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澹翁醫案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黃澹翁醫案

小敘

《黃澹翁醫案》二卷,《附方》二卷,為紹興裘吉生君藏書,郵傳至錫,屬為勘定,以某才淺識薄,且無副本可校,僅為訂正五十餘字,至文字語氣,一仍其舊,考黃君自述,於時邪危疴,調理雜症,均得心應手,附方亦多徵驗,以之傳世,足以裨益醫林,發揚舊學,爰書數語,以志景仰。

民國九年一月無錫周鎮小農別署伯華謹識

卷一

句容楊慶侯,左寸關空軟極矣,血已大虧,左尺亦弱,精元甚衰,右關甚弦,脾土受克,難以生金,而肺氣致虛。據症頤後有蟹爪紋,胃脘痛極,年餘以來,每發食物即止,近將一月,審此乃血瘕為祟,已成蟲矣。

延胡索 當歸尾 楝根 百部 川連 桃仁 紅花 使君子 生地 千年健

服前方二劑,痛減,解蟲二條。加鶴蝨,痛大減,又解去蟲二三條,蟹爪紋退。丸用四物加川連、百部、白朮、白蔻。

管修五,右關尺弦急不倫,非龍雷之火而何,火之性善行而數變,動則升靜則降,此一定之理也。今每於安臥時升,日間轉安,此潛伏水底之火,靜極而動,非納氣歸元,未必效也。方用濟生腎氣去牛、車,加麥、味、沉香。

揚州吳申錫,先天本弱,又不謹守,夢泄神虛,腿痠腰痛,肢軟怔忡,丹田如降精之狀,每泄後則丹田疼痛,四肢頭項,搖動不寧,督脈常熱,先據來字病源,訂一清督養肝之方。

生地 丹皮 山藥 茯苓 澤瀉 白芍 巨勝子 杜仲 地骨皮 龜膠 青鹽為引

復來診脈,六脈軟弱如遊絲,訂丸方。

六味加 天冬 麥冬 人參 白朮 龜膠 鹿膠

上藥製成,以十分之一,入羚羊角末二錢,蜜丸,先服後,再接服九分。

揚州汪煥臣,間日不寐,怔忡耳鳴,糞後便血紫色,小便多秘不等,大便或溏或泄,飲食多少不等,上四部脈軟弱,兩尺水火俱衰。脈訣云:軟而弱者。濕家裡恙。乃寒濕凝於血分,徒服養神安心之品,何益哉。

秦艽 萆薢 蒼朮 厚朴 澤瀉 荊灰 赤苓 神麯

丹陽又周,右尺命門之火獨旺,上炎三焦,以致消渴,小便多,將一年矣,當急戒酒色調理,方無增病之患。方用黃連豬肚丸。

川連 陳皮 花粉 茯神 知母 麥冬

揚州孔內眷,十六歲起,腹中有塊跳動,有孕則不動,今已四十歲,二十餘年不消,闊如三指,長將三寸,按之火熱不疼,在臍四圍。用稜蒁聚寶丹。

泰興潘有成,陰㿗卵核之症,硬筋寸許,小便莖中痛,頻頻解帶白濁,小腹脹墜。據脈腎肝兩部弦數,必因已前陽痿時,服熱藥過多,陽雖舉而有此病,後又服涼藥,以致筋縮,皆做成之病也。

木瓜 茅朮 荔核 牛膝 當歸 白芍 萆薢 秦艽 甘草 黃柏 冬葵子 海金沙

梁垛場胡安明,咳嗽聲啞,寒熱往來,吐白沫,臍腹痛,小便赤,大便黃,去年十一月起,囟會不仁,本年八月來診,按脈右尺寸不足,關滑大,左三部軟數。據此乃脾胃有留滯之象,當先理之。

陳皮 枳殼 山查 炙草 赤芍 神麯 半夏曲

服此方三劑,腹中響,暢解大便一次。今右關好些,咳亦減,沫亦減,加澤瀉八分。右關滑大之象全退,所以腹痛除,白沫少,寒熱減,小便淡,咳仍舊,飯後脹。

赤苓 陳皮 神麯 穀芽 甘草 白芍 澤瀉 黃芩 木通 半夏曲

中秋前一日,右關又有弦數之象,鼻塞,上火,皮外熱汗,當微解之。

荊芥 防風 前胡 陳皮 甘草 桔梗 杏仁 半夏

服前藥二劑,周身有汗,諸症退些,痰咳未減,皮外微熱。

桔梗 杏仁 甘草 前胡 柴胡 陳皮 神麯 枳殼 半夏

弦象無矣,數尚有之,咳減臥安,但熱耳,囟會已仁,督脈熱不退。

丹皮 白芍 鱉甲 遠志 甘草 胡黃連 地骨皮 柴胡

症隨藥減,可喜,但督脈熱不除為慮。

加山藥 石斛 白朮 扁豆 人參 去柴胡 鱉甲 胡連 地骨皮

左手脈好,右關複數大,症見肚疼,寒熱仍有,大便溏,日一次,小便紅黃,脈大好些,症亦減,未全清,但體更弱。

照前方加 神麯 制首烏

按咳嗽生痰,乃因痰致嗽,痰去嗽止,病責在脾,內熱腰痛,不耐久坐,病責在腎,所以初診即用理脾藥,而腹痛減,再服而止。今脾胃脈雖和,而腎脈尚不足之甚,擬晚用資生丸,早服大造丸,自有後效。

早服河車丸,加下藥。

茯神 甘草 人參 山藥 牛膝 龜板膠

晚服資生丸。

胡亭直兄,目脹清涕,俱屬肝邪,而右關甚滑,則脾胃不清更重,至云目眵甚多,則脾熱可知矣,每至冬月,有頭風之狀。

二陳加 查炭 神麯 厚朴 麥芽 荊芥 防風 炒芥 枳殼

泰興李福周,餘脈俱好,惟腎脈獨大,乃火居水位,為反常之病,所以夢遺多年。近今不夢亦遺,則為精滑矣。

湯用八味減山萸,加麥冬 兔餅

丸用六味,加蓮鬚 芡實 兔餅 壯蠣 龍骨

徽州吳希魯,痹痛將十年矣,大筋短軟拘攣,難於伸屈,咳噎牽引俱痛,症乃風寒濕三氣雜至,相合而成,為時已久,不能解散,只可養血榮筋,徐徐調治。但此治法,見效紆緩,不能一時見功,脈肝肺勁急。

秦艽 當歸 白芍 熟地 生地 甘草 木瓜 鬆節 胡麻 桑寄生 威靈仙

六合王元昭,六陰脈左關尺更覺沉遲,右三部稍好。據症上年心事不遂,氣惱皆有,繼之患瘧,瘧雖止,而腹左成瘧母未消,怔忡。近症督脈常冷,牽及心胸四肢,非大溫補不效。

八味加千年健。服前藥諸症稍減,督脈知暖,仍怔忡作脹。

煎用八味,加麥冬 棗仁 五味

丸用 河車 杜仲 枸杞 麥冬 天冬 人參 遠志 棗仁 破故紙 千年健 免餅 鹿角膠

天長系盧覲揚左寸右關滑數,要防泄瀉,問之已瀉三日矣。今當一陰復生之始,當助脾陰,以資萬物。

丸方 石斛 百部 苡仁 山藥 扁豆 芡實 黃耆 甘草 兔餅 茯神 白朮 河車 阿膠 蓮子 玉竹膏

湖廣撫臺劉諱殿衡太太。

據病源,自從四十六歲上斷經,至四十九歲,因氣惱驚赫,隔三五日便到,兩三日便回,血總無多,去年因勞碌著急,因而每日皆到,或一二次,或二三次,至今未愈,年登五十,從未生育,其體豐隆,素多氣惱。

按此症從前未斷經,乃鬱閉也。《素問》云:女子七七而天癸衰,四十六歲,非當止之時,況體質素厚,又從未生育,則血富可知矣,豈反有先期而止之理乎。血閉久則熱,血閉久則汙濁凝泣,不得運行,後因氣怒見傷,發動肝經,衝開血絡,不循故道,遂有淋漓不止之狀,乃肝火血熱,積而妄走也。如不信斯言,試問血色可知矣。初起時色必有紫,有黑,有成塊,腰必痛,後則或鮮紅,或淡黃水,而成漏下病矣。此症久之不愈,或成崩決,或成膏淋。膏淋者,所解小便,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即澄下凝如膏淋,或如綿絮,或如脂油,皆其所化之症也。俟現此症,另有治法,今將因前治法,條分於後,紫黑成塊,則用此方。

羚羊 蘇木 當歸 甘草 生地 川芎 白芍 鬱金 澤蘭葉 引加紅槿條花枝同煎,食前服。

鮮血或淡黃水,則用此方,仍間日服金丹一丸。

當歸頭 白朮 丹參 阿膠 續斷 地榆 白芍 熟地黃 杜仲 蘄艾 人參 寶珠山茶花七支

如未全止,則用胎產金丹一丸,用童便好酒和勻,空心服。

畢鳧洲,濕熱下注,腳氣。

木瓜 牛膝 當歸 蒼朮 白朮 苡仁 萎蕤 防己 茯神 萆薢 楊梅核內仁

酒方

松葉 玉竹 蒼朮 歸尾 鬆節 苡仁 五加皮 海桐皮 忍冬花

如服此藥後,間或小發作痛,則用蓖麻子仁,去殼一錢,蘇合香油末一錢,同搗勻,貼足心,其痛自止,往後不發則已。若再發,則用後方除根。腳氣發,必痛腫,用羊角燒灰存性,研細末,好酒調稀,敷痛處腫處,暖臥取汗,永不再發。

丁余實,胃中有濕痰,大便滑泄,酒後更甚。

大半夏(整者用八兩,礬水浸一宿,換清水洗五七次,曬乾切碎,用生薑自然汁浸一宿,次日曬乾,用四兩) 膽南星 川黃連 白豆蔻 廣皮 白朮 茯苓 甘草 苡仁 山藥 白蒺藜 澤瀉

用葛花八兩煎濃,米糊同丸,綠豆大,每空心服一錢,臨臥二錢,用開水下。

揚州張名眉,痰飲十餘年,每二三月,或四五月一發,發則人事糊塗,論脈沉小無力,乃水衰火盛,腎氣不足,

熟地 山萸 陳皮 半夏 山藥 澤瀉 茯苓 丹皮 遠志 石菖蒲

江寧吳以善,左尺寸皆濡弱,關洪大有力,右寸關滑數,右尺軟小,少神。

按此症乃肺胃兩經有痰有火,心血不足,腎水不充,肝火有餘,助土為虐,以致濕熱過甚,而生痰涎,幸邪入胃腑,不過嘈雜,中宮土失健旺之令,不能速其傳送而已。若入肝肺臟竅,則有眩暈麻木木痹之症矣,將來飲食,宜戒氣怒,勞碌宜慎,酒亦宜節飲為妙耳。

半夏 甘草 蒼朮 茯苓 白朮 厚朴 橘紅 膽星 沉香 天麻 蔻仁

方既白丸方,手大指屬肺,手掌屬心,此二處肉顫,由心思火動,肺氣耗傷。

丹皮 丹參 天冬 麥冬 人參 茯苓 歸身 沙參 熟地 棗仁 生地 生甘草 貝母 柏子仁

泰州周漢極,去年正月,因急躁傷氣,以致飲食噎塞。起初入口則有之,繼食亦能下,近日則只能食粥,干物不能矣,然初入口,即薄粥亦嘔,從前之痰尚稠,近則皆涎沫矣。

診脈六部皆弱,而兩寸關兼澀,是中宮之瘀滯使然,治法以和氣化瘀為主。

得食即吐知為火,停久而來卻是寒,久病胃虛因不納,或緣氣逆與停痰,食填胃口多生嘔,新谷如何得下關,欲辨熱寒虛實候,大微遲數脈中參。今兩寸關澀而弱,乃胃虛而有瘀故,治法不敢急攻,徐則可知。

初診,用四物加 延胡索 香附 鬱金 白蔻仁 廣皮 枇杷葉

復診,得食仍嘔,而兩乳傍脹而且痛,乃瘀滯豁而未行之故,大便燥結。

藥加五靈脂 生蒲黃 桃仁

又診,澀脈少退,瘀滯稍行,胸膈之脹達,小便醬色,紫黑之物尚未下淨。

藥加蘇梗 枳實

又診,右澀脈全退,大解已見黑色,初食上焦仍脹,吐一口則愈,胃冷,身亦惡寒,不知飢餓。

藥減生地 赤芍 加砂仁 炮姜

又診,六脈虛而遲。凡飲食入胃,必脹而吐,吐出之物極冷,小腹亦脹,據此仍屬虛寒,前方服之。瘀雖下而未盡,今天氣寒,背心怕冷而脹。

暫用理中湯加桂 理中湯去甘草 加紅花 千年健 川椒

天寧州賈鳳來,血症五日一次,計患病五十五日,吐血十一次,其來也,先三日左脅作脹,至期則夾窠皆脹。發申酉戌三時,余診其脈,左關弦數而結滯,問五十餘日,曾發寒熱否,曰:第一次有寒熱,一吐而解。予曰:此外感邪熱,客於少陽,留於募原,邪熱與衛氣相遇,夾血上行,故五日一次,如瘧之應期至也,以血症藥治之,故不應手。乃用小柴胡湯去半夏。

柴胡 黃芩 甘草 白芍 桃仁 茜梗

服四劑而愈。

朱姓,水邪射肺,喘急不得臥,前醫投以蘇子降氣罔效,投麥冬、五味、沙參增劇,蓋伊等初診,以為肺邪有餘。及不效,又見汗多,脈沉小,則認而為虛議補。不知汗多,乃因肺竅不利,陽不衛外,其沉小,正水飲之脈,乃用。

葶藶 桔梗 桑皮 膽星

一服而臥,調理半月全安,蓋諸人為脈所誤,而予之認定不疑者。亦即在右部寸脈也。

天場岔港趙姓婦人,年五十餘,因悲傷之後,頭腦拘緊,耳中蟬鳴,不聞人聲,其鳴高下,大小不齊,每一大鳴,則從腦後督脈經而起。病於乙酉八月起,至丙戌三月就診。從前服過芎、芷、細辛、菖蒲、橘、半、麝香不效。右關微弦,尚未大敗,左關虛微如毛。審是下焦真陰大虧,火無所戀,以至上炎,因用歸、芍、夏枯草、龜板、地黃以養陰,山萸、五味、女貞以收斂肝氣,磁石、硃砂、吸心火以下歸於腎,一二服而頭目已清,越半月餘而症減八九,應對如故矣。乃照所服丸方,斟酌丸藥,令其回籍調理。

東鄉馮巷馮姓瓜州典鋪為生理,喉中如有小核,項下頤下皆脹,前醫投以香燥利氣之藥愈甚。予審其陰虛火炎,以致氣結,乃用六味加歸、芍、龜膠、麥、味,及沉香些少。服二十餘劑而大減,照服丸料而痊。

姚紹箕三媳嚴氏,妊娠八月,耳底顴內作痛,項下頤下牽脹,十餘日不寢不食矣。予初診即留案云:風寒客於耳內,痛連顴項,因十日前未曾解表,留連至今,風化為熱,氣滯血凝。耳底頤項,乃少陽陽明之界,當以疏風為主,兼用活血風自滅之說,乃用羌活、獨活、柴胡、秦艽、川芎、當歸、香附、防風之藥,一服而平。然後知前投之地、芍、梔、連,乃令寒凝,而痛愈增也。

乙酉八月,應揚州西山林宅之招,病人號孝思,系時邪已十三日,初起發表,即投芩、連、梔、粉,繼以石膏,以致元府外閉,表邪內陷,身熱足痛,舌乾如鍋焦,舌強不圓,胸前至下午即脹不可忍,脈象左手三部皆洪弦而數,右三部亦然。但洪大之中,有結滯緊澀之狀,乃為前大劑石膏所逼遏也。附錄方案,足痛,肌膚燥,微喘,表未解也;舌枯口乾,胃為心肺之徵,邪熱內陷也;胸滿脹,痰滯結氣不清,陽明之裡症也。三者以存津液為急。經云:開腠理則津液通。解表以提出內陷之邪,尤為急中之急。又恐轉手不及,兼用前人充拓胃陰之說,尤為清痰導氣,方用。

葛根 柴胡 秦艽 小生地 知母 廣皮 枳殼 大貝 黃芩 生草

服後汗出,照方加

香附 厚朴 桔梗

下午胸前脹悶,因用草果廣皮以探吐,乃嘔去痰涎宿食多許,其時汗更多,是夜輾轉不安,至早身涼,調理半月而安。

卷二

錢樸齋,失血嘔吐,服甘寒之藥而效,月餘復吐,診脈右寸洪滑,余俱沉弦,所食者少,而所吐者多,症屬有寒有熱。初用旋覆代赭湯加竹瀝不效。繼用二陳加木香、沉香不效。湯飲不留,半月遍身皆冷,六脈沉陷,夜半汗出欲脫,細思寒痰痼結中下二焦,非辛溫不通,因用

吳萸 沉香 丁香 砂仁 蔻仁 廣皮 木香 鬱金 乳香

作丸,以乾薑湯送之。

至次日,腹不微響,手足或溫而旋冷,三四日腹中大響,飲食半納,調理半月而安。

李六稼,患二便不通,四五日,胸痛,手不可近,湯水不入。又五六日,嘔逆不止,氣促抬肩。症由痰涎夾氣,閉塞中焦,肅清之令不降,諸藥或以參朮理虛,或以芒硝通下,或以桂附引納腎氣,卒皆不效。至半月後,症已九死一生,所幸當門之藥未投。因立案云,痰氣壅塞中焦,致使肅清之令,不得下降。經云:病在下,取諸上。不治上中二焦,雖日事疏浚,無益也。方用

旋覆花 代赭石 沉香 陳皮 苦桔梗 葶藶子 廣木香 引加刀豆子

次日,呃逆大減,小便即通,但黏痰每夜三四碗,胸痛不除,因更以前湯送牛黃丸。三服後,痰呃喘皆止,飲食自進,又五六日,大便自通,調理月餘而安。

吳立夫,貧人也。患時邪四五日,寸關皆沉,手足逆冷,舌堆厚胎,腹大而痛,起臥不寧,雖診脈時,片刻亦不自持,而人事甚清,乃陰燥也。以達原飲去芩,加桂枝、炮姜,一服而脈出肢溫,三服而脈大。始復發熱,待其壯熱,復用小柴胡全方,一服而平。詢其初起之時,前醫已用涼劑,症乃因藥製成,時邪瘟疫之中,本無陰症也。

仁和布夥妹姓陳,寡居,夏日患剛痓,頭足反張,口噤不語,身涼無汗,脈沉,其口當未噤時,曾言身痛異常,至此刻並無聲音,只輾轉床第而已。因用仲景葛根湯古方治之。一服能語言,次服汗出脈出。仲景之法,應如桴鼓,而世人每忽之。

儀徵南門外金月之,其人素患淋症,因小便不通,起臥輾轉。數日後,小便全閉,間有涓滴微通,即周身寒戰,四肢逆冷,六脈皆伏,諸醫皆謂體質素虛,兼主膀胱不化之說,連投補中益氣湯,人參加至七錢。予甫到榻前診脈,後即問其人曰:胸膈飽悶乎。曰然。因遍告其親友曰:症系厥陰少陰伏寒,投以補劑,寒未去而膈先滿,三焦皆閉矣,若不急於溫散,兼用消導,將來或為結胸,或為二痓,至於疝氣囊癰,尚其禍之小者也。方用肉桂、元胡、山查、枳殼、青皮、陳皮、通草、澤瀉。諸醫聚訟,延至初八日深晚,同道中有起而置辨者曰:因寒,何以遇小便微通,而病即來,兩症似不連貫,我等均主虛淋。予應之曰:《內經》論厥,皆主於肝。又曰:肝主疏泄,腎主閉藏。今小便微通,即便發厥,乃肝家伏邪,因疏泄而觸動,與衛氣相爭,微汗而解,與陰之瘧,同一理也。晚始進前藥,至二鼓,小便微通,稍覺寒厥,至四鼓,小便不通,而厥去矣。但因向來出汗過多,正氣虛弱,而數日前,參耆疊進,壅塞胃口,舌色深黃,此時攻補兩難,乃用十味溫膽湯去五味子,加鬱金、元胡。左脅堅硬始化,而腎囊紅腫,延及至莖。予初切囑外科,只宜調養胃氣為主。

周婦人,產後月餘,感寒,頭痛身痛皆備,投以羌、獨、芎、蘇,三服。除前症不解,反增嘔吐,呃逆,錯語神昏。細審之曰:太陽病,服太陽藥不效,必有故。詢床側老嫗曰:生養時去血過多乎?曰然。連日尚有血下乎?曰:從前已淨,連日復下些許。因立案云:汗因血奪,寒氣無從泄越。非養血,則脈之澀弱者不活;非辛溫,則血之凝泣者不流。因用羌、蘇、陳、半、乾薑、當歸,一服,汗如注而解。

曹婦,產後,左脅硬脹,濁氣上衝,痰喘氣急,九日不得平臥,漸至腹大如鼓,四肢浮腫,前服過補劑,繼用攻伐降氣,漸至昏沉。用回生丹一丸,分作四服,以沉香膽星湯下。連下六七十次,諸症悉平。

陳家集林舒言令弟上國之內,產後重恙,招往診病。因產後惡露未盡,生男數日而殤,以致氣逆惡留,腹大如孕,手肢青腫,飲食不進,終夜坐起,煩躁不寧,小便不通。數日前,溏糞一二遍,諸醫有慮其脾泄,用四君五苓,加土炒當歸不效。因立案云:產後,汙敗不行,始於衝任,流於隧道,以致脅痛肢腫,沖胃阻食,所喜未傷心肺,尚屬可治。方用鬱金、延胡、歸尾、沉香、澤蘭、香附、砂仁,和入回生丹。連進二服,燈後二便俱通,左脅脹痛消軟,調理五日而安。

李書彝令正,患小便不通,投入正散不效,詢知頭痛鼻塞,因用前胡、防風、半夏、細辛之劑不效。午刻復召,診其脈,左寸關沉弦而細,右寸微洪,及驗舌,色白如粉刺,始知厥陰家寒與氣凝,而昨昔之制軍,尚欠斟酌也。方用乾薑、吳萸、桂枝、細辛、鬱金、元胡、通草、麝香、沉香。雖夜間稍通,而腹大氣逆,嘔吐噁心,輾轉煩躁,舉室驚慌。次早診其脈,右寸浮洪而數,左寸關沉細如無,因以左金丸服之。嘔止,因連進二錢四分,至晚通利如注。

楊姓婦人,感冒時邪,適當經到,去血甚多,血沒於初。七日服他醫之藥,自頂至足,大汗淋漓,神昏譫語,直視搖頭,肉瞤筋惕。予按經水當期而到因客熱動血,大損其榮,與不當期而到,及方到而忽止,列於血室條者,大有間別。其客邪混於三焦者,固已隨血而去,乃因榮液虧虛,陰陽未復,此時若給以漿粥,兼進和榮養血之劑,一二日可愈。醫者不察,仍用時邪通套之劑,以致汗出不止,復傷其衛,《內經》謂血奪忌汗之是矣。乃投以棗仁三錢,佐以麥冬、五味、遠志、歸、地之品,二服人事俱清,瞤惕皆止。詢其年三十六歲,幸體強血富,而獲效耳。

侍御蔣和凝五八胸痹己三十年矣,近復大便不暢,左關尤見枯澀。病因精血少,不能養肝,厥陰不可泄之職,木邪賊土,而轉之機不靈,似此當以溫和養肝,調氣潤燥,皆為切務。又按寸口亦甚枯澀,高源之水,不潤燥金,日久恐防臟結之患,宜用丸方。

山萸 蓯蓉 麥冬 人參 陳皮 當歸 瓜蔞皮 沉香 山藥 木瓜 牛膝 薤白葉 北五味 玉竹膏丸

吳,黃疸症,初服茵陳、蒼朮、赤苓、木通不效,改服茵陳梔子六黃湯,大小便通,目珠不變。詢其自病以來無汗,因照原方去大黃,用茵陳、香薷、白朮、黃芩、山梔、木通,加蔥白二寸,桂枝六分。三服而目珠淨白,黃色大減。此症始於風寒襲於肌表,初時經手之人,未曾解表,以致邪熱留於經脈,故得桂枝、蔥白,榮衛一和即解。

刑部左侍郎錢為城公,下消症醫案。腎虛不攝,自應溫扶,但現在六脈浮洪,畢竟陽旺於陰,恐精耗肉削,漸成損弱,右寸關皆空軟,左尺猶覺衰微,司氣之官,未免失守,以致疏泄多而閉藏少,亦氣化之使然,以益氣養陰,兼靜攝為主。

人參 麥冬 五味 沙參 遠志 白芨 龜板 黃耆 杏仁 蠶繭為引

丸方人參 黃耆 地黃 龜膠 麥冬 山萸 黃牛角尖 菟線餅 當歸 白芍 益智 於朮 北五味 桑螵蛸

常州原任太平縣徐公諱培令郎醫案。凡人之所以無病者,皆恃此氣之流行轉運,故《內經》云:大氣一轉,敗劣乃去。今少老爺積聚多年,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皆從此氣之凝聚而起,其受病之地,本在肝脾,日久則陽亢於陰,心痰凝於肺,真氣虧弱,一任痰火轉旋,不能主持,而眩暈之症作矣,非真脫也。但恐將來脾泄,日久腹大,積堅變成鼓症,便不可治。佚方。

顏豐濯之媳,經閉六十餘日,慮其有娠,以燒酒定粉(即鉛粉)下之。其人素有痰症,多年不發,自服酒粉後,便覺腹中微痛,痛漸甚。三日後,夜間忽然暈厥,牙關緊閉,口有痰涎,手足搐搦。三更後,求救於予,令其覓蘇合香丸投之。詎料齒關不開,咽喉亦閉,主人云:明知其不可奉,煩卜其脈之遲早耳。乃至榻前,手屈而強,已難於診脈,而診脈三至,筋一惕,脈五至,而筋或四五惕,或五六惕。予乘其不惕之時,參知脈狀,浮洪滑數,正知此厥也,非絕也。氣達則生,氣閉則死,若不加人力,則待斃而已。出至前廳,語主人曰:此症已預辨送終,可容我一醫治否。主云:其如不能下咽?乃笑應之曰:我有下咽之藥。乃用牛黃一分,沉香二分,黃連一錢,豬牙皂角、青黛各三分,乾薑五分,乃以小匙投之入口,即大嗆,後下咽數口。復以皂角未投之,連嚏數聲,哼聲繼至。主人謂予,有回生之功?予曰:未也。鉛粉之毒未除,人事未醒,非用大下之法,必將復變。乃進小承氣湯加膽星、竹瀝之藥,人事稍明,自言腹中大痛,連進滾痰丸三日,下白物如油灰者,而人事大清矣。時有興化之行,乃留以歸、芍、棗、志、曲、谷、薑、貝之方,調理數日而安。

蔣姓婦人,產後汙濁不行,又因氣鬱相觸,臍上人骨下,大如兩拳,按之堅如石,四圍充滿,較之十月懷胎者而倍大。蓋懷孕只腹大,而胸口不高。諸醫以調氣活血之藥,投之不效。因用回生丹四丸,一丸分作三服,當其肺氣喘逆,則配以疏肺之藥,肝氣衝逆,則兼用伐肝之品。三日後,胸前之堅者軟,少腹及兩脅之膨者亦消。其人始能起坐,猶以似八月懷胎之腹,忽添心慌意亂,汗出脈軟,惡露少下,而大便無度,只得暫停攻伐,以八珍加沉香、木香固其正。三五日後,神氣稍旺,又復以通逐而小其劑,初時只有濁物從二便出,至此始得濁氣流通,漸消如三月之腹。又忽添少腹虛痛,小便不禁,竟似胞門大開之象,非峻補無以收功,又恐腹中餘剩之堅,得補而固,甚為棘手。因與家傳胎產金丹十丸贈之,令其每日服半丸,以黃絲綿湯送之。越半月,而神旺腹消,溲便如常矣。

有某姓氏,患心漏二十年,當胸數竅出血,屢訪名醫,皆云不治。後形神枯瘁,又疾苦腰,行則傴僂。韓子溫授以後方,服之月餘,腰屈復伸,小漏亦愈,且精神倍增。後有吏吳汝弼亦患是疾,服此亦愈,莫知其所以然。

治心漏並腰痛方

鹿茸(去毛,酥炙微黃) 附子(炮去皮臍) 鹽花

上藥為末,棗肉為丸,每服二十丸,空心酒下。

畢舜琴之侄患腹痛,醫至三四月不效,已肉消骨離立矣。有鄉人傳單方,用楝樹根為末,和紅糖食之,下蟲數百條。查《本草綱目》、《夷堅志》載:消渴症,蟲耗精液,用楝樹根皮濃煎,加麝香少許。

家傳類方

疥瘡方

大楓子 真川椒 水銀 松蘿茶葉 油胡桃 潮腦 油燭

治羊癇風,先用末藥。

白牽牛(生熟各半) 檳榔 南木葉(不見火) 茵陳 豬牙皂(火煨勿令焦)

研末和勻,大人三錢,小兒一錢五分,清晨冷茶送下,瀉出痰如皮鞋線之狀,然後用藥除根。

天麻 川芎(各酒洗) 天南星(薑汁浸) 秦艽 當歸 茯苓 白殭蠶(炒) 白朮(極白)

生薑汁打神麯糊丸,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七十丸,食遠白湯下,忌牛、羊、雞、犬、魚、蝦、諸血發物。

又琥珀壽星丹

琥珀 硃砂 牛黃 犀角 柏子仁 棗仁 冰片 南星

先以白礬煮數沸,曬乾,次掘地一尺五寸許,用炭火燒紅,掃淨,以南星放下,用好酒二斤澆之。盆蓋泥壅,經宿取出,焙乾,同前藥為末,薑汁同豬心血打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六十丸,晚同燈心湯下。

腸風下血方

用米點滷豆腐漿,入好醋少許,和勻,每空心服一碗。

定喘實表散

黃耆 前胡 茯苓 甘草 杏仁 人參 陳皮 蘇子 丹皮 桔梗 麻黃根 川貝母

腹痛,以千里馬烘熱熨之。

牙舌爛痛,因營實薔薇根煮湯漱口。

糞後下血

側柏葉 棕灰 柿餅灰 赤石脂 白芍 荊灰 白芨末 甘草節

上藥各等分,甘草節加倍,為末,空心米飲下。

腹中塊痛,用千年健浸酒。

遇仙丹

黑醜 白醜 三稜 莪朮 茵陳 大黃 萊菔子 木香 檳榔 牙皂

聚寶丹

白茯苓 破故紙 茅朮 白朮 赤石脂 廣皮 青皮 生甘草 三稜 莪朮 老米 綠礬 醋丸

止帶丸

香椿根皮 木耳灰 腐鍋衣 蕎麥麵

卷三

治男婦小兒傷食等症方擬保合大和丸

赤茯苓 製半夏 廣陳皮 焦查肉 炒神麯 萊菔子 淨連翹 江枳殼 大厚朴 炒麥芽 甘草

上為細末,水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錢,白滾水送下。

治小兒急驚症方擬神驗抱龍丸

大黃 野鬱金 明雄黃 白殭蠶 貢沉香 製半夏 飛滑石 明天麻 膽南星 真全蠍 真原麝

上為細末,用甘草四錢煎湯,化膽星為丸,如圓眼核大,用硃砂為衣,每服一丸,金器湯和服。

治鵝掌風方

豬胰(一具,去油勿見水) 川椒(三錢)

用好酒溫熱,將二味浸三日,取胰擦手,微火烘之。外用蔥醋薰洗。

治喉疳方擬噙化丸

甘草(三錢) 川萆薢(三錢) 柿餅(二錢) 桔梗(三錢) 琥珀(一錢五分) 元參(二錢) 青黛(三錢) 珍珠(五分) 大貝(二錢) 硼砂(三錢) 牛黃(三分) 兒茶(三錢) 明雄(五分) 風化硝(三錢) 參三七(一錢)

上藥共為極細末,蜜丸如圓眼核大,每噙一丸化之。

治勞嗽咽啞作痛

甘草(三錢) 風化硝(三錢) 山豆根(二錢) 桔梗(三錢) 水中金(即黑鉛二錢) 訶子肉(一錢) 青黛(三錢) 元參(三錢) 豶豬膚(三錢) 硼砂(三錢) 川貝母(二錢) 巴杏仁(三錢) 兒茶(三錢) 柿餅霜(一錢五分)

上藥共為極細末,煉蜜成丸,如小圓眼核大,噙化一丸,時時咽之。

治爛喉疤鎖頂,痰涎壅塞。

甘草(三分) 桔梗(一錢) 大力子(一錢二分) 連皮瓜蔞(二錢) 大貝母(二錢) 淨連翹(二錢) 赤芍藥(一錢) 前胡(一錢) 屋遊(三錢) 馬屁勃(一錢五分) 金果欖(後又加三錢) 射干

治梅核氣阻,痰壅咽痛。

白茯苓 夏枯草 廣陳皮 紫背天葵 黑元參 昆布 兒茶 蘆根 加沉香 海帶 海藻 風化硝 老君須 黑蘇子 又加訶子肉 海浮石 山豆根 大貝母 月石

丸方紫背天葵 夏枯草 訶子肉 大香 橘葉 廣陳皮 昆布 青皮 大貝母 元參 兒茶 甘草節 山豆根 桔梗 海浮石 老蘆根(四兩,煎水疊丸)

治面生風濕,如蟲行之狀。

大胡麻 當歸尾 赤芍藥 羌活 獨活 威靈仙 殭蠶 全蠍 白芷 地膚子 引用白花蛇

治小兒乳癬瘡方擬松柏丹

松香(熬一兩) 黃柏(二錢) 雄黃(二錢) 冰片(少許) 黃丹(二錢)

共為末,菜油搽,如發熱風疳,加大黃(二錢) 青黛(一錢)

治對口方

鮮何首烏(三錢) 茄子蒂(三錢)

酒煎服,三帖而愈。

治腎頭生疳瘡方

甘蔗(燒灰) 冰片 兒茶

為末搽。

治噎膈水穀不下

甘蔗汁 荸薺汁 雪梨汁 蘆根汁 藕汁(各一碗) 熬濃(加) 青竹瀝(一茶杯) 生薑汁(一蛤殼) 再熬,入千葉白槿花(五錢) 研末,牛囀草(五錢,研末) 陳杵頭細糠(五錢) 土鱉蟲(四條,杵汁) 黃牛乳(一湯碗)

和勻,熬成膏,用瓦甕貯固,置井中去火氣,每日早晚服(八錢),送下。

治肝氣酒毒傷胃,時發痛極。方擬四七二陳湯加

川鬱金 白豆蔻仁 石菖蒲 遠志肉 當歸身 陳佛手引(六分)

治左脅脹痛,咽噎氣閉,常吐寒痰,遍體動掉不寧。

大厚朴 黑蘇子 廣陳皮 白茯苓 製半夏 公丁香 白檀香 紫口蛤粉 海浮石 杜橘葉

又方臺烏藥 白檀香 大白芍 枳殼 大厚朴 廣陳皮 公丁香 淨棗仁 海浮石 引同前

治肺癰,不論初起已成丸方。

柘黃 百齒霜(即梳上頭垢)各等分,蜜丸如桐子大,每早晚隨後服之

又肺癰方

當歸全(一兩) 嫩黃耆(二兩) 金銀花(三兩) 粉甘草(五錢)

白水煎,時時代茶飲之。

又肺癰方

合觀樹白皮 甜桔梗 嫩黃耆 肥玉竹 當歸身 天粉花 川貝母 淨銀花 生苡米 引用鮮六穀根。

又肺癰方

肥知母 大貝母 大麥冬 明天冬 粉甘草 甜桔梗 加瓜蔞皮 枯黃芩 化橘紅 淨銀花 引用鮮蕺(二錢)

治產後轉脬,小便不禁,精神倦怠,不思飲食,腹痛脹,寸關脈浮而芤,症系小腸癰。

人參 黃耆 白朮 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 白芨 續斷 桑螵蛸 引用豶豬腰。

服三帖,出膿血一小盆。

又加益智仁 甜瓜仁 又加粉丹皮 肥玉竹 煎濃淨加合歡樹皮

又丸方

人參 黃耆 白朮 炙甘草 大熟地 當歸 白芍 益智仁 白芨 桑皮 桑螵蛸 珍珠 白蠟 豶豬腰煨爛,杵和丸。

治大腸癰丸方

大熟地 干山藥 白茯神 熟洋參 五味子 甘草 川續斷 牡蠣粉 芡實 金櫻子 蜜蠟 豶豬腰,煨爛杵丸。

治風熱鬱於皮毛,蘊若厲風,搔癢滲水。

細生地 當歸全 赤芍 粉丹皮 淨連翹 明天麻 威靈仙 川獨活 蒼耳子 車前子 白蘚皮 加全蠍 白花蛇 地膚子 五加皮 大胡麻

治赤遊丹屢效

川黃連(一錢) 枯黃芩(二錢) 川黃柏(二錢) 寒水石(二錢) 青黛(一錢五分)

共為末,用芭蕉葉(搗汁),苧麻根(搗汁),剪刀草(搗汁),和前末,敷患處。

治楊梅瘡無論初起已潰。

生大黃 陳槐蕊(各等分)

為末,水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錢,土茯苓湯下。

又方解毒紫金丹

鮮紅內消(即鮮何首烏) 陳槐蕊 煅石膏 石決明 大劈砂 敗龜板 大生地 牛蒡子 大貝母 淨銀花 土茯苓

治小兒暑痢,腹痛泄瀉等症。

大厚朴(二兩) 香薷(二兩) 白扁豆(二兩) 赤茯苓(四兩) 製半夏(八兩) 廣陳皮(二兩) 焦查肉(二兩) 神麯(二兩) 麥芽(二兩) 飛滑石(二兩) 生甘草(一兩) 藿香(二兩) 砂仁(四兩)

丸如彈子大,重(一錢六分),白滾水下。

治行路伏暑,白睛遍赤,頭痛如崩,嘔惡,煩渴不寧。

羚羊角 蔓荊子 香薷 蘇薄荷 明天麻 木賊草 甘菊花 大橘皮 川黃連 炒山梔 引用白菊花根汁和服,(一劑頭痛止八分。去) 蘇薄荷 (加)蜜蒙花 穀精草 麥冬

服三劑,眼大明。

(又加)石燕子(一個) 石斛(三錢)

又服三帖而痊。

治濕熱傷脾肺氣虛中滿之象。

白雲苓 粉丹皮 澤瀉 牛膝梢 桑白皮 陳皮 苡米 海金沙 厚朴 次去厚朴 (加)木瓜 (又加)麥冬 雞內金(一具) 葛花

治氣夾濕成鼓,服藥二劑,行水而痊。

大厚朴 製半夏 廣陳皮 上血珀 京三稜 薤白 青皮 車前子 穭豆皮 引用生薑敗鼓皮(炙)

揉方

撐路根(半斤)(疑即食茱萸根) 小麥面(一斤)

上杵爛,共入銅鍋炒熱,時時熨之。

治脾黃心虛,頭眩眼花耳鳴。

白茯苓(一錢) 焦白朮(三錢) 生苡米 當歸身(二錢) 大白芍 建澤瀉 淨棗仁(二錢) 遠志肉 西茵陳 引生薑皮小紅棗,退腫加宣木瓜,身如黃金色(加)秦艽,心悸加黃耆、人參。

治氣虛咳嗽,心悸盜汗。

生地 熟地 當歸 粉草 橘紅 天冬 柏子仁霜 淨棗仁 黃耆 川貝母 水中金

肺寒咳嗽,痰多喘息。

桑白皮 蜜炙麻黃 巴杏仁 製半夏 橘紅 赤苓 川貝母 白前 桔梗 引用老君須(加)蔞仁霜

治小兒八歲,患肺胃俱寒,咳嗽不已,痰壅眼戴。

乾薑 洋參 白茯苓 白朮 五味子 炙甘草 製半夏 細辛 薑棗引。

治一切風癇,用溫膽湯加

明天麻 羚羊角 鉤藤鉤 遠志肉 引用薑汁、竹瀝

治中風,化痰驅邪。

赤茯苓 製半夏 橘紅 明天麻 陳膽星 遠志肉 白茯神 鉤藤鉤 石菖蒲 引用桃奴 桃花瓣(二錢) 鐵落漿兩碗,煎藥。

加味郁礬丸 川明礬(一兩) 大黃(五錢) 川鬱金(一兩) 膽南星(二錢) 溶化為丸。

治羊癇丸方

硃砂(三錢) 甘遂(三錢) 豬心(一具)

將前二味入心竅內,煨爛,杆泥為丸,每服(二錢),鉤藤湯下。

治穀道生風作癢,名曰臟風,服一帖全愈。

細生地 當歸身 白茯苓 甘草 連翹 白芍 蟬退 白芷 防風

白水煎服。

治男婦裡寒痛極,難經丸方。

枳實(炒,一兩) 乾薑(四錢) 甘草(四錢) 熟附子(八錢) 肉桂(六錢) 公丁香(三錢) 紅豆蔻(六錢) 白朮(一兩) 砂仁(一兩)

用薑汁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白水下。

春回散

白礬 胡椒 焰硝 黃丹

此法審症之輕重,日之深淺,分兩隨時加減,用釅醋調在手心,男左女右,合病者臍上,渾身汗出而罷。

治一切虛勞內虧,方用加味霞天膏

紫河車(一具,洗淨煨爛杵泥) 麥冬(去心,四兩) 黃耆(三兩) 大生地(八兩) 燕窩(四兩) 鹿角膠(三兩) 龜板膠(炒,一兩) 龍眼肉(三兩) 霞天膏(四兩) 貢淡菜(四兩) 大熟地(四兩) 淨棗仁(一兩) 明天冬(四兩) 當歸全(一兩)

以上諸藥,盛入砂鍋內,用水淹透,齊鍋口,武火煮透,去渣,文火熬數滾,將生地(搗汁)、龜板、鹿角膠再熬,加煉蜜(四兩),人乳霜(二兩),和勻成膏,盛磁瓶內,置井中去火氣,每早用白水調服。

卷四

治龜胸龜背,喘咳而逆。

川百合 桑白皮 葶藶子 明天冬 江枳殼 大杏仁 白水煎。

(加)白茯苓 橘紅

擬滋陰百補丸

大熟地 山萸肉 淮山藥 白雲苓 粉丹皮 北沙參 真龜膠 明天冬 大棗冬 北五味子 安石斛 女貞子

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水下。

治潤肺不傷脾,補脾不礙肺,凡癆嗽失血之症,不可缺。方擬清寧膏

大生地(酒炒,十兩) 大麥冬(去心,十兩) 化橘紅(三兩) 龍眼肉(八兩) 粉丹皮(二兩) 桔梗(二兩)

上用長流水煎成濃汁,去渣,(加)生薏仁(炒熱八兩),蘇薄荷(五錢),川貝母(二兩),糯米拌炒,米熱去米,均為細末,和勻,煎汁成膏,出去米氣,頻頻食之。

治吐血,精神疲倦,口吐白沫,心虛自汗,兩目朦閉,不分黑白,方定參谷飲,服之而愈。

人參 老陳米 真金石斛 麥冬 等分,煨湯隨飲。

又咽燥咳嗽失音,方訂蜜油膏。

白蜜(一斤) 健豬板油(熬油去渣,二斤)

熬成膏,徐徐服之。

又陰虛咳嗽煎方

肥知母 大貝母 大麥冬(去心) 明天冬 大生地(五錢) 白蘇子(一錢二分) 大熟地(五錢) 川百合(二錢) 巴杏仁 金石斛(二錢)

又寧嗽膏

梨汁 薑汁 荸薺汁 蘿蔔十

將四汁先熬後,入桑白皮(二兩)。

麥冬(二兩) 天冬(二兩) 川貝(二兩) 巴杏(二兩)

再熬數滾,去渣,以冰糖成膏,出去火氣,頻頻食之。

治一善飲者,夾食生痰,胸膈膨悶,咳嗽。

香附米(醋炒) 麥芽(炒) 黑蘇子(炒) 神麯(炒) 萊菔子(炒) 製半夏 葛根 陳膽星 廣陳皮 杏仁 青皮 查肉(炒)

為末,薑汁疊丸,如綠豆大,服(三錢),白水下。

治胸痹刺痛,久延嘔噦,致厥。

連皮瓜蔞 薤白 生苡米 白雲苓 製半夏 廣陳皮 白檀香 臺烏藥 雄獺肝(炙)

白水煎服。

治癰症。

人參鬚 茯苓 白朮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 杜仲 鉤鉤 引金狗脊(炙去毛)

治中風濕痰,沖肝肺煎方。

羚羊片 鉤鉤 桑白皮 巴杏仁 橘紅 茯苓 黑蘇子 當歸 白芍

白水煎。

治中風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回生丸)

川烏(泡去皮尖) 五靈脂(炒) 當歸尾 鮮骨 碎補(去毛)

各等分為末,無灰酒打糊丸,桐子大,服五十粒,酒下天香餅方。

又治中風經絡,口眼歪斜。

天麻子 原麝(捏餅如錢大,向右歪帖右手心,向左歪帖左手心)

治肝風夾痰,以致咬牙弄舌,久則抽厥。

白茯神(一錢二分) 當歸(一錢二分) 殭蠶(炒,二錢) 明天麻(一錢) 羚羊尖(一錢) 石菖蒲(八分) 遠志(炒,一錢五分) 天南星(薑汁炒,一錢) 羌活(一錢) 天竹黃(二錢) 引用薑汁二匙,和服。

治遍身痛皆用。方擬定痛丸

茅蒼朮(米泔水浸三日九次,二兩) 川烏(泡去皮尖,二兩) 當歸(一兩) 川芎(一兩) 乳香(去油,三錢) 沒藥(去油,三錢) 母丁香(不見火,五錢)

大棗為丸,丸小如王不留行大,每服二錢,宣木瓜酒下。

又定腳氣方

陳艾絨(半斤) 川椒(炒研末,二兩) 草烏(二兩,研末)

和勻,用布袱鋪如綿褥,用火爐踏於腳下烘之。

治脾胃虛弱,內受寒氣,泄瀉注下,水穀不分,冷熱不調,下利膿血,赤少白多,如魚腸。

梗米 廣木香 肉果(麵包煨) 粟殼(去蒂蜜炙) 乾薑 炙草

又治久痢不止。

御米殼(醋) 龍骨 南白膠香 炙草 炮姜

治一婦人,耳內如鬼唱曲,此乃頑痰之火也。聲只己聞,人未聽之。以清火化痰,安魂定魄之劑,匝月而愈,方用

白雲苓 製半夏 化橘紅 揀麥冬 陳膽星 淨棗仁(炒) 遠志肉(炒) 白茯神 鉤藤鉤

治一轎伕往天長,夜過小廈,見一人在廈內飲酒,伊亦善飲,鬼呼入廈,二人共飲,轎伕大醉,遂臥內小榻,天明方醒,見臥在墳冢之旁,即譫語變音,不省人事,聞響聲即與鬼言,常見鬼在家大笑,遂用

蒼朮(一兩) 雄黃(五錢) 桃奴(五個) 鐵落(一兩) 薑汁(三匙)

白水煎服,後嘔涎一斗,大白蛇四條而愈。

在徐州治一拾糞者,一家九口,吃甜瓜後,腹痛不止,已死五口,伊在外拾糞未吃,來乞方藥,令伊回家,煮糯米飯加食鹽一把,共煮熟,與病者食之而愈。

治虛勞方擬牛肉丸

甘草黃牛肉(一斤) 大原枝生地(八分) 大原枝熟地(八兩,杵膏和丸)

用陳酒半斤,人乳一盞,童便一盞,清水和鹽兩盞,合入砂鍋,用文火煨爛,以湯干為度,取肉杵泥和丸,用滾水浸一宿,杵爛,取汁和丸。

黃耆(二兩) 阿膠(蛤粉炒,二兩) 大麥冬(去心,二兩) 川百合(二兩) 明天冬(二兩) 金釵石斛(四兩熬汁) 肥知母(一兩五錢) 淨棗仁(二兩) 川貝母(一兩五錢) 龍眼肉(四兩,烘研)

上藥共為細末,牛肉膏、生熟地膏,和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水下。

治寒熱失血,頭眩脅脹,心虛氣喘,脈象細澀,方擬滋陰保肺湯。

大生地 當歸全 大白芍 肥知母 黃柏(鹽水炒) 天冬 橘紅 紫苑 桑白皮 粉草 五味子 阿膠(蒲黃炒成珠)

服三劑,血止,寒熱解,方加減煎,加

麥冬 五味子 紫苑 金石斛 川貝母 肥牛膝 白芍

解未解加地骨皮。熱退頭眩去地骨皮,加元參。頭眩痰多加橘紅。

治傷寒虛損,不能發汗,用藥法外取汗。

貫眾 五倍子 大椒 火硝(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熱醋為丸,男左女右,握手中取汗。

又治風寒後,皮癢洗之。

白菊根 苧麻根 蒼耳子根

又治肺寒咳嗽,方用

桑皮 巴杏仁 黑蘇子 白茯苓 製半夏 橘紅 連皮瓜蔞 川貝母 炮姜 引用紫衣核桃仁

又一方去瓜蔞 炮姜 (加)白前 老君須

治哮喘,其人四十餘歲,擬白砒散,服之大益。

白砒(二錢,研細末) 淡豆豉(二兩)

洗淨,將砒拌勻,盛碗內,置飯上蒸九次,曬乾研末,上為細末,用神麯炒,輾曲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粒,白水送下,此藥甚險,量人而用。

壁虎膏 貼瘰核

黃丹(二兩) 麻油(四兩) 青黛(三錢) 蒲黃(五錢) 大條丸(宜注正名二條) 白龍骨(研,三錢)

先將蒲黃用絹裹,熬焦,次入壁虎再熬,以煙盡為度,然後入諸藥熬成,(未消,) 本方(加) 川貝母(二錢),真血竭(五分),梅冰片(三分)。

護心丹 治火傷諸毒攻心。

綠豆粉(一兩) 乳香(去油,三錢) 硃砂(一錢) 甘草末(一錢)

白滾水和服,(加)珍珠(五分)更妙。

治濕癬方

川黃連(五錢) 煅明礬(五錢) 胡粉(二錢) 黃丹(二錢) 水銀(二錢)

上藥共為末,用健豬油兩夾,研至水銀星盡為度,盛磁瓶內,勿與好人拿之。

平沙丸 治

蒼朮(五錢) 重樓(五錢) 厚朴(五錢) 陳皮(五錢) 青皮(五錢) 蘇葉(五錢) 麝香(五分) 青蒿(五錢) 枳殼(五錢) 滑石(一兩) 生甘草(五錢) 蠶沙(五錢) 藿香(五錢) 半夏(五錢)

蔥汁米粉和丸。

治蛇皮癬

土荊皮(一兩) 檳榔(一兩) 巴豆(三錢) 斑貓(一錢) 楓子肉(五錢) 硫黃(二錢) 麝香(三分) 硃砂(三分) 燒酒(一斤)

將藥入酒內,浸七天,塗搽,避風三四日即愈。

治化蟲丸

巴豆(去心膜,不經水醋煮研爛,五錢) 烏梅肉(焙乾研末) 川椒(閉口者良,二錢) 蕪荑仁(炒)

二共曬乾,研末,和前二味為丸,如黃豆大,每歲六粒,滾水送下,泄至五七次,用冷水一口便止。

普濟丹

香薷(二兩) 厚朴(二兩) 神麯(二兩) 製半夏(八兩) 陳皮(二兩) 藿香(二兩) 麥芽(二兩) 滑石(二兩) 扁豆(二兩) 砂仁(四錢) 赤苓(二兩) 山查(二兩) 甘草(二兩)

治大人小兒,脾敗肌瘦,懶食,一切脾胃之症。

炙糕方

人參(二兩) 生苡米(二兩) 雞內金(酒洗瓦炙,二兩) 白雲苓(一兩五錢) 山查肉(炒一兩) 白朮(土炒焦,四兩) 六曲(炒,一兩) 干山藥(二兩) 穀精蟲(五錢) 生藿香(一兩) 扁豆(炒,一兩五錢) 麥芽(炒,一兩) 建蓮肉(去心,二兩) 干蟾(米泔水洗去頭足,三隻) 芡實(二兩) 砂仁(研,五錢)

上為細末,用白晚米粉六升,白洋糖六斤,和藥作糕,隨意食之。

仙方 治肺虛咳嗽見血

冬桑葉 杏仁霜 玉竹 北沙參 大白芍 白雲苓

上水煎三劑服之。此屬清潤之法。

又加換方

西黨參(三錢) 冬白朮(一錢五分) 白茯苓(一錢五分) 炙甘草(七分) 炙黃耆(一錢) 大熟地(二錢) 山萸肉(一錢) 干山藥(一錢五分) 大麥冬(一錢五分) 五味子(五分) 當歸身(一錢五分) 粉丹皮(八分) 陳皮(八分) 引用生薑一斤,大棗一枚,可煎服四劑。

治積寒腹冷,因肝氣鬱結,脈象浮數,再延成膈。

大厚朴(一錢) 蘇梗(一錢) 陳皮(一錢) 白茯苓(一錢) 製半夏(一錢) 鬱金(一錢) 白蔻仁(研,一錢二分) 制杷葉(二錢) 神麯(二錢) 引陳佛手(六分)

治肝鬱不舒,濕痰犯胃,再延防膈。

大厚朴(一錢) 蘇梗(一錢) 白芍(一錢) 白茯苓(一錢二分) 製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 海南沉香(磨服,四分) 當歸身(二錢) 鬱金(一錢) 引用老蘆根(三錢) 小麥米(三錢)

治風邪遏肺

杏仁(二錢) 蘇葉(一錢) 前胡(一錢) 白茯苓(一錢二分) 製半夏(一錢) 橘紅(一錢) 大貝母(一錢二分) 桔梗(一錢) 甘草(三分) 引用蔥白二根

治肝火逼肺失血

丹參(二錢) 鬱金(二錢) 橘紅(一錢) 白茯苓(二錢) 桃仁泥(三錢) 茜根(一錢) 當歸身(二錢) 白芍(二錢) 粉丹皮(二錢)

治肝鬱不舒,氣夾濕痰,防膈。

大厚朴(一錢) 蘇梗(一錢) 陳皮(一錢) 製半夏(一錢) 鬱金(二錢) 白豆蔻仁(研二錢) 神麯(二錢) 白茯苓(一錢二分) 制杷葉(二錢) 臺烏藥(二錢) 引陳佛手(六分)

治頭痛目花,肝火上衝。

川芎(一錢) 白芷(一錢) 蒼朮(一錢) 蒼耳子(一錢) 苦丁茶(二錢) 細辛(三分) 羌活(一錢) 黃池菊(三錢) 甘草(三分) 蘇薄荷(二錢) 引蔥須(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