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棗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猴子棗、羊腸棗(《藥物出產辨》),申棗(《藥材資料彙編》)。

釋名

本品為獼猴的腸胃結石,以其形似大棗,故名猴棗。因猴的生肖為申,故又名申棗。

基原

為猴科動物獼猴等的胃腸結石。

動物

獼猴 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 又名狙(《莊子》),沐猴(《史記》),王孫(《柳河東集》),猢猻(《聖惠方》),恒河猴、廣西猴(《中國經濟動物志》),黃猴(《中國藥用動物志》)。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及長江流域,河北、河南、山西、陝西、青海等地亦有零星分佈。獼猴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濫捕。

採集

按規定有計畫捕捉,捕殺後,剖腹,取出腸胃中的結石,於通風處晾乾。

炮製

取原藥材,砸開後,除去雜質,研粉,過100目篩。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塵。

藥性

味苦、微鹹,性寒。歸心、肺、肝經。質重鎮降。

1.《中國醫學大辭典》:“苦,寒,無毒。”

2.《廣西藥用動物》:“性寒,味苦、微鹹。入心、肺、膽、肝經。”

功效主治

清熱鎮驚,豁痰定喘,解毒消腫。主治痰熱喘咳,咽痛喉痹,驚癇痰厥,小兒驚風,瘰鬁痰核。

1.《中國醫學大辭典》:“治驚癇,小兒急驚,痰厥,熱痰;療癰疽,瘰鬁,痰核,橫痃。”

2.《飲片新參》:“治虛喘,化痰納氣,治驚癇。”

3.《廣西藥用動物》:“清熱鎮驚,豁痰定喘,解毒消腫。主治痰熱驚癇,小兒急驚,瘰鬁。”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0.3~1g,不入煎劑。外用:適量,醋磨塗。

使用注意

《廣西藥用動物》:“妊娠期忌服。”

附方

1.治小兒痰壅咳喘 猴棗15g,青礞石(煆,水飛)15g,硼砂(炒)15g,天竺黃15g,沉香15g,川貝母60g,麝香6g。以上7味分別研細,各取淨粉,過篩,混勻,裝瓶。口服每次0.3~0.6g,每日2次。周歲以下減半。(《江蘇省藥品標準》1977年 猴棗散)

2.治小兒驚風,痰涎壅盛,氣喘痰鳴,煩躁不寧 猴棗400g,天竺黃300g,川貝母200g,沉香100g,羚羊角100g,硼砂(煆)100g,麝香40g,青礞石(煆)100g。以上8味,除麝香、猴棗外,羚羊角銼研成細粉;青礞石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最細粉;其餘川貝母等三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猴棗分別研成細粉,與上述各藥配研,過篩,混勻,瓶裝0.3g。口服,每次0.3g,或遵醫囑。(衛生部《藥品標準·中成藥方製劑》1992 精製猴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