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大豆(《本經》),烏豆(《肘後方》),黑豆(《日華子》),尗、菽(《綱目》)。

釋名

《說文》:“尗,豆也。象尗豆生之形也。”《說文通訓定聲》:“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綱目》雲:“豆、尗皆莢穀之總稱也。篆文尗,象莢生附莖下垂之形。豆象子在莢中之形。”本品體形較大,皮色黑,故名黑大豆。

基原

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成熟種子。

植物

大豆 Glycine max (L.) Merr.[Phaseolus max L.] 又名大菽(《管子》),黃豆、黑豆(通稱)。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採集

8~10月果實成熟後採收,曬乾,碾碎果殼,揀取黑色種子。

化學成分

黑大豆含豐富的蛋白質(protein),脂肪(fat),碳水化合物及胡蘿蔔素(carotene),維生素(vitamin)B1、B2,煙酸(nicotinic acid)等。並含異黃酮類:大豆苷(daidzin),染料木苷(genistin)。皂苷類: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A、B、C、D、E,與苷元結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又含膽鹼(choline),葉酸(folic acid),亞葉酸(folinic acid),泛酸(pantothenic acid),生物素(biotin),唾液酸(sialic acid),維生素B12,水解產物中含乙醯丙酸(levulinic acid)。

藥理

1.對心腦血管的影響 本品總黃酮有顯著擴張冠脈並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作用,同時可使冠脈阻力降低,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減弱,血壓下降。本品總黃酮可提高小鼠耐常壓缺氧能力,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豆苷元有明顯抗心律失常作用。大豆總皂苷可劑量依賴性抑制培養乳鼠心室肌細胞群落的自發性搏動,對培養心肌具有鈣通道阻滯作用。本品總黃酮能明顯增加麻醉犬的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

2.降脂作用 本品所含皂苷可明顯降低高脂血症兔血中Ch及TG水準;抑制飼高糖所致肥胖小鼠的體重增加,減少血清、肝中脂質含量和體內脂肪含量。大豆磷脂口服也可明顯降低血中Ch,並使AS及心肌損傷減輕。

3.保肝作用 大豆總皂苷可顯著抑制LPO所致大鼠的肝損傷,使血清轉氨酶及游離脂肪酸明顯降低,具有保肝作用。本品所含磷脂可使細胞膜流動性加大,肝內脂肪蓄積減少。

4.抗氧化作用 大豆皂苷可減輕體外培養大鼠心肌細胞氧化性損傷。顯著抑制阿黴素所致小鼠心肌LPO、血清ALT和AST的升高,並對抗Ch的降低,對阿黴素所致小鼠死亡有顯著保護效果。本品所含磷脂可使動物心肌線粒體內膜呼吸酶細胞色素氧化酶活力顯著增加,心肌細胞膜Ch/磷脂比值及神經磷脂/磷脂醯膽鹼比值下降,心電圖異常改善。

5.抗腫瘤作用 大豆皂苷元能誘導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HL-60分化,抑制其生長。亦可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的增殖,並增加黑色素的生成,明顯改變B16細胞形態,誘導B16細胞的分化。

6.其他作用 大豆總苷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能明顯抑制Ⅰ型單純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B3等的複製。此外,大豆磷脂還可明顯加強和延長胰島素降血糖效果;增加膽石症患者膽汁溶解Ch的能力;使嗎啡中毒鼠脊神經節細胞中高爾基體的減少恢復正常。

7.毒性 大豆總黃酮小鼠靜脈注射LD50為815±10.3mg/kg。大豆皂苷的溶血指數小於100。

炮製

1.黑大豆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2.炒黑大豆 取黑大豆置鍋內,用清炒法炒至裂口,有香氣溢出為度,取出,放涼。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藥性

味甘,性平。歸脾、腎經。

1.《本經》:“平。”

2.《別錄》:“甘,平。”

3.《得宜本草》:“入足少陰腎經。”

4.《本草再新》:“入心、脾、腎三經。”

功效主治

健脾益腎,活血利水,祛風解毒。主治腎虛腰痛,頭暈目暗,食少腹脹,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濕攣痹,產後風痙,癰腫瘡毒,藥食中毒。

1.《本經》:“塗癰腫,煮汁飲,殺鬼毒,止痛。”

2.《別錄》:“逐水脹,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臟結積內寒,殺烏頭毒。炒為屑,主胃中熱,去腫除痹,消穀,止腹脹。”

3.崔禹錫《食經》:“煮飲汁,療溫毒水腫,除五淋,通大便,去結積。”

4.《食療本草》:“主中風腳弱,產後諸疾。若和甘草煮湯飲之,去一切熱毒氣,善治風毒腳氣;煮食之,主心痛,筋攣,膝痛,脹滿,殺烏頭、附子毒;和飯搗塗一切毒腫。療男女陰腫,以綿裹內之。殺諸藥毒。”

5.《本草拾遺》:“炒令黑煙未斷,及熱投酒中,主風痹、癱緩、口噤、產後諸風。”

6.《綱目》:“治腎病,利水下氣,制諸風熱,活血。”“煮汁,解礜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藥之毒及蠱毒。治下痢臍痛。沖酒治風痙及陰毒腹痛。”

7.《本草匯纂》:“祛風散熱,利水下氣,活血解毒,明目鎮心,澤肌補骨,止渴生津。”

8.《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黃疸浮腫,腎虛遺尿。”

9.《山東中草藥手冊》:“解毒利尿,滋補強壯。主治癰腫,水腫,腎虛體弱。”

10.《安徽中草藥》:“治腎虛腰痛,青光眼,陰虛頭暈眼花。”

11.《全國中草藥彙編》:“健脾益腎,養陰除煩。主治陰虛煩熱,自汗盜汗,風濕痹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摻;或煮汁塗。

使用注意

腸滑泄瀉者慎服。

1.《別錄》:“久服令人身重。”

2.《綱目》:“服蓖麻子者忌炒豆,犯之脹滿;服厚樸者亦忌之,動氣也。”

3.《本草匯纂》:“畏五參、龍膽草、豬肉。”

4.《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脾弱滑腸者勿用。”

應用配伍

《本草匯纂》:“得前胡、杏仁、牡蠣、石蜜、豬膽汁良。”

附方

1.治腎虛體弱 黑豆、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服6g,每日3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腎虛腰痛,夜尿頻數 黑大豆適量。置豬小肚內燉服。(《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

3.治貧血 黑豆60g,大棗30g。水煎,吃豆棗,喝湯。(《青島中草藥手冊》)

4.治消渴 烏豆置牛膽中陰乾百日,吞之。(《肘後方》)

5.治腎虛消渴難治者 天花粉、大黑豆(炒)各等分。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煎)湯下。(《普濟方》救活丸)

6.治肝腎氣虛目暗 黑豆(緊小者)、牛膽。量膽大小,淨擇豆,納牛膽中,陰乾。每日服三七粒,食後熟水送下。(《聖濟總錄》黑豆丸)

7.治青光眼(綠風內障) 黑豆100粒,菊花5朵,皮硝18g。煎水,乘熱熏洗,每日數次。(《安徽中草藥》)

8.治虛汗 黑豆二合,黃芪二錢。水酒三碗,煎半碗,連服三五次自愈。連日只吃湯,其豆拌鹽,吃盡更妙。(《仙拈集》黑豆酒)

9.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 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納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腫瘥後渴,慎不可多飲。(《肘後方》)

10.治急慢性腎炎 黑大豆60~95g,鯽魚125~155g。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11.治妊娠水腫 黑大豆95g,大蒜1粒。水煎,調紅糖適量服。(同上)

12.治腳氣,小便少,四肢腫 黑豆一升半,檳榔五枚,桑根白皮(炒)一升。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連皮切),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日午、近晚各服一次。當利小便,即腫氣消。(《聖濟總錄》黑豆湯)

13.治濕痹腫脹 黑豆、五加皮、冬瓜皮、茯苓皮各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14.治小兒胎熱 黑豆二錢,甘草一錢,燈芯七寸,淡竹葉一片。水煎服。(《全幼心鑒》)

15.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 黑豆二兩,大麻仁二兩。上為粗散,著竹筒內,橫插熱灰火中,以銅器承受,當有汁出,收之令汁盡。便塗瘡,即愈。(《聖惠方》黑豆散)

16.治小兒丹毒 濃煮大豆汁塗之良,瘥,亦無瘢痕。(《千金方》)

17.治小兒湯火瘡 水煮大豆汁塗上,易瘥,無斑。(《子母秘錄》)

18.治急性淋巴管炎 大豆、井裏青苔各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文獻綜錄

1.《本草拾遺》:“大豆炒食極熱,煮食之用作豉極冷,黃卷及醬平。”

2.《綱目》:“黑豆屬水性寒,為腎之穀,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所謂同氣相求也。古方稱大豆解百藥毒,予每試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驗乃奇。”

3.汪穎《食物本草》:“陶華以黑豆入鹽煮,常時食之,雲能補腎。黑色通腎,引之以鹽,所以妙也。”

4.《本草經疏》:“大豆,岐伯雲,生溫熟寒;藏器雲,生平,炒食極熱,煮食極寒。觀《本經》及孟詵雲,生搗塗腫毒,則生者非溫矣。《經》又雲,炒為屑,主胃中熱,則炒者又非極熱矣。應是生平、炒溫、煮寒無疑。”

5.《本草匯言》:“黑大豆,解百毒,下熱氣之藥也。繆氏曰,善解五金、八石、百草諸毒及蟲毒,宜水浸,生搗作膏,白湯調服一合。又去風,利水,散熱,故風痹癱瘓方中用之,黃疸水腫方中用之,煩渴熱結方中用之。又煮熟食之則利腸,炒熟食之則閉氣,水浸、生搗食之解毒,敷之肉上散癰腫。但性利而質堅滑,多食令人腹脹而利下矣。故孫真人曰,少食醒脾,多食損脾也。”

附藥

黑大豆皮(《綱目》) 為豆科植物黑色大豆的種皮。味甘,性涼。歸肝經。功能滋陰清熱,養血祛風。主治陰虛煩熱,盜汗,眩暈,頭痛,風痹,癰瘡。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①《隨息居飲食譜》雲:“止盜汗。” ②《飲片新參》雲:“清腦,疏風熱,治頭痛。” ③《現代實用中藥》雲:“為清涼性滋養強壯藥,有解毒利尿作用。” ④《安徽中草藥》雲:“養陰,祛風,明目。” ⑤《全國中草藥彙編》雲:“養血祛風。主陰虛盜汗,虛熱煩躁,頭暈,目昏,血寒,風痹。” ⑥《安徽中草藥》治陰虛頭暈眼花:黑豆衣9g,生地12g,枸杞子、菊花各9g。水煎服。⑦《山東中草藥手冊》治癰腫:黑豆衣15g,金銀花30g,連翹15g,蒲公英30g。水煎服。

備考

①《本草圖經》:“大豆有黑、白二種,黑者入藥,白者不用。其緊小者為雄豆,入藥尤佳。”②《綱目》:“大豆有黑、白、黃、褐、青、斑數色。黑者名烏豆,可入藥,及充食,作豉。黃者可作腐、榨油、造醬。餘但可作腐及炒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