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湯”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組成=人參3錢,白朮3錢,茯神3錢,巴戟天3錢,車前子3錢,山藥1兩,半夏1錢,肉桂1錢。
 
|組成=人參3錢,白朮3錢,茯神3錢,巴戟天3錢,車前子3錢,山藥1兩,半夏1錢,肉桂1錢。
 
|制法=  
 
|制法=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風寒濕邪,結於心包,心下畏寒作痛,惕惕善驚,懶於飲食,以手按之,如有水聲啯啯,心包之氣較弱者。
 
|功能主治=風寒濕邪,結於心包,心下畏寒作痛,惕惕善驚,懶於飲食,以手按之,如有水聲啯啯,心包之氣較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用法用量=水煎服。
第13行: 第1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辨證錄》卷二
 
|摘錄=《辨證錄》卷二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巴戟天6克(去心)附子(炮)五加皮(酒洗)石斛 甘草(炙)茯苓 當歸各2克 牛膝(酒炒)川萆薢(鹽酒炒)各1.5克 肉桂 防風 防己(酒洗)各l.5克 生薑3片
 +
|制法=
 +
|性狀=
 +
|功能主治=冷痹腳膝疼痛,行步艱難。
 +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溫服。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張氏醫通》卷十四
 
}}
 
}}

2020年9月30日 (三) 09:28的最新版本

《辨證錄》卷二

【別名】

【組成】人參3錢,白朮3錢,茯神3錢,巴戟天3錢,車前子3錢,山藥1兩,半夏1錢,肉桂1錢。

【功能主治】風寒濕邪,結於心包,心下畏寒作痛,惕惕善驚,懶於飲食,以手按之,如有水聲啯啯,心包之氣較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

《張氏醫通》卷十四

【別名】

【組成】巴戟天6克(去心)附子(炮)五加皮(酒洗)石斛 甘草(炙)茯苓 當歸各2克 牛膝(酒炒)川萆薢(鹽酒炒)各1.5克 肉桂 防風 防己(酒洗)各l.5克 生薑3片

【功能主治】冷痹腳膝疼痛,行步艱難。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