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黃之研究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犀黃之研究

作者
日本·杉本重利
底本
*收錄於《皇漢醫學叢書》,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據1936年世界書局鉛印本校勘翻印,1993年。

第一章、緒論

漢藥牛黃即牛之膽石。自古用為止痙。鎮靜。治風解熱。解毒。或長生不老之妙藥。近來膽汁之生物學的研究。日漸發達。因對於研究膽石。亦覺饒趣。自明瞭膽汁有造血之機能。不久即有螺良氏研究牛黃之此種機能。而發見膽汁有免疫作用。繼而有小今井氏檢查牛黃亦有同樣之免疫作用。因此古今所讚賞之漢藥牛黃。在治病上效能之一部。已得解決。然其大部效能。尚在神秘不明中。須待多數學者之探索。余亦想研究一點供獻。已於去秋開始。茲將類集中日兩國之關於牛黃之文獻。作為第一報告。

第二章、牛黃之名義及異同

一、牛黃之定義

名醫別錄曰。牛黃生隴西及晉地。特(特為牡之誤)牛膽中得之。即陰乾百日。使燥。無令見日月光。

吳普本草曰。牛死則黃入膽。如雞子黃也。

本經便讀曰。牛黃大抵皆因牛病而成黃。每結於肝膽之間。因殺病牛而得之膽中。

由此可知牛黃顯然為牛之膽石。但名醫別錄所謂生於特牛膽中者非也。按本草綱目特牛即牡牛。是謂牛黃單指為牡牛之膽石。其實在他醫書。均未道及於此。故膽石之差別。與牛之牡牝無關。可均稱為牛黃也。

二、牛黃之異名及其他

牛黃自古異名甚多。可約記如下。

土精、千金方。外臺秘要。人參亦有此異名。

醜寶、本草綱目時珍曰。牛屬醜。故隱其名。

醜玄、萬春回春。

牛菜、出所不明。

瞿盧折娜、金光明經。

在日本牛黃讀音為高瓦屋。其和名為字之乃多末。然高瓦屋之音。由來甚久。已見於續日本紀中有所謂文武二皇二年正月己巳士佐國獻牛黃。十一月己酉下總國獻牛黃之紀錄。

康賴本草獸部上品中。始記牛黃和名為宇之乃知。至日本戰國時代前後。又名為宇之乃多末。曲直瀨道三之「藥性能毒大成」古類禽部中記有牛黃和名為宇之乃多末。

三、牛黃之種類及其分類法

種類及分類。因時代而異。

先就中國而言。 雷斅曰。牛黃有四種。喝迫而得者名生神黃。殺死在角中得者名角中黃。牛病死後心中剝得者名心黃。初在心中如黃漿汁。取得使投水中。沾水乃硬如碎蒺藜及豆與啻珠子者是也。膽肝中得者名膽黃或肝黃。大抵皆不及生神黃為勝。

陶弘景曰。舊曰神牛出入鳴吼者有牛黃。伺其出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墮落水中。今人皆在膽中得之。

其後新修本草載有牛有黃者必多鳴吼。喝迫而得。謂之生黃。最佳。黃有三種。散黃粒如麻豆。漫黃若雞卵中黃漿。在肝膽間。圓黃為塊形大小。並在肝膽中。

由上可知在南北朝時。因採黃之部位不同。而分生神黃。角中黃。心黃。肝黃。四種。其後因多系得於肝膽之間。故至唐朝。只按形狀大小而別為散黃、漫黃、圓黃三種。唐後迄宋竇太師方之治鎖喉毒。其牛黃清心丸之處方中有「京牛黃」明朝之證治準繩中有「西牛黃」等字樣。清代之本經逢源。又載有產西戎者為西黃。產廣東者名廣黃。清代之本草便讀內。載有牛黃有廣黃、西黃兩種。以所出之地而命名。

由上可知宋而後。漸因產地而命名分類。但圖經本草。本草綱目。本草述諸書中。亦曾記述雷斅之所謂生神黃等四種。大觀本草。本草綱目中。又記載蘇敬之所謂散漫圓黃三種。然則此等分類法。是否在唐後仍被採用。實難推知。

現在則僅由產地而命名分類。據余在當地之調查如下。

(一)東牛黃 山海關以東。即關東所產者。按近世病理學上之分類多系 Bilirubin結石。Bilirubin-Cholesterin石及純Cholesterin石等概屬少見。是或由於氣候、風土、飲食、之關係而然。其最大者如雞卵。多為球形或不定形。黃綠乃至暗綠色。有乾燥黏土樣之硬度。割面皆呈輪狀層。

(二)西牛黃(西黃) 為西方如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地所產者。因其離京稍近。故亦名京黃。多為 Bilirubin-Cholesterin 結石。然均系Bilirubin之含量。多於 Cholesterin 之含量。呈球形或不定形。比東牛黃稍小。黃綠色乃至黃褐色。割面為球心性層狀。

(三)蘇尖黃 產於江浙及中國中部。多為 Bilirubin-Cholesterin 結石。但其Bilirubin 之含量。較西黃內所含者為少。Cholesterin 之含量。較西黃所含者為多。往往多數生於膽囊中。形小而光滑。呈骰豆形或不定形。藥鋪內所藏者。多置於三角錐形之器中。故有蘇尖之名。色褐乃至暗褐。質甚硬。割面皆為重疊層。

(四)廣黃 產於兩廣。亦均為Bilirubin-Cholesterin 結石。而Bilirubin之含量較蘇黃尤少。Cholesterin 含量甚大。形狀不定。較蘇黃稍大。表面平滑。或凹凸不平呈灰色。割面為球心性層狀。質軟易碎。故亦有片黃之稱。(但他黃之破碎者。有時亦稱片黃。其未破碎者。又稱個黃。)

以上四種。皆因產地而得名。其外他地所產者。亦因性狀而類於四種之一。但近時又有印度、南北美洲、澳洲、日本等之輸入品。由印度輸入者均重2 Ounnce 左右。封入匣內。近藤龍雄著中國北部之物資藥物研究內。載中國稅關對於牛黃。

Cow Bejoar: Native or 2nd Quality

Cow Bejoar: Indian or lst Quality

分二種。將中國牛黃一匁(日本兩)為十八海關兩。印度牛黃一匁為七十五海關兩之評價。均為一斤之輸出稅為0.36海關兩。輸入稅為1.50海關兩。

總上可知古時因取黃之部位。有生神黃角中黃心黃肝黃四種。唐代以後。漸因形狀而分為散漫圓黃三種。今則純以產地而別為東牛黃西牛黃蘇尖黃廣黃四種。

就日本而言。德川初期之本朝食鑑。有黃者牛之黃病也。雖有神牛四種黃之說。俱不足用之。大抵有黃之牛。多病而易死。或疫癘之死牛。皆有黃在心及肝膽之間。往昔余據宗澤時珍之說。教播州郡守而取病死牛之黃。後豫州郡守亦取之。俱得其真。外面黃赤黑色。重疊成片。內有真黃如黃蘗色。是不減於自華來者。入藥亦佳。但恨世人泥神牛之說。不敢取病死之黃矣。

故知亦有生神黃等之分類。但始於何代。已無可考。由推測而言。則遠在德川時代以前。想亦系傳自中國。然散漫圓黃等之分類。似乎亦被介紹而採用。如平安朝之輔仁本草。內有

牛黃 蘇敬注曰 乍生咀相而得者也。

漫黃 如雞子黃

散黃 粒如麻豆

圓黃 塊形有大小 以上蘇敬注

但他書如藥經太素康賴本草亦為平安朝之醫書。皆未記載牛黃之分類。故此等分類。是否當時施行。尚屬不明。

現代則只有以下分類。

(一)玉牛黃 球形。橢圓形或純三角形。呈赤黃色。

(二)天竺牛黃 形稍大。往往成為破碎。俗稱四六。

(三)真牛黃(或真正牛黃) 即日本產。黑色稍大。

附言 在日本昔時醫療用之牛黃。多由中國輸入。輔仁本草所記諸藥。凡產於日本者。則附以和名。記其產地。否則注以唐字。以志區別。如牛黃(唐)等是也。以後漸有和產。德川時代之千金方藥注。載有牛黃來自紅毛。和者出於近江。本草綱目啟蒙有牛黃為舶來品。(中略)今有和產。亦可應用。藥鋪稱為真牛黃。自明治維新以後。漢醫勢力漸衰。牛黃遂以不用。而成一種輸出品矣。

四、真假及其鑑別法

陶弘景曰。藥中之貴莫過於牛黃。一子至二三分好者值五六千至一萬也。

現在奉天市價。一匁10至30圓不等。昂貴如此。贗品自多。如以鬱金蒲黃等。和於牛膠。(千金方藥注和漢藥物學)或以白泥和於牛膽汁。凝為球形或片狀。(千金藥注)而詭為牛黃。又或以犛牛、駱駝、豚等之膽石。偽稱為牛黃。鑑別似非容易。茲將古人之二三法例舉如下。

本草衍義曰。牛黃輕鬆。自然微香。西式有犛牛黃。堅而不香。又有駱駝黃。極易得。亦易相亂。不可不審之。

圖經本草曰。然人多偽之。試法但偕磨牛角上。透甲黃者為真。

本草述曰。置舌上先苦。然後甘涼透心者為真。

千金方藥注曰。入口後涼如食薄荷。冷澈心胸。氣如下降。後有香味者為真。

第三章、在中國之牛黃藥用史

該藥始用於何時。已不可考。然神農之本草經已載有之。又吳普本草亦記有牛黃無毒。牛出入鳴吼者有之。夜視有光走角中。死則黃入膽中。如雞子黃也。

可知最晚已盛行漢末。漢末迄魏。應用於何病。如何用法。及其藥理。藥性如何解釋。及各時代之見解有何變遷。在以下各節稍加討論。

一、牛黃之藥性

(甲)牛黃之氣味 吳普本草言牛黃無毒。雷斅曰。牛黃味苦平。有小毒。宋之大觀本草言牛黃味苦氣平。有小毒。宋之日華子本草言牛黃甘涼。元之湯液本草言牛黃味苦平。有小毒。明之本草集要言牛黃味苦平涼。有小毒。清之本草匯言牛黃味苦甘涼。清之本草述言牛黃味苦平。有小毒。清之本草從新言牛黃甘涼。清之本草便讀言牛黃甘苦微涼。芳香無毒。由以上所述。其氣味見解。則因人而異。

(乙)牛黃之相使相惡 雷公藥對。載有牛黃人參為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惡龍骨地黃龍膽常山蜚蠊。畏牛膝乾漆。其後千金方。外臺秘要。新修本草。大觀木草。湯液本草。本草集要。本草經疏。本草匯。本草從新諸書。皆有相同之記述。則相使相惡之說。恐為徐之才等所定。而後人竟沿襲盲從。且相使相惡亦非一定。如龍膽等常可與牛黃並用。本草綱目亦言之。

別錄曰。牛黃惡龍膽。而錢乙治小兒急疳病驚丸麝香丸皆兩用之。何哉。

龍膽治驚癇解熱殺蟲。與牛黃主治相近。亦肝經之藥也。不應相惡如此。按余在當地之漢藥藥鋪調查。龍膽亦常可配合而用之。

二、牛黃之用法

名醫別錄謂牛黃得之即陰乾。百日使燥。勿令見日月光。

雷斅炮炙論曰。凡用牛黃。搗細。研如塵。絹裹定。以黃嫩牛皮裹。懸井中一宿去水三四尺。明早取之。

即古時採取牛黃。先於暗處陰乾多日。用時研為細末。

其他各朝代之醫書。如新修本草大觀。本草湯液。本草集要。證治準繩。本草述。本草匯等亦均述如此。只懸井水法。在雷斅炮炙論以外。僅見於本草綱目。大抵南北朝以後。均為研末而用。余之當地調查。亦系如此。

三、牛黃之應用

牛黃在古時。應用於何樣疫病。可參考以下諸書。

神農本草經曰。牛黃治驚癇寒熱。熱盛狂痙。除邪逐鬼。

別錄云。牛黃治小兒百病。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又墮胎。久服輕身增年。令人不忘。

可知用於諸種痙攣性疾病。及小兒百病熱病等。或用為除邪逐鬼墮胎及長生不老之藥。其後用為漸廣。至唐朝之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內。亦記載治上述諸症。而藥性本草內有牛黃治小兒夜啼。安魂定魄。薜邪魅療卒中風。

千金方內牛黃益肝膽。定精神。除熱。止驚痢。辟惡氣。止百病。

茲將當時之處方。舉其二三如下。

千金方曰。初生三日去驚邪辟惡氣。牛黃一豆許。以赤蜜如酸棗。研勻綿蘸。令小兒吮之。一日令盡。又曰。牛黃丸。男子得鬼魅欲死。所見驚怖欲走。時有休止。皆邪氣所致。不能自絕。

牛黃 荊實 曾青 玉屑 雄黃 空青 赤石脂 玄參 龍膽(各一兩)

上九味。篩。蜜和服。如小豆。先食吞一丸。日三服。稍加以知為度。

外臺秘要曰。小兒七日口噤。牛黃研為末。以淡竹瀝化一字灌之。更以豬乳滴之。

廣利方曰。牛黃一豆許。研和蜜水灌之。

此外千金方中。尚載有治小兒宿乳不消。腹痛驚啼之處方。及治卒中惡邪鬼、驚痢、大小便不通。小兒驚癇客忤等症之牛黃萬病丸之處方。此等處方。亦皆以牛黃為主劑。可知唐代以牛黃多用於諸種痙攣性疾病。及小兒百病鬼魅等。

宋代則其應用尤廣。且可用於中風、失音、口噤。健忘虛乏及解毒之目的。茲錄當時之處方一二如下。

太平聖惠方內之小兒腹痛夜啼。牛黃一豆許。乳汁化服。仍書田字於臍下。

錢氏小兒方。初生兒胎熱。或身體黃者。牛黃一豆大許。蜜調膏乳化開。時時滴兒口。形色不實者勿多服。

小兒衛生總微論曰。小兒驚候。小兒驚熱。毛焦睡語欲發驚者。牛黃(六分) 硃砂(五錢) 同研以犀角磨汁調服一錢。

竇太師方內有牛黃清心丸治鎖喉毒。療寒熱往來。

京牛黃 輕粉(各三分) 膽星(一兩) 雄黃蓮末(各二錢) 茯神 玄參 天竹黃 五倍子 荊芥 防風 桔梗 犀角末 當歸(各一錢) 冰片 麝香 珍珠(各五分)

上研為細末。公和一處。再研勻。甘草熬膏和丸如龍眼大。硃砂為衣。日中曬乾。收入瓷瓶內。將瓶口緊塞。勿令出氣。每服一丸。薄荷湯磨服。

惠民和劑局方內有牛黃清心丸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蹇澀。心怔健忘恍惚。頭目眩。胃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氣不定。驚恐怕怖。非憂慘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癲。精神昏亂。俄頓死舌張不能語。四肢拘急。心神恍惚不知人。

牛黃(一兩二分研) 麝香(一兩研) 犀角末(二兩) 雄黃(一兩) 龍腦(一兩研) 羚羊角(一兩研) 蒲黃(二兩半) 干山藥(七兩) 人參(三兩半去蘆) 當歸(去蘆) 防風 黃芩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五錢) 桔梗 白朮(各一兩) 白芍藥(一兩) 柴胡 白茯苓 杏仁 芎藭(一兩二分) 白蘞(七分半) 乾薑(七分半) 大棗(一百枚) 大豆黃卷(研炒) 阿膠(各一兩七分半) 金箔(一千二百箔,內四百枚為衣)

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屑。及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味外為細末。入余藥勻。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食後小兒驚癇。即酌度多少以竹葉湯溫化下。

此外又有

牛黃膏 治驚化涎。涼膈鎮心。祛邪熱。止痰嗽。 局方。

牛黃涼驚丸 治小兒驚疳。 小兒藥證直譯。

牛黃丸 治小兒大便不通。心中煩熱。 太平聖惠方。

牛黃散 治口瘡。 太平聖惠方。

元明時代牛黃之應用尤廣。

牛黃瀉心湯 治心經邪熱。狂語。精神不爽。 御藥院方。

牛黃膏 治熱入血室。發狂。 活活機要。

牛黃散 治一切熱毒黃疸。衄血。發斑。口咽瘡爛。吐血。便血。時氣發狂神昏不省。 施圓端效。

牛黃 治痘瘡黑陷。 王氏痘疹方。

牛黃丸 治驚風。五癇。天釣客忤。

牛黃丸 治干疳。

牛黃散 治中風心臟。

牛黃散 治溫壯熱或寒熱往來。

牛黃解毒丸 治胎毒瘡癤及一切瘡瘍。

牛黃奪命散 治馬脾風 以上六例證治準繩。

牛黃散 治小兒口中百病。鵝口瘡。重顎不能吮乳。及咽喉頭腫塞一切熱毒。 萬病回春。

清朝之牛黃應用。大略由下諸例。可見梗概。

本草匯曰。牛黃清心主之煩。熱狂邪氣俱濟。攝肝臟之魂。驚癇健忘同療。利痰氣而無滯。入肋骨搜風。

本草從新曰。牛黃清心解熱利痰涼驚通竅辟邪。治中風入臟。驚癇口噤。本草便讀曰。牛黃清心肝之煩熱。達竅搜邪。假靈氣以生成。疏氣解毒。驚癇痰迷。須取用。喉痹痘後最相宜。

清代之處方書例如

牛黃承氣湯 化穢利竅保腎安心。治溫暑時邪。挾渴內閉。口噤神昏。飛屍卒厥。五癇中惡。及驚厥之因於熱者。 溫病條辨。

牛黃定志丸 壓驚鎮心化涎安神。治心臟中風昏冒。

牛黃瀉心湯 治火熱。

牛黃入寶丹 治痧症發斑發狂。渾身赤紫。痧後毒瘡毒瘍。以上三例。 沈氏尊生書方。

牛黃搜風丸 治大麻風。瘍醫大全方。

由清以迄現代。牛黃之為用仍盛。與從前無異。統觀歷朝之文獻。可知牛黃在古時。已用於治諸種痙攣性疾病及熱病。小兒百病等證。漸用於墮胎長生。隋唐之際。更用於神經衰弱。宋後迄今。且可用為中風健乏虛弱或解毒之目的矣。

四、牛黃之藥理見解

金元以前。蓋未有論及其藥理者。及明代論者漸多。茲舉其二三例如下。

本草綱目曰。牛有病。在肝膽之間。凝結成黃。故還以治心肝膽之病。

盧復曰。坤為牛。黃為土。則黃是牛之本命元辰矣。其入肝膽。以云之從龍。

風之從虎。不期然而然者。

李東垣曰。牛黃入肝。治筋病。小兒驚癇口噤。大人中風口噤。及痙者。皆筋病也。

繆希雍曰。牛黃入足厥陰少陽。手少陰經。其主小兒驚癇。寒熱熱盛口不開。及大人癲狂癇痙者。皆心肝二經邪熱。膠痰為病。心熱則火自生焰。肝熱則木自生風。風火相搏則發如上等證。此藥能入二經。而除熱消痰。則風火息神魂消諸證自瘳矣。鬼邪侵著。心虛所致。小兒百病。多屬胎熱。入心養神。除熱解毒。故悉主之也。性善通竅能墮胎。善除熱益心。故能令人不忘。非久服多服之藥。其云輕身延年者。蓋指病去則身自輕安。而得盡其天年也。

清朝之本草便讀。亦引用李時珍之說。其後又有所治之病。一切風癇寒熱安魂定魄諸症。皆屬肝膽之病。

本經逢源內有本經治驚癇寒熱。狂痙。邪鬼。皆痰熱所致。其效長於清心化熱。利痰涼驚。安心辟惡。故清心牛黃丸以為君。

故知清時諸家。持論與元明時無異。按余現在之調查。漢醫仍作此見解。總之漢醫以為驚癇寒熱。熱狂邪氣。小兒百病等皆為心肝之病。故牛黃既為凝結於肝膽之間者。亦必能逆而治之。在科學未發達之時。此等見解不為無因也。

總括

以上本篇第二第三章所述可總括如下

(一)牛黃即今之膽石。

(二)牛黃之別名甚多。如土精、醜寶、醜玄、牛菜、瞿盧折娜等。日本讀音為高瓦屋。和名字之乃多末。

(三)牛黃之分類不一。在中國唐朝以前。因取黃之部位不同。而有生神黃、角中黃、心黃、肝黃、四種之別。唐代則專以形態大小而分為散黃、漫黃、圓黃三種。宋後漸因產地而分類。以及近日仍沿用之。故有東黃、西黃、蘇尖黃。廣黃之別。在日木德川時代以前。亦似有生神黃等四種之分。然現在只有玉牛黃、天竺牛黃、真牛黃之三種。且現代中日兩國均有印度、澳洲、南北美洲等地之輸入品。

(四)牛黃既為高價之物。故偽品極多。如犛牛駱駝豚等之膽石。或鬱金蒲黃白泥及牛膠牛膽之凝和。均可詐為牛黃。其鑑別則有真牛黃若磨於手甲。黃色能深透入內。置舌上則先苦後甘涼入胸腑之說。

(五)牛黃已於漢以前供入藥品。

(六)牛黃之氣味。說亦不一。或言苦平。或言甘涼。或言小毒。或言無毒。其相使相惡則古今相同。即人參牡丹菖蒲為可使。龍骨常山地黃蜚蠊牛膝乾漆為惡畏。

(七)牛黃採取後。先經過長期間之陰乾。用時研為細末。

(八)牛黃在古時。只用於癲癇及他之痙攣性疾病。小兒百病熱病邪鬼等證。其後為用漸廣。更可用為中風。神經衰弱。及解毒之藥。

(九)關於牛黃之藥理。昔時不明。金元以後之醫家。方為牛黃既為生於心肝膽間之凝結物。反而言之。必能治心肝膽之病如癇病。狂癲。小兒百病、熱病、中風等諸證。

第四章、日本之牛黃藥用史

牛黃何時傳入日本。如第一報告。已於續日本紀元文武天皇之條內錄有二年正月己巳。土佐國獻牛黃。十一月己酉。下總國獻牛黃。可知奈良朝以前已有牛黃之紀載。惟確係何時輸入。則不可考。按漢藥學之東漸。由來甚久。其直接輸入。始於日本之欽明天皇23年(西紀562年)有吳人知聰。攜藥書明堂圖百十餘卷。東至日本。但在此事以前。已由朝鮮有間接之輸入。據歷史有允恭天皇3年一月(西紀414年)天皇篤疾。求良醫於新羅。同年八月。醫者金波鎮漢紀武來朝。使其療天皇之御疾。又欽明天皇14年(西紀553年)遣使百濟令其醫博士歷博士易博士更迭來朝。且令其攜送各種藥品。先於允恭天皇之前。或已有韓醫學之輸入。亦為一般史家所公認。此種韓醫學。原非朝鮮之固有。乃受中國之漢醫影響而成者。故此亦可謂由朝鮮介紹而間接輸入日本。如仔細考究。允恭天皇之求醫於新羅。事在吳普本草成立後約200年。而在陶弘景之神農本草經成立前約100年。又欽明天皇之求醫藥於百濟。乃陶弘景神農本草經成立後之事。由允恭天皇至欽明天皇之時期。神農本草經所紀載之藥物。已盛行於韓土。故無論神農本草經及更早之吳普本草內所記有之牛黃諸藥。想當時已有韓土供為藥品。按余之推想。彼時定有經韓土介紹而至日本之可能。欽明天皇23年已後。已開直接輸入之道。其後又50年至推古天皇16年。命醫師惠日福因等留學唐土。苦心勵學。凡15年學成歸國。廣為傳播。此後更有多數醫家。相繼留學。故此時日本之漢方醫學。非常盛行。且由唐供給多量之醫藥。然此時唐朝醫學。以巢元方之病源候論。孫思邈之千金方等為中心。故千金方內多數之牛黃處方。早經留學生而傳入。故牛黃確實在奈良朝以前之推古天皇時期輸入日本。然更早於推古天皇之時期。是否已由韓氏介紹輸入。亦不無可疑也。關於牛黃在當時之應用。用法。藥理見解及其後有何變遷。於以下諸條詳加討論。

一、牛黃之藥性

牛黃之氣味。平安朝以前。並無記述。在平安朝之藥經太素及康賴本草均謂牛黃苦平有小毒。

日本戰國時代之藥性能毒大成。謂牛黃苦平有小毒。一曰甘涼無毒。德川時代之和語本草。謂牛黃甘涼。

牛黃之相使相惡。奈良朝以前無論及之者。至平安朝醫心方內。始有牛黃惡龍骨、地黃、龍膽、常山、蜚蠊、牛膝、乾漆。人參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

其後戰國時代(日本)之藥性能毒大成。德川時代之和語本草。皆作同樣之記載。要其持論亦不出乎醫心方之範圍。想系牛黃輸入之際。即有此說傳自中華。至今仍沿用之。

二、牛黃之用法

平安朝之康賴本草曰。牛黃。勿見日月光用之。

醫心方之合藥料理法內牛黃。細末。加粉服之。

藥性能毒大成之牛黃之條。謂採取後勿見日光。百日陰乾之。又曰。用時盛乳缽內研細用之。

德川時代之和語本草曰。牛黃研為極細而用。故知用法。亦與中國古時所施行者相同。

三、牛黃之應用

牛黃雖如上所述。已於奈良朝前推古於皇之際。輸入日本。然當時應用於何病。已無記載。據今日之推測。彼時既為漢醫東漸之開始。而又以病源候論千金方等為中心。當然以千金方等所記載之用法為準繩。如驚癇寒熱。小兒百病。邪鬼狂癲等是。惟此時之牛黃。均仰供於中國之輸入。其應用尚少。至奈良朝時。方漸盛行。由下記錄。可以證之。

奈良東大寺正倉院御庫中收藏之藥物。及關於藥物之記錄。為日本古代藥物記錄之至寶。但奈良朝代所用之藥物記錄已失。

據他記錄載有天平勝寶8年(西紀756年)考謙天皇。在父皇聖武天皇77忌辰之時。賜種種寶物及60種之藥物。供於東大寺廬舍那佛。此60種之御藥。皆為當時所作為藥用者。其御供養之願文。

以前安置堂內供養廬舍那佛。若有緣病苦可用者。並知僧網。後聽充用。伏願服此藥者。萬病悉除。千苦皆救。諾善成就。諾惡斷卻。自非業道。長無夭折。遂使命終之後。往生花藏世界。面奉廬舍那佛。必欲證得遍法世界。然則牛黃是否亦在60種藥物之內。雖未載明。查當時之御藥目錄。及奉廬舍那佛種種藥帖。均未載有牛黃。又另一記錄即由天平勝寶4年。至文德天皇之齊衡3年。約100年之間。記載進納於正倉院之藥物及其他之雜物出入繼文內。

麝香一管 犀角一枚 雄黃一劑 犀角杯一口 玉杯一枚

天平勝寶四年四月八日

即天寶8年孝謙天皇供養60種御藥之前4年。已有牛黃麝香犀角雄黃之收藏於正會院矣。麝香犀角雄黃等既為當時供養之御藥。及醫療之用品。牛黃亦必於當時博同等之價值。惟其用於何病。獨無記載。想彼時既以千金方病源候論等為本。則牛黃之應用。亦必循該書等所述無疑。

再平安朝時代醫心方第25卷癇病方曰。廣利方。孩子驚癇不知人。迷悶嚼目方。牛黃大豆許。和蜜水服立效。

再同書10卷。治大腹水腫方曰。千金治大腹水腫。氣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

牛黃(二分)昆布(十分) 海藻(十分) 牽牛子(八分) 桂心(八分) 椒目(三兩) 葶藶(六兩)

上七味。別搗葶藶。熟如膏。合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再稍加。小便利為度。

想惠日福因等留學生所輸入之唐醫學。至奈良朝時始盛。至平安朝更廣。上記諸處方。定被當時所採用。且此數朝代內。牛黃所應用之疾病。亦略相同。

其後鎌倉時代。當時代表的處方書如萬安方內。亦有牛黃清心丸。牛黃萬病丸(上回報告參照)等處方。其他更記載癲病狂痙邪鬼中風毒瘡等多數處方。想在此時期。宋朝醫學介於僧侶之手。而入日本。故萬安方內之處方。實與宋朝所載者相同。牛黃且可用於中風解毒矣。

其後足利時代應仁之亂前後。所謂關白一條兼良之尺素往來內載蘇合丸、至寶丸、腦麝丸、沉麝丸、牛黃丸、麝香丸、菟絲子丸、阿伽陀藥並臘藥等。當世人人燧袋之底。面面小藥器中。心齋持之。以不得貯為恥辱候云云。當時寶貴牛黃。概可想見。然應用想亦與前代無異。

更後日本戰國時代之藥性能毒大成曰。牛黃入於肝。治筋病。安魂定魄。攘邪綏神。益肝膽又清心。除熱。利痰。治健忘。及小兒百病狂癇寒熱並男女驚狂等。再同書之附方內。又載有用牛黃治中風。小兒驚風。腹痛。夜啼。痘瘡黑陷之處方。藥性能毒大成一書。原為蒐集普通之藥品而論其藥性效能之本草。由此可想像牛黃在當時為盛用之藥品。

再後德川時代初期之和語本草有牛黃治小兒百病。驚癇寒熱熱盛口噤。大人狂癲痙。中風失音口噤。驚悸。小兒驚痢夜啼。邪魅。中惡。健忘。墮胎。牛黃乃定精神安魂涼熱。利痰。搜肝風。清心逐鬼良藥也。

同朝末期出版之觀聚方要補內亦云。牛黃涼驚丸。治小兒胞熱。小兒驚疳。牛黃人參散。治小兒驚熱。牛黃丸。治小兒百病。牛黃瀉心湯。治小兒癲疾癇狂。牛黃清心丸。治中風失音健忘心氣不足神志不定等處方。

明治維新以後。漢藥漸廢。牛黃遂失其價值。只有少數人。尚用以治小兒百病。熱病。大人狂癲。在民間或用為傷寒熱之特效藥。

以上本草可約而言之。牛黃在奈良前已傳入日本。當時僅用於痙攣性諸病及小兒百病熱病大人狂癲等。奈良平安以後。其需要更多。至日本戰國時代。受宋醫學之影響。以迄德川時代。日增月益。且可用於中風或解毒等。至明治維新以後。遂與漢醫學同歸零替。

四、牛黃之藥理見解

此亦為日本戰國時代以後。即金元醫方傳入之時。方有論及牛黃之藥性者。茲舉二三例如下。

藥性能毒大成曰。牛黃入肝經。治筋病。安魂定魄。攘鬼邪之祟。正精神。益肝膽。

和語本草曰。牛黃治小兒百病驚癇熱盛口噤。因小兒諸病多為胎熱毒疾。犯邪惡。乃心肝二經之病。牛黃涼熱利痰逐惡邪入肝心二經也。

治大人狂癲痙。此皆風火之相搏也。牛黃涼心火搜肝風也。

治驚悸。定魂魄。安精神。清心肝風熱也。

治中風失音口噤。此亦搜肝風涼心熱利痰也。

治健忘。利痰定魂魄精神也。

諸說均謂牛黃能入心肝。故能治心肝之病。如驚癇寒熱。小兒百病。中風口噤等症。與金元諸家之說。殆相一致。

總括

本章可總括如下

(一)牛黃已於奈良朝前之推古天皇時代傳入日本。

(二)牛黃氣味苦平甘涼。有毒無毒。人各一說。其相使相惡。亦如中國所論者相同。即人參牡丹菖蒲可使。龍骨地黃常山蜚蠊牛膝乾漆相惡。

(三)牛黃原為由中國傳入。故其用法。亦如當時所教。即經長期間之陰乾研末而用。

(四)牛黃之輸入日本。適唐醫學以病源候論千金方盛時期。故其應用亦如千金方所載者相同。如痙攣性諸病小兒百病大人狂癲熱病等症。其後牛黃在中國應用漸廣。遂亦影響及日本。故鎌倉時代。更用於治中風。健忘。虛乏。瀉痢。大小便不通。及解毒之目的。迄乎明治維新。遂與多數之漢藥。廢而不用矣。

(五)其藥理之見解。古雖不明。至日本戰國時代以後。受金元醫方之影響。亦謂黃乃心肝間之凝結物。必逆而治心肝之病如痙病狂癇癲病及小兒百病中風熱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