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28行: 第28行:
 
|備注=  
 
|備注=  
 
|摘錄=方出《本草綱目》卷十四引《聖惠》,名見《奇效良方》卷五十七
 
|摘錄=方出《本草綱目》卷十四引《聖惠》,名見《奇效良方》卷五十七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白芷5兩,幹地黃4兩,續斷3兩,幹薑3兩,當歸3兩,阿膠3兩,附子1兩。
 +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形狀=
 +
|功能主治=產後所下過多,及崩中傷損,虛竭少氣,面目脫色,腹中痛。
 +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1日4-5次。無當歸,芎藭代,入蒲黃1兩妙;無續斷,大薊根代。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千金》卷四
 
}}
 
}}

2020年9月26日 (六) 21:54的版本

《東醫寶鑒·外形篇》卷一引《本事》

【別名】

【組成】新白芷不拘多少。

【功能主治】沐浴後眩暈頭痛,或頭風眩痛,及暴寒乍暖,神思不清,頭目昏暈。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以茶清或荊芥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以蘿蔔汁浸,曬乾,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方出《本草綱目》卷十四引《聖惠》,名見《奇效良方》卷五十七

【別名】

【組成】白芷末、蔥白。

【功能主治】小兒風寒流涕。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茶送下。仍以白芷末,薑汁調,塗太陽穴,乃食熱蔥粥取汗。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搗為丸,如小豆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千金》卷四

【別名】

【組成】白芷5兩,幹地黃4兩,續斷3兩,幹薑3兩,當歸3兩,阿膠3兩,附子1兩。

【功能主治】產後所下過多,及崩中傷損,虛竭少氣,面目脫色,腹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1日4-5次。無當歸,芎藭代,入蒲黃1兩妙;無續斷,大薊根代。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