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黃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組成=黃芩45克 南星 半複各30克
 
|組成=黃芩45克 南星 半複各30克
 
|制法=上藥研末,薑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制法=上藥研末,薑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主治熱痰留滯於內,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足乍有冷時,其脈洪滑者。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主治熱痰留滯於內,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足乍有冷時,其脈洪滑者。
 
|用法用量=用生薑湯送下30~50丸。
 
|用法用量=用生薑湯送下30~50丸。
第13行: 第1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黃芩1兩半,南星1兩,半夏1兩。
 +
|制法=薑汁打糊為丸。
 +
|性狀=
 +
|功能主治=熱痰嗽。熱痰留滯於內,咳嗽面赤,胸滿,胸腹脅常熱,惟足乍有時冷,其脈洪滑者。
 +
|用法用量=薑湯下30-50丸。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
 
}}

2020年9月29日 (二) 04:59的最新版本

《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別名】

【組成】黃芩45克 南星 半複各30克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主治熱痰留滯於內,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足乍有冷時,其脈洪滑者。

【用法用量】用生薑湯送下30~50丸。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藥研末,薑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

【規格】

【儲藏】

《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別名】

【組成】黃芩1兩半,南星1兩,半夏1兩。

【功能主治】熱痰嗽。熱痰留滯於內,咳嗽面赤,胸滿,胸腹脅常熱,惟足乍有時冷,其脈洪滑者。

【用法用量】薑湯下30-50丸。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薑汁打糊為丸。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