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膏”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13行: 第1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川烏4兩,草烏4兩,蒼朮4兩,羌活4兩,釵斛1兩,川芎1兩,當歸1兩,白芷1兩,麻黃1兩,防風1兩,細辛1兩,荊芥1兩,首烏1兩,全蠍1兩,天麻1兩,槁本1兩,生甘草1兩,薄荷1兩,雄黃5錢,朱砂5錢,兩頭尖5錢。
 +
|制法=上為末,蔥搗。
 +
|形狀=
 +
|功能主治=開提發汗。主諸風疼痛及破傷角弓反張,蛇犬金刃傷出血。
 +
|用法用量=外敷。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理瀹》
 
}}
 
}}

2020年9月26日 (六) 09:13的版本

《聖濟總錄》卷一三○

【別名】

【組成】當歸(切,焙)1兩,附子(去皮臍)1兩,芎?1兩,防風(去叉)1兩,白蘞1兩,升麻1兩,細辛(去苗葉)1兩,側柏1兩,萆薢1兩,桃仁(去皮)半兩,甘草半兩,桑根白皮半兩,垂柳枝半兩,白芨半兩,黃耆半兩,白芷半兩,白僵蠶半兩,鉛丹(研)5兩,雄黃(研)半兩,麝香(研)半兩,硫黃(研)半兩,杏仁(去皮)3分,丹砂(研)1分。

【功能主治】一切瘡腫。發背,瘰鬁,瘺瘡,疽瘡,風腫,幹癬,奶癬,腎癬,發鬢,發腦,發牙,蛇蟲咬,折傷筋骨,箭入骨,喉閉,難產並胎死腹中,血氣沖心,及諸惡瘡,數年不痊者。

【用法用量】發背,酒調2匙,每日2服,外貼,2日1換;瘰鬁瘺瘡、疽瘡、風腫、幹癬、奶癬、腎癬、發鬢、發腦、發牙、蛇蟲咬,皆貼之;折傷筋骨,酒服半匙;箭入骨,貼之自出;喉閉,含之即通;難產並胎死腹中,並酒化下半兩;血氣沖心,生薑自然汁加小便同煎,溫酒化下1匙;但諸惡瘡,數年不痊者,以鹽湯先洗,然後貼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口父)咀,以麻油2斤,於新瓷器內浸藥1宿,次日納鐺中,文武火煉,候稀稠得所,以綿濾去滓,入雄黃、鉛丹、丹砂、麝香、硫黃等物再煎,須臾息火,別入黃蠟4兩,候藥凝稍過,傾入熱瓷器內盛之,勿令塵汙。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理瀹》

【別名】

【組成】川烏4兩,草烏4兩,蒼朮4兩,羌活4兩,釵斛1兩,川芎1兩,當歸1兩,白芷1兩,麻黃1兩,防風1兩,細辛1兩,荊芥1兩,首烏1兩,全蠍1兩,天麻1兩,槁本1兩,生甘草1兩,薄荷1兩,雄黃5錢,朱砂5錢,兩頭尖5錢。

【功能主治】開提發汗。主諸風疼痛及破傷角弓反張,蛇犬金刃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敷。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蔥搗。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