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生薑湯”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第3行: 第3行:
 
|組成=半夏、陳皮、黃芩、生薑。
 
|組成=半夏、陳皮、黃芩、生薑。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噯氣,熱毒鬱於中,欲發而不得發。
 
|功能主治=噯氣,熱毒鬱於中,欲發而不得發。
 
|用法用量=水煎服。
 
|用法用量=水煎服。
第18行: 第18行:
 
|組成=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5兩,生薑半斤,人參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
 
|組成=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5兩,生薑半斤,人參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
 
|制法=上銼細,如麻豆大。
 
|制法=上銼細,如麻豆大。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上氣腹脹。
 
|功能主治=上氣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第33行: 第33行:
 
|組成=生薑15克(切)半夏(洗)10克
 
|組成=生薑15克(切)半夏(洗)10克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溫胃降逆。主胃中有寒之噦逆。
 
|功能主治=溫胃降逆。主胃中有寒之噦逆。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2020年9月29日 (二) 07:05的最新版本

《治痘全書》卷十四

【別名】

【組成】半夏、陳皮、黃芩、生薑。

【功能主治】噯氣,熱毒鬱於中,欲發而不得發。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別名】

【組成】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5兩,生薑半斤,人參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

【功能主治】上氣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細,如麻豆大。

【性狀】

【規格】

【儲藏】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別名】

【組成】生薑15克(切)半夏(洗)10克

【功能主治】溫胃降逆。主胃中有寒之噦逆。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