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黃耆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第3行: 第3行:
 
|組成=黃耆、大黃(酒浸,煨)、羌活(去蘆)、甘草(炙)、當歸(去蘆)、芍藥、白附子(炮)、黃岑、杏仁(去皮尖)、連翹各等分。
 
|組成=黃耆、大黃(酒浸,煨)、羌活(去蘆)、甘草(炙)、當歸(去蘆)、芍藥、白附子(炮)、黃岑、杏仁(去皮尖)、連翹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制法=上為細末。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瘡腫、便毒,大便秘澀者。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瘡腫、便毒,大便秘澀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先以黑豆半兩或2合,水1大盞,煎至7分,去黑豆,入藥末再煎至1盞,食後服,1日2次,候逐下惡物即止。如貼瘡,斂瘡藥隨宜用。
 
|用法用量=每服3錢,先以黑豆半兩或2合,水1大盞,煎至7分,去黑豆,入藥末再煎至1盞,食後服,1日2次,候逐下惡物即止。如貼瘡,斂瘡藥隨宜用。

2020年9月30日 (三) 20:43的最新版本

《百一》卷十六

【別名】

【組成】黃耆、大黃(酒浸,煨)、羌活(去蘆)、甘草(炙)、當歸(去蘆)、芍藥、白附子(炮)、黃岑、杏仁(去皮尖)、連翹各等分。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瘡腫、便毒,大便秘澀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先以黑豆半兩或2合,水1大盞,煎至7分,去黑豆,入藥末再煎至1盞,食後服,1日2次,候逐下惡物即止。如貼瘡,斂瘡藥隨宜用。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