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風膏”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第3行: 第3行:
 
|組成=白及半兩,白蘞半兩,白礬1兩,剪草1兩半(淨洗,細銼),吳茱萸1分,水銀豌豆大,麝香少許。
 
|組成=白及半兩,白蘞半兩,白礬1兩,剪草1兩半(淨洗,細銼),吳茱萸1分,水銀豌豆大,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末。
 
|制法=上為末。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本髒風毒攻疰生瘡,及熱毒氣流注赤癢。
 
|功能主治=本髒風毒攻疰生瘡,及熱毒氣流注赤癢。
 
|用法用量=先用油半盞以下瓷碗內盛,以慢火熬令沸,更入蠟1分,同煎3-5沸,卻安冷處,入前藥未調和自然成膏。或是瘡,用鹽湯洗,再以藥貼在瘡上。
 
|用法用量=先用油半盞以下瓷碗內盛,以慢火熬令沸,更入蠟1分,同煎3-5沸,卻安冷處,入前藥未調和自然成膏。或是瘡,用鹽湯洗,再以藥貼在瘡上。

2020年9月30日 (三) 22:49的最新版本

《博濟》卷五

【別名】

【組成】白及半兩,白蘞半兩,白礬1兩,剪草1兩半(淨洗,細銼),吳茱萸1分,水銀豌豆大,麝香少許。

【功能主治】本髒風毒攻疰生瘡,及熱毒氣流注赤癢。

【用法用量】先用油半盞以下瓷碗內盛,以慢火熬令沸,更入蠟1分,同煎3-5沸,卻安冷處,入前藥未調和自然成膏。或是瘡,用鹽湯洗,再以藥貼在瘡上。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