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骨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13行: 第1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醫統》卷八十七
 
|摘錄=《醫統》卷八十七
 +
}}
 +
{{FangJi
 +
|別名=阿膠丸
 +
|組成=白龍骨半兩,白石脂半兩,雞屎礬(燒令汁盡)半兩,黃連(去根,微炒)半兩,胡粉(微炒)半兩,白茯苓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
 +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
|形狀=
 +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不止。
 +
|用法用量=阿膠丸(《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聖惠》卷九十三
 
}}
 
}}

2020年9月23日 (三) 21:57的版本

《醫統》卷八十七

【別名】

【組成】白龍骨、牡蠣(大白者,火煆赤)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赤茯苓湯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九十三

【別名】阿膠丸

【組成】白龍骨半兩,白石脂半兩,雞屎礬(燒令汁盡)半兩,黃連(去根,微炒)半兩,胡粉(微炒)半兩,白茯苓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不止。

【用法用量】阿膠丸(《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