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白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第3行: 第3行:
 
|組成=沉香、藿香、人參、草果、幹薑(炮)、半夏曲、白芍、檳榔、白豆蔻仁、白茯苓、白朮、扁豆(炒)、白芷各等分。
 
|組成=沉香、藿香、人參、草果、幹薑(炮)、半夏曲、白芍、檳榔、白豆蔻仁、白茯苓、白朮、扁豆(炒)、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制法=上為末。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脾虛胃弱,膈有風痰,水穀入口悉皆嘔噦;體羸氣乏,飲食不下,霍亂吐利,心胸膨滿,中脘不和,神情恍惚;瀉後複吐,或吐後複瀉。
 
|功能主治=脾虛胃弱,膈有風痰,水穀入口悉皆嘔噦;體羸氣乏,飲食不下,霍亂吐利,心胸膨滿,中脘不和,神情恍惚;瀉後複吐,或吐後複瀉。
 
|用法用量=八白飲(《普濟方》卷三九五)。
 
|用法用量=八白飲(《普濟方》卷三九五)。
第18行: 第18行:
 
|組成=白丁香3兩,白及3兩,白僵蠶3兩,白牽牛3兩,杜蒺藜3兩,新升麻(肉白者佳)3兩,三賴子2兩,白蘞2兩,白芷2兩,白附子半兩,白茯苓半兩。
 
|組成=白丁香3兩,白及3兩,白僵蠶3兩,白牽牛3兩,杜蒺藜3兩,新升麻(肉白者佳)3兩,三賴子2兩,白蘞2兩,白芷2兩,白附子半兩,白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末。
 
|制法=上為末。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勞汗當風,鬱乃痤。
 
|功能主治=勞汗當風,鬱乃痤。
 
|用法用量=至夜津調塗面,明旦以瑩肌如玉散洗之。
 
|用法用量=至夜津調塗面,明旦以瑩肌如玉散洗之。

2020年9月28日 (一) 22:04的最新版本

《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別名】八白飲

【組成】沉香、藿香、人參、草果、幹薑(炮)、半夏曲、白芍、檳榔、白豆蔻仁、白茯苓、白朮、扁豆(炒)、白芷各等分。

【功能主治】脾虛胃弱,膈有風痰,水穀入口悉皆嘔噦;體羸氣乏,飲食不下,霍亂吐利,心胸膨滿,中脘不和,神情恍惚;瀉後複吐,或吐後複瀉。

【用法用量】八白飲(《普濟方》卷三九五)。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

【規格】

【儲藏】

《衛生寶鑒》卷二十

【別名】

【組成】白丁香3兩,白及3兩,白僵蠶3兩,白牽牛3兩,杜蒺藜3兩,新升麻(肉白者佳)3兩,三賴子2兩,白蘞2兩,白芷2兩,白附子半兩,白茯苓半兩。

【功能主治】勞汗當風,鬱乃痤。

【用法用量】至夜津調塗面,明旦以瑩肌如玉散洗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