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葉散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24日 (四) 11:24的版本 (CSV导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別名】

【組成】柏葉(焙)1兩,蒲黃1兩,木香半兩,烏魚骨(去甲,炙)半兩,棕皮半兩,當歸(洗,切,焙)半兩,婦人油發(與棕皮2味燒灰)半兩,阿膠(炙燥)1兩。

【功能主治】吐血後,胸中痞,口幹。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用糯米粥飲入地黃汁少許,暖令溫調下,不拘時候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澹寮方》

【別名】

【組成】側柏葉(蒸幹)1兩,人參1兩(焙幹)。

【功能主治】吐血下血,其證因內損,或因酒食勞損,或心肺脈破,血氣妄行,血如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入飛羅面2錢,新汲水調如稀糊,啜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三十八

【別名】

【組成】柏葉1兩,黃芩1兩,桂心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甘草半兩(銼,生用),熟幹地黃1兩。

【功能主治】虛損,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2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溫頻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散。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