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黃蘿蔔(《本草求原》),胡蘆菔、紅蘆菔(《隨息居飲食譜》),丁香蘿蔔(《現代實用中藥》)。

釋名

本品形似蘿蔔,“自胡地引來”,故名胡蘿蔔。

基原

為傘形科植物胡蘿蔔的根。

植物

胡蘿蔔 Daucus carota L. var. sativa Hoffm.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採集

初冬采挖根部,除去莖葉、鬚根,洗淨。

化學成分

根含多種類胡蘿蔔素:α-、β-、γ-和δ-胡蘿蔔素(carotene),番茄烴(lycopene),六氫番茄烴(phytofluene)等;並含維生素B1、B2和花色素;還含糖,脂肪油,揮發油,傘形花內酯(umbellifoerone)等。根中揮發油的含量隨生長而減少,胡蘿蔔素含量則隨生長而增多。揮發油中含α-蒎烯(α-p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甜沒藥烯(bisabolene)等。

藥理

幹胡蘿蔔石油醚提取物對兔或犬均有明顯降血糖作用。

藥性

味甘、微辛,性平。歸肺、脾、胃、大腸經。質潤而降。

1.《紹興本草》:“味甘,平,無毒。”

2.《日用本草》:“味甘、辛。”

3.《本草求真》:“專入肺,兼入脾。”

4.《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經。”

功效主治

寬中利腸,滋陰明目。主治胃腸積滯,食欲不振,久痢,目昏夜盲。

1.《紹興本草》:“下氣,調利腸胃。”

2.《日用本草》:“寬中下氣,散胃中邪滯。”

3.《綱目》:“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有益無損。”

4.《醫林纂要·藥性》:“潤腎命,壯元陽,暖下部,除寒濕。”

5.《本草省常》:“黃者養氣,紅者養血,久食令人強健。”

6.《現代實用中藥》:“治久痢。”

7.《福建藥物志》:“滋肝明目,涼血潤腸。治高血壓,痢疾,毛囊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120g;或生食、煮食;或搗汁飲。外用:適量,煮熟搗敷。

使用注意

《本草省常》:“宜熟食,多食損肝難消,生食傷胃。”

附方

1.治小兒發熱 紅蘿蔔60g。水煎,連服數次。(《嶺南草藥志》)

2.治麻疹 紅蘿蔔120g,芫荽90g,荸薺60g。加多量水,久熬成2碗,1日內分服。(同上)

3.治水痘 紅蘿蔔125g,風栗90g,芫荽90g。水煎服。(同上)

4.治小兒百日咳 紅蘿蔔120g,紅棗12枚(連核)。以水3碗,煎成1碗,隨意分服。(同上)

5.治痢疾 胡蘿蔔30~60g,冬瓜糖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6.治夜盲症 羊肝500g,切片,入沸水煮2~3分鐘,撈出;胡蘿蔔1~2個,搗汁拌肝片,加調味品,隨意食用。(《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7.治臁瘡 胡蘿蔔適量,用水煮熟,趁熱搗爛,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文獻綜錄

1.《醫林纂要》:“胡蘿蔔,甘補辛潤,故壯陽暖下,功用似蛇床子。”

2.《本草求真》:“胡蘿蔔,因味辛則散,味甘則和,質重則降。故能寬中下氣,而使腸胃之邪與之俱去也。但書又言補中健食,非是中虛得此則補,中虛不食得此則健,實因邪去而中受其補益之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