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藥性賦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8日 (四) 22:1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h1>珍珠囊藥性賦</h1> <dl class="元資料"> <div><dt>作者</dt><dd>張元素</dd></div> <div><dt>朝代</dt><dd>金</dd></div> <div><dt>底本</dt><dd>清…”)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珍珠囊藥性賦

作者
張元素
朝代
底本
清乾隆間(1736-1795)鈔本(國家圖書館掃描本

上卷

寒性

諸藥識性,此類最寒。犀角解乎心熱,羚羊清乎肺肝。澤瀉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海藻散癭破氣而治疝何難。聞知菊花能明目而清頭風,射干療咽閉而消癰毒。薏苡理腳氣而除風濕,藕節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蔞子下氣潤肺喘兮又且寬中,車前子止瀉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黃柏瘡用,兜鈴嗽醫。地骨皮有退熱除蒸之效,薄荷葉宜消風清腫之施。寬中下氣枳殼緩而枳實速也,療肌解表乾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熱咳嗽可止,梔子涼心腎鼻血最宜。玄參治結熱毒癰,清利咽膈;升麻消風熱腫毒,發散瘡痍。嘗聞膩粉抑肺而斂肛門,金箔鎮心而安魂魄。茵陳主黃疸而利水,瞿麥治熱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腸,破血而療痰癖;石膏墜頭疼,解肌而消煩渴。前胡除內外之痰實,滑石利六腑之滯結。天門冬止嗽,補血冷而潤肝心;麥門冬清心,解煩渴而除肺熱。又聞治虛煩除噦嘔,須用竹茹;通秘結導瘀血,必資大黃。宣黃連治冷熱之痢,又厚腸胃而止瀉;淫羊藿療風寒之痹,用補陰虛而助陽。茅根止血與吐衄,石葦通淋於小腸。熟地黃補虛而且療虛損,生地黃宣血更醫眼瘡。赤芍藥破血而療腹疼,煩熱亦解;白芍藥補虛而生新血,退熱尤良。若乃消腫滿逐水於牽牛,除毒熱殺蟲於貫眾。金鈴子治疝氣而補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腫。側柏葉治血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氣婦人之用。地膚子利膀胱,可洗皮膚之風;山豆根解熱毒,能止咽喉之痛。白鮮皮去風治筋弱而療足頑痹,旋覆花明目治頭痛而消痰嗽壅。又況荊芥穗清頭目便血,疏風散瘡之用;瓜蔞根療黃疸毒壅消渴,解痰之憂。地榆療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氣,散癭散瘤。療傷寒,解虛煩,淡竹葉之功倍;除結氣,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蠣澀精而虛汗收。貝母消痰止嗽咳而利心肺,桔梗下氣利胸膈而治咽喉。若夫黃芩治諸熱,兼主五淋;槐花治腸風,亦痊痔痢。常山理痰結而治溫瘧,葶藶瀉肺喘而通水氣。此六十六種,藥性之寒,又當考《圖經》以博其所治,觀夫方書以參其所用焉,其庶幾矣。

熱性

藥有溫熱,又當審詳。欲溫中以蓽撥,用發散以生薑。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腎水;膃肭臍療癆瘵,更壯元陽。原夫川芎祛風濕,補血清頭;續斷治崩漏,益筋強腳。麻黃表汗以療咳嗽,韭子助陽而醫白濁。川烏破積,有消痰治風痹之功;天雄散寒,為去濕助精陽之藥。觀夫川椒達下,乾薑暖中。葫蘆巴治膚冷之疝氣,生卷柏破癥瘕而血通。白朮消痰壅,溫胃,兼止吐瀉;菖蒲開心氣,散冷,更治耳聾。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薑止心氣痛之攻衝。肉蓯蓉填精益腎,石硫黃暖胃驅蟲。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治風。吳茱萸療心腹之冷氣,靈砂定心臟之怔忡。夫散腎冷,助脾胃,須蓽澄茄;療心疼,破積聚,用蓬莪朮。縮砂止吐瀉、安胎,化酒食之劑;附子療膚寒、翻胃,壯元陽之力。白豆蔻治冷瀉,療癰止痛於乳香;紅豆蔻止吐酸,消血殺蟲於乾漆。豈不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補:虎骨壯筋骨,寒濕毒風之並怯。檀香定霍亂,而心氣之疼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消腫益血於米醋,下氣散寒於紫蘇。扁豆助脾,則酒有行藥破血之用;麝香開竅,則蔥為通中發汗之需。嘗觀五靈脂治崩漏,理血氣之刺痛;麒麟竭止血出,療金瘡之折傷。鹿茸壯陽以助腎,當歸補虛而養血。烏賊止帶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膠住血崩,能補虛羸勞絕。白花蛇治癱瘓,除風癢之癩疹;烏稍蛇療不仁,去瘡瘍之風熱。《圖經》云烏藥有治冷氣之理,禹餘糧乃療崩漏之因。巴豆利痰水,能破積熱;獨活療諸風,不論久新。山茱萸治頭暈遺精之藥,白石英醫咳嗽吐膿之人。厚朴溫胃而去嘔脹,消痰亦驗;肉桂行血而療心痛,止汗如神。是則鯽魚有溫胃之功,代赭乃鎮肝之劑。沉香下氣補腎,定霍亂之心疼;橘皮開胃去痰,導壅滯之逆氣。此六十二種藥性之熱又當博本草而取治焉。

溫性

溫藥總括,醫家素諳。木香理乎氣滯,半夏主於風痰。蒼朮治目盲,燥脾治濕宜用;蘿蔔去膨脹,下氣制面尤堪。況夫鍾乳粉補肺氣,兼療腎虛;青鹽治腹疼,且滋腎水。山藥而腰濕能醫,阿膠而痢嗽皆止。赤石脂治精濁而止瀉,兼補崩中;陽起石暖子宮以壯陽,更療陰痿。誠以紫菀治嗽,防風祛風。蒼耳子透腦涕止;威靈仙宣風氣通。細辛去頭風,止嗽而療齒痛;艾葉治崩漏,安胎而醫痢紅。羌活明目驅風,除筋攣腫痛;白芷止崩治腫,療痔漏瘡癰。若乃紅藍花通經,治產後惡血之餘;劉寄奴散血,療湯火金瘡之苦。減風濕之痛則茵芋葉,療折傷之症則骨碎補。藿香葉辟惡氣而定霍亂,草果仁溫脾胃而止嘔吐。巴戟天治陰疝白濁,補腎尤滋;玄胡索理氣痛血凝,調經有助。嘗聞款冬花潤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溫中,止霍亂而助脾。撫芎定經絡之痛,何首烏治瘡疥之資。薑黃能下氣,破惡血之積;防己宜消腫,去風濕之施。藁本除風,主婦人陰痛之用;仙茅益腎,扶元氣虛弱之衰。乃曰破故紙溫腎,補精髓與勞傷;宣木瓜入肝,療腳氣並水腫。杏仁潤肺燥止嗽之劑,茴香治疝氣腎疼之用。訶子生津止渴,兼療滑泄之疴;秦艽攻風逐水,又除肢節之痛。檳榔豁痰而逐水,殺寸白蟲;杜仲益腎而添精,去腰膝重。當知紫石英療驚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氣之瘨。金櫻子兮澀遺精,紫蘇子兮下氣涎。淡豆豉發傷寒之表,大小薊除諸血之鮮。益智安神,治小便之澀數;麻仁潤肺,利六腑之燥堅。抑又聞補虛弱,排膿瘡,莫若黃耆;強腰腳,壯筋骨,無如狗脊。菟絲子補腎以明目,馬藺花治疝而有功。此五十四種藥性之溫,更宜參《圖經》而默識也。

平性

詳論藥品,平和性存。以硇砂而去積,用龍齒以安魂。青皮快膈除膨脹,且利脾胃;芡實益精治白濁,兼補真元。原夫木賊草去目翳,崩漏亦醫;花蕊石治金瘡,血行則卻。決明和肝氣,治眼之劑;天麻主脾濕,祛風之藥。甘草和諸藥而解百毒,蓋以性平;石斛平胃氣而補腎虛,更醫腳弱。觀夫商陸治腫,覆盆益精。琥珀安神而散血,硃砂鎮心而有靈。牛膝強足補精,兼療腰痛;龍骨止汗住濕,更治血崩。甘鬆理風氣而痛止,蒺藜療風瘡而目明。人參潤肺寧心,開脾助胃;蒲黃止崩治衄,消瘀調經。豈不以南星醒脾,去驚風痰吐之憂;三稜破積,除血塊氣滯之症。沒石主泄瀉而神效,皂角治風痰而響應。桑螵蛸療遺精之泄,鴨頭血醫水腫之盛。蛤蚧治勞嗽,牛蒡子疏風壅之痰;全蠍主風癱,酸棗仁去怔忡之病。嘗聞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止腰痛;大腹子去膨下氣,亦令胃和。小草、遠志俱有寧心之妙;木通、朱苓,尤為利水之多。蓮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沒藥乃治瘡散血之科。郁李仁潤腸宣水,去浮腫之疾;茯神寧神益智,除驚悸之疴。白茯苓補虛勞,多在心脾之有準;赤茯苓破結血,獨利水道以無過。因知麥芽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麥止汗養心之力。白附子去面風之遊走,大腹皮治水腫之泛溢。椿根白皮主瀉血,桑根白皮主喘息。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疼;神麯健脾胃,而進飲食。五加皮堅筋骨以立行,柏子仁養心神而有益。抑又聞安息香辟惡,且止心腹之痛;冬瓜仁醒脾,實為飲食之資。殭蠶治諸風之喉閉,百合斂肺勞之嗽痿。赤小豆解熱毒,瘡腫宜用;枇杷葉下逆氣,噦嘔可醫。連翹排瘡膿與腫毒,石楠葉利筋骨與毛皮。穀芽養脾,阿魏除邪氣而破積;紫河車補血,大棗和藥性以開脾。然而鱉甲治勞瘧,兼破癥瘕;龜甲堅筋骨,更療崩疾。烏梅主便血瘧痢之用,竹瀝治中風聲音之失。此六十八種平和之藥,更宜參本草希求其詳焉。

諸品藥性陰陽論

夫藥有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鹹甘淡之味,升降浮沉之能,互相氣味厚薄不同,輕重不等,寒熱相雜,陰陽相混。或氣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氣異。總而言之,不可混說;分而言之,各有所能。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輕清成像,重濁成形。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中清者,榮養於神;濁中濁者,堅強骨髓。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氣為陽,氣厚為陽中之陽,氣薄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氣厚則發熱。味為陰,味厚為陰中之陰,味薄為陰中之陽。味薄則通,味厚則泄。升降浮沉之理,胸中豁然而貫通矣。人徒知藥之神者,乃藥之力也,殊不知乃用藥者之力也。人徒知辨真偽識藥之為難,殊不知分陰陽用藥之為尤難也。

藥性升降浮沉補瀉法

足厥陰肝、足少陽膽,味辛補酸瀉,氣溫補涼瀉。

手少陰心,味鹹補甘瀉,氣熱補寒瀉。

手太陽小腸,味鹹補甘瀉,氣熱補寒瀉。

足太陰脾、足陽明胃,味甘補苦瀉,氣溫涼寒熱補,瀉各從所宜。

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味酸補辛瀉,氣涼補溫瀉。

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味苦補咸瀉,氣寒補熱瀉。

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平則病,故曰:安穀則昌,絕谷則亡。仲景云: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榮衛將行,常有天命矣。

諸臟五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以酸瀉之。

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以咸補之,以甘瀉之。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以甘補之,以苦瀉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以辛瀉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以苦補之,以咸瀉之。

諸臟五苦

肝苦急,急食苦以緩之。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肺苦氣上,急食苦以泄之。(開腠理,致津液,通其氣也。)

五嗅湊五臟例

臊氣入肝,腥氣入肺,香氣入脾,焦氣入心,腐氣入腎。

五行五色五味五走五臟主禁例

東方之木,其色青,其味酸,其臟肝。肝主筋,木曰曲直,作酸,酸走肝。筋病,人無多食酸。

南方之火,其色赤,其味苦,其髒心。心主血,火曰炎上,作苦,苦走心。血病,人無多食苦。

西方之金,其色白,其味辛,其臟肺。肺生氣,金曰從革,作辛,辛走肺。氣病,人無多食辛。

中央之土,其色黃,其味甘,其臟脾。脾主肉,土曰稼穡,作甘,甘走脾。肉病,人無多食甘。

北方之水,其色黑,其味鹹,其臟腎。腎主骨,水曰潤下,作咸,咸走腎。骨病,人無多食鹹。

手足三陽表裡引經主治例

太陽(足膀胱 手小腸) 上羌活 下黃柏

少陰(足腎 手心) 知母 黃連

少陽(足膽 手三焦) 上柴胡 下青皮

厥陰(足肝 手胞絡) 青皮 柴胡

陽明(足胃 手大腸) 上升麻、白芷 下石膏

太陰(足脾 手肺) 白芷 桔梗

諸藥瀉諸經之火邪

黃連瀉心火,梔子、黃芩瀉肺火,白芍瀉肝火,柴胡、黃連瀉肝、膽火,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黃芩瀉大腸火,柴胡、黃芩瀉三焦火,黃柏瀉膀胱火。

諸藥相反例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

藜蘆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苦參、丹參。

五臟補瀉主治例

肝虛者,陳皮、生薑之類補之。虛則補其母,腎者肝之母也,以熟地黃、黃柏補之,如無他證,錢氏地黃丸主之。實則白芍藥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以甘草瀉心,心者肝之子也。

心虛者,炒鹽補之。虛則補其母,肝者心之母也,以生薑補肝,如無他證,錢氏安神丸主之。實則甘草瀉之,如無他證,錢氏方中重則瀉心湯,輕則導赤散。

脾虛者,甘草、大棗之類補之。實則黃連、枳實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益黃散主之。虛則補其母,心乃脾之母,以炒鹽補心。實則瀉其子,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瀉肺。

肺虛者,五味子補之。實則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錢氏阿膠散主之。虛則補其母,脾乃肺之母,以甘草、大棗補脾。實則瀉其子,腎者肺之子,以澤瀉瀉腎。

腎虛者,熟地黃、黃柏補之。腎無實,不可瀉,錢氏止有補腎地黃丸,無瀉腎藥。虛則補其母,肺乃腎之母,以五味子補肺。

已上五臟補瀉,《素問·藏氣法時論》備言之矣,欲究其詳,看本論。

用藥凡例

頭角痛用川芎,血枯亦用。巔頂痛須用藁本。遍身肢節痛須用羌活,風濕亦用。

腹中痛,須用白芍、厚朴。臍下痛,須用黃柏、青皮。心下痛,須用吳茱萸。胃脘痛,須用草豆蔻。

脅下痛,須用柴胡。日晡潮熱、寒熱往來亦用。

莖中痛,須用生甘草梢。氣刺痛,須用枳殼。血刺痛,須用當歸。心下痞,須用枳實。

胸中寒痞,用去白陳皮。腹中窄,用蒼朮。

破血須用桃仁,活血須用當歸,補血須用川芎,調血須用玄胡索。補元氣,須用人參。

調諸氣,須用木香。破滯氣,用枳殼、青皮。

肌表熱,須用黃芩,去痰亦用。去痰,用半夏。

去風痰,須用南星。諸虛熱,須用黃耆,盜汗亦用。

脾胃受濕用白朮,去痰亦用。

下焦濕腫,用漢防己、草龍膽。

中焦濕熱用黃連,下焦濕熱用芩。

煩渴,用白茯苓、葛根,嗽者用五味子。

咳有聲無痰者,用生薑、杏仁、防風;咳有聲有痰者,用半夏、枳殼、防風。

喘者,須用阿膠、天門冬、麥門冬。

諸泄瀉,須用白芍、白朮。

諸水泄,用白朮、白茯苓、澤瀉。

諸痢疾,須用當歸、白芍。

上部見血用防風;中部見血用黃連;下部見血用地榆。

眼暴發,須用當歸、黃連、防風。

眼久昏暗,用熟地黃、當歸、細辛。

解利傷風,用防風為君,白朮、甘草為佐;解利傷寒,甘草為君,防風、白朮為佐。

凡諸風,須用防風、天麻。

諸瘡瘍,須用黃柏、知母為君,連翹、黃芩為佐。

小便不利,須用黃柏、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

瘧疾,須用柴胡為君,隨所發之時、所屬經部分,以升經藥導之。

以上諸藥,此大略言之,以為處方之階。欲究其精於指掌,《珍珠囊》中求之。

諸品藥性主治指掌

羌活 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五: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排巨陽肉腐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乃手足太陽表裡引經藥也。

升麻 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足陽明之齒痛,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因名之曰升麻。

柴胡 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左右兩旁脅下痛,日晡潮熱往來生,在臟調經內主血,在肌主氣上行經,手足少陽表裡四經。

白芷 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去頭面皮膚之風,除皮膚燥癢之痹,止足陽明頭痛之邪,為手太陰引經之劑。

防風 味甘、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以氣味能瀉肺,以體用通療諸風。

當歸 味甘、辛。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稍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獨活 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三:諸風掉眩、頸項難伸,風寒濕痹、兩足不用,及為足少陰之引經。

木香 味苦、辛。性微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調諸氣不可無,泄肺氣不可缺。

檳榔 味苦、辛。性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墜諸藥性若鐵石,治後重驗如奔馬。

吳茱萸 味苦、辛。性熱,有小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咽隘寒氣噎塞而不通,胸中冷氣閉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任,心氣刺痛成陣而不止。

藿香葉 味甘。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二:開胃口,能進飲食;止霍亂,仍除嘔逆。

川芎 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上行頭角助清陽之氣止痛;下行血海養新生之血調經。

黃連 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瀉心火,消心下痞滿之壯;主腸澼,除腸中混雜之紅;治目疾暴發宜用;療瘡瘍首尾俱同。

黃芩 味苦、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四:中枯而飄者,瀉肺火消痰利氣;細實而堅者,瀉大腸火養陰退陽;中枯而飄者,除寒濕留熱於肌表;細實而堅者,滋化源退熱於膀胱。

大黃 味苦。性寒,無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奪土鬱而無壅滯,定禍亂而致太平,名之曰將軍。

黃柏 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五:瀉下焦隱伏之龍火;安上焦虛噦之蛔蟲;臍下痛,單制而能除;腎不足,生用而能補;痿厥,除濕藥不可缺。

玄明粉 味辛、甘、酸。性微溫,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去胃中之實熱,蕩腸中之宿垢,其妙不可盡述。大抵用此而代盆硝也。

白朮 味甘。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濕之功;強脾胃,有進食之效;佐黃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實,有消痞之妙。

人參 味甘。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三:止渴生津液,和中益元氣。肺寒則可,肺熱還傷肺。

黃耆 味甘。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溫肉分而實腠理,益元氣而補三焦,內托陰症之瘡瘍,外固表虛之盜汗。

甘草 味甘、平。無毒。生之則寒,炙之則溫。生則分身梢而瀉火;炙則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而有效,助諸藥而無爭。以其甘能緩急,故有國老之稱。

半夏 味辛、平。生寒、熟溫,有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除濕,化痰涎,大和脾胃氣,痰厥及頭疼,非此莫能治。

陳皮 味辛、苦。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留白補胃和中,去白者消痰泄氣。

青皮 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破滯氣,愈低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引諸藥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

枳殼 味苦、酸。性微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滯塞之氣,推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內連年之積。

枳實 味苦、酸。性微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消胸中之虛痞,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堅積。

桔梗 味苦。性寒,微溫,有小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隔氣仍治肺癰。一為諸藥之舟楫,一為肺部之引經。

知母 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勝,滋化源陰之生。

藁本 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大寒,氣客於巨陽之經,苦頭痛,流於巔頂之上,非此味不除。

生地黃 味甘、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涼心火之血熱,瀉脾土之濕熱,止鼻中之衄熱,除五心之煩熱。

熟地黃 味甘、苦。性溫,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活血氣封填骨髓,滋腎水補益真陰。傷寒後脛股最痛,新產後臍腹難禁。

五味子 味酸。性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四:滋腎經不足之水,收肺氣耗散之金。除煩熱,生津止渴;補虛勞,益氣強陰。

川烏 味辛。性熱,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用有二:散諸風之寒邪,破諸積之冷痛。

白芍 藥味酸、平。性寒,有小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四:扶陽氣,大除腹痛;收陰氣,徙健脾經。墮其胎,能逐其血;損其肝,能緩其中。

白茯苓 味苦、淡。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六:利竅而除濕,益氣而和中,小便多而能止,大便結而能通,心驚悸而能保,津液少而能生。白者入壬癸,赤者入丙丁。

澤瀉 味甘、咸。性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去胞垢而生新水,退陰汗而止虛煩。主小便淋澀仙藥,療水病濕腫靈丹。

薄荷葉 味辛。性涼,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清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

麻黃 味苦、甘。性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其形中空,散寒邪而發表;其節中閉,止盜汗而固虛。

厚朴 味苦、辛。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苦能下氣,去實滿而消腹脹;溫能益氣,除濕滿散結調中。

杏仁 味苦、甘。性溫,有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利胸中氣逆而喘促,潤大腸氣秘而難便。

巴豆 味辛。性熱,有大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削堅積,蕩臟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穀之道路。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黑附子 味辛。性熱,有大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除六腑之沉寒,補三陽之厥逆。

蒼朮 氣味主治與白朮同,補中除濕力不及白,寬中發汗功過於白。

秦艽 味苦、辛、平。性微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除四肢風濕若懈,療遍體黃疸如金。

白殭蠶 味酸、辛、平。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去皮膚風動如蟲行,主面部䵟生如漆點。

白豆蔻 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破肺中滯氣,退目中雲氣,散胸中冷氣,補上焦元氣。

地榆 味苦、甘、酸。性微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主下部積熱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經。

連翹 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也。其用有二:瀉諸經之客熱,散諸腫之瘡瘍。

阿膠 味甘、平。性微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保肺益金之氣,止嗽蠲咳之膿,補虛安妊之胎,治痿強骨之力。

桃仁 味苦、甘、平。性寒,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潤大腸血秘之便難,破大腸久蓄之血結。

生薑 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製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棗有厚腸之益。溫經散表邪之風,益氣止翻胃之噦。

石膏 味辛、甘。性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制火邪,清肺氣,仲景有白虎之名;除胃熱,奪甘食,易老云大寒之劑。

 味辛。性熱,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氣之薄者,桂枝也;氣之厚者,肉桂也。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發表;氣厚則發熱,肉桂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

細辛 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止少陰合病之首痛,散三陽數變之風邪。

梔子 味苦。性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三,療心中懊憹顛倒而不得眠,治臍下血滯小例而不得利。易老去:輕飄而眾肺色,赤而象火,又能瀉肺中之火。

葛根 味甘、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發傷寒之表邪,止胃虛之消渴,解中酒之奇毒,治往來之溫瘧。

瓜蔞根 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止渴退寒熱,補虛通月經。

豬苓 味淡、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除濕腫體用兼備,利小水氣味俱長。

乾薑 生則味辛,炮則味苦。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二:生則逐寒邪而發表,炮則除胃冷而守中。

草龍膽 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退肝經之邪熱,除下焦之濕腫。

蘇木 味苦、咸、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二。破瘡瘍死血,非此無功;除產後敗血,有此立驗。

杜仲 味辛、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二:強志壯筋骨,滋腎止腰疼。酥炙去其絲,功效如神應。

天門冬 味苦、平。性大寒,無毒。升也,陰也。其用有二:保肺氣不被熱擾,定喘促陡得康寧。

麥門冬 味苦、平。性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退肺中隱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止燥渴陰得其養,補虛勞熱不能侵。

木通 味甘、平。性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瀉小腸火積而不散,利小便熱閉而不通。瀉小腸火,無他藥可比;利小便閉,與琥珀同功。

地骨皮 味苦、平。性寒,無毒。升也,陰也。其用有二:療在表無定之風邪,主傳屍有汗之骨蒸。

桑白皮 味甘。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益元氣不足而補中虛,瀉肺氣有餘而止咳嗽。

甘菊花 味苦、甘、平。性微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散八風上注之頭眩,止兩目欲脫之淚出。

紅花 味辛。性溫,無毒。陽也,其用有四:逐腹中惡血,而補血虛之血;除產後敗血,而止血暈之暈。

赤石脂 味甘、酸。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固腸胃有收斂之能,下胎衣無推蕩之峻。

通草 味甘、平。性微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陰竅澀而不利,水腫閉而不行。澀閉兩俱立驗,因有通草之名。

烏梅 味酸、平。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二:收肺氣,除煩止渴;主泄痢,調胃和中。

川椒 味辛。大熱,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用有二:用之於上,退兩目之臀膜;用之於下,除六腑之沉寒。

萎蕤 味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風淫四末不用,淚出兩目皆爛,男子濕注腰疼,女子面注黑䵟,皆能療治。

秦皮 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風寒邪合濕成痹,青白色幻翳遮晴。女子崩中帶下,小兒風熱癇驚。

白頭翁 味苦。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敷男子陰疝偏腫,治小兒頭禿膻腥。鼻衄血無此不效,痢赤毒有此獲功。

牡蠣 味鹹、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四:男子夢寐遺精,女子赤白崩中,榮衛往來虛熱,便滑大小腸同。

乾漆 味辛、平。性溫,有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削年深堅結之沉積,破日久秘結之瘀血。

南星 味甘、辛。性溫,有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墜中風不省之痰毒,主破傷如屍之身強。

商陸 味酸、辛、平。性寒,有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味酸辛,其形類人;其用療水,其效如神。

葶藶 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四:除遍身之浮腫,逐膀胱之留熱,定肺氣之喘促,療積飲之痰厥。

海藻 味苦、咸。性寒,無毒。沉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利水道,通閉結之便;泄水氣,消遍身之腫。

竹葉 味苦、辛、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除新舊風邪之煩熱,止喘促氣勝之上衝。

蔥白 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散傷風陽明頭痛之邪,止傷寒陽明下利之苦。

天麻 味辛、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療大人風熱頭眩,治小兒風癇驚悸,卻諸風麻痹不仁,主癱瘓語言不遂。

大棗 味甘。性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二:助脈強神,大和脾胃。

葳靈仙 味苦。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推腹中新舊之滯,消胸中痰唾之痞,散苛𥳍皮膚之風,利冷疼腰膝之氣。

鼠黏子 味辛、平,性微寒,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主風濕癮疹盈肌,退風熱咽喉不利,散諸種瘡瘍之毒,利凝滯腰膝之氣。

草豆蔻 味辛。性寒,無毒。浮也,陽也。其用有二:去脾胃積滯之寒邪,止心腹新舊之疼痛。

玄胡索 味苦、辛。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活精血,療產後之疾;調月水,主胎前之證。

用藥法象

天有陰陽,風寒暑濕燥火,三陰三陽上奉之。溫涼寒熱,四氣是也。溫熱者,天之陽也;寒涼者,天之陰也。此乃天之陰陽也。

地有陰陽,金木水火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辛甘淡酸苦鹹,五味是也。辛甘淡者,地之陽也;酸苦鹹者,地之陰也。此乃地之陰陽也。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

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故人亦應之。人身之陰陽,外為陽,內為陰;背為陽,腹為陰;臟為陽,腑為陰;心、肝、脾、肺、腎五臟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為陽。所以知陽中之陰,陰中之陽者,何也?如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知其所在,則施針藥也。

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脾也。

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

四時用藥法

不問所病或溫、或涼、或熱、或寒,如春時有疾,於所用藥內加清涼風藥;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藥;秋月有疾,加溫氣藥;冬月有疾,加大熱藥,是不絕生化之源也。錢仲陽治小兒深得此理。《內經》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是為至治。又曰:無違時,無伐化。又曰:無伐生生之氣。此皆常道用藥之法。若反其常道而變生異證矣,則當從權施治。

用藥九散

仲景云:銼如麻豆大與㕮咀同,取清汁循其經絡。故治至高之病加酒以煎,去濕加生薑,補元氣以大棗,發散風邪、寒邪以蔥白。膈上痰以細末者,不循經絡,止去脾胃上痰及臟腑之疾。氣味厚者,白湯調服;氣味薄者,煎以和滓服。去下部之疾者,其丸極大而光;中焦之疾者,次之;上焦者,極小。稠麵糊,取之遲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取其收散之意也。犯半夏、南星,或欲去濕者,以生薑汁、稀麵糊,取其易化。水浸宿蒸餅為丸及滴水為丸者,又易化也。煉蜜為丸者,取遲化而氣循經絡也。蠟丸者,取其遲化而旋旋施功矣。大抵湯者蕩也,去久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徐緩而治之也。

用藥身根梢法

凡根之在土者,中半已上氣脈上行,以生苗者為根;中半已下者,氣脈下行,入土以為梢。病在中焦、上焦者用根,下焦者用梢,則根升而梢降也。

下卷

玉石部

藥能治病,醫乃傳方。當明藥品貴賤良毒之異,須嘗氣味酸鹹苦辣辛甘。

切以金、銀、珠玉之貴,白堊、石灰之賤。藥性之良則丹砂、鍾乳,氣毒則信石、硇砂。至於五味,酸入腎,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辣則有溫、涼、寒、熱之異。

功力有急緩,性職有溫涼。

且如朴硝之性急,若煎作芒硝,性乃緩慢矣。

本草之作,肇始炎皇。

肇始也,炎皇、神農氏也。本草之為書,由神農嘗百草,二日而七十毒,始與醫藥相救,謂之本草。

未言草木之品彙,且提玉石之紀綱。

仿《本草圖經》以玉石部為先,而草木之品次之。

金屑、玉屑、辰砂、石床,能驅邪而逼鬼祟,可定魄而制癲狂,止渴除煩,安鎮靈臺,明眼目。

金屑,味辛、平。有毒。處處有之。梁益寧州最多出。水砂中得屑,謂之生金。若不煉服之,殺人。玉屑,味甘、平。無毒。生藍田。丹砂,一名硃砂。味甘,微寒,無毒。惟辰州者最勝,故謂之辰砂。生深山石崖間。穴地數十尺,始見其苗,乃白石耳,謂之硃砂。床即石床也,砂生石床上。亦有淘土石中得之,非生於石者。又按本草,石床自有本條。味甘,溫,無毒。謂鍾乳水下凝積,生如筍狀,漸長,久與上乳相接為柱,出鍾乳堂中,謂之石床。人心謂之靈臺。金屑、玉屑、辰砂、石床四品之性,主治相同,皆可依《圖經》法煉服,食則延年不老。

生銀屑,鎮驚安五臟。鍾乳粉,補虛而助陽。

銀屑,味辛、平。有毒。生銀屑當取見成銀薄以水銀銷之為泥,合硝石及鹽研為

粉,燒出水銀,淘去鹽石,為粉極細用。石鐘乳,味甘。溫,無毒。道州者最佳。須煉服之,不然使人病淋。治咳嗽,行乳

道,補髓添精,強陰道,益肺家。

代赭石,能墮胎而可攻崩漏。伏龍肝,治產難而吐血尤良。

代赭石,用火煅、醋淬七遍,研水飛。味甘、寒。無毒,出代州。其色赤,故名代赭石。養血氣,強精,辟邪。畏天雄、附子。伏龍肝,灶中土也。味辛。微溫,微毒。消癰腫,催生下胞,止血崩。

雲母,補勞傷兼明目。水銀,除疥蟲與瘡瘍。

雲母石,味甘、平。無毒。安五臟,堅肌止痢。《局方》有法煎雲母膏,專治癰疽惡毒等瘡。水銀即朱。朱液能消化金銀,使成泥。味辛。寒,有毒,一名汞。

畏磁石。難產可用催生。

治風喉,理鼻息,功全礬石;止漏下,破癥結,用禹餘糧。

礬石,味酸。寒,無毒。出晉州者佳。化痰止痢,攻陰蝕諸瘡漏。煉過謂之枯礬,亦可生用。禹餘糧,用火煉、醋淬七次,搗細,水飛。味甘。寒平,無毒。出潞州。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者,是其中有黃。細末如蒲黃者,謂之石中黃。

朴硝開積聚,化停痰,煎作芒硝功卻緩;硝石止躁煩,除熱毒,煉之須掃地邊霜。

朴硝,味苦、辛。大寒,無毒。生益州。初採掃得,一煎而成,故曰朴硝。再取朴硝淋汁煉之,有細芒者,謂之芒硝。專治傷寒。硝石,味辛、苦。寒,無毒。即掃地霜淋汁煉成者。

打破瞳人,得空青而依然復舊,胎宮乏孕,紫石英再弄之璋。

空青,味甘、酸。寒,無毒。生於有銅處。銅精氣熏則生。今信州時有之。其腹中空,破之有漿者,絕難得。大者如雞子,小者如豆子,治眼翳醫障為最要。又有曾青同出處,色理亦無異,但其形累累色未相似,其中則不空,與空青功效不相上下。紫石英,味辛。溫,無毒。專治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服之。白石英治風濕痹,安魂魄,強陰道,黃赤黑色皆不入藥。

熱渴急求寒水石,壯陽須索石硫黃。

寒水石,一名凝水石。味甘。寒,無毒。出汾州及邯鄲。即鹽之精也。治火燒、丹毒,能解巴豆毒。畏地榆。硫黃,味酸。溫,大熱,有毒。出廣州。治疥蟲䘌瘡,堅筋,療老人風秘。

腎臟既衰,煉磁石而強陽道;膀膀不利,炒食鹽以熨臍旁。

磁石,味辛、咸。寒,無毒。有鐵處則生。惡牡丹,畏黃石脂。能吸鐵。補益勞傷,兼治耳聾。食鹽,味鹹。溫,無毒。解州者勝。治霍亂,癖痰可用,吐之。

水銀飛煉成輕粉,殺諸疥癬,善治兒疳;石灰風化方為勝,不堪服食,可療金瘡。

輕粉即水銀。粉,味辛。冷,無毒。畏磁石,忌一切血。風化石灰,五月五日採百草搗汁調,煉過石灰末,作團陰乾。專治金瘡、刀斧傷處,不堪入藥。

石膏發汗解肌,去風寒熱;滑石除煩止渴,快利小腸。

石膏,味甘、辛。大寒,無毒。與方解石相類,須用細理雪白者為真。治頭痛,解肌發汗。黃色者服之使人淋。滑石,味甘寒,無毒。用白色軟嫩者佳。能益精除熱,療女人產難。

殺三蟲,破癥結,胡粉一名粉錫;斂金瘡,淘眼暗,銅青銅綠競無雙。

胡粉,一名粉錫,一名定粉,俗名光粉,即今化鉛所作婦人容面者。味辛、寒,無毒。銅青、銅綠,以醋沃銅上即生,乃銅之精華也。微有毒,不入藥湯。

吐痰抵痔蜜陀僧,兼抹點斑隨手沒;生肌止痛無名異,折傷可理並金傷。

蜜陀僧,即練銀爐底也。味酸、辛。有毒。無名異,味甘、平。無毒。金,謂刀斧所傷也。

硼砂攻喉痹,止嗽消痰真有理;膽礬除熱毒,諸癇痰氣盡消詳。

硼砂,一名蓬砂。味甘、辛。暖,無毒。出南番者色重褐,其味和,其效速。出西戎者,其色白,其味雜,其功緩,不堪入藥,作金銀銲藥用之。膽礬,《圖經》作石膽,味酸,辛。寒,有毒。信州有之。生於銅坑中,採得煎煉而成。消熱毒,療諸風癱瘓,可吐風痰。

伏火靈砂,闢鬼邪,安魂魄,明目鎮心通血脈;藏泥白堊,除泄痢,破癥瘕,澀精止漏又為良。

靈砂,一名二氣砂,用水銀一兩,硫黃六銖,研細二味,先同炒作青砂色後,入水火既濟爐中,抽之如束針紋者成就也。惡磁石,畏酸水。白堊即白善土,味苦、辛。溫,無毒。處處有之,採無時。

石燕治淋催難產,黑鉛安鎮熨蛇創。

石燕,產零陵州。形似蠟,其實石也。性涼,無毒。女人產難,兩手各握一枚,胎立出。黑鉛,味甘。無毒。有銀坑處皆有。粉錫、胡粉、光粉,皆化鉛所作。又鉛白霜,以鉛雜水銀煉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經久成霜,謂之鉛白霜。性急於也,創傷也。

黃丹乃是熬鉛作,生肌止痛,礬石特生非常熱,養就丹房。

黃丹,《圖經》作鉛丹,又名號丹。用時炒令赤色,研細。味辛。微溫,無毒。止吐逆,發癲癇,敷金瘡良。礬石,俗呼鎮風石。味辛、甘。大熱,有毒。嚴寒置水中,令水不冰。性堅硬而拒火,燒之一日夜方解散。攻擊積聚痼冷之病最良,須真者,必取鶴巢中團卵而助暖氣者方真,乃修真煉丹之藥品。

血暈昏迷,法煉廣生花蕊石;折傷排膿,火煉醋淬自然銅。

花蕊石,出陝州閿鄉縣。性至堅硬,保金瘡止血。《局方》以硫黃合和花蕊石,如法煉成,專治產後血暈,去惡血。自然銅,味辛、平。無毒。出銅處有之。形方而大小不等,似銅,實石也。不從礦煉,自然而生,故曰自然銅也。

硇砂能破癥瘕積聚,若還生用爛心腸;信石會吐膈內風痰,倘中其毒促人亡。

硇砂,味鹹、苦。辛溫,有毒。能消五金八石,腐人腸胃,生服之化人心為血。信石,《圖經》名砒霜。信州者佳,故名信石。味苦、酸。有大毒。主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用,不宜多服,能傷人命。若誤中硇砂、砒霜二毒,急宜冷水研綠豆汁飲之可解。

梁上塵,消軟癤,通喉噎,橫生立產;井泉石,性寒涼,攻火熱,除翳神方。

梁上塵,一名烏龍尾。性微寒。無毒。凡使,須去煙火。遠高堂、佛殿上者,拂下篩過用。井泉石,性大寒。無毒。處處有之,以饒陽郡者為勝。得菊花、梔子最良。

疔痼冷,止頭疼,無遺太陰玄精石;安心志,制癲狂,誰知鐵粉和鐵漿。

玄精石,出解州解縣,今解池積鹽倉中,亦有之。其色青白,龜背者良。味鹹。溫,無毒。鐵,味甘。無毒。取鐵浸之,經久色青沫出可染皂者為鐵漿,治癲狂;鐵拍作片段,置醋糟中,積久生衣刮取者為胤鐵粉,安心志。

雄黃能殺虺蛇毒,妊娠佩帶轉生男子。煉之,久服,自身輕。要生女子,佩帶雌黃。

雄黃、雌黃,同山所生。山向陽處生雄黃,山陰有金處金精熏則生雌黃。婦人覺有孕,以雄黃一兩絳囊盛帶之,可轉女為男;以雌黃半兩素囊盛帶之,則轉男為女。雌黃煉服久則輕身,可入仙家。

備金石之品味,治病得以推詳。

草部上

觀夫天生庶民,地生百草,人生不無札瘥之常,以致病於壽夭。草有治病之功,用何花苗實腦。

蒸眾也,實子腦根。

菖蒲,開心明耳目,去濕痹風寒;菊花,消散濕痹風,主頭眩痛攪。

菖蒲,一名昌陽。須用生石磧上一寸九節者良。味辛。溫,無毒。菊花,味苦、甘,平,無毒。主胸中煩熱,明目聰耳。

治渴補虛安五臟,快覓人參;溫中解毒性平和,無如國老。

人參,一曰人葠,味甘。微寒,微溫,無毒。反藜蘆。甘草,味甘平。無毒。主解百毒,為眾藥之王,故號國老。反大戟、芫花。

白朮益脾,止瀉嘔,若動氣不宜;蒼朮平胃,壓山嵐,用米泔浸炒。

白朮,味甘、辛。無毒。主風寒濕痹,益脾胃,補虛勞,消腫。傷寒有動氣者不宜服。蒼朮用米泔浸一宿,換泔浸,炒干去 皮。味苦、甘、辛。無毒。治傷寒痹痛,溫瘧可發散。

生地黃,能行血兼止吐衄折傷;熟地黃,能補血重治虛勞焦躁。

生地黃大寒,亦治產後血攻心及女人經水閉絕。熟地黃,淨洗酒浸,蒸三、兩次,焙乾。味甘、溫。無毒。熟干則溫補,生干則平宣。熟者止崩漏,安魂魄,治驚悸,補內傷。

天門冬鎮心,止吐血衄血,性冷而能補大虛;麥門冬解渴,開結益心腸,勞熱可除煩可保。

天門冬,味苦、甘、平。大寒,無毒。悅人顏色。麥門冬,味甘、平。微寒,無毒。二味並抽去心,焙乾用。

地膚子、車前子,除熱去風明眼目,能令膀胱水穀分;菟絲子、巴戟天,添精補髓主延年,解去腰疼誠有效。

地膚子即落帚子。味苦。寒,無毒。車前子,味甘、咸。寒,無毒。能滑胎止瀉利。菟絲子,味辛、平。無毒。水洗,澄去砂土,酒浸一宿,蒸過,乘熱杵成膏。焙乾,再入藥,方可研成末。巴戟天,須用連珠者,去心,酒浸焙乾。味辛、甘。微溫,無毒。除風,強力強筋,治夢與鬼交。

牛膝補虛攣膝痛,月經若閉亦能通;柴胡去熱治勞傷,主療傷寒功力到。

牛膝為君,味苦、酸、平。無毒。柴胡,味苦、平、辛。微寒,無毒。治濕痹拘攣,可用煎湯浴之。下氣,消痰、止嗽、傷寒為要藥。

草決明,瀉肝熱,明目驅風兼貼鼻洪;草龍膽,益肝虛,驚惕無憂疳蟲可掃。

草決明,味鹹、苦、甘、平。微寒,無毒。草龍膽,味苦。寒,無毒。益肝明目最治疸。

庵䕡子,性苦寒,風寒濕痹水氣皆寬;茵陳篙,性苦冷,時氣發黃淋難可導。

庵䕡,處處有之。味苦。微寒,無毒。久服輕身明目。茵陳蒿,味苦、平。微寒,無毒。治淋難,小便秘澀不通也。

遠志葉名小草,堪收夢裡遺精。黃精俗字山姜,久服延年不老。

遠志用去骨,以甘草湯浸煮,炒干。味苦。溫,無毒。苗名小草,一似麻黃,但無節。能令生智慧,定心驚。黃精,俗字山姜。味甘、平。無毒。然與鉤吻相似,但一善一惡,要仔細辨認,切勿誤用。鉤吻則傷人至死,謂之鉤吻。

北五味,補虛下氣,止嗽強筋;南木香,止痢健脾,氣疼是寶。

五味子,味酸、甘、咸、苦、辛,故名五味。性溫,無毒。止渴消酒毒。木香,形如枯骨者佳,不見火。味辛。溫,無毒。去膀胱冷氣,除癥瘕,止瀉痢。

金瘡止血,王不留行是名剪金花;風疹赤丹,本草景天即是慎火草。

王不留行,味苦、平。無毒。可催生產,利月經。景天,味苦、酸、平。無毒。主勞煩大熱瘡,女人漏下用花良。

絡石,治癰瘡,消熱毒,苗似龍鱗;川芎,醫頭痛,主筋攣,形如雀腦。

絡石為君,即石鱗,又名龍鱗薛荔。味苦。溫,微寒,無毒。畏貝母、菖蒲。川芎,一名芎藭。明目,瘡家止痛。味辛。

溫,無毒。蘼蕪即其苗也。白芷為之使。

金釵石斛,能使元陽壯,腰疼膝痛並皆驅;鬼臉升麻,用解百毒消,疹痘斑瘡寧可效。

石斛草,味苦、平。無毒。入腎,壯陽平胃氣。升麻,味苦,平。微寒,無毒。能解一切毒,除熱去風,為傷寒時氣之要也。

煙塵續斷,安胎產,療金瘡,逮不可遲;染絳茜根,理風寒,止吐血,須宜乎早。

續斷,味苦、辛。微溫,無毒。最能接骨,因名續斷。茜根,一作蒨,即今染絳,茜草根也。味苦。性微寒。解中蠱毒。

虺床、蛇床同一種,治風濕癢及陰瘡;羌活、獨活本來同,頭痛筋攣風氣撓。

虺床即蛇床,味苦、辛、甘平。無毒。羌活、獨活本同類,但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黃色而作塊者為獨活。味苦、甘、平。微溫,無毒。

細辛、薯蕷,能溫中下氣,仍主腦腰疼;薏苡、萎蕤,治痹弱筋攣,並風濕之悼。

細辛,味辛。溫,無毒。主拘攣風痹,明目破痿,治婦人血閉。薯蕷,俗名山藥。味甘、溫、平。無毒。補心氣不足,鎮心神。薏苡仁,味甘。寒,無毒。主肺氣、肺癰。萎蕤,葉似黃精,味甘平。無毒。切勿誤用鉤吻則傷人。

止渴補虛收盜汗,黃耆奏不小之功;消癰散腫有高能,忍冬是至賤之草。

黃耆,味甘。微溫,無毒。主虛勞,強筋,治耳聾,止痛排膿。忍冬草,即鷺鷥藤,又名金銀花。其蔓左纏亦名左纏藤。味甘。溫,無毒。今處處有之。

澤瀉會除諸般瀉,弭渴疏淋;防風主治一切風,仍蠲頭痛。

澤瀉,味甘、咸、寒。無毒。止泄精,逐膀胱水,多服令人眼病。防風,味甘、辛。溫,無毒,能解附子毒,明目止汗療崩。

蒺藜,陰痛煎湯,頭痛酒煎。蒲黃,行血用生,止血用炒。

蒺藜,味甘、辛。溫,微寒,無毒。破血催生,若風瘡陰瘡煎湯作浴,頭痛煎酒服。蒲黃,味甘、平。無毒。生則味滑,炒熟則味澀。

蓯蓉,扶女子陰絕,與男子陽絕,補陰養腎,生自馬精;黃連,理丈夫諸熱,劫小兒疳熱,止痢厚腸,貴稱鷹爪。

肉蓯蓉,味甘、酸、咸。微溫,無毒。言是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作羹補虛最佳。黃連,味苦。寒,無毒。點眼可除熱,更治消中、口瘡良。

漏蘆,行乳汁,消瘰癧腸風;丹參,補胎氣,利月經可吉。

漏蘆,味苦、咸。寒無毒。醫瘡瘍療眼,理損傷續筋骨。丹參,味苦。微寒,無毒。除積聚,破癥瘕,益氣去煩滿。一名赤參。

更分佐使君臣,是曰神聖功巧。

望而知之謂神,聞而知之謂聖,問而知之謂功,切而知之謂巧。察而知之,是為醫家之四知。

草部中

抑又聞芍藥苦平,赤者破血通經,而白者可安胎止痛;辛姜大熱,生則嘔家聖藥,而干者除霍亂心疼。

芍藥為臣,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惡石斛、芒硝,畏硝石,反藜蘆。芍有赤、白二種。白者補虛止汗,赤者除熱明目。姜為使,有生用,有干用。干者味辛溫,大熱無毒。溫中止血,逐痹風濕。生者味辛微溫,無毒,處處有之。用熱即去皮用,冷即留皮發散。傷寒下氣,嘔家最為聖藥。

葛根止渴解醉,發散傷寒消熱毒;瞿麥開通關格,宣癃墮子更催生。

葛根,味甘、寒。無毒。瞿麥只用實,殼不用。莖葉味苦寒,無毒。

栝樓曰天瓜實,治乳癰,根可止渴;蒼耳即葈耳子,能明目,葉解風纏。

栝樓根名天花粉,味苦。寒,無毒。即瓜蔞。蒼耳味甘,溫,有小毒。今處處有之。主攣痹濕風寒。

玄參攻喉痛,苦參攻腸風,並可消痹,破癥結;貝母人面瘡,知母潤心肺,皆能止嗽理傷寒。

玄參即山麻,苦、咸。微寒,無毒。今處處有之。除風熱,明眼目。苦參,味苦。寒,無毒。殺疳蟲,治瘡腫。貝母,味辛、苦、平。微寒,無毒。專治腿膝生人面瘡。知母,味苦。寒,無毒。除熱止渴。

白薇本消淋露,更治風狂,併除溫瘧。白芷能除血崩,專攻頭痛,排膿瘡邊。

白薇,味苦、咸、平。大寒,無毒。如蔥管者佳。白芷,味辛。溫,無毒。專治蛇咬。白芷末摻咬處,或搗白芷汁浸傷處。

當歸主補血虛勞,止血用頭,破血用尾;麻黃髮散攻頭痛,發汗用莖,止汗用根。

當歸酒浸焙,味苦、辛。溫無毒。麻黃味苦、溫,無毒。

大薊功同小薊,治癰腫血崩吐衄;小青不如大青,療傷寒熱毒時行。

大薊、小薊,味苦溫,今處處有之。大青、小青,味苦,大寒,無毒,處處有之。古方只用大青。

京三稜、蓬莪朮,破血消癥,寧心脾腹痛;白豆蔻、蓽澄茄,溫脾健胃,能消食寬膨。

三稜味苦、平。無毒。莪朮又曰莪茂,味苦、平。溫,無毒。白豆蔻,味辛,大溫。

蓽澄茄,味辛。溫,無毒。

鬱金勝似薑黃,行經下氣;川芎貴乎藁本,頭痛皆痊。

鬱金須用蜀中者,如蟬肚者佳。味苦、辛。寒,無毒,薑黃說在下文。川芎解見在草上部,芎藭下。藁本,俗曰土芎,味辛。微溫,寒,無毒。主風入四肢,畏青葙子。

前胡、柴胡,功無優劣,通醫熱病,主療傷寒。

前胡,味苦。微寒,無毒。下氣消痰,推陳致新,安胎止嗽。柴胡見本草上部。

薑黃烈似鬱金功,下氣消癰,通經破血;蓽撥味如良薑辣,轉筋霍亂,心疼連巔(巔即頭頂也)。

薑黃,處處有之。味辛、苦。大寒,無毒。鬱金解見前。蓽撥,味辛。大溫,無毒。溫中下氣。高良薑,味辛,溫,大熱,無毒。

剪草入疥瘡之藥,王瓜導乳汁之泉。

剪草,味苦、平,無毒。婺州產者最良。根名白藥,治金瘡。古方以剪草末蜜和,九蒸曬成膏,可醫一切失血。王瓜,一名土瓜,一名落鴉瓜。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色,可啖。閩人俗謂之毛桃。其根止渴散癰除疸,消癥下血。

通草原來即木通,治淋退疽。蠡實一名馬藺子,去濕醫崩。

通草,味辛、甘、平。無毒。除寒熱,出音聲,治耳聾。馬藺子,味苦、平。溫,無毒。去風寒濕痹,除胃熱喉痹。

百合寧心,可除咳痰有血;秦艽治疸,時行勞熱猶能。

百合,味甘、平。無毒。除熱咳,攻發背瘡癰,消脹,利大小便。秦艽,味苦平。微溫,無毒。消浮腫,利小便。

黃芩解熱通淋,女子崩因熱者;紫菀化痰定喘,嗽而唾有紅涎。

黃芩,味苦、平。大寒,無毒。治黃疸,止痢,女子血崩本性熱者良,虛寒者不可用。紫菀茸,味苦、辛。溫,無毒。補虛止渴,安五臟,通結氣,掃胸中紅涎,痰中有血膿也。

澤蘭行損傷之血,紫草制痘疹之偏。

澤蘭,味苦、甘。微溫,無毒。消四肢浮腫,攻癰腫排膿。紫草,味苦。寒,無毒。通九竅,退腫通淋。

石韋透膀胱小便,防己治風熱拘攣。

石韋,味苦、甘、平。無毒。去熱除邪,用刷去毛,不然令人咳嗽不已。防已味辛、苦、平。溫,無毒。治水腫風腫,退產止嗽。

肉豆蔻,補脾治痢,猶調冷瀉;款冬花,洗肝明目,勞嗽宜遵。

肉豆蔻用麵裹炮熟。味辛。溫,無毒。解酒消食調中,兼治霍亂。款冬花,味辛、甘。溫,無毒。定喘消痰。

淫羊藿,即仙靈脾,補腎虛,與陽絕不起;補骨脂,名破故紙,扶腎冷,絕夢泄精殘。

淫羊藿,味辛。寒,無毒。主治冷風勞氣。補骨脂味辛。大溫,無毒。主血氣勞傷。

禁驚熱,殺疳蟲,蘆薈俗呼為象膽;解風纏,宣痘毒,牛蒡原來號鼠黏。

蘆薈味苦。寒無毒。以其味苦名象膽。主癲癇瘡痔。牛蒡名惡實,又名鼠黏。明目消瘡毒,手足筋攣。味辛平。處處有之。

海藻海帶一般,疝氣癭瘤同有效;水萍雖分三種,熱風癮疹並權衡。

海藻,洗去鹹味,焙乾用。味苦、咸。寒,無毒。水萍有三種,止渴,治火瘡,通小便,消水氣。味辛、咸。寒,無毒。

艾葉可生可熟,漏血安胎嘔吐衄紅還可止;阿魏有真有假,殺蟲破積傳屍亦可保天年。

艾葉處處有之。味苦。溫,無毒。生者治下痢,止嘔血取汁用之。熟者治漏血,可為丸,灸百病。阿魏,味辛、平。無毒。難得真者,氣極臭而能止臭氣。

敗醬婦人產後用,酸漿催產易為生。

敗醬,味苦、咸、平。無毒。因作敗腐豆漿氣故名。敗醬,陳良甫作《婦人良方》說是苦薺菜。仲景方治腸癰。酸漿味酸,平。寒,無毒。今處處有之,即酸漿草也。主熱除煩,通淋止崩。產難、胎不下者,若吞其實即生。

茴香治霍亂轉筋,更通腎氣;昆布消癭瘤結硬,水腫為先。

茴香一名懷香子,味辛、平。無毒。開胃調中得酒良。昆布,味成、酸。性冷、寒,無毒。與海藻同科,治癭瘤。

百部除肺熱久年勞嗽,天麻逐諸風濕痹拘攣。

百部,味苦。微寒,無毒。治疥癬去風。天麻味辛、平。無毒。益氣強筋。苗名赤箭。

牡丹可行經下血,地榆止血痢宜然。

牡丹,味辛、苦。寒,無毒。止痛除邪氣,療驚癇中風,續筋補骨破癰膿。地榆,味苦、甘、酸。微寒,無毒。惡麥門冬。止痛排膿,治金瘡女人帶下良。

香附、縮砂,消食化氣,暖胃溫脾,皆婦人要藥;狗脊、萆薢,扶老補虛,腰疼腳弱,與濕痹牽纏。

香附子即莎草根,味甘。微寒,無毒。處處有之。縮砂,去皮取仁用,味辛。溫,無毒。止瀉痢,炒過除妊婦腹痛。狗脊,味苦、甘平。微溫,無毒。萆薢須用川者,味苦、甘、平。無毒。

紅花本能行血,白鮮瘡疥利便。

紅花,本草作紅藍花,味辛。溫,無毒。主產後血暈、昏迷,可作胭脂,治小兒聤耳。白鮮皮,味苦、咸。寒,無毒。除疽通淋,主瘋癱,手足不舉,女人經水不通及陰痛。

風寒濕痹,腎冷與遺精,當知石龍芮;勞熱骨蒸,兼兒疳驚痢,須用胡黃連。

石龍芮,味苦、平。無毒。畏蛇退、茱萸。平胃氣,主關節不通。胡黃連,味苦、平。無毒。折斷起煙塵者是。

白茅花能止吐衄血,玄胡索可截腹心疼。

白茅根,味甘。寒,無毒。處處有之。通血除煩渴,治淋利小便。花,止吐衄血。茅針搗敷金瘡良。玄胡索味辛。溫,無毒。治女人月水不下,行腎氣。

甘松青浴體令香,專辟惡氣;使君子乃醫蟲藥,疳瀉如仙。

甘鬆,味甘。溫,無毒。下氣,治心腹痛。使君子,用熱灰中和殼炮去皮殼,取肉用。味甘。溫,無毒。因郭使君用此故名之。

斯乃稱為中品,是藥性鉤玄。

草部下

因知性甘大熱,附子、烏雄可回陽而逐冷,祛風濕而建中。

附子,團圓平坐重一兩已上者佳。主心腹冷痛,攻咳逆,破癥結,墮胎止痢,除風寒濕痹,強陰道。烏頭與附子同種,以原種之母為烏頭。破積除寒濕及中風邪惡風,墮胎,攻腹痛,消積飲。天雄似附子但廣,身長三四寸許,有須,性烈一如烏、附。逐痹除風助陽。附子烏雄味並辛,甘溫太熱有毒。出三建,故名三建。

半夏,止吐去痰,有毒必須薑製;大黃,通腸滌熱,快駿因號將軍。

半夏,味辛、平。生微寒,熟溫,並有毒。五月夏至生,故名半夏。健脾止嘔去痰涎。熟令人下,生令人吐,須用須用合生姜和煎方制其毒。大黃,味苦。寒,無毒。黃芩為之使,無所畏。宣氣消癰,除結熱,通瘀血,蕩燥屎,推舊致新,性至快。

木賊青葙,開眼翳;羊蹄、鶴蝨,殺三蟲。

木賊,味甘、微苦。無毒。攻積塊、腸風、下痢,止女人赤白崩帶。青葙子,味苦。微寒,無毒。即白雞冠花子。主皮膚熱,瀉肝熱,去風除瘙癢,殺蟲。羊蹄,俗呼為禿菜根。味苦。寒,無毒。攻疥癬,治女人陰蝕、瘡痔,殺諸蟲。鶴蝨,味苦、平。有毒,即杴草。主蛔蟲咬心痛。

與甘草相刑,甘遂能消腫破癥,大戟通利水道,兼除蟲毒;與烏頭相反,白蘞治腸風癰腫,白及破癰疽,併合跟皸。

甘遂、大戟,味並苦、甘、寒。有毒。治病之功,不相上下,故並反甘草。白蘞與白及,味並苦、甘平。無毒。同反烏頭,療疾大同小異。

風攻皮膚羊躑躅,熱止嗽喘馬兜鈴。

羊躑躅,味辛。有毒。羊誤食其苗葉則躑躅而死,故名之。消蟲毒,攻諸痹賊風。馬兜鈴,味甘。寒,無毒。治肺熱咳嗽喘促,兼瘺瘡血痔。其根名土木香,又曰青木香,結子如鈴狀,故名兜鈴。

劉寄奴,破血行經,金瘡最妙;續隨子,消癥蕩滯,蟲毒尤攻。

劉寄奴,味苦,溫。治湯火傷及金瘡最妙。因劉裕小名寄奴,取此草以療金瘡,得劉裕名寄奴。續隨子即聯步,味辛。溫,有毒。最治蛇傷。

祛風逐痰白附子,刮磨腸垢白頭翁。

白附子,味甘、平。溫,無毒。能行藥勢,主心疼腹痛。白頭翁,處處有之,謂之老公須。根有白茸,故名之。仲景以此專治溫瘧,又治金瘡衄血。

何首烏,久服延年,可消瘡腫;骨碎補,折傷克效,及耳鳴聾。

首烏,味苦澀。微溫,無毒。昔有老人姓何,見藤夜交,遂採其根食之,白髮變黑,因此名之。骨碎補,味苦。溫,無毒。一名猴孫姜。根生綠樹上,能補骨碎折傷因名之。

瀉肺消痰,下水去浮葶藶子;通經散腫,開喉明目射干功。

葶藶子,味辛、苦。寒,無毒。處處有,好生道旁。有甜、苦二種。射干,味苦、平。微溫,無毒。一名烏扇,俗曰仙人掌。

常山吐涎截瘧,莨菪止搐欄風。

常山,味苦、辛。有毒。形如雞骨者良,苗名蜀漆。莨菪子,處處有之。味苦、辛。有毒。一名天仙子。雖云有毒,得甘草、升麻即解。

連翹,除心熱,破癭瘤,堪行月水;桔梗,瀉肺癰,清喉痛,止嗽寬胸。

連翹,味苦、平。無毒。分大、小二種。利小便,專治癰疽發背。桔梗,味辛、苦。微溫,有小毒。又有一種名苦梗,藥性相同。

海金砂,用日中收,攻傷寒熱病;殼精草,從田中採,破翳膜遮晴。

海金砂,俗名竹園菜,處處有之。收金法以紙襯之,日中曬,以杖擊之其杖葉,自然有砂落紙上,旋收之。專利小便,得蓬砂、梔子、馬牙硝最良。穀精草,一名鼓槌革,又曰戴星草,生田中。味辛。溫,無毒。治咽喉痹,止齒痛。

紫河車,即蚤休,癰瘡至聖;商陸根,名樟柳,退腫之宗。

紫河車名金線重樓,味苦。微寒,無毒。

主治癲癇驚熱。商陸,味辛、酸、平。有毒。種分赤、白。白者,消水腫,根如人形者有神。赤者不入藥。

藜蘆為瘡疥之藥,貫眾殺寸白諸蟲。

藜蘆,味辛、甘。寒,有毒。俗名山棕,反細辛、芍藥。可吐風痰,不入藥湯,專主疥蝨瘡瘍。貫眾,味苦。微寒,有毒。治金瘡,破癥結,止鼻紅。

草蒿,一本作青蒿,滅骨蒸勞熱;旋覆花,草名金沸,鈍痰嗽之鋒

草蒿,味苦。寒,無毒。處處有之。根、苗子、葉,皆入藥,各自使用。用子勿用葉,用枝勿用根,四者若同用則成病。得童子小便浸之用良,亦可煎水洗瘡除疥風。旋覆花,味鹹、甘。溫,微冷。利痰,有小毒。通膀胱水去風濕,止嘔。

蓖麻子,善主催生,搗膏敷腳版;威靈仙,能消骨鯁,熬汁灌喉嚨。

蓖麻子,味甘、辛。有小毒。瘡癢研榨油搽敷,水癥研服良。威靈仙,味甘。溫,無毒。主宣氣去冷,消痰療折傷,治諸風。

馬鞭草能通月水不行,破癥瘕之癖;葫蘆巴好補元陽腎冷,蠲疝氣之癃。

馬鞭草,味甘、苦。寒,有小毒。其草穗類鞭梢,因名之,俗謂之鐵掃帚。治濕慝陰瘡。葫蘆巴,得茴香、桃仁同用,逐膀胱疝氣;得硫黃、附子同用,專補腎經。

萱草治淋,孕帶其花生男子;燈心去尿,燒灰善止夜啼童。

萱草,一名鹿蔥。味甘。性涼而無毒,處處有之。孕婦佩帶其花即生男子,因名宜男草。燈心處處有之,破傷處搗敷最良。

山豆根,療咽病頭瘡五痔;金沸草,治丹毒發背諸癰。

山豆根,味甘。寒,無毒。消腫毒,止熱咳。金星草,至冬時則背有黃星點成行。

味苦。寒,無毒。解硫黃毒。

狼毒驅九種心痛,狶薟掃除風濕痹。

狼毒,味辛、平。有大寒。陸而沉水者良。主咳逆,治蟲毒蟲疽瘰癧。狶薟即火炊草,味苦。寒,有小毒,頗似鶴蝨。昔有知州張泳,嘗經進此方治諸風。

夏枯草,最治頭瘡,瘰癧癭瘤同可覓;天南星,專能下氣,風痰腦痛止怔忡。

夏枯草,至夏即枯,故名之。味苦。寒,無毒。天南星,處處有之。味苦、辛。有毒。散血墮胎,消癰腫。

退腫消風牽牛子第一,諸瘡解毒山慈菇最良。

牽牛子,用炒過。味苦。寒有毒,處處有之。下氣通腸,利大小便,墮胎,專治腰疼腳痛。山慈菇,名兒燈檠,一名金燈花,瘡腫癰疽瘰癧消毒良。

仙茅伸風者之腳掌,補虛堅骨;苧根涼小兒之丹毒,安護胎宮。

仙茅,味辛。溫,無毒。治虛勞,逐冷氣,益陽堅骨,生長精神。苧根,補血安胎,止渴兼小兒丹毒。

茵芋理寒熱似瘧,屋遊斷齒衄之縱。

茵芋,味苦。溫,有毒。止心腹痛,通關節,主風寒濕痹。屋遊,即瓦上青苔。味苦。寒,無毒。逐膀胱水,止皮膚寒熱。

木部

豈不以勞傷須桂肉,斂汗用桂枝,俱可行經破癖,炒過免墮胎兒。

桂味甘、辛。大熱,有小毒。得人參、熟地黃、紫石英良,畏生蔥。

五痔腸風稱槐角,瘡瘍殺疥羨松枝。

槐角實,味酸鹹。寒,無毒。今處處有之。除熱氣,主火燒瘡;皮,灌漱風疳齒。松脂,味苦、甘。溫,無毒。處處有之。道家服餌,輕身延年。鬆實,味甘。溫,無毒。可供果品。葉與根白皮,味苦。溫,無毒。主辟穀不飢。鬆節,溫漬酒,治歷節風。

柏葉止衄吐崩帶,安臟鎮驚,去殼取仁於柏子;枸杞益陽明目,退虛勞寒熱,須用其根地骨皮。

柏葉,味苦。微溫,無毒。四時各依方面採,陰乾用。柏白皮,主火燒爛瘡。枸杞子,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無毒。處處有,惟泉州出者佳。

茯苓,有赤、白二種。赤者,通利小便,白者可補虛定悸。乾漆,有生、熟兩般。生則損人腸胃,炒熟通月水愆期。

茯苓,味甘、平。無毒。多年鬆根之氣熏所生。有赤、白二種,併除寒熱,止渴消痰。而赤者專主利小便,分水穀;白者專補虛定悸。乾漆,味辛。溫有毒。須炒熟用則無毒。去癥續骨,殺蟲,除心氣血痛。

茯神則健志收驚,開心益智;琥珀則鎮心定魄,淋病偏宜。

茯神即茯苓抱根所生者,用須去心中木。味甘、平。無毒。多益心脾主風虛。琥珀,味甘、平。無毒。是松脂入地中多年則化成。

職掌虛煩斂汗,必須酸棗;性行通利,消浮當用榆皮。

酸棗仁,味酸、平。無毒。安五臟,除風氣痹,能堅骨補中,寧心志。榆皮,味甘、平。無毒。性滑,通行大小便,消浮腫,治小兒白禿,下婦人胎元。

攻目赤,清頭風,堅齒輕身蔓荊子;斂金瘡,除腰痛,治風桑上寄生枝。

蔓荊子,味苦、辛。微寒,溫,無毒。通關竅,去寸白蟲,除筋骨中寒熱。桑寄生,一名寓木。味苦、甘、平。無毒。並治崩中,補內傷,胎前產後皆宜用。

瀉痢有功訶梨勒,同名訶子;頭眩鼻塞木筆花,乃是辛夷。

訶子,味苦。溫,無毒。開冒進食,消痰,治崩漏及腸風下血,兼主奔豚冷氣。辛夷,味辛。溫,無毒。處處有之,南人謂之迎春木。久服輕身柰老。二月開花,色白帶紫,花落無子,至夏復開花,初出如筆,故北人呼為木筆花。主頭眩鼻塞最良。

烏藥主寬膨順氣,沒藥主拆,跌金瘡,血氣相攻,諸疼共理:秦椒能明目通喉,蜀椒能澀精療癖,溫中下氣,風痹同醫。

烏藥,味辛。溫,無毒。處處有之,惟天台產者為勝,俗名旁箕。主心腹痛,補中益氣,攻翻胃,利小便。沒藥,味苦、平。無毒。按徐表《南州記》生波斯國,是彼處松脂也。破血止痛,為產後最宜,推陳致新,理內傷良。秦椒,味辛。溫,生溫,熟寒,有毒。攻腹痛,治風邪,溫中除痹,醋煎灌漱牙疼。蜀椒,去閉口者。味辛。溫,大熱,有毒。出成都。逐冷風。核名椒目,利水道。

牙痛乳癰求莽草,腸風崩帶索棕櫚。

莽草為臣,性有毒,味辛溫。善開喉痹,理諸瘡瘰癧。棕櫚性平,無毒。止痢養血,消鼻紅,用燒存性入藥。

巴豆破結宣腸,理心膨水脹;芫花消浮逐水,擊瘤痔當知。

巴豆,味辛。溫,生溫,熟寒,有毒。生巴郡,故名巴豆。性急通利,因名江子。用去皮、心、膜及油,然後用。畏大黃、黃連。芫花,味辛、苦,溫,有小毒。治咳逆喉鳴痰唾,腰腹心痛。

木鱉治瘡瘍腰痛有準,雷丸殺三蟲寸白無疑。

木鱉子生形似鱉,故名之,味甘。溫,無毒。治乳癰,肛門腫兼折傷。雷丸,味苦、咸。寒,有小毒。白者良,赤者有毒,能殺人。

養腎除風石南葉,漱牙洗目海桐皮。

石南葉,味辛、苦、平。有毒。利皮毛筋骨病。海桐皮,味苦、平。無毒。主痢,除疥蝨,治痹痛風。

牡荊子酒擂敷乳腫,郁李仁蕩浮腫四肢。

牡荊子,味苦。溫,無毒。即黃荊,今官司作笞杖行刑者,處處有之。主頭風目眩。郁李仁,味酸、平。無毒。俗名唐棣。通關格,去浮腫,根皮治齒痛風蛀。

密蒙花總皆眼科之要領,蘇方木專調產後之血迷。

密蒙花,味甘、平。微寒,無毒。蘇方木,味甘、鹹平。無毒。專能破血消癰及撲損。

楮實補虛明眼目,葉洗疹風,樹漿塗癬疥;竹皮刮下止嘔吐,葉解煩躁,燒瀝御風痰。

楮實,味甘。寒,無毒。主塗水腫及陰痿不起。竹皮多種,取皮止嘔吐者,南人呼為江南竹。味辛、平、甘。寒,無毒。肉薄,今人取作行瀝者,又謂之淡竹。其葉解煩除咳逆。今方中用淡竹葉又是一種,叢小葉柔,微有毛,其根生子如麥門冬。

樗白皮止痢斷疳,葉汁洗瘡除疥蝨;胡桐淚殺風牙蛀,膨脹滿吐堪施。

樗白皮與椿白皮性同良,但樗木臭,椿木香,味苦有毒。樗木根葉俱良,南北皆有之。兩木最為無異,俗呼作虎目樹。胡桐淚,味鹹。寒,無毒。形似黃礬,得水便消,如硝石也。

結胸散痞寬膨逐水調風宜枳殼;煩悶通淋解熱赤眸黃疸用山梔。

枳殼,以小緊實少穰者為枳實。味苦、酸。微寒,無毒。能攻痔痿消癥癖。山梔子,味苦。寒,無毒。生於山間者為山梔,人家園囿種時者為黃梔,形肥壯可染物用。方中用山梔,形緊小者入藥。

檳榔攻腳氣,殺三蟲,宣通臟腑;厚朴乃溫中,除霍亂,膨脹堪治。

檳榔,味辛,溫,無毒。生海南,向日曰檳榔,形尖如雞心者良;向陰曰大腹子,平坐如饅頭。檳榔下氣除風,宣利臟腑,攻逐水消痰破結。厚朴去粗皮,薑汁炒過,味苦,溫,無毒。須川中厚有紫油者佳。通經下氣厚腸胃,消穀食,安腹中長蟲。

豬苓消渴利漩,治傷寒中暑;龍腦清頭明目,主驚搐小兒。

豬苓,味甘、苦。平。無毒。生土底,皮黑作塊似豬糞,故名之。治咳瘧,消腫,利水,止遺精。龍腦,味辛、苦。微寒,一云溫平,無毒。其香透腦,攻耳聾,消風氣,通九竅,即梅花片腦。若服餌過多至一兩許,則身冷如醉,氣絕,而非中毒,益性寒故也。

明目涼肝解熱毋遺黃柏,磨癥下乳行經休缺紫葳。

黃柏,《圖經》名黃櫱,味苦。寒,無毒。除血痢,去黃疸,治癰瘡,祛脾胃熱,治女子熱崩。紫葳花,一名凌霄花,味鹹。微寒,無毒。處處有之。治風熱痛及癇證。

杜仲堅筋補損傷,兼主腎虛腰脊痛;衛茅殺鬼決經閉,陰人崩帶也能醫。

杜仲,味辛、甘、平。無毒。折斷如銀絲,用薑汁和,炒去絲用。除風冷,強心志。衛矛即鬼箭羽,味苦。寒,無毒。攻腹痛,破癥結。

癰腫癥瘤憑虎杖,殺蟲砥痔問蕪荑。

虎杖俗名班杖。根微溫,味甘、平。無毒。治傷損,消瘡毒。蕪荑,味辛、平。無毒。逐冷除心痛,兼治皮膚骨節風,殺疥蟲,治癬,攻腸風。

蕤仁搗膏,點眼科最除熱赤;皂莢為末,搐鼻嚏應釋妖迷。

蕤仁核,味甘。溫,微寒,無毒。通結氣鼻洪。皂莢,味辛、咸。溫,有小毒。亦有數種,長一尺半尺者,惟如豬牙者良。消痰除嗽,散腫痛,去頭風。

沒石子治痢生肌,染烏黑髭發;益智子澀精氣,止小便多遺。

沒石子即無食子,味苦。溫,無毒。出西番,用有竅者良。治陰瘡陰汗。益智子,味辛。溫,無毒。安神定志,故謂之益智。

川楝子號金鈴,冷氣膀胱能作主;五倍子名文塔,腸風五痔效端殊。

川楝子,味苦。寒,有小毒。今處處有之,但蜀川者為良。根皮最殺蛇蟲。五倍子,味酸、平。無毒。除齒䘌及瘡膿,亦可洗眼去風熱。

吳茱萸下氣消痰,提轉筋霍亂;山茱萸添精補腎,治風痹無疑。

吳茱萸,味辛。溫大熱,有小毒。今處處有之。除咳逆,逐邪風,主腳氣攻心。山茱萸,一名石棗,味酸、平。微溫,無毒。療耳聾,調女人月水。

桑白皮瀉肺補虛益氣,大腹皮通腸健胃開脾。

桑白皮,味甘。寒,無毒。即桑樹根皮。利水道,消浮腫,殺寸白蟲。大腹皮,即檳榔大腹子之皮。微溫,無毒。專下氣分冷熱,攻心痛。

金櫻子、冬青子,養精益腎,輕身調和五臟;蘇合香、安息香,辟惡去蟲,殺鬼蠱毒消除。

金櫻子,味酸、澀、平。無毒。採實搗汁熬膏,久服輕身柰老。冬青子又名女貞實。味苦、平。無毒。治病與金櫻子同功。蘇合香,味甘。溫,無毒。香油能辟惡除溫瘧,久服令人不生夢。安息香,味辛、苦、平。無毒。辟邪暖腎止遺泄。

秦皮洗眼磨昏,男子添精,婦人收帶下;黃藥通喉豁痹,蛇傷取效,醫馬是神樞。

秦皮,味苦。寒,無毒。治風寒濕痹。黃藥,味苦、平。無毒。治惡腫。

苦菜主頭疼,痢生腹痛同姜煎服;鉤藤蠲瘛瘲,兒生客忤勝禱神祗。

苦菜即茶茗,味甘、苦。微寒,無毒。除痰下氣,消宿食。鉤藤,味甘、平。微寒,無毒。其形如鉤,故得名。舒筋活血。

止痛生肌麒麟竭,舒筋展痹五加皮。

麒麟竭,一名血竭,味鹹、平。無毒。除血暈。五加皮,味辛、苦。溫,微寒,無毒。治風寒濕痹,止心痛,益精神通疝氣,治陰瘡。小兒幼小不能行,服之良。

丁香下氣溫中,能益脾止吐;沉香調中順氣,療痛絞心歧。

丁香,味辛。溫,無毒。散腫除風毒,更治齒痛風牙。沉香,味辛。溫,無毒。療腫,除風去水,止霍亂轉筋,壯元陽,辟惡氣。

檀香、藿香,止霍亂吐嘔,痛連心風;乳香、楓香,專消風止痛,瘡毒流離。

檀香,熱,無毒。消風腫腎氣攻心。藿香,味辛,微溫。去惡消腫,治吐逆。乳香,味辛。熱,微毒。辟惡除邪,補精益腎,治諸瘡攻血氣。楓香即白膠香,是楓脂也。治癮疹、風瘙齒痛,去虛浮水氣。味辛、平。微有毒。

竺黃理天吊,止驚風,更會清心明目;胡椒能下氣,逐風冷,兼除霍亂昏迷。

天竺黃,味甘。寒,無毒。生天竺國,故名。胡椒,味辛。微溫,無毒。去痰止痢,卒患心腹痛。

此木部之藥性,為後學之繩規。繩規為方圓之器也。

人部

看方猶看律,意在精詳;用藥如用兵,機毋輕發。草木之性既陳,人物尤宜立決。

律,法度也,齊之以刑。用藥猶將兵,謂醫者乃人之司命。

天靈蓋,最主傳屍,久病虛,熱蒸在骨。

天靈蓋,乃死人頂骨十字解者。此骨是天生天賜,蓋壓一身之骨節。陽人用陰,陰人用陽。味鹹、平。無毒。主傳屍、鬼疰人。

熱病及陽毒發狂,當求人糞汁;打撲損傷並新產,快索童男溺。

人糞汁,一名人中黃,性寒,無毒。專治天行大熱,勞氣骨蒸,燒末水調服。解諸毒,為末湯調。治熱病發狂,絞糞汁飲之。童男溺,童子小便也,女子者不宜用。主寒熱虛勞,頭疼濕氣。

乳汁有點眼之功,裩襠救陰陽之易。

婦人乳汁,味甘、平。無毒。能安五臟,

悅皮膚。昔張倉嘗服,享壽百餘歲。《衍義》云:乳汁治眼之功何多?蓋人心主血,肝臟血,肝受血則能視。婦人之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用以治目,不亦宜乎?裩襠即裩之當陰處,割取方圓六七 寸許,燒為末用。男子病新差而婦人與之交,則男病陰易;女人病新差而男子與之交,則女病陽易,小腹絞痛,攣手足,目中生花,頭重不能舉,若不急治則死。男子病用婦人裩襠,女人病用男子裩襠,

以水調服。

調諸淋,破瘀血,亂髮原來即血餘;止唾衄,理肺痿,溺垢便是人中白。

血餘,乃常人亂髮燒灰,味苦。微溫,無毒。治癰疽及轉胞。人中白,即尿桶中澄底垢積之結白者,火上燒灰,最治緊唇及勞熱傳屍。

《圖經》、《衍義》無虛醫者,可知端的。

禽獸部

蓋言走者屬獸,飛者屬禽。

禽屬陽,身輕,故能飛而上;獸屬陰,身重,惟能走不能上飛。

鹿角,煎膠補瘦羸,又安胎止痛;麝香,辟邪而通竅,安客忤驚癇。

鹿角,味苦、辛。依法煎煉成膠及霜入藥用,止泄精遺尿。麝香,味辛。溫,無毒。攻風產墮胎,救產難。

定魄安魂牛黃,治風癇驚熱;生肌止汗龍骨,攻泄痢遺精。

牛黃,味苦、平。有小毒。除狂躁,治天行。龍骨,味甘、平。微寒,無毒。治女子崩,止小便遺瀝,療陰瘡。龍齒,鎮驚治顛癇。

牛乳補諸虛,益氣通腸須求羊酪;獺肝開熱脹,傳屍勞嗽有驗堪應。

牛乳,味微寒,性平無毒,止渴。獺肝為君,味辛。溫,有毒。凡人素有冷氣虛膨者,此二味皆不宜服。

象牙出肉中之刺,熊膽醫痔痢之靈。

象牙,味甘、平。無毒。生煮汁飲之利小便;燒末止遺尿;磨屑敷肉中刺。凡骨鯁者,磨水服即下,更祛勞熱止風癇。熊膽,味苦,寒,無毒,然難分真偽。取一粟許滴水中,一道如線不散者為真。治天行熱疸諸疳。惡防風、地黃。

羚羊角明目祛風,可保驚狂心錯亂;膃肭臍溫中補腎,何憂夢與鬼交情。

羚羊角,味鹹、苦。寒,無毒。可活胎易產,益氣安心,辟邪。膃肭臍,味鹹。性熱,無毒。主驚癇,消宿血,除痃癖氣。

阿膠止血安胎,兼除嗽利;犀角涼心解毒,殺鬼聞名。

阿膠,味苦、微溫,無毒。出阿縣城北,井水煮取。烏驢皮以阿井水煎成膠為真,須用一片鹿角同煎方成膠,不爾不成也。養肝虛勞極,止四肢痠疼。犀角,味苦、酸、咸。寒,無毒。驅風明目,除心熱狂言,又治時行疫癘。

鹿茸益氣補虛,男伐泄精,女徵崩漏;虎骨驅邪辟惡,男安風毒,女保胎驚。

鹿茸用茄形連頂骨者。味甘、酸。溫,無毒;一云味苦、辛。虎骨,性平,味辛。微熱,無毒。治惡瘡及風痹拘攣。

兔頭骨主頭疼,和髓燒灰,催產難;牛角腮治崩帶,燒灰入藥效如神。

兔頭骨,味甘、平。寒,無毒。治頭昏痛。兔骨治熱中消渴。肉不可多食,損人陽氣。孕婦食兔肉,生子缺唇。不可合雞肉,同生姜食。牛角腮,味苦、甘。無毒。消血閉便血,攻冷痢。

瓦雀,肉則益氣,卵則強陰,白丁香可潰癰療目;雄雞,烏者補中,赤者止血,黃䏶胵止遺尿難禁。

瓦雀肉,味甘。溫,無毒。雀糞直立者名白丁香。雄雞肉,微溫,無毒。烏者補中止痛;赤者止血治崩。諸雄雞膽,微寒。

主目不明;心主五邪;血主損傷;肪主耳聾;腸主小便數不禁;肝及左翅手,主陰痿不起;冠血能行乳汁。

蝙蝠經名伏翼,能開黑暗青瞑。

蝙蝠經名伏翼,味鹹。無毒。主淋,目昏,久服則忘憂。糞名夜明砂,可治疳。

藥是伐病之斤,醫乃人之司命。

蟲魚部

抑又聞蠢者為蟲,潛者為魚,堪行入藥,貴賤何拘。

蠢,動也;潛,澄藏也。

全蠍有毒須當去,能透耳聾,療諸風驚搐;斑貓熟炒不宜生,通淋墮孕,宣瘰癧之疵。

全蠍宜緊小者佳。味甘、辛。須去毒方可用。斑貓去足翅,以米同炒至米黃色,去米。生用即令人吐瀉。味辛。寒,有大毒。

消水氣,去癭瘤,無如海蛤;安心志,磨翳障,大喜珍珠。

海蛤,味苦、咸、平。無毒。治浮腫,除咳逆,定喘消煩。珍珠,味苦、咸、平。無毒。出廣州。主潤澤皮膚,悅人顏色,綿包塞耳可治聾。

水蛭吮癰疽,通經破血;田螺去目熱,反胃堪除。

水蛭即馬蝗蜞。生水中名水蛭;生草中名草蛭;生泥中名泥蛭,並能著人及牛馬股脛間咂血。用之當用水蛭小者佳。此物極難死,加火炙經年,得水猶可活。若用之,須火炒令黃極熟,不爾入人腹,生子為害。田螺,性大寒,無毒,不可多食。其肉敷熱瘡,殼主翻胃,汁能醒酒止渴,須用田中取者佳。

鼠婦通月閉,利便癃,仲景將來醫久瘧;䗪蟲破堅癥,磨血積,傷寒方內不曾無。

鼠婦,味酸。溫,無毒。生人家地上,處處有之。䗪蟲名土鱉,味鹹。寒,有毒。處處有之。

搜瘛瘲驚風,明目催生稱蛇蛻;正喎斜口眼,墮胎點翳捉衣魚。

蛇蛻,味鹹、苦、平。無毒。主纏喉風,攻頭瘡瘰癧。衣魚,味鹹。溫,無毒。今處處有之。衣中乃少,多在書卷中。小兒淋閉以摩臍及小腹即溺通,仍可摩瘡。

出箭頭入肉,醫附骨鼠瘺,蜣螂便是推車客;補打撲損傷,療兒疳昏眼,蝦蟆本草即蟾蜍。

蜣螂,味鹹。寒,有毒。療兒驚瘛風癇,臨用當炙過,勿置水中,令人吐,入藥去足翅。蝦蟆肉,味辛。寒,有毒。主邪氣堅瘕,惡瘡鼠癧。

殺伏屍鬼疰三蟲,地龍俗名蚯蚓;止風賊斜喎脫肛,蝸牛本是蛞蝓。

地龍,味苦。無毒。須用白頸者良。傷寒狂熱須咽汁,治痢消丹毒用糞。蝸牛俗名蜞螺,處處有之,生沙石垣籬下濕處。亦治背疽,用涎塗抹。

蠐螬點眼翳雜科,割金瘡出肉中刺;蛤蚧傳屍堪止嗽,兼補肺邪鬼咸驅。

蠐螬,味鹹甘。有毒。處處有之。以背行反快於腳,即諸朽木中蠹蟲,但潔白者佳。蛤蚧一名守宮,功力在尾,稍人捕之即自咬斷其尾,用以法取之。行常一雌一雄相隨,入藥亦當用雌雄相隨則良。

牡蠣固漏血遺精,補虛止汗;虹蟲破癥瘕血積,經閉通渠。

牡蠣,味鹹、平。微寒,無毒。主瘧疾寒熱,除驚恐。虻蟲,味苦。微寒,有毒,咂牛馬背血出。用炒,除足翅,方可入藥。

鰻鱺魚退勞熱骨蒸,殺蟲愈痔;石龍子除熱淋止血,蜥蜴殊途。

鰻鱺魚,味甘,有毒。處處有之。雖毒而能補五臟虛損,消項腮白駁風熱,肉薰蚊則滅。石龍子與蜥蜴、蝘蜒蠑螈守宮五種相形。

烏賊魚是海螵蛸,退翳殺蟲,治崩攻痢;鯪鯉為穿山甲,堪醫疥癬,鬼魅遭鋤。

烏賊魚骨,味鹹。微溫,無毒。療陰瘡,治耳聾。其血似墨,能吸波潠墨以混水,所以自衛。有八足聚生口旁,浮泛於水面。鳥見謂其必死,欲啄之,則聚足抱鳥拖入水中食之,故曰賊魚。穿山甲,性涼,有毒。主邪驚治痹。

勞熱骨蒸尊鱉甲,脫肛狐臭尚蜘蛛。

鱉甲,味鹹、平。無毒,處處有之。治崩療瘧,主癥瘕痃癖。不可與雞子同食,合莧菜食傷人。蜘蛛,性冷,無毒,處處有之。然多種身有毛刺,及五色並薄小者,並不可用。瘰癧背瘡,炷牙兼治,口斜喎僻喜忘者取網著衣領中。

蟬蛻消風,斷小兒夜哭之鬼;蝟皮主痔,捷腸風下血之徒。

蟬退,味鹹、甘。寒,無毒。亦治婦人產難,小兒驚癇。蝟皮,味苦、甘。無毒。治疝氣陰蝕瘡。

鯉魚寬胎脹骨,止赤白之崩,膽抹青盲赤目;蟹主熱結胸黃,能化漆為水,血燒集鼠招㪷。

鯉魚,味苦、甘。寒,無毒。止渴消腫,腹有癥瘕之人不可食。蟹,味鹹。寒,有毒。爪能破血墮胎。

鯽魚治腸風下血,宜作鱠,又宜作羹,治痢無分赤白;蛙能補損祛勞,一種水雞為羹饌,專補產婦之虛。

鯽,味甘、溫,無毒。燒灰治諸瘡,補胃和中。蛙噤味甘、寒,無毒。殺疰邪。

蜈蚣開小兒口噤,墮孕婦之胎,制諸蛇毒;土狗,摧產難之生,罨肉中之刺,退腫須臾。

蜈蚣,味辛。溫,有毒。不堪入藥湯,殺三蟲。入藥當熟炒,生則令人吐瀉。土狗即螻蛄,味鹹。寒,無毒。處處有之。下腫,利大小便,解毒潰癰。

石決明瀉肝,黑障青盲終可決;桑螵蛸補腎,泄精遺溺竟無虞。

石決明,味鹹、平。涼,無毒。除肺經風熱。桑螵蛸,味鹹、甘、平。無毒。即螳螂子也。用炒黃色,不爾令人泄瀉。

原蠶蛾主泄精,好強陰道;白殭蠶治諸風,口噤難呼。

蠶蛾,雄者有小毒,炒去翅、足,補腎。療血風、痹風、癮疹,用蠶砂。殭蠶,炒去絲、嘴,味鹹、平、辛,無毒。療驚癇崩漏病,又除口噤及喉風。

白花蛇主諸風濕痹,拘攣兼疥癩;五靈脂行經閉昏迷,產婦早來沾。

白花蛇與烏梢,味甘、咸。溫,有毒。主諸風喎斜口眼,並治大風瘡。五靈脂,即寒號蟲糞也,治腸風並冷氣,炒之治崩。

著意要行斯道,潛心細下工夫。

果品部

且如果品數端亦分優劣。

以果品言之,如柿有數種,紅者只可生啖,烏者可焙乾入藥,用其蒂功力且優,白者力薄而功力劣。

入藥當知判反忌宜,性情要辨苦甘冷熱。

大棗與生蔥相刑,不宜合食。烏梅與黃精相反,常食黃精者,不可食梅。實如桃仁、杏仁,忌用雙仁者,有毒殺人。安石榴,味酸者宜入藥用,苦甘者不宜多食,損人齒,傷人肺。又如橘味辛溫,柚味苦冷,棗味甘熱,柿味甘寒之類。

橘皮則下氣寬中,消痰止嗽,更可止嘔定吐;大棗則養脾扶胃,助藥成功,又可補氣調脈。

陳皮,味辛。溫,無毒。主溫脾。青者,破積聚。大棗,味甘、平。無毒。

雞頭實為芡實,輕身長志,好止腰疼;覆盆子是蓬虆,益氣強陰,養精最烈。

芡實,味甘、平。無毒。補中治痹,煎和金櫻實最益人。覆盆子,味酸、平、咸。處處有之。補中,調和臟腑,治風虛損。

柿干止痢澀腸,生宜解酒渴止噦,須教用蒂良;梨實除煩引飲,漿可療風痰乳婦,金瘡如仇賊。

柿干,味甘、寒。無毒。最潤喉通耳鼻。梨,味甘、微酸。寒,無毒。可止嗽,不宜多食,成冷痢。乳婦及金瘡猶不可食。

橄欖止渴生津,口唇乾燥研敷核中仁;石榴舒筋止痢,去腹中蟲根皮煎汁啜。

橄欖,味酸、甘。溫,無毒。消酒毒。安石榴,味甘、酸。無毒。殼入藥,治筋攣腳痛,攻痢良。

藕實止痢,補心垣,節除嘔衄,葉堪止渴安胎;桃仁通經破癥結,乃輟腰疼,花主下利膿血。

藕,味甘、平。寒,無毒。處處有之。桃仁,去皮尖,味苦、甘、平。無毒。其花通利小便。

杏仁不用雙仁,通腸潤肺治咳清音,烏梅即是梅實,止嗽化痰痢中莫缺。

杏仁,去皮、尖及雙仁者,味酸、甘。無毒。治驚癇腹痹及產乳金瘡。烏梅,味酸、平。無毒。下氣調中,止渴,治骨蒸勞熱。

宣木瓜治霍亂轉筋,調理腳氣,濕痹伸舒,枇杷葉能止嘔和胃,專掃肺風,功全口渴。

木瓜,酸。溫,無毒。消腫強筋骨,止渴並腳氣攻心。枇杷葉,用布拭去毛,炙用。味苦、平。無毒。主肺風。

胡桃肉,肥肌潤肉,撲傷和酒研來嘗;草果仁,益氣溫中,好伴常山攻瘧發。

胡桃肉,味甘、平。無毒。去痔瘡,消瘰癧。草果仁,味辛。溫,無毒。溫脾胃,消宿食,解酒毒,攻冷氣。

若能熟此作筌諦,可洗下工之陋拙。

米穀部

精明米穀,豆麥粟麻,雖民生之日用,充藥料於醫家。

谷入脾,豆入腎,麥肝,粟肺,麻入心。

粳米溫中和胃,秫米能解漆瘡,止渴除煩須陳倉米;黃豆殺鬼辟邪,黑豆乃堪入藥,若問黃卷便是豆芽。

粳米,味甘。溫,無毒。即常人所食之米。其種數多,不可盡識。主除煩斷痢。豆,黑白二種,惟黑者入藥,白者不用。味甘、平。無毒。炒熟入藥。

祛胃熱,養腎虛,通利小腸粟米;可長生,填精髓,巨勝子即胡麻。

粟,味鹹。微寒,無毒。治消中。巨勝子,久服之可長生不老,利大小腸,堅筋快產,主心驚。味甘、平。無毒。處處有,即黑麻子。

赤小豆消水腫虛浮,研塗癰疽消熱毒;白扁豆治筋轉霍亂,葉敷蛇蟲咬最佳。

赤小豆,炒過用。味甘、酸、平。無毒。治消渴,攻腳氣。白扁豆,味甘。微寒,無毒。消暑解毒,下氣和中。

小麥止汗養肝,堪除燥熱;大麥主飢消渴,長胃榮華。

大、小麥,味甘。微寒,無毒。

麥櫱入藥湯,真個溫中,可知消食麥麩;若調醋敷撲,損處愈後無瑕。

麥櫱,麥芽也,麩皮也。

去丹風解一切之毒,霍亂吐翻,取粉於綠豆;除浮疸吐一切痰涎,閉胸膈病,摘蒂於甜瓜。

綠豆,甘寒。無毒。除熱氣,止頭疼目暗。甜瓜,味苦。寒,有毒。處處有之。蒂入藥。瓜有赤、白二種,入藥當用赤者。

言之有準,用之無差。

菜蔬部

既已言之五穀,又當取用菜蔬。蔥主頭疼堪發散,通大小腸,白可安胎止痛;韭專補腎益元陽,溫中下氣,子收夢中精遺。

蔥,味辛。溫,無毒。韭,味辛,微酸。溫,無毒。蔥、韭皆不可多食,昏人精神,又不可與蜜同食。

搗汁止頭疼,喘嗽風痰萊菔子;酒煎噴痘體,自然紅潤說胡荽。

萊菔即蘿蔔也。味辛、甘。無毒。根腦及嫩葉常人作生菜食之,熟啖消食和中,下氣去痰,癖肥健人。胡荽,味辛。溫,微毒。消穀通心竅,補五臟不足,利大一小便,辟邪。

白冬瓜劫躁煩止渴,白芥子寬胸膈痰拘。

冬瓜,味甘。微寒,無毒。治淋利小便,解熱散癰,除小腸熱醒脾。用子中仁尤良。白芥,味辛。溫,無毒。青、白、紫數種,唯白芥子粗大色白者入藥。除冷氣,攻反胃,治上氣。

婦人產難好催生,滑臟利泄冬葵子;霍亂轉筋心腹痛,減煩卻暑羨香薷。

冬葵子,味甘。寒,無毒。處處有之。其子是秋種,覆養經冬,至春作子,故謂之冬葵子。除寒熱,治疳用根。香薷,味辛。微溫,無毒。下氣除煩熱,消腫止渴。

發病生蟲又敗陽便是蕓薹菜,生瘡長痼精神損少吃水茄兒。

蕓薹萊,味辛。溫,有毒,不宜多食,敗損陽氣,生腹中長蟲。主破癥瘕,通血,除丹毒,消乳癰。茄子,有紫,白二種。味甘寒,性冷,不宜多食。茄根煎湯漬凍瘡,蒂燒灰治腸風。

婦人惡血能令下,濕痹筋攣取豆芽黃卷;瘡疥傷寒最得宜,血風血暈向荊芥假蘇。

大豆黃卷,以黑豆大者為芽櫱,生便曬乾,名黃卷。入藥用。味甘、平。無毒。荊芥即假蘇,味辛溫,無毒。下氣除勞,兼治頭痛。

馬齒莧散血敷瘡敷大丹,殺蟲磨翳;草蘩蔞發背瘡瘍丹風起,爛搗堪塗。

馬齒莧處處有之。味酸寒,微毒。止渴攻血痢,磨眼翳,利便難。草蘩蔞,味酸、平,無毒,名雞腸菜。

消痰定喘寬膨當求蘇葉,風氣頭疼發散功要薄荷。

紫蘇,味辛,溫,無毒。葉下紫色而氣香者佳。消痰下氣開胃用葉;風氣頭疼發散用莖;寬喘急治咳嗽用子。薄荷,味辛、苦,溫,無毒。發汗消食寬脹,除霍亂,傷寒可發散。

飴糖斂汗,建中補虛羸不小;神麯養脾,進食使胃氣有餘。

飴糖,味甘。微溫,無毒。以糯米煮,候冷,入麥芽,澄清,再熬成飴糖,以淨器盛貯,夏天澄沉井中,免令酸。諸米可作飴,惟糯米者入藥,止渴消痰治嗽。神麯,味甘。大暖。消宿食下氣。

調理產人去瘀生新猶用醋,通行血脈助添藥勢酒同途。

醋,一名苦酒,治癰除癥,消癰退腫。酒味苦、甘、無。大熱,有毒。辟惡除邪破癥結。

香豉本食中之物,醫傷寒切不可無。淡豆政,味苦寒,無毒。治頭疼,發汗,止痢解煩熱。以酒浸爛搗,患腳人敷之良。

不揣愚衷而作賦,是為藥性之斤銖。

揣,量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