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曲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赤曲(《摘玄方》),丹曲(《天工開物》)。

釋名

曲類甚多,本品表面紫紅或棕紅,故名紅曲。

基原

為麯黴科真菌紅麯黴的菌絲體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紅曲米。

植物

紅麯黴 Monascus purpureus Went. 又名紫色紅麯黴(《常見與常用真菌》)。分佈於河北、江西、浙江、臺灣、福建、廣東等地。

制法

取潔淨大米100g,加入沸水110ml中,裝入大三角瓶中或其他發酵器皿內,以718.2Pa(15磅)壓力經30分鐘高壓滅菌後,在無菌條件下接入紅曲菌種於固體培養基表面。在30℃恒溫條件下培養,約3天後全部米粒變為紫紅色時即可。

化學成分

含有氨基酸、蛋白質、酶、澱粉及輔酶Q10(癸烯醌)等。

藥理

紅曲發酵後分離的輔酶Q10,既能改善線粒體呼吸功能,促進氧化磷酸化反應,又能抑制線粒體的過氧化,保護生物膜結構完整性。輔酶Q10還對免疫有非特異的增強作用,能提高吞噬細胞的吞噬率,增加抗體的產生,改善T細胞功能。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或炒用。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外,防潮,防蛀。

藥性

味甘,性微溫。歸肝、脾、胃、大腸經。

1.《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2.《綱目》:“甘,溫。”

3.《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

4.《要藥分劑》:“入脾、胃、大腸三經。”

功效主治

健脾和胃消食,活血化瘀止痛。主治食積飽脹,赤白下痢,產後惡露不淨,瘀滯腹痛,跌打損傷。

1.《飲膳正要》:“健脾,益氣,溫中。”

2.《本草衍義補遺》:“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穀。”

3.吳瑞:“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撲傷損。”(引自《綱目》)

4.《綱目》:“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擂酒飲之良。”

5.《本草備要》:“入營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治赤白下痢,跌打損傷。”

6.《醫林纂要·藥性》:“解生冷物毒。”

7.《福建藥物志》:“治胸膈滿悶,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脾陰不足,內無食積瘀滯及孕婦慎服。

1.《本草經疏》:“無積滯者勿用,又善破血,無瘀血者禁使。”

2.《本草從新》:“忌同神曲,脾陰虛、胃火盛者勿用。能損胎。”

應用配伍

《本草經疏》:“得降香、通草、鯪鯉甲、沒藥,治上部內傷,胸膈作痛,或怒傷吐血,和童便服有效;同黃連、白扁豆、蓮肉、黃芩、白芍、升麻、幹葛、烏梅、甘草、滑石、橘紅治滯下;同續斷、番降香、延胡索、當歸、通草、紅花、牛膝、沒藥、乳香治內傷瘀血作痛;同澤蘭、牛膝、地黃、續斷、蒲黃、赤芍藥治產後惡露不盡腹中痛。”

附方

1.治心腹作痛 赤曲、香附、乳香等分。為末,酒服。(《摘玄方》)

2.治飲食停滯,胸膈滿悶,消化不良 紅曲9g,麥芽6g,山楂9g。水煎服。(《中國藥用真菌》)

3.去三焦濕熱,治泄瀉,兼治產後腹痛或自利者,亦治血痢 六一散一料,紅曲(炒)半兩(活血又雲二兩半)。上為末,飯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清六丸)

4.治痢疾 紅曲6g,蛇莓15g,地錦草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小兒吐逆頻頻,不進乳食,手足心熱 紅曲(年久者)三錢半,白朮(麩炒)一錢半,甘草(炙)一錢。為末。每服半錢,煎棗子米湯下。(《綱目》引《經驗方》)

6.治痰多,胃口不開 紅曲9g,水煎服。(《中國藥用真菌》)

7.治婦女血氣痛 紅曲6g。水煎,熱酒服,每日3次。(同上)

8.治跌打損傷 紅曲6g,鐵莧菜31g。水煎服,l次服完,每日3次。(同上)

9.治小兒頭瘡,因傷濕入水成毒,膿汁不止 紅曲搗罨之。(《百一選方》)

文獻綜錄

1.《本草經疏》:“紅曲,消食健脾胃與神曲相同,而活血和傷,惟紅曲為能,故治血痢尤為要藥。”

2.《本草求原》:“粳米飯加酒麴窨造,變為真紅,能走營氣以活血,燥胃消食。凡七情六欲之病於氣以致血澀者,皆宜佐之。故治冷滯赤白痢、跌打損傷、經閉、產後惡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