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仁湯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26日 (六) 20:34的版本 (CSV导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濟生》卷六

【別名】

【組成】當歸(去蘆,酒炒)1兩,芎?1兩,茯神(去木)1兩,小草1兩,阿膠(銼,蛤粉炒成珠子)1兩,鹿茸(燎去毛,酒蒸,焙)1兩,柏子仁(炒)1兩,香附(炒去毛)2兩,川續斷(酒浸)1兩半,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婦人憂思過度,勞傷心經,致崩中下血。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五

【別名】

【組成】柏子仁(酒浸1宿,曬乾)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人參1兩半,白朮(米泔浸1宿,銼,炒)1兩半,幹薑(炮)1兩半,甘草(炙)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山芋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芎?1兩半,芍藥1兩半,黃耆1兩半,磁石(煆,醋淬7次)1兩半,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

【功能主治】補不足。主腎間有水,使人耳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匕,先以水3盞,煮羊腎1只,取汁1盞,去羊腎,下藥,加生薑1棗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