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膠湯”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CSV导入)
第13行: 第13行:
 
|備注=  
 
|備注=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一六二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一六二
 +
}}
 +
{{FangJi
 +
|別名=
 +
|組成=嫩白及4錢(研末),陳阿膠2錢。
 +
|制法=
 +
|形狀=
 +
|功能主治=肺葉痿敗,喘咳夾紅者。
 +
|用法用量=沖湯調服。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醫醇剩義》卷三
 
}}
 
}}

2020年9月23日 (三) 08:11的版本

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一六二

【別名】

【組成】白膠5兩,幹地黃(切)半斤,桂心2兩,桑白皮(切)2升,芎藭1升,大麻仁1升,飴糖1升,紫菀2兩,大棗20個,人參2兩,大麥2升,生薑5兩。

【功能主治】肺傷咳唾膿血,腸澀背氣,不能食,惡風,目暗(目巟)(目巟),足脛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鬥5升煮麥,取1鬥,去麥下藥,煮取3升,分5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白膠乃楓香脂,其性疏通,善於開發肺氣,故取以治咳唾膿血;川芎、地黃得桂心和榮之力,紫菀散結之功,可無委積頓湧之虞。且人參助氣於上,麻仁滋化於下,桑皮瀉肺氣之滿,大麥降肝氣之逆、大棗、飴糖滋腸胃之津氣也。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醫醇剩義》卷三

【別名】

【組成】嫩白及4錢(研末),陳阿膠2錢。

【功能主治】肺葉痿敗,喘咳夾紅者。

【用法用量】沖湯調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