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莖朱砂根”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SV导入)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ZhongYao
 +
|出處=
 +
|英文名=
 +
|別名=血黨、矮八爪金龍、九管血、開喉箭
 +
|藥材基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矮莖朱砂根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以根入藥。秋冬采挖,洗淨曬乾。
 +
|原生態=
 +
|生態環境=
 +
|栽培=
 +
|制法=
 +
|性狀=
 +
|化學成分=
 +
|藥理作用=
 +
|毒性=
 +
|理化鑒別=
 +
|炮製=
 +
|性味=苦、澀,寒。
 +
|歸經=
 +
|功效=清熱利咽,活血消腫。用於咽喉腫痛,癰瘡腫毒,蛇咬傷,風濕關節疼痛,跌打損傷。
 +
|用法=3~5錢。
 +
|注意=
 +
|規格=
 +
|儲藏=
 +
|複方=
 +
|各家論述=
 +
|臨床應用=
 +
|備注=
 +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
}}
 
{{ZhongYao
 
{{ZhongYao
 
|出處=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英文名=
+
|英文名=  
 
|別名=九管血(《植物名實圖考》)。八爪金龍、八爪龍、開喉箭、豬總管(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矮陀陀、團葉八爪金龍、地柑子(《貴州草藥》),大郎傘(《廣西藥植名錄》)。
 
|別名=九管血(《植物名實圖考》)。八爪金龍、八爪龍、開喉箭、豬總管(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矮陀陀、團葉八爪金龍、地柑子(《貴州草藥》),大郎傘(《廣西藥植名錄》)。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矮莖朱砂根的根或全草。6~7月采。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矮莖朱砂根的根或全草。6~7月采。
 
|原生態=常綠小灌木,高10~40釐米,根淡紫棕色,支根肉質。莖光滑無毛。葉互生,葉片卵狀長橢圓形,長5~12釐米,寬2~4.5釐米,先端鈍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微波狀,有腺點,下麵紫紅色,具短柔毛;葉柄長0.5~1釐米。傘形花序;花紅色;萼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核果球形,熟時紫紅色,徑約5毫米。花期6月。
 
|原生態=常綠小灌木,高10~40釐米,根淡紫棕色,支根肉質。莖光滑無毛。葉互生,葉片卵狀長橢圓形,長5~12釐米,寬2~4.5釐米,先端鈍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微波狀,有腺點,下麵紫紅色,具短柔毛;葉柄長0.5~1釐米。傘形花序;花紅色;萼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核果球形,熟時紫紅色,徑約5毫米。花期6月。
 
|生態環境=多生於山坡陰濕處。分佈湖北、四川、貴州、江西、廣西等地。
 
|生態環境=多生於山坡陰濕處。分佈湖北、四川、貴州、江西、廣西等地。
|栽培=
+
|栽培=  
|制法=
+
|制法=  
|性狀=
+
|性狀=  
|化學成分=
+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
|藥理作用=  
|毒性=
+
|毒性=  
|理化鑒別=
+
|理化鑒別=  
|炮製=
+
|炮製=  
 
|性味=①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苦澀微甘,微寒。
 
|性味=①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苦澀微甘,微寒。
 
②《貴州草藥》:辛微苦澀,平。
 
②《貴州草藥》:辛微苦澀,平。
|歸經=
+
|歸經=  
 
|功效=祛風清熱,散瘀消腫。治咽喉腫痛,風火牙痛,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功效=祛風清熱,散瘀消腫。治咽喉腫痛,風火牙痛,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①《植物名實圖考》:通竅,和血,去風。
 
①《植物名實圖考》:通竅,和血,去風。
第24行: 第52行:
 
|用法=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
 
|用法=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
 
|注意=《中草藥土方土法》:孕婦慎用。
 
|注意=《中草藥土方土法》:孕婦慎用。
|規格=
+
|規格=  
|儲藏=
+
|儲藏=  
 
|複方=①防治白喉:㈠鮮矮莖朱砂根二兩。加水二斤,小火煎二小時,濾去渣。分八份,每隔二小時服一次。(《中草藥土方土法》)㈡鮮矮陀陀三分。切碎後含口中慢慢咽汁,一小時換一次。(《貴州草藥》)
 
|複方=①防治白喉:㈠鮮矮莖朱砂根二兩。加水二斤,小火煎二小時,濾去渣。分八份,每隔二小時服一次。(《中草藥土方土法》)㈡鮮矮陀陀三分。切碎後含口中慢慢咽汁,一小時換一次。(《貴州草藥》)
 
②治喉火:矮陀陀適量。切碎,泡淘米水服或含。(《貴州草藥》)
 
②治喉火:矮陀陀適量。切碎,泡淘米水服或含。(《貴州草藥》)
第31行: 第59行:
 
④治跌打損傷:矮陀陀二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④治跌打損傷:矮陀陀二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⑤治風火牙痛:矮陀陀少許。切碎,放於牙痛處,口涎讓其流出,隨時更換。(《貴州草藥》)
 
⑤治風火牙痛:矮陀陀少許。切碎,放於牙痛處,口涎讓其流出,隨時更換。(《貴州草藥》)
|各家論述=
+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
|臨床應用=  
 
|備注=本品在少數地區亦作百兩金使用。
 
|備注=本品在少數地區亦作百兩金使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
 
|摘錄=《中藥大辭典》
 
}}
 
}}

2020年9月21日 (一) 16:19的最新版本

《全國中草藥彙編》

【出處】

【別名】血黨、矮八爪金龍、九管血、開喉箭

【英文名】

【歸經】

【性味】苦、澀,寒。

【毒性】

【功效】清熱利咽,活血消腫。用於咽喉腫痛,癰瘡腫毒,蛇咬傷,風濕關節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3~5錢。

【注意】

【複方】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

【藥材基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矮莖朱砂根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以根入藥。秋冬采挖,洗淨曬乾。

【原生態】

【生態環境】

【栽培】

【制法】

【性狀】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理化鑒別】

【炮製】

【規格】

【儲藏】

《中藥大辭典》

【出處】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別名】九管血(《植物名實圖考》)。八爪金龍、八爪龍、開喉箭、豬總管(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矮陀陀、團葉八爪金龍、地柑子(《貴州草藥》),大郎傘(《廣西藥植名錄》)。

【英文名】

【歸經】

【性味】①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苦澀微甘,微寒。 ②《貴州草藥》:辛微苦澀,平。

【毒性】

【功效】祛風清熱,散瘀消腫。治咽喉腫痛,風火牙痛,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①《植物名實圖考》:通竅,和血,去風。 ②《廣西藥植名錄》:散血。治跌打。 ③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除風濕,解熱毒。治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癆傷咳嗽,喉頭生蛾,無名腫毒,蛇咬傷。 ④《貴州草藥》:清熱,利咽,化瘀。

【用法】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

【注意】《中草藥土方土法》:孕婦慎用。

【複方】①防治白喉:㈠鮮矮莖朱砂根二兩。加水二斤,小火煎二小時,濾去渣。分八份,每隔二小時服一次。(《中草藥土方土法》)㈡鮮矮陀陀三分。切碎後含口中慢慢咽汁,一小時換一次。(《貴州草藥》) ②治喉火:矮陀陀適量。切碎,泡淘米水服或含。(《貴州草藥》) ③治腰痛:矮莖朱砂根,泡酒服,一天服二次。(《中草藥土方土法》) ④治跌打損傷:矮陀陀二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⑤治風火牙痛:矮陀陀少許。切碎,放於牙痛處,口涎讓其流出,隨時更換。(《貴州草藥》)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備注】本品在少數地區亦作百兩金使用。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矮莖朱砂根的根或全草。6~7月采。

【原生態】常綠小灌木,高10~40釐米,根淡紫棕色,支根肉質。莖光滑無毛。葉互生,葉片卵狀長橢圓形,長5~12釐米,寬2~4.5釐米,先端鈍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微波狀,有腺點,下麵紫紅色,具短柔毛;葉柄長0.5~1釐米。傘形花序;花紅色;萼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核果球形,熟時紫紅色,徑約5毫米。花期6月。

【生態環境】多生於山坡陰濕處。分佈湖北、四川、貴州、江西、廣西等地。

【栽培】

【制法】

【性狀】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理化鑒別】

【炮製】

【規格】

【儲藏】