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肺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組成=人參3錢,蘇葉5兩,前胡2兩4錢,廣陳皮2兩4錢,枳殼2兩4錢,茯苓2兩4錢,桔梗2兩4錢,廣木香3錢,葛根2兩4錢,半夏2兩4錢,甘草2兩4錢,紫菀3兩,麻黃3兩,薄荷2兩,薄荷霜3分。
 
|組成=人參3錢,蘇葉5兩,前胡2兩4錢,廣陳皮2兩4錢,枳殼2兩4錢,茯苓2兩4錢,桔梗2兩4錢,廣木香3錢,葛根2兩4錢,半夏2兩4錢,甘草2兩4錢,紫菀3兩,麻黃3兩,薄荷2兩,薄荷霜3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錢。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四時感冒,傷寒發熱,咳嗽日久,痰盛氣促。
 
|功能主治=四時感冒,傷寒發熱,咳嗽日久,痰盛氣促。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小兒減半,感冒咳嗽,生薑湯送下;久咳,梨湯送下。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小兒減半,感冒咳嗽,生薑湯送下;久咳,梨湯送下。
第18行: 第18行:
 
|組成=知母(去毛)1兩,黃芩1兩,天門冬1兩,五味子5分,紫菀7錢,貝母1兩,真蘇子(炒)2兩,白茯苓1兩,杏仁(炒,去皮尖)7分,桑白皮1兩,生地黃5分,阿膠(炒)5分,人參3分,款冬花5分。
 
|組成=知母(去毛)1兩,黃芩1兩,天門冬1兩,五味子5分,紫菀7錢,貝母1兩,真蘇子(炒)2兩,白茯苓1兩,杏仁(炒,去皮尖)7分,桑白皮1兩,生地黃5分,阿膠(炒)5分,人參3分,款冬花5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形狀=  
+
|性狀=  
 
|功能主治=虛損勞嗽,咳血潮熱。
 
|功能主治=虛損勞嗽,咳血潮熱。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白湯送下。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白湯送下。
第28行: 第28行:
 
|備注=  
 
|備注=  
 
|摘錄=《活人心統》卷一
 
|摘錄=《活人心統》卷一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木香5錢(麩皮汁浸3日),當歸2兩,川芎2兩,益母草3兩,枳殼1兩,冬葵子1兩,廣皮1兩,甘草5錢。
 +
|制法=
 +
|性狀=
 +
|功能主治=妊娠口厭肥甘,憂樂不常,飲食不節,飽則即臥,貪閑久坐,血多飲溢,氣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側,任其橫仰,腹皮寬脹,行動艱難者。
 +
|用法用量=日服3錢。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白僵蠶(去絲嘴,炒)2兩,山藥半兩,白茯苓(去皮)1兩,紫蘇葉1兩,藿香(去土)1兩,百部半兩,黃芩1兩,防風(去蘆)1兩,杏仁(去皮尖,麩炒)1兩,百合半兩,五味子(去枝梗)1兩。
 +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
|性狀=
 +
|功能主治=小兒肺胃風熱,痰盛咳嗽喘吐,連聲不止,及久嗽不愈。
 +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至1丸,煎桔梗湯化下,食後臨臥服。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衛生總微》卷十四
 
}}
 
}}

2020年9月28日 (一) 10:22的最新版本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別名】

【組成】人參3錢,蘇葉5兩,前胡2兩4錢,廣陳皮2兩4錢,枳殼2兩4錢,茯苓2兩4錢,桔梗2兩4錢,廣木香3錢,葛根2兩4錢,半夏2兩4錢,甘草2兩4錢,紫菀3兩,麻黃3兩,薄荷2兩,薄荷霜3分。

【功能主治】四時感冒,傷寒發熱,咳嗽日久,痰盛氣促。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小兒減半,感冒咳嗽,生薑湯送下;久咳,梨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錢。

【性狀】

【規格】

【儲藏】

《活人心統》卷一

【別名】

【組成】知母(去毛)1兩,黃芩1兩,天門冬1兩,五味子5分,紫菀7錢,貝母1兩,真蘇子(炒)2兩,白茯苓1兩,杏仁(炒,去皮尖)7分,桑白皮1兩,生地黃5分,阿膠(炒)5分,人參3分,款冬花5分。

【功能主治】虛損勞嗽,咳血潮熱。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白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

【規格】

【儲藏】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別名】

【組成】木香5錢(麩皮汁浸3日),當歸2兩,川芎2兩,益母草3兩,枳殼1兩,冬葵子1兩,廣皮1兩,甘草5錢。

【功能主治】妊娠口厭肥甘,憂樂不常,飲食不節,飽則即臥,貪閑久坐,血多飲溢,氣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側,任其橫仰,腹皮寬脹,行動艱難者。

【用法用量】日服3錢。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

【規格】

【儲藏】

《衛生總微》卷十四

【別名】

【組成】白僵蠶(去絲嘴,炒)2兩,山藥半兩,白茯苓(去皮)1兩,紫蘇葉1兩,藿香(去土)1兩,百部半兩,黃芩1兩,防風(去蘆)1兩,杏仁(去皮尖,麩炒)1兩,百合半兩,五味子(去枝梗)1兩。

【功能主治】小兒肺胃風熱,痰盛咳嗽喘吐,連聲不止,及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至1丸,煎桔梗湯化下,食後臨臥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