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毒流氣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13行: 第1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摘錄=《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人參、桔梗、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白芷、芍藥、紫蘇各等分。
 +
|制法=
 +
|形狀=
 +
|功能主治=癰疽。
 +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1鐘半,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直指·附遺》卷二十二
 
}}
 
}}

2020年9月23日 (三) 18:12的版本

《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別名】敗毒流氣飲

【組成】紫蘇、桔梗、枳殼、甘草、芍藥、烏藥、厚樸、青皮、茯苓、陳皮、柴胡、玄胡。

【功能主治】肝經寒熱不調,風濕伏於腸胃,結成癰毒,發出皮膚,而生上下肋癰;及腎經虛寒,濕毒結聚成風,發為臀疽。

【用法用量】敗毒流氣飲(原書卷三)。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直指·附遺》卷二十二

【別名】

【組成】人參、桔梗、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白芷、芍藥、紫蘇各等分。

【功能主治】癰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1鐘半,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