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毒散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23日 (三) 04:48的版本 (CSV导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宣明論》卷十五

【別名】

【組成】大黃、黃藥子、紫河車、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男子往來寒熱,婦人產後骨蒸血暈。

【用法用量】每服1錢,如發熱,冷水送下;如發寒,煎生薑、瓜蔞湯同調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外科真詮》卷上

【別名】

【組成】防風1錢,前胡1錢,元參2錢,公英5錢,生地3錢,銀花2錢,甲珠1片,赤芍1錢5分,連翹1錢,甘草7分。

【功能主治】疔瘡。

【用法用量】野菊根5錢為引。無菊根,用烏桕根白皮亦可。二者俱無,宜用菊花2錢代之。便實,加大黃2錢。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

【別名】

【組成】石膏(煆)1兩,寒水石(煆)1兩,花粉5錢,白芷5錢,紫河車草3錢。

【功能主治】喉以上腫痛,頭大如鬥,面合眼縫。

【用法用量】每服7錢,老酒服至醉為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治疹全書》卷上

【別名】

【組成】麻黃、桔梗、前胡、柴胡、羌活、防風、荊芥、薄荷、天麻、枳殼、川芎、骨皮、蔥白。

【功能主治】疹不起。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仙拈集》卷一

【別名】

【組成】防風、荊芥、羌活、前胡、升麻、幹葛、赤芍、桔梗、川芎、白芷、牛蒡子、甘草。

【功能主治】天行時疫,頭面腫大,咽喉不利,舌幹口燥,憎寒壯熱,四時瘟疫。

【用法用量】加生薑、蔥,水煎,熱服。出汗。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眼科全書》卷四

【別名】

【組成】大黃、荊芥、牛蒡子、蔓荊子、甘草。

【功能主治】積血年久,脾胃壅熱,瞼生風粟外障。胞瞼風粟,如麻如米,甚如楊梅之狀,摩擦瞳仁,黑睛有翳,久久漸昏,流淚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忌食動風、動血之物。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痘麻紺珠》卷十六

【別名】

【組成】人參、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甘草、川芎、獨活、桔梗、枳殼、陳皮。

【功能主治】解毒。主痘瘡邪盛,紅點未見之前熱甚者。

【用法用量】加生薑、大棗為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慈航集》卷下

【別名】

【組成】桔梗3錢,生甘草1錢5分,白僵蠶3錢(炒),羌活1錢5分,牛蒡子3錢(研),薄荷8分,片薑黃2錢,蟬蛻2錢,焦楂3錢,枳殼1錢5分(炒),荊芥1錢5分,防風1錢5分。

【功能主治】熱毒積於陽明,風寒客於肌表,蝦蟆瘟初起,兩腮腫硬,惡寒,耳底抽痛。

【用法用量】加煨薑2片,連須蔥頭3個,水煎服。小兒半服。初病1服,蓋暖出汗,即松其半,再1服,去其8分。大便結燥,加制軍3錢,去羌活。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明醫指掌》卷六

【別名】

【組成】羌活1錢(去蘆),獨活1錢(去蘆),柴胡1錢(去毛),前胡1錢(去蘆),枳殼(炒)8分,茯苓8分(去皮),川芎7分,甘草5分(炙),桔梗8分(去蘆)。

【功能主治】髒毒協寒便血,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風痰及時疫,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赤眼口瘡,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痹毒痢,諸瘡斑疹。

【用法用量】《醫方集解》有薄荷少許;《疫疹一得》以蔥為引。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博濟》卷三

【別名】

【組成】槐花(炒)、白礬(燒及8分許,存性)各等分(是生時秤)。

【功能主治】脾毒下血,臟腑疼痛,頻往圊廁,後重裏結。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烏梅1個,水1盞,煎6分,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