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蠶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103行: 第10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白僵蠶(炒)4兩,菊花4兩,石膏(研)4兩。
 +
|制法=上為末,用蔥白細研,絞取汁1大盞同拌和,入少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形狀=
 +
|功能主治=首風。每遇風時,即發頭痛。
 +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荊芥茶或溫酒送下。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五
 
}}
 
}}

2020年9月23日 (三) 10:25的版本

《聖惠》卷六十七

【別名】

【組成】白僵蠶1兩(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補骨脂1兩(微炒),神曲1兩(炒令微黃),芎藭半兩,薯蕷半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檳榔1兩,白附子半兩(炮裂),赤芍藥1兩,蕪花半兩(醋拌,炒令幹)。

【功能主治】骨折筋傷後,惡血攻筋骨,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普濟方》卷一○四引《肘後方》

【別名】

【組成】白僵蠶(炒)半兩,麝香(研)半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半兩,牛黃(研)半兩,幹蠍(酒炒)半兩,木香半兩,龍骨(去土,研)半兩,蟬蛻(炒,去土)半兩,杜仲(去粗皮,炙)半兩,天麻半兩,原蠶蛾(炒)半兩,雄黃(研)半兩。

【功能主治】風痰。風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破傷中風。

【用法用量】汗出如珠顆,眼黃,飲得水者可治。若汗出如油,直視吐涎水,心煩熱悶,頭髮亂,身不轉者難治。本方改為散劑,名“白僵蠶散”(見《普濟方》),治大腸風秘。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將8味搗羅為末,與別研4味和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八十三

【別名】

【組成】白僵蠶1兩(微炒),幹蠍1分(微炒),白附子1兩(炮裂),天南星半兩(炮裂),烏蛇半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功能主治】小兒中風痙,及天釣驚邪風癇。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薄荷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都研令勻,以粳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二十四

【別名】

【組成】白僵蠶半兩(微炒),蛇蛻皮灰半兩,皂莢刺灰半兩,蝦蟆灰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薄荷根半兩,茵陳根半兩,蘭香根半兩,蜥蜴半兩(炙微黃),腰帶皮灰半兩,皮中子灰半兩。

【功能主治】大風癲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用烏蛇卵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惠》卷七十八

【別名】

【組成】白僵蠶1兩(微炒),白附子1兩(炮裂),地龍1兩(微炒),黃丹1兩(微炒),人中白半兩(燒灰)。

【功能主治】產後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荊芥湯送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未,用蔥津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十四

【別名】

【組成】白僵蠶(炒)3分,海荊子(炒)1兩,白附子(炮)半兩,幹蠍(酒炒)21枚,蒺藜子(炒令角黃)2兩,膩粉半兩(一半入藥同羅,留一半為衣)。

【功能主治】風邪發狂,妄言躁悶。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日午溫酒送下。加至10丸。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6味,先搗前5味,與膩粉2錢半同羅為末,冬用大棗(蒸)取肉研如膏為丸,夏煉白蜜為丸,春、秋研糯米飯膏為丸,並如梧桐子大,又於膩粉2錢半內滾令色勻,用密器收。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九

【別名】

【組成】白僵蠶半兩(炒),天南星半兩(炮裂,湯洗),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附子1兩(炮裂,湯洗),幹薑1分(炮裂,切),膩粉半兩,麝香1分(與膩粉同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肉苛。榮虛衛實,肌肉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溫酒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十五

【別名】

【組成】白僵蠶(炒)4兩,菊花4兩,石膏(研)4兩。

【功能主治】首風。每遇風時,即發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荊芥茶或溫酒送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末,用蔥白細研,絞取汁1大盞同拌和,入少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