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之醫案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10日 (六) 15:27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h1>馬培之醫案</h1> <dl class="元資料"> <div><dt>作者</dt><dd>馬培之</dd></div> <div><dt>朝代</dt><dd>清</dd></div> <div><dt>年份</dt><dd><data va…”)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馬培之醫案

作者
馬培之
朝代
年份
公元1893年

疔毒

黃鼓疔,走黃疔毒,散溫腫及胸頸內熱,便閉,防其內陷,擬化疔解毒。

地丁草 銀花 赤芍 大貝 連翹 黃芩 花粉 人中白 元參 薄荷 桔梗 淡竹葉 野菊花頭

疔紅腫便閉,脈實者,必須用鮮生地、黃連、木通、生軍之類。

蛇頭疔,破潰,指節須脫,急宜清解火毒。

連翹 銀花 甘草 黃芩 丹皮 花粉 赤芍 地丁 大貝 菊花

鎖口疔,瘡頭不硬,致毒氣走散,急為清散。

牛蒡子 甘菊 銀花 赤芍 連翹 地丁草 大貝 草河車 淡竹葉 野菊花頭

血痣

額顱血痣翻花,上及腮門,下至眼胞,肉翻崢崚,振動出血,脈數細,左弦,陰傷,心肝火旺,宜犀角地黃湯治之。

犀角 鮮生地 連翹 赤芍 元參 粉甘草 象貝母 粉丹皮 知母 側柏葉 藕節

骨槽風

腮頰為手陽明所過之地,骨槽風症緣陽明濕熱與外風迫結而成。其來必驟,蓋火性急故也。今外潰已久,牙關不開,緣頰車中堅硬未消,開合不利。古之用中和湯者,因從病久脈虛,故用黃耆之補托,四物之養血,桂心、白芷以散結邪,銀花、花粉、元參、貝母之清化蘊毒。前言所議極是。但陽明多氣多血之經,溫補過施恐有偏弊之患,擬照古之中和湯不增不減可也。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肉桂 黃耆 花粉 粉甘草 桔梗 大貝 銀花 紅棗

骨槽風,頰車內外俱腫,內潰流膿宜清胃解毒自主外潰為要。

川連 石膏 元參 花粉 羚羊角 丹皮 赤芍 銀花 甘草 黃芩 淡竹葉 蘆根

骨槽風,潰後筋脈急縮,以致牙關緊強,兼之餘蘊未清,腠理結核,兩耳作鳴而音不聰,厥少不和,陽浮於上。擬養陰清肝,兼和脈絡。

北沙參 菊花 當歸 白芍 廣皮 石決明 白蒺藜 夏枯草 澤瀉 丹皮 甘草 荷葉

丸方

川芎 當歸 半夏 殭蠶 大貝 陳皮 茯苓 白蒺藜 北沙參 夏枯草 元參 白芷 甘草 海螵蛸

蜜水法丸,早膳後服三錢。

骨槽風症,竇漢卿名穿珠穿腮,心法曰:牙上發、牙槽發,二者皆以手少陽三焦、足陽明胃二經風火是。夫手少陽之經系手走頭,足之陽明系頭走足。恙由手經而入,始則牙痛頤腫,面腫上過太陽,繼入陽明,則由項及胸。初時先下於前,嗣又慢補於後,以致毒火蘊遏,傷陰耗氣,不能去毒化膿,散漫無定,脈象左部散大,右部濡小,舌喎目定,陽縮,頭面無華,汗多,氣血兩敗,已成陷症。藥病不能醫,命由天定,非人力所能挽也。擬方盡人事而已。

西洋參 茯苓 甘草 銀花 花粉 川石斛 麥冬 大貝母 綠豆

昨晚進湯藥雖有轉機,脈仍未起,未可為恃。原方中加生地五錢。

骨風潰久,牙骨已損,完功不易,當以補托。

黃耆 當歸 黨參 甘草 白朮 白芍 川芎 肉桂 大生地 花粉 紅棗

舌菌

舌為心苗,腎陰不足,心火肝陽上升,發為舌菌。舌尖肉翻如豆,內熱嗆咳,頭眩,心神不安,肺腎亦虧。當滋水制陽,兼清肺腎。

鮮生地 川貝 桔梗 元參 蒲黃 連翹 沙參 麥冬 丹皮 茯神 川石斛 藕

牙菌

牙菌落而復生,肝陽火鬱不解,幸軟而不堅,可無足慮。惟營血素虧,肝陽化風,左半頭痛,脾土又弱,腹痛便溏,右脈較起,脾腎漸有充旺之機。肝氣雖強,水足而木自柔和,虛陽自不上潛。仍從脾腎進治。

潞黨參 白朮 歸身 白芍 枸杞子 杜仲 炙甘草 破故紙 黃耆 廣皮 煨姜 紅棗

牙岩

肝火上升致發牙岩,內外穿潰,肉翻崢崚,高年得此惡候,極難調治。姑擬養陰清肝胃積熱。

羚羊角 大貝 甘草 元參 連翹 細生地 丹皮 花粉 石斛 麥冬 蘆根

脈神較起,惟肉翻崢崚,左腮上齶出血數次,火鬱陰傷。當養陰清肝。

生地 西洋參 玉露霜 川石斛 白芍 南沙參 左牡蠣 黃柏 蒲黃 懷山藥 山萸肉 黑元參 坎板 人中黃

胃火上升,牙岩潰腐,肉翻且堅,難治之症。勉立一方。

羚羊角 花粉 連翹 大貝 鮮生地 麥冬 甘草 元參 桔梗 生石膏

此方服四劑後痛定肉平,頗效。復診,加黃柏、蘆梗。

舌岩

心脾之火夾痰上升,舌岩堅腫,破碎,飲咽不能,症非輕淺。擬清火化痰。

麥冬 粉蛤 海藻 大貝 元參 殭蠶 桔梗 橘紅 生甘草 連翹 蒲黃 地慄 竹茹

吹青陽柳華散,加琥珀、橄欖灰、蒲黃、冰片,已漸軟,然未可恃,原方加羚羊片、丹皮。

舌疳

腎陰不足,心火肝陽上亢,發為舌瘡。舌根破碎成窟,不時內熱,舌為心苗,腎脈貫肝膈,循喉嚨,挾舌本,腎陰不升,心火不降,未濟之象也。恐釀成舌疳大患,法當滋水制陽為治。

生地 石斛 元參 麥冬 女貞子 象貝母 甘草 桔梗 丹皮 玉露霜 甘蔗

心脾火鬱致發舌疳,舌根腫潰,連及咽喉,症非輕候。宜養陰清解。

細生地 丹皮 大貝 連翹 元參 生蒲黃 蛤粉 麥冬 甘草 桔梗 黃柏 竹茹

舌糜於左,心火上盛,腎水不足,謹防舌疳之患。

西洋參 麥冬 甘草 青果 六味丸

鎖喉毒

鎖喉毒外腫內閉,痰鳴氣促,險症也。

羚羊 蔞仁 牛蒡子 橘紅 元參 射干片 桑皮 殭蠶 連翹 竹油

鎖喉毒外腫已退,痰鳴亦減,仍從前方加減。

照前方去連翹,加桔梗、丹皮。

鎖喉毒漸能哺乳,哭聲不出,喉外尚腫。

牛蒡子 蔞仁 杏仁 桑皮 貝母 橘紅 蘇子 殭蠶 竹油

盤槽癰

盤槽癰月餘,自左及右間潰流膿,腮外堅腫,硬勢又將破潰,發熱便閉,食少噦惡,脈細神疲,陰傷胃熱不化,症屬不輕,擬以甘寒清解。

鮮石斛 貝母 銀花 桔梗 丹皮 使君子 元參 甘草 連翹 天花粉 橘紅 茯苓 枳殼 蘆根

盤槽癰腮外腫,勢難消,究須外潰,精神雖起,而熱渴噦惡未減,飲食未增,陰分大虧。症非輕候,姑擬養陰清胃。

鮮石斛 懷山藥 麥冬 茯苓 銀花 花粉 白萹豆 北沙參 毛燕 使君子 象貝母 穀芽 糯稻根

對口

對口由七情發者宜補,六淫發者宜散宜發。素有濕與熱相搏,致發偏腦疽,潰久膿多而硬不消,當以消化。

南沙參 丹皮 苡米 連翹 大貝 甘草 銀花 赤芍 藕 功勞葉

對口膿已漸清,腫亦漸消,似可收斂,仍以前法加減。

前方加當歸,去功勞葉。

風濕熱交熏於上,偏對鬢疽腫硬有頭,惟對口瘡根散漫,均非小恙,腑氣不爽。宜內疏黃連湯加減。

薄荷 黃連 赤芍 當歸 連翹 陳皮 銀花 生甘草 桔梗 大貝 黑梔 淡竹葉

瘰癧

肝氣夾痰凝滯,頸左右瘰癧叢生,中脘不暢。當養陰清肝化痰。

川芎 當歸 香附 夏枯草 陳皮 海藻 茯苓 廣鬱金 殭蠶 大貝 佩蘭 橘葉

肝火瘰癧頸項,自胛至胯發熱,脈數,遍體經絡擘痛,宜逍遙散加減主之。

當歸 薄荷 黃沙參 連翹 粉甘草 赤芍 殭蠶 丹皮 柴胡 大貝 夏枯草

失榮

肝鬱不舒,氣火夾痰,凝結頸左,失榮堅腫,筋脈攀痛,宜清肝解鬱。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夜交藤 殭蠶 蛤粉 大貝 鉤鉤 夏枯草 丹皮 金橘葉

失榮堅腫,痛攀肩背,原方加黑山梔三錢,去夜交藤、鉤鉤。

操勞思慮,郁損心脾,木失暢榮,氣化為火,陽明濁痰藉以上升,致頸左堅腫,成為失榮。焮熱刺痛,痰火交併絡中,投劑以來,腫熱略減,惟動則氣升,飲咽作阻。臥則漸平,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水不養肝,蟄藏失職,肝逆直奔,肺胃職是之故。宜滋水柔肝,納氣歸腎。但舌苔白滑而兩邊尖,漸縫陰分固傷,上焦痰氣痹郁,似宜先清其上,兼平肝木,俾郁解痰消,飲食暢進,嗣後再商補腎。

服清肺化痰之藥。

肝鬱夾痰,項右失榮,堅腫,經今五月,胸背頸項攀痛,肝脾兩傷,氣血並損。姑擬益氣養榮。

當歸身 黨參 冬朮 白芍 川芎 清半夏 陳皮 炙甘草 炒生地 佩蘭 紅棗 煨姜

乳岩

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胃與脾相連,乳岩一症,乃思慮挹郁,肝脾兩傷,積想在心,所願不得,志意不遂,經絡枯澀,痰氣鬱結而成。兩乳房結核有年則攀痛牽連筋,肝陰亦損,氣化為火,陽明郁痰不解,慮其長大成為岩症,速宜撇去塵情,開懷解鬱,以冀消化乃吉。擬方候裁。

西洋參 童便制香附 青皮(蜜炙) 川貝母 全栝蔞 赤白芍 毛菇 陳皮 夏枯草 清半夏 當歸 佩蘭葉 紅棗頭

乳岩破潰,乳房堅腫、掣痛,定有翻花出血之虞。難治之症。姑擬養陰清肝。

中生地 當歸 白芍 黑梔 生甘草 羚羊片 丹皮 栝蔞 大貝母 連翹 蒲公英

乳岩一年腫突,紅紫甫潰,兩目筋脈掣痛,難治之症。勉擬養陰清肝。

北沙參 麥冬 大貝 丹皮 當歸 羚羊片 黑梔 連翹 甘草 澤蘭 夏枯草 藕

肝鬱乳核氣化為火,抽引掣痛,恐釀成乳岩大症,宜清肝湯主之。

當歸 栝蔞 丹皮 夏枯草 連翹 大貝 黑山梔 澤蘭 北沙 白芍 金橘葉

血不養肝,肝氣鬱結,右乳脹硬,乳頭掣痛,勢成岩症。急為清肝解鬱,冀消化為要。

全栝蔞 青皮 甘草 白朮 薄荷 當歸 柴胡 白芍 黑梔 丹皮 蒲公英 橘葉

暴怒傷陰,厥氣火偏旺,與陽明之痰熱交併於絡,以致乳房堅腫,頸顏連結數核,或時掣痛,已成岩症,脈數右洪,氣火不降,謹防破潰。急為養陰清肝。

羚羊片 天門冬 全栝蔞 大貝 丹皮 黑梔 鮮石斛 連翹 澤蘭 赤芍 黑元參 蒲公英

氣虛生痰,陰虛生熱,氣火夾痰交併絡中,乳岩堅腫,痛如蟲咬。此陽化內風,動擾不寧,每遇陰晦之日,胸悶不暢,陰虧液燥。宜養陰清氣化痰,緩緩圖之。

天冬 羚羊 夜合花 橘葉 鬱金 海蟄 蔞仁 茯苓 川貝母 澤蘭 連翹 勃薺

乳核掣痛已減,肝火未清,脈尚弦數,仍以前法。

全栝蔞 白芍 當歸 丹皮 夏枯草 連翹 北沙參 大貝 黑梔 澤蘭 合歡花 橘葉

肝氣夾痰,左乳房結核三月,幸未作痛,可冀消散。宜清肝散結。

當歸 柴胡 連翹 赤芍 香附 殭蠶 青皮 大貝 夏枯草 栝蔞 蒲公英 橘葉

井疽

五臟之尊,心為之主,以腎過用,腎水下虧,水不火,心陽擾動,營不內守,則腰痛咯紅,繼患井疽。外潰已久,不時嘈雜,氣餒中虛,當營衛並倍,兼以養心。

當參 茯苓 參鬚 遠志 牡蠣 甜冬朮 懷藥 歸身 白芍 陳皮 柏子仁 生地 紅花

蔽骨疽

肝氣夾痰凝滯,蔽骨發為痰疽,已潰,一頭腫硬不消,又將破潰,脈來兩尺弦數,榮血已虧,陽明痰氣不清。宜養榮和衛,兼化痰軟堅之治。

當歸 清半夏 陳皮 茯苓 栝蔞仁 廣鬱金 大貝 左牡蠣 蘇根 佛手 敷海浮

蔽骨疽腫硬較鬆,膿亦較厚,仍和榮化堅。

前方去蘇根,加澤蘭、連翹、藕節。

蔽骨痰疽,膿成將潰,當以清托。

南沙參 大貝 陳皮 連翹 甘草 川石斛 當歸 茯苓 蔞仁 藕節

石疽

石疽乃氣血冰凝成此惡疾,起自左腋結硬,漸次硬及乳房、肩臂頸項,木腫,日夜掣痛,氣血俱虛,難治之症。姑念遠來,勉方冀幸。

黨參 大熟地 上肉桂 焦白朮 大白芍 全當歸 川芎 茯苓 香附 炙甘草 桑皮 紅棗頭

抑鬱傷肝,思慮傷脾,肝脾榮損,氣動於中,木火夾痰上升,少陽經氣鬱結頸左,發為石疽。硬堅如石,肩項酸脹,牙緊喉痹,脈細神羸,已入沉疴,勢難挽救。姑念遠來,擬方回府調理。

黨參 冬朮 當歸 川芎 白芍 香附 大貝 清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煨姜 紅棗

心肝抑鬱不遂,氣化為火,火與痰升,頸左發為石疽。堅腫色紅,勢將外潰,潰則難愈。姑擬養榮清肝化堅。

北沙參 川芎 白芍 元參 香附 清半夏 大貝 當歸 連翹 中生地 左牡蠣 橘葉

肝脾鬱結,氣與痰滯,石疽堅腫,咽腫喉痹,牙緊頸酸,項脹,厥少不和,經絡壅塞,七情至傷之病,治調非易。脾胃又薄,便溏,食入作嘔吐,慎防脾敗。姑擬扶土和中,冀其納穀為幸。

焦白冬朮(枳實二分同炒) 佩蘭 木香 枳殼 砂仁 陳皮 潞黨參(藿香炒) 半夏 鬱金 穀芽 炙甘草 茯苓 金橘葉

治虛勞嘔吐方。

嘔吐已止,飲食加增,石疽腫亦較退,似有轉機。但牙緊未鬆,喉痹未舒,脈沉弦澀,陰傷木鬱,痰氣凝痹。上尚在險途,恐未為可恃。姑從原法治之。

黨參 冬朮 川芎 當歸 半夏 砂仁 陳皮 枳殼 佩蘭 廣鬱金 白芍 橘葉

石疽腫硬稍鬆,七情至傷之病究難消散,因日來飲食加增,精神稍復。姑擬原方進治。

黨參 當歸 清半夏 佩蘭 冬朮 白芍 陳皮 炙草 川芎 茯苓 大貝 老薑 橘葉

日來精神飲食倍增,石疽堅腫亦見收束,是萬億之幸也。宜香貝養榮湯主之。

黨參 當歸 白芍 陳皮 白朮 川芎 茯苓 清半夏 大貝 香附 炙甘草 牡蠣 紅棗 橘葉

恙勢日見起色,宗前法治。

生地 蒲黃炒 當歸 陳皮 大貝 白芍 潞黨參 川芎 茯苓 香附 清半夏 牡蠣 遠志 金菊葉 紅棗 姜

石疽腫勢稍加,且作脹痛,肝火復升,宜和榮化堅,兼舒肝鬱。

前方去生地、遠志,加夏枯草。

石疽復腫,又復作吐,心胸懊憹,肝胃氣逆,極虛之體,攻補兩難。屬在險途。姑擬香砂六君湯加味主之。

當參 冬朮 當歸 佩蘭 廣皮 茯苓 穀芽 木香 砂仁 清半夏 炙草 鬱金 生薑 棗

痰氣血積於肝絡,少腹兩旁,石疽堅腫,木不知痛。姑擬溫消,冀其不潰乃吉。

當歸 赤芍 桃仁 茯苓 肉桂 清半夏 陳皮 甘草 延胡 楞子 生薑

濕瘀凝滯經絡,委陽穴石疽堅腫,色紫焮,及內側足肚木腫,夜分熱痛。將來難於收斂,急為利濕化凝,以冀收束為要。

生首烏 歸尾 甘草 沒藥 連翹 川萆薢 赤芍 桃仁 黃柏 澤蘭 淮牛膝 廣皮 桑枝

鬱怒傷肝,氣滯於絡,絡血因之留阻,胸脅作痛,繼之乳根堅腫,石疽大症,脈來弦強,動勞喘氣,自汗盜汗,肝陰傷,腎氣不攝,症勢極重。擬育陰柔肝,以化堅結。

北沙參 牡蠣 當歸 大貝 白芍 遠志肉 澤蘭 茯神 丹參 廣皮 橘葉 栝蔞子 藕節

疵疽

疵疽右膝漫腫而熱,瘍科重症。姑擬利濕化凝,保其不潰乃吉。

歸鬚 赤芍 川牛膝 沒藥 川黃柏 防己 桃仁 白芷 甘草 裝半夏 澤蘭 茯苓 桑枝 藕節

附骨疽

附骨疽破潰成漏。

大生地 山萸肉 當歸 遠志 澤瀉 甘草 鹿角膠 淮牛膝 白芍 茯苓 白朮 紅棗 桑枝

串臂漏

串臂漏久,肌肉僵硬,體質虧弱,不易速愈。煎劑培養氣血,兼清濕熱,晚進丸藥,退管化堅,緩緩調之。

生首烏 苡仁 當歸 槐角 丹皮 皂角刺 金銀花 大貝 生甘草 茯苓 紅棗

肛漏

肛漏一年,陰氣耗泄於下,陽傷於上,冬春咳嗽惡寒,肝氣拂鬱,肚腹作痛。入夏以來嗆咳益加,咽痛妨食,痰多作惡,腹痛頻頻,大便時溏,脈來尺寸弱而急,肺腎並虧,肝木侮土,勢入損門,殊屬重候。擬養榮柔肝,兼補肺滋腎。

東洋參 白芍 當歸 炙甘草 冬蟲草 淮山藥 蓮子 沙苑子 甜杏仁 大生地(蛤粉炒) 橘紅 大麥冬

肛有漏卮,陰氣先虧於下,子病及母,致生喘咳,宜金水並調。

北沙參 女貞子 全歸 馬料豆 沙苑子 淮山藥 淮牛膝 大麥冬 茯苓 杏仁 蓮子

肝癰

肝癰背肋腫痛,一月邇來咳嗽氣急,痰腥肢冷,汗多,或作蛻熱,脈虛細,症勢極重,礙方以望轉機。

首烏 半夏 茯苓 北沙參 杏仁 蔞仁 粉蛤 麥冬 川貝 橘紅 梨

肝氣夾痰,凝結於絡,左肋結硬漫腫,勢成肋癰,發熱,胸痞不舒,宜疏肝化痰解鬱。

生首烏 香附 赤芍 半夏 殭蠶 新絳 枳殼 澤蘭 茯苓 青皮 鬱金 蔥管

肋癰硬痛發熱,胸脘阻隔,半月未得更衣。宜疏肝和胃,兼以通幽。

廣鬱金 蔞仁 枳殼 赤芍 旋覆花 山梔 藕根 桃仁 通草 青皮 半夏曲 佛手 荸薺

肋癰即肝癰也,乃痰氣血滯於肝絡,肝脹成癰,外潰兩月,肉腐外紫,胸背骨脹,內熱咳嗽,短氣,脈數,肝肺兩傷,榮陰大損,勢入損門。姑擬清養。

北沙參 杏仁 丹皮 淮藥 大貝 川石斛 麥冬 蔞仁 茯苓 藕 枇杷葉

肋癰潰久,肋骨傷損,不易完功,宜內托。

生地 當歸 白芍 淮藥 粉甘草 茯苓 玉竹 料豆 陳皮 象牙屑 紅棗

附論

《素問》以肝癰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又曰:期門隱隱痛者,肝癰。其上肉微起者,肝癰。未能詳言。後陳遠公曰:人素多鬱怒,致兩胠脹滿,發寒發熱,繼而脅疼,手不可按,火盛爍乎肝血,此肝葉生瘡,在左不在右。左脅之皮必見紅紫五色,以化肝消毒湯。丹溪治以復元通氣散、柴胡清肝湯,潰後八珍、六味滋補脾腎法,致難稍備,究未詳明確當。肝之脈從股陰入毛中,環陰起器,抵少腹,上貫肝膈,布胠,至期門而終。肝氣壅滯,故脹滿不得小便。肝病發驚駭,魂不藏,故臥則多驚,故肝盛則兩胠痛,怒火動則爍肝血,血凝氣壅則肝脹生癰,手不可按,毒聚而未成。若皮現紅紫之色,內膿已成,發越於外之象也。嗜酒之人每多此患,酒入於胃則肝橫膽浮,肝即橫則氣血不能順行,胃中痰濁亦旁流於脅。痰氣血交混,結而為癰。又有閃氣之人,亦生此患。閃則氣滯,而血亦滯,久而不愈,亦發癰瘍。小兒亦見有之。小兒之生,乃因痰熱入於肝絡,先咳嗽而後脅助腫脹,但此症初生,病者因不生癰而醫者總云肝氣,十有八九一派辛香耗氣,迨至脅肋腫脹,姑知生癰。必呼吸不利,轉側不能,手不可按,症明且確,醫者豈可自恃萬能,按脈即曉,以肝氣治,貽誤匪淺。肝火甚者,脈必弦數,挾瘀者脈弦澀,挾痰者脈弦兼滑,治與肝氣迥殊。傷於此者,不知幾何,故諄諄辨論,臨症之時不可不審也。用特列方於後,並錄治驗數則,以便參觀。

一方化肝消毒湯

當歸 白芍 銀花 黑梔 甘草

此用歸芍入肝滋血,甘草緩肝,梔子清肝,銀花解毒火平肝,緣血生而痛自止。

二方柴胡清肝湯 治怒火上升,憎寒惡熱,肝膽風熱瘡瘍。

柴胡 黃芩 甘草 南沙參 川芎 黑梔

三方復元通氣散 治閃挫氣血凝滯,腰脅引痛。

小茴香 延胡 陳皮 甘草 炙甲片 白醜 木香

四方六味地黃湯 治肝癰潰後發熱,虛羸脈數,服此以滋肝腎。

大生地 山萸肉 澤瀉 丹皮 淮藥

五方八珍湯 治肝癰潰久,氣血俱虛,脈弱。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黨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六方清肝活瘀湯 治閃挫脅痛,瘀凝於絡,肋骨腫脹者。

當歸 赤芍 新絳 桃仁 青皮 廣鬱金 參山七 枳殼 蘇根 澤蘭 瓦楞子

七方疏肝流氣飲 治肝癰初起,左脅掣痛,呼吸不利。

蘇根 枳殼 通草 廣鬱金 延胡 青皮 佛手 當歸 烏藥 香附

八方舒郁滌痰湯 治肝癰六七日後,脅肋微腫,或兼咳嗽,大便不利

香附 當歸 佛手 橘紅 蔞仁 廣鬱金 茯苓 蘇根 枳殼 參三七 半夏 竹茹

加味金鈴子散

川楝子 延胡 青皮 赤芍 甘草 黑梔 枳殼 通草 橘紅

肺癰

肺癰一年,咳吐膿血,發熱脈數,勢入損門,當養陰清痰熱。

南洋參 杏仁 苡米 橘紅 象貝 鮮百部 蛤粉 麥冬 丹皮 花粉 蔞仁 梨片

肺癰咳吐膿血之後,而夜分嗆咳不止,入暮作寒,肢冷體痛,肺胃榮衛皆虛,肝陽不降。宜養肺胃,兼以柔肝。

當歸 炙甘草 首烏 淮牛膝 北沙參 杏仁 橘紅 蛤粉 茯苓 紫菀 淮山藥 榧子

風陽外受,肺胃之痰熱內蘊,咳嗽發熱,胸脅作痛,防成肺癰,急當清降。

薄荷 杏仁 桑皮 通草 茯苓 橘紅 枳殼 川貝 蘇根 蔞仁 枇杷葉 茅根

痰氣蘊結肝肺,咳嗽發熱,痰腥,脅痛,防成肺癰,當以清降。

南沙參 杏仁 百部 蛤粉 川貝 丹皮 橘紅 通草 蔞皮 枇杷葉 竹茹

漫心癰

悲哀傷中,氣凝血結,臍上脘下結硬作痛,已成漫心痰。寒熱瀉黃,脈弦,夾有暑邪,殊非小恙。姑擬宣暢氣血,散結化痰之治。

柴胡 葛根 薄荷 鬱金 赤芍 川貝 枳殼 赤芍 青皮 通草 製半夏 荷葉 佛手

馬刀癧

勞倦致傷,加復憂思,鬱結頸左右,發為馬刀。堅腫如石,痛掣頭腦,脈細軟,氣血兩虧,生氣日殘,極難調治。姑擬養榮扶土,以化堅結。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 白朮 黨參 炙甘草 茯苓 陳皮 大貝 香附 肉桂 煨姜 紅棗

復診,原方加牡蠣。

血虛肝火,夾痰凝結,頸右發為馬刀結核,堅腫,硬如石,發熱,脈細。症勢極重,宜和榮化痰,緩緩取效。

當歸 淮藥 黨參 香附 北沙參 大貝 石斛 茯苓 佩蘭 製半夏 廣皮 紅棗

脈弦右滑左關且勁,榮陰不足,厥陰氣火內動,夾痰上升,凝結少陽之分。頸右發為馬刀結核,堅腫,治調不易,擬養榮清肝化堅。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製半夏 殭蠶 廣皮 香附 大貝 北沙參 石牡蠣 橘葉

復診加山茨菇。

木鬱較舒,馬刀結硬稍鬆軟,宗前法治。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人參鬚 陳皮 香附 大貝 牡蠣 山茨菇 半夏 遠志 橘葉

鬱怒傷肝,思慮傷脾,痰氣鬱結,頸右馬刀癧,堅腫,頭半掣痛,症勢非輕。宜養榮清肝化痰,更宜屏去塵情,勿怒勿勞為要。

當歸 香附 茯苓 川芎 白蒺藜 白芍 半夏 大貝 牡蠣 杭菊 姜蠶 陳皮

馬刀癧為瘍科,要連投解鬱清肝,頭痛已平,目能啟視,似有轉機。但午後微惡寒熱,痰癧堅腫如故,木鬱不達,宜逍遙散合化堅湯主之。

當歸 白芍 半夏 香附 白蒺藜 柴胡 陳皮 大貝 牡蠣 橘葉

肝氣夾痰,凝結左腋,挾癭馬刀,脹及乳房,焮熱作痛,防其破潰,潰則難愈,宜清肝化痰。

栝蔞 大貝 清半夏 澤蘭 赤芍 殭蠶 夏枯草 當歸 香附 連翹

復診加海藻、青皮、橘葉。

少陽相火夾痰上升,頸右馬刀腫硬,誤施針砭,焮腫益甚,掣痛不休,血出頭暈。症屬不治,勉立一方。

鮮生地 元參 黑梔 大貝 赤芍 羚羊角 麥冬 丹皮 連翹 知母 側柏葉 黃芩

腎俞發

黃耆 當歸 首烏 苡仁 花粉 丹皮 綠豆

腎俞發,漫腫不能轉側,呼吸作痛,濕氣化痰。

烏藥 五靈脂 半夏 延胡 赤芍 當歸 桂枝 獨活 秦艽 桑枝 好黃酒

少腹癰

少腹癰症有氣血凝滯者,有濕熱流注小腸者,有寒濕鬱結而成者。恙起去夏,少腹梗硬,攻衝作痛。少腹乃廣腸部位,肝脈遊行之所,肝氣拂鬱,寒邪乘之,腸胃之氣火失利,血隨氣阻,日久正虛邪凝愈甚。自冬及春,愈形高腫,色紅而軟,內膿已成,定須外潰。然腸膜受傷,恐糞穢並出,且飲食少進,溲出便閉,內熱舌乾,脈數,陰傷熱鬱,倘大膿後胃氣不蘇,元氣不續,深為可慮。若論瘍科治法,當補托毒之劑,然虛不受補,清則礙脾,治當舍外而從內。議調胃育陰,陰充便自通,胃和而食自進矣!

生首烏 淮藥 柏子仁 茯苓 穀芽 北沙參 廣皮 當歸 玉竹 毛燕

腸癰外潰,已得微膿,且穢從孔出,濁氣外泄,大非所宜,脈象難和,食難漸進,惟慮正氣與濁氣並出,有上下交脫之慮。急當原方加白芍、參鬚、熟地。

腑氣已通,原方加黨參、石斛,去柏子仁、生首烏。

腸癰潰後,膿少氣多,腫平一半,脈靜身涼,一夜神安熟寐,是屬佳兆。黎明之際,外患復增,腫痛,卯時氣虛滯於大腸,邪正交攻腸膜,損傷恐難完固。當陰陽並補,兼以護膜,保無更變乃佳。

潞黨參 懷山藥 炙甘草 象牙屑 茯苓 廣皮 當歸 玉竹 大熟地 白芍 參鬚 黃絲絹

腸癰一月,少腹內硬,拘攣作痛,小溲渾濁如膿。宜化瘀利濕。

萆薢 茯苓 淮膝 赤芍 澤瀉 車前 黃柏 延胡 歸尾 杏仁 蔞仁 藕節

氣血凝滯,少腹硬痛,小溲不爽,寒熱,勢成腸癰,急為流氣化痰。

歸尾 桃仁 延胡索 青皮 山楂肉 枳殼 烏藥 五靈脂

腸癰一年,內膜已傷,形衰脈弱,難治之證。

十全大補丸,又服琥珀蠟礬丸。

腸癰外潰,穢從孔出,腸膜穿破,極難收口。宜十全大補加味主之。加木香、萸肉、黃絲絹。

腸癰內硬較鬆,膿亦較清,尚宜前法加減。

當歸 鹿角膠 淮牛膝 澤瀉 萆薢 甘草 蒲公英 肉桂 苡仁 赤苓

縮腳癰

縮腳癰兩旬,右胯掣痛,兼惡寒熱,急為疏解。

獨活 防風 桂枝 川牛膝 左秦艽 全蠍 五靈脂 赤芍 當歸 半夏 陳酒

縮腳癰三月,右胯掣痛,筋掣,大肉漸瘦,陰分已虧,絡中寒濕不解,勢成殘廢。當養榮溫經通絡。

生地 當歸 獨活 淮牛膝 炮姜 木瓜 天麻 附子 鹿角屑 桑枝 陳酒

濕瘀滯於腸胃,致成縮腳腸癰,右胯拘掣作痛,少腹腫硬,勢將成膿。宜利濕化瘀。

歸尾 赤芍 淮牛膝 茯苓 延胡 桃仁 青皮 生首烏 丹皮 半夏 金銀花 藕節

縮腳癰,腿痛筋吊,急為和榮通絡。

歸尾 川淮牛膝 桃仁 秦艽 威靈仙 桂枝 絲瓜絡 赤芍 紅花 獨活 桑枝 陳酒

流注

脈象兩關細弦而右兼澀,脾有濕痰,肝氣大旺,榮衛不利,以致胸腹不舒,腰髀作痛,不能轉側,左肋痰注成漏,間日必服通利之劑,而胸腹頓舒。然取快一時,恐傷胃氣,宜和榮衛化痰,兼平肝木。

當歸 茯苓 黑醜 川楝子 青皮 苡米 陳皮 丹參 淮牛膝 半夏 郁李仁 絲瓜絡

木旺水虧,脾多痰濕,肝風暈厥之疾數年,去冬漸至臥床不起,肝腎血液俱疲。春分後木挾相火用事,濕痰隨風火之氣充斥三焦,眩暈發熱,遍體作痛。疑以舊恙復萌,詎知模骨之旁結為癰毒,約半月有餘,是穴乃肝經部位火濕凝聚絡中所致,肝熱最易上升,濕火熏蒸胃腑,始則發熱譫語,後漸熱退神安。乃濕熱之邪歸併下焦,是外患之見,端非舊恙之復萌也。現已成膿半月,未得更衣,齒乾薹燥,陰傷而濕火不化。症雖屬外,而藥餌尤當治內。幸脈衝和而關微弦象,似可無虞。擬用甘寒育陰,兼和中潤下之治。

南沙參 麥冬 川石斛 大貝 柏子仁 栝蔞仁 苡米仁 茯苓 天花粉 藕 青皮 甘蔗

流注臂臑已成,右腎俞穴結腫,痛難轉側,為患最劇,急為和氣化痰。

蒼朮 烏藥 半夏 全蠍 當歸 川芎 桂枝 蘇葉 赤芍 陳皮 獨活 酒

背俞痰注痛,膿從肋縫而出,難以速愈,兼之發熱面浮,胸腹飽脹,泄瀉,脈滑數,痰濕滯脾症,非輕候,當先其內。

小川樸 茯苓 神麯 砂仁 雞內金 苡米仁 麥冬 枳殼 青皮 生首烏 鮮荷葉

腎岩

腎岩乃瘍科惡候,鮮有收功。經治以來,翻花腫硬雖見鬆輕,究未可恃也。仍宗前法進步。

紅棗 藕 懷山藥 當歸 黃柏 澤瀉 茯苓 知母 麥冬

堅岩腫勢較平,慎防出血,擬方多服保守而已。

懷山藥 當歸 川連 生地 黃柏 赤白芍 澤瀉 龜板 茯苓 知母 烏鯽骨 丹皮

玉莖者,即宗筋也,乃腎臟之主。又十二經絡之總會馬口,端屬手少陰心經。腎臟陰虛火鬱,心肝二臟之火復會於此。始時莖頭馬口癢碎,漸生堅肉,業已年餘。今夏破潰翻花,出數次,火鬱日久,必致外越,血得熱而妄行。經云:實火可瀉,虛火可補。且龍雷之火不宜直折,脈細數,陰分大傷,急當峻補真陰,兼介類潛陽之法。俾龍雷之火得以歸窟,而外患方保無虞。

西洋參 麥冬 丹皮 天冬 小生地 元武板 粉茸 澤瀉 白芍 藕

脫囊

脫囊黑腐,溫邪內逼,噦惡泄瀉,脈細,舌白,高年重症,慎防呃脫,先為和中止泄。

川樸 菖根 枳殼 車前子 左金丸 茯苓 藿梗 廣皮 半夏 大腹皮 炙甘草 荷葉 土灶心

伏兔癰

伏兔癰漫腫內硬,已延兩月,發熱口乾,脈虛數,宜養溫通經絡。

中生地 淮牛膝 肉桂 當歸 陳皮 炙甲片 黃柏 製半夏 赤芍 甘草 桑枝

伏兔癰潰久,濕熱上升,腮齦口舌糜腐,先為清解。

元參 川毛連 桔梗 連翹 花粉 粉丹皮 甘草 黃芩 靈根

眼胞痰瘤

眼胞屬脾,脾氣呆鈍,濕痰濁氣上升,滯於膜里,眼胞痰瘤數年,日漸腫大下垂,將來定須外潰,宜和榮化痰泄濁。

川芎 當歸 南星 桃仁 清半夏 殭蠶 茯苓 陳皮 海藻 大貝 元參 姜

痰瘤漸鬆,前方加白芥子、毛茨菇、荸薺。

脾肚發

脾肚發外,潰爛勢大,當以托裡。

當歸 甘草 連翹 銀花 大貝 花粉 黃耆 赤芍 陳皮 綠豆

腸覃

脈來左部細弦,右部沉澀,榮血不足,肝氣不強,脾氣不利,氣血與汁沫凝結腸外,結為腸覃,狀如懷子。幸月事仍以時來,法宜養榮,兼流氣化凝治之。

淮牛膝 丹參 川楝子 桃仁 青皮 上肉桂 當歸 烏藥 香附 延胡 瓦楞子 降香片

胃脘癰

胃脘癰硬於右,呼吸轉側不能已,半月餘,勢將外潰,宜理氣化痰。

炙甲片 製半夏 延胡 赤芍 生首烏 白茯苓 陳皮 青皮

舌根癰

舌根癰硬痛,大便閉,通降法。

生軍 牛蒡子 姜蠶 赤勺 連翹 橘紅 風化硝 元參 薄荷 竹葉

鶴膝風

鶴膝風腫痛稍減,宗原治法。

當歸 沒藥 川黃柏 桂枝 淮牛膝 苡米 五加皮 獨活 絲瓜絡 蒼朮 川萆薢 茄皮 桑枝

附論

鶴膝風症,前賢以足三陰虧損,風寒濕三氣襲於經隧,其治皆以辛溫開發,宣通經絡。予謂又有不然。若肝腎陰虧,夾濕熱者,豈可以辛溫例治,如的系三氣雜成,宗右法。又有濕痹一症,與鶴膝風相似,不可不明辨也。痹則兩膝腫痛,或足踝不腫,雖三月五月之久而腿肉不消,筋脈不拘,鶴膝則二月後大肉枯細,屈不能伸,以此為辨。而治法亦殊。痹症屬實,鶴膝夾虛,有單有雙,如肝腎陰虧,陽明濕熱下注,膝腫熱痛。若進辛溫,是助其熱,虧其陰,必致腫潰為敗症。始宜通絡利濕,繼以養陰清絡。若初起腫痛,按之不熱,雖寒熱者以萬靈丹汗之,用獨活滲濕湯、防己桂枝湯。日久腿足枯細者,古之大防風湯、勝駿丸、三痹湯等方選用。脈見細數,雖風寒濕之症,過餌溫熱,恐濕寒化熱,亦致釀膿。憑脈用藥,認症分濕與熱,最為的當。至外治者諸方,詳載於後。

一方通絡利濕湯 治鶴膝腫熱作痛。

大豆卷 防己 赤芍 秦艽 川牛膝 川萆薢 乾地龍 歸鬚 黃柏 白茄根 桑枝

二方養陰清絡飲 治鶴膝腫熱日久,夜分痛甚者。

炙鱉甲 秦艽 黃柏 炙龜板 地龍 川石斛 獨活 赤芍 川牛膝 當歸 川萆薢 苡米仁 桑枝

三方獨活湯 治鶴膝風因風寒濕。初起腫痛寒熱者。

獨活 防風 蒼朮 黃柏 當歸 秦艽 防己 萆薢 赤芍 川牛膝

四方防己桂枝湯 治寒濕鶴膝初起,腫痛無熱者。

桂枝 川萆薢 獨活 秦艽 川牛膝 白茄根 木防己 赤芍 蒼朮 炙沒藥 全當歸 炒桑枝

五方防風湯 治三陰不足,風邪乘之,兩膝作痛,膝腫而腿細。

潞黨參 黃耆 熟地 木防風 懷牛膝 熟附子 甘草 羌活 川芎 生白朮 全當歸 川杜仲 桑枝

六方獨活寄生湯 治肝腎虛,風濕入絡,足膝掣痛痹。

獨活 雲茯苓 防風 大生地 桑寄生 細辛 秦艽 川芎 大白芍 桂心 人參 杜仲 當歸 懷牛膝 生甘草

七方三因勝駿丸 治鶴膝風,膝腫腿細,手足寒攣,走注疼痛,三陰不足,寒濕氣侵者。

熟地 附片 當歸 蓯蓉 破故紙 蒼朮 全蠍 檳榔 懷牛膝 萆薢 乳香 木香 射干 炙沒藥 木瓜 防風 天麻 棗仁 川羌活 巴戟肉

上藥為末,爛蜜法丸。

八方三痹湯 治寒濕痛痹,膝踝腫脹,三陰不足。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防風 秦艽 黃耆 茯苓 炙甘草 牛膝 獨活 川杜仲 桂心 細辛 羌活 續斷 黨參

九方史國公藥酒 治手足拘掣,半身不遂,或腿膝痹痛,鶴膝等症。養血祛風,壯骨,健脾滲濕。

羌活(二兩) 防風(二兩) 白朮(二兩) 當歸(二兩) 川萆薢(二兩) 杜仲(二兩) 鬆節(二兩) 虎骨(二兩) 杞子(二兩) 蠶沙(二兩) 秦艽(四兩) 鱉甲(二兩) 茄根(八兩) 蒼耳(四兩) 川牛膝(二兩)

上藥用好陳酒三十斤煮服。

外治丹散

洪寶丹 治膝蓋腫痛而熱,皮色不變,用蔥湯調敷。

地骨皮散 治鶴膝腫熱痛甚者,用車前子草打汁調敷。

沖和膏 治膝腫而潮熱者,用醋調敷。

鶴膝散 治鶴膝因受風濕腫者。

白芷(四兩) 陳酒(二十兩)

煎稠去渣,以筆醮酒塗。

香桂散 此散治一切風寒濕氣,筋骨疼痛。溫經通絡,摻膏藥上貼之。

生附子(二錢) 麝香(二分) 川烏(二錢) 細辛(二錢) 木香(二錢) 炙沒藥(二錢) 肉桂(二錢) 草烏(二錢) 丁香(二錢) 樟冰(二錢) 

共為細末,隨症聽用。

麻風論

麻風古稱癘風。癘者,榮氣熱,臟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肌膚瘍腐,風寒客絡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方書俱以風藥混治,又無先後之分,並有蘄蛇、虎骨、山甲走竄,蜈蚣溫而有毒,服之未有不焮發者。予閱歷多多,是症風濕、濕毒、毒癘諸種,有肌表經絡之殊。肺司皮毛,胃主肌肉,肺虛則腠理不密,胃氣薄則肌肉疏豁,易於觸受,或暴露陰濕晦霧,或坐臥濕地,氣血滯而不行。初起一點麻木,不知痛癢,毛竅閉塞,汗孔不透,漸次延及遍身,斑如雲片,微微扛起,或白或紅。然在上者多風,風為陽邪,陽從上受,白而紅者風兼熱也。在下多濕,濕為陰邪,從下襲紅而扛者,濕兼熱也。毒癘則由口鼻吸入,陽明獨受其邪,血壅熱蒸,初起身麵疙瘩成塊,扛起日久,腳指常起疱,鼻柱壞,節脫氣移,肌膚瘍腐。始時均宜汗解,開通腠理,用萬靈丹汗之。風勝者消風散、蒺藜丸,濕勝者苦參丸、滲濕湯。毒甚者雙解散、通聖散、羚羊角散、解毒湯俱可選用。以上皆發於肌表。肺胃受病居多,若在經絡則四肢指節作麻,拘掣肉削,日久足破掌穿,上部面頰麻木,口喎,目淚眼翻,皆風濕入於經絡之見證。初起亦宜汗解,次以蒺藜丸、苦參丸、消風散、利濕湯、通經湯選用,忌辛辣炙煿酒醋等物,避風雨,戒房幃。十中猶可保全六七,病者勿以初起而忽諸。

萬靈丹 治癰疽諸發等瘡,初起憎寒壯熱,渾身拘急疼痛,並治癘風,麻木不仁。

茅朮(二兩) 何首烏(二兩) 羌活(二兩) 荊芥(二兩) 明雄黃(六錢) 甘草(一兩) 川石斛(一兩) 川烏(二兩,薑汁炒去皮尖) 全蠍(炙,一兩) 防風(一兩) 細辛(一兩) 全當歸(一兩) 硃砂(六錢) 麻黃(一兩) 明天麻(一兩)

上藥細末,煉蜜為丸,硃砂為衣,每服一錢。用蔥頭兩枚,豆豉三錢,煎湯下,服後進以稀粥,助令汗出。避風寒,忌生冷,戒房事,孕婦忌之。此方屢試屢驗,故有萬靈之名。

防風通聖散 此足太陽陽明藥也。外為六淫所傷,氣血怫鬱,表裡丹斑,癮疹癘風,腫塊紅熱服之。

防風(二兩) 荊芥(二兩) 連翹(二兩) 麻黃(二兩) 薄荷(二兩) 川芎(二兩) 歸鬚(二兩) 赤芍(二兩) 白朮(二兩) 山梔(二兩) 大黃(二兩) 芒硝(二兩) 黃芩(四兩) 石膏(四兩) 桔梗(四兩) 滑石(八兩)

上藥為末,蜜水泛丸,服三錢,開水下。

雙解散 治陽明吸受毒癘,觀面四肢腫起塊,唇翻目紅,多淚,用此發表攻里,大便實者宜之。

大黃(三錢) 金銀花(三錢) 元參(二錢) 防風(一錢) 荊芥(一錢) 甘草(一錢) 連翹(二錢) 熟石膏(四錢) 花粉(二錢) 甘菊花(三錢) 黃芩(錢半) 赤芍(錢半) 淡竹葉(三十片)

上藥水煎服。

羚羊角散 治肺胃吸受毒癘,斑紅作腫,目赤淚多,四肢筋脈作痛,體虛者宜之。

羚羊片(錢半) 元參(二錢) 知母(錢半) 川黃柏(一錢) 連翹(錢半) 馬齒莧(三錢) 赤芍(一錢) 甘草(五分) 杭菊(錢半) 蟬衣(八分) 白蒺藜(三錢) 荊芥(一錢) 浮萍(三錢)

上藥水煎服。

育陰化癘湯 治陰虛濕熱,毒癘蒸於陽明,斑紅腫,脈虛數,不勝攻表者。

南沙參(三錢) 當歸(錢半) 甘草(五分) 大胡麻(三錢) 赤芍(一錢) 甘菊(錢半) 白蒺藜(三錢) 米仁(四錢) 荊芥(一錢) 浮萍(錢半) 川石斛(三錢) 馬齒莧(三錢)

上藥水煎服。

苦參丸 治麻風發於腿足,云斑麻木,或紅或白。

苦參(二錢) 川牛膝(四兩) 蒼朮(四兩) 荊芥(六兩) 當歸(四兩) 甘草(二兩) 浮萍(四兩) 豨薟草 楓子肉(二兩)

炒黑漿丸。

滲濕湯 治麻風下部發斑,或踝跗腫脹,指掌起泡,漏蹄等症。

蒼朮(錢半) 當歸(二錢) 川牛膝(錢半) 苡仁(四錢) 萆薢(二錢) 甘草(八分) 黃柏(錢半) 澤瀉(錢半) 五加皮(錢半) 苦參(錢半) 大胡麻(三錢)

利濕通經湯 治四肢麻木,指節拘掣。

威靈仙(一錢) 桑枝(三錢) 當歸(二錢) 秦艽(五錢) 蠶沙(三錢) 豨薟草(錢半) 甘草節(八分) 苦參(一錢) 蒼朮(一錢) 苡仁(三錢) 大胡麻(一錢) 五加皮(錢半) 川牛膝(錢半) 川續斷(錢半)

養血祛風湯 治麻風塊斑退,汗孔未透,服之和榮順氣,以達肌表。

川芎(八分) 烏藥(八分) 秦艽(錢半) 甘草(八分) 大胡麻(三錢) 當歸(二錢) 丹參(錢半) 雲苓(二錢) 川斷(錢半) 萆薢草(錢半) 蒼耳子(錢半) 白蒺藜(三錢) 白朮(一錢) 桑枝(三錢)

解毒湯 治麻風面腫,腥而出水,掌穿臭穢,足腐腫脹者。

黃柏(一錢) 丹參(二錢) 雲茯苓(二錢) 川萆薢(二錢) 川牛膝(錢半) 澤瀉(錢半) 花粉(二錢) 赤芍(錢半) 小生地 粉甘草(一錢) 大木通(一錢) 馬齒莧(三錢) 桑枝(四錢)

消風散 治癧風身面白斑,麻木,汗孔不開,起於面者,乃肺經受毒。

荊芥(一錢) 當歸(五錢) 防風(一錢) 苦參(一錢) 白芷(八分) 川芎(五分) 甘菊(錢半) 蒺藜(三錢) 浮萍(一錢) 大胡麻(三錢) 蔓荊子(五錢)

蒺藜丸 治癧風身面白斑,或微紅扛起,肺胃受毒。

白蒺藜(一兩) 苡米(四兩) 防風(四兩) 干浮萍(四兩) 蒼朮(四兩) 川牛膝(四兩) 黃芩(四兩) 大胡麻(一兩) 荊芥(四兩) 當歸(四兩) 苦參(一兩) 赤芍(四兩) 甘菊(四兩) 楓子肉(二兩,炒黑)

上藥研末,水泛為丸,每服三錢,毛尖茶送下。

雞胸龜背

雞胸龜背,古方書列於一門,未能條分縷晰,治法甚略。予按:雞胸發於肺,龜背則肝脾腎肺皆有之。肺位最高,處於胸中,積而生熱,肺氣上浮,胸骨高起,是為雞胸。咳嗽或無,氣粗必見,日久羸瘦,發熱毛焦,唇紅面赤,即成氣疳之候。氣疳者,即肺疳也,宜清降肺氣,氣降痰消,胸骨自平。又有雞胸龜背併發者,肺有痰熱,客風從風門而入於肺,其背庀於脊之第三椎,乃肺氣壅遏,胸背之骨撐凸而起。有單脊凸而胸不高者,其候短氣頭低,兼咳嗽,腰背板強,久則兩足軟弱,甚至不能站立。肺為腎母,腎為肺子,清肅不降,腎水不生,肺虛不能榮運,臟腑灌溉經絡,上元竭而下源憊。經云:所謂肺熱葉焦,為痿躄是也。雖然下枯,還當治肺,肺氣清肅,金來生水,子受其蔭矣。古方之龜胸丸用硝黃,未免傷其正氣。龜背,之用六味鹿茸,奈地萸之滯膩,鹿茸之助陽,非不中病,必致增劇。且肺為清虛之臟,病在上者只可輕清。余經驗數方錄後,以為後學者參考,非可云法,聊補前人之未備耳。

枇杷葉膏(自制) 治雞胸及龜背,肺俞脊庀發熱,咳嗽,氣粗喘促,呼吸有痰音者,其葉氣味俱薄,肺胃二經之藥清肺降氣,開胃消痰。

鮮枇杷葉五斤,拭去毛,煎濃汁去渣濾清,熬至稠厚,加冰糖十兩,溶化收膏。

清肺飲(自制) 治雞胸內有痰熱,兼受外風者。

杏仁(二錢) 蘇梗(一錢) 栝蔞皮(三錢) 川貝母(一錢) 橘紅(一錢) 桑葉(一錢) 枳殼(八分) 枇杷葉(三錢,去毛) 牛蒡子 桔梗(一錢)

加味瀉白散(自制) 治雞胸氣粗身熱。

桑白皮(二錢) 蘇梗(一錢) 川貝母(一錢) 橘紅(一錢) 甘草(三分) 栝蔞皮(三錢) 杏仁(二錢) 地骨皮(錢半) 茯苓(二錢) 雪梨(三片)

加味白薇湯(自制) 治肺胃痰熱壅於膈上,身熱咳嗽,氣粗痰鳴,口乾作渴。

白薇(二錢) 蔞仁(三錢) 橘紅(一錢) 杏仁(二錢) 象貝(二錢) 丹皮(五錢) 桑白皮(二錢) 青蒿(一錢) 竹茹(一錢) 浮石(三錢) 雪梨(三片)

麥冬湯(自制) 治肺虛有熱,胃有濕痰。

南沙參(三錢) 麥冬(二錢) 橘紅(一錢) 栝蔞皮(三錢) 蛤粉(二錢) 清半夏(一錢) 川貝(一錢) 茯苓(二錢) 苡米(三錢) 竹茹(六分)

補肺清金飲(自制) 治雞胸龜背,脈虛數,身熱少食者。

淮山藥(三錢) 北沙參(三錢) 麥冬(二錢) 杏仁(二錢) 蔞皮(三錢) 茯苓(二錢) 橘紅(一錢) 川石斛(三錢) 毛燕(二錢) 蓮子(十粒,去心) 大貝(二錢)

金水平調散(自制) 治雞胸龜背,內無痰,腳弱不能站立。

麥冬(二錢) 茯苓(二錢) 女貞子(三錢) 料豆(三錢) 玉竹(三錢) 當歸(錢半) 毛燕(三錢) 懷牛膝(錢半) 旱蓮草(錢半) 北沙參(三錢) 淮山藥(二錢) 桑寄生(三錢) 紅棗(三個)

龜背庀

龜背乃先天腎虧,冷風入脊,或痰飲攻注,或閃挫折傷,或腎肝虛熱,嬰兒脊骨柔脆,強坐太早,皆能致之。背之中行屬於督脈,旁開則足太陽膀胱,與腎為表裡。腰為腎之外廓,腎臟虧虛,膀胱之府焉能自足。督脈為陽脈之海,其為病也,腰似折,髀不可以曲,督脈與膀胱之經皆取道於脊,一著風寒濕邪,則經氣不行,腰脊板強,漸至脊庀成為龜背庀。於脊之第三椎者,肺臟受病已評於前,庀於第五椎以下者,厥陰肝經受病,十椎十一椎者,屬太陰脾經,十二椎以下者,足少陰腎。其在肝者,脊背強痛,牽引脅肋,肝脈布於兩脅也。疏肝流氣飲。若兼咳嗽氣粗,必兼治肺,在脾經者始悠悠腹痛,始所不覺,三日五日一作,三五月後腰背漸強,脊漸凸,行則傴僂,溫脾飲主之。亦有腹不痛者,和脾通絡散。在腎者,腰脊強痛,痛引股腿,日久精血衰奪,筋骨不榮,兩足癱軟,獨活湯、安腎丸主之。若痰飲攻注,兼於經隧而脊凸者,久之必發陳痰,脊兩旁作腫,或串腰腿,漫腫不痛,脈象雙弦,或兼緩滑,二陳竹茹湯。虛羸食少發熱者,六君子湯合何首烏鱉甲煎。若肝腎虛熱,陰精被耗,骨枯髓減,宜以地黃湯合二至丸。閃挫折傷,必瘀血凝滯經絡,當活血通經絡。但此症治之貴早,用藥得宜,猶可保全,若成痰外潰,十無一愈。今之治者見脊庀腰背作強,總屬虛寒,不分何臟,不究所因,一概溫補。邪留不去,痰濕不行,變成殘廢,枉致夭亡者多多矣。有嗜欲傷腎之人,精衰血憊,腰痛脊庀者,非溫補三陰不可。然宜辨陰中水虧、火虧,蓋為水臟,在卦為坎,而真陽寓焉。水虧者,補元煎、左歸丸之類,火虧者,歸腎丸、贊化血餘丹之類。填精養血,俾精來生氣,氣來生陰,精血充旺,庶無痿廢之虞。

一方疏肝流氣飲 治風冷著於肝俞五六椎,兩旁作痛,牽引脅肋。

當歸(二錢) 丹參(二錢) 白蒺藜(三錢) 烏藥(八分) 茯苓(二錢) 秦艽(錢半) 川斷肉(五錢) 紅花(錢半) 橘絡(八分) 老薑(一片)

清肺和肝飲

杏仁(二錢) 橘絡(八分) 雲茯苓(二錢) 枳殼(八分) 佛手(錢半) 栝蔞皮(二錢) 丹參(錢半) 蒺藜(錢半) 當歸(錢半) 秦艽(錢半) 川楝子(切,錢半)

溫脾飲 治寒客太或痰滯於脾,肚腹悠悠作痛,腰瘀傴僂。

當歸(錢半) 焦白朮(一錢) 茯苓(二錢) 烏藥(八分) 小茴香(八分) 延胡(錢半) 姜半夏(一錢) 白芍(錢半) 炙草(四分) 川厚朴(一兩) 川續斷(錢半) 煨生薑(二片)

和脾通經湯 治脾俞脊庀,兩旁作痛,行則傴僂,腰脊板強。

當歸 木香 丹參 秦艽 焦白朮 獨活 川續斷 紅花 淮牛膝 桑枝 姜

獨活湯 治寒客腎與膀胱之經,腰脊痛引股腿。

獨活(一錢) 秦艽(五錢) 炙沒藥(八分) 懷牛膝(錢半) 五加皮(錢半) 當歸(錢半) 丹參(錢半) 巴戟肉(錢半) 川續斷(錢半) 狗脊(三錢) 廣木香(四分) 紅棗(三個) 桑枝(三錢)

安腎丸 治腎虛脊庀,足痿疼痛。

鹿角霜(三錢) 焦白朮(錢半) 肉桂(三分) 當歸(二錢) 川續斷(錢半) 獨活(八分) 懷牛膝(五錢) 大生地(三錢) 菟絲子(五錢) 巴戟肉(錢半) 紅棗(三個) 桑枝(三錢)

導痰湯 治濕痰攻注,背俞脊庀作痛,脈小滑者。

製半夏(錢半) 陳皮(一錢) 木香(四分) 當歸(二錢) 獨活(一錢) 五加皮(錢半) 生白朮(錢半) 淮牛膝(錢半) 川芎(八分) 竹茹(八分) 生薑(一片)

首烏鱉甲煎 治龜背虛羸,食少發熱者。

生首烏(三錢) 焦冬朮(錢半) 茯苓(二錢) 炙鱉甲(四分) 生薑(二片) 甘草(四分) 東洋參(錢半) 姜半夏(錢半) 陳皮(一錢) 紅棗(三枚)

活血通經湯 治閃挫折傷,腰痛脊庀者。

當歸(二錢) 延胡(錢半) 生地(二錢) 丹參(二錢) 木香(四分) 獨活(一錢) 桃仁(錢半) 炙沒藥(一錢) 紅花(五分) 淮牛膝(五錢) 桑枝(三錢)

地黃二至丸 治肝腎陰虛生熱,背庀足弱,小溲不利者。

大生地(二錢) 女貞子(三錢) 澤瀉(錢半) 懷山藥(二錢) 當歸(錢半) 懷牛膝(錢半) 旱蓮草(錢半) 丹皮(一錢) 川斷(錢半) 桑枝(三錢)

加減左歸飲 治真陰不足,不能滋養榮衛,腰痠痛。

大熟地(四錢) 龜板膠(錢半) 山萸肉(錢半) 雲茯苓(二錢) 菟絲子(三錢) 鹿角膠(錢半) 懷山藥(二錢)

加減右歸飲 治三陽不足,腰腿冷,足弱。

熟地黃(四錢) 杞子(二錢) 肉桂(三分) 杜仲(三錢) 當歸(二錢) 菟絲子(三錢) 萸肉(錢半) 懷牛膝(五錢)

贊化血餘丹 此丹大補氣血,壯筋養骨,有培元贊育之功。

血餘(三錢) 熟地黃(四錢) 鹿角膠(五錢) 桃肉(二枚) 小茴香(八分) 杜仲(三錢) 柑子(二錢) 老臺人參(三錢) 雲茯苓(二錢) 巴戟肉(二錢) 蓯蓉(三錢) 菟絲子(二錢) 生首烏(三錢) 當歸(二錢)

風注

風注一症,古書未載,頭額間忽然腫起,軟似綿,大如饅頭,木不知痛,按之似有癢狀,此風入腠理,衛氣滯而不行。有腫及頭半者,宜以萬靈丹汗之,內服疏風流氣飲,外以洪寶丹敷之,五七日即消散而愈。予見有腫而日久不消者,醫者疑其膿,遂用刀針竄空半頭,未能收功。凡遇此者,禁用刀針,極宜慎之。

疏肝流氣飲

青防風(一錢) 川撫芎(八分) 陳皮(一錢) 炒殭蠶(錢半) 甘草(五分) 赤芍(一錢) 荊芥穗(一錢) 全當歸(錢半) 白芷(八分) 菊花(錢半) 烏藥(八分) 蔥白頭(三個)

恙因折傷,起見瘀血凝滯,腳跟疽外潰兩月,腫脹不消,防成多骨,宜養血化毒。

當歸 赤芍 川萆薢 川貝母 苡米 陳皮 澤瀉 忍冬藤 生首烏 懷牛膝 甘草 桑枝 紅棗

復診

當歸 生首烏 牛膝 雲茯苓 苡米 川萆薢 大貝 忍冬藤 赤芍 粉甘草 廣皮 甜冬朮 桑枝 紅棗

足跟疽潰久,竄及內踝,又將破潰,夜分發熱,汗出即解,虛中夾邪,先為和解。

生首烏 炙鱉甲 當歸 川貝母 威靈仙 雲茯苓 製半夏 廣皮 青蒿 柴胡 炙甘草 生薑 棗

濕熱下注,小便後白濁點滴,法以分清。

川萆薢(三錢) 黃柏(淡水炒,八分) 炒知母(錢半) 赤苓(三錢) 遠志(八分) 澤瀉(鹽水炒,二錢) 茅朮(八分) 石菖蒲(五分)

別服威喜丸(白濁最妙,每服三錢)

久患小便淋滴近帶,白濁綿綿,氣化失職,濕熱下墜。擬開太陽法。

桂枝(三分) 白朮(八分) 豬苓(二錢) 赤苓(二錢) 澤瀉(二錢)

淋濁不止,陰頭碎癢不時,腎虛濕熱不化,滿身筋骨微痛。

大生地(四錢) 茯苓(三熱) 懷山藥(二錢) 澤瀉(錢半) 丹皮(錢半) 益智仁(八分) 五味子(炒,四分) 麥冬(五錢) 萸肉(錢半) 蓮子(五粒)

濕熱下注,小便渾濁如膏,遇勞即發,五淋中之勞淋是也。

黃柏(八分) 知母(錢半) 赤白苓(各二錢) 海金沙(三錢) 澤瀉(二錢) 石菖蒲(五分) 田字草(即河邊頭四瓣如田字,或彷彿如烏菱丘)

脊曳痠痛,時時遺泄,督脈交虧也。

沙苑子(二錢) 茯苓(三錢) 金櫻子(錢半) 遠志(八分) 黃柏(三錢) 歸身(二錢) 牡蠣(錢半) 山藥(三錢) 萸肉(錢半)

夢泄頻頻,心腎不交故也。宜清心寡慾為安。

製半夏(錢半) 米仁(三錢) 棗仁(二錢) 穭豆衣(三錢) 茯苓(三錢) 橘白(三錢) 金櫻子(三錢) 左牡蠣(四錢) 遠志(炒,一錢) 蓮子(七粒)

陽物作痛而脹,總是膀胱濕未清。

川萆薢(三錢) 黑梔(二錢) 甘草梢(四分) 瞿麥(錢半) 木通(八分) 澤瀉(錢半) 車前子(三錢) 牛膝梢(錢半) 赤白苓(各二錢) 淡竹葉(一錢)

小溲痛,或有瘀腐,漸化濕火。

冬葵子(二錢) 秋石(四分) 扁蓄(錢半) 甘草梢(四分) 牛膝梢(錢半) 川黃柏(一錢) 龍膽草(六分) 赤白苓(各二錢) 寒水石(錢半) 淡竹葉(一錢) 大淡菜(二隻)

火鬱於膀胱,下為癃閉。

細生地(四錢) 竹葉(一錢) 甘草梢(四分) 車前子(三錢) 牛膝梢(二錢) 赤芍(錢半) 麝香(沖,二釐)

濕熱溺血。

川萆薢(三錢) 車前子(三錢) 茯苓(二錢) 小薊炭(二錢) 麥冬(錢半) 蓮肉(七粒) 甘草梢(四分)

按:疏肝流氣飲以下各案,皆屬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