(去皮、尖,各一兩)

每服五錢,水煎。

又方 治風寒咳嗽。

甘草 桔梗(各六分) 款冬(四分) 麥冬 生地(各一錢二分) 蔥白(一握)

上,水煎。

旋覆花湯 治傷風、寒、暑、濕,咳嗽太盛,坐臥不寧。

旋覆花 赤芍 前胡 半夏曲 甘草 荊芥穗 茯苓 五味子 杏仁 麻黃(有汗不用)

每服四錢,薑棗水煎。

喉中氣急喘促

產後喉中氣急喘促,因產去血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獨聚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陽絕陰,最為難治。肺伏而厥,面黑喘者,亦難治也。若因敗血停滯,服奪命丹;若因榮血暴竭,服芎藭湯;若因風寒所傷,服旋覆花湯;若因氣血服結,小調經散;若飲食所傷,服見睍丸。

薛云:若脾肺氣虛弱,用六君、桔梗;若兼外邪,更加紫蘇;若中氣虛寒,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肉桂;若陽氣虛脫,更加附子;若瘀血入肺,急用二味參蘇飲。

二味參蘇飲 治產後血入於肺,面黑髮喘,欲死者。

人參(一兩) 蘇木(二兩)

上水煎,頓服。

又,二味參、桃亦好。

五味子湯 治產後喘促,脈伏而厥。

五味子(杵、炒) 人參 杏仁(各二錢) 麥冬 陳皮(各一錢) 姜(三片) 棗(二枚)

水煎。

奪命丹(方見胞衣不下)

芎藭湯

芎藭 當歸 芍藥(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乳汁少

產後乳少,若氣血虛弱不能化生,宜壯脾胃;怒動膽火而乳汁少,宜清肝火。夫乳汁乃氣血所化,在上為乳汁,在下為月水,若屢產無乳,或大便澀滯,當滋化源。

玉露散 治乳脈不行,身體壯熱,頭痛目昏,大便澀滯等症。

人參 茯苓 桔梗(炒) 川芎 白芷 當歸 芍藥(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治氣血虛而無乳,用鍾乳粉二錢煎漏蘆湯,調下。

乳汁自出

乳汁自出乃胃氣虛,宜服補藥止之。未產而乳自出之,汁泣,生子多不育。

薛云:氣血俱虛,十全大補湯;肝經血熱,加味逍遙散;肝經怒火,用四物、參、朮、柴、梔;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乳吹妒乳

產後吹乳者,因兒飲乳之時,兒忽自睡,口氣所吹,乳不得泄,蓄積在內,遂成腫硬疼痛,名曰吹乳。

新產兒,未飲,乳未泄,或脹或痛,名曰妒乳。輕則為吹為妒,重則成癰。

一方 治產後乳腫痛神效。

雞肫皮,煅存性,醋調皮末如厚糊,敷之二三次愈。

一方

生山藥去皮,搗爛敷之,腫即消,既消急去之,不然皮肉即爛矣。

又用服藥方

乳香 沒藥(各一錢) 黃柏 花粉(各二錢)

上酒煎服。

乳盛或無子飲乳,以致腫痛,炒大麥芽(二兩),水煎服,其腫痛即散。

又方 治乳癰。

蒲公英(一兩) 金銀花(二兩)

又方

百嬭根酒漿板搗敷。三白草亦好。生苧麻根和黃泥少許,搗勻,敷之,亦妙。

又方 治產後無乳汁。

母豬蹄三四個,通草六兩用綿裹,同蹄煮羹食最妙。復以木梳於乳上梳刷,或手摩乳房。

又方 治乳癰,未破即散,已結即潰,極痛即止。因小兒吹乳變成。如未產,為內吹。此方並治之。

陳皮(去白,日干,炒黃,為末) 麝香(研)

酒調下二錢。

乳癰方 屢效如神。乳吹,肝病也。此方專治,所以速效。

香附 當歸 白芷 金銀花 柴胡 連翹 山梔 白芍 青菊葉 羌活 甘草 防風 膽草

水煎。

口鼻起黑氣及鼻衄

產後口鼻起黑氣及鼻衄。蓋陽明為經脈之海,起於鼻,交額中,還出頰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此產後氣虛,榮血散亂,胃絕肺敗之症也,急取緋線,併產婦頂心發兩條緊繫中指節,以荊芥為末,童便調下。

薛云:胃脈俠口繞承漿。蓋鼻準屬土,鼻孔屬金,誠胃虛肺損氣脫血死之症,急用二味參蘇飲加附五錢服之,亦有得生者。

咳逆

夫肺主於氣而稟於胃。蓋產後脾胃傷損,風冷所搏,故咳逆也。急灸期門穴三壯,必愈。此穴乃胃之大絡也。(穴在乳下)

前症乃氣血虛寒之惡候,用後方未應,急投參附湯。

丁香散 治心煩咳逆。

丁香 白豆蔻(各五錢) 伏龍肝(一兩)

上末,每服一錢,煎桃仁吳茱萸湯調下。

羌活散 治咳逆

羌活 附子(炮) 茴香(炒,各五錢) 木香 白姜(炮,各一錢)

上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撮,煎服。

一方 用桂心五錢,薑汁三合,水煎服。

又方 用柿幹一個,切碎,水一盞,煎六分,熱呷。此因有熱者用此。

積聚癥瘕

夫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然積為陰,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為陽,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皆由飲食不節,起居失宜,產後血氣虛弱,風冷所搏,血氣相結,故成此疾。

薛云:若真氣虧損,邪因乘之,不可求旦夕之效,而攻其邪。況產後得之,尤當以固元為主,若破血行氣而攻其邪,是速其危矣。

大都此症皆因肝脾血氣虧損,或因肝脾鬱結而然。治惟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症互服自愈。蓋氣血足則健運而無凝滯之患,氣血不郁則流暢而無阻礙之虞,周流旁達一身,皆太和元氣之流行也,尚何積聚癥瘕之不散哉。

逍遙散

當歸 芍藥 柴胡 茯苓 白朮 甘草

水煎。

八珍湯

歸脾湯

人參 黃耆 當歸 白朮 木香 茯神 遠志 棗仁 炙甘 龍眼

水煎服。

流注

產婦惡露,因怒因驚,滯而不散,流注於腰、臀、腿、足、關節之間,或漫腫,或結塊,久則腫氣作痛,肢體倦怠,急用蔥熨方以治外腫。內服:

參歸化生湯 治流注未成自散,已成自潰。

川芎(一錢五分) 當歸(三錢) 甘草(五分) 肉桂(八分) 人參 馬蹄香(各一錢)

若漫腫微痛,屬形氣病,氣血俱不足,最難治。或已成膿,或未成膿,或成膿而不潰,血虛也,宜服人參湯;憎寒惡風,氣虛也,宜十全大補湯;日晡內熱,四物湯加參、朮、丹皮;嘔逆,胃氣虛也,六君子湯加炒黑乾薑;食少體倦,脾氣虛也,補中益氣湯加升麻;四肢逆冷,小便頻數,腎氣虛也,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

蔥熨法

用蔥一握,炙熱,搗作餅,厚鋪腫處兩層,以熨斗火熨之,甚妙。

腸癰

產後腸癰,因產惡露停滯,小腹作痛,急宜行之,緩則腐為膿,難治。若流注關節,則患癰疽,多為敗症,宜服瓜子仁湯。

《訣》云:腸癰難知,滑數可推,數而不熱,腸癰何疑?遲緊未膿,下以平之;洪數膿成,不下為疑。又云:關內逢芤腸裹癰。其症繞臍生瘡,身皮甲錯,小便如淋狀,小腹作痛。

瓜子仁湯 治產後惡露未盡,瘀血停滯,小腹作痛,或成癰疽。

薏仁(五錢) 丹皮 桃仁(去皮、尖,炒,各三錢) 瓜蔞仁(四錢)

上作二帖,水煎。

神效瓜蔞散

大瓜蔞(一個,搗) 甘草 川歸(各五錢) 沒藥 乳香(各一錢)

酒三碗,煎二碗,分三次,食後服,渣盦患處。

愚按:產後流注與腸癰,皆敗血凝滯所致。逐去敗血,腫痛自除。荊人產後三四日,因驚,小腹之左不紅不腫,日夜痛楚。蓋因驚則氣亂,血不流行,凝滯而然,時師不識,誤為陰虛,大用補塞之藥,以致久久不得少可,四十四夜,痛苦萬狀,只剩皮骨。四十餘日後已成膿。用生薑切片置患處,艾炷於姜上灸之,膿於大便會出,得痊。一婦人新產,誤服人參,瘀血不行,流注兩足,腫痛,日間少可,至晚倍劇。醫亦不識血注之故,作腳氣治,八九日而歿。大都新產若患前症,皆系血滯,萬萬不可用補也。一少婦,初產腰內生癰,越醫不識瘀血流注,作外科治,用消風敗毒之藥,又誤用瘍醫開膿而歿。惜哉!又有塊在臍間,痛在夾縫,作癰血治,久之大危,潤便得安。

陰蝕五疳

產後陰中生瘡,名曰慝瘡。或疼或癢,如蟲行狀,濃汁淋瀝。陰蝕幾盡者,由心神煩郁,胃氣虛弱,致氣留滯而有此疾。治當清心養胃,外以藥薰洗。

此乃肝脾鬱結之症,木旺生蟲,宜解鬱清肝。

千金治陰蝕方

川芎 當歸 芍藥 地榆 甘草

以水五升,煎二升,去渣熏洗,日三次,夜一次,效。

又方 以豬肝入陰戶,引出蟲,妙。

又方 蒲黃一升,水銀一兩,研勻,糝之,效。

又方 肥豬肉十斤,煮水浸瘡,冷再易,不過兩三次。

又方 以蝦蟆、兔屎等分為末,傅瘡即愈。

又方 治疳蟲蝕下部及五臟。

取東南桃枝三七枝,輕打頭散,以綿纏之。又研石硫黃末,將綿纏桃枝捻轉,令末少厚。又截一短竹筒,先納下部,以所捻藥桃枝熱,然後熏之。

陰脫玉門不閉

產後陰脫,玉門不閉。因坐草努力舉動,或房勞所致,或脫肛陰挺,逼迫腫痛,小便淋瀝。

薛云:陰挺不上,玉門不閉,氣血虛也,用十全大補湯;若患處重墜,元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焮腫作疼,肝經虛熱也,用加味逍遙散;若素有鬱怒,肝脾血傷也,用加味歸脾湯;若因暴怒,肝火血傷也,用龍膽瀉肝湯;若婦人元氣本實,或玉門不閉,焮腫作痛,小便不利,此肝經濕熱壅滯,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牛膝、澤瀉。

產後寒疝,臍腹作痛,乃冷氣乘虛也,用當歸建中湯治之。又云:產當寒月,入門、臍下脹痛,手不可近,用羊肉湯治之。

又云:若脾胃虛弱,寒邪所侵,蟠蔥散;若肝經濕熱,小便不利,用龍膽瀉肝湯。仍參前論,恐有瘀血為患。

羊肉湯 治產婦脾虛,寒邪所乘,以致腹痛或頭眩脅臍急痛。

精羊肉(四兩) 當歸 川芎(各五錢) 生薑(一兩)

上,水用十鍾,煎四鍾,分四次,空心服。

蟠蔥散

產後通用方

通暢回生丹 治產後一十九症。

大黃(一斤,為細末) 蘇木(三兩,用水五碗,煎汁三碗,去滓存汁) 紅花(三兩,炒黃,入好酒一大壺,煮三五沸,去花存汁) 黑豆(三升,煮汁三碗,去豆存汁)

先將大黃末以好米醋三四碗攪勻,文武火熬成膏,如此二遍。次下紅花酒、蘇木湯、黑豆汁,攪勻,又熬成膏,取出,如有鍋焦,另焙乾為末,入後藥內。

當歸 川芎 熟地 茯苓 蒼朮(米泔浸) 香附 烏藥 玄胡 桃仁(另研) 蒲黃 牛膝(各一兩) 白芍(酒炒) 甘草 陳皮 木香 三稜 五靈脂 羌活 地榆 山萸(酒浸,各五錢) 人參 白朮 青皮 木瓜(各三錢) 良薑(四錢) 乳香 沒藥

上為細末,用大黃膏搗,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酒頓化服。

子死腹中 妊母因染熱病,六七日經傳臟腑,熱極,以致子死腹中,命在須臾,急服三丸便生。

難產 因產時兒枕失破,血裹其子,但服此藥,逐去敗血,須臾自生,橫生、逆產同治。

胎衣不下 因生產,母受其寒,血入衣中,被血所脹,令人脹悶,飲食不進,逐去敗血,自然衣下。

產後血暈,起止不得,眼見黑花 產後氣血未定,奔克於肝,人若不識,誤為暗風,非矣。此丹服之即愈。

產後口乾心悶 產後氣血未定,食麵太早,積聚在心,是以煩渴。但服此丹,萬無一失。

產後寒熱似瘧 產後虛羸,血入於心肺,熱入於脾胃,則寒熱而渴。不可誤作瘧治。宜服此丹,神效。

產後四肢浮腫 敗血走注四肢,不得運化,乃為浮腫四肢。先用此丹去敗血,後用利水氣藥。

產後血邪,如見鬼神,言語無度,顛狂,產後敗血,心中熱極,所以煩躁,言語狂妄,非風邪也。急服此丹,萬無一失。

產後失音不語 人心皆有孔竅,敗血流入孔竅,被血所閉,言語不得,以此丹服之,神效。

產後腹痛泄痢 產後月內誤食酸冷、堅硬之物,與血相搏,流入大腸,不得轉化,但服此丹,即愈。

產後百節痠疼 產後百節開張,余血停留,經滯日久,結聚不散,是以百節痠疼,非濕症也,但服此丹,去其滯血,即安。

小腸尿血如雞肝 產婦月中將理失宜,飲食不得應時,兼以怒氣,以致血流入小腸,閉卻水道,是以小便澀結,血似雞肝,服此丹立愈。

產後下血似崩中 產後失於調理以致此疾,但服此丹,立愈。

產後氣滿嘔逆不定 產後血停於脾胃,胸膈脹滿、嘔吐,非反胃,但服此丹三二丸,即痊。

產後咳嗽寒熱往來 產後結痰上喘、咳嗽、四肢寒熱,宜服此丹。

產後喉中似蛙聲 宜服此丹。

產後面黃、舌乾、鼻中流血、遍身生斑點 產後敗血入臟腑、肌膚,更走四肢,故有此疾,如服此丹,可以無虞。

產後眼澀腰痛似角弓 產後在月中喜食爽口之物,致煩熱不得安寧,不能調理,兼百日之內過傷房事,殊不知產後血氣虧損,倘一犯之,則不能免此患矣。

產後小便澀,大便不通 血入腸中誰得知?小便淋瀝大便滯,乍寒乍熱常多汗,如醉如癡似鬼迷,花發目前如碎錦,病纏身上總成虛,只消一服回生藥,產婦從今免困危。

濟陰返魂丹 專治橫生、逆產、胎前產後一切諸症。

益母草(八兩,不犯鐵器,為末聽用,畏日) 當歸(七錢) 赤芍(六錢) 南木香(五錢)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好酒、童便各半化下。或丸桐子大,酒、便各半,吞三十丸。

胎動不安,下血不止,及腹作痛,用溫米湯下。

胎前一切難產,子死腹中,脹滿不下,心痛心悶,酒、便化下,或炒鹽湯下。

月經不調,好酒下,或四物湯下。

臨產併產後各先服一丸,童便、酒下。安魂定魄,氣血自調,諸病不生,又能破血止痛,養脈調經,易產如神。

產胞衣不下,臟腑產羸,五心煩悶、燥熱,敗血流入衣中,脹而難出,用好酒化下。

產起臥不得,眼前黑暗生花,或血熱口乾、煩躁而渴,心神亂,如見神鬼,不思飲食,傷風發熱,手足麻木,百節疼痛,不可忍者,濃煎薄荷汁,酒、便各半送下。

產後氣壅,胸膈不利,噁心吐酸,及四肢浮腫,兩脅痛,舉動無力,溫酒送下。

產後惡血未盡,留滯作塊,惡露衝心,腹腰作痛,大便秘,小便澀,中風,吐逆,失音不語,不省人事,酒、便化下。

產後寒熱往來。蓋因敗血傷心則熱,傷脾則寒,傷狀如瘧疾,或腹痛,溫米湯、桂枝湯任下。

產後痢疾後重,瀉血,棗仁湯下。

產後崩中,下血,漏下不止,烏梅湯下,或糯米湯,或秦艽湯下。

產後赤白帶,艾湯下。

琥珀黑龍丹 治產後一切瘀血為患,危急欲死,及胎衣不下、但灌得藥下,無有不安。

五靈脂(去沙土) 川芎 當歸 良薑 生地(各五錢)

上銼,曬極干,以固濟小黃砂罐盛之,燈盞蓋定,赤石脂抿縫,紙筋鹽泥封固嚴密。以文武火煅一炷香,放涼處,退火毒,取出藥,如黑糖,研細,入後藥同丸。

花蕊石(煅,另研,二錢) 琥珀(另研,一錢) 乳香(另研,一錢五分) 百草霜(五錢)

上末,同前藥米醋糊丸,如彈子,每一丸,用薑汁、好酒、童便半盞,將藥於炭火中燒淬,入酒、便內調化,頓服,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