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明堂灸經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9日 (五) 00:03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h1>黃帝明堂灸經</h1> <dl class="元資料"> <div><dt>作者</dt><dd>佚名</dd></div> <div><dt>朝代</dt><dd>唐</dd></div> </dl> <h1>序</h1> <p>夫玄黃…”)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黃帝明堂灸經

作者
佚名
朝代

夫玄黃始判,上下爰分,中和之氣為人,萬物之間最貴,莫不稟陰陽氣度,作天地英靈。頭象圓穹,足模厚載,五臟法之五嶽,九竅以應九州,四肢體彼四時,六腑配乎六律,瞻視同於日月,呼吸猶若風雲,氣血以類江河,毛髮比之草木,雖繼體於父母,悉取象於乾坤,貴且若斯,命豈輕也。是以立身之道,濟物居先,保壽之宜,治病為要。草木有蠲疴之力,針灸有劫病之功,欲滌邪由,信茲益矣。夫明堂者,聖人之遺教,黃帝之正經,紀血脈循環,明陰陽俞募,窮流注之玄妙,辨穴道之根源,為臟腑權衡,作經絡津要。今則採其精粹,去彼繁蕪,皆目睹有憑。手經奇功,書病源以知主療,圖人形貴免參差。並集小兒明堂,編錄於次,庶幾長幼盡涉安衢,欲俾華夷同歸壽域云爾。(按上文已見載《太平聖惠方》)

至大辛亥春月燕山活濟堂刊

卷上

定尺寸法

《岐伯明堂經》云:以八寸為一尺,以八分為一寸。緣人有長短肥瘦不同,取穴不準。

秦時《扁鵲明堂經》云: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一節為一寸。為緣人有身長手短,有身短手長,取穴不準。

唐時《孫思邈明堂經》云:取患人男左女右,手大拇指節橫紋為一寸。以意消詳,巧拙在人。

亦有一法,令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度兩橫紋相去為一寸。自依此寸法,與人著灸療病以來,其病多得獲愈。此法有準,今以為定。

點灸法

凡點灸時,須得身體平直,四肢無令拳縮,坐點無令俯仰,立點無令傾側。灸時孔穴不正,無益於事,徒燒好肉,虛忍痛楚之苦。有病先灸於上,後灸於下;先灸於少,後灸於多,皆宜審之。

下火法

凡下火點灸,欲令艾炷根下赤輝廣三分,若不三分,孔穴不中,不合得經絡。緣榮衛經脈,氣血通流,各有所主,灸穴不中,即火氣不能遠達,而病未能愈矣。

用火法

古來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八木者,松木火難瘥增病,柏木火傷神多汗,竹木火傷筋目暗,榆木火傷骨失志,桑木火傷肉肉枯,棗木火內傷吐血,柘木火大傷氣脈,楢木火傷榮衛經絡。有火珠耀日,以艾丞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為良,凡人卒難備矣;次有火照耀日,以引之便得火出,此火亦佳。若遇天色陰暗,遂難得火,今即不如無木火也,灸人不犯諸忌,兼去久疴,清油點燈,燈上燒艾莖點灸是也;兼滋潤灸後至瘡愈已安。且無疼痛;用蠟燭更佳。諸蕃部落,知此八木火之忌,用鑌鐵擊䃈石得火出,以艾引之,遂乃著灸。

候天色法

凡點灸時,若值陰霧大起,風雪忽降,猛雨炎暑,雷電虹霓,暫時且停,候待晴明,即再下火灸。灸時不得傷飽大飢,飲酒大醉,食生硬物。兼忌思慮愁憂,恚怒呼罵,吁嗟嘆息,一切不祥,忌之大吉。

定灸多少法

凡灸頭與四肢,皆不令多灸。緣人身有三百六十五絡,皆歸於頭,頭者,諸陰之會也。若灸多,令人頭旋目眩,遠視不明。緣頭與四肢肌肉薄,若並灸,則氣血滯絕於炷下,宜歇火氣少時,令氣血遂通,再使火氣流行,候炷數足,自然除病,宜詳察之。

定髮際法

凡灸髮際,如是患人有髮際整齊,依明堂所說,易取其穴;如是患人,有因疾患後脫落盡髮際,或性本額項無發,難憑取穴,今定患人兩眉中心,直上三寸為髮際,後取大椎直上三寸為髮際,以此為準。

發灸瘡法

凡著火療病,歷春夏秋冬不較者,灸炷雖然數足,得瘡發膿壞,所患即瘥;如不得瘡發膿壞,其疾不愈。《甲乙經》云:灸瘡不發者,用故履底灸令熱熨之,三日即發,膿出自然愈疾。今用赤皮蔥三、五莖,去其蔥青,於煻灰火中煨熱,拍破熱慰灸瘡十餘遍,其瘡三日自發立壞,膿出疾愈。

淋洗灸瘡法

凡著灸治病,才住火,便用赤皮蔥、薄荷二味煎湯,溫溫淋洗灸瘡周迴約一、二尺以來,驅令逐風氣於瘡口內出,兼令經脈往來不滯於瘡下,自然瘡壞疾愈。若灸瘡退火痂後,用桃樹東南枝梢,青嫩柳皮二味,等分煎湯,溫溫淋洗灸瘡,此二味,偏能護灸瘡中諸風。若瘡內黑爛潰者,加胡荽三味,等分煎湯,溫溫淋洗,灸瘡自然生好肉也。若灸瘡疼痛不可忍,多時不較者,加黃連四味,等分煎湯淋洗,立有神效。

貼灸瘡法

春取柳飛花如鵝毛者,夏用竹膜,秋用新棉,冬用兔毛,取腹上白細膩者,貓兒腹上者更佳。

人神所在不宜針灸

一日在大趾,二日在外踝,三日在股內,四日在腰間,五日在口舌,六日在兩手,七日在內踝,八日在足腕,九日在尻,十日在腰背,十一日在鼻柱,十二時在髮際,十三日在牙齒,十四日在胃管,十五日在遍身,十六日在胃,十七日在氣衝,十八日在股內,十九日在足,二十日在內踝,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在外踝,二十三日肝及足,二十四日手陽明,二十五日足陽明,二十六日在胸,二十七日在膝,二十八日在陰,二十九日膝脛,三十日在足趺。

每月忌日不宜針灸出血

正月丑日,二月未日,三月寅日,四月申日,五月卯日,六月酉日,七月辰日,八月戌日,九月巳日,十月亥日,十一月午日,十二月子日。

十二部人神不宜灸

建日在足,禁晡時;除日在眼,禁日入;滿日在腹,禁黃昏;平日在背,禁人定,定日在心,禁夜半;執日在手,禁雞鳴;破日在口,禁平旦;危日在鼻,禁日出;成日在唇,禁食時;收日在頭,禁禺中;開日在耳,禁午時;閉日在目,禁日昳。

十二時忌不宜灸

子時在踝,丑時在頭,寅時在耳,卯時在面,辰時在項,巳時在乳,午時在胸,未時在腹,申時在心,酉時在背,戌時在腰,亥時在股。

十二部年人神不宜灸

一歲: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 人神在心。

二歲:十四、二十六、三十八、五十、六十二、七十四、八十六。 人神在喉。

三歲:十五、二十七、三十九、五十一、六十三、七十五、八十七。 人神在頭。

四歲:十六、二十八、四十、五十二、六十四、七十六、八十八。 人神在眉。

五歲:十七、二十九、四十一、五十三、六十五、七十七、八十九。 人神在背。

六歲:十八,三十、四十二、五十四、六十六、七十八、九十。 人神在腰。

七歲:十九、三十一、四十三、五十五、六十七、七十九、九十一。 人神在腹。

八歲:二十、三十二、四十四、五十六、六十八、八十、九十二。 人神在項。

九歲:二十一、三十三、四十五、五十七、六十九、八十一、九十三。 人神在足。

十歲:二十二、三十四、四十六、五十八、七十、八十二、九十四。 人神在膝。

十一歲:二十三、三十五、四十七、五十九、七十一、八十三、九十五。 人神在陰。

十二歲: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六十、七十二、八十四、九十六。 人神在股。

九部旁通人神不宜灸

<figure> <img alt="九部旁通人神不宜灸"> </figure>

雜忌旁通不宜灸

<figure> <img alt="雜忌旁通不宜灸"> </figure>

四季人神不宜灸

春在左脅,秋在右脅,夏在臍,冬在腰。男忌除日,女忌破日。

胡侍郎奏過尻神指訣

<figure> <img alt="胡侍郎奏過尻神指訣"> </figure>

一歲十歲起,二官順行,逐日人神,就甲子內檢尻神者,神農之所制也。凡人年命巡行九宮,值此尻神所在不可針灸。犯者必主喪命,或生癰疽,尚憂致命,宜急速醫治。《明堂》云:以八分為一寸;孫思邈云:人有長短肥瘦,宜取患人中指第二節兩橫紋相去為則。

天醫取師療病吉日

正月卯日 二月寅日 三月丑日

四月子日 五月亥日 六月戌日

七月酉日 八月申日 九月未日

十月午日 十一月巳 十二月辰

凡醫者,若不能知此諸般禁忌,趨吉避凶,妄亂針灸,非惟不能愈疾,甚至或致患人傷生喪命,為害非輕。若逢病人,年命厄會處,男女氣怯,下手至難,通人達士,豈能拘此哉!若遇卒急暴患,何暇選擇避忌,即不可拘此若是禁穴。諸般醫療不瘥,明堂許灸一壯至三壯,更宜以意詳之。

正人形第一

百會 一穴,在頭中心陷者中。灸七壯。主腦重鼻塞,頭疼目眩,少心力,忘前失後,心神恍惚,及大人小兒脫肛等疾。

神庭 一穴,在鼻柱上髮際中。灸三壯。主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角弓反張,羊癇吐舌。

水溝 一穴,在鼻柱下宛宛中。灸五壯。主消渴飲水無休,水氣遍身腫,笑無時節,顛癇病,語不識尊卑,及口噤牙關不開也。

天突 一穴,在項結喉下五分中央宛宛中。灸五壯。主咳逆氣喘,暴啞不能言,身寒熱頸腫,喉中鳴翕翕,胸中氣哽哽也。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一圖"> </figure>

支溝 二穴,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者中。灸五壯。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脅腋急痛,四肢不舉,口噤不開,暴啞不能言也。

至陰 二穴,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宛宛中。灸三壯。主瘧發寒熱,頭重心煩,目翳䀮䀮,鼻塞不通,小便淋瀝失精。

正人形第二

三里 二穴,一名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灸三壯。主肘臂痠痛,屈伸難。《秦承祖明堂》云:主五勞虛乏,四肢羸瘦。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二圖"> </figure>

天池 二穴,在乳後一寸著脅,直腋撅脅間。灸三壯。主寒熱㾬瘧,熱病汗不出,胸滿頭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鳴也。

章門 二穴,在大橫紋外,直臍季肋端,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灸七壯。主腸鳴盈盈然,食飲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不嗜食,胸脅支滿,腰背肋間痛,不可轉側,身黃羸瘦,四肢怠倦,腹中膨脹,兩脅積氣如卵石也。

中渚 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灸三壯。主目䀮䀮無所見,肘臂痠痛,手五指不握盡痛也。

正人形第三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三圖"> </figure>

輸府 二穴,在旋機傍各二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喘急,嘔吐,不下食飲,胸中痛也。

胸鄉 二穴,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卻引背痛,不得臥,轉側難也。

偏歷 二穴,在腕後三寸陷者中。灸五壯。主發寒熱,瘧久不愈,目視䀮䀮,手不及頭,臂膊肘腕痠痛難屈伸,及顛疾多言。

豐隆 二穴,在外踝上八寸陷者中。灸七壯。主厥逆胸痛,氣刺不可忍,腹中如刀㽲,大小便難,四肢不收,身體倦怠,膝腿痠痛,屈伸難也。

崑崙 二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者中。灸三壯。主寒熱癲疾,目䀮䀮,鼻衄多涕,腰尻重,不欲起,俯仰難,惡聞人者,女子絕產也。

厲兌 二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一韭葉。灸一壯,主屍厥如死,不知人,多睡善驚,面上浮腫也。

正人形第四

黃帝問岐伯曰:凡人中風,半身不遂,如何灸之?岐伯答曰:凡人未中風時,一兩月前,或三五個月前,非時,足脛上忽發酸重頑痹,良久方解,此乃將中風之候也。便須急灸三里穴與絕骨穴,四處各三壯。後用蔥、薄荷、桃、柳葉四味煎湯,淋洗灸瘡,令驅逐風氣於瘡口中出也。

灸瘡:若春較,秋更灸;秋較,春更灸。常令兩腳上有灸瘡為妙。凡人不信此法,或飲食不節,酒色過度,忽中此風,言語謇澀,半身不遂,宜於七處一齊下火,各灸三壯。如風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 百會穴 。二、 耳前髮際 。三、 肩井穴 。四、風市穴 。五、 三里穴 。六、 絕骨穴 。七、 曲池穴 。

上件七穴,神效極多,不能具錄,依法灸之,萬無一失也。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四圖"> </figure>

正人形第五

紫宮 一穴,在華蓋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七壯。主飲食不下,嘔逆煩心,上氣吐血,及唾如白膠。

乳根 二穴,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下滿悶,臂腫及乳痛也。《華佗明堂》云:主膈氣不下食噎病。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五圖"> </figure>

少衝 二穴,在手小指內廉之側,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煩心上氣,卒心痛,悲恐畏人,善驚,手拳不得伸,掌中熱痛也。《秦承祖明堂》云:兼主驚癇,吐舌沫出也。千金、楊玄操同。

湧泉 二穴,在腳心底宛宛中,白肉際,屈足卷趾得之。灸三壯。主心痛,不嗜食,婦人無子,咳嗽氣短,喉閉身熱,胸脅滿悶,頭痛目眩,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孕,足趾盡疼,不得踐地也。

正人形第六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六圖"> </figure>

石門 一穴,在臍下二寸陷者中。灸七壯。主腹大堅,氣淋,小便黃,身寒熱,咳逆上氣,嘔血,卒疝繞臍痛,賁豚氣上衝,甄權云:主婦人因產惡露不止也。

分水 一穴,在下管下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水病腹腫,繞臍痛沖胸中,不得息。甄權云:主水氣浮腫鼓脹腸鳴,狀如雷聲,時上衝心。日灸七壯,四日罷。

華蓋 一穴,在璇璣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喘不能言也。

正人形第七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七圖"> </figure>

上星 一穴,在直鼻上入髮際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頭風目眩,鼻塞不聞香臭。

聽會 二穴,在耳微前陷者中,張口有穴動脈應手。灸三壯。主耳淳淳渾渾,聾無所聞。

膻中 一穴,在兩乳間陷者中。灸五壯,主胸膈滿悶,咳嗽氣短,喉中鳴,婦人奶脈滯,無汗,下灸立愈。岐伯云:積氣干噎。

巨闕 一穴,在鳩尾穴下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心痛不可忍,嘔血煩心,膈中不利,胸脅支滿,霍亂吐痢不止,困頓不知人。

間使 二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灸七壯。主卒狂驚悸,臂中腫痛,屈伸難。岐伯云:主鬼神邪也。

太衝 二穴,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骨罅間陷者中。灸五壯。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狀,及月水不通。

正人形第八

青靈 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灸三壯。主肩不舉,不能帶衣。

不容 二穴,在上管兩旁各一寸。灸三壯。主腹內弦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兩脅積氣彭彭然。

五樞 二穴,在帶脈下二寸,水道傍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陰疝,小腹痛,及膀胱氣攻兩脅也。

復留 二穴,在足內踝上二寸,動脈中陷者是。灸七壯。主腰疼痛引脊內,痛不可俯仰。善怒多言,足痿不收履,脛寒不自溫,腹中雷鳴,兼治腹鼓脹,四肢腫,十水病,女子赤白漏下,五淋,小便如散灰也。

大都 二脈,在足大趾本節後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滿善嘔吐,目眩煩心,四肢腫病。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八圖"> </figure>

婦人懷孕,不論月數,及生產後未滿百日,不宜灸之。若絕子,灸臍下二寸三寸間動脈中三壯。

正人形第九

通里 二穴,在腕後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頭目眩痛,悲恐畏人,肘腕酸重,及暴啞不能言語。

陰都 二穴,在通谷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身寒熱,㾬瘧,病心恍惚也。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九圖"> </figure>

石關 二穴,在陰都下一寸宛宛中。灸三壯。主多唾嘔沫,大便難,婦人無子,臟有惡血,腹厥痛,絞刺不可忍者。

帶脈 二穴,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者宛宛中。灸七壯。主婦人腹堅痛,月水不通,帶下赤白,兩脅下氣,轉運背痛不可忍也。

正人形第十

彧中 二穴,在輸府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三壯。主咳嗽上喘,不能食也。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圖"> </figure>

氣衝 二穴,在歸來下一寸,鼠鼷上一寸動脈宛宛中。灸五壯。主腹有大氣,腹脹臍下堅,㿉疝陰腫,亦主婦人月水不通,無子。

三里 二穴,在膝下三寸,胻骨外,大筋內,筋骨之間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臟腹久積冷氣,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食臭,腸鳴腹痛,秦承祖云:諸病皆治,食氣暑氣,蠱毒癥癖,四肢腫滿,腿膝痠痛,目不明。華佗云:亦主五勞羸瘦,七傷虛乏,大小人熱,皆調三里。《外臺明堂》云: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

懸鐘 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灸三壯。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膝脛連腰痛,筋攣急,足不收履,坐不能起。

《張文仲灸經》:療病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綠水,及元臟氣。灸足大趾次趾內橫紋中,各灸一壯,炷如小麥大,下火立愈。

正人形第十一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一圖"> </figure>

禾聊 二穴,在鼻孔下俠水溝旁五分。灸三壯。主鼻窒口癖,清涕出不可止,鼻衄有瘡,口不可開,及屍厥也。

天井 二穴,在肘外大骨之後一寸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灸五壯。主肘痛引肩,不可屈伸,頸項及肩背痛,臂痿不仁,驚悸悲傷,癇病羊鳴吐舌也。

承滿 二穴,在不容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腸鳴腹脹,上喘氣逆,及膈氣唾血也。

商陽 二穴,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胸膈氣滿,喘急,耳鳴聾,瘧病口乾,熱病汗不出也。

孔最 二穴,在腕上七寸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肘臂厥痛,屈伸難,手不及頭,不握也。

《黃帝灸法》:療中風,眼戴上及不能語者,灸第二椎並第五椎上,各七壯,齊下火炷如半棗核大,立瘥。

正人形第十二

肩聊 二穴,在肩臑上,舉肩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肩重不舉,臂痛也。

食竇 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舉臂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膈間鳴滀,陸陸常有聲。

通谷 二穴,在幽門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失欠,口喎及嘔,暴啞不能言也。

俠谿 二穴,在足小趾歧骨間本節前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流也。灸三壯。主耳鳴聾也。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二圖"> </figure>

華佗療男子卒疝,陰卵偏大,取患人足大趾,去甲五分,內側白肉際,灸三壯,炷如半棗核大。患左取右,患右取左。

正人形第十三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三圖"> </figure>

三陽絡 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支溝上一寸,灸五壯。主嗜臥,身不欲動,卒聾暴啞,及齒痛。

脅堂 二穴,在腋下二骨間陷者中,舉腋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氣滿,噫噦喘逆,目黃,遠視䀮䀮。

天地 二穴,在腋下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上氣咳嗽,胸中氣滿,喉中鳴,四肢不舉,腋下腫也。

日月 二穴,在期門下五分陷者中,灸五壯。主善悲不樂,欲走多睡,言語不正,及四肢不收。

地機 二穴,在膝內側轉骨下陷者中,伸足取之,灸三壯。主腰痛不可俯仰,足痹痛,屈伸難也。

三陰交 二穴,在內踝上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膝內廉痛,小便不利,身重足痿,不能行也。

正人形第十四

臑會 二穴,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灸七壯。主癭及臂氣腫也。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四圖"> </figure>

外關 二穴,在腕後二寸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肘腕酸重,屈伸難,手十指盡痛不得握,兼主耳渟渟渾渾,聾無所聞也。

幽門 二穴,在巨闕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泄有膿血也。

二間 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陷者中,灸三壯。主喉痹咽腫,多臥喜睡,鼻鼽,及口眼斜。

中衝 二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灸一壯。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煩滿,舌本痛。秦承祖云:兼主神氣不足,失志也。

正人形第十五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五圖"> </figure>

上管 一穴,在巨闕下一寸,灸三壯。主嘔吐,食飲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吐嘔血,腸㽲刺痛,痰多吐涎也。

中極 一穴,在臍下四寸陷者中,灸五壯。主屍厥不知人,冷氣積聚,時上衝心,飢不能食,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䵟也。

陰包 二穴,在膝上四寸陷者中,灸七壯。主腰痛連小腹腫,小便不利,及月水不調也。

正人形第十六

攢竹 二穴,在眉頭陷者中,灸一壯。主頭目風眩,眉頭痛,鼻鼽衄,目䀮䀮無遠見,但是屍厥,癲狂病,神邪鬼魅,皆主之。

中庭 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宛宛中。灸三壯。主食飲不下,嘔逆,食下還出也。

關元 一穴,在臍下三寸陷者中。灸五壯。主賁豚,寒氣入小腹,時欲嘔,溺血,小便黃,腹泄不止,卒疝,小腹痛,轉胞,不得小便。岐伯云:但是積冷虛乏病皆宜灸之。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六圖"> </figure>

太泉 二穴,在手中掌後橫紋頭陷者中。灸五壯。主胸中氣滿,不得臥,肺脹滿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唾血及狂言,肘中痛。

交信 二穴,在內踝上二寸後廉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氣淋,卒疝,大小便難,及膝脛內廉痛也。

太谿 二穴,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中。灸三壯。主痎瘧咳逆,煩心不得臥,小便黃,足脛寒,唾血及鼻衄不止也。

正人形第十七

囟會 一穴,在上星後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頭目眩,頭皮腫生白屑,兼主面赤暴腫也。

璇璣 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仰頭取之。灸三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喘,喉中鳴也。

鳩尾 一穴,在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灸三壯。主心驚悸,神氣耗散,癲癇病狂,歌不擇言也。

氣海 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宛宛中。灸七壯。主冷病,面黑,肌體羸瘦,四肢力弱,小腹氣積聚,賁豚腹堅,脫陽欲死,不知人,五臟氣逆上攻也。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七圖"> </figure>

張文仲救婦人橫產,先手出,諸般符藥不捷,灸右腳小趾尖頭三壯,炷如小麥大,下火立產。

正人形第十八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八圖"> </figure>

前頂 一穴,在囟會後一寸,直鼻中央陷者中。灸三壯。主頭風目眩,頭皮腫,小兒驚癇病也。

耳門 二穴,在耳前起肉當缺陷者中。主耳有膿,及底耳聤耳,耳痛鳴聾,並齒齲禁,不宜灸,有病不過三壯也。

少商 二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寒熱,煩心善噦,唾沫唇乾,嘔吐不下食,腸脹腹滿,微喘,心下膨膨然。

少海 二穴,在肘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灸五壯。主四肢不舉,癲癇吐舌,沫出羊鳴也。

交儀 二穴,在內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五壯。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及婦人漏下赤白,月水不調。

解谿 二穴,在系鞋處陷者中。灸三壯。主上氣喘息,咳嗽急,腹中積氣上下行,及目生白翳也。

正人形第十九

尺澤 二穴,在肘中約上兩筋動脈中。甄權云:在臂屈伸橫紋中,筋骨罅陷者中,不宜灸。主癲病不可向,手臂不得上頭。

天樞 二穴,夾臍兩傍各二寸陷者中。灸五壯。主久積冷氣,繞臍切痛,時上衝心,女子漏下赤白,及肚大堅,食不化,面色蒼蒼也。

曲骨 一穴,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其毛際陷者中。灸七壯。主五淋,小便黃,水病脹滿,婦人帶下赤白,惡合陰陽,小便閉澀不通,但是虛乏冷極者,皆宜灸之。

陽陵泉 二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灸一壯。主膝股內外廉痛不仁,屈伸難,及喉中鳴,驚恐如人將捕之。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十九圖"> </figure>

丘墟 二穴,在外踝如前,去臨泣三寸。灸三壯。主胸脅痛,善太息,胸滿膨膨然,足腕不收,足脛偏細。

正人形第二十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二十圖"> </figure>

率谷 二穴,在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陷者宛宛中,嚼而取之。灸三壯。主醉後酒風發,頭重,皮膚腫,兩角眩痛也。

中府 二穴,在雲門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灸五壯。主肺急,胸中滿,喘逆,唾濁,善噎,皮膚痛也。

養老 二穴,在手太陽踝骨上一穴,後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自上下也。

張文仲傳《神仙灸法》: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難,及冷痹,腳筋攣急不可屈伸。灸曲踿兩文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炷才燒到肉,初覺痛,便用兩人兩邊齊吹至火滅。午時著灸,至人定已來,自行動臟腑一兩回,或臟腑轉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卷中

揹人形第一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一圖"> </figure>

風府 一穴,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禁不可灸。主頭痛,項急不得顧,暴喑不得言,多悲恐驚悸,狂走欲自殺,目反視。

大杼 二穴,在項第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頸項痛,不可俯仰,左右不顧,癲病瘛瘲,身熱目眩,項強急,臥不安席。

心俞 二穴,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寒熱心痛,背相引痛,胸中滿悶,咳嗽不得息,煩心,多涎,胃中弱,食飲不可,目䀮䀮淚出,悲傷也。

膈俞 二穴,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咳逆,嘔吐,膈上寒,食飲不下,脅腹滿,胃弱食少,嗜臥怠惰,不欲動身。

肝俞 二穴,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七壯。主咳逆,兩脅滿悶,肋中痛,目生白翳,氣短,唾血,目上視,多怒,狂衄,目䀮䀮無遠視也。

腎俞 二穴,在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疼不可俯仰,轉側難,身寒熱,飲食倍多,身羸瘦,面黃黑,目䀮䀮,兼主丈夫婦人久積冷氣變成勞疾也。

揹人形第二

風門 二穴,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頭疼風眩,鼻衄不止,鼻流清涕也。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二圖"> </figure>

魂戶 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背田滿悶,項急強不得顧,勞損虛乏,屍厥走疰,胸背連痛也。

至陽 一穴,在第七椎節下間,微俯而取之宛宛中,灸七壯。主四肢重,少氣難言,脊急強也。

胃俞 二穴,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七壯。主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支滿,身羸瘦,背中氣上下行,腰脊痛,腹中鳴也。

膀胱俞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七壯。主腰脊急強,腰以下酸重,勞損不仁,腹中痛,大便難也。

僕參 二穴,在跟骨下陷者中,拱足得之,灸三壯。主腰痛不可舉足,承山下重,腳痿癲疾,屍厥,霍亂,馬癇也。

揹人形第三

大椎 一穴,在項第一椎下陷者中,灸七壯。主五勞虛損,七傷乏力,疰氣背膊間悶,項強不得顧,及㾬瘧久不愈也。

身柱 一穴,在第三椎下間宛宛中,灸三壯。主癲狂瘛瘲,怒欲殺人,狂走見鬼。秦承祖明堂云:主小兒驚癇也。《千金》楊玄操同。

筋縮 一穴,在第九椎節下間,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驚癇狂走,癲病多言,脊急強,兩目轉上,及目瞪也。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三圖"> </figure>

膽俞 二穴,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嘔無所出,舌乾飲食不下。

脾俞 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腹中脹滿,引背間痛,食飲多,身羸瘦,四肢煩熱,嗜臥怠惰,四肢不欲動搖。

志室 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三寸半陷者中,正坐微俯而取之,灸七壯。主腰痛脊急,兩脅脹滿,大便難,食飲不下,背氣俯仰不得也。

揹人形第四

岐伯灸法:療頭旋,目眩,及偏頭痛不可忍,牽眼䀮䀮不遠視,灸兩眼小眥上髮際,各一壯,立瘥。

長強 一穴,在腰俞下脊骸端陷者中,灸五壯。主腰脊急強不可俯仰,癲狂病,大小便難,洞泄不禁,五淋,久痔,小兒驚癇病。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四圖"> </figure>

委中 二穴,在曲踿內兩筋兩骨中,宛宛是也,令病人合面臥,舒挺兩腳取之,灸三壯。主腳弱無力,腰尻重,曲踿中筋急,半身不遂。

揹人形第五

陶道 一穴,在項大椎節下間,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頭目眩重,痎瘧寒熱灑淅矣。

肺俞 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壯。主肺寒熱,肺痿,上喘咳嗽,唾血,胸脅氣滿不得臥,不嗜食,汗不出,及背強弦急也。

神道 一穴,在五椎下間陷者中,灸五壯。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㾬瘧,恍惚悲愁。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五圖"> </figure>

噫嘻 二穴,在第六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五壯。主瘧久不愈者,背氣滿悶,胸中氣噎,勞損虛乏不得睡也。

陽剛 二穴,在十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微俯而取之,灸七壯。主飲食不下,腹中雷鳴,腹滿臚脹,大便泄,消渴,身熱,面目黃,不嗜食,怠惰也。

三焦俞 二穴,在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背痛,身熱,腹脹腸鳴,腰脊急強也。

揹人形第六

玉枕 二穴,在絡卻後七分半俠腦盧旁一寸三分,入髮際三寸,灸三壯。主頭重如石,目痛如脫,不能遠視。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六圖"> </figure>

天牖 二穴,在白骨穴下發際宛宛中,灸三壯。主瘰癧寒熱,頸有積氣,暴聾,肩中痛,頭風目眩,鼻塞不聞香臭。

神堂 二穴,在五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肩背連胸痛不可俯仰,腰脊急強,逆氣上攻,時復噎也。

命門 一穴,在十四椎節下間,微俯而取之,灸三壯。主身熱如火,頭痛如破,寒熱痎瘧,腰腹相引痛。

白環俞 二穴,在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腰脊急強不能俯仰,起坐難,手足不仁,小便黃,腰尻重不舉也。

承扶 二穴,在尻臀下衡文中,灸三壯。主腰脊尻臀股陰寒痛五腫,痔疾瀉鮮血,尻椎中腫。大便難,小便不利。

揹人形第七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七圖"> </figure>

天柱 二穴,在項後大筋外宛宛中。灸三壯。主頭暈腦重,目如脫,項如拔,項痛急強,左右不顧也。

魄戶 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宛宛中。灸五壯。主肩膊間急痛,背氣不能引顧,咳逆上喘也。

意舍 二穴,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闊肩取之。灸七壯。主胸脅脹滿,背痛,惡寒,飲食不下,嘔吐不留住也。

懸樞 一穴,在第十一椎節下陷者中。灸三壯。主腹中積氣上下行,腠中盡痛也。

胞肓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俯而取之。灸五壯。主腰痛不可忍,俯仰難,惡寒,小便澀也。

中膂俞 二穴,在第二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主腰痛不可俯仰,夾背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痛者灸之立愈也。

揹人形第八

強間 一穴,在後頂後一寸五分宛宛中。灸三壯。主頭痛如針刺,不可動,項如拔,左右不得顧。岐伯曰:兼治風癇病。

翳風 二穴,在耳後尖角陷者中,按之引耳是也。灸三壯。主耳鳴聾失欠,暴啞不能言,口噤不開,及口吻喎也。

列缺 二穴,在腕上一寸,筋骨罅間宛宛中。灸三壯。主偏風,半身不舉,口喎,腕勞肘臂痛,及㾬瘧,面色不定。

合谷 二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兩骨罅間宛宛中。灸三壯,主痎瘧寒熱,熱病汗不出,目不明,生白翳,皮膚痂疥,遍身風疹。

飛陽 二穴,在外踝上七寸陷者中。灸五壯。主體重,起坐不能步,失履不收,腳腨酸重,戰慄不能久立。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八圖"> </figure>

附陽 二穴,在外踝上二寸後筋骨間陷者中。灸五壯。主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脛酸重,筋急,屈伸難,坐不能起,四肢不舉也。

揹人形第九

後頂 一穴,在百會後一寸五分,玉枕骨上陷者中。灸三壯。主目不明,惡風寒,頭目眩重。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九圖"> </figure>

扁骨 二穴,在肩端上兩骨間陷者中。灸三壯。主肩中熱,指臂痛也。

腰俞 一穴,在二十一椎節下間陷者中。灸五壯。主腰疼不能久立,腰以下至足冷不仁,坐臥難,腰脊強急,不可俯仰,腰重如石,難舉動也。

陷谷 二穴,在足大趾次趾間,本節後陷者中。灸三壯。主卒疝,小腹痛,頭面虛腫,及痎瘧發寒熱也。

承山 二穴,在兌腨腸下分肉間陷者中。灸五壯。主寒熱癲疾,腳踹痠痛,不能久立,腰膝重,行坐難,筋攣急,不可屈伸。

側人形第一

<figure> <img alt="側人形第一圖"> </figure>

腦空 二穴,在承靈穴後一寸半,玉枕骨下陷者中。灸七壯。主頭暈目瞑,癲狂病,身寒熱引項強急,鼻衄不止,耳鳴耳聾。

頰車 二穴,在耳下二韭葉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牙關不開,口噤不能言,牙齒疼痛不得嚼,及頰腫也。

秦承祖灸狐魅神邪,及癲狂病,諸般醫治不瘥者,以並兩手大拇指,用軟絲繩子急縛之,灸三壯。艾炷著四處,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處盡燒,一處不燒其疾不愈,神效不可量也。小兒胎癇、奶癇、驚癇一依此,灸一壯,炷如小麥大。

懸鐘 二穴,在外踝上三寸宛宛中。灸五壯。主腹滿,中焦客熱,不嗜食,並腿胯連膝脛痹麻,屈伸難也。

蠡溝 二穴,在內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七壯。主卒疝,小腹腫,小便不利,臍下積氣如卵石,足寒脛酸,屈伸難也。

岐伯灸膀胱氣攻衝兩脅,臍下時鳴,陰卵入腹,灸臍下六寸,長過兩旁各一寸六分,各三七壯。

側人形第二

巨骨 二穴,在肩端上兩行骨陷者中。灸一壯。主肩中痛,不能動搖也。

周榮 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胸脅支滿,不得俯仰,咳唾膿也。

曲池 二穴,在肘外輔屈肘曲骨之中,紋頭陷者是穴也。灸七壯。主肘中痛,屈伸難,手不得舉,偏風,半身不遂,捉物不得,挽弓不開,肘臂偏細。《秦承祖明堂》云:主大人小兒遍身風疹,皮膚痂疥也。

<figure> <img alt="側人形第二圖"> </figure>

後谿 二穴,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灸三壯。主㾬瘧寒熱,目生白翳,肘臂腕重,難屈伸,五指盡痛不可掣。

岐伯灸法:療腳轉筋,時發不可忍者,灸腳踝上一壯。內筋急,灸內;外筋急,灸外也。

側人形第三

支正 二穴,在手太陽腕後五寸,去養老穴四寸陷者中。灸五壯。主驚恐悲愁,肘臂攣,難屈伸,手不握,十指盡痛也。秦承祖云:兼主五勞,四肢力弱,虛乏等病。

<figure> <img alt="側人形第三圖"> </figure>

巨虛 二穴,在三里穴下三寸,䯒骨外,大筋內;筋骨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腳脛痠痛,屈伸難,不能久立。甄權云:主六氣不足,偏風,腲腿腳不能相隨也。

黃帝問岐伯曰:凡人患噎疾,百味珍饌不能而食者,灸何穴而立得其愈?岐伯答曰:夫人噎病者五般:一曰氣噎;二曰憂噎;三曰食噎;四曰勞噎;五曰思噎。此皆由陰陽不和,三焦隔絕,津液不利,故令氣隔不調成噎疾。氣噎,灸膻中,在兩乳間;憂噎,灸心俞,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食噎,灸乳根,在兩乳下各一寸六分;勞噎,灸膈愈,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思噎,灸天府,在腋下三寸。

側人形第四

<figure> <img alt="側人形第四圖"> </figure>

上關 二穴,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有穴陷者宛宛中是也。灸一壯。主唇吻強上,口眼偏斜,牙齒齲痛,耳鳴聾。

天窗 二穴,在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有陷者中。灸三壯。主耳鳴聾無所聞,頰腫喉中痛,暴喑不能言,及肩痛引項不得顧。

液門 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肘痛不能上下,㾬瘧寒熱,目澀䀮䀮,頭痛泣出也。

束骨 二穴,在足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灸三壯。主驚癇狂癲,身寒熱,頭痛目眩。秦承祖云:主風赤,胎赤,兩目眥爛。

築賓 二穴,在足內踝上。灸三壯。主小兒胎疝,癲病,吐舌及嘔吐不止也。張文仲療風眼卒生翳膜,兩目疼痛不可忍,灸手中指本節間尖上,三壯。炷如小麥大。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側人形第五

曲發 二穴,在耳上髮際曲隅陷者中,鼓頷有穴。灸三壯。主頸項急強,不得顧引,牙齒痛,口噤不能言也。

兌端 一穴,在頤前下唇之下宛宛中,開口取之。灸三壯。主口噤,鼓頷,癲疾及吐沫,衄血不止。

天頂 二穴,在項缺盆直扶突氣舍後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暴喑,咽腫,飲食不下,及喉中鳴。

<figure> <img alt="側人形第五圖"> </figure>

環跳 二穴,在硯子骨下宛宛中。灸三壯。主冷痹,風濕,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疼痛。岐伯曰:主睡臥伸縮回轉不得也。

漏谷 二穴,在足內踝上六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足熱痛,腿冷痛,疼不能久立,麻痹不仁也。

京骨 二穴,在足外側大骨下,白肉際陷者中。灸五壯。主寒瘧寒熱,善驚悸,不欲食,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善自齧,及膝脛寒也。

側人形第六

<figure> <img alt="側人形第六圖"> </figure>

黃帝灸法:療神邪鬼魅及癲狂病,語不擇尊卑,灸上唇裡面中央肉弦上一壯,炷如小麥大。又用鋼刀決斷更佳。

承漿 一穴,在下唇稜下宛宛中,灸三壯。主偏風口眼喎斜,消渴飲水不休,口禁不開,及暴啞不能言也。

肩外俞 二穴,在肩甲上廉去脊骨三寸,灸三壯,主肩痛發寒熱,引項急強,左右不顧。

溫留 二穴,在腕後五寸六寸間動脈中是穴,灸三壯。主寒熱頭痛,善噦衄,肩不舉,癲癇病,吐舌鼓頷,狂言,喉痹不能言。

少府 二穴,在手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宮,灸三壯。主㾬瘧久不愈者,煩滿少氣,悲恐畏人,臂酸掌中熱,手握不伸。

陰市 二穴,在膝上三寸,伏兔穴下宛宛陷者中,灸五壯。主卒疝,小腹痛,力痿氣少,伏兔中寒,腰如冷水。

臨泣 二穴,在足小趾次趾本節後,去俠谿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胸膈滿悶,腋下腫,善自齧頰,兼主瘧病,日西發者。

側人形第七

<figure> <img alt="側人形第七圖"> </figure>

庫房 二穴,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呼吸不至息,及肺寒咳嗽,唾膿也。《千金》楊玄操同。

肘聊 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灸五壯。主肘臂酸重,不可屈伸,麻痹不仁也。

風市 二穴,在膝外兩筋間,乎立舒下兩手著腿當中,指頭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冷痹腳脛麻,腿膝痠痛,腰尻重,起坐難也。

光明 二穴,在外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七壯。主膝脛酸痹不仁,手足偏小,坐不能也。

陰蹺 二穴,在足內踝下陷者中,灸三壯。主卒疝,小腹痛,左取右,右取左立已,及女子月水不調,嗜臥怠惰,喜悲不樂,手足偏枯不能行,及小便難也。

卷下

夫治小兒之患,診察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或即胎中受病,或是生後傷風,動發無時,寒溫各異。且據諸家方論,醫藥多門,藥既無痊,全憑灸法。況小兒灸法散在諸經,文繁至甚,互說不同,既穴默以差訛,則治病全然紕繆。按諸家明堂之內,精選到小兒應驗七十餘穴,並是曾經使用,累驗神功,今具編錄於後。(按:此序已見載《太平聖惠方》)

正人形第一

小兒驚癇者,先驚悸啼叫,後乃發也。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及耳後青絡脈,炷如小麥大。

小兒風癇者,先屈手指如數物及發也。灸鼻柱上髮際宛宛中,三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緩驚風,灸尺澤各一壯,在肘中橫紋約上動脈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二三歲,忽發兩眼大小眥俱赤,灸手大指次指間後一寸五分口陷者中,各三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囟開不合,灸臍上、臍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壯。灸瘡未發,囟開先合。炷如小麥大。

小兒夜啼者,上燈啼,雞鳴止者,灸中指甲後一分中衝穴一壯。炷如小麥大。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一圖"> </figure>

正人形第二

小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璇璣一穴,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癇病者,小兒惡疾也。呼吸之間,不及求師,致困者不少。諺云:國無良醫,枉死者半,小兒豬癇病,如屍厥吐沫,灸巨闕穴,三壯。在鳩尾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睡中驚,目不合,灸屈肘橫紋中上三分,各一壯。炷如小麥大。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二圖"> </figure>

小兒口有瘡蝕,齦爛臭,穢氣衝人,灸勞宮 二穴,各一狀。在手中心,以無名指屈指頭著處是也。炷如小麥大。

小兒雞癇,善驚反折,手掣自搖,灸手少陰三壯。在掌後去腕半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瘧久不愈者,灸足大趾次趾外間陷者中,各一壯。炷如小麥大。內庭穴也。

正人形第三

小兒身強,角弓反張,灸鼻上入髮際三分,三壯。次灸大椎下節間,三壯。如小麥大。

小兒龜胸,緣肺熱脹滿,攻胸膈所生。又緣乳母食熱面五辛,轉更胸起高也。灸兩乳前各一寸半,上兩行三骨罅間穴處各三壯。炷如小麥大。春夏從下灸上,秋冬從上灸下,若不依此法,十灸不愈一二也。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三圖"> </figure>

小兒疳眼,灸合谷 二穴,各一壯。炷如小麥大。在手大指次指兩骨間陷者中。

小兒秋深冷痢不止者,灸臍下二寸三寸間動脈中。炷如小麥大。

正人形第四

小兒驚癇,灸鬼祿穴一壯。在上唇內中央弦上。炷如小麥大。用鋼刀決斷更佳。

小兒水氣,四肢盡腫及腹大,灸臍上一寸,三壯。炷如小麥大。分水穴也。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四圖"> </figure>

小兒熱毒風盛,眼睛疼痛,灸手中指本節頭,三壯,名拳尖也。炷如小麥大。

小兒龜背,生時被客風拍著脊骨,風達於髓所致也。如是灸肺俞、心俞、膈俞,各三壯。炷如小麥大。肺俞:在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心俞:在五椎下兩傍各一寸半;膈俞:在七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小兒臍腫,灸腰後對臍骨節間,三壯。炷如小麥大。

正人形第五

小兒急驚風,灸前頂一穴,三壯。在百會前一寸。若不愈,須灸兩眉頭及鼻下人中一穴,炷如小麥大。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五圖"> </figure>

小兒但是風癇,諸般醫治不瘥,灸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嚼而取之,率谷穴也。

小兒嘔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目澀怕明,狀如青盲,灸中渚 二穴,各一壯。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雀目夜不見物,灸手大指甲後一寸,內廉橫紋頭白肉際,各一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睡中驚掣,灸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各一壯。炷如小麥大。

正人形第六

<figure> <img alt="正人形第六圖"> </figure>

小兒多涕者,是腦門被風拍著及肺寒也。灸囟會一穴三壯。炷如小麥大。在上星上一寸,直鼻。

小兒急喉痹,灸天突穴一壯,在項結喉下三寸兩骨間。炷如小麥大。

小兒食癇者,先寒熱灑淅乃發也。灸鳩尾上五分,三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牛癇,目直視腹脹乃發也。灸鳩尾一穴,三壯。在胸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馬癇,張口搖頭,身反折馬鳴也。灸僕參 二穴,各三壯。在足跟骨下白肉際陷者中,拱足取之。炷如小麥大。

小兒陰腫,灸內崑崙 二穴,各三壯。在內踝後五分,筋骨間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揹人形第一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一圖"> </figure>

小兒脫肛瀉血,每廁臟腑撮痛不可忍者,灸百會一穴三壯,在頭中心陷者是也。炷如小麥大。

小兒新生二七日內,著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風中於臍,循流至心脾二經,遂使舌強唇痙,嗍奶不得,斯病所施方藥,不有十全爾,大抵以去客風無過。灸承漿一穴,七壯。在下唇稜下宛宛中是也。次灸頰車二穴,各七壯,在耳下曲頰骨後。炷如雀屎大。

小兒食時頭痛,及五心熱者,灸噫嘻 二穴,各一壯,在第六椎下兩旁各三寸宛宛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三五歲,兩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者,灸九椎節上一壯。炷如小麥大。

揹人形第二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二圖"> </figure>

小兒五六歲不語者,心氣不足,舌本無力,發轉難,灸心俞穴三壯。炷如小麥大。在五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者中。

小兒痢下赤白,秋末脫肛,每廁肚疼不可忍者,灸十二椎下節間,名接脊穴,灸一壯。如小麥大。黃帝療小兒疳痢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悴,諸般醫治不瘥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間三壯。炷如小麥大。岐伯云:兼三伏內,用桃柳水浴孩子,午正時當日灸之,後用清帛子試,兼有似見疳蟲子隨汁出也。此法神效不可量也。《岐伯灸法》:療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較,灸龜尾一壯。炷如小麥大。脊端窮骨也。

揹人形第三

<figure> <img alt="揹人形第三圖"> </figure>

小兒班瘡入眼,灸大杼 二穴,各一壯。在項後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奶癖目不明者,灸肩中俞 二穴,各一壯。在肩甲內廉,去脊二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羊癇,目瞪吐舌羊鳴也。灸第九椎下節間三壯。炷如小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