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效飲”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第3行: 第3行:
 
|組成=土茯苓120錢,玄參20錢,銀花20錢,防風20錢,荊芥20錢,連翹20錢,黃柏20錢,大黃20錢,芒消20錢,蟬蛻20錢,天花粉20錢,龍膽20錢,豬苓20錢,澤瀉20錢,甘草1錢2分。
 
|組成=土茯苓120錢,玄參20錢,銀花20錢,防風20錢,荊芥20錢,連翹20錢,黃柏20錢,大黃20錢,芒消20錢,蟬蛻20錢,天花粉20錢,龍膽20錢,豬苓20錢,澤瀉20錢,甘草1錢2分。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楊梅、下疳、便毒。
 
|功能主治=楊梅、下疳、便毒。
 
|用法用量=上分作12帖。每帖頭煎以水6盞,煮取5盞;第2次煎,以水5盞,煮取3盞;第3次煎,以水3盞,煮取2盞,俱相和,1日服盡。
 
|用法用量=上分作12帖。每帖頭煎以水6盞,煮取5盞;第2次煎,以水5盞,煮取3盞;第3次煎,以水3盞,煮取2盞,俱相和,1日服盡。

2020年10月2日 (五) 06:40的最新版本

《黴癘新書》

【別名】

【組成】土茯苓120錢,玄參20錢,銀花20錢,防風20錢,荊芥20錢,連翹20錢,黃柏20錢,大黃20錢,芒消20錢,蟬蛻20錢,天花粉20錢,龍膽20錢,豬苓20錢,澤瀉20錢,甘草1錢2分。

【功能主治】楊梅、下疳、便毒。

【用法用量】上分作12帖。每帖頭煎以水6盞,煮取5盞;第2次煎,以水5盞,煮取3盞;第3次煎,以水3盞,煮取2盞,俱相和,1日服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