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虱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鵠虱(《新修本草》),鬼虱(《本草崇原》),北鶴虱(《中藥志》)。

釋名

本品為天名精之果實,細小色黑如虱,花黃白如鶴羽,故名鶴虱。

基原

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成熟果實。

植物

天名精 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見“天名精”條。

採集

9~10月果實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打下果實,揚淨。

化學成分

果實含鶴虱內酯(carpesialactone),天名精內酯酮(carabrone),三十烷(triacontane),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正己酸(n-capro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等。種子含二十六烷醇(cerylalcohol)。

藥理

1.殺蟲、抗菌作用 1%天名精子酊劑5滴加入生理鹽水25ml中,在37℃下將犬絛蟲置於其中,可於1~2分鐘內死亡。鶴虱的水提幹浸膏在體外對豬蛔蟲有殺滅作用。鶴虱的脫水和未脫水提取物對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其他作用 鶴虱內酯對兔有降壓、降溫作用,給兔、貓、犬靜脈注射可引起血壓下降。鶴虱內酯對動物延髓等腦幹部位有抑制作用,對士的寧引起的驚厥有拮抗作用。

3.毒性 鶴虱水浸膏給小鼠灌胃的LD50為13.7g(生藥)/kg。鶴虱內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00mg/kg。少數病人服用鶴虱後有輕微頭暈、噁心、耳鳴、腹痛等反應,可自行消退。

炮製

1.鶴虱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存果柄,篩去泥屑。《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揀淨。”

2.炒鶴虱 取淨鶴虱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顯黃色、有香氣時,取出,放涼。《證治準繩》:“炒黃。”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藥性

味苦、辛,性平。有小毒。歸肝、胃、大腸經。

1.《新修本草》:“味苦,平,有小毒。”

2.《品匯精要》:“味厚於氣,陰中之陽。”

3.《綱目》:“苦、辛。”

4.《本經逢原》:“入厥陰肝經。”

功效主治

殺蟲消積。主治蛔蟲、絛蟲、蟯蟲、鉤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惡瘡,蛇咬。

1.《新修本草》:“主蛔、蟯蟲。”

2.《日華子》:“殺五臟蟲,止瘧及敷惡瘡上。”

3.《開寶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

4.《本經逢原》:“善調逆氣,治一身痰凝氣滯。”

5.《嶺南采藥錄》:“療惡瘡,解蛇毒,均搗敷。”

6.《現代實用中藥》:“治腹痛,為絛蟲、蟯蟲、蛔蟲之驅除劑。”

7.《藥材資料彙編》:“治久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多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應用配伍

殺蟲消積 本品辛苦性平,有小毒,為殺蟲消積之專藥,故最常用於腸道多種寄生蟲病及蟲積腹痛。凡蛔蟲、絛蟲、蟯蟲、鉤蟲等病,均可單用研末或製成蜜丸服,如《古今錄驗方》鶴虱丸;若與檳榔、蕪荑、使君子、苦楝皮等同用,其殺蟲效果更為顯著,如《局方》化蟲丸、《小兒藥證直訣》安蟲散。凡蟲積腹痛拒按,便秘脈實者,可加大黃、黑醜等以攻下蟲積;若蟲積腹痛時作,上下往來不定,四肢厥冷者,宜配附子、幹薑、檳榔、大黃等以溫下蟲積,如《三因方》集效丸。凡小兒疳積,面黃食少,肚大青筋者,可配蘆薈、胡黃連、仙鶴草等,如《聖濟總錄》鶴虱丸;若牙疳齒痛,可配豬牙皂角、川椒等,如《仁齋直指方》鶴虱丸。此外,與花椒、白礬、白鮮皮等煎湯熏洗、坐浴,可治蟯蟲肛癢、陰道滴蟲。

附方

1.治小兒疾病多有諸蟲,腹中疼痛,發作腫聚,往來上下,痛無休止,亦攻心痛,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膚,或寒或熱,沉沉嘿嘿 胡粉(炒)、鶴虱、檳榔、苦楝根各五十兩,白礬(枯)十二兩半。上為末,以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服五丸,溫漿水入生麻油一兩點,調勻下之,溫米飲下亦得,不拘時候。(《局方》化蟲丸)

2.治因臟腑虛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蟲動作,心腹絞痛,發則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煩熱,口吐涎沫;又治下部有蟲生痔,痔癢痛 木香、鶴虱(炒)、訶子(煨)、蕪荑(炒)、附子(炮)、幹薑(炒)各七錢半,大黃(炒)一兩半。上為細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橘皮湯下,婦人醋湯下。(《三因方》集效丸)

3.治小兒蟲痛 ①胡粉(炒黃)、檳榔、川楝子(去皮、核)、鶴虱(炒)各二兩,白礬(鐵器熬)一分,幹漆(炒煙盡)二分,雄黃一分,巴豆霜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一字,大者半錢,溫米飲調下,痛時服。(《小兒藥證直訣》安蟲散) ②小兒疳蟲,㽲刺腹痛:蕪荑一分,檳榔二錢,鶴虱(炒)半兩。上為末,豮豬膽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量兒大小加減。(《聖濟總錄》化蟲丸)

4.治蛔蟲、蟯蟲、鉤蟲、絛蟲 ①鶴虱、使君子肉、雷丸、檳榔、苦楝皮各9g。水煎服。(《實用中藥手冊》化蟲湯) ②蛔蟲、蟯蟲:鶴虱研末,以肥肉汁服。(《新修本草》)

5.治蟲蛀齒疼 ①鶴虱一枚,塞齒中,又以鶴虱煎醋漱口,其痛可定。(《百一選方》)②豬牙皂角三錢,川椒一錢半,生明礬,鶴虱各一錢。上為末,飯為丸,如麻子大。納於蟲牙孔中,有痰吐之。(《仁齋直指方》鶴虱丸)

臨床報導

治療鉤蟲病 鶴虱洗淨,水煎2次,藥液混合濃縮至每1ml含生藥1.5g,過濾,加適量白糖調味。成人每晚睡前服30ml,連服兩晚,小兒及老年體弱者酌減。觀察57例,治療後15日復查大便,鉤蟲卵陰性者45例,陽性者12例,陰轉率79%。治療前合併蛔蟲感染31例,治療後復查大便,結果有19例蛔蟲卵陰轉。說明鶴虱亦有驅蛔作用。少數病例服藥後數小時或第2日有輕微頭暈、噁心、耳鳴、腹痛等反應,可自行消失[1]。

參考文獻

[1]廣東省花縣花山公社衛生院.新醫藥通訊,197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